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类星球

2017-09-19 5页 doc 16KB 9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人类星球人类星球 人类星球观后感 只有一种生物为了自己的生存,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印记。那就是人类。天地悠悠,我们仍然依靠创造力来努力存活于世,远离文明开化的城市,直面原始险恶的自然——人类星球。 BBC 8集大型电视系列片 - Human Planet (人类星球),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一步步向我们拉开大自然的神秘面纱,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星球》共分为八集,涉及全世界80个人迹罕至的区域,一共讲述了80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用堪称经典的镜头向世人展示大自然不为人知的一面,以及在这样惊险的环境下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而付...
人类星球
人类星球 人类星球观后感 只有一种生物为了自己的生存,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印记。那就是人类。天地悠悠,我们仍然依靠创造力来努力存活于世,远离文明开化的城市,直面原始险恶的自然——人类星球。 BBC 8集大型电视系列片 - Human Planet (人类星球),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一步步向我们拉开大自然的神秘面纱,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星球》共分为八集,涉及全世界80个人迹罕至的区域,一共讲述了80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用堪称经典的镜头向世人展示大自然不为人知的一面,以及在这样惊险的环境下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而付出的种种不可想象的艰辛劳动。 有些事情不经历过,你便永远无法想象处于其中的心情。比如豪华车里的人永远想象不出蹲在路边乞讨的人在寒冬的风里想要的只是填饱肚子再找一个温暖一点的床。或者坐在教室里昏昏欲睡的学生体会不到远在偏远山区放牧的孩子对一本书的渴望。甚至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不会明白一杯水究竟有何意义,对于极度干旱地区的人来说。毕竟那些场景被宣传无数遍之后渐渐地被概念化形式化,遥远的犹如天边的云,看到时才会知道它的存在并转身就忘记。 所以,当BBC将这些遥远的概念化的生活用镜头呈现在我的面前时,那些艰苦以及由那些艰苦和对生存的渴望衍生出来的力量彻底震撼了我的神经。以至于当我被那些场景感动后想写出一点点感慨都无从下笔,言辞的贫瘠在此时此刻显得越发无力。所以我只能将这些震撼形式化,概念化。 《人类星球》讲述了80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其中多数还从未在电视荧屏上出现过。从冰封万里的北极到烈日炙烤的沙漠,从充满力量与野性的草原到神秘莫测的热带雨林,摄制组历时四年,走遍七大洲、六十二个国家,用镜头探寻人类在最严酷的条件下寻找适应环境生存下去的非凡途径,探讨人类与自然间复杂深刻的关系。 这世界永远是残酷的,不管是无形的社会属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自然的最本真最原始的生存压力。相对于社会上的无形压力,自然的残酷更难以用人的力量从根本上来改变。能做的只有是改变自己,从而适应这自然。是了,不仅是人类,所有的生物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大自然的挑战进行妥协,从而使自身适应自然来生存下去。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对于大自然来说。所以根本上,不管人类发展到何种文明地步,都必须对自然保持畏惧之心,并是自己适应自然。而不是改变自然。这一点我们谓之“和谐”。 然而,不管人类还有众生物从诞生到现在对大自然做出了多少妥协,也不管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多么得人心,在当今这个日益浮夸的世界,人类却过于放大了主观能动性。自认为一双手的创造力就能造出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世界由不得自然来掌控。当一个个“伟大人民的智慧的结晶”诞生之后,很多人就开始臆想人类拥有“上帝的左手”。而在这滑稽的论调的影响下,产生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越发淡漠。 敬畏是一种态度,是对自然至高无上的神圣感的认同。当这敬畏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尽的掠夺和破坏。所以我一直觉得而今的那些形式化概念化的环境保护宣传从出发点都是错误的。一味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强调自然被破坏后的结果。这些观点在追求最求眼前利益最大化的大多数人面前是无意义的。重点不在于自然被破坏后人类没有吃的,而是人类本身就是依附于自然的,这一点和依附于树上的寄生菌是一样的。只有首先树立起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做一个虔诚的信徒,以自己的改变来适应于自然。这才是和谐。 把大自然中的资源当成恩赐,而不是把自然当成一口放食物的大锅。人类隶属于自然,而不是自然属于人类私人拥有。只有重铸对大自然的感激,敬畏之情,才能够更好地来保护自然。所以BBC的这部《人类星球》就是从最原始,与自然最近距离,真实地将这份敬畏记录并展现在现代人的眼前。 在印尼一个名叫林姆巴塔的小岛上,捕鲸手靠祖先传下来的方法,仅靠简单的木船和自制的武器,就可以把鲸鱼这种身长可达18米强大的海中巨兽制伏。如果你不曾看到,就不会想象出那样的场景。在太阳刚从海面上升起来的时候,为了生存,所有的人,大人小孩都行动起来,托着简陋的渔船冲向漫无边际且神秘莫测的大海。与巨大的鲸鱼搏斗的场景紧张而激烈地进行着,因为失败,就意味着生存受到挑战。当渔人从船上奋起一跃,将自制的鱼叉刺入鲸鱼的体内时,我震撼了。不仅仅是因为摄影者高超的镜头切换和捕捉能力,更是因为岛上的人为了生活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如同战士一样无惧着。 巴焦人生活在位于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群岛指点的珊瑚海中,与海洋亲密共处,几乎从来没有上过岸。这里的一位“水下猎人”的绝技令人瞠目结舌,他通过意念下潜到20米深的海底,即使没有负重,也能悠然的在海底大步穿行,仿佛在陆地上打猎一般。在水压下他可以仅凭一口气在海底捕鱼5分钟~不依靠任何外在的工具在20米深的海里待上五分钟是什么概念,随时可能出现的一点点意外都可能丧命。可是依然是为了生存,为了最根本的生存。在大海面前人类永远都是渺小的,你永远不可能从根本上来改变它,只能改变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生理来适应它。要不,就只有死亡。片子里面的一个新名词让我记忆犹新,就是“晕地”。我们都知道晕船、晕车或者晕机,然而因为巴焦人因为长期生活在海上,以 至于他们一到陆地上就会感到眩晕。在我们为人类的适应能力感到惊叹时,也不得不看到人类对大海对大自然的依附和从属。 在蒙古的阿尔泰山,哈萨克猎人把金鹰训练5个月,就成了他们狩猎的助手;南太平洋上的新几内亚是世界第二大岛屿,硕大的果蝠是央格鲁?波肯部落的主要肉食来源,这个部落的猎人在山脊用40米高的网来捕获蝙蝠,一只蝙蝠加上米饭可以养活12个人;多塔拉普位于喜马拉雅山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山区部落之一,这里神圣的天葬仪式让你感受到人与自然如何相互依存。 食物在最初始的人与自然中永远是最根本也是最永恒的话题。在食物极其匮乏的地方,当工具的发展依然落后的时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利用鹰隼来帮助捕猎,或许也只有在现代文明远离的偏远角落才会有的。毕竟,当现代文明普及了,也就不需要鹰隼的帮助,没有了利用价值,或许也就没有存在意义了吧。就想越来越多人感慨,天空中飞着的越来越多的飞机,却再也看不到雄伟的鹰了。 《人类星球》之《丛林:森林生存者》,在这一集中,你可以充分领略热带雨林中的神秘生活:巴西的马蒂斯人是技术高超的猎手,他将树蛙的毒素注入体内,以使他们更加强壮、敏捷,能够追上逃跑中的动物;东亚马逊流域的阿佤瓜加人与动物非常亲近,他们把猴子当宠物养,女人甚至用母乳喂养小猴崽;非洲刚果流域的巴卡部落将音乐视作丛林给他们的最好礼物,他们可以以河水当作鼓来敲打奏出美妙的音乐;遥远的巴布亚西部的原始部落与雨林亲密无间,科罗威人使用“石器”时代的工具,在三十五米高的树上建房安家,他们是世界上唯一居住在树屋中的部落。用树蛙的毒液来提高身体素质,用自己的奶水喂养动物,用河水演奏音乐,在树上建造房子。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正因为他们是与自然关系最密切的人,所以他们也最能清醒的认识到自然的力量,对自然保存那份敬畏和神圣感。才会与自然达到和谐相处的关系。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其实就像是大树与土地的关系一样。无论长得有多么高,至始至终根是在土壤中的,依附于大地。而人类文明就好比这棵大树的高度。当文明程度越高,大树离土地的距离就越远,最后甚至看不到自己是植根于土地里的。于是渐渐淡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为了发展不顾一切地从自然索取。 我并不是一味地批判人类文明,但是在这场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关系中,这文明确实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人类过度地利用这文明来掠夺自然资源。而从最原始的角度,看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类自身对大自然的依附和从属关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神圣感,从而正确地利用人类文明来和谐地开拓自然,或许就是这部纪录片真正想告诉我们的。
/
本文档为【人类星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