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植物离体培养杀虫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节

2017-12-25 16页 doc 43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植物离体培养杀虫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节植物离体培养杀虫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节 农 药 学 学 报 V o l. 3 N o. 4 2001 年 12 月, 2115CH IN E SE JOU RN A L O F P E ST IC ID E SC IEN C E α 植物离体培养杀虫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节 3 万树青杨淑娟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室, 广州 510642 , 分析了离体培养代谢调节的主要环节, 并 要 概述了杀虫植物离体培养研究的现状摘 对代谢调节的几项技术进行了总结。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的 发展,...
植物离体培养杀虫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节
植物离体培养杀虫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节 农 药 学 学 报 V o l. 3 N o. 4 2001 年 12 月, 2115CH IN E SE JOU RN A L O F P E ST IC ID E SC IEN C E α 植物离体培养杀虫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节 3 万树青杨淑娟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室, 广州 510642 , 分析了离体培养代谢调节的主要环节, 并 要 概述了杀虫植物离体培养研究的现状摘 对代谢调节的几项技术进行了总结。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的 发展, 利用植物离体细胞培养途径工业化生产杀虫活性物质将是可行的。 关键词 植物离体培养; 杀虫活性物质; 合成; 调节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通过植物细胞培养途径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也得到了进 一 步 发 展, 其 应 用 主 要 集 中 在 具 有 药 用 价 值 的 植 物 上, 如 人 参、三 七、西 洋 参、丹 参、黄 连 1 , 3 等。 目前, 利用植物离体细胞培养系统进行规模生产的药用化合物有: 紫杉醇、紫草素、青 3 蒿素、长春花碱、黄连素、人参皂甙等。 日本 1983 年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工业化生产紫草素并投入市场, 使细胞培养技术成为生物技术中继重组 、微生物发酵、固相酶、单克隆抗体后 DN A 又一次重大的突破。 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其它植物通过细胞培养生产重要次生代谢产物提 供了经验并展现出美好的前景。杀虫植物含有对昆虫具有抑制生长发育、拒食、忌避、毒杀和不 ( ) ()育 的 化 学 物 质。 这 些 化 合 物 主 要 有: 萜 类 , 包 括 单 萜 、倍 半 萜 T e rp en s M o n te rp en e s()()()、双萜 、三萜 。如著名的杀虫植物印楝Se squ ite rp en e sD ite rp en e sT r ite rp en e sA z a d ira ch ta () ()的活性成分属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 生物碱类 , 如烟碱 、雷公藤次 in d ica A lk a lo id sN ico t in e()() () 碱 、苦豆子碱等; 鱼藤酮类 ; 噻吩类 , 如 2和 52 W ilfo r in eR o teno n eT h iop h en e sΑte r th ien y l () 3221222, 22是存在于万寿菊 植物内具光活化性质的杀虫 . b u ten yn lb ith ien y l T a g e tes e rec ta L4 活性物质, 这些杀虫活性物质都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主要分布在 1 600 种不同植物中。 在 利用杀虫植物进行害虫防治方面, 一般从天然存在的植物中分离提取这些活性成分。随着人们 对绿色食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对植物杀虫剂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仅从植 物中提取这些化合物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但由于大部分杀虫活性物质结构复杂, 加上杀虫 作用一般是多种活性成分联合作用的结果, 因而给化学合成和工业化生产带来许多困难。利用 植物离体细胞培养系统大规模生产植物杀虫剂是一条可行的、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侧重介绍杀虫植物离体培养的现状与离体培养代谢的调节。 杀虫植物离体培养研究的现状1 5 , 9 据报道, 在约 30, 50 种可用于发酵罐离体培养的植物中, 杀虫植物有烟草、雷公藤和 毛鱼藤等, 而所生产的次生物质大多数用于医药中, 目前已用于害虫防治且进行离体培养研究 10 , 12 13, 14 15 的植物有印楝和紫背金盒 。等取印楝花药进行组织 A j u g a tu rk es ta n ica V iren d ra 培养, 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的植物激素配比,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并从中分化出根和茎。 他 10 11们的研究成果对于印楝快速繁殖和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等和等M a rylo u ise A llan 3 α 通讯联系人 ()广东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990703 分别对印楝叶进行离体培养, 实验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以及叶、种子的抽提物, 对 () 沙漠蝗虫 有明显的取食抑制作用。 而对照中的蔗糖液、胡萝卜 S ch is toce rca g reg a ria F ir sja l 愈伤组织匀浆液和培养基则无拒食现象。M S 11 等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 采用的溶剂分配程序分离和超临界液体色谱柱层 A llan () 析监测, 以及 3 种色谱系统 、和 和两种薄层显色实验结果表明, 叶诱导的愈SFCH PL C TL C 伤组织含有合成的杀虫物质—— 印楝素, 生测结果也表明有拒食活性。印楝素含量占愈伤组织 - 6 干重的质量分数为 7×10。 说明印楝在离体培养时, 次生物质合成存在于未分化的细胞中。尽管合成的杀虫活性物质的量还很少, 商业生产的时机还不成熟, 但通过改进培养条件, 加强 对印楝细胞中合成三萜类的代谢调节研究, 以及不断地利用相关学科技术的新成果和改进生 产工艺, 有望将来改变种植抽提模式, 在人工的控制下, 利用细胞培养系统工业化生产这种杀 虫剂。紫背金盒属植物能合成对昆虫有拒食作用的二萜类化合物和昆虫蜕皮激素. A j u g a s spp 13类似物。等 取紫背金盒的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细胞悬浮培养, 分析了培养 M bom a 物中的蜕皮甾酮的含量, 培养基为 加 2, 42时, 能促使蜕皮甾酮的合成, 而 加 M S D M S N A A 14 时, 诱导的愈伤组织没有检测出蜕皮甾酮。等分析悬浮培养提取物发现, 蜕皮甾酮干重 L ev 的质量分数为 0. 12% , 而天然的根和茎提取物蜕皮甾酮质量分数分别为 0. 045% 和0. 02% , 这 说明离体培养细胞比植物体具有更高的合成杀虫活性物质的能力。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国际上, 特别是日本在利用生物技术离体培养植物细胞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 在培养过程中, 诱导细胞感染发根农杆菌 并转化发根基因, 促使细胞分化次生代谢 A g roba c te rium rh iz og en es 产生多炔类化合物。以此方法进行离体培养达到了较好效果的有半边莲, 其离体L oebl ia e r in u s 组织培养 培养的细胞生产的多炔类化合物是完整植株的 2, 4 倍; 风铃草 C ap a um la m ed ium 分化出的根毛细胞合成的多炔类化合物含量超过完整植株的 130 倍; 孔雀草 培 T a g e tes p a td a 15 , 17 养细胞合成的 2三连噻吩占鲜重的 277, 1773 。 ƒΑΛgg 我国在利用杀虫植物进行组织和 细胞培养研究方面已经开始起步。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 理室与其它研究单位合作已对楝科植物和豆科植物的鱼藤、非洲山毛豆等进行离体培养研究, 12 并取得一定进展。 著名昆虫毒理学家赵善欢院士提出, 在实施高效安全杀虫植物大面积栽 培的同时, 还应开展使用生物技术、组织培养、遗传工程等先进方法以提高植物活性成分含量 的研究。 在植物杀虫剂研究中, 一方面应研究杀虫植物生长的生态型与杀虫活性关系, 改进引 种和栽培; 另一方面要摆脱自然束缚, 在人工控制下, 使培养的细胞实现工业化生产植物 杀虫剂。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例如杀虫活性物质合成代谢机理、培养条件、细胞系 选择、细胞株保存和杀虫活性物质合成代谢调节的研究等。 2 离体培养代谢调节的主要环节 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 存在细胞生长慢、代谢低并且所需的次生物质含量不高的缺点。 因 此, 研究细胞生长的各种因素以及次生物质合成代谢途径, 从中有目的地进行次生物质代谢调 控, 以达到提高次生物质生产的目的。 那么如何进行调节呢?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2. 1 培养基的选择和植物激素的配比调节 2. 1. 1 培养基选择 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主要类型有: 、、6, 72、、等。 M SW h iteV B 5W P () 培养基中主要含有无机盐类、能源 蔗糖和其它的糖、有机物和不同配比的植物激素或植物生 第 4 期 万树青等: 植物离体培养杀虫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节 17 基, 二是有利于次生物质生产的培养基。用紫草生产紫草素就是选择两种不同类型培养基获得 成功的例子。其生长培养基为培养基, 分化培养基则为培养基, 并又在培养M S W h ite W h ite - 2+ 2-- 基上进行了改造。发现无机物中 、和 对紫草素产生有影响: 2 2 浓度逐F u jita N O C u SO 4 N O 2+ 步增大至 6. 7 ƒ时, 有利于次生物质的生产; 含量增加也伴随次生物质产量的提 mm o lL C u 2+ 2+ 2-浓 度 增 加 到 高, 其 采 用 的 1. 2 相 当 于 培 养 基 的 的 30 倍; 2 ƒΛm o lL C u W h ite C u SO () 13. 5 为 4. 5 为最佳配方。 对于紫草素的生产, 最佳的培养基是通过 ƒƒmm o lL W h ite mm o lL 对培养基各种组分重新组合而得到的, 这种改进的培养基为29 培养基。因此,W h ite W h ite M 培养基对细胞培养物的生物产量和物质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通过实验可以选择对某一种植 物细胞培养最适合的培养基。 2. 1. 2 植物激素调节 不同激素配比, 对于离体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诱导细胞脱分化和分 化是很重要的, 在次生物质生产中激素的配比也是如此。 植物激素调节一般使用的生长素有 2, 42、、等, 细胞分裂素类有激动素、苄基腺嘌呤等。 在紫背金盒的愈伤组织和细胞DIA A N A A 悬浮培养中, 选择在培养基中添加 2, 42时, 愈伤组织M S D 10含有蜕皮甾酮; 用时, 则检测不到蜕皮甾酮。雷公藤离体生产二萜内酯 时, 悬浮培养中 N A A 加入不同生长素, 培养物中的二萜内酯含量有所变化: 加 N A A 的培养液中, 培养物中二萜内 酯产量高达 6. 441 这个含量是植物根中二萜内酯含量的 8. 51 倍; 加 2, 42的培养液 ƒ, m gL D 14 中, 含量与产量次之, 而加 的培养液中, 培养物中二萜内酯含量与产量最低。IA A 2. 2 前体物的调节 18 等提出了一个次生物质合成调节的模式, 即:Y aom an 其中 X 为所需的代谢产物; W 为 X 的 中 间 产 物; P 为 能 产 生 Q 的 一 般 代 谢 物; P EQ 、 、分别为底物 、、的酶。 从这个模式反应式中可以看出, 提高 产量的调节包 W EXX E Y PW X X 括降低 ?、?、?、?和 ?+ 各反应的速率, 而使 ?的反应速率增P A P BQ PX Y X D 1 D 2 P Q W 加。这样增加反应物在 合成途径流量的同时增加和的数量, 从而抑制 的它路代谢。在 X A B P 辣椒离体培养生产辣椒素中, 利用上述模式, 通过加入辣椒素的前体物—— 异构辣椒酸、香草 胺等可使辣椒素的产量增加 50, 60 倍。据报道, 印楝的合成经过甘遂醇、四环三萜系化合物的一系列氧化作用, 裂解和降解产生一组产物, 包括印楝素、和 。 因此深入了解 Sa lan n in n im b in代谢途径, 在培养液中加入产物的前体物可能对增加产量有一定作用。 2. 3 代谢酶活性调节 细胞次生代谢是多途径的, 是细胞内一系列酶促反应的结果。在细胞内存在有初生物质向次生代谢物转化, 也存在次生物质之间的转化。按 的次生物质合成调节模式, 往往一 Y aom am 个共同前体可以合成几种不同的次生物质。如何抑制分支代谢中某些关键酶的活性, 使反应朝 19 有利于某一特定化合物合成的方向进行, 是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一条途径。 陈士云等介绍 的将反义 或 片断引入植物细胞, 使催化某一分支代谢的关键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或 DN A RN A 增强, 使其它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受到抑制, 而目标化合物的含量可以提高。 如黄酮类化合物生 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查尔酮合成酶的活性通过反义技术可得到调节。 苯丙烷类化合物 的共同前体是苯丙氨酸, 由苯丙氨酸可以合成木质素分子, 也可以合成黄酮化合物。 通过反义 技术调节肉桂醇脱氢酶的活性, 达到抑制分支代谢中木质素分子的合成, 促使提高目标分子 52甲氧基鬼臼毒素的合成速率。’ 2. 4 次生物质释放的调节 ( 细胞培养合成的次生物质, 一是分泌到培养液中, 二是积累贮藏于细胞质的液泡内 如小 )蘖碱。为了促使其合成更多的次生物质, 应控制细胞代谢的反馈抑制作用以及细胞胞溶作用。 ()对于分泌到培养液中的次生物质, 采取即时回收方式, 将颗粒活性或非离子吸收树脂 XA D 放入培养基中吸收次生物质, 达到剌激合成的目的。 对于贮藏于细胞内的次生物的释放调节, () 可采取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方式, 如使用二甲亚砜 DM SO 处理培养细胞就是这种调节方式。 2. 5 激发剂诱导调节 利用外源物质激发可刺激培养细胞合成次生物质, 这种外源物质包括某些微生物的刺激 () 次生代谢的分子 激发剂, 加入培养基中能很快地刺激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这种调节方 式在许多植物如长春花、紫草、红菊花等细胞培养中得以应用。当树棉培养细胞多次继代培养, 丧失生产棉子酚及其衍生物的能力后, 加入热灭活的大理花轮枝孢子溶液, 培养 120 , 棉子 h 20 酚及其衍生物的产量可以增加一百倍。 这种激发诱导机理是否缘于激活某一基因的表达或是代谢酶水帄的调节有待进一步研 究。 2. 6 环境因子的调节 环境因子对培养细胞次生代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除培养液的 值外, 温湿 pH 度、通气量和光照等对于次生物质的生产也是重要的。 2. 6. 1 培养液的通气水帄调节 培养的细胞需要进行能量和物质代谢, 因此培养液中通气水 帄和溶氧浓度也能影响细胞的生长。培养液通气速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大时, 其相对生长速率 也随之增加, 如再增加氧压, 生长速率反而下降。等认为, 高通气速率下 和其它易 M an t in CO 2 挥发气体很容易从培养液中散发出来, 从而导致细胞生长的减慢, 对于大规模细胞培养来说, 要求培养液充分混合时 和氧气的浓度必须达到某一帄衡才能很好地生长。CO 2 2. 6. 2 , 实质上是细 培养细胞在细胞内进行次生物质的合成pH 值、温湿度和光照的调节 胞内的酶促反应。这种合成需要最适 pH、温度和湿度, 才能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次生物质的代 谢合成。 在细胞分化和培养中, 光因子是很重要的外界条件, 光强和光照时间对于细胞分化起 一定的作用。值、通气量、光、温度等都可以影响培养物的生长和次生代谢的合成, 必须分pH 别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最佳培养条件。 3 代谢调节的几项技术 3. 1 高产细胞系的选择技术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 选择高产细胞系生产次生物质是决定培养效益的关键。由于细胞的异 21 质性, 就有可能选择出次生代谢活跃高产的细胞系, 选择方法有以下几种。 3. 1. 1 克隆选择 克隆选择技术包括单细胞克隆和细胞团克隆。单细胞克隆先用酶和震荡方 法将细胞团分离, 然后单细胞增殖。从单细胞分裂而来的细胞群, 经分析筛选出高产细胞株。细 第 4 期 万树青等: 植物离体培养杀虫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节 19 物含量, 一半继续继代培养, 待分析结果出来后, 再将含量高的组织团块切成许多小块, 接种继 代培养。 重复多次筛选, 最终选出最高的细胞株。 3. 1. 2 诱导选择 在进行克隆选择的同时可结合诱导选择。通过化学的诱变剂或物理的各种 射线处理, 如经 或 射线处理, 可提高所培养细胞的生物色素和生物碱的含量; 经化学诱变 x Χ 剂处理胡萝卜培养细胞, 可得到 2胡萝卜素含量高的突变体。Β 除了克隆和诱导外, 还有抗性选择、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选择。 特别是细胞融合和基因工 程选择, 是按人的意志改造细胞内遗传基因结构, 利用生物技术, 从而达到选择高产细胞系的 22 目的。 3. 2 二步培养法 一般来说, 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在开始时都有一个生物量增长阶段, 然后才大量合成和积 累次生代谢产物。 为了解决细胞生长和合成次生产物间的矛盾, 在组织培养中发展了“二步培 养法”, 即第一步是促进细胞分裂, 在尽量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的生物量, 然后换成分化培养基进 行第二步培养, 以得到更多的次生代谢物。 两阶段的主要技术关键是培养类型不同。“二步培 养法”在紫草的离体培养中得到有效应用, 也为其它植物离体培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3. 3 R i 质粒转化发根离体培养技术 质粒是存在于能感染双子叶植物发根的土壤发根农杆菌 内R i A g roba c te rium rh iz og en es 的环状 。质粒中 2能整合到植物基因组, 使植物细胞转化。质粒应用于植物 DN A R i T DN A R i 离体培养, 打破了植物激素的帄衡, 使得发根在离体无菌培养时表现出激素自主型高速生长的 特性。这种离体培养的发状根可以合成原植株次生代谢物, 也能合成某些悬浮培养细胞不能合 成的次生代谢物。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遗传稳定、一条发状根来源于一个转化细胞的性质, 且有 克隆性, 利于高产细胞株的筛选。 因此, 发状根培养技术被认为是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的一条 新途径。 发根技术已在人参悬浮细胞培养生产人参皂甙、紫草细胞培养生产紫草素、长春花细 胞 生 产 长 春 碱 和 长 春 新 碱、万 寿 菊 生 产 2三 噻 吩、风 铃 草 生 产 多 炔 类 等 过 程 中 得 到 应Α 20, 23 , 25 用。 由于 质粒 2能整合到植物基因组, 可以在基因水帄针对某些代谢关键性酶和特 R i T DN A 定的次生代谢过程进行基因操作或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中, 使植物细胞培养与次生物质生产 进入一个新的水帄。 3. 4 质粒诱导冠瘿组织离体培养技术T i 质 粒 是 存 在 于 根 瘤 农 杆 菌 内 的 环 状 , 质 粒 的T i A g roba c te r ium tum ef a c ien s DN A T i 整合 2片段上含有 基因和 基因。 通过根瘤农杆菌感染双子叶植物, 2 T DN A T um s Tm r T DN A进入植物基因组诱导冠瘿组织的发生。T i 质粒被应用于植物离体培养, 也具有激素自主、细胞 增殖速度快的特点。利用冠瘿组织培养生产有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物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如 柠檬留兰香细胞生产萜烯、洋地黄 细胞生产强心甙、丹参细胞M en th a c it ra ta D ig ita l is la n a ta 2, 15 生产丹参酮以及印楝离体培养也已开始应用。 同 质粒一样, 质粒带有的 2能整合植物基因组转化植物细胞, 这样也可以进 R i T i T DN A 行代谢和次生代谢物合成代谢过程基因水帄的操作。 3. 5 两相培养技术 这项技术是将细胞分泌的次生物质及时加以回收, 减少产物的反馈抑制作用, 是进行细胞 连续培养的一个关键技术。 在离体培养体系中加入水溶性或脂溶性的有机物或具有吸附作用 的多聚化合物, 使培养体系形成上下两相, 细胞在水相中生长并合成次生物质, 次生物质又分 26 泌出来转移到有机相中。 ) 采用此项技术必须注意: 1添加的有机物或吸附物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不干扰细胞的正常 ) ) ) 代谢; 2产物容易被吸附或溶于有机相中; 3两相容易分离; 4加入的有机物或吸附物不能吸 收培养基中的有效成分。 在紫草悬浮细胞培养中, 第二步培养加入十六烷可原位提取紫草素; 长春花离体培养加入 27 大孔吸附树脂可使吲哚生物碱产量提高。XA D 3. 6 固定细胞培养技术 固定细胞技术是利用一些多糖或多聚化合物作为支持物, 将植物细胞包埋其中进行培养 的方法。 这种技术适用于产物分泌到细胞外的情形。 固定方法有: 胶粒固定、网格和泡沫固定 ) 以及细胞表面固定等。其优点有: 1细胞繁殖受到限制, 减少遗传不稳定问题, 有利于那些密集 ) 式的组织化细胞培养物积累更多的次生代谢物; 2利用细胞间的通讯, 可控制细胞聚集的大 ) ) 小; 3大规模培养中可避免细胞受液体剪切力的损伤; 4有利于分别控制细胞生长和生产的过 ) ) 程; 5易于收获次生物质, 克服代谢抑制作用; 6易于控制化学环境进行生物转化的研究等。例 如, 将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应用于辣椒离体细胞培养系统固定细胞, 使细胞生命力延长, 可比 18, 27 正常悬浮培养生产出多达一千倍的辣椒素。 4 展望 由于杀虫植物中杀虫活性物质含量一般都很低, 单靠从植物中提取这些物质不仅工作量 大, 而且还受到植物资源的限制。但如果能够采取离体培养的方式生产这些活性物质就有可能 解决这些问题。随着离体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 加之其它学科先进技术的渗透, 如反义技术、细 胞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以及细胞系稳定性和保存技术等, 将对植物离体培养生产次生物 质起到推动作用, 并为杀虫植物离体培养生产杀虫活性物质提供有益的经验。 利用植物离体细胞培养生产有用的杀虫活性物质是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研究领域, 由于 它与植物栽培不同, 不占用耕地, 不受天气、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限制, 可通过细胞诱变、细胞 杂交、基因工程手段等不同方法调节次生物质的生产。离体培养工业化生产植物源杀虫剂是有可能实现的, 但因此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目前还有许多基础性研究工作要做, 因此要实现 工业化生产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参 考 文 献 () 1 罗建帄. 生物工程学报, 1995, 11 1: 58, 62 () 张荫麟, 宋经元, 赵保华等. 生物工程学报, 1995, 11 2: 150, 152 2 () 周立刚, 郑光植. 生物工程进展, 1991, 11 1: 29, 34 3 赵善欢主编. 植物质杀虫剂成份及作用机理, 华南农业大学讲义, 1995 4 () 刘涤. 生物工程学报, 1987, 3 1: 9, 15 5 第 4 期 万树青等: 植物离体培养杀虫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节 21 () 7 尹作鸿, 朱蔚华. 植物学学报, 1991, 8 2: 46, 48 () 尹作鸿, 朱蔚华. 生物工程学报, 1992, 8 1: 95, 98 8 () 9 . , . , . . . . , 1994, 7 2: 111, 116 R uch iM R ak a KM a th u r Re t a lJ P hy tolog ica l R esea rch 10 2, , 1994, 37: 67, 71, . . , . . . M a ryL o u iseE un ice JAT o h n EHP lan t C e l lT issu e and O rg an C u l tu re 11 . . , . . , . . . . . . , 1994, 42: 147, 152A llan EJE e sw a ra JPJo h n so nSe t a lP es t iS c i ) (12 曾鑫年, 岑文祥, 谢建军. 热带作物学报, 1998, 19 增刊: 76, 78() . . . , 1986, 35 1: 48, 52M bo na NDA c ta B otan ica N ee r land iea 13 () . . . , 1990, 26 1: 40, 41L ev SVC h em is t ry of N a tu ra l C om p ou nd s14 15 , 18 1993, 34: 13V irend ra K. G. , Kanan N. , sh r ish C. G. . P lan t C e l l, T issu e and O rg an C u l tu re, () 16 , 156 1996, 147 2: 153. . . 2,N anak a NJ P lan tp hy s iology 17 () . . . , 1994, 38 5: 1193, 1197 R ando lp h RJP hy toch em is t ry 18 () 周立刚, 郑光植. 生物工程进展, 1992, 12 2: 38, 43() 陈士云, 侯嵩生. 生物工程进展, 1993, 12 2: 43, 45 19 严雨文. 国外作物组织培养, 1991, 27: 131, 146 秦20 () 明波, 云月. 生物学通报, 1994, 29 4: 22, 24 罗建帄, 21 () 郑光植. 生物工程学报, 1995, 11 1: 58, 62 22 23 见: 张治国译. 国外作物组织培养, 1989, 24: 95, 100 F lo re s F. . 24 () N in S. , B enn ic i A. , R o se ll G. . P lan t C e l l R ep or ts, 1997, 16 10: 725, 730 25 () 刘本叶, 叶春和, 李国凤. 生物工程学报, 1998, 14 4: 401, 404 刘春朝, 王玉春, 欧阳藩. 生物技术通报, 1997, 5: 1, 7 26 () 陈士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5, 7 4: 75, 80 27 The Syn the s is an d Regula t ion of In sec t ic ida l Chem ica ls in Cult iva t in g P lan t Ce lls in V it ro 3W an Sh u q in g Y an g Sh u ju an ()L ab. o f In sec t T o x ico lo gy, So u th C h ina A g r icu ltu ra l U n ive r sity, Guangzho u 510642 A bstrac t C u lt iva t ing p lan t ce lls in v it ro h ave m any advan tage s and it h a s a va st p ro sp ec t cap ita lizing o n th is . tech no lo gy in p ro duc t io n o f p lan t in sec t ic ida l ch em ica lsR ecen t re sea rch o n cu lt iva t ing p lan t in sec t ic ida l . ch em ica ls in v it ro w a s in t ro duced a s w e ll a s seve ra l tech no lo g ie s o f m e tabo lic regu la t io nA dvance s in , , b io tech no lo gyp a r t icu la r ly m e tho d s fo r cu lt iva t ing p lan t ce lls and t issue ssho u ld p ro v ide po ssib ility in .p ro duc ing indu st r ia lly in sec t ic ida l ch em ica ls by th e m e tho d fo r cu lt iva t ing p lan t ce lls ; ; ; Key words C u lt iva t ing p lan t ce lls in v it roIn sec t ic ida l ch em ica lSyn th e sisR egu la t io n
/
本文档为【植物离体培养杀虫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