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秀教案

2017-09-01 9页 doc 23KB 2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秀教案教 案 课题: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授课对象 高二 主备:吴大坤 课 时 2 知识与 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技能 教 过程与 学 理解、运用文中关于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方法 目 标 情感态度 理解、运用文中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价值观 1. 疏通文意,积累引入话题中那些文中出现的成语,并能准确运用。 重 点 2(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难 点 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秀教案
教 案 课题: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授课对象 高二 主备:吴大坤 课 时 2 知识与 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技能 教 过程与 学 理解、运用文中关于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目 标 情感态度 理解、运用文中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价值观 1. 疏通文意,积累引入话题中那些文中出现的成语,并能准确运用。 重 点 2(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难 点 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方法 1、吟咏法,反复诵读 2、启发探究式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引导背诵几句《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二、 请同学们背诵第1、3、6、7、8、9、11、12则,并按要求默写。 1、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2、 ,是谓过矣。 3、人能弘道, 。 4、 ,则远怨矣~ 5、无欲速,无见小利。,,,,,,,,,,,,,,,。 6、,,,,,,,,,,,,,。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 7、岁寒, 。 8、逝者如斯夫,,,,,,,~ 三、翻译并分析课文。 (一)研习1、2则,我们能够从孔子身上学到怎样的生存智慧?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1)翻译重点:?诲:教导;?女通汝(rǔ)你;?为:判断,相当于:是:?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翻译重点:?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 第 1 页 共 5 页 (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探究一】1、2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研习3、4、5则,看看孔子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过错: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第3则的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4)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食通“蚀”;?之3:代词,他。?更:改正(变) 翻译: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选文第5则:“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夏即卜商(前507—,),字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4岁。“小人”在古代常指地位低的人,也常指人格卑下的人,这里是后一种意思。“文”是动词,意思是掩饰。子夏的意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君子不犯错误,而在于他犯了错误从不掩饰,而是勇敢地面对。人只要有文过饰非的念头,就是小人了。总之,正视错误是很重要的。而接下来改正错误也很重要。 【探究二】3、4、5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因此,孔子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孔子和他弟子都强调改过,“知错能改”才是我们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三)孔子一生致力于“传道”,阅读6-8则,孔子所说的道对我们人生有何启示,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厚,薄:多,少;?而:连词,表并列,不译;?远:形容 第 2 页 共 5 页 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探讨三】第7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应当理解为“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省略了一个“责”字。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评析: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四、作业: 1、翻译并背诵,、4、5、6、7则。 2、积累,20引入话题中的熟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走进孔子,你从孔子身上学到了哪些生存智慧,(提问,巩固旧识) 二、研习9-11则: (一)阅读9-10则,孔子是如何看待诚信,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其:副词,怎么;?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第 3 页 共 5 页 评析:选文第9则:“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是一个比喻。大车是古代用牛力的车,小车是古代用马力的车。两种车子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輗,小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軏。如果大车、小车没有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就没法套上牲口来拉着车子行驶了。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如果没有輗、小车如果没有軏,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10)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重点翻译:?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 【探讨一】9、10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孔子高度强调诚信,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不可失去诚信,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二)阅读11-12则,孔子从自然现象中概括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 翻译: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评析: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知”。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探讨二】第11、12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三、本文节选了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请同学们概括出这几个角度,从这些角度,对我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文章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四、拓展提高(课后第二题) (1)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第 4 页 共 5 页 (2)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提示:三类。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行动坚决。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遭遇__ ;“苟毋适卫,吾出子” 苟___如果___出____放出__ 盟可负邪 负____背弃___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从以上材料可知,孔子很强调“信”„„试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他所说的“信”的原则。孔子说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违背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的“信”理解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按照孔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答应蒲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 五、作业: 1、背诵8、9、11、12则。 2、解释课后第三题中的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教学: 第 5 页 共 5 页
/
本文档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秀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