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走进中医饮食营养学

2019-08-15 10页 doc 25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走进中医饮食营养学走进中医饮食营养学 一、中医饮食营养学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2、中医营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⑴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应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医家就认识到饮食对人的作用。认为饮食是必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 按中医中...
走进中医饮食营养学
走进中医饮食营养学 一、中医饮食营养学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2、中医营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⑴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应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医家就认识到饮食对人的作用。认为饮食是必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 按中医中药有关文献统计。常用的近百种食物的补益养生作用,计有聪耳、明目、乌发、生发、增力、益志、安神、健肤、美容、轻身、固齿、肥人、强筋、壮阳。种子(助孕)益寿……等二十余种。这些作用在提高人体健康素质和预防保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⑵饮食治疗:习称“食疗”“食治”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 孙思邈曾指出:“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如今,中医食疗不少成果也逐渐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如:临床应用芹菜防治高血压病;应用燕麦防治高血脂;应用红枣防治贫血;应用木耳防止眼底动脉出血;应用百合、苦瓜等防治病毒和细菌性感染等疾患。 ⑶饮食节制:习称“食节”“食用”,泛指饮食的方法、方式,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中医食节内容极为丰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饮食文明和古代卫生学水平,如中医提倡的全面膳食而不偏食;不暴食暴饮,食量有限度;讲究食物卫生清洁,食前食后有良好卫生习惯,进茶进酒要适量等等。 ⑷饮食宜忌:习称“食忌”“食禁”。饮食的宜与忌实质上是强调饮食的针对性,得当则为益,失当则为忌。 二、中医饮食营养的基本观点 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科,其理论基础是中医基础理论,下面,我们就在中医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中医饮食的基本观点。 ㈠天人相应的整体营养观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 ⑴人是有机的整体 1)组织器官的整体联系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五脏是代表整个机体的五个系统,人体的所有五个器官都可以包括在五个系统之内。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这种五脏一体观充分反映了人体内部器官是互相关联的,而不是孤立的,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生理活动的整体统一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各个脏腑组织自身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要靠脏腑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活动,是由五脏间的相互协调实现的,心在整体活动中起着统帅作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这里的“主”是指心而言。心的功能正常,其他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心的主导作用,取决于五脏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故任何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必须依赖其他脏腑功能的活动的支持。由此可见,人体生理上的整体性,是通过五脏系统功能上的分工合作来实现的。 3)病理反应的整体分析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不仅从整体观出发探讨生理活动规律,而且在分析病证时,也是在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着眼于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反应。 ①脏腑病变相互影响对任何一个局部病变,不但要考虑到局部与内脏的直接联系,更要注意到其他脏腑的关系,从整体活动中去分析和研究局部病变的实质。如肝病,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溏泻而不成形。这些症状多是脾胃功能失调的反应,以及肝病影响及脾胃所致,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实脾,即健脾或补脾。 ②体表组织病变可累及相关的脏腑,导致内脏发病。例如外感风寒病症,皮表受邪,可导致皮肤肌腠营卫不和,从而产生恶寒、发热,脉浮等症。由于肺与皮毛相表里,外邪袭表,营卫不和,进而还使肺气失宣,其气上逆,发生咳嗽。 4)诊断治疗上的整体观在诊治疾病时,不但要注意人体的内外联系,同时还要考虑到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由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表病传里,里病出表,上病及下,下病及上等。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在诊断疾病时采取“见外知内”的方法,通过五官、形体、舌脉等外在变化,了解和把握内在病变。如:口舌糜烂,可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这是因为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缘故。又如脱发、耳聋等病症用六味地黄丸等药,这是因为肾藏精,精血互化,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开窍于耳。 ⑵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 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相应地发生生理或病理的反映。故《灵书·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 1)生理上的适应调节: ①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具有其客观规律,而人类活动和万物生化都要遵循这一规律。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影响较为明显。自然界万物在四时气候变化中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相应的生长变化过程。人也不例外,对正常的气候变化在生理上可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天气暑热,阳气趋于体表,腠理开泄,机体汗出泄热;天气寒冷,阳气趋于里,腠理闭以保温,多余水分变成尿液而排出。所以人在夏季汗多尿少,冬季汗少尿多,即是机体在不同气候下的自行调节,以适应自然的结果。同样气血的运行,受不同季节的影响,出现不同适应性的调节反应。如春夏脉搏较浮大,秋冬则较沉小等。 ②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是说人的阳气白天趋于体表,早晨阳气初出,日中最盛,日夕阳气渐入于里,至黄昏后则全入里。一日昼夜的阳气变化与四季相似。《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虽然一昼夜的变化,在幅度上不象四时那样明显,但对人体生理也有影响。 ③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地区方域不同,环境生活习惯各有差异,因而对人体生理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如南方气候偏于潮湿,北方气候偏于干燥,一旦异地而居,就会感到不适,习惯称“水土不服”,过一段时间则可自行恢复,也就说明地域不同对人体生理活动有影响,同时也说明人体有适应自然的能力。 ④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人体不仅能主动的适应自然界,更能主动地改造自然界,并和自然界作斗争,提高健康水平。 2)病理上的内外影响 ①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随着季节的不同,可发生一些季节性的多发病。春天多发鼻塞流涕或鼻出血;夏天多发胸胁病变;长夏季节多发作里寒泄泻;秋天多发生风虐病证,冬天则多发生关节疼痛,手足麻木逆冷等病证。 ②昼夜晨昏对疾病的影响是指一天之内由于阴阳消长的变化,天人相应,对病情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一般疾病大多数白天较轻,夜晚较重。这是人体的阳气存在生、长、化、收、藏所致。 ③地区方域与疾病的关系缺碘的地区多地方性甲状腺肿。北方寒冷为御寒人们多食肉食、盐类,因此,心血管病患者多与南方。 ⑶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在社会之中,由于由贵贱的更迭、贫富的变化得失的有误,就避免不了产生异常的情志变化就势必会对人体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学极其重视情志对疾病的影响,将“七情内伤”作为内伤病重要的致病因素。这是中医学的社会医学思想。 2、天人相应的整体营养观 天人相应的观点也体现在饮食营养方面。早在两千年前,古代医者就认识到饮食的性质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指出的“五味所生”等说明作为自然界的“味”对机体脏腑的特定联系和选择作用。除此食物对脏腑尚有所克、所制、所化等作用。 中医也常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营养观运用食物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目的。自古以来,以养生益寿,防治疾病的各家学说,无不用人体内部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的法则来制定各种体逸劳作,饮食起居的措施,提倡既要注意全面膳食,“合而服之”,同时又主张饮食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饮食内容也要有所变化,做到“审因用膳”和“辩证用膳”。 ㈡“辩证施善”的调养观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辨证论治 ⑴辨证论治的含义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疾病的性质、疾病的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 所谓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可以看出,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解决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⑵证及症的概念: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概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趋势、及邪正关系,以及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等。因此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本质。 症:即症状,是病人主观感受到的异常,如头痛、发热、恶心等。而被观察到的客观表现则称为体征。如舌苔、脉象等。 ⑶辨证与辩病的关系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是即辨病又辩证,并通过治疗“证”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中医认为临床分析病证首先着眼于“证”的辨别,然后才能对疾病确立治则治法,进行正确的施治。例如感冒病证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临床上又表现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只有把感冒所表现的“证”是属于风寒还是属于风热辨清楚,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方法,还是选用辛凉解表方法。 ⑷病治异同 应用辨证论治即可看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的同一种证,临床上可采用“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 ①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不同。如同为感冒,夏季感冒多为受暑湿邪气所致,故其治疗常须应用藿香正气丸以祛除暑湿。这与其它季节感冒病治法如辛温解表(姜汤发热)或辛凉解表(风热表证应用银翘解毒丸)等就不相同。 ②异病同治: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相同的证,因而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候,就都可以用补气升提的方法进行治疗。 2、“辩证施膳”的调养观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它在中医饮食营养学中的体现就是全面用膳和“辩证施膳”相结合的观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⑴、“因人施膳” 古代饮食胎法:我国南北朝医家徐之才就按孕妇的不同阶段调剂孕妇的饮食。如:孕妇初期强调饮食“酸美”之物,以清淡为主;妊娠中后期,给予滋味美食,强调补肾填精养血的原则。 青少年发育期是性发育日渐成熟阶段,饮食应以调养肾气为主,调养原则强调补肾填精,充养天癸,适当食用鱼虾、瘦肉、禽肉、禽蛋、牛奶等。 中年人的饮食原则主张合理少食、适当多动;人至中年,容易发胖,应当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限制能量密度高、营养成分含量低的食物,如蔗糖、肥肉、曲酒等;适当摄入那些能量密度低、营养成分高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等。 老年人的饮食应多样、营养丰富、偏于清补,适当多补充钙质。根据其生理特点遵循“三多三少”的“清补”原则,即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多;脂肪少、糖类少、盐少。 ⑵、“因时施膳” 根据中医理论,四时养生的基本法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四时调养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春天饮食原则减酸益甘,选用辛温制品。饮食宜清淡可口,忌酸涩、油腻、生冷之物,适当多摄入黄、绿色蔬菜。 夏天饮食多具有酸味、辛香之品,少寒凉、节冷饮。选用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夏令进补”要温阳调阴。 秋天的饮食原则是少辛增酸,防燥护阴。适当多食芝麻、核桃、蜂蜜、糯米、乳品等。 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保阴潜阳。适当摄入轨鳖、龟、藕、胡麻、木耳等,东陵进步以养阴护阳为主。 ⑶、“因地施膳” 同一食物在不同的地区对人体产生不同的使用价值。 ⑷、“因病施膳” 俗话说“三分在药,七分在养”。对于慢性病更应注重食疗的价值。如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发展,食疗是关键;据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癌症与过食烧烤类食物、被污染类食物、油炸食物及高脂肪类食物有关。治疗癌症的食疗原则是:选用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功能的食物;选用具有软坚化痰作用的食物;选用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物;选用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作用的食物。 ㈢、阴阳调理平衡营养观 ⑴、掌握阴阳变化规律,围绕调理阴阳进行饮食活动,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是传统营养学理论的核心。 ⑵、中医饮食营养学调理阴阳的手段主要为补虚与泻实两个方面。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诸方面可视为补虚;解表、清热、利水、泻下、祛寒、祛风、燥湿等方面可视为泻实。 ⑶、饮食的宜忌也是以平衡阴阳作为出发点,有利于阴平阳秘为宜,反之为忌。如:痰湿体制忌食油腻,木火体质忌食辛辣;阴不足,阳有余的老人则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发育中的儿童无特殊原因,不宜过分进补;对易患皮肤病、哮喘的患者,忌食鱼虾蟹等海产品发物等。 ⑷、食物搭配与饮食调剂植被方面也不离阴阳平衡。如韭菜助阳类菜要配以蛋类滋阴。鱼虾蟹等寒性食物要佐以姜葱酒醋等温性的调料 ㈣、食药同源营养观 食物与药物同为天然产品,性能相同具有统一的形、色、气、味、质等特性因此中医单纯使用食物或药物,或食物与药物相结合来进行营养保健,或治疗康复的情况是极其普遍的。 正如金代《寿亲养老书》所说:“水陆之物为饮食者不管千百品,其五气五味冷热补泻之性,亦禀赋于阴阳五行,与药无殊……人若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如大枣、百合、莲子、山药、茯苓、白扁豆、山楂、生姜、葱白、肉桂等,这些食物也常被医家当作中药来使用。如枸杞子、冬虫夏草、薏仁米、金银花、西洋参这些中药,也常被人们当作食品来服用。
/
本文档为【走进中医饮食营养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