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城市环境污染

2017-09-29 32页 doc 61KB 8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 篇一: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2004年我国共有建制城市661个,城市市辖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而人口则占全国总人口的41.7%。 城市化率从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04年的41.7%,11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城市对我国GDP的贡献为65.5%。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并非广为人知的事实是:世界十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当中有一半已落入了中国的...
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环境污染 篇一: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2004年我国共有建制城市661个,城市市辖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而人口则占全国总人口的41.7%。 城市化率从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04年的41.7%,11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城市对我国GDP的贡献为65.5%。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并非广为人知的事实是:世界十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当中有一半已落入了中国的版图之内,更加触目惊心的事实是:1/3的中国地区降过酸雨、七大中国河流中有一半污染严重、1/4的中国居民没有清洁的饮水源、1/3的城市人不得不呼吸着污浊的空气、经过环保处理的城市垃圾只占不到20%的少数。环境污染也提高了生产成本,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到15%,而人民的健康代价更是无法估算。单只在北京,70%至80%的癌症病因与环境有关,尤其是肺癌,已经成为居民的第一 1 大死因。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关题: 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 煤烟型 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 称为 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而大气中 2 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 B(A),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 B(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 B(A)。 3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 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 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 4 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3.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2.9亿吨,含 化学需氧量704万吨、重金属1514吨,氰化物2457吨以及砷、酚类、油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约占年排放总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4.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5 固体废物综合整 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者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固体废物综合整 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城市固体。 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市长峰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说,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集中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市场国际竞争力。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影响到世界城市未来的走向。中国人均资源不多,生态环境先天脆弱,用最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创造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体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平等 ,是中国城市迫切需要的,也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走向。 城市环境污染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6 10. 篇二:城市环境污染 1 引 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在某些地区已制约着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城市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2 城市环境的污染现状 2.1 城市空气污染 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大气污染表现得尤其突出,对人的健康影响也最大。具体表现为:北方城市以悬浮颗粒物污染为主,南方城市酸雨污染比较严重。我国北方城市以沙尘天气为特点的气候在春冬季节特别明显,有时,还会出现沙尘暴,涉及范围包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甚至有时可以到达江南一带。我国南方城市酸雨次数越来越多,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也带来很大的损失。 2.2 城市污水污染 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严重污染城市水体。据统计,近几年全国污水排放量超40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近200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200亿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造成城市水环境污染和恶化的两个主要因素。由于受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技术进步和污染控制措 7 施等影响,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工业废水排放情况不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而且水质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塌陷及海水倒灌等问题,在沿海和北方缺水城市十分突出。 2.3 城市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是我国除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外的第三大环境公害。在城市,它有上升为第一大环境公害的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40 %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噪声有损听力和心血管系统,调查证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该区域高血压病发病率就增加3%。同时,噪音还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噪音也影响休息和睡眠,造成疲惫和劳倦。因此,控制噪音污染,实际就是在捍卫有声世界的尊严。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处于中等噪声污染水平,全国209个省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处在43.6~66.6分贝之间。城市噪声污染投诉在各类环境污染投诉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4 城市垃圾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之一。据专家统计,中国的668个城市,2/3都在垃圾环 8 带的包围中。现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已由“节约型”向“抛弃型”转变,垃圾的产量越来越大,并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超过世界平均增长速度。 3 城市环境面临的问题 3.1 环保基础工作薄弱 到目前为止, 管理工作的交叉区和盲区问题是现今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障碍。在具体的管理的过程中,对一个污染企业的治理,涉及到包括环保在内的多个管理部门,如:工商、税务、公安等,需要相互协调,而这些部门之间无统一的协调机构,容易形成相互推诿,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并极易形成管理上的盲区。另外,环境保护在档案管理、信息交流、监督机制等基础工作方面还比较薄弱,资料的充分利用、信息的及时处理、长期和高效的监督机制改进等有待加强。 3.2 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地方个别部门由于各种原因对环保重视不够,致使环保政策得不到落实。要想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保投入必须达到GDP的2%以上。而目前只有极个别城市可以达到这一水平,许多落后地区的城市特别是小城市投入资金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投入。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另外,普通市民环保意识也是亟待提高,他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还未成为一个主要的生活需要。经济欠发展的城市居民最关心的还是经济因素,如住房、交通、收入、通 9 胀、下岗待业等问题。经济比较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虽然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没有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环境。例如:在城市的垃圾处理中,提倡分类处理,并设立了分类的垃圾箱;但是大多数人仍把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能做到分类倾倒垃圾的人仍很少。 3.3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我国治理环境污染主要通过禁止排污、严格限制排污等几种方式进行。禁止排污是一种行政手段,在我国,典型的案例是政府强制关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散布于各乡镇的中小企业,如小造纸厂、小煤矿、小水泥厂等。但是这些中小企业往往是其所在小城镇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是当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关闭措施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抵抗,激起小城镇居民的不满情绪。这样, 政府环保部门和这些中小企业处于对立方,根治企业污染要付出巨大的监督管理成本。 3.4 治理手段落后 我国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管理手段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在实行的操作过程中,它也逐渐暴露出其弊端。例如,我国目前的排污收费还是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的,现在已难以起到督促企业治理污染的作用。因此,环保手段落后、缺乏效率是中国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主 10 要采用行政手段进行控制,经济手段只是那些法规制度(尤其是排放标准) 的辅助工具。这种简单化的强制性行政手段,不能根本治理企业的环境问题,不利于企业按照自己的经营状况对减排方案进行灵活选择。 4 保护城市环境的建议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从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整体功能出发, 运用综合的对策、措施来整治、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 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生态平衡, 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 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以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1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在指导思想上,首先要将城市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城市规划首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要遵循生态规律。其次,要采用和实施生态学的思想方法,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与资源承载力, 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 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第三,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配套服务。 总之,要在规划中明确体现对生态环境的关心,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由此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和 11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2 针对相应的污染性质,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 4.2.1 治理城市大气污染 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 改善能源结构, 大中城市要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在人口稠密的市区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促进西气东输沿线城市积极利用天然气。加快城市供热、供气能力建设。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区内新建燃煤电厂和其它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企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车辆, 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区要综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相互影响。按照生态要求进行绿化、美化、硬化, 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 有效控制城市扬尘。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制度。 4.2.2 治理城市水污染 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质的, 重点保护城市饮用水源。一般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质旬报制度,环保重点城市要实施生活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报告制度。采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证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体交换、维护城市湿地等措施, 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达标。综合运用价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 推行城市节水、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 创建节水型城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严禁超采地下水。 4.2.3 治理城市垃圾污染 12 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 在优先实施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 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一般城市的医疗废物必须全部实现安全处置,鼓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4.2.4 治理城市噪声污染 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限制机动车、火车市区鸣笛, 对造成敏感建筑物声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 采取降噪措施, 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4.3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全民发动,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养成环保生活行为和经营行为,环保局与科协、作协和信息港联手制作可读性强的故事性环境保护和现代交通常识读物和软件, 作为公民和团体环保意识教育的读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 拍摄电视剧和电视小品, 制作主题栏目, 播放环境和交通专门节目, 罚劣扬善, 培养公民“环保人” 和“现代都市人” 形象。要充分将群众发动起来,造就声势,形成氛围,可以组织城市绿色志愿者队伍,上街入户宣传,形成规模和制度。从我做起,规劝他人,养成环保生活行为和经营行为。真正形成全社会讲卫生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风气。 5 结 语 13 “仁者爱人”,是环境人文观念的精髓。要使广大市民明白,环境整治是为了居民根本利益,是关系人民的健康生存和生命质量的大事,是益于当代荫及子孙的千秋伟业。要治理城市环境污染,应在政府与市民之间建立起一种契约关系,使双方都自觉地遵守环境诺言, 都尽量减少有碍环境的行为。 中国网2013-4-18 篇三:城市环境污染 向粗放式发展亮红灯 雾霾是由于高密度人口的高强度社会活动排放大量烟尘和各种颗粒物,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而形成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是大气处于污染状态的表现,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雾霾对人体健康构成直接危害,增加了人们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进入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排出;细颗粒物(PM2.5)则可以进入肺部和心血管系统,并吸附有害物质,引发哮喘、肺癌、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 、机动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环境保护部对2013年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空气污染相对较重区域;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尤为严重,该区域13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排在污染最重的前20位;煤烟型污染、尾气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叠 14 加导致的复合型污染特征突出。 是我国的主要。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达36.1亿吨,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达65.7%,约占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50%.这36.1亿吨煤炭燃烧大致会产生4000万吨烟尘、3000万吨和2600万吨氮,仅燃煤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就几乎占总排放量的一半。2013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各省市煤炭消费量达15亿吨,燃煤是导致该区域成为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最重区域的主要原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绿色和平组织联合发布报告指出,燃煤造成的污染占中国烟尘排放的70%,占二氧化硫排放的85%,占氮氧化物排放的67%,占二氧化排放的80%. 同时,机动车污染也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截至2013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5亿辆,约占世界机动车保有量的25%.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1.37亿辆,占机动车的54.9%.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成都、深圳、、广州、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北京市汽车则超过500万辆。 严重雾霾使得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 15 方式已不可为继。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GDP一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GDP急剧攀升、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同时,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向粗放式发展亮起了红灯。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以能源、、冶炼、等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还在持续增加。近年来,严重雾霾天气不仅分布区域大,而且相对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反映了中东部排放强度高、产业布局过于集中的问题。低质量的GDP增长是有毒的增长。这就需要平衡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公众健康的关系。 抓住治理雾霾的关键 第一,减少燃煤污染是治霾的首要任务。基于多煤、少油、缺气的基本国情,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尽管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长,煤炭消费量亦在增长。雾霾治理将会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进程,从而加快煤炭消费峰值的到来,这取决于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能源发展的速度等。 燃煤会造成污染,但燃煤结构的不合理是燃煤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的燃煤结构中,发电燃煤量比例及采用先 16 进煤炭发电的比例过低。发电燃煤仅占煤炭总消耗量的49%,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应重视煤炭消费进一步向燃烧效率高、治平先进的行业集中,大幅提高采用煤炭先进发电技术的装机容量。此外,应进一步限制高灰高硫煤的直接燃烧,发展煤炭液化或气化技术,鼓励发展洗选,为不同用煤供应性质不同的、可满足要求的动力煤产品。 治理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以源替代燃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还不到5%,与24%的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除提高天然气消费量和消费比重外,还应重视发展、、风电,拓宽、浅层地温能、再生水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领域。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行动计划》,提出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逐步推行以天然气或电替代煤炭,推广使用洁净煤和型煤。环境保护部等六部委(局)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提出,到2017年底,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清理违规产能、强化、实施天然气清洁能源替代等综合措施,使北京市、天津市、省和省压减煤炭消费量8300万吨。 第二,控制机动车过快增长,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要严 17 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出行比例;通过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达标车辆的违法行为,不断提高低速汽车的要求;大力推广汽车,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车的比例要在60%以上。 提升燃油品质,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2013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2014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北京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等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优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际综合交通体系。 第三,加快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加大天然气、、供应,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开发利用、、、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到2015年,新增天然气干线管输能力1500亿立方米以上,覆盖京津冀、长三 18 角、珠三角等区域;到2017年,入选率达70%以上,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到65%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13%,基本完成燃煤、工业窑炉、自备燃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 修订、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分区域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到2017年底,北京市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下降到10%以下,电力、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占比提高到90%以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现有炼化企业的燃煤设施全部改用天然气或由周边电厂供汽。北京市调整退出高污染企业1200家,天津市产能、水泥(熟料)产能、燃组装机容量分别控制在2000万吨、500万吨、1400万千瓦以内,河北省钢铁产能淘汰6000万吨以上,省淘汰钢铁落后产能670万吨、淘汰压缩产能1800万吨,自治区淘汰水泥落后产能459万吨,山东省焦炭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 推进矿业绿色发展 第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控制资源开发强度。以雾霾的大面积频发为特征的空气污染问题突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加剧,反映出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19 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推进矿业绿色发展,首先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定位,妥善处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矿产资源规划、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成矿远景区划、整装勘查区和矿产地战略储备区选定,应当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要控制国内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充分利用境外矿产资源。我国大多数矿产资源已处于高强度开发和过度开发状态,已逼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我国可采储量占世界的1.6%,年产量占世界的5.4%;天然气可采储量占世界的1.8%,年产量占世界的3.2%;煤炭可采储量占世界的13.3%,年产量占世界的46.4%;储量占世界的13.5%,年产量占世界的45.3%;储量占世界的4.4%,年产量占世界的28.5%;黄金储量占世界的3.7%,年产量占世界的13.2%;储量占世界的50%,年产量占世界的94.6%.而世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20 总体开发强度相对较低,应当从全球宏观视野审视中国的矿产资源问题,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矿产资源竞争与合作,更多地利用境外矿产资源。同时,继续开展全国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将查明的重要矿产地作为我国长远的战略储备,在矿产战略储备区可以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或国家公园,既可备未来之需,又可美化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第二,寻找清洁能源,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煤炭、石油的燃烧造成大量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清洁能源是矿业在治理雾霾攻坚战中的重大责任。一是要大力寻找低硫、低灰份的优质煤炭和低硫、轻质,减少煤炭、原油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推进天然气快速发展,加大煤层气和勘查开发力度。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二是加强铀矿地质勘查,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提供资源保障。完善核燃料供应体系,满足核电长远发展需要。三是积极开展地热、浅层地温能的勘查评价,实现地热、浅层地温能的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和产业化发展。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优先发展与俄罗斯、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巩固发展与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的能源合作。积极参与境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更多地开发利用境外油气资源。巩固拓展进口来源和渠道,扩大石油规模,增加管输油 21 气进口比例。以稀缺煤种和优质动力煤为主,稳步开展煤炭进口贸易。 第三,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雾霾常态化向我国矿业粗放式发展亮起了红灯,未来的矿业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转移淘汰,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环境门槛,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按照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国家级绿色矿山必须具备依法办矿、规范、综合利用、创新技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9项基本条件,进一步扩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示范的范围,树立一批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闭坑矿区生态化、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企业规范化的先进典型。力争到2020年,全国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通过设立示范工程、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引导矿业企业加强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推广节约与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实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分矿种制定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指标。发展洁净煤技术,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加快石油炼制企业升级改造,提升燃油品质。在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冶炼等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 22 业发展,不断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 本文分享地址: 标签 相关新闻关键词阅读:篇四:城市环境污染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城市的发展与运转需要好的环境,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又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城市拥挤和交通阻塞、城市市容卫生、城市的供水与排水、城市土地资源与水资源保障、城市绿化和公共空间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应引起重视。 一、城市化与城市的环境污染 首先,城市扩张会产生各种类型的环境污染。在城市化中,各类环境污染以不同方式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和噪音污染是城市的主要污染来源。其中,工业发展会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城市的工业生产、建筑、餐饮、日常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污染;城市交通运输、机器运转、建筑和娱乐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污染;装修和建筑会产生光污染;城市密集的无线电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微波通信等会产生电磁污染,可以看出,环境污染是城市化如影随形的产物。 其次,城市化过程存在损害自然环境的变化趋势。城市化既可以看作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也可以看作城市生 23 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的过程。城市化不仅会变更土地用途,也会削减自然环境的范围,并可通过各类污染损害自然环境。在城市污染中,降尘对农作物亦有一定影响。硫化物在以酸雨的形式降落后,危害农作物及森林的生长;NOX 不仅会抑制植物的生长,还会使柑桔等果树落叶和落果。如果对城市污染不加限制,将会造成生活在城市范围的居民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再次 ,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的环境污染水平表现不同。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发达国家的城市的大气状况要远远好于发展中国家[1](P51-55)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世界有1/5的人口置身于不安全的大气污染环境中(主要位于发展中国家)。2005年4月,世界银行发表的另一个报告指出:在东亚地区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这一区域的城市遭遇到日益严峻的饮用水供给和空气污染的威胁。这充分显示出,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同,污染物的排放与城市环境的治理水平会有较大的差距。各方面提供的信息还显示,在一国范围内,也存在着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受污染严重影响的人口。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城市居民在面对污染的影响方面还是有明显差异的。如日本大阪市的工商业十分发达,但由于绿地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严重,高收入者纷纷从大阪撤走,使发达的工商业区伴之以低收入居住区。 24 最后,城市环境污染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据权威人士的粗略估计,如果不利于健康的悬浮颗粒物浓度标准降低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安全的平均水平,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每年大约可以避免30~50万人的过早死亡。这个数字相当于这些国家城市地区置身于过量颗粒物浓度环境人口总数的2~5%[1](P51) 。另外,根据世界资源协会(WRI)的统计,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中80%是由于空气污染而产生的肺部疾病所致,城市居民所患的呼吸道疾病中20~30%应归因于空气污染。2004年联合国环境署曾发表报告指出,大气污染使孕妇早产和居民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增加60% 二、我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定的积极措施,加大了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具体包括:(1)重视城市燃料的替代,采用不排烟尘的城市燃气取代煤,使城市烟尘排放明显减低。从2001 2006年,城市燃气普及率从59.7%上升到79.1%,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2)增建了数量较多的污水处理厂,加大了对污水的处理力度。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1年的36.4%上升到55.6%。(3)城市垃圾回收与分捡体系在建设中。各地都重视对居民区生活垃圾的收集,甚至建立起回收与循环利用体系。(4)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政府采取引导的方式促使企业向园区搬迁、集中,达到产业集 25 聚和污染集中治理的目的。(5)对环保的投入也大幅增长。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许多城市日益重视对环保的投入,包括对燃气、集中供热、排水、园林绿化、城市市容卫生等方面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资明显上升。2002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789亿元,到2006年上升到接近1 315亿元。(6)从政策和法规上日益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环境保护的新机制正在形成之中。许多城市都推进了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在建设项目动工前,都能执行环境保护 三同时 制度,并加强了环评力度,环境影响评价与约束的分量持续加重。(7)采取了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标准。无论是在国家产业政策,还是在污染控制政策上,都重视了环境准入标准的建立,增强环境保护标准的约束力度。(8)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在许多工程建设过程中,市民都可以提出不同意见,直至否决一些有严重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程。 正是基于城市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努力,不少城市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2000年,我国设区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比例只有36.5%,原计划到2005年这一比例提高到50%,但最后达到54%。2006年11月,世界银行在对中国120个城市进行调查后指出:那些工业发达、对投资商具有吸引力的沿海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也做得较好。在工业废物的处理方面,一些沿海城市的处理率高达95%以上。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在环境污染的治理上,城市之间还 26 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以2006年我国各省区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例,总体上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海南等省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都相对较高,而吉林、黑龙江、湖南等省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都相对偏低;另一些省区如新疆、云南、山西、甘肃、安徽、湖北的城市,表现为污水处理率较高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偏低,而天津、广东、广西、贵州和青海的城市,则表现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高而污水处理率偏低。 三、中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形势与判断 (一)从总量上看,中国城市的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在大气污染方面,据《国家环境保护 十一五 规划》,有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与此同时,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还有所增加。另据有关资料,在2004年监测的342个城市中,空气质量为?级的城市有141个,占41.2%,劣于?级的城市有69个,占20.2%,多达70%的城市人口暴露在未达标空气中。其中,北方城市、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产煤区的环境污染尤其严重[3](P36) 。2006年,在监测空气质量的559个城市中,还有37.6%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能达标[4](P25) 。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及第三季度我国环境质量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显示,兰州、大同、临汾、乌鲁木齐、北京等11个重点城 27 市出现污染天数比例超过1/3,约有1 500万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城市的酸雨状况没有减轻,部分城市逢雨即酸,湖南的常德,江西的德兴,浙江的丽水、安吉、开化的酸雨概率高达100%。 在水污染方面,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50个城市的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于50%。一些城市周围的湖泊,像太湖、巢湖、滇池多次出现大面积藻类污染。一些城市的内湖,像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济南大明湖,湖水水质都为劣?类,总氮或总磷污染严重。 在固体废物污染及垃圾处置方面,各地城市的状况也难谈得上乐观。以北京市为例,年产垃圾500万吨,散布在城郊5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新旧垃圾填埋场有4 000余处。全国许多城市周围也都散布堆积如山的垃圾堆放场所,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态势。 在污染治理方面,根据2004年对500个城市的统计结果,全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平均仅为32.33%,约40%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零。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57.76%,约30%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全国危险废物(特指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率平均为60.44%,有30%城市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为零。 (二)从结构上看,中国城市之间的污染水平各有不同 28 总体来看,由于城市燃气化改造、城市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城市的污染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煤烟型污染下降、尾气污染上升;工业污染相对下降,生活污染相对上升;市区的污染相对下降,边缘的污染相对上升等趋势。结构性的变化还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各地城市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差异表现出来。研究发现,城市之间的污染物排放有以下特点:(1)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存在很大差异。以31个直辖市、省会城市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较来看,2006年,以工业废水衡量,位列第一的重庆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为86 496万吨,而排名末尾的拉萨市的排放量只有566万吨,前者为后者的152.8倍;以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衡量,排名第一的重庆的排放量为711 537吨,而排名末尾的海口市的排放量为175吨,前者为后者的4 066倍;以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来衡量,排名第一的上海市的产生量为2 063万吨,而排名末尾的海口市的产生量只有3万吨,前者为后者的687.7倍。(2)各个城市的污染排放重点存在较大差异。北方的城市废气排放相对突出,南方的城市废水排放相对突出,固体废物的排放多与城市的人口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而发展程度也会影响到废弃物的排放,并形成一些集中连片的城市群。以工业废水的排放来说,京津石(家庄)、沪(上海)宁(南京)杭(州)、穗(广州)邕(南宁)、郑(州)(武)汉,都是相对集中的排放区域;在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上,津石(家庄)、沪宁杭、穗(广 29 州)邕(南宁)、郑(州)(武)汉、成(都)渝(重庆)贵(阳)昆(明)等,都是相对集中的排放城市;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上,京津石(家庄)太(原)、沪(上海)宁(南京)济(南)、渝(重庆)昆(明)的程度相对偏高。(3)各个省会城市在省区内污染排放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别。省会城市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省污染排放总量的比重,反映省区污染结构及省会城市的污染影响力。以工业废水排放来看,省会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超过全省20%的有:杭州(38.35%)、武汉(26.95%)、成都(26.26%)、贵阳(32%)、拉萨(71%)、西安(38.5%)、兰州(25.67%)、西宁(58.31%)、银川(30.37%)、乌鲁木齐(25.85%),除了杭州、武汉外,其余都在西部地区;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中,省会城市污染排放超过全省15%比重的有:石家庄(15.83%)、长春(15.69%)、福州(22.76%)、武汉(20.27%)、贵阳(18.05%)、昆明(22.65%)、拉萨(43.5%)兰州(15.91%)、西宁(60.16%)和乌鲁木齐(27.92%),也以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居多。(4)省会城市在粉尘、烟尘等方面的差别也比较明显。 城市的污染物排放还反映出城市的经济效率和经济损害。本课题组计算了2006年我国直辖市与省会城市的污染强度与污染密度。其中,城市的污染强度反映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反映城市的经济效率,单位生产总值排放的污染物越低,经济效率越高;城市的污染密度是通过污染物与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的,反映的是单位数 30 量人口承载的污染物数量。污染密度越小,对人口的损害越少,医疗卫生成本越低。计算发现:工业废水排放强度较大的城市有石家庄、南京、杭州、南宁、重庆、成都、西安、西宁、银川等城市,这些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在全国的范围相对分散,但以西部居多,重化学工业和轻纺工业等加工类工业在城市中有一定地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较大的城市有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重庆、贵阳、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冶炼、采掘等原料产业在城市中有一定影响,西部地区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大的城市有太原、贵阳、昆明、西宁、重庆等城市,冶炼等原料工业的影响较大。从污染密度来看,在工业废水排放中,杭州一马当先,是污染密度最高的城市,南京、上海、天津、石家庄、广州、重庆、成都、银川等城市污染密度也明显偏高;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中,新疆、呼和浩特、贵阳等西部城市污染密度明显位居前列,但上海、南京、杭州、天津、石家庄、太原、重庆、昆明、西宁等城市的污染密度也相对较高;在工业固体排放中,太原市的污染密度明显超前,但是昆明、南京、贵阳、重庆、呼和浩特等城市的污染密度也相对较高。总体上看,无论是从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还是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的强度和密度上看,西部地区在全国的排名都相对靠前,说明西部地区产业效率相对较低,单位生产总值产出的污染物较多;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较大,较少的人口 31 承载了相对较多的污染物排放 (三)从功能上看,中国城市承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偏弱 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会以人为主体,以自然作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能够使人拥有好的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城市的绿化程度应该是衡量城市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如此,绿地还可以吸收污染物排放,减轻污染对于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以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衡量,2006年全国超过35%的城市有北京(42.39%)、上海(35.39%)、江苏(37.62%)等少数发达省市,而低于25%的有黑龙江(24.84%)、重庆(21.75%)、云南(24.29%)、西藏(20.62%)、甘肃(17.56%)、青海(24.50%)、宁夏(24.67%)等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以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衡量,2006年,全国各地高于37%的省市有北京(44%)、天津(37%)、上海(37.33%)、江苏(41.72%)、山东(37.45%)、湖北(37.11%)、广东(37.96%)和海南(38.86%),而低于30%的省区有内蒙古(26.58%)、黑龙江(28.67%)、重庆(23.45%)、贵州(29.41%)、云南(25.83%)、西藏(21.41%)、甘肃(28.59%)、青海(26.72%)、宁夏(28.98%)和新疆(29.97%),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 此外,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参与程度,也都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中国环境文化研究会对全国直辖市与省会城市9 011名普通居民进行调查,得出2007年民生环 32 保指数城市排名。数据反映,全国31个主要城市在公众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保满意度等方面的表现都相对较低。 (四)从国际范围看,中国城市的环境污染重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等机构提供的数据,在全球污染最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位于中国,其中前10位中,中国占7个。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世界第一,碳排放量世界第二,4亿城市人口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城市污染非常严重。世界卫生组织称,2004年,只有31%的中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2003年,58%的中国城市居民暴露在颗粒物浓度高于100微克的环境中,是美国年平均水平的两倍。只有1%的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在颗粒物浓度低于每立方米40微克的城市中,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引上限是每立方米20微克。总体上看,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水平相对较高,而北方城市超过南方,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城市和南方降雨条件较好的城市如拉萨、海口、福州、贵阳等地的大气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五)从影响上看,中国城市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十分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11个特大城市中,每年因大气粉尘造成的死亡人数多达50万,40万人患上慢性支气管炎 。2007年,世界银行在《中国环境污染损失》 33 一书指出,空气污染尤其是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是导致肺癌等疾病上升的主要原因。钟南山院士指出,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是中国人的主要杀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都分别是COPD的两种类型。在中国,COPD的患病率为8.2%。导致慢性阻塞肺疾病发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大气污染。 四、中国城市严重污染的成因分析 (一)人口与经济的双高速增长机制导致城市环境面临较大的压力 2007年中国的人均生产总值只有2 400美元左右,还是一个典型的不发达国家。在不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增长,需要把资源配置在相对高效的地区,而城市更有规模经济也更具有产出效率。2006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4%,总人口占全国的28%,但是实现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2.7%,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55.7%,财政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59.3%,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6.8%。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将会带来对原料的更多需求,同时也会产生较多数量的废物排放。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还在进一步推进。2007年,全国的城镇化比重达到45%。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估计,从2000年到2100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将由47% 34 增加到80%~90%。根据目前的趋势,我国的城镇化比重极有可能在2020年达到55%以上水平,2030年达到62%左右,在2050年突破70%的水平,在2100年达到75%~80%的稳定水平。在城镇化吸引和农村有限土地挤压的双重作用力下,城镇化比重提高的趋势将不可避免。当越来越多的人口移动到城镇后,其就业、上学、购买、居住等行为都会衍生大量的物质需求,加大全社会的资源与要素向城镇流入的趋势,也相应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排放,从而对环境管理构成新的压力。 (二)城市环境治理适应不了产业结构快速变化的需求 城市容纳了越来越多的人口、产业和投资,而整个产业处于重型化的趋势中,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都是重化学工业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这些产业发展对电力等能源工业提出新的需求,导致城市周围电力工业乃至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而煤炭、火电产业都污染严重。这样,随着城市重化学工业产业规模的扩张,也导致污染物排放的规模化扩张。 (三)一些城市政府回避治理责任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通常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但是,好的政府一定会加强管理,要么在污染产生前通过准入制度限制污染,要么在污染发生后积极治理污染。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里,还存在污水处理厂拖延建设或者建设后 35 不有效运行的现象。污染物在得不到有效处理后,会顺势扩散,把环境污染的风险加给无辜的城市居民和城市河流下游的民众。2008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部通报,由于江西鹰潭、海南三亚、广西河池、云南玉溪四市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严重滞后、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或者无故不运行,决定自公告之日起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整改完成以前,暂停上述四城市新增化学需氧量环评审批。可见,尽管环境保护部已经建立,但是在城市层面,有利于污染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机制还有待完善。 (四)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并造成污染的扩散 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建设布局过程中缺乏内部的功能分工,一些污染型企业长期盘踞在城市的居民区周围。在城市整体扩大中,污染企业依然占据最好的区段,但却产生最有害和最具扩散性的污染物,从而对城市的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比如,抚顺和本溪的钢铁企业都曾经占据城市的大片区域,但其产生的烟尘和 粉尘又都是两个城市各自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又如,全国大约有近70%的化学工业多是临江临河建设,许多化学工业具有较高的耗水性,原料和产品往往又依赖于水运,如果没有好的环保标准加以约束,很可能发生少数企业污染整条江河的现象。几年前松花江流域的严重污染就是很好的例子。 36 除了历史上的布局以外,目前一些城市正在进行退二进三、退城进郊活动,将工业向外迁移。但是如果只是平行移动,没有带来技术改造和升级,将会造成污染的平面移动,损害城市外围民众的利益。此外,许多城市建立的各类园区都强调产业集中,但是在园区建设中,一些企业圈占过多的土地,并过度强调企业之间的绿化带建设,造成外部集中、内部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增大了环境集中治理的难度和成本。 (五)规划方式与生活方式造成新的污染形态取代旧的污染形态 由于人口与经济规模的扩大,许多城市都强调拉开城市建设框架,修建大马路、大广场、大桥梁来提高城市的通行能力。由于城市在空间上的扩展,工业区、商业区与生活区在更大程度上分离,人员空间往来的在途时间拉长,造成交通运输工具尾气排放量的增加。与此同时,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私人汽车的拥有量也不断增加。2006年底,全国的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2 295万辆。由于我国汽车的尾气排放标准还相对较低,因此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比较严重。在欧洲的研究表明,城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碳(VOC)和多芳环烃(PAH),汽车尾气排放是PAH的主要来源,占35%。汽车尾气经阳光照射,还会产生严重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对环境产生进一步的破坏。在城市工业迁出 37 入园和私人汽车数量增多的情况下,汽车污染对城市的影响正在增大。 (六)自然禀赋不利于中国城市的污染治理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等土地面积上的中国人是美国人的三倍多,是俄罗斯的二十余倍之多,人的发展对资源的要求与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大。城市化中遭遇到的许多环境污染问题,都与人的规模庞大造成的需求扩大有关。同时,中国又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一些关键性矿产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由于石油不足,中国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不得不更多地依赖煤炭发电,空气污染随之而来。在空间上,中国虽然地域面积广大,但是有相当部分是难以利用的高原和沙漠,城市和可以城市化的地区相对有限而且集中,外围的环境空间不利于污染物的治理。北方面临的是沙漠或者沙化土地,在地面裸露多风的季节,沙尘进入城市与城市的污染物相混合,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复合性污染,加大了污染治理的难度;在水污染方面,北方的降雨较少,河流流量较小,有限的城市污染混入河流,也会酿成一河污水。南方的丘陵地形,也不利于污染物释放出去,如遇到潮湿、低压的天气状况,城市的大气污染更难以扩散,从而在上升冷却后以酸雨的形式下降,形成从城市中来到城市中去的污染回流态势。而西部地区因为降雨偏少,城市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少,从而不能有效地吸收污染物排放,对人的健康损害 38 因而加重。 五、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建设中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已经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并产生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值得我们加以借鉴。1987年,城市规划学界就提出可持续性城市(Sustainable City)的概念,并提出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开发和设计(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or Design)的新课题。与此相对应,生态学研究者提出了生态城市(Ecocity)[5] 的概念。近年来,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呼吁在城市设计过程中通过参与式规划恢复城市中心的地位;而精明增长(Smart Growth)论者则强调对城市增长进行管理改革以推动形成宜居城市(Livable City)。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创建健康城市(Healthy City)的概念,并颁布了健康城市的十大标准。 如何避免和减少城市污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首先,要形成可持续性城市设计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指导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近来,一些城市规划与设计专家提出,要在可持续城市设计中重视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并且在程序、方法、机制等方面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要结合中国自然禀赋特点,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环境治理的内容,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专家与市民的 39 意见,在城市管理中强化环境的约束力。可持续性城市一定既是有活力和竞争力,又是环境良好适合于人居的城市。城市活力与竞争力需要政府与企业家去设计和投入,城市宜居性则需要考虑专家的意见与市民的感受。 其二,要重视建设紧凑型城市(Compact City)。建设超过人口需求、占地面积大的城市,不仅会浪费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还会拉长城市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导致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加和污染物排放的扩大。因而,要注重设计紧凑型社区与建筑,充分减少闲置空间;尽量利用城区现有的设施;发展可步行的社区,注重多开发高层建筑;减少大户型面积的住宅以节约土地;配套建设社区的公共设施与服务设施,减少市民的交通运输需求。 第三,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加强环境质量监管。2006年世界银行的调查显示,城市的投资环境与环境保护程度成正比。这启示城市政府加大城市的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城市产业建设前,应加强环境准入审核或核准,提高产业的环境质量;在运转过程中,可以通过完善绿色税制[7](P5-14) 方式,提高各类污染企业的运行成本,甚至不排除采用行政手段,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并转;同时,要采取引导、鼓励的方式,促使企业建设能够脱硫、脱硝、除尘等的设备,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 40 第四,加强环境改善方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内部一体化合作。中国的城市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农村问题相关,农村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城市污染的解决。在北方地区,可以通过进一步恢复植被、减少裸露地的面积,减少灰尘进入城市,减轻城市的污染。而南方的城市周围如果能够密植林木,便可以吸收城市污染,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城市内部在功能分区时,如果能够将工业区与居民区做适当区隔,并且在其间建立防护林带,对于抑制城市尤其是城市工业对居民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第五,更加注重发展公共交通,适度限制私人汽车。目前,我国城市平均公交分担率不足10%,而欧洲、日本、南美一些大城市达到40~60%。要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对私人汽车加以制度限制,通过征收拥挤税等方式,提高私人汽车的运行成本,通过减少汽车数量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第六,改革环境管理体制,提高城市政府的环境责任。要加强社会各界对城市环境的监督,强化环境政绩考核,增强城市政府的责任意识,扩大市民对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参与。 录入:胡雁霞 责编:钟欣将本文分享到: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城市发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 41 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篇五:城市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污染直接破坏了城市大气环境。 2、水污染,有机污染仍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3、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垃圾是城市环境的重要问题。 4、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和视觉污染等在城市环境中的破坏作用也不容忽视。 42
/
本文档为【城市环境污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