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保险

2017-09-19 5页 doc 29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保险测算结果与国际比较不仅反映了我国保险业市场格局的演变轨迹,也可从中发现一些特点和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1. 市场集中度下降,竞争水平提高   测算结果显示,在我国产、寿险市场,无论是 CRn指数还是 HHI 指数均呈下降态势,且 CR8 与 CR4 差距逐渐扩大,表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保险市场结构逐步出现分散化趋势,垄断性减弱,竞争性增强,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 市场竞争水平呈阶段性变化,产、寿险有所差异 从产险市的 CRn指数变化看,基本可划分为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98 ~ 2004 年,保费收入和...
保险
测算结果与国际比较不仅反映了我国保险业市场格局的演变轨迹,也可从中发现一些特点和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1. 市场集中度下降,竞争水平提高   测算结果显示,在我国产、寿险市场,无论是 CRn指数还是 HHI 指数均呈下降态势,且 CR8 与 CR4 差距逐渐扩大,表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保险市场结构逐步出现分散化趋势,垄断性减弱,竞争性增强,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 市场竞争水平呈阶段性变化,产、寿险有所差异 从产险市的 CRn指数变化看,基本可划分为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98 ~ 2004 年,保费收入和总资产集中度都很高。第二阶段是 2005 年到 2010 年左右,市场集中度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市场格局发生转变。从保费集中度看,经历了从极高寡占型到高集中寡占型的变化; 从资产集中度看,排名前 4 位公司所占比重出现跨越式下降,实现了由极高寡占型到高集中寡占型再到中上集中寡占型的两度转变。第三阶段是 2010年左右至今,表现为变化缓慢、趋于稳定。其中保费集中度小幅下降,资产集中度略有上升。从寿险市场的 CRn指数变化看,可划分为 2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98 ~ 2004 年,市场集中度保持高水 平。此后至今为第二阶段,集中度呈逐步下降态势,市场格局也出现了 变化。 3. 产险市场保费集中度高于资产,寿险市场资产集中度高于保费,但差距逐渐缩小 4. 产险市场保费收入集中度高于寿险市场,寿险市场资产集中度高于产险市场 5. 产、寿险市场集中度依然较高,市场化进程远未结束 分析我国保险业发展规律的结论是: 1.我国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从零开始经过24年的发展,保险业规模总量、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都实现了高速增长,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日趋密切,初步发挥了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升全社会风险意识和回避风险的能力、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我国保险业在世界范围对比来看,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处于发展的原始积累阶段,无论保险业规模总量、保险业和保险公司的竞争力都不足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保险业抗衡。 3.我国保险业市场集中度不断降低,市场结构不断优化,由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演变到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但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保险市场有效竞争不足,保险业市场绩效偏低。 4.社会和国民经济对保险业的影响比较显著,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储蓄存款、城镇人口比重、赡养率、人口受教育程度等对保险有效需求、对保险业发展有显著影响;从保险有效供给的角度,保险业的综合指标市场集中度IH指数对保险有效供给有着显著影响。 5.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保险业发展的边际影响和贡献率处于世界中等偏低的水平,说明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保险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渠道不畅,反映保险业的发展环境巫待改善和优化。 6.我国保险业的增长潜力巨大。 因此,实现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畅通社会和国民经济对保险业发展的作用渠道,优化和改善保险业发展的各种环境,提升保险业的市场绩效和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及保险的有效供给能力,促进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有效需求转变,发展战略实现“数量扩张的粗放经营”到“质量提升与数量扩张并重的集约经营”转变。 (2)1992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以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首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为标志。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明显区别于前两个阶段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我国保险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国内专业性的股份制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寡头垄断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保险业实现产寿险分业经营(1996),保费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人身险份额超过财产险:保险险种迅速增加,保险服务改善;新中国第一部《保险法》颁布实施(1995年)与中国保险监管委员会成立(1998年),保险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逐步建立,标志着我国保险事业进入规范、健康发展的新时期。进入新世纪,我国保险呈现加速、健康发展态势。同时我国加入WTO后保险市场必将基本开放,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强,保险市场主体显著增加,保险市场的集中度不断下降:中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并且中国人寿、中国人保都己经上市,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保险市场与保险公司的绩效明显提高;保险公司的研发能力得到提升,险种逐渐变多,服务逐渐规范;保险业总资产明显增加,保费收入规模继续快速增长;保险业发展战略正在实现“数量扩张的粗放经营”到“质量提升与数量扩张并重的集约经营”转变。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得以体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到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也逐步体现出来。关于我国保险业发展阶段的界定,一个是界定是1980一1986年保险业恢复后的起步发展阶段与1987一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另一个界定是1980一2000年为我国保险业原始积累发展阶段, 2000年后为起飞发展阶段(本论文界定)。论文考察的落脚点放在分析这期间的总体发展状况与市场结构的变化,探讨保险业与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及保险业的增长规律分析。 SWOT矩阵是“威胁一机会一弱点一优势”的英文缩写。它是企业制订经营战略的常用方法。它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列出企业的关键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其次列出企业的关键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再次将这几种因素相匹配,分别制定出适合企业特点的50、WO、ST、WT四种战略以供企业选择。 4.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保险业区域结构矛盾 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东西部发展极不平衡,东部热西部冷,而且两者的差距越拉 越大;二是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极不平衡,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只注重城市保险需求而忽视 农村保险需求,保险竞争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效益险种上,而新近成立的公司均不开办农村业 务。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中国人的主体,如果没有农村保险 市场的有效开拓,所谓中国的保险市场只不过是残缺和偏窄的保险市场。 5.技术结构滞后于保险业的高速增长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保险业的技术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大落后于保险业扩张速 度,保险业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体制转换效应的释放,科技进步对寿险增长的贡献率很低, 保险业技术落后,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寿险需求。 6.人才结构滞后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这种特殊的经营对象要求保险公司不仅要建立一整套风险 识别与监控体系,以更好地控制自身的经营管理风险,而且还要特别善于识别和运用各种市 场风险,通过对各类风险的集成和有效分散,在各类风险中寻找商机、创造价值。这就要求 保险公司具备大量的、有各种专业和技术背景的人才,具体包括保险精算、风险监控、保险 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保险投资、保险法律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以及战略规划与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运用等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在保险中介市场不发达、专业化服务提供不充分 的条件下,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更显重要和迫切。但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化的 历史较短,各种人才的积累和培养不足,对于急剧发展的保险市场而言,目前国内保险公司 各方面的人才都比较缺乏,特别是保险营销、产品开发和保险精算、资金运用等方面人才的 缺乏,不仅使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没有可靠的基础,而且使保险公司的获利渠道也大受限制, 国内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积蓄不足。少数保险公司己经对此引起了关注并采取了实质 性行动从海内外引进高素质人才。 保险业是一门科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的艺术,技术经验的积累对做好保险业务至 关重要。外国大型保险公司往往都拥有各行业的专业人才,对绝大多数保险标的,都能够做 出科学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提供承保和理赔支持。比如,在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总部的1000余 名员工中,有200多名各专业的工程师。相比来说,国内许多保险公司人才的知识结构、素 质很难适应保险业务的要求。再如对信息的收集和开发利用上,外国保险公司往往都积累了 几十年、上百年的各种资料。 三)保险业市场化不充分 商业保险行为是一种市场行为,因此,商业保险的发展有赖于保险市场化的发展。尽管 我国保险市场的政府管制逐渐解除,保险的市场化己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迅速扩张的市 场规模相对照,我国保险的市场化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保险业市场化、保险业有效竞争还 很不充分。 1.较高的保险市场集中度抑制了保险市场的有效竞争 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在目前有利于保险市场的稳定,但不利于众多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 使他们处于被大型保险公司所主导和支配的地位,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保险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保险市场效率的提高。 2.保险中介机构的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保险业的市场化 保险中介的充分发育和发展是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活跃于我国保险市场的 一)国民保险意识淡薄,社会对保险的认知度不高 从2001年1月开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保险学会共同组成的中国保险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对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50个大中城市保险市场作了专项调研。该项调查涉及46个城市(有4个城市因故取消)的22182个居民家庭。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认知有限,对保险公司的信心较低。大多数居民对保险知识只有一般性的了解,只有6%的家庭认为自己对保险知识了解较多,而36%的家庭表示自己对保险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同样,被访者对保险公司推出的服务和保险产品了解也很少。调查表明,在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可投向的比较上,保险尚处于较次要的地位。统计数据显示,银行储蓄仍然是居民处置闲置资金的首选;其次,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住房改革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资金逐渐转向房产市场,购房成为城市居民闲置资金分流的第二大通道,选择购买商业保险的消费者只有9%。在调查中,消费者还表达了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期望。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消费者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期望值较高,普遍认为它们在服务、人员素质、产品、赔付、资本规模、信誉等方面均优于中国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只是在购买方便性这一指标上的优势不大。 二)保险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1.险种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 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2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普遍有所提高,随着社会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结构逐渐升级,保险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潜力巨大。但是保险公司产品的创新能力低,开发能力差,保险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以迎合保险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引领保险需求的升级。 2.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与增长方式转变的矛盾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国有保险公司仍会主导中国的保险市场。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分为三,平安、太保均以拆分实现产寿险分业经营,中国人寿己经上市,其他保险公司也在排队上市。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传统弊端的积淀和固化,仍然制约和禁锢着保险增长方式的转变。 3.规模扩张与管理效率低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寿险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寿险产品的档次、质量、成本、售后服务、品牌优势等仍与国际市场差距甚大,全面质量振兴,必须建立在现代管理的基础上,而目前管理问题是保险公司必须面对的一个相当严峻的战略问题,管理者素质不高,特别是基层管理者大多属于简单技术型和经验型。近年来,虽然引进了不少新的管理思想,但我国寿险业并没有真正走出传统管理的旧模式,对人才、市场、竞争、时间、效率、信息、服务成本等一系列重要因素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叶公好龙”,致使管理行为滞后,险种开发迟缓,行销乏力。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
本文档为【保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