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

2017-11-16 5页 doc 18KB 1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 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 五间、六旋、七滑 颈椎的X线平片的一般征象,通过以下口诀的分析介绍可大致有所了解。口诀为: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脱,八孔、九突、十张口。 1.骨指椎体骨唇增生。X线片上见到脊柱某些节段的椎体上下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放射科医生常称这种增生为骨刺、骨赘、骨唇或骨质增生。骨刺是X线照片上所见的形态变化,实际上这种增生像嘴唇一样突出于椎体的上缘或下缘,故而称骨质唇样增生为好,简称为"骨唇"。骨唇大多发生在...
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
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 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 五间、六旋、七滑 颈椎的X线平片的一般征象,通过以下口诀的介绍可大致有所了解。口诀为: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脱,八孔、九突、十张口。 1.骨指椎体骨唇增生。X线片上见到脊柱某些节段的椎体上下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放射科医生常称这种增生为骨刺、骨赘、骨唇或骨质增生。骨刺是X线照片上所见的形态变化,实际上这种增生像嘴唇一样突出于椎体的上缘或下缘,故而称骨质唇样增生为好,简称为"骨唇"。骨唇大多发生在椎体的两侧下缘,其次为椎体的后下缘及前下缘,后上缘最少。发生在椎体前缘及椎体两侧的骨质唇样增生,因其邻近无重要神经、血管通过,所以不会引起压迫症状。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的骨唇,在小于3mm以下时也很少会引起对神经的压迫症状。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因椎管内软组织已存在病变致使椎管容积已十分狭小,或椎体后缘的十分显著的骨唇使脊髓或脊神经受压又无退让回避余地时,才会产生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椎体骨唇增生是人体退变的一种表现,它常随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的存在而产生。因为该节段主要依靠附着在其上的软组织来维持其稳定性,所以在活动时容易引起这些软组织的损伤。如前纵韧带或后纵韧带损伤,韧带从椎体附着处剥离、部分撕脱下来,在韧带下形成小血肿,随着血肿的钙化、成骨细胞的骨化而逐渐形成椎体的骨唇增生。 2.弓指颈椎或腰椎的生理弓。正常人从侧位片可见颈椎与腰椎都有均匀凸向前的生理弧度,即生理弓。在颈椎方面,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观察生理弓的变化。 生理弓的形态:当颈椎某节段有病变出现代偿时可出现生理弓变直、反(1) 屈、"S"形弯曲(2个弧度)或过度前屈。 (2)测量弓顶位置:从齿状突尖至C?7椎体后下缘划线(图2-4),正常生理弓的弓顶应在C?5椎体后上缘。如果弓顶不在C?5椎体后上缘而在其下者 为弓顶下移,或在C?5椎体后上缘以上者为弓顶上移,均提示颈椎某节段有病变存在的可能。 (3)弓顶距离的测定:从齿状突向C?7椎体后缘作一连线,弓顶的椎体后缘至连线之间的距离,为弓顶距离,正常为12mm?5mm,小于7mm为生理弓平直,大于17mm为生理弓过度前屈。 3.钩突正位片钩突呈三角形,钩椎关节宽约2mm;侧位片呈扇形,占椎体上缘后段的1/3~1/2;斜位片在椎间孔的前下方。钩突关节退变发生的较早,反映退变也较灵敏,退变涉及的节段、范围也较大,如椎体退变产生的骨唇常是2~3个椎体,而钩椎关节退变则可能是3~4个椎体。钩椎关节退变在X片上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小于2mm)和钩突的肥大、增生或尖刺状增生。钩椎关节退变两侧常不一致,有的一侧为重,有的只发生于一侧。两侧钩椎间隙明显不对称示该节段颈椎不稳定,存在左右侧摆。 颈项韧带钙化主要从侧位片上进行观察。以项韧带钙化最多见,多发生4. 在C?(5、6)后方,呈长圆形;其次为前纵韧带钙化;再次为棘上和棘间韧带钙化;最后为后纵韧带钙化。显著的后纵韧带钙化,可导致脊髓的受压而产生相应的症状。有时也可见到黄韧带钙化的影像。黄韧带在腰部厚度正常值为4~6mm,而在颈段仅厚1.5mm。颈黄韧带损伤、钙化多发生在下颈段。 颈项韧带钙化部位常提示相应节段的病变存在,并常在相应节段还会发现其他异常X线征象的存在。 5.间指观察椎间隙变化。椎间隙是椎间盘所在位置,因此,椎间隙变化也反映了椎间盘的变化。在30岁之后,人体椎间盘逐渐退变、脱水、变窄。因此,X线平片上显示的椎间隙变窄就反映了该间隙的椎间盘的退变。颈椎的退变最早发生在C?(5、6)椎间盘上,因此,C?(5、6)椎间隙也最早发现变窄的征象。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吸收时,均可出现椎间隙变窄。先天性变异时,可见椎体分节不全,出现融椎征象,椎间隙完全或部分消失征象。颈椎骨性椎体为前低后高,而椎间盘则为前高后低,因此,颈椎的生理性前凸,是由椎间盘的前高后低所形成的。髓核突出,不仅在X线平片上可见椎间隙变窄,并且在正位片上可见左、右间隙不等宽,髓核突出侧增宽;在侧位片上可见髓核突出节段的椎间隙后部增宽(厚)。脊椎肿瘤及脊椎结核在X片上均可见到病损部位的框体 被破坏影像,但肿瘤仍可见到大致正常的椎间隙,而结核病人的椎间隙也受到浸润破坏,间隙变窄不整,甚至消失。在正常情况下,C?(2、3)、C?(3、4)和C?(4、5)间隙大致相等,椎间隙前部为3.8mm?0.5mm,后缘间隙为1.9mm?0.28mm。C?(5、6)间隙较上为宽,而C?(6、7)间隙最宽,但C?7、T?1间隙又较窄。 腰椎间盘的厚薄在脊柱不同部位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凡运动较多地方,椎间盘较厚,L?5、S?1可达17.1mm。腰间盘前缘厚度均大于后缘,若出现椎间隙后缘大于前缘示有髓核突出可能。正常情况下,个别颈椎棘突也会发生偏歪,因此要结合病人症状和下面介绍的2个影像变化,才能确定是否有临床意义。 6.旋指颈、腰椎旋转。在X线片上显示为: (1)棘突:偏歪,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中心轴线的连线上,而偏向一侧。某一节椎骨的棘突中心点偏离各棘突中心连线?3mm,表示该节段颈椎有轴向旋转。 (2)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影。 (3)关节突:出现双突的影像。 以上3个影像出现在某一二个节段时才有临床意义,说明这一二个节段出现了异常。如果在X线平片上颈椎或腰椎所有节段的椎体后缘都出现双边,或关节突都出现双突影像,提示摄片时病人身体有移动。 7.滑脱在颈椎多发生在C?(3、4),而腰椎多发生在S?1以上L?5椎体的向前移位,且多由外伤或先天性L?5两侧椎弓峡不连引起。在一般情况下,颈、腰椎的滑脱多发生在椎间隙变窄的上方。有的病人在做前屈和后伸活动时才出现滑脱。因此,有时须做颈或腰的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检查,即在最大伸、屈位时摄侧位片检查(图2-5):病人站立位,颈、腰尽量前屈,颈前屈时使下颌抵触胸骨柄;后伸时,颈、腰尽量后伸,面部朝上,两眼直视天花板。颈椎及L?(3、4),L?(4、5)的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上,相邻椎体 后缘向前后水平滑移?3mm,L?5、S?1前后水平滑移?5mm,或相邻椎体前方的张开角度大于11?,为功能性滑脱,示脊柱不稳定因素存在(图2-5)。 滑脱的分级:把滑脱部位的下位椎体的上侧面,前后分成了三等份,2个椎体滑脱不超过1/3,为?度滑脱;超过1/3未达2/3,为?度滑脱;上一椎体滑脱超过下椎体2/3,为?度滑脱。I度滑脱常可不引起症状,腰部?度滑脱时就可在体外扪及滑脱部位的上下棘突有阶梯变化,躯干缩短、臀部后突。Meyerding把滑脱部位的下位椎体的上侧面,前后分为四等份,上位椎体向前移位1/4者为I度,以此类推,将滑移分为四度。 8.孔指椎间孔。实际上椎间孔是一个短管,故又叫椎间管,只是从X线平片上显示的是"孔"。从L?1~S?1管径逐渐变小和管道变长。在L?5S?1平面,该管长度为2.5~3cm。管内含脊神经的前后根、神经节及节段性动脉、静脉等。主要从斜位片来观察椎间孔的影像变化。正常颈椎间孔呈长方形或椭圆形,高10mm,横径5mm,前后壁光滑。椎间隙变窄可造成椎间孔高度变小。椎间孔前后径变小是钩突增生、关节突增生、关节突关节肥大和椎体滑脱的结果。当钩椎关节增生时,除与正位片相似可见钩椎关节硬化外,还可见增生的边缘向孔内突出,椎间孔呈狭窄或肾形。关节突关节增生时,可自椎间孔后方挤压椎间孔。 9.突指关节突关节。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及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若发生病变,可见关节间隙模糊,关节面粗糙、硬化,关节突关节间隙狭窄(2mm)和边缘骨刺。关节突关节半脱位多与椎体滑脱并存,侧位片上显示上关节突与上位椎体后缘重叠,关节间隙宽窄不一。 10.张口指观察张口位投照的X线正位片。 (1)观察寰枢椎:寰枢椎为头颅与脊柱的移行部位,在整个脊柱中结构最为复杂和特殊。枢椎齿状突是枕骨与寰椎连接结构的骨性中轴,而将其束缚于寰椎前弓内的横韧带是维持寰椎稳定的最重要的结构。当X线测量寰椎两侧块向外分离移位距离之和大于6.9mm(图2-6)时,说明横韧带已完全断裂。张口位首先观察齿状突是否居中;寰椎两侧的下关节面最外缘间的连线叫寰底线,正常时寰底线中点作出的垂直线应恰好通过齿状突的中心轴线(图2-7)。 (2)看齿状突:看齿状突有无骨折和畸形。齿状突骨折根据其骨折部位而分成三型(图2-8)。其中I型骨折稳定性好,但不常见。?型骨折最多见,但稳定性差,晚期易发生骨不连。 (3)观察寰椎椎弓:观察有无寰椎椎弓骨折(Jefferson骨折)和枢椎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寰椎椎弓骨折的同时,若合并齿状突骨折和(或)寰椎横韧带断裂,则不稳定程度更加严重。正常时,两侧的寰枢关节对称、关节面平行、关节间隙等宽(约3mm)。 (4)寰齿关节间隙:侧位片可见寰椎前弓与齿状突前缘间距离,成人为 3mm(儿童5mm)应疑有寰齿脱位存在。寰枢半脱位在0.7~3mm(儿童不大于5mm), 类风湿关节炎中发生率较高,多数为寰椎向前脱位,有时也可发生寰椎的后脱位或侧方脱位。当寰枢关节受累时,关节间隙变窄,而齿状突尖端因肉芽组织增殖相对变长,故可发生垂直性脱位;当其与寰椎的水平脱位并存时,后果将更加危险
/
本文档为【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