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药配方颗粒

2017-09-20 47页 doc 79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是临床疗效的关键,与其相关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为原料, 二为生产工艺。中医认为构成中药效用的基础是“气”与“味”,“气”与“味”源于中药饮片中物质成 分,中药饮片中这些构成气味的物质成分是否存在,含量高低至关重要。高质量中药饮片投料,通过合理 的生产工艺,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中药配方颗粒。反之,用低劣中药饮片作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再好的 生产工艺也无法提取出保持中药“气味”的物质成分,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中药配方颗粒。 把好投料前中药饮片质量关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控制中药饮...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是临床疗效的关键,与其相关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为原料, 二为生产工艺。中医认为构成中药效用的基础是“气”与“味”,“气”与“味”源于中药饮片中物质成 分,中药饮片中这些构成气味的物质成分是否存在,含量高低至关重要。高质量中药饮片投料,通过合理 的生产工艺,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中药配方颗粒。反之,用低劣中药饮片作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再好的 生产工艺也无法提取出保持中药“气味”的物质成分,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中药配方颗粒。 把好投料前中药饮片质量关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控制中药饮片质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 程,作为国内首家中药饮片改革试点单位,天江药业在研制生产中药配方颗粒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探 索了10多年,现将几个要点归纳如下,且称之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源头控制。 (一)道地药材是中药配方颗粒原料质量控制的基本准则 传统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准则是“道地”,数千年的临床验证证实了这准则的科学性,“道地”要求药 材产地必须是某个区域。中医处方中黄连写成“川连”、“雅连”,细辛写成“辽细辛”,薄荷写成“苏 薄荷”等等,就是强调黄连产地为四川、雅安,细辛产地为辽宁,薄荷产地为江苏。 道地药材品味高,质量好,气味纯正,能保证治病疗效已是不争的事实。道地药材作为中药材、中药 饮片宏观质量控制准则与标准,有历史见证与临床疗效支撑,当今仍不失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原料质量控 制的基本准则,尽管它在很多方面仍停留在经验的平台上,它的内涵凝结着历史与大量实践的精华。 “道”与“地”都是强调地域性,古代道地是地区、区域的意思,至今韩国、日本还沿用我国古代 “道”的原意,将地区称之为某某道,如北海道、江田道,现国内道已演变成路途,如大道、道路的意思。 如延伸讲道也可以作为最高境界的一种标准来解释,如道德、道行,即是一种高尚标准的德行。如不去咬 文嚼字,做文字游戏,“道地”冠以中药前,就是指标准中药、生产于某地域的标准中药,生产于某特定 地域的最佳标准中药。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生态环境适应不同的生物物种,如土壤、气候、湿度、温度、温 差等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影响生物体物质代谢。生物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这种特定环境的区域, 中医用“道地”来概括。道地主要是指产地,如云茯苓、怀山药,而实质是指该品种的来源;产地是来源, 古代商业渠道也是一种来源:如藏红花,原产地为斯里兰卡一带,古代商业来源为西藏,因此可以这样认 为:藏红花是指来源于西藏,产于斯里兰卡一带的红花,这样的红花才是标准的药材,称之为道地药材。 一般而言,道地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于非道地品种,研究证明:不同产地药材成分含量相差极大, 如数十份常山饮片生物碱含量高低差4倍左右,草乌饮片中乌头碱相差达17倍。道地药材质量高于非道地饮片往往与其中某些成分含量有关。因此,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原料的采购中,所有的品种均是以道地 药材原产地出品为准则,确保药材的道地性,从而控制药材质量。如浙八味(白术、菊花、玄胡、大贝母、 玄参、白芍、温玉金、麦冬)在浙江采购;四大怀药(地黄、山药、牛膝、菊花)在河南采购;银花、全 蝎在山东采购;川芎、黄柏、杜仲等在四川采购。少数不采用道地药材的品种,如大黄,原产地在四川, 而我们选择的标准产地在甘肃,其依据为有效成分含量高,临床清热泻下作用强。经检测甘肃产的唐古特 大黄,大黄酚与大黄素总成分高于原产地1.5%。目前,公司每个品种都已经确定原料药材的生长区域, 强调药材的道地性。(王建国) (二)植物药基源确认是走向标准化的必由之路与重要环节 中药同名异物,异物同名的混淆与混乱现象十分严重,药材混用不胜枚举,至今中药材市场无法杜绝 这一现象。定位在农副产品类的中药材乃至中药饮片的现状即是如此。以常用药刘寄奴为例,南方地区用 奇蒿( Artemisia anomala S.moore)地上部分,北方地区用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全草,两者都以刘寄奴名入药。王不留行江苏以麦蓝菜(Valcaria segetalis (NECK) Garcke)种子入药;四川以金丝桃科元宝草(V.pyramidata Medie)Hypericum sampsonil rlanee的全草入药;广东、广西则以木馒头(Ficus Pumila L.)的花序托入药。 在中药材的植物来源中,同一品种植物来源差异很大,多来源是普遍现象。来源于同一科属而不同种 类的如川贝母,药典记载4个品种可作为正品入药:他们分别是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Hsiao et K. C. 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me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 clelavayi Franeh)。来源于不同科目的如小通草,有来源于旌节花科的喜马山 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oet Thom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和山茱萸科青荚叶( Helwmgia japoniea (Thunb.)Dietr.)。更有来源于不同科目不同种类的贯众,竟 出自于13个科目,31个品种,这些品种在药材市场上均称作贯众。 同一基源的植物构成成分近似,不同基源的植物构成成分差异较大,同科不同种差异较不同科者小。 因此从控制药材质量,使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稳定均一,必须首先确认药材的植物基源。天江药业在生产的 400多种植物类中药配方颗粒中,约有98%以上的品种已经确认了植物基源。 确认植物基源有两个先决条件,首先市场能有稳定的供货量。如淫羊霍(Epimedium breviornum Maxim):市场上有巫山淫羊霍(Epimedium wushauense T.S.Ying)、柔毛淫羊霍(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箭叶淫羊霍(Epimedium sagittatum Maxim)、朝鲜淫羊霍(Epimedium Koreeanum Nakai),市场主流品种是朝鲜淫羊霍,其他几个品种供货量不足,货源无法保证,我们不予选择。麻黄同样如此, 木贼麻黄虽然被认为质量较好,市场时常无货,即便有货,数量也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的批量,而市 场上草麻黄量大则可满足。另外确认植物基源需要考虑到药材质量,除了外观检测达到传统的等级标准, 内在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必须符合药典规定标准。 (三)药典规定的指标成分是质量控制暂行的重要指标 2000版药典一部记载常用中药材534种,有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品种有170种。指标成分规定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不得低于0.02%;甘草中甘草酸含量不得低于2.0%;陈皮中橙皮苷含量不得低于3.5%;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不得低于9.0%;丹参中丹参酮含量不得低于0.2%.药典对中药材提出的指标成分有两 个特点:一是只测定一个指标成分,如丹参只测丹参酮?A、黄芪只测黄芪甲苷等;二是对指标成分测定 只设下限,只要达到下限即算达标。 中药疗效优劣追根穷源基于有效的物质成分,中药的组方特点在于强调复方多成分的配伍,也就是多 种有效成分合理的组合。单品种的中药饮片或中药配方颗粒为组方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指标成分在每 个品种中无疑是最主要的物质基础,虽然它不能代表该品种的全部有效成分。可以这样说在一些疾病中指 标成分就是有效成分,或者是有效成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以水为溶媒的指标成分被提取时,其他水溶 性成分同时被提取出来。为此,指标成分作为诸多成分的提取参数,在目前对中药成分认知水平仍然低下 的阶段,不失为一个有效与相对先进的手段。这比传统的经验以外观、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的方法, 无可争辩的上升到科学量化的平台。这不是对传统经验方法的否定,而是对传统经验的补充与发展,况且 具有丰富成熟经验的老药工实在是凤毛麟角,两种方法并存与揉合,有利于原料质量的控制。 由单指标成分测定开始向多指标成分测定过度,是必然过程,现阶段单指标成分测定逐步完善,为多 指标成分测定打下基础,也是实现多指标成分测定的起点。在实际成分检测中,无论是高效液相、薄层扫 描、紫外分光法、气相色谱法,展示的图象都是丰富多彩的多种物质成分的显现,随着研究的深入与科研 水平的提高,中药物质成分的面纱将在不久的将来被揭开。(王建国) (四)药材来源向GAP基地过渡 我国药材野生资源在迅速凋零萎缩,动植物药材遭受掠夺式采收和灭绝性捕杀,不少野生资源正在逐 步枯竭,一些常用植物品种因市场经济的价格沿着“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越挖越少”的恶性循环轨迹而 濒临灭绝。宁夏的银柴胡,二十年前野生资源已经枯竭,目前市场上只好用山银柴胡替代。冬虫夏草的恶 性采集不仅使药材资源受到摧毁,连地表植被也遭受了严重毁坏,造成自然生态环境恶化。 野生药材品种绝灭或濒临灭绝使得野外无药可采,药材由野生必然向人工种植过渡。农业结构的调整, 原来种粮的农民改种药材,市场上的药材大多来源于散在药农自种。药农由于药材的种子来源、种植、管 理、采收、加工、保管的差异,药材质量无法保证高质、稳定与均一。为了稳定药材质量,我们在江苏、 山东、安徽等省建立了GAP基地,确定数十个品种的采购,将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由工厂延伸到农村、 山区,做到“把中药生产的第一车间搬到田头”。天江药业与南京农业大学在江苏溧水拓塘共建 GAP基地, 生产优质丹参,其中丹参酮?A含量达到0.4%,药典规定丹参中丹参酮?A含量只有0.2%,药材市场上丹参中丹参酮?A含量大多不能达标,我们在测定市场采购的数十批丹参中丹参酮?A只在0.1%左右。 江苏射阳洋马镇种植药材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这个依靠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植物 园共建的GAP基地,生产菊花所含绿原酸高达0.4%,超过药典的一倍。优质药材来源于科学的种植栽培, 系统的管理,在种植的过程中实施SOP,优质的药材为生产优质的中药配方颗粒奠定了基础,并且提供批 量大、质量稳定均一的生产原料。 药材来源向GAP基地过渡是稳步提高中药配方颗粒产品质量的必然趋势。 (五)新增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测定 野生资源的匮乏枯竭导致药材向人工培植过渡,随之带来一个严重的问:药材的污染。用污染的药 材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必然导致中药配方颗粒的污染。污染最常见的有两类:农药残留与重金属超标。 农残检测包括:六六六、DDT、5-氯硝基苯、双硫磷、甲胺磷等。重金属检测采用铅盐比色法,主要 检测铅、镉、铜、锑等能与硫代硫酰胺与硫化钠颜色反应的,产生金属成分。按照国际惯例,重金属中砷 等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物质,另列单项进行检测。 重金属与农残污染主要来源于药材栽培、加工、储存过程中。若栽培种植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偏高,植 物从土壤中吸收;或药材防霉防虫用硫磺熏蒸,造成硫磺中含有的重金属在熏蒸过程中污染药材。农残主 要来源于治虫害喷洒农药。 选择无污染区域种植;药材不用硫磺熏蒸;投料前用清水冲洗;加强有害物质检测,超标者退换货; 制定相应的清除方法处理等都是控制农残与重金属含量的重要手段。 药典规定检测农残的品种只有黄芪与甘草两个品种,天江药业已做到广泛检测中药配方颗粒中农残, 以满足欧美等国际市场(欧美将中药配方颗粒作为植物保健茶、食品类入关,因此农残是常规检测)与国 内市场,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在多品种、多批次的出口检测中,天江药业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均符合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标准,使中药配方颗粒真正成为绿色食品与药物。(王建国) (六)把好采集、加工、炮制关 中药材的采集时间对药材中物质成分有很大影响。同一植株在不同的生长期中,体内的物质成分变化 是非常大的,农谚中“麦熟一晌,豆熟一刻”,同样适用于药材。强调采集时间,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 是生长年限,二是采集季节。众所周知,人参中活性成分随生长年限逐年增高,一般认为生长三年的人参 其所含活性成分才出现,五年开始增多,八年以上随着活性成分增多才有大补元气的作用。所以人参的价 格不是用单支重量来确定的,而主要根据生长年限来定价。一支生长80年的野山参在北京同仁堂标价达36~38万,而一般红参1斤也不过几百元。再如白术含的挥发油有止泻作用,这种成分在植株内含量,生 长两年比生长一年的高出一倍以上。每种中药材都有自己成材的最佳年限,把握好生长年限,对提高药材 质量、控制药材中成分含量至关重要。 采收季节同样如此。虽然中医不知采收季节会影响中药材中哪些成分,但是他们两者的相关性通过临 床应用有明显差异。不同季节采收的药材在疗效上有差别,中医大夫在处方中标明采收季节,以保证药物 质量,提高疗效。如对桑叶,强调经霜以后采收,或入冬后采收。处方一般写成“霜桑叶”或“冬桑叶”。 江浙一带,用柴胡做疏肝饮时强调春季采集用苗,指明用“春柴胡”,而其他地区大多用“北柴胡”根。 药材生长年限、采收季节、直接关系到药材内在成分含量。大多数情况下,药材生长年限越长越好, 人参即是“生姜老的辣”;也有需要嫩的,如柴胡、黄芩;更多是适中的,如黄芪生长期为3~4年,白 术2~3年;这些标准均以药用疗效为准则,以药效需求的物质成分为标准而制定。 采集不仅需要注意年限与季节、气候、每日时分、阴晴云雨,这些都能影响药材的质量。薄荷的采收 因上述条件的变化,挥发油成分的含量会发生显著变化。以晴天采收薄荷为标准,雨后2~3天采收的薄 荷,其挥发油含量为四分之一,若雨中采收,挥发油含量更少。而最佳采收时间应为晴天的中午前后,此 刻采收薄荷的挥发油含量最高。 药材加工炮制后才能制成饮片投料。加工炮制是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原料质量控制的又一重要环节。天 江药业严格控制这一过程,规范加工炮制。对目前市场上的天麻、山药、牛膝、菊花等品种严禁用硫磺熏 蒸,指导药材的产地加工,避免了药材炮制过程中某些成分的氧化与反应,以及重金属污染等。我们不仅 要求药材的外观漂亮,更注重药材的内在质量,减少药材的污染,两者若有矛盾,宁可舍去前者,保证药 材内在质量。 有些饮片在切片过程中要将干品先水浸或泡软,这样的水处理,使得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损失,如白 芍、桔梗等。我们在产地采购,采用新鲜药材切片,以保证饮片中含有较高的水溶性成分。有人做过分析: 苦参鲜切片与浸湿后切片,后者水溶性成分损失近40%。 部分药材新鲜时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干药材。垂盆草中的垂盆草甙的含量在晒干过程中明显被破坏 而严重减少;益母草鲜草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是干草中的两倍,另外鱼腥草、薄荷、贯众等都是鲜草中有 效成分高于干草。对这些品种,我们尽可能以鲜草投料,以提高中药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炮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药效、改变药效、减轻毒副作用。如今国家还无统一的炮制规范,相同的药材 有不同的炮制方法,缺少统一的质量标准,现有的药典炮制通则,基本以传统的经验鉴别为主要手段,依 靠眼看、口尝、鼻闻、手摸对饮片的炮制质量进行判断鉴别。由于药工水平不同,饮片炮制的质量差异很 大。我们在炮制方面基本按照“地道药材,遵古炮制”。对有毒产品如半夏、南星、乌头、附子等均在有 资质的饮片厂加工,严格控制毒性成分的含量,在生产工艺中对乌头、附子延长蒸煮时间,以破坏多余毒 性物质。目前,我们以现代化学分析手段对“吃生草乌要送命,吃制草乌治病;生麦芽催乳,炒麦芽回乳” 等进行揭示奇妙现象,乌头碱水解成无毒的胺型碱;而生麦芽在炒制过程中,在高温下生成了新的成分, 用薄层分析法可清楚地看到这一成分形成的斑点。(王建国) 中药配方颗粒,自1992年起,由天江药业首家发起研制,至今已走过12个年头。根据有关专家提名,一开始称谓“中药新饮片”,后来称之谓“单味中药精制饮片”,又称之谓“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为了 便于医生、患者的理解,有称谓“免煎饮片”、“免煎汤剂”等等,直至命名“中药配方颗粒”前有14 个名称之多。名称虽多,但终究是一个产物。即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中药饮片提取,浓缩、瞬间干燥 成的粉状、颗粒状产品。用它组合成方冲服,可作为汤药及中成药之间的补充。由于其使用方法、品种数 量大多雷同于饮片,又是在饮片基础上的改进与发展,所以在2001年4月8日国家SDA召开的杭州论证会议上,确定命名并将其定位于饮片,归属于饮片管理范畴。从此,法规管理有了新的篇章,确立试点生 产企业,出台暂行管理办法,以及符合申报条件的质量标准技术要求。中药配方颗粒的注册管理办法正在 研究和制订之中,一项中药配方颗粒的系列标准研究工作正在深入展开。鉴于该项目工作研究范围广、品 种多,如何逐步走向完全的法规化管理,从认识到具体做法上还有许多差异,本人认为统一认识,科学地 看待事物的发展,积极推动法规化管理,是十分紧迫的时代需求。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由来 1993年7月6日,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医药专家论证会,讨论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科研 课题“中药新饮片的制备与临床运用”经三天反复的研究,首次肯定了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定位于饮片的一种剂型改革,是饮片基础上的工艺、质量标准、临床、药效学研究,故暂定名“中药新饮 片”,并将课题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3年12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在国家中医药研究 院召开在京专家论证会,专家热烈的讨论与发言,再次肯定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就命名问题形成了一致看 法,仍定位在饮片,但因经过提取制粒等工艺加工,故称之谓“单味中药精制颗粒”,以区别于“精制饮 片”和直接打粉或切成的“颗粒饮片”。 江苏、广东、四川、天津四省组成研究班子,共同参与本项科研工作。1994年1月13日,江苏省卫生厅药政局牵头、卫生部派员参加,就药厂领取合法许可证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定位于饮片管理,颁发生 产许可证。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广西南宁召开“饮片改革研讨会”,会上充分交流了饮片改 革的情况,有饮片直接打粉做袋泡茶的、有制成大颗粒状煎煮服用的、有提取浓缩制粒的、有精制切片包 装的等等,大家对中药配方颗粒这种做法最为赞赏,认为这样的改革最彻底,有利于饮片的标准化建设, 这次会上仍确定命名为“单味中药精制颗粒饮片”;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全国中医药专家论证 会,并邀请卫生部药政局中药处领导参加,就课题研究再次讨论到命名问题,争论结果原名称仍未作更动; 此后卫生部药政局在广州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出台了科研指导,名称仍未改革;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正式下文批准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申报课题,立项——“单味中药精制颗粒饮片的临床运用与制 备”,1998年对本课题组织中期评估,会上专家们再度为命名展开讨论,根据该产品特点改名为“单味中 药浓缩颗粒”;直至2001年4月8日,国家药监局在杭州组织大型会议,认真讨论了产品的命名,一致 认为定位与管理规范有密切的关系,定位清楚管理方案也就出台了,经反复推敲命名为“中药配方颗粒”, 随之迎来了业内人士的一片欢呼声:“免煎饮片终于有了准生证”,“中药配方颗粒我等了15年”,“中 药配方颗粒尘埃落定,管理将有法可依”„„(周嘉琳) 二、命名后的发展现况 中药配方颗粒的命名,意味着该项长达近10年的前期研究基本成熟,并从科研阶段转入到法规化管 理阶段,即产业化阶段。目前正处于法规管理的初起阶段。杭州会议后国家药监局领导先后3次视察了天 江药业,对如何拟定管理法规展开调研。2001年6月4日,国家药品监督局注册司在北京召开有关专家会议,讨论拟订“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并于2001年7月5日正式发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及《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首次文件规定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饮片管理范畴,并与饮 片一样逐步实施文号管理。根据管理要求,试点生产企业积极配合政府法规部门,对几百味中药配方颗粒 重新提升、修订质量标准,并对符合申报要求的品种送所在省药检所复核,做好申报前的准备。我公司(天 江药业)率先制订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质量管理,并于2002年8月通过认证,获取了国内第一张中药配方颗粒GMP证书。 管理法规的出台,是对该项目科研成果的认可与肯定,也是促使该项目产业化的明确信号。国家主管 局和有关部委纷纷立项进一步支持和推动该项目的进展。我公司与“广东一方”先后在国家计委立项“中 药配方颗粒产业化示范工程”,“三九药业”智能配方系统列入国家科技部“863”计划,五家试点生产 企业承担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列入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次联合召开会议,就该项工作的进一步标准化研究和法规管理进行研究讨论。2002 年11月,SDA在广州召开“实施饮片文号管理研讨会”,再次就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目标任务和注册管理办 法进行了讨论,会后SDA注册司领导在“广东一方”和本公司进行了调研,现在注册管理办法正在酝酿之 中,可望在今年年底出台。 2002年1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中科院等8个部委、院(国办发[2002]61号文)《关于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通知》,中药配方颗粒列入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战略目标,在创新平台建设和标 准化建设方面步入中药现代化轨道。 三、法规管理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由于该产品为创新项目,给法规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管理也必须创新。试点生产企业的阶段性管理 办法,是科研向法规化管理转化的过渡阶段。在这个特殊的转接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科研与申报文号的关系。在如何制订注册管理办法,按什么要求报批的问题上,本人认为要理清思 路。其一,中药配方颗粒的科研是永久性工作,就它与中药的研究一样,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是 一项长期的研究工作;法规管理应随着科研到一定阶段提供政策的服务,以便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经济 建设服务。其二,科研是前瞻性的,设立中药配方颗粒课题的研究,应该是前位性思维,工艺研究要不断 深入,标准要不断提升,研究目标定得要高;法规管理则要求现实性,适合中国企业、中医药发展的现状。 其三,科研有探索性,勇于去冒险;法规管理则有严肃性,对发展的要求体现于政策的导向。 2.现阶段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定位,应重点放在安全有效,鉴别与辅料多少的检测上。前者避免 假药混入,后者避免药效下降。 3.建立GMP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实施GMP,可弥补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中无法涵盖的部分。如定性 研究的品种,如何防止劣药混入,成品中如何提高药效部分,与药材基源、饮片炮制、工艺规范、生产过 程监控、检验操作规程等许多方面有关。 4.实施文号管理后,非试点生产企业也可按文号仿制报批,生产销售有文号的品种。试点生产企业允 许有、无文号并存,直至标准研究文号报批品种基本结束,试点生产企业可继续承担冷门品种的质量标准 研究和报批工作,以及已有文号品种的质量标准提升和修订工作。 5.取得文号的品种,应建立临床监督期2~3年。其每个品种的研究需在临床的实践中不断观察, 保持积极慎重的原则。 综上所述,中药配方颗粒的命名,是在前期大量科研成果成熟的基础上而来的,其命名的由来,体 现了该项目创新研制的历程。命名发布以来,法规部门出台了相应法规管理办法,使政府各部门进一步支 持和推动该项目的顺利进展。本文所述法规管理的建议,意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使本项目早日形成第 四大中药支柱产业。(周嘉琳) B06 一、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呼唤中药饮片剂型改革 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它丰富的内涵及显著的疗效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目光。如今中成药的剂 型已发展成丸、散、膏、丹、酊、膜、针、喷雾、敷贴、滴鼻等几十个品种,但供临床随机配伍的中药饮 片,仍然处于“草根树皮状态”。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世界各国对其都有程度不同的严格规定,中药饮 片这种落后的原始状态可能会逐渐失去强有力的竞争能力,台湾的“科学中药”、日本的颗粒剂畅销欧美, 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中药疗效好,就是药难熬,使众多的病人望而却步,丢掉很大市场。近年来中成药 剂型的改进方便了患者,使中成药销量迅增。但中医药特点是量体裁衣、辨证论治,需要饮片随机配伍, 由于饮片煎者时间长,许多急重症无法使用中药治疗;而中成药在此方面又存在一定差距,从一定意义讲 中药饮片剂型的落后已严重阻碍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时代呼唤着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的加速开展。 二、中药饮片剂型改革刻不容缓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对中医药逐步提高认识,中医热不时兴起。发达国家具 有先进的技术、设备、雄厚的资金,加之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其研究中药的水平迅速提高:日本早已生产 中药浸膏及颗粒剂,而且剂量小疗效高,并形成一支中药药理、制剂科研队伍,中药颗粒剂的工艺流程、 质量标准已初具规范;对中药严格控制使用的美国已有中药的精制提取物代替中药饮片出售;在新加坡出 现一种包围式处方,即用几种十几种成药组合一个处方,可见其拒绝使用“草根树皮”的程度。1982年新 加坡有人呼吁希望中国生产方便临床的新型中药饮片提取物,遗憾的是十几年后的台湾捷足先登,全面推 广“科学中药”,对内实施原始的中药饮片不再列为有些单位或地区的公费报销范围而必须是中药饮片提 取物才予报销的政策,对外从大陆进口中药材经加工提取后转销世界各地,同时台商看准了这一行情开始 大量生产加工中药材的成套设备。中药饮片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大课题,我们这个中医药的发源地、中医 药大国的中药剂改工作面临着十分紧迫的生存危机与挑战。中药饮片剂型改革在国内自1921年开始就有 人提出设想,经过八十多年的努力,举步维艰、进程缓慢,现经FSDA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支持并批准了五个试点厂家,极大地推动了这一工作,在全国范围已喜见端倪。 三、改革难点及出路 从我国的中药加工设备和水平看,技术并不是改革的难点,中药的水煎、醇提、各种浓缩、干燥、制 粒的成套设备国内均能自行生产,各种类型的加工工艺足以供选择符合要求的工艺流程(如低温浓缩、喷 雾干燥),对几百味常用中药整体而言, 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加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但几十年的研究 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研究为饮片的改革起着推动作用,为制定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起到借鉴作用。 有人认为难点是中药饮片的单煎与共煎的药效差异问题,同时又有人提出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科研力度把 单煎、共煎问题弄个水落石出,这固然是好事,但现有资料和成果再增加一倍、十倍仍无法面对数以万计 中药品种及无穷组合形成的方剂。问题是既不能退却又不能等待。办法只有:改变观念,改变思路,积极 地应用,不断地研究。浙江省绍兴等四家医院对全省中药煎煮情况作了统计调查,8家医院中5家医院煎 前不浸泡,各医院在浸泡方法、煎煮时间、先煎后下等方面均有缺陷?。医院尚且如此,千家万户煎煮中 药的方法更是不拘一格,损失、错误不计其数。而用规范的工艺、机器精制中药,优越性、科学性远非传 统方法可比,仅此一点,首选问题已是无庸置疑。单煎与共煎问题确实需要研究,但从另一角度,转变一 下思维方法来看,中药的剂型是在实践中发展而来,从来也不是先经过药理、药化论证通过后再投入使用 的。单煎混合并不是新东西,而是在原中药丸、散、膏、丹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工艺使之更加完美。为 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抽调人员查阅了1983年版的中国药典,其中载散剂76个,丸剂158个,药间配伍1 万2千余次,大大超过临床中药配组的常用范围。单味生药混合得到了药典的法律保护,为什么颗粒剂反 而例外呢?一种改革的评价只能是改革前后的比较。单煎与共煎药效成份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各煎 煮损失部分可能是有害或无效成份,共煎有增添作用,同样也可有减溶和抵消作用,单煎中未发生的化合 反应在人体内也可能进行同共煎一致的反应等。再从临床来看,基本是运用单味药的性味归经遣方用药, 即使应用几味药之间产生新的作用,也不是指共煎作用,而指配伍作用,如丸剂。换言之,中药单味药的 成份是中药治病的基础和主要部分。 政策应有利于现代化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关的药政条文曾规定:改变中药剂型要按照新药审批办 法申报。中药饮片颗粒剂改变了“草根树皮”状态,生产或使用单味必须按照新药申报。事实上短期内没 有一个厂家和单位有能力完成几百味药物的新药审批。对中药饮片改革是否应有适合中国国情的扶持中医 药事业和有利于国民的政策?美国是个药品检测相当严格的国家,中药虽未被批准为药品,但颗粒剂可以 作为商品在市场出售,它们也在逐步地认识新的事物。为了人民的健康事业及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医药 现代化发展,2002年国家颁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其中明确将中药配方颗粒列入创新平台建设及 标准化建设。 新生事物在开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磨难,中药配方颗粒亦曾被谓之“假药”要予以封存,但是,我们 相信,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真正符合时代潮流、顺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产品,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后,必将作出自身应有的历史性贡献。(崔燕青) 中药国际化的重要问题是如何让西方医药主流国家接受中药,特别在美国,天然植物仍然被视为保健 食品,已经使用的植物提取物如银杏叶、紫锥菊、人参等,采用公认质量标准的仅有10余种,大多数中药还没有被确认标准。质量标准的建立是解决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可控的必要条件,也是走进国际市场、实 现民族产业复兴的途径,在不久的将来,中药配方颗粒实现大工业化后,目前制约着扩大销售的质量标准 问题将日益突出,正是基于此,近几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把中药的国际化标准工作列为重点项目,国内 各方面也加大力度进行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以期尽快建立一个规范、统一、可行的品种标准。 (一)前期研究的三个阶段 我国上世纪50年代初期,广东邱晨波教授等发起过关于浓缩颗粒研制及相应质量标准的研究,因为 各方面时机不成熟未能成功,这是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研究的探讨阶段。 安徽陆泽俭教授等在上世纪80年代从事该项工作,积累了不少品种的实验依据,但因条件限制未能 投入生产。“七?五”期间,江西中医学院周异群教授等完成101味单味中药工艺小试,并组方进行共、 分煎药理、化学、临床、质量标准等方面研究,获得专家鉴定。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进入了实验室 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末,江苏江阴的中医药人员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浓缩颗粒的工 艺、设备、质量标准、生产管理、市场等方面展开了历时3年的调研,于1992年正式成立“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作为首批中药饮片改革厂家,专门从事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提升。1994年“天江药业”取得药品生产合格证、许可证,成为首批有合法身份从事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生产厂家, 同年“天江牌”中药配方颗粒进入市场,该单位与3年后也获得此产品生产合格证、许可证的“广东一方” 在1996年下旬共同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重点重大课题,此后两家单位携手进行中 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至2002年,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两家共完成400味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生产工艺,其中“天江药业”的实际生产品种已达600味左右。这是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 研究史上率先研究成果上报FSDA,标志着此项工作将进入产业化阶段。 (二)充满希望的现状 2001年7月,在美国丹佛召开了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中药质量全方位会议,会议对中药的质量标准研 究及检验、申请处方新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正在促使世界医 药和保健业把寻求和建立国际统一使用的新药法规和植物药质量标准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隔1年后,2002年7月,“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生产工艺”研究小组成员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召开研讨会,来自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复旦大学博士、上海家化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及海外归国专业人士济济一堂,共商标 准提升大计。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科研部联合上海家化、南京中医药大学等科研资源,启用2002年新落成的科研试验中心、建立江阴-上海-南京科研基地,加快了研究速度。会议制定了质量标准科研工作三 步走,与会专家统一了认识并确立了科研方向,通过多年来激烈的学术辩论和论证,在有利的条件下将对 全部的中药品种实现90%的单指标定量标准和20%的多指标定量标准,并确定将采用指纹图谱方法为主要 的质量检测标准,这与美国FDA的观点基本一致。这次会议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生产工艺提升注入 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希望。 2003年4月,在“中药配方颗粒注册管理办法”出台前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副 司长谢晓余视察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就“中药配方颗粒注册管理办法”的制订进行调研考察时,江阴 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生产工艺”研究小组已完成400个品种的质量标准的二次提升工作,其中含量测定项目88个,TLC项目400个,部分品种获得省药监所复核通过。 (三)前路光明且遥远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从它开始之日起已有半个世纪,目前虽然已有突破性进展,但在业内 还存有很多问题。譬如:中药配方颗粒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质量标准研究目前比较缺乏对照品;大范围 内专业人士对该项工作的意见还存有分歧;现今做此项工作的各方面成果需要科学的整合等,可以说“革 命还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又悉,日本、韩国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研 制中药颗粒剂,直到目前为止其质量标准还未合法成文,面对此项世界空白,这无疑是中华民族在中医药 领域蕴发创新、再攀新高的一个机遇。 针对当前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较为混乱的现状,应以法规管理促进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提高,并采取以 试点单位与报批文号并举的管理,来推进整个中药饮片炮制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这首先应建立符合 GMP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厂家。生产厂家必须具备生产品种多、投料批量小、管理难度大的配方颗粒 的相应科研和生产条件。而且,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大多参照了新药的报批要求,数百种中药每种均 需通过研究工艺、建立定性定量方法等各方面质量标准的考核,经过如此大范围、长时间、多风险的研究, 客观上已形成了技术知识产权,因而给予文号保护是完全必要的。我们希望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上可以在以往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科研资源重组,合理分工合作,通过建立全新、先进的科研平台,进 一步提升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及生产工艺,以期反映当代人类对植物药的认识水平。(崔燕青) 随着化学合成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自然的传 统医药领域,期望从中寻找出路。一个回归自然、崇尚天然药物的潮流正在全球形成。中医药学是中国科 学文化的宝藏,可以认为作用缓和、具有适应多样性的中药将在进入高龄化社会的21世纪拥有广阔前景,但也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笔者认为现代化引导传统中药至少有3种途径。 一、抓住入世机遇,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 1.质量标准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中药的生产工艺过程虽有一定进步,但离现代医药工业优质化生产过程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首先,中药原料来自自然,又为人工分散采收、加工,受天气、地域差别及人为影响因素很大,原料 和半成品及最终产品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还有一段很大差距,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和良好的监 控方法,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性。针对此类情况,应建立规范化药材种植基地,为中药生产提 供高质量、性能专一稳定的原药材。选择适宜的药材种植基地,加强选种和优良种子的繁殖工作,在种植 过程中,提倡用农家肥料,尤其是腐熟的农家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这种科学的栽培、采收和加工程序 能有效的加强绿色药材的种植,从根本上稳定药材的来源,提高产品的质量! 其次,从现代西方的观点来看,中药好象没有什么标准化的问题。作为药品必须标准化,让它对大范 围的人群都有作用,也就是说试验的结果必须是可重复的,然后才可以大量的生产这种药品;而中医和中 药是把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对不同的人哪怕是同一种病都可以开出不同的药,标准化问题正是 中药打入国际市场所必须面临的问题。目前,中药在西方国家绝大多数被认为是“食品添加剂”、“植物 保健茶”等食品、保健品类,要跨过这个屏障就必须对中药进行质量标准的研究。1997年7月,中国香港公布了中药产业未来10年发展规划,到2009年,将会有超过150个中药完成质量的研究。而我国大陆更 是收获颇丰,2002年,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已研制出400味左右的中药质量标准上报国家SDA待审,2003年完成这400个品种的2次质量标准提升工作,为中药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再次,中药产品的疗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从整体上应当予以肯定。但是由于缺乏采用现代药物临床 研究常用的“随机分组”、“对照”、“双盲”、“多点观察”等科学实验方法获得的科学数据说明,难 于为现代医学工作者及各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所信服,也很难理化、量化的证明中药所具有的疗效。面对 日益进步的现代科学文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应恰当借鉴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创新,采用科 学的态度,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和阐明,中药的功效也应适当采用科学观察法评价出结果! 最后,对中药产品适应症、功效与用途等的中医理论的深奥说明很少用现代医学理论做出科学的表达, 难于为现代医学工作者、全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患者所理解、掌握并接受,因而直接阻碍了中药产品进 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中药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必须为外部世界能够理解、接受,并能取得国外卫生行政主 管部门(如美国FDA等)的审查批准,提供的试验数据等研究资料应能与国际规范化要求接轨,使国际社 会确信我们提供的中药确实做到了“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并要符合作为商品必须具备的要求。 2.中药应当申请专利保护 医药知识产权是指一切与医药行业有关的发明创造和智力劳动成果的财产权,包括五大类:专利和技 术秘密;商标和商业秘密;涉及医药企业的计算机软件;由医药组织人员创作或提供资金、资料等创作条 件承担责任的有关编辑作品的著作权;同其他单位中涉及研究开发、市场营销、技术转让、投资等与 经营管理有关的需要保密的技术、产品信息和药品说明书等。 而对我国来讲,加入WTO对医药产业的影响可谓是全方位的: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削减、取 消,外资进入引发直接投资潮等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医药业影响最大的应属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 保护。入世后,这方面的冲击是快速迅猛的,而且范围更大。中药没有了专利的保护,也就等于失去了法 律的保护,当竞争者用高科技手段“敲碎”了中药的这道屏障之后,肯定不会是犹犹豫豫的窥探,而是长 驱直入! 但现在,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没有了专利保护的中药,仿制纠纷时有发生,“国粹” 正在流失!例如发生在2002年的“格列卫”事件等,这些在道德上不允许,但在法律上却又无可奈何的 事件启示着传统中药:应抓紧在国际上注册中医药的知识产权,防止国外进一步抢先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保护和鼓励中国传统医药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协调科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促进中 国传统医药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崔燕青)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变化,利用现代最新战略促使中药产品价值有效的提升已变得更加必不可少。 1.文化战略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药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 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文化战略,以我国特有文化的形式把中医药学推 向世界。 入世后,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扩大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政府间交流与合作的主导作用,与 国外中医药学术团体和学者增强联系,巩固和发展民间交流与合作渠道。近年来,国内一大批中医药学专 而精的人才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办学办医,将中医药学特有的理论、技能、精神在世界范围根植、播撒、 传扬,得到普遍关注,这种理念与思想的熏陶与渗透将成为中医药学完全走进国际的有效铺垫与开拓! 2.品牌战略 在当今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社会里,中医药学不仅将以中国的特有文化而存在,在途径上更 将依托其细分产品的品牌效应而传世盛大。 2001年我国药品零售市场三大类品种销售金额,化学药占46.14%,中成药占38.51%,保健品占15.35%。在其中,部分企业,特别是化学药类外企、合资企业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品牌优势十分明显, 有些甚至已“深入人心”,譬如西安杨森,在市场上塑造了“吗丁啉片”、“达克宁霜”等知名品牌,在 广大消费者中认知度很高。国内中医药类细分产品,如“六味地黄丸”(同仁堂为主),念慈庵蜜炼川贝 枇杷膏等生产企业已日益认识到品牌战略这一问题,并正在逐步提升品牌价值。我国在2001年12月底批复启动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中有关“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研究”就是以推动“康莱 特”、“地奥心血康”等品牌中药国际化来带动中医药学的国际化。 3.销售战略 中医药与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它不仅代表一种文化、塑造一 批品牌,更是培育、形成一类完整的商务运作体系的母体之一。正如麦当劳、肯德基以销售为战略将快餐 文化在全球传播一样,中医药的热销也正是中医药学广泛深入传播的特征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中 国传统医药现代化计划的深入实施,一批用现代化手段生产中国传统医药的企业涌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 效益,并已开始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国内首家进行饮片改革的企业江苏江阴市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专 利产品“中药配方颗粒”的出口额每年以50%的幅度递增,这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可喜讯号! 中国加入世贸后,国外大型制药企业已经加快抢占我国市场的步伐,目前国际上排名前20位的大型制药企业中18位已通过合资设厂进驻中国,如何尽快缩短这种差距,实现自我扩张、自我光大已是迫在 眉睫!创新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动力,实施文化、品牌、销售战略是中医药学发展的手段,而遵循国际模式, 增强中药企业的资本运作是中医药学光大发展的有效途径。 1.调整资本结构 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及基因图谱的解释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新药研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广 大中医药企业应调整资本结构,增加对药品研发的投入。以美国为例,其制药企业总研发经费在1990年为84亿美元,2000年为264亿美元,10年来增长了3倍多,中医药业更应扩大投入进行先进诊断和防治 技术的发明,有效新药的研制等等,加快速度改善中医药的服务领域与环境。 2.增强资本运营 在各国缩减医疗支出的情况下,企业为改革研发模式需要投入更多经费,医药企业为追求更有效的研 发、生产及营运,只有实行企业并购、重组。如Smith Kline Beecham及Laxo Wellcome价值1890亿美元的合并案,势必冲击全球药品市场环境。大药厂收获生物技术公司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例如强生公司 并购生物科技药厂CentocorJI即为明显的例子。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尤其中医药行业普遍存在规模小, 经营效益低、流通秩序乱的情况,我国中医药企业在入世后想要同外国医药企业抗衡,甚至完成现代化后 走向世界,就必须借助资本市场,较快实现超常规的资源汇聚,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达到宿造强势核心 竞争力的目的。 就现状而言,无论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行业发展前景来看,中医药企业应强强联合、强弱联合,通 过横向兼并、纵向联合,才能出现超大规模的医药企业,逐步提高开发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才能应对国 际制药企业带来的挑战。 综观以上论点,现代化引导传统中药即中药的现代化进程。今日之中医药和古代中医药相比,已经有 明显的模式转换,这足以说明现代化是中医药学发展中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中医药 工作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中医药的现代化也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思路来武装自己、发展自己。相信在目标明确、条件有利的形式下,经过不懈努力,在新世纪,中医药现 代化一定能实现!(崔燕青) 喷雾干燥是一种较先进的干燥工艺,由于其干燥效率高,对有效成分破坏少,浸膏粉溶解好又适合工业化 生产,因而广泛应用于中药提取液的干燥。近十年来,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应用喷雾干燥工艺开发生产 了600余味中药配方颗粒,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业化生产经验,现对此作初步的归纳总结。 (一)基本原理及设备 喷雾干燥是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干燥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雾化器将一定浓度的 液态物料,喷射成雾状液滴,落于一定流速的热气流中,使之迅速干燥,获得粉状或颗粒状制品。其特点是:瞬间干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产品质量好,保持原来的色香味,且易溶解;制剂体积小;有利于制剂 卫生。喷雾干燥设备一般由干燥室、喷头、空气滤过器、预热器、旋风分离器、授粉桶、鼓风机等组成。 喷雾器是喷雾干燥设备的关键部分,常用喷雾器有3种类型: 离心式喷雾器、压力式喷雾器、气流式喷雾 器。离心式喷雾器适用于各类中药提取液的干燥,使用最广泛。 (二)影响喷雾干燥的因素及对策 1.中药材成分与喷雾干燥 中药材所含成分对喷雾干燥影响较大。凡含糖类、粘液质、树脂类成分较多的药材,如党参、枸杞子、 黄精、木香、乳香、没药、车前子等,其水提取浓缩液较难直接喷雾干燥成粉,易产生粘壁结块现象。遇 此情况,喷雾干燥前可在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的辅料,则浸膏粉不易软化结块,有利于浸膏粉的收集。 2.药液粘度、相对密度、温度与喷雾干燥 药液的粘度是流体内部磨擦力的表现,不同的药液有着不同的粘度。粘度大,流体阻力也大,药液不 易雾化或雾化不匀,且粘度大,热交换不充分,不利于干燥。药液粘度是其所含成分的性质所决定的,含 粘液质、果胶类成分较大的中药,如黄柏、车前子、鱼腥草、胖大海、枳实等的药液粘度较大。相对密度 反映药液含固量的多少,相对密度大,可减少汽化溶媒的量,提高喷雾干燥效率,但可能影响药液的均匀 流动,造成雾化不匀,热交换不充分,甚至出现粘壁现象。但相对密度小,汽化溶媒量大,则干燥效率低; 且药液含固量太低,干燥所得的浸膏粉太细,容易随湿空气排出,影响喷雾收率。药液的温度对其粘度及 干燥效率有影响,温度高,药液粘度低,易雾化,有利于干燥;另一方面,可减少雾滴汽化所需的热量,提高了干燥效率。温度低,则反之。药液的相对密度与其粘度呈正比关系。为保证喷雾干燥顺利进行,并 提高其效率,应根据药液的性质制订适宜的相对密度,一般药液浓缩后控制在1.05~1.22(60?)之间为宜。对于粘性物料,相对密度应控制低一些,并提高药液温度以降低其粘度,利于药液雾化。对富含淀粉 的中药,如山药、白芷、板蓝根等,因淀粉易凝固结冻,不利于雾化,所以其药液的相对密度不宜太高。 3.进出风温度、药液流量与喷雾干燥 进风温度高,雾滴中的水分蒸发速度就快,干燥效率就高。但是高温对药品质量不利,产品色泽变深, 甚至变焦,对热敏性物料尤其不利。温度低,干燥效率就低,还可能出现雾滴干燥不充分,产品水分达不 到要求,甚至粘壁等现象。出风温度取决于药液流量,流量大,出风温度就低,进出风温差大,热交换效 率高。流量太大,雾滴得不到充分干燥,就可能出现粘壁现象。进出风温度及药液流量与产品质量、生产 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进出风温度根据喷雾物料的具体的性质决定,一般进风温度控制在160~190?,出风温度控制在80~90?。 4.其它因素对干燥的影响 (1)生产环境应控制在10万级以下,由于浸膏粉极易吸湿,因此环境相对湿度应严格控制在55%以下,以保证产品质量。每批产品生产完成后,应对喷雾器、喷雾塔、塔与旋风分离器的连接管道、旋风分 离器等整个系统作彻底清冼,以便于下批产品的生产,防止药品污染。 (2)气候对喷雾干燥也有较大影响,空气湿度大则热空气与药液雾滴热交换效率低,雾滴不能得到 充分干燥。在空气湿度大的季节,如南方的梅雨季节,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提高进风温度,降低风速, 使热风相对湿度降低,从而使喷雾干燥顺利进行。 (3)干燥前应对喷雾干燥机内壁进行预热和充分干燥。一般在达到规定的出风温度后继续干燥15分钟,方能进行喷料,否则易发生浸膏粉粘壁结块现象,难以收粉。开始喷料前先喷水,待出风温度下降到 接近工艺规定的温度时,再喷药液。开始喷药液时要十分小心,缓慢调节流量,否则易造成因药液雾滴干 燥不完全而粘壁结块现象。 总之,影响喷雾干燥操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个因素的改变导致 其它几个因素的变化,为保证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应统筹兼顾。 喷雾干燥技术已在中药配方颗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生产效率高、工艺流程短、产品质量优,优 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利用其所得产物干浸膏粉,不加或少加辅料可直接采用干式制粒制成颗粒,减少了 服用量,提高了药物浓度,其产品经临床使用,疗效确切,受到广大医患者的欢迎。(王元清) 中药超微粉碎是随着现代超微粉体技术的发展而新兴的一门中药加工技术。将中药材超微细粉化,使其粒径达到微米级,提高了细胞破壁率、比表面积,从而增加其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生物利用度,减少用 药量,增强药理作用等,已引起中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 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是超微粉碎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根据空气动力学理论,将多喷管技术、流化床技术、涡流分级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超音速气流粉碎、分级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将净化、干燥的压缩 空气导入特殊设计的喷管形成超音速气流,通过几个相向放置的喷嘴进入粉碎室,物料由料斗送至粉碎室 被各喷嘴气流加速,撞击到射流的交叉点上实现粉碎,粉碎室内形成高速的两相流流化床,粉体自我碰撞, 实现粉碎,然后经过涡流高速分级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分级。粉体通过气流粉碎与分级,粒径可达 到微米级。 超音速气流粉碎的生产操作,具有密封、瞬间、低温、物理过程等特点。整个生产过程是在密闭系统中进行的,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减少环境对产品的污染。超音速气流粉碎,由于空气的急剧膨 胀是个吸热过程,所以整个粉碎空间是低温环境,粉体的粉碎是在低温下瞬间完成的。从而避免了物料在 粉碎过程中产生热量而破坏其化学成分的现象发生,适合热敏性及易挥发性成分中药的粉碎。气流粉碎是 纯粹的物理行为,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因而能保持物料的原有化学性质。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的深加工产品,鉴于部分中药有研粉吞服或冲服的传统使用习惯,因此,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制备中药超微粉,对提高中药配方颗粒品质有着良好的前景。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 司开展了多年的这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结果。对传统中医用药研粉吞服或冲服的品种, 如三七、川贝母、琥珀、紫河车、天麻、冬虫夏草等,将这些品种制成超微粉,保留了全成分,同时由于 细胞壁破裂,各类成分已呈释放状态,开水冲服,起效较快,生物利用度也较高。对一些质地致密,有效 成分水提取率较低的品种,如茯苓、灵芝、檀香等,应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制成超微粉,提高了茯苓多 糖、灵芝多糖的利用率,较好地保留了檀香的特征香味成分。应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还可克服部分品 种应用传统工艺制备中药配方颗粒时遇到的技术难题。如含有大量的树脂、树胶的乳香、没药,含大量糖 份的枸杞子等品种,在其浓缩液干燥过程中受热易软化、粘壁,需加入大量辅料才能完成干燥作业,导致 服用量加大。采用传统粉碎技术,由于粉碎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使物料软化,粘附在粉碎机刀片及筛网 上,无法完成粉碎作业,而超音速气流粉碎的低温特点可克服此弊端。 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给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对节省和保护中药材资源,提高药品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公司对此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从药粉的粒径、均匀度、比表面积、细 胞破壁率、部分中药成分的溶出度、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尽管目前尚未见到中药超微粉的毒性反应 报道,由于中药超微粉溶出度大,使有效成分和其它成分的溶出同时增加,鉴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此技 术尚未广泛应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今后需加强药物安全性方面的深入研究,开展超微粉与传统水煎 剂的剂量换算研究。目前,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已组织有关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应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技 术来提升中药配方颗粒的品质。(王元清) 中药现代化长期以来是中医药工作者心中的理想。数十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孜孜以求探索着中药的现代化之路。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更加掀起了中医药学者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的 热情。 然而如何才是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我们中医药工作者们不断探讨和争论的焦点。因而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不少人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弄清中药的有效成分,搞植物 提取物,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与国际接轨。甚至于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开发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 确的?类中药。这在近年已形成了一些“共识”。以至国家有关政策提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研究开发象 青蒿素这样的?类新中药”,“十五期间重点支持三、五个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的?类中药创新药物 的临床研究”等。另有一些人认为,在这样的观点指导下,中药将逐渐演变成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的“现 代天然药物”。如果这就是中药的现代化,那在今后的发展中究竟需不需要中医?中医是否该自然消亡? 这实在是中医药存亡的大事!因而指出,这实际上是中药西化,使中医药的发展走入误区,正在把中医药 逼进死胡同。 所谓中药,是指纳入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我们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把当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入中药研究、生产、应用,从而发展完善中医药的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 要把中药西化为“西药”。天江药业首倡的中药配方颗粒饮片剂型改革项目就突出体现了这样的发展思 路。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现代技术与设备,将传统饮片的剂型进行改良,以充分 保留原饮片的性味与功效为前提,既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的精华,又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补充,充分 体现了“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学术思想。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与医疗发展的需求。虽然现在仍有 不少反对的人和观点,阻力还很大,但我们坚信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为中药的现代化带来了曙光,已经 ———也应该成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各为两大医疗保健体系。两者理论与实践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作为证伪的标准,更不能拿西医药当作中医药的历史审判庭。应该改变长期以来对中医药的政策歧视,从政策、经费投入等 诸多方面真正让中医药与西医药同步。为使中药更好地走向国际化,在中药质量标准与规范上,我们必须 制定适合于中药,而又明确区别于西药的标准。积极探索制定既符合中药特点,又能为国际普遍认可,能 够实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 中药现代化与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化,不仅是一场传统中药的新技术革命,更是一次现代中药的新文化运动。中药的现代化必须在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精髓和继承中医药临床实践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 鉴一切人类生命科学发展的成果和现代高科技手段,多学科融合、多技术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医 药理论体系,为中药研究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促进传统中医药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同时,突出 体现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独特文化内涵。(焦广明) 中药制剂包括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稳定的物质基础便是中药材的质量,而中药材质量的稳定又依赖于药 材生产的规范化。但长期以来,药材种植的种子种苗市场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中药材品种混乱、质量低劣; 同时,中药材种植不科学,如药材产地、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不规范,也造成了中药材的质量不稳定。 随着我国中医药现代化行动的不断推进,天江药业已将中药材的生产提高到作为药品生产的“第一车间” 来对待,从提高和加强中药材原料质量抓起,来不断提高中药配方颗粒的产品质量,并最终实现中医药的 现代化。 1.对多基源中药材的采购明确其基源,以稳定和提高药材质量 中药材由于其采集地的不同,存在着多种基源。而同一品种不同基源的药材其质量上又存在着较大的 差别,如中药葛根,药典规定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而在药材采购以及原料的鉴定分析过程 中,天江药业发现野葛中的葛根素含量比甘葛藤的葛根素含量高出10倍。同样,用不同来源的中药材原料生产出的葛根中药配方颗粒,其成品中的葛根素含量也要相差很多倍,因此,对葛根药材的采购,天江 药业明确规定其来源为豆科植物的野葛,这样从源头上把好了关,确保了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根据多年 来的生产实践,天江药业已对50味多基源的药材确定了其采购基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和稳定了中 药配方颗粒的质量。 2.依据药材的地道性特点,不断加大力度稳定药材的采购产地 中药材的产地对中药材质量影响极大,自古以来就有“道地药材”之称,如河南产的地黄、牛膝、山 药、菊花,称之为四大“怀药”,浙江产的延胡索、浙贝母、白术、玄参等,称之为“浙八味”。近几年 来,人们在中药材的种植过程中也充分证明了,影响药性的关键还是在于各地的气候和水土条件,同一品 种的中药在不同水土条件下栽种,可以得到外形和药性差别很大的两种结果,因此“地道药材”不是古人 故弄玄虚,而是确有其道理。为了确保道地药材的顺利采购,先后到浙江、河南、河北等地进行了实地考 察,对250个大宗药材的采购明确规定了其采购产地,这样为稳定和提高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3.适时采收采购新鲜药材,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 中药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某些药材如薄荷、荆芥、陈皮等的有效成分,会随着采收、储存时间 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因此,对这些药材及时的进行采购、加工、生产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天江药业已对 含这种特殊有效成分的药材,直接与产地进行了挂钩,确保做到产新时及时收购和加工,同时利用高科技 生产工艺和设备,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全面收集,促进了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提高。 1.密切和强化产、学、研的结合 天江药业从2000年起,就积极与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分别在江苏、 安徽及山东等地建立了GAP基地,按GAP规范化种植要求,进行试验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达10多味,初步摸索和研究了一条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途径。 2.着重研究中药材规范化和标准化种植方式 质量是GAP的核心,而SOP又是这个核心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天江药业在GAP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首先,根据药材地道性原则,科学的选择药材基地,以确保药材生长具有最佳生态环境。其次,加强优良 品种的选育和规范化种植工作,如丹参的临床应用以饮片和制剂为主,由于丹参的分布很广,加之各地区 的种植不够规范以及种子种苗的不断退化等原因,市场上符合药典规定的丹参酮IIa含量高于0.2%的药材非常缺乏。为了满足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需要,天江药业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在溧水建立了1000亩丹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同时,还承担了江苏省无锡市科技局的重点课题“丹参遗传改良和栽培机理研 究”,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实践,天江药业积累了丹参优良品种选育和栽培的经验,同时培育出了丹参酮IIa含量达0.3%的优良品种,不仅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同时确保了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 3.规范药材的采收和加工 采收是药材生产的关键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周期内规范化工作的有效性。药材最佳采收期 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药材产量及质量。天江药业在GAP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把规范药材的采收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对待,在达到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以药材产量的高低确定最适采收季节,保证了药材质量。 产地药材的加工,其作用是为了清洁、干燥药材,而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产地的药农为了确保药材的 有效储存,往往采取用硫磺熏蒸的办法,以达到迅速干燥和杀虫、美观等效果,因此,出现了许多中药材 硫等重金属超标,严重的影响了中药材及其相关制品的出口。天江药业通过对基地药农进行科学辅导,产 地建立炕房等手段,对不易完全干燥的药材,及时送到公司并组织制剂生产,有效的控制了中药配方颗粒 的有害物质的残留量。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首先从抓好中药材原料质量做起,这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黄琴娟) 西医发展到近几十年提出的一些理论,在中医早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如近年来提出重视心理、社会 及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实质上就是中医所指的“七情”、“六淫”病因说;许多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能 够有效防治;2003年春的SARS防治,令WHO对中医刮目相看。2003年9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北京成立,中医药国际标准正在制定;最近美国FDA已承认草药的合法地位,以前仅被视为保健手段的针灸也 被例为美国医疗保险内容;许多国家投巨资开展中医药的研究,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医药学这个伟大的 宝库正在被全世界瞩目。 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其特色,采用方剂对症下药、随症加减、灵活多变是其重要手段。传统 中药饮片汤剂由于其煎煮费时,缺少质量控制,不便于携带和储存,急症难用等诸多弊端,影响疗效和使 用,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要求和生活快节奏需要,更不能适应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 中药饮片改革势在必行,势在快行。 事实上,自古以来中医药学家对药材的改革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中药青黛、阿胶、芒硝等就是 分别从植物、动物、矿物类原药材经加工制作的中药标准提取物,由于技术已成熟,直接列为中药;近代 如20世纪初期、40~50年代、文革时期,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未断:制成单 味合剂、流浸膏、颗粒等,只是因生产设备、生产场地和环境、工艺技术水平跟不上要求等各方面因素, 导致质量不能有效控制,储存、运输、配制和使用仍然不便而未能推广。“七五”、“八五”期间,卫生 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中药饮片现代化改革课题,江苏、上海、湖南等地的省级中医研究机构进行 了系统研究,并取得科研成果。 1993年,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药饮片现代化改革试点单位。 200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这种单味药材饮片经标准工艺加工制作的中药标准提取浓缩颗粒正式 命名为“中药配方颗粒”。2002年江阴天江药业通过“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GMP认证。最近,总投资达1.2亿元的国家发改委“十五”攻关项目“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示范工程”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启 动。 天江牌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优质、道地药材经规范炮制加工成的饮片为原料,采 用先进工艺,经过科学提取、低温浓缩、喷雾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目前已研制出的600多味常用品种。 为从源头把关,建立了GAP种植基地,对药材生产加工全过程实施监控;按照GMP要求,每个品种自原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的各个环节分别建立各自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文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吸收超 临界提取、超微粉碎、膜分离等先进技术在生产工艺上不断创新,采用高效液相(HPLC)、气相(GC)、 薄层扫描(TLCS)、紫外(UV/VIS)、红外(IR)、原子发射(CIP)等国内外先进分析仪器对产品的性状、鉴别、浸出物、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装量差异、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建 立指纹图谱,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控。 中医教授总结出“新、便、效、广”是中药配方颗粒的四大特点。这种新产品就方便而言:中药配方 颗粒仓储方便、药房配药方便、服用方便、紧急用药方便、保存方便和携带方便等。就疗效而言:中药配 方颗粒保持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特色,随证处方;质量稳定,确保疗效;10多年来,经数亿人次临床应用,其疗效与传统饮片汤剂无显著差异。就应用范围而言:能用于临床各科中医配方与临床科研,可组方内服、 外洗、灌肠、外敷,可作为丸、片、膏、胶囊、合剂等各种剂型的原料,可用作医疗保健、滋补食疗、美 容减肥等与健康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 天江牌中药配方颗粒在国际上已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已进入20多家省级中医院和数百家医疗机构,年销售量不断增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将在中药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的道路 上脱颖而出,不断发展壮大。(韩建耿)
/
本文档为【中药配方颗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