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

2017-10-27 13页 doc 29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 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 第29卷第4期 2007年8月 湖州师范学院 JournalofHuzhouTeachersCollege Vol_29No.4 Aug.,2007 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 朱向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浙江金华321007) 摘要:"诗穷者而后工"是由"发愤着书"衍生出来的子命题.其产生具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为"穷而发 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为"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为"人穷则诗工";四为"欢愉之辞难工,穷...
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
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 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 第29卷第4期 2007年8月 湖州师范学院 JournalofHuzhouTeachersCollege Vol_29No.4 Aug.,2007 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 朱向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浙江金华321007) 摘要:"诗穷者而后工"是由"发愤着"衍生出来的子命题.其产生具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为"穷而发 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为"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为"人穷则诗工";四为"欢愉之辞难工,穷 愁之言易好"."诗穷者而后工"其实道出了文艺创作中的创作主体的内在动力问题. 关键词:"诗穷者而后工";"发愤着书";内在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34(2007)04—0018—04 中国古人着书传统强调"发愤着书",并由此生发出两个子命题:一是"诗能穷人",二是"诗穷者而后 工".本文的的讨论就以"诗穷者而后工"的命题展开. "诗穷者而后工"的提出者为欧阳修,他在《梅圣愈诗集序》中一反当时流行的"诗能穷人"的看法,以为 不是"诗能穷人"而是"穷者而后工".这两个命题中的所谓的"穷",其含义都是指"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 善其身"的"穷".其实,"诗穷者而后工"命题虽然由欧阳修提出,而论其理论渊源则是相当古老. 从现有的资料看,对于这个问题东汉人桓谭论述较早.他在《新论?求辅》中说:"贾谊不左迁失志,则 文采不发.扬雄不贫,则不能作《玄》."也就是说,贾谊文章之所以文采飞扬,与他的"左迁失志"有关;而扬 雄之所以作《太玄》亦与他"贫穷"有关.质而言之,这就是个"诗穷者而后工"的问题.刘勰对于"穷而发愤 着书"精神也有深刻的体会,其《文心雕龙?才略》篇言道:"敬通(冯衍)雅好辞说,而坎坷盛世,《显志》自 序,亦蚌病成珠矣."据《后汉书》本传:冯衍字敬通,幼有奇才,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 者,冯衍辞不肯仕.及光武帝即位,不得志,退而作赋自厉,命其篇日:《显志》.所谓"显志",据自序:"言光 明风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如此这般情形,刘勰将其说成是"蚌病成珠",其实也就是"诗穷而后工"最 形象的说法. 钟嵘品诗,于"穷者而后工"的诗人诗艺最为留意.其《诗品序》论诗之创作,即有"离群托诗以怨.至 于楚臣去境,汉妾离宫.塞客衣单,孀闺泪尽"等等诗人处于"穷愁境界"的描写.在对诗人诗作的具体评 价中,对于"诗穷者而后工"者往往多赞颂之辞.如汉李陵诗是"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至此";赵壹诗是 "散愤兰蕙,指斥囊钱,苦言切句,良亦勤矣,斯人也,而有斯困也,悲夫";晋刘琨诗是"琨即体良才,又罹厄 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辞";宋鲍照诗是'四家(张景阳,张茂先,谢混和颜延之)而擅美,跨两代而孤 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等等.论其旨趣,无非是"穷者而后工".从上可以看出,古人认为"穷"对 于诗人创作来说乃是大幸,那为什么只有"诗穷者"才"后工"呢?换言之,"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何 在?下文从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 ,"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 这是从创作论的角度提出的看法,提出者是刘勰.如前所述,刘勰曾将"诗穷者而后工"命题用形象化 的"蚌病成珠"来形容.何以"蚌病"而能"成珠"?《文心雕龙?情采》篇有一个说法:"昔诗人篇什,为情而 * 收稿日期:2007—02—28 作者简介:朱向军(t973一),女,浙江江山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 研究. 第4期朱向军: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 造文;辞人赋颁,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耶?盖风雅之徒,志思蓄愤,而呤咏性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 成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 而繁滥." 刘勰将风雅篇什,一概都看作是发愤着书的产物,是"风雅之徒,志思蓄愤,而呤咏性情以讽其上"的结 果.由于风雅之徒"穷而发愤着书",故其篇什"要约而写真".所谓"要约而写真"是说用简练的言辞写出事 物的本质,换言之,是用简练的言辞写出诗人思想感情的真实性深刻性.凡百文以" "就 述志为本",这个"本 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根本.诗人由于"穷而发愤","为情造文",其篇什也就具有"要约而写真"的特点了.艺术 作品的第一品格是情感的真实和深切,没有真实的情感必不会有感人的作品."穷"正好是一种既真实又深 切的情感体验.出于"穷而着书"的诗人们自不会去弄风月,呤花草,去搞那些雕琢做作的玩意儿. 对此,古人都有深刻的认识.明代的焦说:"古之称诗者,率羁人怨士,不得志之人,以通其郁结,而 抒其不平,盖《离骚》所从来矣.岂诗非在势处显之事,而常与穷愁困悴者直邪?诗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 也.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诗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符号化表现, 如果诗人的感不深情不真,那么就不可能产生惊心动魄的具有美感的作品,也不能为后人所传诵.而像屈 原所以能创造出《离骚》式的杰作,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处于"羁人怨士"境界里,情感为痛苦所煎 熬,这样,痛苦的诗人只要将真实的情感自然道出,就会有感人的力量.总之,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 是"诗穷者而后工"的一个原因. 二,"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 这是欧阳修从创作的角度提出来的看法.他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 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 外风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写人情之所难言,盖愈穷而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在欧阳修看来,凡能传世行远的诗,大都出于"穷人之辞".原因在于:人"穷"也就是"蕴其所有而不得 施于世"的人;或者只好放浪形骸于山林水涯,以大自然作为自己的情人;或者沉沦于人间下层,与普通人 朝夕与共,喜怒哀乐沆瀣一气.这样一来,他们在对于大自然的无所为而为的观照之中,或者对于人间疾 苦的感遇遭受中,获得了对于自然人生的深切感受."忧思之情"既已积蓄于内,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于是 发而为诗,则往往能道人情之所难言. 欧阳修的这种看法,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理解为:人在不为世用时,往往会陷入一种自卑感中,然后又 会想方设法地超越这种自卑.着名心理大师阿德勒曾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 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便能以 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改进环境——来使我们摆脱掉这种感觉"._1](.如果说科学家是以人类 的理性成果的创造来超越自卑,实干家是以生产实践活动来超越自卑,那么艺术家,诗人则是以情感与幻 想的自由表现的形式超越自卑,也就是通过创作向他人倾诉心中的悲痛和忧愤. 鲁迅先生也有这方面的看法,《集外集拾遗?之敌》引匈牙利诗人裴多菲题瓦?山夫人记念册上 的话,大意是说:"听说你使你的丈夫很幸福,我希望不致于此,因为他是苦恼的夜莺,而今沉默在幸福里 了.苛待他罢,使他因此常常唱出甜美的歌来."_2](如此说法,其实质也可作"诗穷而后工"来看待. 三,"人穷则诗工" 这是明代许学夷从创作的角度提出来的看法.在他看来,所谓"穷者"是指处于无名无誉无社会地位 的诗人,无名无誉的诗人无"水货"可以依傍,只好讲究"实货",发而为诗,则为"人穷而诗工".这种看法, 有对于世俗偏见的针砭,也有对于真正的好诗之所以是好诗的真实原因的探求.其《诗源辨体》云:"欧阳 公云:'非诗能穷人.穷者而后工.'愚谓穷者兼贫贱而无显誉者言也.——富贵者,篇章始成,谀谄之人交 称誉(俗称"官帽底下求诗");有显誉者,一言偶出,信耳之人,同声应合(俗称"名人即名言").苟非虚已受 20湖州师范学院第29卷 益鲜不为其所惑.此人未易知也.惟贫贱无誉之人,人得指其所瑕疵,造成未成,则困心横虑,日就月将, 无虚声而有实得,是以穷者多工耳.此予身试而实验者."[3](那些达官贵人的作品,无论何等低劣, 人皆称善,有一大批奉承拍马之辈为之吹嘘,哪里还谈得上对情感的深入体察与对形式的精炼细磨?这种 情况势必影响到作者的创作态度,滋生粗制滥造和无病呻吟的恶劣作风,除了极少数虚心而自知的作者 外,都不能避免此病.而那些贫贱穷苦之人则不然.他们有自知之明,"实货"尚且难售,又遑论"水货"加 之,他们本来就人在逆境,环境使他们不得不正视人类的命运,探索宇宙和人生的奥秘,而心中的苦难也迫 使他为寻求解脱而去探寻人生的答案.所以,他们的作品都是苦心经营,一丝不苟,浸透着对人生的深切 体验的.. 华兹华斯这样描述诗人的特征:"他是一个人,比一般人具有更敏锐地感受性,具有更多的热忱和温 情,——除了这些特点以外,他还有一种气质,比别人更容易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动,仿佛它们都在他面 前似的".这里讲地是创作感受力的问题.不可否认,生活体验越深刻的人感受力越强,而"穷人"不但对 痛苦有深切的体验,而且,因势力眼的读者的偏见,使他们比那些达官贵人更容易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 动.于是发而为诗,势必"人越穷诗越工".这样看来,许学夷论"诗穷而后工"的实质,是说"穷人""创业 难",无依无靠的诗人,要想从诗里讨生活,势必比旁人花更大的精思气力.许学夷如此论述"诗穷而后 工",实在是切中时弊之论.西方也有同调者.比如,普列汉诺夫有所谓的"经济的弦"的说法.所谓"经济 的弦",典出俄罗斯的一个短篇小说.篇中的流浪卖弦者说他的"弦"很贵重,"不是什么狗皮似的不值钱的 东西","因为我只是靠弦生活,所以我一定要弦的声音很好听".[4l(.'确实,在达官显贵,社会名流那里, 即使是"狗皮似的不值钱的东西"也很值钱;无名无誉无社会地位的诗人则不然,他们为了要从诗里讨生 活,就必须把"诗"做得"很好听".如此而言,"诗穷而后工"实在是顺理成章. 四,"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 这是从接受的角度提出来的看法.提出者以韩愈的看法较有代表性.他在《荆潭唱和诗序》中说:"夫 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 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5](.所谓"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说的也 是"诗穷而后工"的问题,这个"工"字,就是悲音.中国自汉魏以来,崇尚"好音以悲哀为主"的审美嗜好. 枚乘《七发》以"七事"启发太子,其一即启以"天下之至悲"的琴声;王褒《洞箫赋》云:"故知音者乐而悲之, 不知者怪而伟之."汉魏以来,流行"挽歌",时人对于挽歌则情有独钟.如《后汉书?五行志》"京师宾宴宴 嘉会,酒酣之后,续以挽歌."《世说新语?任诞》:"张湛好于斋前种松柏,时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唱挽 歌.故《管锥编》云:"奏乐以生悲为善音,听音以能悲为知音,汉魏六朝,风尚如斯." 韩愈生六朝之后,论"诗穷而后工"而与"好音以悲哀为主"联系起来.从接受的角度来说,以"好音以 悲哀为主",即所谓"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而从创作的角度 说,"以悲哀为主的好音","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说的 正是"诗穷而后工"的问题. 从创作的心理动力角度看,欢愉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心满意足的心理状态.它是外泄的,发散性的.外 泄性特征使之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散殆尽,不能形成郁积之势,因而也就无法成为强烈的艺术冲动.而苦闷 的情绪体验由于它的郁积和内指向性而成为强大的心理势能,艺术家心中的这种心理势能往往只能通过 艺术创作这一途径才能得以释放,而欢愉的情感则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盼途径得以释放.弗洛伊德认为:文 艺创作是成年人的幻想——白日梦,幻想是艺术创作的动力,而幻想的动力又是什么呢?是不幸,是痛苦. 他说:"我们可以断言:一个幸福的人绝不可能幻想,幻想的动力是未得满足的愿望".[6](P141--1.因此,从某 种意义上说,不幸实际上也就是艺术创作的动力,越是不幸的人就越喜欢幻想,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也就 越大."穷苦"其实也就是一种挫折,苦闷.因此,所谓"穷苦之言易好",就是说人的欲望越是得不到满足, 就越是要幻想以求满足,这样,苦闷压抑的心理状态也自然成了幻想飞跃,创作力勃发的最佳心理,这时创 作的作品也就最佳. 歌德在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在我遇到幸运,心情愉快的时候,我的诗才的火焰非常微弱,相反的, 第4期朱向军: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21 当我被灾祸协迫时,诗的火焰炎炎燃烧".r7](这也正如陆游所说的:"天恐文人未尽 才,常教零落在蒿莱. 不为千载《离骚》计,屈子何由泽畔来?"(《读唐人愁诗戏作》)那么,为什么"穷愁之言易好","愁思之声要 妙"呢?韩愈也未作说明.根据现代美学家的看法,这"悲哀之音"其实就是现代美学中所谓"悲剧美感". 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一文中的一段话,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美育中如悲剧之 美,以其能破除吾人贪恋幸福之思想.如《小雅》之怨悱,屈子之离忧,均能特别感人.《西厢记》若终于崔 张团圆,则平淡无奇,惟于原本之终于草桥一梦,始足发人深省.《石头记》若如《红楼后梦》等,必使宝黛成 婚,则此书可以不作.原本之所以动人者,正以宝黛之结果一死一亡,与事吾人之所谓幸福全相反也.原 因在于: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 渐消 己损人之思念,以 沮者也.r4](H按蔡元培对于美的根本看法,以为"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也不能有利害 之关系".而所谓"幸福"云云,其实是由"利害之关系"而产生的愉快,无普遍性可言. 其实,"文穷而后工"的理论不仅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史,而且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阐 释空间.以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而论,他"从小康坠入困顿"的少年经历,在日本筹办《新生》杂志的失 败,回国以后在黑暗现实刺激下的长期苦闷与沉默等等,这一类痛苦而压抑的体验,都是导致他在《新青 年》时代终于"一发而不可收"的铺垫与积蓄.甚至不妨这么说,没有他少年时代的不幸及青年时代的一系 列失败,压抑和困顿,就难以有五四时代鲁迅在新文化战线上的摧枯拉朽和新文学领域的独特创造.鲁迅 在几个大学里教授文艺理论时,特地将日本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 一书作为教材,并亲自慎 重其事地翻译成中文出版,还对厨川白村所主张的"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 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而 其表现手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一再表示赞赏和认同.r8](咒.?从中我们不难发 现古今中外在对文艺创造 本质问题的解释上确实有许多相通和相近的地方,这更显示了我国"诗穷而后工" 之类古代文艺观的不朽 魅力.至于现当代文学及外国作家中关于"文章憎命达"或压抑与升华,自卑与超越 等一类的现象那更是 不胜枚举,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参考文献: [1]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 [2]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81. [3]吴文治.明诗话全编(六)[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4]诸葛志.中国原创性美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伍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7]叔本华.叔本华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 [8]鲁迅.苦闷的象征?引言[A].鲁迅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OntheCausesof''GettingtotheBottomand:BeingVersedinPoetry'' ZHUXiang—jan (FacultyofChinese,JinhuaVocational&TechnologicalCollege,Jinhua321007,China ) Abstract:"Gettingtothebottomandbeingversedinpoetry''comesfrom"puttingone'Senergi esin— towritingbooks".Basedonourpredecessors'views,thispapersummariesfourcauses:1.Bein gpover— ty— strickenandmakingadeterminedeffort,one'Sworksarebriefandtruthfu1.2.Beingpoverty — strickenandmakingafirmresolution,onecanexpressfeelingsthatotherscan't.3.Beingpoverty— strickenandoneisversedinpoetry.4.It'Sdifficulttobeversedinpoemsofexpressingjoybutbeing easytobepoverty—strickenandwoefu1. Keywords:puttingone'Senergiesintowritingbook;learngwirhgreateffort;internalcause [责任编辑陈义报]
/
本文档为【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