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台无二戏 绿叶似红花

2017-12-26 4页 doc 14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一台无二戏 绿叶似红花一台无二戏 绿叶似红花 题记:刘厚生先生曾在2004年6月24日的《解放日报》上撰文写道,“他们(指“昆大班”)之中,涌现出蔡正仁、……王芝泉、王君惠、蔡瑶铣等一批响当当的人才。……” 王君惠就是这批“响当当的人才”中的一员。王君惠,上海戏曲学校“昆大班”毕业,主攻闺门旦、刀马旦,师从朱传茗、方传芸等传字辈名家,行当较宽、文武皆宜、技艺全面,主演、配演过多出剧目,曾被誉为“又红又专”的人才。曾任上海昆剧团党支部书记,1992年政策性退休后,仍在上昆长期发挥余热,担任重要的专业艺术工作。2005年受国家昆曲艺术抢救扶持工程办...
一台无二戏 绿叶似红花
一台无二戏 绿叶似红花 题记:刘厚生先生曾在2004年6月24日的《解放日报》上撰文写道,“他们(指“昆大班”)之中,涌现出蔡正仁、……王芝泉、王君惠、蔡瑶铣等一批响当当的人才。……” 王君惠就是这批“响当当的人才”中的一员。王君惠,上海戏曲学校“昆大班”毕业,主攻闺门旦、刀马旦,师从朱传茗、方传芸等传字辈名家,行当较宽、文武皆宜、技艺全面,主演、配演过多出剧目,曾被誉为“又红又专”的人才。曾任上海昆剧团党支部书记,1992年政策性退休后,仍在上昆长期发挥余热,担任重要的专业艺术工作。2005年受国家昆曲艺术抢救扶持办公室聘请任全国昆剧旦行演员培训班指导教师。2006年获中国剧协颁发的“弘扬民族文化,哺育小梅花成长奖”。 当年上海戏曲学校“昆大班”的闺门旦是个顶个的好,老师们为了不让她们在窝里扎堆,就根据她们的个人条件在戏路上做出了一些调整。王君惠因为毯子功、把子功、跟头都很好,所以就让她兼学一些刀马旦的戏。而王君惠自己好动,又喜欢刀枪把子,后来她的戏就逐渐地偏刀马了。因为之前打下了扎实的文戏基础,所以她的刀马旦戏如《金山寺》、《借扇》非常出色。 《金山寺》又叫《水斗》、《水漫金山》等,此戏身段丰富,唱念并重,文武兼备,很全面,对于演员来说是一出打基础的戏。它的难也难在它的全面,一开始,是文戏,用的是闺门旦的表演手法,要柔情,要婀娜多姿,到后面开打了,变成武戏了,白素贞的蛇仙本性暴露,能攻能破,真枪真刀地打,高速度高节奏地打,要打出狠劲,还得有压倒对方的气势。1961年上海青年京昆剧团赴港演出前,《水斗》有幸得到了李紫贵导演的加工提高。后来赴港演出时,全本《白蛇传》引发轰动,其中《水斗》就是王君惠演的。1984年,俞老还特别推荐香港的京昆名角邓宛霞跟王君惠学《水斗》,他说:“这出昆剧戏,唱做并重,能文善武,身段最规范的,目前上海应该说是王君惠。” 《借扇》这出戏,戏校的学生开始演的都是张传芳老师传授的老本子、老路子。后来,上海京剧院要出访苏联,就请朱传茗老师重新捏了一个版本,只有半个小时,很精炼。那时王君惠被借去上京跟着李玉茹、陈正柱老师配演其中的侍女翠娥,她就抽空学了这个版本的《借扇》。《借扇》里,铁扇公主刚上场的时候,是文戏,表现她非常思念自己的孩子红孩儿,到后来孙悟空来借扇,有开打,是很典型的有文有武的刀马旦戏,和王君惠的戏路是很对工的。 除了主演自己的拿手主戏外,王君惠还参加了大量的配戏工作,甘当绿叶。她能戏很多,文的、武的、老的、少的、昆的、京的都能演,能跨行当、跨剧种演出,她演过《八仙过海》里的何仙姑,《风筝误》里的丑小姐詹爱娟,《开眼上路》里的钱夫人,六本《牡丹亭》里的杜母,现代戏《琼花》里的连长李环,京剧《柜中缘》里的玉莲妈,《沙家浜》里的沙奶奶,《香罗帕》中的丫环等等角色,还顶坑救场演出京剧《打侄上坟》里的老夫人,昆剧《贵人魔影》里一口苏白的丫环等。由于王君惠戏品戏德好,对戏又很熟,大家都喜欢找她配戏。还在戏校时,俞老亲自点名要王君惠配《太白醉写》里的念奴。这出戏里,念奴从头到尾都要和李白、高力士配合密切,有替李白脱帽垫帽等动作,稍有疏漏就会影响戏的质量。而王君惠认真的态度不亚于主演,使俞老觉得让她配戏很放心。而《百花赠剑》里的江花佑,她给言慧珠校长配过,给华文漪、王英姿、张静娴都配过。王君惠是一片很美丽的绿叶,她配戏时不抢戏,托戏托得严丝合缝,让人感到很舒服,连打鼓的乐师也喜欢同她合作。 除了演戏外,王君惠还参加了大量的群场舞蹈设计工作,她威信高,大家都服,她常常是指挥一大群“兵”在“作战”。她设计创排过昆剧《琼花》里的女兵劈刺舞,京剧《飒爽英姿》渔民织网舞,《相梁刺梁》中众歌女的逃难舞蹈,《太白醉写》的那段宫女边唱边舞的[大 红袍],1982年的《牡丹亭》(华岳版)中众花神的舞蹈等等。为了设计出最合适的舞蹈,每次她都会反复画草图,做好案头工作,她编排的这些群舞为戏增添了很大的光彩。现在这项工作叫技导或者叫舞蹈设计,但当年说明书上连名字也没有,有人说她像傻子,一不加工资,二没有名字,但是为了昆剧团、为了昆剧,王君惠认为自己是应该做的。 1985至1989年期间,王君惠担任了上海昆剧团的党支部书记,在他们这一届领导班子任职期间,上海昆剧团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辉煌点,最让她难忘的就是他们开始搞了一个“每周一曲”的昆剧普及工作。面对当时昆剧观众比较少的局面,他们反复思索应该怎么办,昆剧在古代可是流行歌曲,因此,一定要有观众,一定要从培养观众做起。他们又想到,如果在演出的时候,观众能跟着台上的演员一起哼哼唱唱,一定能提高看戏的兴趣,喜欢上昆曲,于是,他们开始尝试搞“每周一曲”。当时搞“每周一曲”就是义务教唱,王君惠有专业优势,她就主动带头干起来,牺牲自己的周末时间,义务教戏迷唱昆曲,这一做,就坚持了20多年。 为了昆曲的普及推广,王君惠可以说是不遗余力,除了“每周一曲”外,他们还采用了“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请学校同学们来昆团的小剧场看演出,同时也主动出击,去中辅导,昆山有几个小学,他们一直义务去教学。2002年,王君惠参与筹建复旦大学昆曲社,并坚持每周用半天时间指导社员学曲。曲社里有大学生、有教职工,一开始是教唱,后来又教身段。现在昆曲在复旦大学生根发芽了,形成了一支小队伍,可以演一些小片断,比如《游园》、《琴挑》、《小宴》等,每年中秋节,复旦大学曲社都会去参加苏州的虎丘曲会,他们的表演往往会受到好评。 几十年的演艺生涯,王君惠既做过红花也做过绿叶,甚至做绿叶的时间远比做红花的时间多。尽管做的大多是替别人加分的事情,但王君惠无怨无悔,她说,“一台无二戏”,一台戏里要有主角、配角、龙套,既有红花、绿叶还得有小草,这是昆剧的一棵菜精神,只有大家抱得紧,才能有高质量的演出,观众才会喜欢,昆剧才能”延年益寿”。
/
本文档为【一台无二戏 绿叶似红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