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材]中医文化起源

2017-12-01 8页 doc 21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教材]中医文化起源[教材]中医文化起源 易经 名称和起源 易经,别名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被尊为“五经”之首。 易,本意改变,书籍包 商、周朝的帝王喜欢运用龟壳和甲骨来预测周遭的含的内容可概括为:万物存于世间,这是简单的现象,它们时时变化却又亘古不变--引用自郑玄。 历史 大小事情。这是占卜的一种形式。占卜之后,占卜师将时间年月,参与者的名字,占卜内容和结果都刻在壳之上,即甲骨文的由来。占卜的内容从国家大事到各家私事,譬如祭祀、天气、战事、疾病、旅程等等,无论吉凶,都由占卜之事指导人们的选择还有行为。 公元前2900-2800年:...
[教材]中医文化起源
[教材]中医文化起源 易经 名称和起源 易经,别名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被尊为“五经”之首。 易,本意改变,籍包 商、周朝的帝王喜欢运用龟壳和甲骨来预测周遭的含的内容可概括为:万物存于世间,这是简单的现象,它们时时变化却又亘古不变--引用自郑玄。 历史 大小事情。这是占卜的一种形式。占卜之后,占卜师将时间年月,参与者的名字,占卜内容和结果都刻在壳之上,即甲骨文的由来。占卜的内容从国家大事到各家私事,譬如祭祀、天气、战事、疾病、旅程等等,无论吉凶,都由占卜之事指导人们的选择还有行为。 公元前2900-2800年: 伏羲创八卦; 公元前2200-2100年: 八卦被夏禹拓展为64卦; 公元前1600-1000年: 64卦被重组并记载到归藏这本书中,以"坤"卦为首卦; 公元前256年:以"乾"卦作为首卦,作为周朝崛起的象征; 公元前1000-256年: 周朝皇帝吴,推翻了商朝,直到他的兄弟周公旦创立了爻辞,并阐述了每条水平线上的卦的深层含义,易经的整体含义才被世人完全理解; 公元前256-9年: 对易经的注解,即易传,与孔子的评论合并,称之为周易。到了西汉,见证周朝的时局变动,也见证了几个朝代的起起伏伏; 公元1279之后:易经研究出现了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的合称。三易被看作是秦汉朝乃至现代的易学精髓,即"理、象、数"的核心观点。现代观点认为,"理"是属于哲学范畴,探索人类、宇宙间变与不变的真理;"象"在世间万物中寻求变化的原理;"数"则是于分析推导之中,解释了人事万物的前因与后果; 1960至今的研究出现了一系列西方和中国学者的关于成书年代的观点。迄今为止,最早的版 世纪,这正值周代末期,被认为是《易经》本出现于一次坟墓发掘之后,版本显示是在公元前2 完成于周朝的证据。 结构 易有太极,再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后来学者认为,无极代一,太极含阴阳,代表两,即两仪,两仪生出四象(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象再演变为八卦,八乘以八,得到六十四卦。 易经的六十四卦,每一卦都由代表阴或阳的一行实线或虚线组成,即“爻”。六行爻从下至上依次排列,组成了六十四种 不同的排列方式,因而形成今日大家所知道的六十四卦。 每一个六十四卦都由上下两个三条虚实线的部分组成,这个三条虚实线的组合即为卦。阴线和阳线的三排组合构成了八卦。 哲学理论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也是易经的核心思想。 易经八卦的核心:《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相容、对立统一的思想。 事物的两方面:除了卦本义的阴、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赋予了许多自然和社会的事物以阴阳的涵义。 , 从自然现象来看:有[阳代表天、日、暑、昼、明;阴代表:地、月、寒、 夜、暗...] , 从社会现象来看:有[阳代表男、君、君子;阴代表女、民、小人...]除此以 外,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可用《易经》中的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 的涵义。例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 综上可见,《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对立面,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对传统中医的影响: 《易经》中的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对中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人一病方,因病成药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易经》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辨证、风寒暑湿燥火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中医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东汉时期的著作《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的观念,确立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将阴阳学说和太极相结合,创作出《伤寒论》以及六经学说,为临床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道教 起源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敬仰大自然和神灵,占卜活动还包括与神对话。商周宗教的最初形式体现为祭祀神灵或者祖先。 春秋战国时期,宗教受到了理性的猛烈冲击,区分开了传统文化。诸子百家,尤其是道教,孔子,墨子文化都是变革性的著作,连同当时的阴阳学者,都为道教的起源做出了贡献。 直到东汉时期,人们对于宗教的渴求变的十分紧要,此时正值汉王朝的瓦解,连绵的战事迭起,原先的孔子学说转变成宗教信仰,同时佛教被引进中国,为人们所知。 基于此背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逐步将黄老道家与备受尊崇的传统理念,长生不老的观念和阴阳法术综合起来,直到此时,道教才最终建立起来。 历史 形成初期: 公元264-405年:两大事件标志着道教的形成,一个是太平经的流传,另一个是天师道的流行。随着点金术和相关理论对人们的影响加深,道教也开始其蓬勃发展之旅。 蓬勃时期: 公元618-1279年:此时的道教被越来越多的人尊崇并成为国教,在国内外都享誉盛名。由于移民的频繁和各国文化的交流,道教也流传到其他的亚洲国家。 持续发展阶段: 公元1271-1644年:中国北方王重阳创办的全真道为武当派推崇。之后的明朝帝王支持武当派。那时,道教仍然处于公共宗教文化的主导地位。 衰落时期: 公元1636-1911年:国家统领者视萨满和藏传为宗教并压制道教的发展,影响了大多数汉朝人民的观念,致使道教走向衰败。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的政策频频推出。道教的一些理念与当时的法律政策有所冲突。1957年,中国大陆建立了道教协会来处理相关的内部事务。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道教才从这场浩劫中重生。 无数的人信奉道教,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出家。数据显示,道教是中国台湾影响力最大的宗教。 理论 根据老子的道德经,道和德被尊为最基本的信念。道是宇宙上所有事物的本原,所有事物都紧密相连。德彰显道。 道家一些理论与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的相当好,因为它表现出敬畏生,生命,厌恶死,所有他的追随者毕生追求长生不老之法。他们认为生命的长度和毕生的运气可以自己掌握而不是由天支配。他们认为长于从宗教的角度培养自己的心智并维持好身体状态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并且成仙。因此,道教有很多练习方式,比如炼丹,按摩,诵经等等。服用丹药被认作可以成仙。 名言有道:无为而治。这是尊崇道教的一种形式。世间万物都以自己的轨道生长发展着,人类不应该干涉。 道教技能 道教的技能有很多,以下五种最有影响力: 1.山,通过冥想静坐,练习功夫,食疗来达到人体的最优状态。 2.医,包含多种方式: , 方剂—粉状药物和药丸的形式来治病; , 针灸—根据人体内的血、气、经脉循环等理论来刺激患处达到治疗的效果; , 灵治—调整人们的精气神和情志来达到理疗效果,也就是现在为人熟知的心理疗法。 3.命—即通过命运剖析来理解生命,以求与自然达到最大的和谐,提高生活层次。 4.相—追求好运,阻挡厄运的一种。 5.卜—旨在预测未来和管理行为的占卜活动。 道教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的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来自于方方面面,有一些派别会练习武术以及气功: 道教中的武术和通常所说的武术不同,练习时双臂绕圈,轻轻伸展四肢,以退制进。太极是一种武术的形式,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练习太极拳,无论长幼都视此为养生的好方法。 道教之中蕴含的养生之道继承并发展了传统中医的《黄帝内经》。此外,道教追随者学习和掌握道教医学技能,并为传统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信奉者诸如葛洪,孙思邈和陶弘景,为医学界奉献了他们毕生精力。 对中医的影响: 道教的哲学理念和生命科学、医药科学紧密相连,道家学者既是医学专家又是道教学家的双重身份足以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直接的联系之紧密。天人合一的理念使得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区分开来。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并尊崇所有养生之道。道教理论中的养生之道包括吐纳,导引,按摩。除了一些哲学范畴的内容,道教思想正成为传统中医的核心理论,其中尤以针灸吸收了道教文化的精髓。 儒教 儒教也被称作孔教,由孔子创立,连同佛教、道教,一同被尊为中国三大宗教。它综合了伦理,政治,社会学和宗教,为中国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孔家思想 , 勇敢之心激励我们努力工作并设置更高的目标; , 儒教的理念-忠诚帮助我们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 调整好对利益的看法,带领我们树立正确的追求财富的观念; , 仁爱慈善促进人们团结,忠心爱国; , 正义廉洁的儒家思想影响我们,教会我们自重自强自立。 著作 孔子传下了六大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西汉到宋朝期间,这六本著作被拓展成十三经书。新添的有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基本理论 1.儒家至上的理论就是仁爱,仁慈,对周围人关心爱护。 2.敬天地,重视人与天地的内在联系。 3.人类的命运由上苍主宰。 4.三纲八目: , 三钢: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文化里,有 一种说法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对中医的影响 1.强调人道主义: 古代儒家思想强调用伦理学以及支配人们的行为,医疗作为一项社会活动自然也受到其影响。 由于社会角色的一致性以及对人类自然的看法,儒家思想中的伦理孝心促使很多学者都投身于医药行业,也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提高了中医的社会地位,提高的医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医学水平,也促进了医学的道德建设。 然而,儒学的仁与孝与解剖学的理念有相悖。《孝经》中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随意毁坏。"而解剖学,直接要破坏身体结构,显然为儒学的理论所禁止,作为一项医学研究,解剖学在中国古代是禁止的。解剖学在中医领域内的碰壁决定了其与西医及非形态学的 不通过发展方向,这也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所在。 2.重人类,轻鬼神: 中国古代医师通过人体,社会和自然环境来理解疾病、生死之大事。他们从大自然中寻求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不是将疾病的发生归咎于鬼神作乱或者通过祈求神灵来保佑身体康复,由此促进了中医的发展。中医的发展是归功于儒教带来的社会影响。 3.重实际,轻幻想: 孔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来检验真理之有效力。无实际意义的空谈是不被看好的。这种求真理的原则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 在追求儒家思想高效传播的影响下,医学家重视起来临床的研究与实验,见证了中医的进步,临床经验的积累,将中医引领上一条实践与临床诊断的道路。中医紧密联系临床医治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好处。很多古代医术都是临床研究的论文,这是最好的体现。
/
本文档为【[教材]中医文化起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