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2017-09-17 19页 doc 42KB 3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篇一: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3007-2007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储罐的选用、常压、低压和压力储罐区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的液体物料(包括原料、成品及辅助生产物料)储运系统地上钢制储罐区的新建工程设计。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不适用于液化烃的低温常压储罐区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面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
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篇一: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3007-2007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了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储罐的选用、常压、低压和压力储罐区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的液体物料(包括原料、成品及辅助生产物料)储运系统地上钢制储罐区的新建工程设计。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不适用于液化烃的低温常压储罐区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面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歌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1 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SH3022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SH3063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7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 SH/T3036 液化烃球形储罐安全设计规范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一般规定 3.1 罐区的布置应遵守下列原则: 3.1.1 原料罐区宜靠近相应的加工装置; 3.1.2 成品罐区宜靠近装车台或装船码头; 3.1.3 罐区的位置应结合液体物料的流向布置; 3.1.4 宜利用地形使液体物料自留输送; 3.1.5 性质相近的液体物料储罐宜布置在一起。 3.2 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3.2.1 应高于可燃液体的凝固点(或结晶点),低于初馏点; 3.2.2 应保证可燃液体质量,减少损耗; 3.2.3 应保证可燃液体的正常输送; 3.2.4 应满足可燃液体沉降脱水的要求; 3.2.5 加有添加剂的可燃液体,其储存温度尚应满足添加剂的特殊要求; 3.2.6 应合理利用热能; 3.2.7 需加热储存的可燃液体储存温度应杜宇其自然点; 3.2.8 对一些性质特殊的液体化工品,确定的储存温度应能避免自聚物和氧化物的产生。 3.3 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可选用1推荐值。 4 储罐选用 2 4.1 储罐容量 4.1.1 石油化工液体物料的储存天数,应符合本规范下列六条的规定。 4.1.1.1 原油和原料的储存天数,应根据以下原则按表2确定; 4.1.1.1.1 如有中转库时,其储罐容量最宜包括在总容量内,并应按中转库的物料进库 方式计算储存天数; 4.1.1.1.2 进口原料或特殊原料,其储存天数不宜少于30天; 4.1.1.1.3 来自长输管道的原油或原料,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储存天数; 4.1.1.1.4 当装置在不同工种工况条件下对一些小宗华工原料有间断需求时,其储存量 除要符合上述要求外还需要满足对该原料的一次最大用量的要求; 4.1.1.1.5 对于船运进厂方式,储罐总容量应同时满足装置连续生产和一次卸船量的要 求。 4.1.1.2 中间原料的储存天数,应根据以下原则按表3确定: 4.1.1.2.1 某一装置的原料同时又是其他装置的原料或可用其物料储罐储存时,储存天 数宜取下限; 4.1.1.2.2 不同装置的同种或性质相近的原 3 料罐,可考虑合并设置; 4.1.1.2.3 有特殊需要的装置原料罐,其储存天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1.1.3 成品的储存天数,应根据以下原则按表4确定: 4.1.1.3.1 按本表确定容量的储罐,包括成品罐、组分罐和调和罐; 4.1.1.3.2 如有中转库时,其储罐容量应包括在按商标确定的储罐总容量内; 4.1.1.3.3 内河及近海运输时,其成品罐与调和罐的容量之和,应同时满足连续生产和 一次装船量的要求; 4.1.1.3.4 若有远洋运输出厂时,其储存天数不宜少于30天。其成品罐和调和罐的容量 之和,应同时满足连续生产和一次装船量的要求。 4.1.1.4 工厂用自产燃料油的储存天数,宜取3天;外购燃料油的储存天数可参照表2确 定。 4.1.1.5 当一种物料有不同种进出厂方式时,可按不同方式的进出厂比例确定其综合储存 天数。 4.1.1.6 酸、碱及液氨的储存天数可按表5确定。其储罐容量尚应满足一次装(卸)车(船) 量的要求。 4.1.2 确定储罐容量时,各种物料的计算日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4.1.2.1 各种物料的日储量,应按全厂总工艺流程规定的年处理量或年产量计算; 4.1.2.2 原料、中间原料的日储量, 4 应为装置年开工天数的平均日进料量; 4.1.2.3 连续生产的成品日储量,应为350天的平均日产量; 4.1.2.4 液体化工成品日储量,应为相应装置年开工天数的平均日产量。 4.1.3 储罐的设计储存液位 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4.1.3.1 固定顶罐的设计储存液位宜按公式(1)计算: h=H1,(h1,h2,h3)???????????????????????????????????(1) 式中:h———————储罐的设计储存液位,m;H1——————罐壁高度,m; h1——————泡沫管开孔下缘至罐壁顶端的高度,m; h2——————10min~15min储罐最大进液量的折算高度,m; h3——————安全裕量,可取0.3m(包括泡沫混合液层厚度和液体的膨胀高度),m。 4.1.3.2 浮顶罐、内浮顶罐的设计储存液位宜按公式(2)计算: h=h4,(h2,h5)?????????????????????????????????????????(2) 式中:h4——————浮盘设计最大高度(浮盘底面),m; h5——————安全裕量,可取0.3m(包括液体的膨胀高度和保护浮盘所需裕量)。 4.1.3.3 压力储罐的设计储存液位宜按公式(3)计算: 5 h=H2,h2????????????????????????????????????????????????(3) 篇二:SHT3007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3007-2007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储罐的选用、常压、低压和压力储罐区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的液体物料(包括原料、成品及辅助生产物料)储运系统地上钢制储罐区的新建工程设计。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不适用于液化烃的低温常压储罐区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面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歌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SH3022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SH3063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7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 SH/T3036 液 6 化烃球形储罐安全设计规范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一般规定 3.1 罐区的布置应遵守下列原则: 3.1.1 原料罐区宜靠近相应的加工装置; 3.1.2 成品罐区宜靠近装车台或装船码头; 3.1.3 罐区的位置应结合液体物料的流向布置; 3.1.4 宜利用地形使液体物料自留输送; 3.1.5 性质相近的液体物料储罐宜布置在一起。 3.2 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3.2.1 应高于可燃液体的凝固点(或结晶点),低于初馏点; 3.2.2 应保证可燃液体质量,减少损耗; 3.2.3 应保证可燃液体的正常输送; 3.2.4 应满足可燃液体沉降脱水的要求; 3.2.5 加有添加剂的可燃液体,其储存温度尚应满足添加剂的特殊要求; 3.2.6 应合理利用热能; 3.2.7 需加热储存的可燃液体储存温度应杜宇其自然点; 3.2.8 对一些性质特殊的液体化工品,确定的储存温度应能避免自聚物和氧化物的产生。 3.3 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可选用表1推荐值。 :///b-8ff3da42af45b307e87197fa.html4 储罐选用 4.1 储罐容量 4.1.1 石油化工液体物料的储存天数,应符合本规范下列六条的规定。 4.1.1.1 原油和原料的储存天数,应根据以下原则按表2 7 确定; 4.1.1.1.1 如有中转库时,其储罐容量最宜包括在总容量内,并应按中转库的物料进库 方式计算储存天数; 4.1.1.1.2 进口原料或特殊原料,其储存天数不宜少于30天; 4.1.1.1.3 来自长输管道的原油或原料,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储存天数; 除要符合上述要求外还需要满足对该原料的一次最大用量的要求; 4.1.1.1.5 对于船运进厂方式,储罐总容量应同时满足装置连续生产和一次卸船量的要 求。 4.1.1.2 中间原料的储存天数,应根据以下原则按表3确定: 4.1.1.2.1 某一装置的原料同时又是其他装置的原料或可用其物料储罐储存时,储存天 数宜取下限; 4.1.1.2.2 不同装置的同种或性质相近的原料罐,可考虑合并设置; 4.1.1.2.3 有特殊需要的装置原料罐,其储存天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1.1.3 成品的储存天数,应根据以下原则按表4确定: 4.1.1.3.1 按本表确定容量的储罐,包括成品罐、组分罐和调和罐; 4.1.1.3.2 如有中转库时,其储罐容量应包括在按商标确 8 定的储罐总容量内; 4.1.1.3.3 内河及近海运输时,其成品罐与调和罐的容量之和,应同时满足连续生产和 一次装船量的要求; 4.1.1.3.4 若有远洋运输出厂时,其储存天数不宜少于30天。其成品罐和调和罐的容量 之和,应同时满足连续生产和一次装船量的要求。 4.1.1.4 工厂用自产燃料油的储存天数,宜取3天;外购燃料油的储存天数可参照表2确 :///b-8ff3da42af45b307e87197fa.htmlpar定。 4.1.1.5 当一种物料有不同种进出厂方式时,可按不同方式的进出厂比例确定其综合储存 天数。 4.1.1.6 酸、碱及液氨的储存天数可按表5确定。其储罐容量尚应满足一次装(卸)车(船) 量的要求。 4.1.2 确定储罐容量时,各种物料的计算日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4.1.2.1 各种物料的日储量,应按全厂总工艺流程规定的年处理量或年产量计算; 4.1.2.2 原料、中间原料的日储量,应为装置年开工天数的平均日进料量; 4.1.2.3 连续生产的成品日储量,应为350天的平均日产量; 4.1.2.4 液体化工成品日储量,应为相应装置年开工天数的平均日产量。 4.1.3 储罐的设计储存液位 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9 4.1.3.1 固定顶罐的设计储存液位宜按公式(1)计算: h=H1,(h1,h2,h3)???????????????????????????????????(1) 式中:h———————储罐的设计储存液位,m;H1——————罐壁高度,m; h1——————泡沫管开孔下缘至罐壁顶端的高度,m; h2——————10min~15min储罐最大进液量的折算高度,m; h3——————安全裕量,可取0.3m(包括泡沫混合液层厚度和液体的膨胀高度),m。 4.1.3.2 浮顶罐、内浮顶罐的设计储存液位宜按公式(2)计算: h=h4,(h2,h5)?????????????????????????????????????????(2) 式中:h4——————浮盘设计最大高度(浮盘底面),m; h5——————安全裕量,可取0.3m(包括液体的膨胀高度和保护浮盘所需裕量)。 4.1.3.3 压力储罐的设计储存液位宜按公式(3)计算: h=H2,h2??????????????????????????/b-8ff3da42af45b307e87197fa.html?????????????( 来自:WWw.xlTkwj.com 小龙文 档网: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3) 式中:H2—————液相体积达到储罐设计容积的90%时的高度,m。 10 4.2 储罐选型 4.2.1 可燃液体储罐应采用钢制储罐。 4.2.2 液化烃常温储存应选用压力储罐。 4.2.3 储存温度下饱和蒸汽压大于或等于大气压的物料,应选用低压储罐或压力储罐。 4.2.4 储存温度下饱和蒸汽压低于大气压的甲B和乙A类液体,应选用浮顶罐或内浮顶罐,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4.2.4.1 浮顶罐应选用钢制浮舱式浮盘并应采用二次密封装置; 4.2.4.2 内浮顶罐应选用金属制浮舱式浮盘。 4.2.5 有特殊储罐需要的甲B、乙 入大气的。 A类液体,可选用固定顶罐,单应采取限制罐内气体直接进 4.2.6 乙B和丙类液体,可选用固定顶罐。 4.2.7 酸类、碱类宜选用固定顶罐或卧罐。 4.2.8 液氨常温储存应选用压力储罐。 4.3 储罐个数 篇三: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 4库址选择 4.0.1石油库的库址选择应根据建设规模、地域环境、油库各区的功能及作业性质、重要程度,以及可能与邻近建(构)筑物、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综合考虑库址的具体位置, 11 并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防火安全和职业卫生的要求,且交通运输应方便。 4.0.2企业附属石油库的库址,应结合该企业主体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统一考虑,并应符合城镇或工业区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 4.0.3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得选择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 4.0.4一、二、三级石油库的选址,不得选在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以上的地区。 4.0.5一级石油库不宜建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类场地地区。 4.0.6覆土立式储罐区宜在山区或建成后能与周围地形环境相协调的地带选址。 4.0.7石油库应选在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可靠地防洪、排涝措施。 4.0.8一级石油库防洪应按重现期不小于100年设计;二、三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50年设计;四、五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25年设计。 4.0.9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满足生产、消防、生活所需的水源和电源的条件,还应具备污水排放的条件。 5库区布置 5.1总平面布置 12 5.1.1石油库的总平面布置,宜按储罐区、易燃和可燃液体装卸区、辅助作业区和行政管理区分区布置。石油库各区内的主要建(构)筑物或设施,宜按表5.1.1的规定布置。 5.1.4储罐应集中布置。当储罐区地面高于邻近居民点、工业企业或铁路线时,应加强防止事故状态下库区易燃和可燃液体外流的安全防护措施。 5.1.5石油库的储罐应地上露天设置。山区和丘陵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可采用覆土等非露天方式设置,但储存甲B类和乙类液体的卧式储罐不得采用罐式方式设置。地上储罐、覆土储罐应分别设置储罐区。 5.1.9同一储罐区内,火灾危险性类别相同或相近的储罐宜相对集中布置。储存?、?级毒性液体的储罐罐组宜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布置。 5.1.13储罐区泡沫站应布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非防爆区,与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5.1.14储罐区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甲、乙、丙A类液体泵站应布置在地上立式储罐的防火堤外; 2丙B类液体泵、抽底油泵、卧式储罐输送泵和储罐油品检测用泵,可与储罐露天布置在同一防火堤内; 3当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采用棚式或露天式时,其与储罐 13 的间距可不受限制,与其他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间距,应以泵外援按本规范表5.1.3中易燃和可燃液体泵房与其他建(构)筑物、设施的间距确定。 5.1.15与储罐区无关的管道、埋地输电线不得穿越防火堤。 5.2库区道路 5.2.1石油库储罐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带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的下列罐区或罐组,可设尽头式消防车道: 1 覆土油罐区; 2储罐单排布置,且储罐单罐容量不大于5000m3的地上罐组; 3四、五级石油库储罐区。 5.2.2地上储罐组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2.6储罐组周边的消防车道路面标高,宜高于防火堤外侧地面的设计标高0.5m及以上,位于地势较高处的消防车道的路堤高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0.3m。 5.2.7消防车道与防火堤外堤脚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5.2.9消防车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0m,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 5.2.10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场。两个路口间的消防车道长度大于300m时,应在该消防车道的中段设置回车场。 14 5.2.11石油库通向公路的库外道路和车辆出入口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油库应设与公路连接的库外道路,其路面宽度不应小于相应级别石油库储罐区的消防车道。 2.石油库通向库外道路的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处,且宜位于不同的方位。受地域、地形等条件限制时,覆土油罐区和四、五级石油库可只设1处车辆出入口。 3储罐区的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处,且应位于不同的方位。受地域、地形等条件限制时,覆土油罐区和四、五级石油库可只设1处车辆出入口。储罐区的车辆出入口宜直接通向库外道路,也可通向行政管理区或公路装卸区。 4行政管理区、公路装卸区应设直接通往库外道路的车辆出入口。 5.3.3石油库的围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油库四周应设高度不低于2.5m的实体围墙。企业附属石油库与本企业毗邻一侧的围墙高度可不低于1.8m。 2山区或丘陵地带的石油库,当四周均设实体围墙有困难时,可只在漏油可能流经的低洼处设实体围墙,在地势较高处可设置镀锌铁丝网等非实体围墙。 3石油库临海、临水侧的围墙,其1m高度以上可为铁栅栏围墙。 4..行政管理区与储罐区、易燃和可燃液体装卸区之间应设 15 围墙。当采用非实体围墙时,围墙下部0.5m高度以下范围内应未实体墙。 5围墙不得采用燃烧材料建造,围墙实体部分的下部不应留有孔洞(集中排水口除外)。 6储罐区 6.1地上储罐 6.1.1地上储罐应采用钢制储罐。 6.1.4储存甲B、乙A类原油和成品油,应采用外浮顶储罐、内浮顶储罐和卧式储罐。 6.1.7内浮顶储罐的内浮顶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内浮顶应采用金属内浮顶,且不得采用浅盘式或敞口隔舱式内浮顶。 2储存?、?级毒性液体的内浮顶储罐和直径大于40m的储存甲B、乙A类液体的内浮顶储罐,不得采用用易熔材料制作的内浮顶。 3直径大于48m的内浮顶储罐,应选用钢制单盘式或双盘式内浮顶。 6.1.10地上储罐应按下列规定成组布置: 1甲B、乙、和丙A类液体储罐可布置在同一罐组内;丙B类液体储罐宜独立设置罐组。 2沸液性液体储罐不应 与非沸液性液体储罐同组布置。 3.立式储罐不宜与卧式储罐布置在同一个储罐组内。 16 4储存?、?级毒性液体的储罐不应与其他易燃和可燃液体储罐布置在同一罐组内。 6.1.11同一个罐组内储罐的总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固定顶储罐组及固定顶储罐和外浮顶、内浮顶储罐的混合罐组的容量不应大于120000m3,其中浮顶用钢质材料制作的外浮顶储罐、内浮顶储罐的容量可按50%计入混合罐组的总容量。 2浮顶用钢质材料制作的内浮顶储罐组的容量不应大于360000m3;浮顶用易熔材料制作的内浮顶储罐组的容量不应大于240000m3。 3外浮顶储罐组的容量不应大于600000m3。 6.1.12同一罐组内的储罐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最大单罐容量大于或等于10000m3时,储罐数量不应多于12座。 2当最大单罐容量大于或等于1000m3时,储罐数量不应多于16座。 3单罐容量小于1000m3或仅储存丙B类液体的罐组,可不限储罐数量。 6.1.13地上储罐组内,单罐容量小于1000m3的储存丙B类液体的储罐不应超过4排;其他储罐不应超过2排。 6.1.14地上立式储罐的基础面标高,应高于储罐周围设计地坪0.5m及以上。 6.4储罐附件 17 6.4.1立式储罐应设上罐的梯子、平台和栏杆。高度大于5m的立式储罐,应采用盘梯。覆土立式油罐高于罐室环形通道地面2.2m以下的高度应采用活动斜梯,并应有防止磕碰发生火花的措施。 6.4.2储罐罐顶上经常走人的地方,应设防滑踏步和护栏,测量孔应设测量平台。 6.4.3立式储罐的量油孔、罐壁人孔、排污孔(或清扫孔)及放水管等的设置,宜按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3007的有关规定执行。覆土立式油罐应有一个罐壁人孔朝向阀门操作间。 6.4.4下列储罐通向大气的通气管口应装设呼吸阀: 1储存甲B、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和地上卧式储罐; 2储存甲B类液体的覆土卧式油罐; 3采用氮气密封保护系统的储罐。 6.4.5呼吸阀的排气压力应小于储罐的设计正压力,呼吸阀的进气压力应大于储罐的设计负压力。当呼吸阀所处的环境温度可能小于或等于0?时,应选用全天候式呼吸阀。 6.4.6采用氮气密封保护系统的储罐应设事故泄压设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事故泄压设备的开启压力应大于呼吸阀的排气压力,并应小于或等于储罐的设计正压力。 2 6.4.7下列储罐的通气管上必须装设阻火器: 18 1储存甲B类、乙类、丙A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和地上卧式储罐; 2储存甲B类和乙类液体的覆土卧式油罐; 3储存甲B类、乙类、丙A类液体并采用氮气密封保护系统的内浮顶储罐。 6.4.9储罐进液不得采用喷溅方式。甲B、乙、丙A类液体储罐的进液管从储罐上部接入时,进液管应延伸到储罐的底部。 6.5防火堤 6.5.1地上储罐组应设防火堤,防火堤内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罐组内一个最大储罐的容量。 6.5.2地上立式储罐的管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卧式储罐的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依山建设的储罐,可利用山体兼做防火堤,储罐的罐壁至山体的距离最小可为1.5m。 6.5.3地上储罐组的防火堤实高应高于计算高度0.2m,防火堤高于堤内设计地坪不应小于1.0m,高于堤外设计地坪或消防车道路面(按较低者计)不应大于3.2m,地上卧式储罐的 防火堤应高于堤内设计地坪不小于0.5m。 6.5.4防火堤宜采用土筑防火堤,其堤顶宽度不应小于0.5m,不具备采用土筑防火堤条件的地区,可选用其他结构 19 形式的防火堤。 6.5.5防火堤应能承受在计算高度范围内所容纳液体的静压力且不应泄露,防火堤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5.5h。 6.5.6管道穿越防火堤处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在雨水沟(管)穿越防火堤处,应采取排水控制措施 6.5.7防火堤每一个隔堤区域内均应设置对外人行台阶或坡道,相邻台阶或坡道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60m。 6.5.8立式储罐组内应按下列规定设置隔堤: 1 多品种的管组内下列储罐之间应设置隔堤; 1) 甲B、乙A类液体储罐与其他类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2) 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与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3) 相互接触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4) 助燃剂、强氧化剂及具有腐蚀性液体储罐与可燃液体储罐之间。 2非沸液性甲B、乙、丙A类储罐组隔堤内的储罐数量,不应超过表6.5.8的规定。 3隔堤内沸液性液体储罐的数量不应多于2座。 4非沸液性的丙B类液体储罐之间,可不设置隔堤。 5隔堤应是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的实体墙,隔堤高度宜为0.5m-0.8m 7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 7.0.1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宜采用地上式,其建筑形式应根 20 据输送介质的特点,运行工况及当地气象条件等综合考虑确定,可采用房间式(泵房)、棚式(泵棚)或露天式。 7.0.2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泵房或泵棚的净空应满足设备安装、检修盒操作的要求,且不应低于3.5m。 2泵房的门应向外开,且不应少于2个,其中一个应能满足泵房内最大设备的进出需要。建筑面积小于100m2时可只设1个外开门。 3泵房(间)的门、窗采光面积,不宜小于其建筑面积的15%。 4泵棚或露天泵站的设备平台,应高于其周围地坪不少于0.15m。 5与甲B、乙类液体泵房(间)相毗邻建设的变配电间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14.1.4条的规定。 6腐蚀性介质泵站的地面、泵基础等其他可能接触到腐蚀性液体的部位,应采取腐蚀措施。 7输送液化石油气等甲A类液体的泵站,应采用不发生火花地面。 7.0.3 输送?、?级毒性液体的泵,宜独立设置泵站。 7.0.4输送加热液体的泵,不应与输送闪点低于45?液体的泵设在同一个房间内。 7.0.5输送液化烃等甲A类液体的泵,不应与输送其他易燃和可燃液体的泵设在同一个房间 21 内。 7.0.6?、?级毒性液体的输送泵应采用屏蔽泵或磁力泵。 7.0.7易燃和可燃液体输送泵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送有特殊要求的液体,应设专用泵和备用泵。 2连续输送同一种液体的泵,当同时操作的泵不多于3台时,宜设1台备用泵,当同时操作的泵多于3台时,备用泵不宜多于2台。 3经常操作但不连续运转的泵不宜单独设置备用泵,可与输送性质相近液体的泵互为备 用或共设一台备用泵。 4不经常操作的泵,不宜设置备用油泵。 7.0.8泵的布置应满足操作、安装及检修的要求,并应排列有序。 7.0.9离心泵水平进口管需要变径时,应采用异径偏心接头、异径偏心接头应靠近泵入口安装,当泵的进口管道内的液体从下向上或水平进泵时,应采用顶平安装;当泵的进口管道内的液体从上向下进泵时,应采用底平安装。 7.0.10输送在操作温度下容易处于泡点(或平衡)状态下的液体,泵的进口管道宜步步低的坡向机泵。 7.0.11泵的进口管道上应设过滤器。磁力泵进口管道应设磁性复合过滤器。过滤器的选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泵用过滤器选用、检验及验收》SH/T3411的规定。过 22 滤器应安装在泵进口管道的阀门与泵入口法兰之间的管段上。 7.0.12泵的出口管道宜设止回阀,止回阀应安装在泵出口管道的阀门与泵出口法兰之间的管段上。 7.0.13液化石油气进泵管道宜采用隔热措施。 7.0.14在泵进出口之间的管道上宜设高点排气阀。当输送液化烃、液氨、有毒液体时,排气阀出口应接至密闭放空系统。 7.0.15易燃和可燃气体排放管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放管口应设在泵房(棚)外,并应高出周围地坪4m及以上。 2排放管口应设在泵房(棚)顶面上方时,应高出泵房(棚)顶面1.5m及以上。 3排放管口与泵房门、窗等孔洞的水平路径不应小于3.5m;与配电间门、窗及非防爆电气设备的水平路径不应小于5m。 4排放管口应装设阻火器。 7.0.16当选用容积泵作为离心泵灌泵和抽吸油罐车底油的泵时,该泵的排出口应就近接至相应的管道放空设施。 7.0.17无内置安全阀的容积泵的进出口官道上应设安全阀。 7.0.18易燃和可燃液体装卸区不设 集中泵站时,泵可设置于铁路罐车装卸栈桥或汽车罐车装卸站台之下,但应满足自 23 然通风条件,且泵基础顶面应高于周围地坪和可能出现的最大积水高度。 8易燃和可燃液体装卸设施 8.2汽车罐车装卸设施 8.2.1向汽车罐车灌装甲B、乙、丙A类液体宜在装车棚(亭)内进行。甲B、乙、丙A类液体可共用一个装车棚(亭)。 8.2.2汽车灌装棚的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灌装棚应为单层建筑,并宜采用通过式。 2灌装棚的耐火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3.0.5条的规定。 3灌装棚罩棚至地面的净空高度,应满足罐车灌装作业要求,且不得低于5.0m。 4灌装棚内的灌装通道宽度,应满足灌装作业要求,其地面应高于周围地面。 5当灌装设备设置在灌装台下时,台下的空间不得封闭。 8.2.3汽车罐车的液体灌装宜采用泵送装车方式。有地形高差可供利用时,宜采用储罐直接自流装车方式。采用泵送灌装时,灌装泵可设置在灌装台下,并宜按一泵供一鹤位设置。 8.2.4汽车罐车的液体装卸应有计量措施,计量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8.2.5汽车罐车的液体灌装宜采用定量装车控制方式。 24
/
本文档为【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