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煤气、氧气、氮气、氩气相关安全知识

2017-12-02 13页 doc 29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8706

暂无简介

举报
煤气、氧气、氮气、氩气相关安全知识煤气、氧气、氮气、氩气相关安全知识 煤 气、氧气 基本安 全 知 识 1、什么是煤气, 工业上所讲的煤气是指含有H2、CH2及CO等多种可燃气体成分的混合气体。其特点发热量高,有毒性。我厂现常用的煤气主要有: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组成的混合煤气;焦炉煤气含CO约10,、高炉煤气含CO约23,至30,转炉煤气含CO约60,至80, 2、 煤气事故:是指由煤气直接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或生产损失的事故,主要是煤气中毒事故、煤气着火事 故和煤气爆炸事故。 3、 煤气事故的特点:多发性、重复性、严重性、事故扩大化 4、 ...
煤气、氧气、氮气、氩气相关安全知识
煤气、氧气、氮气、氩气相关安全知识 煤 气、氧气 基本安 全 知 识 1、什么是煤气, 工业上所讲的煤气是指含有H2、CH2及CO等多种可燃气体成分的混合气体。其特点发热量高,有毒性。我厂现常用的煤气主要有: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组成的混合煤气;焦炉煤气含CO约10,、高炉煤气含CO约23,至30,转炉煤气含CO约60,至80, 2、 煤气事故:是指由煤气直接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或生产损失的事故,主要是煤气中毒事故、煤气着火事 故和煤气爆炸事故。 3、 煤气事故的特点:多发性、重复性、严重性、事故扩大化 4、 何谓煤气危险作业, 煤气危险作业是接触煤气并可能引起人员伤害和煤气事故的较为危险的工作。 5、 进行煤气危险作业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进行煤气危险作业计划时,一般要把有煤气危险的工作安排白天进行。每一处检修要尽量安排三人以上同时工作(处理事故例外),制定计划中应包括检修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检修步骤和安全措施,对可能引起中毒、着火、爆炸的检修项目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煤气设备检修计划通常要取得煤气救护站和安全部门的同意。 防护措施包括检修前对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任务分配,提出注意事项,检查作业人员防护用品穿戴情况以及作业完清点人数等,需要注意的是:检修人员在煤气危险区作业时,要穿不带铁钉的鞋,使用的板手等工具应涂上黄油或使用不能引起火花的铜质工具。 6、 什么是爆炸,爆炸事故的特点,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时,温度与压力急剧升高,会产生爆破和冲击作用。 爆炸事故主要有三个特点。 (1)爆炸事故的突然性。爆炸的发生时间和地点难以预料,在隐患未爆发前,容易麻痹大意,一旦发生爆炸则又措手不及。因此对爆炸事故不能存侥幸心理,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2)爆炸事故的复杂性。各种爆炸事故的发生原因,灾害范围及其后果往往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和管理,作业人员也需具备丰富的防爆知识,避免一切可能引起爆炸事故的疏漏。 (3)爆炸事故的严重性。爆炸事故对受灾单位的破坏往往是摧毁性的,能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人员也会爱到极大的伤害。 7、 什么情况下易发生煤气着火事故, 煤气能与空气或氧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煤气泄漏到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就会燃烧,如果是热煤气,只要与空气接触就会引起着火。由于煤气极易着火,因此,要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煤气区域的防火工作。根据多年的煤气着火事故资料进行统计的统计,发现煤气事故大多是下述情况下发生的:煤气设备附近有火源存在,一旦煤气泄漏就引发了火灾;带煤气作业时使用铁质工具,由于敲打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煤气着火;在生产着的煤气设备上不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动火作业,引起着火事故;煤气设备无有效的接?地,雷击后引起火灾。 8、 什么情况下易发生煤气爆炸事故, 煤气是含有多种可燃气体成分,如CO、、HCH4等的混合气体,煤气与空气或氧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2 明火即可迅速发生氧化反应,在瞬间放出大量的热,使气压和温度急剧升高,这时,气体具有较在的冲击力,遇到外力阻碍就会发生爆炸,通过对多年事故的统计分析,煤气爆炸事故大多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 (1)煤气设备在动火时,没有吹扫干净煤气,盲目点火,造成煤气爆炸; (2)生产与非生产的煤气设备只使用闸阀而没有可靠地断开,点火时造成煤气爆炸事故; (3)处理煤气泄漏时,由于没有安全措施或没有按规定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执行造成爆炸事故; (4)长时间放置不用的煤气设备,没有处理残留的煤气就进行动火维修,造成爆炸事故; (5)在送煤气操作中没有做爆发试验和气体监测,冒险进行点火造成爆炸事故; (6)强制通风的炉子,由于突然停电或发生故障,致使煤气窜入风管造成爆炸事故。 9、 如何处理煤气着火事故, 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后,一般要采取以下措施: (1)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要尽快通知防护站和消防队前来抢救,同时组织人员进行灭火和扑救工作; (2)当设备或管道因轻微泄漏煤气而引起着火时,可直接用泥堵或用湿草袋扑灭; (3)当设备或管道的煤气泄漏时较大时,应停止该管道有关用户使用煤气,并止火。具体的做法是:将煤气来源的总开关关上2/3,适当降低煤气压力,同时向着火管道两侧通往大量蒸汽和氮气灭火。但煤气压力不应低于200Pa,严禁突然关闭阀门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但压力也不能过高,过高时,火势不容易控制; (4)直径小于100mm的管道着火时,可直接将煤气阀门关死,切断煤气来源; (5)管道内因焦油等引起着火时,可将管道的入孔,放散管等所有可能窜入空气的部分密封死,使火窒息熄灭。并向管道内通往大量蒸汽; (6)着火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煤气设备和法兰喷水冷却,防止法兰和设备烧坏或变形。如煤气设备和管 道温度已经升高几近红热时,不可喷水冷却,以防设备管道变形或断裂。 (7)煤气管道的脱水器着火时,应立即补水至溢流状态,然后再处理脱水器; (8)在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对煤气闸阀、压力表及蒸汽和氮气管头,应设专人看管或操作; (9)在灭火过程中时,要防止煤气中毒,扑救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10、 如何处理煤气爆炸事故, 煤气爆炸事故发生后一般会造成煤气设备损坏,跑煤气或跑煤气后产生着火以致中毒等事故。通常在煤气爆炸事故后紧接着就会发生煤气着火和中毒事故,或发生第二次爆炸,因此在处理煤气爆炸事故时要特别慎重。 (1)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事故单位要尽快通知煤气防护站和消防队前来抢救同时组织现有人员立即投入到事故抢救中,抢救时要设统一指挥; (2)煤气发生设备出口闸门以外的设备或管道发生爆炸,还未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向设备或管道内通入大量蒸汽冲淡残余煤气以防再次爆炸。彻底切断煤气来源之前,有关用户必须止火、停用煤气; (3)煤气发生设备出口闸门以外设备或管道发生爆炸,又引起着火时,应按着火事故处理,严禁切断煤气来源; (4)煤气炉在焖炉过程中发生爆炸,通常只炸一次,随后应安装防爆铝板; (5)因爆炸造成大量煤气泄漏,一时不能消除时,应先适当降低煤气压力,并立刻指挥全部人员撒出现场以防煤气中毒,然后按煤气危险作业区的规定进行现场处理; (6)煤气爆炸事故后如发生煤气着火、中毒事故,应按着火、中毒事故处理办法执行; (7)处理煤气爆炸事故的现场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以防煤气中毒; (8)煤气爆炸事故在未查明事故原因之前不得恢复生产。 11、 怎样预防煤气着火事故, 为防止煤气着火事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办法: (1)要严格执行《煤气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2)煤气设备或煤气作业区附近40m内禁止一切火源; (3)煤气设备和管道要定期进行严密性试验以防煤气泄露; (4)非煤气设备在专用电器设备,不准架设在煤气设备上; (5)带煤气作业要防止出现火花,尽量选用铜质工具,在特殊情况下使用铁质工具时要涂黄油并应十分慎重; (6)在煤气设备上动火时,煤气设备要保护正压、压力最低不得低于200Pa,严禁在负压状态下动火。动火时如放散阀位置较高抽力过大时,允许一侧敞开,另一侧的放散阀适当关小,减小抽力,避免火势蔓延。另外,在动火时应尽可能向管道设备内通入适量蒸汽; (7)煤气设备或管道内有可燃物时,应尽可能将可燃物清除,如洗涤塔为木格填料时,应在动火时通入循环水,确保填料潮湿; (8)盲板作业中,应涂油,一切吊具均应有防止摩擦产生火花的措施,抽堵焦炉盲板应接地线; (9)煤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查,接地电阻要大于4Ω; (10)带煤气作业时,附近的高温、明火及高温裸体管应做隔热处理; (11)煤气设备动火时,一人操作,另外要设置专人监护,发现着火立即采取措施; (12)煤气设备在送煤气时应先做防爆试验,试验合格方能送气。 12、 哪些作业易发生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煤气着火爆炸通常发生在下述情况:如停送煤气时、带煤气作业、煤气设备检修动火时、断电停水时、煤气大量泄漏时、焖炉时。因此上述作业时,要有详实的作业并严格按煤气操作规程执行,同时也要做好防火防爆的准备工作。 13、 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 灭火的基本原理就是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根据这一原理,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冷却、隔离、窒息、中断化学反应四种。 14、煤气着火时怎样选择灭火剂, 发生煤气着火事故时,最常用和灭火剂是水,一般情况下用水枪喷出的高压水流就可控制火势并使之熄灭。但在特殊情况下,要根据着火建筑物的特殊需要选择灭火剂。如煤气着火的房间存有珍贵文物,重要等时,一般应适用泡沬灭火剂以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另外,煤气着火现场内的机械设备已烧至红热或较高温度也不可选择不作灭火剂,以防降低设备、材料的机械强度。此外,火灾现场有油脂,遇水发生反应的物质如碱金属等都不可用水作灭火剂。 15、排水器的定义, 排水器是在煤气管网中连续不断地排出冷凝水、积水和污秽物质,以保证管道畅通的一种附属安全装置。 16、排水器的注意事项: (1)、加强对排水器的运行管理,严格遵守《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中有关排水器的安全规定。 (2)、加强对排水器的维护保养,及时清理排水器内杂物;做好排水器的除锈防腐工作,确保排水器外表和内部构件完好无损,防止桶体、隔板等构件腐蚀穿孔,造成排水器因水位降低,影响排水器的水封效果。 (3)、加强对排水器的日常监控,确保排水器水位符合要求,防止排水器因进水管阀门关闭(或进水补偿量不足)导致水位降低,造成排水器水封失常。 (4)、加强对排水器溢流管的管理,每天检查溢流管的外排滴水情况,以便监护排水器是否运行正常。 (5)、加强对煤气管网压力的监测,避免因管网压力过高造成排水器失能,导致煤气泄漏。 (6)、集团公司全体员工皆有义务监控和保护好排水器等设备设施,如排水器存在桶体腐蚀变形、进水口被堵塞或人为关闭、溢流管不排水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将此类情况反馈给动力厂生产办、煤气防护站或集团公司安环部。 17、煤气的安全性能: [中文名称]:一氧化碳 [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 [主要存在形式]: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水煤气 [分 子 式]:CO [分 子 量]:28.01 [类 别]:易燃气体 [毒性分级]:高毒 。经呼吸道侵入人体 [比 重]:0.793 克/ 升 [熔 点]:-207 ? [沸 点]:-191.3 ? [蒸 汽 压]:10大气压 (-161 ?); [蒸汽密度]:1.250 [职业]: TWA(8小时工作时间内加权平均浓度限值) 50 PPM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中国MAC(最高容许浓度)30毫克/ 立方米。 [职业禁忌症]:各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器质性疾患;器质性心血管疾患。 [自 燃 点]:610 ? [燃烧热值]:3045 千卡/ 立方米 [可燃性危险特性]:明火、受热可燃 [爆炸极限]:CO(12.5,74.2% )、高炉煤气(9.0,74.2%)、转炉煤气(11.7,74.2%)、焦炉煤气(4.4,29.2%)、水煤气(12,68%) [爆轰气体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可爆 [灭 火 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储运事项]: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轻装轻卸; 与氧气、空气气体钢瓶分开存放 ; [泄漏应急处理]:(1)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2)关闭阀门,切断气流。当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10.2mmH2O)。严禁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阀门灭火。用湿泥、湿麻袋等堵轻微泄漏处灭火,用泡沫、二氧化碳、水等灭火。 (3)合理通风,通入大量蒸气或惰性气体,或用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或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不能使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还剩下的气体。 (4)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5)现场急救 如发生煤气中毒,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解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轻度中毒者,可给予氧气吸入对症治疗。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应积极给予常压口罩吸氧治疗。有条件时应给予高压氧治疗。重度中毒者视病情给予消除脑水肿、促进脑血液循环,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预防迟发脑病。 18、氧气的安全性能: [中文名称]:氧 [英文名称]:OXYGEN, [中文别名]:氧气 [分 子 式]:O 2 [分 子 量]:32.0 [类 别]: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毒性分级]:低毒 [比 重]:1.33 (液体) [熔 点]:-218.4? [沸 点]:-183? [蒸汽密度]:1.05 [可燃性危险特性]:助燃 [爆轰气体危险特性]:与有机物混合易爆 [灭 火 剂]:水 [储运事项]: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还原剂、可燃物分开存放 ;氧气管道严禁与燃油管道共沟敷设,严禁与电缆沟相通。 泄漏应急处理:(1)迅速关闭钢瓶阀门,迅速切断氧气管道阀门,切断气源,周围严禁一切火源及油脂等可燃物;(2)合理通风,用喷雾水或惰性气体稀释,或将漏出气体排至空旷地方。 19、 氧气使用及维修的有关规定。 (1) 生产车间要保持整洁。油纱头、油抹布等应定时清除,润滑油应贮存在隔离处所,废油要及时收集处 理,接触氧气的工人手上或衣服上沾染油脂应随时洗净或将衣服换掉,以免发生危险; (2 )氧气的阀门使用等必须由专人负责; (3) 氧气阀门的开启必须缓慢进行,操作时人员应站在阀门的侧面,采用带旁通阀的阀门时应先开启旁通 阀。使下游侧先充压,当主阀两侧压差小于等于0.3MPa时再开启主阀,且开关氧气阀门的人员不得戴沾 有油污的手套; (4) 阀门在未经专业人员许可时,不得乱动; (5) 阀门按规定开启后,禁止非调节阀门作调节使用; (6) 氧气管道着火时,应立即切断上侧气源; (7) 碳钢氧气管道应每5年进行一次吹扫,每5年进行一次管壁测试;主要测定弯头及调节阀后的管道; (8) 使用湿氧的用户应定期对管道进行排水作业; (9 )对氧气管道进行动火作业前,须先制定动火方案;其内容包含负责人,作业流程图 操作方案 安全措 施 人员分工 监护人 化验人等,并经有关部门确认后方可进行;(氧气含量必须控制在21,以下;) (10) 对氧气管道或阀门等进行维修作业时应将氧气进行排空,确认压力降为零后方可进行作业,作业前必 须将工具及备件等进行严格的脱脂处理,以免发生燃烧爆炸; (11) 对氧气阀门及管道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不得戴沾有油污的手套;维修工具必须是专用,且进行严格 的脱脂; (12) 在氧气维修点周围10M范围内不得有明火作业,且维修人员及监护人员的通信工具必须处于关闭状 态;闲杂人员必须请出警界范围之外; (13) 如果对氧气软管或单向阀的更换应用氮气对软管及单向阀进行吹扫,以免软管内的杂质堵塞管路,发 生安全事故; (14) 维修氧气阀门及管道的备件严禁使用橡胶垫。 氧气是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气体,如在工业生产中使用不当,易造成爆炸事故,公司使用氧气作为生产辅助能源,必须确保氧气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20、氮气特性: 危险性概述: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急救措施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21、氩气特性: 危险特性:氩气为惰性气体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是,如果工业使用后,产生的废气则对人体危害很大,会造成矽肺、眼部损坏等情况。 氩本身无毒,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当空气中氩气浓度高于33%时就有窒息的危险。 当氩气浓度超过50%时,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达到75%以上时,能在数分钟内死亡。液氩可以伤皮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氩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氩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内压力急剧升高至爆炸,应用水冷却火中容器。 有害燃烧物:无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冷却火中容器,用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 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处理泄漏事故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处理液氩应配带防冻护具。若气瓶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将气瓶移至空旷安全处放空。 操作注意事项 氩气管道应该是密封、不漏气。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氩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不燃烧的储存于气瓶中的高压气体。当其含量增加导致氧气含量低于19.5%时有可能引起窒息。配备自吸式呼吸面具。液氩泄露严防冻伤。 公司安全生产禁令 一、严禁在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隐患未排除、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组织生产、检修和建设施工。 二、严禁使用不具备国家规定资质、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纳入公司禁入名单的供应商、设备、资材和人员。 三、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四、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五、严禁违反程序擅自压缩工期、改变技术方案和流程。 六、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合格、无安全保障的特种设备。 七、严禁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 八、严禁安排未经岗位技能应知应会验证合格的人员上岗作业。 九、严禁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 十、严禁管理者对违反安全禁令的行为不制止、不报告。
/
本文档为【煤气、氧气、氮气、氩气相关安全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