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兼评董学文的文学本体论观点

2017-11-28 15页 doc 34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兼评董学文的文学本体论观点【doc】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兼评董学文的文学本体论观点 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兼评董学文 的文学本体论观点 2010年第2期 (总第187期) 学习与探索 Study&Exploration No.2,2010 Seria1.No.187 ? 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 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 —— 兼评董学文的文学本体论观点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a.文学院b.文学批评中心,武汉430079) 摘要: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它以自然本体论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主要是...
【doc】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兼评董学文的文学本体论观点
【doc】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兼评董学文的文学本体论观点 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兼评董学文 的文学本体论观点 2010年第2期 (总第187期) 学习与探索 Study&Exploration No.2,2010 Seria1.No.187 ? 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 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 —— 兼评董学文的文学本体论观点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a.文学院b.文学批评中心,武汉430079) 摘要: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它以自然本体论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主要是一种社 会本体论,即阐明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的本体论.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 自己的本体论基础,使得实践美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从这样的哲学,美学观点出发,文学本体论同样 应该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关系本体论:文学的本原和存在方式离不开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物质生产,精 神生产,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从存在的本原上看,文学的最终根源是物质生产及其转化为精神生产和话 语生产;从存在的构成方式上看,文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过程;从存在的现实方式来看.文 学是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结晶——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存在.唯有实践本体论 可能克服古代传统形而 上学的实体本体论和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在主体和客体,主体和主体,客体和 客体的关系及其统一之 中来审视文学,把文学如实地还原为"对象世界一作家一文学作品一读者"的实践 统一整体. 关键词:实践本体论;文学本体论;社会本体论;关系本体论 中图分类号: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10)02—0196—05 文学本体论问题是新时期中国当代美学和文学理论 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众说纷纭的问题.最近看到董学文, 金永兵等着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1978--2008)》(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相关的论述,反对以实践本体 论为基础的文学本体论,并且武断地判定实践本体论不是 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而是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的精神主 体性的本体论,力主"物质一元论"的本体论及其文学本 体论.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澄清和辨明. 一 ,实践本体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 按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和恩 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其他主要着作中的论述, 实践是人的生存基础,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本质的主导方 面.人必须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物质生产来满足自己的物 质需要,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以保证自己的 肉体存在;人还必须从事精神生产来满足自己的更高层次 的发展性,精神性的需要,以充分地自我实现,成为真正意 义上的人;人必定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结成 一 定的社会关系,进行话语生产的交往活动,并且在社会 实践中不断自我生成,完整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所以,实 收稿日期12009—08—10 作者简介:张玉能(1943一),男,江苏南京人,教授, 博士生导师,从事美学与文艺学研究. ? 196? 践不仅仅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感性活动,而且是人 类自由自觉,有目的,有意识的理性活动;实践不仅仅是人 类认识的基础,而且也是将外在对象移植到人们的意识之 中的转换器,更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也 是一个自然对象化为人的内在尺度的过程,即是一个人的 自然化或人的人化的过程,因为人只按自己的物种的尺度 来建造就仍然是动物,只有当人能够按照自然界任何物种 的尺度来建造时,他才是真正的人.实践是一个生生不 息,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而 是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一切关系的,亦 即包含着主客体间性,主体问性,客体间性的动态开放过 程.因此,实践是唯一能够超越一切客体与主体,理性与 感性,个体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主客体间性与主体问性等 等二元对立的超越的动态过程,而且也是一种人类超越现 实并且自我超越的开放过程. 所谓本体论就是研究存在的本原和方式的哲学学问. 宇宙和地球之中的存在,在人类没有生成之前就是自然的 存在,在人类生成之后就使得自然的存在分化为自然存在 和社会存在两大类,因此本体论也就有了自然本体论和社 会本体论(或者人类本体论)两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 体论就是在旧唯物主义的成果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一种社 会本体论(或者叫人类本体论).实践本体论是以物质存 在为自然本体论前提的一种社会本体论(人类本体论), 它明确地指出,人类社会的存在是在物质的自然本体论的 前提下,由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生成的,社会存 在的本质和方式都是实践的,因而是全面地现了人与自 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全面地包含了主体与客 体,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的关系,全面地涵盖了感性与 理性,必然与自由,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而,实践本体论 是唯物论的,生成论的,关系论的,辩证论的社会本体论, 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在中国哲学界一 直存在着误解和曲解.长期以来,有人秉承俄苏"正统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没有本体论, 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心主义哲学和旧唯物 主义哲学的形而上学观点.在美学界持这种观点的主要 代表人物是美学家蔡仪先生.我曾经在《荆州师专》 1990年第3期发表《必须澄清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一 文,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澄清和辨明.新时期以来关于马克 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及其本体论一直存在分歧,有人以 "物质一元论"的本体论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 体论.其观点和论证方法与董学文等的《中国当代文学理 论》基本上完全是一样的.首先,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 形态》之中所说的"实践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这就 完全可以证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其逻 辑非常清楚:既然共产主义者就是实践唯物主义者,那么 共产主义的哲学就只能是实践唯物主义.这难道还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反复说明吗?其次,就是把实践唯物主 义归结为"实践一元论",与"物质一元论"对立起来,宣布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也是一种似是而 非的观点和论证.实际上,实践唯物主义是在唯物主义的 "物质一元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也没有抛弃"物 质一元论"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范畴 之中就包含着物质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实践不能没有物质 存在(包括物质世界和人的身体存在).但是,问题在于, 物质存在本身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人和人类社会,人 和人类社会只能在物质生产的实践过程之中生成出来. 因此,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只能以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本 体论来说明.这就是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实践本体论区别 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所在.所以,列宁才指 出,"一般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真实的存在(物质)不依赖于 人类的意识,感觉,经验等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 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会意识.在这两种场合下,意识都不过 是存在的反映,至少也只是存在的近似正确的(恰当的,十 分确切的)反映.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 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 抱.""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着作中特别强调的 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 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1J那么,马克思主义 哲学,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是"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 的"现代唯物主义",并不是庸俗的,单纯物质的唯物主 义,而是实践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一整块钢铸成的".再次,就是对自然本体论和社 会本体论的区分进行曲解,把它歪曲为所谓马克思主义理 论中的"人学空场"观点.前述列宁的论述就已经对此论 调作了很好的驳斥,毋庸赘言.最后,董学文等以"物质一 元论"否定了实践本体论,并判定实践本体论为唯心主义. 这种误解和曲解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 恩格斯特别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那么, 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本体论怎么会不包括"物质一元论" 呢?实践本体论怎么就会成为唯心主义呢?这只能说明 董学文等人的"物质一元论"还停留在旧唯物主义哲学的 水平上.而且,他们不过是重复了新时期中国哲学界反对 实践本体论那一派的说法,并没有一点点新的东西.这种 以反对实践本体论的一家之言来判定实践唯物主义的实 践本体论为唯心主义的做法,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唯我独 尊,唯我独"左"的"旧"的学风和"文革"遗风,不利于"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实行,更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和美学的发展. 二,实践本体论从关系本体论看文学 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自己的本体论基础,使得实 践美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把美学规定为"以艺术 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也就必然要在 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之中,唯物地,生成地,关系 地,辩证地研究美和审美,从主客体间性,主体间性,客体 问性等等关系之中来研究美和审美.从这样的哲学,美学 观点出发,文学本体论同样应该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关系 本体论:文学的本原和存在方式离不开以物质生产为中 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 简而言之,实践是人类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对象化的 感性活动,是一个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人的人化) 相统一的过程,是人类超越自然和自我超越的生存方式, 是人类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的活动.实践在某种宽泛的 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人的现实活动,一般与人的意识过程, 理论活动相对而言.由此,我们可以把实践从具体表现形 式上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从发展程度上分 为获取性实践,创造性实践,自由(创造)性实践.这三类 实践都是既有主客体间性的,又有主体间性的,还有客体 间性的.物质生产当然主要是主客体间性的,但是,物质 生产是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才能进行的,所以它必 然又是主体间性的,它还要改变外在对象及其关系,所以 也是客体间性的;精神生产虽然主要是客体间性的,但是, 精神生产也离不开物质性的符号表现,即宗教的仪式,艺 术的作品,科学的理论,伦理的规定,所以它必然又是主客 体间性的,同时,精神生产还有创造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 系,所以它又是主体间性的;话语实践尽管是主体间性最 ? 197? 强的,但是话语实践无论如何离不开语言符号这个客体, 而且话语的对象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言说者的客体,所以 它必然也是主客体间性和客体间性的.所以,实践美学并 不是一种纯主体性的美学,也不是一种唯主体间性的美 学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关系性的美学,这正是由实践的概 念所规定的.. '正因为如此,王朝闻先生就主张:美学是一种关系学. 王朝闻在《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中说:"美学的对象到底 是什么?在某种意义上,把美学说成是一种关系学可以 不?比如美与美感的关系,如果离开美感,光说美是客观 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很难把它讲得令人 信服."【2J蒋孔阳先生在《美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 之中就更加明确地指出:"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说,这就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并且给美学下了 一 个定义:"美学是以艺术作为中心,并主要通过艺术来研 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及在这一关系中所产生和形成 的审美意识的一门科学."【3J新实践美学也认为,"美学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而以艺术为中心对象."【4J "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 学."L5J这是新实践美学以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本体论为 基础的必然结论. 从实践美学的观点来看文学本体论,必然的结论就 是:文学的本原和存在方式根源于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 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之中.从马 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来看,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社会 实践是文学艺术的最终的根源.这是因为,首先,生产劳 动是人类的产生根源.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此早有精 辟的论述和分析.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恩格斯的《反杜 林论》,《自然辩证法》等着作中,尤其是在《劳动在从猿到 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中,关于人通过劳动自 我生成有着大量的论述和分析,而且已经成为了马克思主 义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常识,在此不必赘述.关于劳动生成了人类,也是人类学 的定论.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在人类的史前遗迹中发掘 出了不计其数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各种各样劳 动工具,这些石制的劳动工具—一石器以及相应时期的人 类化石都确实地了,人类正是通过劳动才逐步地脱离 动物界,由类人猿转变为人,并且逐步地由半猿半人,直立 人,早期智人,智人,真人逐步生成为现代人.这在今天已 经成为了人所共知的常识,似乎也毋庸赘述.没有在社会 实践中生成的人,哪里会有文学艺术?其次,人类的审美 需要也是在劳动中生成的.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以大体分为七个 层次:1.生理需要(食,性);2.安全需要;3.相属的需要 (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认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 我实现的需要(道德需要).这些需要是逐级上升的,下 面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可能产生上面一级的需要. ? 198? 从中可以看到,审美需要是人类的高级需要,它与认知需 要和道德需要组成了人的精神需要,这些精神需要必须以 物质需要为基础.因此,马斯洛把前四种需要叫做"缺失 性需要",即人类必不可少的物质需要,它直接关系到人的 肉体生存,而他把后三种需要叫做"发展性需要",即使人 进一步发展的精神需要,它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不 断开辟着人类的未来.马斯洛的这些分析,尽管有某些机 械,但是总体上还是合乎事实的.因此,一般说来,人首先 必须吃,喝,住,穿,即满足自己的"缺失性需要"一物质 需要,才可能产生更高级的"发展性需要"——精神需要 (认知需要,审美需要,道德需要).所以,人的审美需要 是在人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产生出来的.那么,人 的物质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满足呢?唯有劳动!这一必然 的推论就是:在劳动中人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可能 产生人的审美需要,因此也可以说:人的审美需要生成于 劳动之中.有了人的审美需要也才可能生成文学艺术. 再次,人的审美器官同样是在劳动实践中逐步生成的.人 们为了生存首先要运用自己的一切器官去认识和改造世 界,因此人的五官感觉首先是认识器官,去把握事物的各 种性质,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然后才可能超越物质需 要去把握和对待事物的各种性质,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 要.这个超越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以劳动为中心的实践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感觉器官也就不仅可以把握事物 的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各种性质,而且逐步地可以把握事 物的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性质,这些感觉器官也就在实践 之中转化为审美器官,即能够把握事物的审美性质的感觉 器官.具体说来,也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中所说的,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简言 之,那些能感受人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人的本质力量韵 感觉,只是由于属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即由 于人的实践过程(人的历史过程),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 产生出来.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 产物"l61.没有产生于社会实践中的审美器官,也不会有 文学艺术.因此,文学艺术的本原是离不开在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所生成的人类,人类的审 美需要和审美器官的.至于文学艺术的存在方式同样如 此.如果没有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所生成的人 类对对象世界的审美关系,人类的审美意识(包括审美认 识,审美情感,审美意志).,人类进行交流的符号,语言,话 语,文学艺术所反映的对象世界的形象世界存在,文学艺 术所表现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意志等等意象化存 在,文学艺术直接显现出来的符号,语言,话语的文本存 在,怎么可能产生出来呢?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又怎么能够 把对象世界,审美意识(包括作家和读者的审美意识),文 学作品的文本存在统一成为文学的本体(存在)呢?它们 似乎绝对不可能在抽象的"物质"之中统一成为文学存在 (本体).文学的存在(本体)绝对不可能是一堆抽象的 "物质",它只能是在现实的物质存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 践(包括作家和读者的审美活动在内的物质生产,精神生 产,话语生产)之中统一成为文学存在(本体).文学的存 在方式(本体)只能是主客体之间关系,主体之间关系,客 体之间关系在社会实践之中统一成为一个表征审美关系 的文学存在整体的.董学文等人的"物质一元论"的文学 本体论,从旧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实体本体论"来观 照审视文学艺术,只能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 义的文学本体论,根本无法解释和实现复杂的,多元的,开 放的文学存在方式(本体). 三,实践本体论的文学本体论 新实践美学的实践本体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 及其实践范畴进行了深入的开掘.从存在的本原上看,文 学的最终根源是物质生产及其转化为精神生产和话语生 产;从存在的构成方式上看,文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生产和 话语生产的过程;从存在的现实方式来看,文学是精神生 产和话语生产的结晶——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存在. 所谓存在的"本原"问题,根源于人类的寻根究底和 自我实现的天性或需要.它要探究的是宇宙之内的万事 万物的原初根基(始基),根本起源(本源),根本缘由(本 原).一般说来,存在的本原问题的探究形成了发生学,考 古学,谱系学.在人类的古代,发生学成为了人们研究万 事万物的来源的学问,人们希望找到所有事物的最初的根 基和最终的起源,即某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实体),从而 形成了所谓的"形而上学":物理学之后的学问,即所谓的 "实体本体论".但是,古代形而上学的玄而又玄的思辨, 最终没有探寻到这个发生学的始基和起源.人们开始怀 疑这种实体本体的存在,希望找到其认识论根源,于是产 生了"认识论转向",以认识论问题来代替本体论问题,以 先解决人的认识能力问题,再去探寻本体论问题.笛卡尔 的"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就是这种"认识论转向"的表征. 在这种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本原的问题形 成了考古学,以人们的认识所能把握的历史遗迹作为探讨 事物的始基,本源,本原的依据.这种哲学考古学后来发 展成为自然科学的实证科学,仍然不能解决事物的原初根 ,根本缘由,而只能够达到某一个具体的根 基,根本起源 基,起源,缘由,于是,人们希望通过某一事物的前后相续 的始基,起源,缘由的探寻,最后达到原初的根基,最终的 起源,根本的原由,于是谱系学在20世纪兴盛起来,特别 是经过了尼采和福柯的阐释和论述,作为历史(社会)本 体论的谱系学代替了形而上学的发生学和认识论的考古 学,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本体论或人类本体论.形 而上学的发生学和认识论的考古学,有其存在的理由,但 是实在是一种劳而无功,玄妙幽深的研讨,因此只可能有 一 "悬设在那里,然后以一种谱系 个大体上合理的"极限 学的探讨逐步接近它,在一系列的关系之中,诸如主客体 关系,主体间关系,客体间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 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等等之中来逐步推进"相对真 理"的探究,以不断接近这个绝对真理的"极限". 新实践美学遵循这样的谱系学的实践本体论的策略, 来探讨文学的本原.作为社会存在和关系存在的文学艺 术,其原初始基,根本起源,根本原由,只能是以物质生产 为中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 整体.然而,在社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与文学艺术的 现实存在之间,尤其是与纯粹的文学艺术的现实存在之 间,还有一系列r}1介环节,即一些具体的始基,起源,原由, 它们组成了文学艺术现实存在的一个共时性和历时性相 统一的谱系.这个谱系反映在世界文学理论关于文学艺 术起源论的不同观点理论之中.目前在世界上比较流行 的艺术起源论主要有: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游戏说(席 勒),生物进化说(达尔文),劳动说(普列汉诺夫),本能升 华说(弗洛伊德),巫术说(雷纳克).从实践本体论的谱 系学的观点来看,这些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观点,大致上 涵盖了文学存在本原的谱系学要点.从实践本体论来看, 文学本体的谱系学的六大要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 文学发生学的,包括劳动说,生物进化说,本能升华说;另 一 类是关于文学考古学的,包括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 从文学发生学来看,如前所述,物质生产劳动似乎可以归 为文学艺术的最终根源,原初根基,根本缘由,因为没有物 质生产劳动,人类本身,人类的审美需要和审美器官都不 可能生成,文学艺术当然也不可能生成;而生物进化和本 能升华应该是物质生产劳动生成文学艺术的生物学和人 类学前提条件,因而可以涵盖在物质生产劳动之中;而且 按照实践本体论的观点,物质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活资 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因此,生物进化和 本能升华就可以蕴涵于物质生产劳动之中.这样,我们就 可以把物质生产劳动作为文学发生学的"极限"或"终极 真理"悬设着.从文学考古学来看,模仿,游戏,巫术则是 人类社会实践从物质生产劳动转化为精神生产和话语生 产的中介要素,也是从一般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 生产逐步转化为比较纯粹的文学艺术生产的中介要素. 正是它们使得物质生产劳动逐步转化为"按照美的规律 建造"的物质生产,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按照美的规律建 造"的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使得一般的物质生产,精神生 产和话语生产脱离单纯物质性的,功利性的,现实性的实 践活动,逐步成为"实践一精神的"把握世界的方式,超功 利性的,超现实性的物质生产(建筑,工艺美术,雕刻,摄 影,电影,电视等),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音乐,舞蹈,文 学,戏剧,书法等).同时,艺术史的事实也昭示我们:模 仿,游戏,巫术,一开始都是与物质生产劳动紧密相连的. 比如,原始狩猎活动之中狩猎者模仿飞禽走兽的形体,声 音,情状以提高狩猎的功效,并在业余时间把模仿活动作 为一种游戏来进行训练,预演和言传身教的手段,也作为 一 种巫术活动来增强狩猎活动的预定目的和成功几率. 与此同时,人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等等本质 力量也在模仿,游戏,巫术等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和锻炼,为 ? 199? 一 般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逐步转化为比较纯 粹的文学艺术生产,准备和积累了主体和客体的,物质和 精神的条件.这是一个渐进的量变到质变的动态演进过 程,也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历史进程..这个过程离开单 纯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越远,我们接近文学 本原的真理就越近.但是,对于文学本原来说.物质生产 劳动却是一个永远无法超越的"极限"或"终极真理".因 为离开了物质生产劳动,就没有人的生成,也没有产生文 学艺术的主客观的,物质和精神的前提条件. 所谓存在的构成方式问题,对于文学存在而言,就是 指文学存在作为社会存在和关系存在,在社会实践中如何 构成和构成什么的问题.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本体 论,人本身及其人类社会是在社会实践中生成的,而文学 艺术的存在既是社会存在和关系存在,又在社会存在和关 系存在的整体之中.从静态的构成来看,实践唯物主义把 社会存在的构成划分为三个层次: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一 意识形态,而文学艺术的存在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不过它 不同于认知性的科学,伦理性的政治和道德,虚幻性的宗 教,它是一种审美性的意识形态.因此,从静态构成来看, 文学艺术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从动态构成来看,文学艺 术的存在是一个物质生产一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演化 过程.从比较一般的文学艺术生产过程来看,文艺理论研 究所谓的观察感受一构思一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以精神 生产和话语生产为主,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物质生产的过 程.我们可以把观察感受一构思的过程主要视为精神生 产的过程,而把表达过程主要视为话语生产的过程,而许 多艺术生产本身就是一种物质生产,像建筑,雕刻,工艺美 术,而一些偏向于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艺术生产,像音 乐,舞蹈,戏剧,文学,书法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着物 质生产,比如音乐的演奏,舞蹈和戏剧的身体表演,"解衣 盘礴"的书法创作,"泼墨写意"的中国画,"涂抹堆积"的 油画创作等等,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的物质生产,至少带有 物质生产的成分和要素—_-体力劳动.从对象世界,经过 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构思再到艺术作品的产生,这个过程理 应被视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一种以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 为主,也包含着某种程度的物质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它 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主体和主体之间,客体和客体之间 相互作用,互相对话,沟通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文学艺 术构成方式就是这样一种静态和动态相统一的审美意识 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 所谓现实的存在方式问题,指的是一个存在物在现实 ?马克思说:"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 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 普遍规律的支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 出版社1979年版,121页) ? 200? 中所显现出来的状态和呈现的方法.从实践唯物主义的 实践本体论来看,文学艺术的现实存在方法和状态也主要 是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产物.这种文学艺术的现实存 在方式,是作为特殊的艺术生产生成出来的,即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所说的"受生产的普遍规 律的支配"而生产出来的.看起来文学艺术作品的这种 现实存在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显现形式,但是,它是艺术生 产的动态过程的结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可见 在劳动的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 预定的变化.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它的产品是使用价值, 是经过形式变化而适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劳动与劳 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对象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 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 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劳动者纺纱; 产品就是纺成品."因此,作为特殊生产的文学艺术同 样以静的属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存在形式表现出来不过 文学艺术作品却是文学艺术生产的对象化.所以,文学艺 术的现实存在方式本质上仍然是社会实践的,只不过它是 一 种适合人的审美需要的现实存在,因而可以说主要是精 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结晶——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存在 或者文本存在... 以上我们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本体论的角度论述 了文学本体论问题.尽管我们认为实践本体论的文学本 体论具有元方法论的意义,但是,文学本体论问题可以从 多角度,多层次,多层累进行开放性的探讨,而且,实践本 体论的文学本体论并没有结束或封闭真理的探索,而是在 不断接近终极真理的"极限"的途中.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1,225. [2]全国高等院校美学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美学讲演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 ? 286. [3]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8:31,39. [4]张玉能.美学要义[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0:17. [5]张玉能.美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1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9:12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80.. [责任编辑:那晓波,修磊]
/
本文档为【【doc】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兼评董学文的文学本体论观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