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小芳

小芳

2017-10-25 9页 doc 24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小芳小芳 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
小芳
小芳 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第一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平叙(略) 11(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17(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 交代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议论文阅读技巧 ?、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方法:?从位置上找:?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论证(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喻证法比喻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道理论证什么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3(比喻论证:能直接证明观点的比喻句。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分析论证过程?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形式: ?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类型: ?并列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递进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驳论文的阅读:?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
本文档为【小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