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骨髓移植第一人

2017-09-27 4页 doc 16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骨髓移植第一人中国骨髓移植第一人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中国骨髓移植第一人 中国骨髓移植第一人 血液是生命之河,其源在骨髓。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骨髓造血干细胞在2周内可分裂增殖为成百上千个血细胞。因此,移植骨髓如同重播造血种子,可以更换、再造患者的造血系统。 但生命的奥秘扑朔迷离,骨髓移植的探索总是面临重重难题和险关。1959年,法国医生为南斯拉夫核电站放射性损伤患者更换骨髓的尝试,如昙花一现,使人们看到其间的艰险。骨髓移植――以健康的骨髓代替有病的骨髓,仍然只是人类的梦想。 险以远,则...
中国骨髓移植第一人
中国骨髓移植第一人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中国骨髓移植第一人 中国骨髓移植第一人 血液是生命之河,其源在骨髓。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骨髓造血干细胞在2周内可分裂增殖为成百上千个血细胞。因此,移植骨髓如同重播造血种子,可以更换、再造患者的造血系统。 但生命的奥秘扑朔迷离,骨髓移植的探索总是面临重重难题和险关。1959年,法国医生为南斯拉夫核电站放射性损伤患者更换骨髓的尝试,如昙花一现,使人们看到其间的艰险。骨髓移植――以健康的骨髓代替有病的骨髓,仍然只是人类的梦想。 险以远,则至者少 在免疫学领域有较深造诣的陆道培,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预见到移植治疗可以从双胞胎开始突破。 1964年1月27日,亚洲首例骨髓移植在北京人民医院由陆道培完成。这在国际上也是仅有的第4个成功的范例。当时,他年仅33岁。获救的是一位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女护士,供髓者是其正在孕期的孪生胞妹。术后,供者母子安康,受者也一直健康地生存着。1992年,该患者与美国另一位同类患者被世界《临床移植年鉴》并列收录为经移植无病存活的最长纪录者。在这部绿皮精装年鉴上,还用英文记录了陆道培在这次移植中创造的“最少有核细胞移植数”及“安全以孕妇做骨髓供者”的世界纪录。 1981年9月30日,陆道培和同事们自制了无菌层流室,为患急性白血病的大学生韩某移植其兄的健康骨髓。同胞兄妹的基因并不完全相同,移植后可能发生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感染等。陆道培事先制订了周详的应对:从术前预处理起,以半小时为单元,逐一部署,使患者闯过了免疫细胞0期、排斥反应等难关,从而成功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地使移植骨髓嵌合新生在患者体内。如今,20年过去了,韩某仍健康地工作和生活着。她年年都要打来电话,感谢医护人员再造生命之恩。 随后,陆道培和同事们不断拓展重建造血机制的移植领域:1992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地进行非血缘骨髓移植,1996年率先成功地开展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999年率先成功地开展成人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 胎盘脐血干细胞移植是此领域的新兴课题。怎样让有限的脐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到达骨髓前损耗最小,陆道培创造性运用介入治疗技术,选择主动脉上中段为输注脐血干细胞的“港口”,用数量很有限的脐血移植,救活一位体重75千克的危重病人。之后,他又用联合移植的办法,为另一位体重95千克的成人成功地做了移植治疗。此项创造开辟了移植治疗新途径,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引起极大关注。 美国骨髓移植专家阿米特基,曾以“长城”比喻陆道培及同事们在医学科技中的创举。而陆道培则以中国古代学者王安石的名言“险以远,则至者少”解读这一赞誉:要攀登科技高峰,创造奇迹,就需要比常人付出得更多。 路是人走出来的 47年前,陆道培刚刚涉足血液病领域时,面对的是少得可怜的中外血液病学文献,记录的都是治疗白血病失败的病例。三代祖传的著名中医陆南山,担心儿子选择的是一片无法开垦的荒原„„ 自幼酷爱阅读科学家传记的陆道培,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义无反顾。他细读过52卷的古籍《本草纲目》和多种中外医药典籍,从中汲取营养。20世纪50年代末,他用雄黄治疗白血病获得显著疗效。但因客观环境干扰,此项研究在30年后才得以有较大发展。1997年、1999年,陆道培两次在美国血液学年会上,报告了单用纯化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突出疗效(能起到根治白血病的作用),引起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近年来,此项研究获得更大进展,论文在美国权威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学术期刊《血液》上发。 今年春节前夕,陆道培欣喜地将四硫化四砷(雄黄)与三硫化二砷(雌黄)晶体的彩照挂到卧室床头。这一红一黄的晶体,局外人可能看不出什么珍奇之处,可对于倾注了大量心血的陆道培,多少内涵多少情愫尽在其中。他解释说,雄黄、雌黄都是含硫化砷的矿物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已有亿万年了,但首先发现其药用价值的是古代中国人,今天最先发现提纯的硫化砷对白血病独特疗效的,也是中国人。 近年来,多种化疗药物相继问世,为击溃血癌的嚣张气焰提供了多种武器和联合作战方案。精通英文、德文的陆道培,大量阅读有关文献并不断改进化疗方案,使治疗各型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达到领先水平。但化疗彻底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在摧毁患者的造血系统和免疫功能。因此,根治血癌离不开旨在重建造血机制的移植。陆道培在此领域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他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的创造:用大蒜提取物和大蒜新素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用丙种胎盘球蛋白防治免疫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为国内20世纪80年代骨髓移植顺利地开展提供了保障。1994年,在绿皮金字的世界《临床移植年鉴》上刊载了他创造的三项新纪录。 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必须舍弃个人一些东西。陆道培非常称道近代学者林语堂的“有所不为斋”,并效仿其居家之道。 在他的家中,一排排书柜和各种资料占居显著位置。这里有最新的国际文献,也有书页已经泛黄的古籍,可他少年时爱不释手的小提琴却早已不知去向。陆道培自幼兴趣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爱。升入高中后,他立志学医济世,便潜心苦读,心无旁骛。1948年,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高中毕业,并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经7年寒窗,195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位浓眉明眸、身材不高的南方学子分配到当时的中央人民医院后,很快就受到钟惠澜、翁心植等医学前辈的器重。陆道培铭记恩师教诲,重视系统学习。早在做住院总医师前,他就系统地读完哈氏内科学和心脏病、肾脏病、内分泌、热带病学等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专著,随后又读完了出血性疾病、溶血性疾病、白血病、血液学实验等专著。成名后的陆道培回忆道:“非但书本中的大字有用,书中小字亦使我受益匪浅。我后来在临床上对疑难病、罕见病能够做到少有疏漏,与系统学习有密切关系。” 今年春节,年逾古稀的陆道培放弃与千里之外的妻子、女儿团聚的机会,独自在京撰写学术论文,家人对之也早已习惯。谈到取得的成就,身为院院士的陆道培谦虚又欣慰地说:“我这种秉性的人,适合做些具体的研究工作。医生的职业,我没有选错~” 陆道培 著名血液病专家,现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细胞治疗中心主任。1984年当选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并相继参与12种专业期刊稿件编审。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2000年当选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他在47年的临床科研中,对现代血液病学的发展贡献卓著:相继开创我国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先河,率先将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因子治疗技术引入国内骨髓移植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1996年起,连任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他负责的临床白血病治疗的治愈率居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他在中药紫草治疗血管性紫癜、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等研究领域,均取得重大成就。
/
本文档为【中国骨髓移植第一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