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口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2017-09-19 7页 doc 21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口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口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口 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海南医学)2010年第2l卷第6期HAINANMEDICALJoURNAL .1临床研究?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口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蔡延深,王庆生,张丹方,陈殿伟 (汕头市中心医院外六科,广东汕头515031) 【摘要】目的观察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VI术后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 1月至2009年8月我科唇部伤口患者共122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为直线偏...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口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口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口 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海南医学)2010年第2l卷第6期HAINANMEDICALJoURNAL .1临床研究?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口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蔡延深,王庆生,张丹方,陈殿伟 (汕头市中心医院外六科,广东汕头515031) 【摘要】目的观察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VI术后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 1月至2009年8月我科唇部伤口患者共122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为直线偏振光(超激光)组60例,从 术后当天即开始应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照射唇部伤口,使用聚焦探头,功率100%,非调频,距离 伤口5cm,每次15min,每天两次,应用4d.对照组为不应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照射伤口组共 62例.对两组术后疼痛的程度,肿胀程度,术后感染率,术后拆线时间等指标进行对照量化观察分析.结果 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下降明显比对照组快,肿胀高峰到达时间比对照组早,肿胀高峰值比对照组低,感染 率比对照组低,拆线时间提前,不增加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能够比对 照组显着减少术后疼痛,更有效消除术后肿胀,减少感染,缩短拆线时间,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率,值得推 广. 【关键词】直线偏振光;超激光;唇部 【中图分类号】R782.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10)06—o50—03 我科为整形烧伤口腔外科,自建科以来进行了 大量的唇部整形及唇部外伤的修复手术,术后病人 的疼痛,肿胀总是不可避免.如何减少病人的疼痛, 肿胀,减少感染,缩短拆线时间是我们一直在想办法 解决的问.对能否通过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 激光)对唇部伤口术后照射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科进 行了相关的研究及分析,得到了满意的结论,现报道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间 我科共收治唇部伤口患者共122例,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为直线偏振光(超激光)照射组6o例,对照组 62例不应用直线偏振光照射.实验组60例中男34 例,女26例,年龄3—68岁,平均l6.8岁,一期唇裂 12例,唇裂术后继发畸形3O例,唇部裂伤18例.对 照组62例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72岁,平均 17.2岁,一期唇裂11例,唇裂术后继发畸形31例, 唇部裂伤2O例. 1.2方法我科采用广州市激光技术应用研 究所有限公司生产的百通牌直线偏振光治疗仪(型 号为TDG—I).术中两组病人均为框下孔(上唇) 或颏下孔(下唇)神经阻滞麻醉,未进行唇部局部麻 醉,儿童不能配合者加用静脉麻醉.外伤者常规清 创.实验组从术后当天即开始应用直线偏振光近红 外线(超激光)照射唇部伤口,使用聚焦探头,功率 作者简介:蔡延深(1979一),男,广东省潮州市人,住院医师,学士. ? 5O? 100%,非调频,距离伤口5cm,每次15min,每天两 次,应用4d.对照组不应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 (超激光)照射伤口.两组均术后常规应用二代头孢 菌素静脉滴注3d. 1.3检测指标和方法(1)疼痛的程度:应用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hs).在白 纸上画一条粗直线,通常为10cm,有可滑动的游标, 在线的两端分别附注词汇,一端为"无痛",另一端为 "最剧烈的疼痛",患者可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 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一记号,以示疼痛的强度及 心理上的感受程度.从起点至记号处的距离长度也 就是疼痛的量.测试时患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将 游标放在当时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部位;医生面对 有刻度的一面,并疼痛程度.VAS是目前最常 用的疼痛评价方法之一,具有敏感,可靠,迅速的特 点].(2)肿胀程度:测量术后肿胀时的术区矢状 长度及完全消肿后的术区矢状长度.肿胀程度=术 后肿胀时的术区矢状长度/术后完全消肿后的术区 矢状长度X100%.(3)术后感染率.(4)术后拆线 时间.(5)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计算机用SPSS 软件处理,采用检验及t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经统计学检验得出两组 术后当天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ADANMEDICALJOURNAL《海南医学}2010年第2l卷第6期 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下降明显比对照组快,术后第 3天实验组多数已无疼痛,对照组仍有轻度疼痛,用 检验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疼痛的程度指标的变化(-I-s) 2.2两组肿胀程度和肿胀高峰期到达时间 两组术后当天没有明显肿胀,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 始出现肿胀,并在术后第3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 而实验组术后第1天肿胀就达到高峰并开始下降, 并且肿胀最严重程度(130?20)%也比对照组肿胀 最严重程度(140?30)%轻.见表2. 表2两组肿胀程度指标的变化(%.?s) 2.3两组肿胀高峰到达时间及数值比较见 图1. 图1两组肿胀高峰期到达时间及数值曲线图 由图1可见该曲线有两个关键参数,一个是肿 胀高峰期到达时间,一个是肿胀高峰数值,如表3所 示,对两组的肿胀高峰到达时间和肿胀高峰数值分 别进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均P<0.05,有统计学意 义. 表3两组肿胀高峰到达时间和数值统计(?sJ 2.4术后感染率,拆线时间及不良反应术后 感染率对比:实验组无出现术后感染,对照组出现3 例术后伤口发红,经加强换药后痊愈,可见实验组感 染率较对照组小.术后拆线时间指标的对比:实验 组拆线时间为(6.6?0.5)d,对照组拆线时间为(7. 4?0.6)d,伤口愈合情况均正常,可见实验组能够 较对照组提前拆线.实验组6O例无一例出现照射 直线偏振光后出现皮肤过敏,灼伤,起泡等不良反 应,因此实验组直线偏振光照射后并不增加不良反 应率.对照组也未发现不良反应. 3讨论 直线偏振光(超激光)治疗仪可以发出一种直线 偏振近红外线,波长在0.8—1.6nm,功率可达1 800mW,形成可见的透射人体组织能力达到5em 的红色直线偏振光(超级激光)光束,近年来在疼 痛的治疗,如带状疱疹性疼痛,肩周炎,突发性耳聋, 腰椎间盘突出症,变形性关节炎等方面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直线偏振光照射唇部伤口能够显着减少术后疼 痛,更有效消除术后肿胀,减少感染,缩短拆线时间 的关键在于其利用超激光的光能,化学能,热能,抑 制神经的兴奋性,调节植物神经,松弛肌肉,促进血 管扩张,改善血流,加速致痛物质的代谢和清除,促 进活性物质的生成,阻断疼痛的炎性循环,发挥其消 炎,镇痛,促进创伤愈合的效应J.因此实验组术后 疼痛程度下降明显比对照组快,到第3天实验组多 数已无疼痛,而对照组仍有轻度疼痛,可见直线偏振 光对减轻唇部伤口术后疼痛有明显效果.直线偏振 光能够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减轻炎性的渗出速度和 程度,减轻充血和水肿,同时扩张局部的血管,加速 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的吸收及炎性细胞浸润消 散的作用J,因此实验组术后肿胀更早达到高峰并 且肿胀高峰程度比对照组低,肿胀更快消退,可见直 线偏振光能够促使伤口更有效消除肿胀.近红外线 对微循环的改善效果显着,尤以微血流状态改善明 显.近红外线治疗亦可增加机体对抗自由基损害的 能力及显着提高NK细胞活性,增强非特异性细胞 免疫作用,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伤VI感染,而对照组 出现3例术后伤口发红,可见直线偏振光照射可以 降低术后感染机会,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实验组平 均拆线时间比对照组少0.8d,是由于直线偏振光可 以刺激毛细血管生长,加速肉芽组织填满伤口_4j,因 此可缩短术后伤口拆线时问,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 人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直线偏振光对唇部伤口术后照射在 减少术后疼痛,消除术后肿胀,减少(下转第44页) ? 5】. 《海南医学12010年第21卷第6期I-IAINANMEIDICALJOURNAL 3,晚餐前注射1/3. 1.3观察指标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h血 糖,睡前血糖,3Am血糖,胰岛素日用量,血糖达标 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 件处理,结果以(-I-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方 差分析.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A,B两组病人经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均能达到控制目标.A组血 糖达标平均时间短于B组(P<0.05);A组平均每 日胰岛素总用量少于B组(P<0.05);A组平均住 院时间短于B组(P<0.05);住院总费用两组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l孑?s) 2.2低血糖发生例次比较以血糖<2.8 mmol/L定义为低血糖,A组发生低血糖反应2人 次,B组5人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O5). 3讨论 高血糖对胰岛素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慢性高 血糖可引起细胞分泌功能降低和胰岛素抵抗,短 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迅速降至正常范围, 从而解除高血糖对胰岛素细胞毒性作用,使高血 糖带来的代谢紊乱得到逆转.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法 包括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目前国内大多采 用后者,但是其方法不能有效模拟24h生理胰岛素 分泌,因而不能有效平稳控制高血糖,且还容易出现 夜间低血糖J.自从20世纪7O年代便携式胰岛 素泵问世以来,胰岛素泵已逐渐应用于I型糖尿病 和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被越 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及医务人员所接受.但由于胰 岛素泵价格昂贵,故在基层医院中使用可行性未见 报道.我院为城镇基层医院,主要在住院糖尿病人 中短期使用(3—6d).本文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胰岛 素强化治疗在住院病人中短期应用的疗效差 异.结果显示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胰 岛素日均总用量和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亦较MSII组 明显减少,而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且胰岛素泵采 用皮下留置针头持续进行胰岛素输注,避免了每天 多次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及恐惧心理.除此 之外,胰岛素泵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 优点,经我院5年来的临床应用,患者普遍接受.值 得在城镇病源丰富的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柱,王云枝,任丽珏.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56例临床分析 [J].包头医学院,2004,20(4):316-317. [2]孙志香,吴静,钟惠菊,等.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J].中国医师杂志,2003,5(10):1380—1381. [3]许文灿,林建才,詹勇平,等.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4):335—336. (收稿日期:2009—11—04) (上接第5l页) 感染,缩短拆线时问等方面效果明显,且为无创 性治疗方式,可避免交叉感染,安全性高,操作简便, 不良反应少,患者感觉温暖舒适,接受度高,费用低 廉,易于被病人接受,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仲廉,石学敏.慢性疼痛治疗学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 版社,2003:30—35. [21MorikawaK,KawachiA,MaatsuoI,eta1.Clinicaleffectsofsuper ? 44? lazer[J].OrientalMedicinePainCain,1992,3(2):345. [3]王琼芬,黄思琴,杨旭光.近年来超激光疼痛治疗仪临床运用综 述[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8):65. [4]陈荣恒,邱懿德,邝丽冰.超激光促进感染伤口愈合的临床分析 [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4):497. [5]毛文,马永兴,仇志军.近红外线微量照射对微循环,自由基及 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及其抗衰作用[J].微循环学杂志,1998,8 (1):20—21. (收稿日期:20o9—10—30)
/
本文档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口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