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腹腔镜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式探讨

2017-12-10 2页 doc 12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腹腔镜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式探讨腹腔镜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式探讨 腹腔镜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式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的技术处理特点。方法:对 68 例腹腔镜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的缝合技术及疗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8 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 时间 45~5 min,平均(70.8?34.6)min,术中出血量 30~200 mL,平均(85.2?31.1)mL,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良的优点,只要掌握一定技巧,完全可以完成较复杂的子...
腹腔镜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式探讨
腹腔镜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式探讨 腹腔镜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式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的技术处理特点。方法:对 68 例腹腔镜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的缝合技术及疗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8 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 时间 45~5 min,平均(70.8?34.6)min,术中出血量 30~200 mL,平均(85.2?31.1)mL,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良的优点,只要掌握一定技巧,完全可以完成较复杂的子宫肌瘤剔除。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肌瘤剔除;子宫后壁肌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切口美观、恢复快的特点,子宫肌瘤从生长部分分前壁、后壁、宫底、宫颈、阔韧带,其中后壁肌瘤由于难于暴露及缝合困难,常常需转开腹辅助缝合[1]。我科自 2003 - 2005 年行腹腔镜下子宫后壁剔除术 68 例,对其手术操作加予改良,结果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腹腔镜下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68 例,患者年龄 20~44 岁,平均 32 岁,单发 52 例,多发肌瘤 16 例、浆膜下肌瘤 1 例,肌壁间肌瘤 67 例,肌瘤平均直径为 4.6 cm,最大直径为 7 cm。 1.2 手术方法 68 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妥当后,取膀胱截石位,适当头低臀高,举宫便于肌瘤暴露,导尿,脐孔切口置入腹腔镜,对于曾有开腹手术史且盆腹腔粘连或肌瘤较大的患者,选择 Li-Huang 点(脐与剑突连线中点)作穿刺点置入腹腔镜于下腹部麦氏及反麦氏点(如肌瘤大则取点较高)及耻骨联合占左旁开 3 cm,分别作第 2、第 3、第 4 操作孔,将垂体后叶素 6 U+0.9% 氯化钠注射液 5 mL 稀释后刺入肌瘤四周肌层,子宫体收缩、肌瘤面变苍白,于宫肌瘤最隆起处作一斜形切口,直径占肌瘤 2/3,切口深达肌瘤,用大抓钳钳夹肌瘤,分离钳沿包腹作钝性分离,将子宫肌瘤完整剔除,立即缝合子宫,用 0 号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肌层全层,如瘤腔深,则分两层缝合;第 1 层为内膜层,第 2 层浆肌层,因后壁肌瘤,子宫切口暴露困难,此时可去除举宫器将子宫尽量向前压,助手压子宫,术者缝合,缝合方向可由下向上缝合,作间断缝合有利于保证充分止血,缝合完毕后将子宫 旋切取出,最后再次检查所有创面,确定无出血后,排除 CO2 气体取出器械及 Trocar,缝合穿刺口。 1.3 观察指标 术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率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记录术后体温变化,疼痛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 1 个月妇查及 B 超检查。 2 结 果 68 例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均获成功,无转开腹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均为平滑肌瘤,与随机抽查 68 例腹式子宫后壁剔除术对比(见表 1),出血时间无明显差别,手术时间较开腹长,但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术后 1 个月随访,无出血、发热感染等并发症,B 超提示子宫后壁切口无积液。
/
本文档为【腹腔镜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式探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