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把教材读“薄” 再读“厚”

把教材读“薄” 再读“厚”

2017-12-08 5页 doc 16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把教材读“薄” 再读“厚”把教材读“薄” 再读“厚” 把教材读“薄” 再读“厚”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下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学习起来也就越容易。可见,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而引发思考,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特别是在当前实行开卷考试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
把教材读“薄” 再读“厚”
把教材读“薄” 再读“厚” 把教材读“薄” 再读“厚” 心理学研究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下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学习起来也就越容易。可见,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而引发思考,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特别是在当前实行开卷考试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读“薄”教材,就是从教师引导着读,到学生逐步学会自主阅读;读“厚”教材,就是从课本阅读开始,发展为读时事、读社会现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过去,政治课教学一直侧重于灌输,学生只要在识记上下功夫,便能取得好成绩。但随着评价改革的铺开,特别是开卷考试的实施,评价导向已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这就要求每一位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锻炼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提高自学能力,如何完成由“厚——薄——厚”的过程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是通过粗读、细读、拓读、批读来指导学生发现和掌握阅读方法和学习规律的。 1.粗读。粗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带 着问通读,以达到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整体初步的了解。粗读的阅读任务是:整体把握,寻找问题和,即从整体上知道教材上所谈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答案包括哪些方面。简单地说,粗读,只要知道教材中主要讲的是“什么”就可以了,至于它“为什么”是这样或那样的,则是细读要完成的任务。粗读和细读都是要把课本读“薄”的过程。粗读包括读四题法、读头读尾法、读黑体字法。 (1)读四题法,即读课题、节题、框题、目题。就政治教材而言,它的观点首先体现在课题、节题、框题、目题上,所以每读一课,先读课题、节题、框题、目题,可以有效掌握课本编排的基本结构、知识的分布状况,实际上就是系统阅读。因为思想政治课本身的各个知识点和涉及的内容并非孤立,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科学体系。学生只有用联系的、整体的方法对课本知识、结构做到初步了解,宏观把握,在具体理解和运用知识时,才有可能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这种读,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可有效避免学生对教材的认识上出现支离破碎、一叶障目的现象。 (2)读头读尾法。政治教材通常采用的是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因而在阅读中可以普遍采用读头读尾的方法。教材的观点除了放在课题、节题、框题上,还常常放在首和尾上,即一个框题内容当中的首段和尾段,或者是一段中的首句和尾句。这种做法是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的,因为人的思维习惯中往往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先概括、后具体分析,另外一种是先具体分析、后概括,教材也恰恰是按照归纳法和演绎法进行编排的。读头读尾法也就应合了这种编排方式,有 助于对知识要点的归纳,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提高。 (3)读黑体字。黑体字相对课本上较小、较细的字体来说较为醒目,醒目的目的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当然都是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读黑体字法可使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有所取舍,主次分明。 2.细读。细读的任务,是让学生思考和理解在粗读中所寻找到的问题和答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相应地采取边思考边在课本上做标记压缩课本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用划线法和圈点法等方法去阅读。圈,就是要把掌握的概念,用符号“?”圈起来。这样,应掌握的概念就会在课本上清楚地显示出来。划,需要识记的定义,用符号——或:将其划出来。点,就是在需要强调的关键词下面点上“……”,这样,关键词就突出出来了。标,也就是标序号。即把理解某一问题需要把握的各点,依顺序的不同,依次标出123……如果各点中如果还有数个小要点,还可依次标出???……这样,问题就变得要点化了。括,就是把内容较多的问题,用符合“()”将其括起来。采用这种方法,能起到确定某一问题的范围,保持其完整性的作用。画,利用教材中版面上下方的空白处,画出该页中提出的某一问题的“知识树”。用这种方法把散落在一页、甚至几页中的某一问题,经过高度凝练,集合成“树”,画在书上,便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事实证明,谁的课本画得像“蜘蛛网”一样,谁的学习效果往往不错。 3.拓读。拓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 维能力。包括对教材材料的拓读和课本插图的拓读。这实际上就是读“厚”教材的过程。教材上阐述的内容与事例往往受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部可能阐述得不是很细、很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拓读,拓宽教材,充实课本内容。现行教材在编写时,总是前一段观点,后一段材料,并运用材料观点,列举的材料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难免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引导学生对教材所阐述的内容进行拓宽,甚至改动,有很多好处:(1)学生会努力搞清观点的真正内涵;(2)学生会考虑所选材料的妥帖性,即能否真正置换教材中的材料;(3)学生学会进一步理解教材中所选材料的表意性;(4)学会了增加材料积累,消除了学生对课外材料的恐惧感,有利于学生从关注教材走向关注社会,用自己熟悉的、最新的事例来论证课本上的观点。这既是思想品德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例如初四教材在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有关内容”时,用了98年抗洪的材料来证明这一观点,我引导学生寻找课外材料填进去,看看能否保证教材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学生马上想到了“抗震救灾斗争,并提出了“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结合教材理论进行层层分析,明确了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理解了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认识到抗洪精神也是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是我们党长期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结果。这 样将书本知识和时政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材内容变得更丰富了。这既保证了思想品德课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又促进了学生对时政的学习。 教材的插图往往集启发性、趣味性、警示性、知识性于一体,有力地拓宽了教材的内容。但教材很多插图只有图,没有文字解说,特别是漫画。只有片言只语,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展开想象,发散思维。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和先导。例如在学习初四思想品德“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的有关内容时,教材有一幅漫画“爷爷的井,儿子们的井,孙子辈的井,”就漫画的寓意,我适时地引导了学生进行拓读。引导学生在读漫画时,尽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这幅漫画表明了一种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会导致什么后果,”,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这口井继续挖下去,将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联想到井会越挖越深,最终水会枯竭。“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学生很自然就会想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既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想象力、分析力、创作力。 4.批读。这是对学生阅读课本的最高要求,也是把教材读“厚”的重要一步。学生读完一框、一节或一课内容,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甚至对课文进行点评,写出眉批,尾批,以读激写,以写促思。如果能达到这种水平,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及运用理论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较大提高。例如,教材在对我国小康水平状况进行描述时,仅有一句,“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只亮观点,没有展开,有的学生在旁边点评,“只有论点,缺乏事例论据,我认为应补充这样的材料……”可见,批读这种方式,充分诱发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激活了学生思维,使学生阅读课本又不局限于教材,不迷信教材,敢于挑战权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
/
本文档为【把教材读“薄” 再读“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