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植物细胞和组织

2017-11-12 20页 doc 39KB 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植物细胞和组织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细胞 一、概述 1( 概念 世界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千差万别,但就其结构来说,所有的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不仅是植物结构单位,也是功能单位。 细胞并不是生命有机体(包括植物)唯一的结构单位,如病毒。 2(发现 一般细胞都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1665年,英国人Hooke用他改进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二、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为原生质,它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 1( 水和无机物 原生...
植物细胞和组织
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细胞 一、概述 1( 概念 世界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千差万别,但就其结构来说,所有的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不仅是植物结构单位,也是功能单位。 细胞并不是生命有机体(包括植物)唯一的结构单位,如病毒。 2(发现 一般细胞都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1665年,英国人Hooke用他改进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二、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为原生质,它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 1( 水和无机物 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 幼嫩植株含水60-90%。 种子(成熟的)含水10-14%。 水的作用:游离水作为溶剂而参加代谢过程;作为原生质结构的一部分;影响代谢活动;调节原生质温度变化,维持原生质正常的生命活动。 除水之外,原生质中还含有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 2(有机化合物 组成原生质的物质有: 蛋白质 核酸 脂类 糖类 ? 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由于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形成各种蛋白质。 蛋白质可以作为原生质的结构蛋白,而且还以酶的形式起重要作用。例如,使物质分解的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 ? 核酸 生活的原生质都含有核酸,核酸都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核酸由核苷酸构成。 单个的核苷酸由一个含氮碱基、一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分子组成。 核酸根据含糖不同,可分为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和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DNA的双螺旋结构。 ? 脂类 凡是经水解后产生脂肪酸的物质属于脂类。 在植物体内,有的作为结构物质,例如磷脂和蛋白质结合,构成细胞的各种膜。有些脂类形成角质,木栓质和蜡,参与细胞构成。 细胞面的蜡、木栓层。 ? 糖类 糖类是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参与构成原生质和细胞壁。细胞中最重要的糖可分为。 单糖:例如:葡萄糖、核糖 双糖:例如:蔗糖、麦芽糖 多糖:例如:纤维素、淀粉 原生质中除上述四大类物质以外,还含有极微量的,但生理作用很大的有机物,称为:生理活跃物质,如:酶、维生素、激素、抗菌素。 人们日常所食用的五谷以及水果中都可以见到这些物质的踪影。原生质中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分散在原生质所含的水溶液中,形成胶体。失去水分为凝胶,吸收水分则为溶胶。 三、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一般都很小,不同种类的细胞,大小差异悬殊。 植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多为球形、多面体形、椭圆形、长柱形及长棱性等。 植物细胞虽然大小不同,形状多样,但是一般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一)原生质体 1. 细胞膜 流体镶嵌模型 生活在细胞原生质外表,都有一层膜包围,称为细胞膜或质膜。细胞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其功能是维持胞内环境的稳定,调节、控制物质或信息在细胞内外的运输。 质膜横断面在电镜下呈现“暗-明-暗”三条平行带,暗带为蛋白质分子组成,明带为脂类物质组成,称为单位膜。 2(细胞质 细胞质是细胞核外围的原生质。可分为胞基质和细胞器。 (1)胞基质是包围细胞器的细胞质部分。它是一种化学成分很复杂的胶体物, 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近于透明、均匀一致的。 生活的细胞中,胞基质处于不断流动状态,称做胞质运动,有两种:旋转运动和循环运动。 (2)细胞器 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 质体 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幼期未分化成熟的,成为前质体。 分化成熟的质体可根据其颜色和功能不同,分为叶绿体(Chloroplast)、有色体(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三种主要类型。 ? 叶绿体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电镜观察表明:叶绿体外有光滑平滑的双层单位膜,内膜向内叠成内囊体,存在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 在个体发育上,叶绿体来自前质体,由前质体发育成叶绿体。 ? 有色体 有色体含有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红色),部分植物的花瓣,成熟的果实,胡萝卜的贮藏根,衰老叶片都存在有色体。有色体的形状有球形和不规则形状。 ? 白色体 白色体不含色素,存在于甘薯、马铃薯等植物的地下贮藏器官中。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分为:造粉体、造油体和造蛋白质体。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质体可以相互转化。 ? 线粒体 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细胞器。电镜观察,线粒体是双层单位膜构成,内膜形成 片状或管状的内褶,称为嵴。内膜及其所在的嵴的内表面,均匀地分布有形似大头针的结构,称为电子传递粒。 ? 核糖核蛋白体 生活的细胞中都存在核糖核蛋白体,它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存在于胞基质,内质网等处。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结构上为两个近半球形而大小不等的亚单位结合而成的。常几十个到几百个聚合在一起,成为多聚核糖体。 ? 内质网 细胞内存在内质网,它是由膜围成的扁平的囊、槽、池或管,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系统。 内质网的外表面有的结合有核糖体,称为粗面内质网,有的没有,成为光滑型内质网。 ? 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是一叠由平滑的单位膜围成的囊组成。高尔基体是动态结构,有形成面和成熟面,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 液泡 由单位膜构成的细胞器。液泡的膜称为液泡膜,液汁称为细胞液。幼期细胞,液泡很小,但随着细胞生长,液泡长大。小液泡逐渐合并为大液泡,位于细胞中央。具渗透调节、贮藏和消化等功能。 ? 溶酶体 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的细胞器,由单层单位膜构成,内含多种水解酶,可分解从外面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局部细胞器或整个衰老的细胞。 ? 微体 微体也由单位膜包围成,呈球形。在植物细胞中,已明确的两种微体是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过氧化物酶体常和叶绿体,线粒体结合在一起,执行光呼吸。乙醛酸循环体存在于油料植物种子中,脂肪经它含的几种酶逐步分解。 ? 微管和微丝 微管与微丝微管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它是由两种不同的微管蛋白围成的长管状结构。直径约25nm。除了微管之外,植物细胞中还有比微管更细的直径约6,8nm的微丝。微管与微丝在细胞内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立体网架,它们对维持细胞的形状、细胞壁的建造、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构成和染色体的移动、胞质运动和物质运输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3.细胞核 细胞核为生活细胞中最显著的结构,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几乎都存在于核内,为细胞的控制中心。 (1)细胞核的形态 各种细胞内都有细胞核,其形态多种多样。 (2)结构与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随细胞周期的改变而变化,可分为分裂期和间期。 间期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核膜为双层膜、上有核孔。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仁常有一个或几个,是细胞内形成核蛋白亚体的部位。形状因不同部位而不同。 核质可分为着色的物质--染色质和不着色的部分--核液。染色体为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体。 (二)细胞壁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是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物质构成的,一般认为是无生命的。 1(细胞壁的结构 细胞壁是在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功能不同,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 变化很大。细胞壁可以分为: 胞间层 初生壁 次生壁 (1)胞间层 由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构成,果胶为多糖物质,胶粘而柔软,能将相邻两个细胞粘连在一起。 (2)初生壁 初生璧是细胞生长(增长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由相邻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壁物质而成。初生壁的成分是: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果胶质 初生壁的特点是壁薄、有弹性、可随细胞的生长而扩大面积。但有时初生壁也局部增厚。如柿胚乳细胞,能储藏营养物质,供种子萌发需要。 (3)次生壁 次生壁是在细胞停止增大体积后,在初生璧内表面增加厚的壁层,次生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此外还有木质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 次生壁厚,一般为5-10μm,质地坚硬,机械强度大。植物细胞一般有初生壁,但不都产生次生壁,只有那些在生理上分化成熟后原生质体消失的细胞,才在分化过程中产生次生壁,如纤维、导管、管胞等。 (4)纹孔 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形成纹孔时相邻两个细胞壁上的纹孔往往精确地发生,形成纹孔对。纹孔对中间的胞间层和两侧的初生壁,合称纹孔膜。由次生壁围成的纹孔腔穴,叫做纹孔腔。 纹孔可以分为: 单纹孔、具缘纹孔 单纹孔简单,纹孔口和底同大,纹孔腔为上下等径,圆筒形。 具缘纹孔在纹孔腔周围向细胞内延伸。 (5)胞间连丝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相邻细胞一般有胞间连丝相连,使整个植物体连成统一整体,传递物质和信息,但也传递病毒。 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构成细胞壁的物质分为构架物质和衬质两类。 构架物质主要是纤维素;衬质则有果胶质、半纤维素、水和蛋白质等 3(细胞壁的特化 有些细胞由于在植物体中担负的功能不同,原生质常分泌一些性质不同的物质,增加到细胞壁中,或存在于细胞壁的外表面,使细胞壁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常见特化有: ? 木化 木质是三种醇类化合物脱氢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木质素渗透到细胞壁中,加大细胞壁的硬度,增强细胞的支持力量。 ? 角化 角化是指细胞外壁为角质所渗透,在外表形成膜。为脂类化合物,不透水,但可透光。 夹竹桃叶的横切面,示厚的角质层,其它叶的横切面,示角质层较薄。 ? 栓化 栓化为木栓质(脂类化合物)渗入细胞壁引起的变化。栓化后,细胞失去透水,通气能力。原生质体最终解体成为死细胞。 ? 矿化 细胞壁渗入矿物质而引起的变化,最常见的矿物质有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等。矿化能增强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提高抗倒伏和抗病虫能力。 ? 粘液化 细胞壁粘液化细胞壁中的果胶质和纤维素变成粘液或树胶的变化,称做粘液化。粘液化多发生于果实和种子的表层。种子细胞壁吸水膨胀,变成粘液,可保持水分,使种子与土壤颗粒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萌发。 (三)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植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贮藏物质和废物等,这些称为后含物。 1.常见的贮藏物质有:淀粉、脂肪、蛋白质。 (1) 淀粉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最普遍的贮藏物质。贮藏的淀粉常呈颗粒状,称为淀粉粒。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运输到造粉体中,由造粉体将它们再合成为贮藏淀粉。 在淀粉粒中,中间有脐,围绕脐形成许多同心的层次--轮纹。淀粉有单粒、复粒和半复粒。单粒为有一个脐和许多轮纹围绕。复粒有2个以上脐和各自轮纹。半复粒是在复粒基础张上外围有共同的轮纹。 淀粉粒主要存在于种子的胚乳,甘薯、萝卜等地下肉质根。 (2) 蛋白质 贮藏蛋白质以多种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 禾本科植物籽粒糊粉层中,存在糊粉粒。蓖麻、油桐的胚乳糊粉粒内,除无定形蛋白质外,还含有蛋白质拟晶体和非蛋白质的球状体。 (3) 脂肪和油 植物细胞中,油和脂肪或多或少都存在,但通常是存在油料植物种子或果实中,由造油体合成。如花生、大豆、油菜的子叶,蓖麻的胚乳,都含有大量脂肪,可用苏丹?染色。 人工做的蓖麻种子,含有脂肪的染色层。 2.生理活性物质 (1)维生素 维生素是细胞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不同植物或器官中所含种类和数量不同,它们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2)激素 植物体内较普遍存在的激素有五类:即生长素(IAA)、赤霉素类(GA)、细胞分裂素(CK)、脱落酸(ABA)、乙烯(ETH)。激素对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器官的建成、向性、花粉粒萌发、受精作用、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等都直接或间接起着促进和调节作用。 (3)抗菌素和杀菌素 许多放线菌和真菌能产生抑制或杀死某些微生物的物质,这类物质统称抗菌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一些高等植物,如蒜、葱、辣椒、萝卜等能产乍杀死微生物的物质,这类物质称做植物杀菌素,如大蒜素能杀死白喉菌和霍乱菌。 3(其他物质 晶体 在植物细胞内,常可见到各种形状的晶体,晶体常为草酸钙的,形状多样,常沉积在液泡内。晶体常认为是代谢的废物。 丹宁 丹宁是一类酚类化合物,存在于细胞质、液泡和细胞壁中,在叶、周皮,维管组 织以及未熟的果肉细胞中。丹宁被认为有保护作用。 色素 植物细胞中的色素,除存在于质体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还有存在于液泡中的一类水溶色素,称为花色素苷和黄酮或黄酮醇,在部分植物的花瓣以及果实细胞中有这类色素。花色素苷显示出颜色因细胞液的pH值而异。 糖类 液泡中含有多种糖类(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有机酸 细胞液中含有的有机酸,多数是植物代谢的中间产物,常见的有草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植物碱 是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常因植物种类而异,如咖啡、茶叶中含有咖啡碱;烟草中含有烟碱(尼古丁)等。 三、植物细胞的繁殖 植物细胞通过分裂进行繁殖。繁殖是生物或细胞形成新个体或新细胞的过程。 植物细胞的分裂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和细胞的自由形成等不同的方式。本章只介绍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1.细胞周期及其概念 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第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称为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可进一步分为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又可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或有丝分裂准备期(G2期),分裂期(M期或D期),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2.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它是一种最普遍,而常见的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为连续分裂,一般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 核分裂时,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系列变化,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等四个时期。通常在核分裂后期的终了或末期过程中,可见到胞质分裂。 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如下: (1) 前期:核内的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破裂以及纺锤体开始形成。 (2) 中期:中期是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纺锤体完全形成时期。 (3) 后期:后期是各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由赤道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 (4) 末期:为形成二子核和胞质分裂的时期。 染色体分解,核仁、核膜出现,赤道板上堆积的纺锤丝,称为成膜体。 3.减数分裂 包括二次连续的核分裂 (1)第一次分裂 四个时期:前、中、后、末 前期?比有丝分裂时间长,分5个阶段 细线期:核内出现细线状染色体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同源染色体:来自父本和母本的相似染色体,即具有相同形态和相似的基因 粗线期:染色体缩短变粗,同源染色体中每条染色体形成两染色单体,但着丝点仍相连,此时在非姐妹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交换遗传物质(片段互换,基因互换) 双线期:染色体继续螺旋缩短,紧密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相互分离,但发生交换地方,仍连在一起,呈现X、Y、0、8等形状。 终变期:染色体更为缩短,此时易于记数,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丝出现: 中期 I :各成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中央(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 后期 I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每一级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末期 I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体,核膜、核仁出现,子核形成。子核为单倍体。 (2)第二次分裂:为染色体的分离,分裂过程为前、中、后、末各期,整个分裂的结果,产生四个子细胞,暂时不分开,称四分体。子细胞即为小孢子 4.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是指间期核不经任何有丝分裂时期,直接地分裂,形成差不多的两个子细胞。 可分为许多类型,如:横溢、出芽等。 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概念 高等植物的植物体是由多细胞组成的。多细胞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其体内分化出许多生理功能不同、形态结构相应发生变化的细胞组合,这些细胞组合之间有机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各种器官。这些形态结构相似,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称为组织。 二、植物组织的分类 (一) 分生组织 位于植物的生长部位,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根据分生组织在植物体内的位置不同,可将分生组织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三类: 1(顶端分生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存在于根尖和茎尖的分生区部位,由短轴或近于等径的胚性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能较长时期地保持旺盛的分裂能力。 2(侧分生组织 侧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它分布于植物体的周围,平行排列于所在器官的边缘。侧分生组织细胞的形状为长轴形和等径状,其功能是使植物体变粗。 3(居间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分布于成熟组织之间,进行一段时间的分裂活动后失去分裂能力,完全分化为成熟组织。例如,水稻、小麦的节间基部都有居间分生组织存在。 此外,也可根据来源将分生组织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三类: 原分生组织位于根尖和茎尖的顶端,由一群胚性的原始细胞组成,能长期地保持分裂能力。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而来,一方面初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可继续分裂,另一方面开始初步分化,逐渐向成熟组织过渡。初生分生组织有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三种。次生分生组织也就是侧分生组织,由已分化成熟的薄壁组织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变而来,有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两类: (二) 成熟组织 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经生长、分化后,逐渐丧失分裂能力,形成各种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组织,这些组织称为成熟组织。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成熟组织可再分为数种。 1(保护组织 保护组织覆盖于植物体的外表,由一至几层细胞组成,主要有防止水分过分蒸发,抵抗病虫害的侵袭等作用。植物体内的保护组织有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两种。 (1)表皮 表皮由原表皮分化而来,通常是一层细胞组成的,但也有少数植物有几层细胞构成的复表皮。表皮除表皮细胞外,在幼茎和叶上还有气孔器、表皮毛或腺毛等结构。表皮细胞行状 扁平,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的外壁增厚,形成角质膜。气孔器由2个保卫细胞围成,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旁侧还有一对副卫细胞。表皮毛有多种类型,它们能增强表皮的保护作用;腺毛则有分泌作用。 (2)周皮 周皮是次生分生组织形成的,它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木栓层细胞之间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较厚且高度栓化,形成不透水、绝缘、隔热等特性,对植物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周皮存在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双子叶植物中,这些植物能进行增粗生长。 2(薄壁组织 薄壁组织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成分,在植物体内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也称基本组织。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壁薄,有较大的液泡,它们的分化程度较浅,在一定的条件下,部分细胞可转化成其它组织。根据薄壁组织的功能不同可再分为以下几类: (1)吸收组织 根尖外层的表皮,其细胞壁和角质膜均薄,且部分细胞的外壁突出形成根毛,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 (2)同化组织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薄壁组织,它们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例如叶肉细胞。 (3)贮藏组织 根、茎、果实和种子的薄壁细胞中常贮藏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这类薄壁组织称为贮藏组织,如水稻、小麦种子的胚乳细胞。 (4)通气组织 湿生和水生植物体内的薄壁组织有特别发达细胞间隙,它们形成较大的气腔或贯连的气道,特称为通气组织。这类通气结构有利于气体交换,或适应于水中的漂浮生活,如水稻、莲等植物体内就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5)传递细胞 传递细胞是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它们具有内突生长的细胞壁和发达的胞间连丝。这种内突生长的细胞壁是由非木质化的次生壁向细胞腔内突生长而成。传递细胞的这种结构有利于它的短途运输功能。细胞质膜紧贴这种多褶的胞壁内突物,使细胞的吸收、分泌以及与外界交换物质的面积大大增加。它大多出现在溶质大量集中的、与短途运输有关的部位,例如小叶脉的输导分子周围、茎节、子叶节和花序轴节部的维管组织中;某些植物子叶的表皮,胚乳的内层细胞等处都有传递细胞的分化;在营分泌功能的各种细胞中,也发现有传递细胞存在。 3(机械组织 机械组织是巩固、支持植物体的组织,机械组织的共同特点是其细胞壁局部或全部加厚,根据机械组织细胞的形态及细胞壁的加厚方式,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两类: (1)厚角组织 厚角组织是初生的机械组织。它是由活细胞构成,常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此种组织的细胞是引长的,两端呈方形、斜形或尖形,彼此重叠连结成束。厚角组织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也含有较多的果胶质,细胞壁增厚不均匀,增厚部分常位于细胞的角隅,故有一定的坚韧性,并具有可塑性和延伸性,既可支持器官的直立,又适应于器官的迅速生长,普遍存在于正在生长或经常摆动的器官之中,植物的幼茎、花梗、叶柄和大叶脉的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组织分布。 厚角组织有时成束纵向集中在器官的边缘,使器官外表出现棱角,增强了支持力量,如芹菜、南瓜的茎。 (2)厚壁组织 此类组织细胞的细胞壁呈不同程度的木质化加厚,细胞腔很小,成熟细胞一般没有生活的原生质体。厚壁组织又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两类: ? 石细胞 石细胞的形状多为等径的,或稍伸长(或呈星芒状。细胞壁强烈增厚。增厚的成分主要为木质,有时也可有栓质参加。壁上出现同心层纹,或形成分枝的纹孔道。石细胞可单个或成群分布,或形成连续的坚硬组织,植物的茎、叶、果实和种子中均常有存在,少数植物的根中也有发现。 ? 纤维 纤维细胞狭长。未端尖锐,细胞壁明显增厚(但木质化的程度差别很大,有 的较少木质化,有的则木质化程度很高;细胞腔狭小(原生质体通常解体消失;细胞壁上有少数小的缝隙状纹孔。纤维细胞互以尖端交错连接。多成束、成片的分布于植物体中,形成随物体内主要加强支持或强化韧性的机械组织。 纤维可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两大类。 4(输导组织 输导组织是被子植物体内的一部分细胞分化成的管形结构,它贯穿于植物体各器官之间,专门运输水溶液和同化产物。根据它们运输的主要物质不同,可将输导组织分为两大类;即运输水溶液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导管和管胞,以及运输溶解状态的同化产物的筛管和伴胞。 (1)导管 导管存在于木质部,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由许多长管状,细胞壁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 导管分子的端壁解体,形成穿孔。具有一个穿孔的叫单穿孔,具有几个穿孔的复穿孔。这些穿孔致使导管成为中空连续的长管,减少了水分运输的阻力。 根据导管发育先后和次生壁木化增厚的方式不同,可将导管分为以下五个类型: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孔纹导管。环纹导管和螺纹导管在器官形成过程中出现较早,一般存在于原生木质部中,它们的口径较小,输水能力较弱。梯纹导管直径较大,出现于器官停止生长的部分,网纹导管与孔纹导管的次生壁坚固,直径更大,输导效率提高,它们出现于器官组织分化的后期,即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中,为被子植物主要的输水组织。 (2)管胞 管胞是两端斜尖的狭长细胞,成热时丧失生活力,仅剩下木化增厚的细胞壁,也出现环纹、螺纹及孔纹等类型。管胞的末端没有穿孔,相互以偏斜的末端穿插连接,水溶液主要通过相邻侧壁上的纹孔对而传输。管胞的壁部较厚,腔径较小,兼有较强的机械支持功能,但输导能力不及导管。 (3)筛管 筛管是被子植物中输导同化产物的专化结构,它们也是由管状的细胞纵行连接而成,每一细胞称为筛管分子。但筛管分子为生活细胞,端壁特化为筛板,筛板上有许多筛孔。联络索通过筛孔而上下贯连,运输同化产物。 在筛管分子的旁侧有1至数个狭长的伴胞,伴胞与筛管分子是由同一母细胞纵裂而来。伴胞有较高的代谢活性,与筛管分子的侧壁之间,存在胞间连丝。 (4)筛胞 筛胞仅存在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中,它们是一种比较细长,末端尖斜的细胞。没有筛板的分化,侧壁和末端部分只有一些初步分化的小孔,孔中有细窄的原生质丝通过,筛胞的输导功能不及筛管分子。 5(分泌组织 凡能产生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细胞组合,称为分泌结构。根据分泌物是否排出体外,通常又将分泌结构分为外分泌结构和内分泌结构两大类。 (1)外分泌结构: 将分泌物排到植物体外的分泌结构称为外分泌结构。它们大多分布于植构物体的外表,如腺毛、腺鳞和蜜腺等。 (2)内分泌结构: 将分泌物贮藏在植物体内的分泌结构,称为内分泌结构。常见的有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和乳汁管。 ) 维管组织和维管束 (三 高等植物体内的导管、管胞(绝大多数裸子植物只有管胞,无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经常有机组合在,起形成木质部;筛管、伴胞(裸子植物只有筛胞,无筛管和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组合为韧皮部。由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主要组成分子都是管状结构,因此,又将它们称为维管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或还包括形成层再进一步结合在一起,形成束状的维管束。 维管组织的出现有利于输送水液和营养物质。这对于植物由水生进到陆生,在生理上有着极为重要的适应意义。在植物系统演化上,从蕨类植物开始至种子植物,都有维管组织的存在。它们被总称为维管植物,标志着植物的演化进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 不同类群植物的不同器官中,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排列情况常有差别,可以归纳为三类: 1(并生排列 韧皮部在外,木质部在内,呈内、外并生排列状态。一般种子植物的茎中形成外韧维管束。有些植物,如南瓜等葫芦科和马铃薯等茄科植物,它们茎中的维管束, 在木质部的内、外两方并存有韧皮部,成为双韧维管束。 2(同心圆排列 这类排列方式是木质部与韧皮部彼此呈同心圆围绕排列。有两种排列情况:一种是韧皮部环绕于木质部的外周,形成周韧维管束,存在于蕨类植物根状茎、叶柄中和一些被子植物的花丝中;另一种是木质部包围于韧皮部的外方,称为周木维管束,在菖蒲、鸢尾和一些莎草科植物的根状茎中有此类型的维管束存在。 3(辐射排列 植物根中的初生结构,其木质部分成若干辐射角,韧皮部间生于辐射角之间,二者成为辐射排列,但并不组成束状的维管束。 根据维管束中有无形成层,又可将维管束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类: 1(有限维管束 维管束中全部为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没有形成层。不能产生次生组织,如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 2(无限维管束 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能分裂产生次生组织,如裸子植物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束。
/
本文档为【植物细胞和组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