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如春梦了无痕

2017-09-01 5页 doc 16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人如春梦了无痕人如春梦了无痕 ——读《浮生六记》为沈复之妻芸娘叫屈 苏轼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可在我再次细读了沈复的《浮生六记》后,却深深为沈复之妻芸娘淑珍感到不平。在曾发誓“非淑姊不娶”的沈复心中,芸娘此人之遭遇应让东坡后句诗改为“人如春梦了无痕”。如若不信,且听我将读此书之小得一一道来。 《浮生六记》乃清朝文人沈复所著的回忆性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颇有一席之地,至今储藏为现代笔记随笔爱好者所推崇。 沈复自称“生于太平盛世、衣冠之家、居沧浪亭畔”,于是威信条件优越,故高呼“天之厚我可谓至矣~”其实,通览...
人如春梦了无痕
人如春梦了无痕 ——读《浮生六记》为沈复之妻芸娘叫屈 苏轼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可在我再次细读了沈复的《浮生六记》后,却深深为沈复之妻芸娘淑珍感到不平。在曾发誓“非淑姊不娶”的沈复心中,芸娘此人之遭遇应让东坡后句诗改为“人如春梦了无痕”。如若不信,且听我将读此书之小得一一道来。 《浮生六记》乃清朝文人沈复所著的回忆性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颇有一席之地,至今储藏为现代笔记随笔爱好者所推崇。 沈复自称“生于太平盛世、衣冠之家、居沧浪亭畔”,于是威信条件优越,故高呼“天之厚我可谓至矣~”其实,通览全书六篇之后,我实觉天之厚彼不公在于国之昌盛、家之殷实、居之雅致、更在于偶之贤良。依愚所见,这后者比前三者之总和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人常常慨叹“知音难觅”,而沈复之偶不仅是其贤妻,更是其知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芸娘是他“闺中良友”。《浮生六记》第一记为《闺情记乐》,第三记为《坎坷记愁》,这两记的主角均为芸娘。由此也可见,沈复自认为其一生之乐与愁、悲与喜皆因芸而生,因芸而没。也许这也恰是芸娘之“良”惹的祸吧,谁让封建社会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恶俗呢~ 沈复之妻陈氏名芸,字淑珍,是沈复的表妹。说来真是不幸,陈 1 芸并非沈复的原配。沈复自小所聘于氏八岁夭亡了。虽沈与于毫无夫妻之实,可在封建社会这八岁的小于氏却占去了原配之名。不过,正是有了她的夭亡,才有了陈芸走进了沈复的生活,走进了中国的清朝小说视野,走进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心中。 我总将“贤良”二字与陈芸紧紧联系在一起,实不过分,她当之无愧。说其“贤”在其未出阁时也体现淋漓。芸娘四岁时“失怙,家徒壁立,三口仰其十指供养,其弟从师修脯无缺”。看看,小小年纪竟担当起一家三口生计。谓其“良”(此处实想谓之“德”,怎奈“女子无才便是德”之恶语当道,故而做此“良”解。虽窃以为芸娘可人之处便在其有才。)当其“能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记,始识字、刺绣之暇,渐能吟咏„„”这样的女子,要是生活在现代也是个的“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好妻子了。故沈复初视之即“心注不能释”,一见倾心。复之母“亦爱其柔和”,这就开启了沈陈之姻缘,也开启了沈复人生灿烂之光,却也开启了芸娘不幸之门。 《浮生六记》之《闺情记乐》全为记述夫妇二人相亲相爱的细节。在封建礼教对凡间之爱禁锢压抑的岁月,他能仿效《诗三百》之《关雎》将夫妇之事列于卷首,足见沈复对妻芸娘之心坚若磐石,真印证了“人似秋鸿来有信”,读来不禁让人动容。可是对芸娘来说,这种爱带给她的却是无穷无尽的悲苦。在其为沈复生育一子一女这后,在其陪伴沈复诗书棋画23年之后,在其因自己的温良被公婆嫌隙之后,于40岁的早春独赴黄泉。虽沈复极言自己丧妻之后如何之悲, 如何 2 之伤,如何之痛,但纵观全书文字,愚之见依然不改,那就是芸娘之悲确是因其识郎不当,做人不私而导致,其悲剧之根源在于沈复在家中不能担当之软弱性格,在生计中不思进取之放浪品行。可是沈复自己却对此毫无认识,一味将爱妻之悲归结为命运的捉弄,归结于家人的两难,这更使芸之悲益深。 沈复多次以命运的安排来解释芸娘的悲剧人生的必然性。 芸娘在幼年时曾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诗句,此诗不论其平仄对仗,还是其形象意境均无可挑剔,即情即景、入诗入画。可沈复在芸娘去世后却说“窃巩其福泽不深”。依次观之,擅长做秋悲诗者均不得福泽,实属谬矣~ 沈复曾见芸娘“两齿微露,似非佳相”,看来长个老虎牙的也是不能长寿的标志啊,如此荒唐逻辑只有沈复推演得来。 再后来,沈复谓芸娘偶得的诗句为“锦囊佳句”,多年后沈自回想又叹曰“不知夭寿这机此已伏矣”~如此观之,李贺之夭亡实为其母一句“是儿非呕心不已”所咒,~那芸娘就该曹责沈复取名不当之过啦, 婚后,沈复见彼年老夫妇相视如仇,听信其言“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感叹“斯言诚然欤,”在芸娘,沈复再次发过来人之口吻规劝世间小夫妻“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难道芸娘就是因为和沈复太过恩爱才自尝苦果, 3 某年七月望之鬼节,芸娘与沈复因吓病两旬方愈。此事如放在其他任何一对夫妇身上都是再自然不过之事,可沈复却言“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如此种种命中注定芸老不得终老之说不胜枚举。沈复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他信了“他生未卜此生休”之类,还大言不惭地说“共邀神鉴耶”。细细思量,不觉又为芸娘叫上一声屈。 从《浮生六记》中沈复本人所述不难看出造成芸娘悲剧的根源在于沈复的性格品行上的种种劣迹。此处唯列举一二,不做赘述。例如沈复在芸娘被其母其父误解而倍受不白之冤之时,从未勇敢地为芸娘鸣不平,一直听任其父母对芸娘的不当诘难一日甚似一日。身为人夫却从未张开过翅膀保护自己的妻子。可气可憎。再如沈复虽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却是个不思功名,无心生计的浪荡公子。读书时不思进取,任职时不精业务,虽其自身也认识到此种境遇实在愧对家小,但他依然束手无策。就连芸娘病中八年一家生计全由芸娘操持。 真可怜矣~ 古语有云“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此言虽粗鄙,但此时我却想拿它来形容芸娘之人生悲剧。芸娘之可怜,可怜在其做人不私至极, 到了令人可恨之地步。芸娘儿时,私藏暖粥不愿奉其史,而专候沈复至;芸娘已为嫁娘依然在沈复出水痘之期斋戒,多年如一,从未破例;芸娘待沈复情礼备至,反被责为“以礼相缚”„„如此种种,芸娘真是中了“女子无才便是德”之古咒,因其“有才”便落得“无德”之下场了。芸娘做人不私至忘我而最终亡了自我。难道真如古之恶人所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私反无自私讨上苍垂怜,大善真要输 4 给大恶, 凡此种种,织成了芸娘四十年的短暂人生。“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生时如沈复之“秋鸿”“来有信”,死后却如沈复之“春梦”“去无痕”。苏东坡云事与人不同,人应为其坚守,相信其会如秋鸿如约而至,事应将其忘却,弃之如春梦无痕。但在沈复这儿,就变了。自古多情总被无情伤,芸娘虽对其“情之所钟,虽丑不嫌”,可沈复却在芸娘死后第三年,其子去逝一月之际再纳一妾,理曰“延其嗣续”,再续春梦,早将 “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抛于九霄云外。情深何如此, 纵观沈复芸娘之人生轨迹,芸娘之悲不在天意,实属人为。此人便是沈复~沈复却不能明白这点。试想如果沈复功名成就,或有一技之长足以养家糊口,外可光耀门楣,内可保妻儿衣食无忧,何来其人生之坎坷多舛,何来芸娘之悲死他乡, 再说,古之夫妻和睦却遭生离死别之苦者比比皆是,实非沈复与陈芸这一对。譬如陆游与唐婉,焦仲卿与刘兰芝,女方均如陈芸有才有德,都惨遭公婆嫌隙,逐出家门。但是男主人呢,与沈复大相径庭。陆游因唐婉这死,一心投身报国这伟业,焦仲卿终因无力推翻封建之束缚,便选择了以另一种方式与妻携手站成一棵亘古不老的树。由此,我不由再为芸娘叫上一声屈: 淑珍虽为荆钗辈,贤德不输须眉郎。 若问此生何如斯,皆缘良善不相忘。 5
/
本文档为【人如春梦了无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