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WTO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定位与走势

2017-09-03 11页 doc 28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WTO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定位与走势WTO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定位与走势 WTO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定位与走势 在人类刚刚迈入21世纪之际,中国跨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这既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一件大事,又是中国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入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深远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者的经济特区,面对如此难得的发展机遇,必须立足现实,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进一步衡定自己的发展方位和明确自己的发展路径。 一、兴办经济特区是国际惯例 经济特区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经济普遍运用的形式。“经济特区”是我国的称谓,但世界经济性特区的问世已有数百年的历...
WTO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定位与走势
WTO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定位与走势 WTO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定位与走势 在人类刚刚迈入21世纪之际,中国跨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这既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一件大事,又是中国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入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深远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者的经济特区,面对如此难得的发展机遇,必须立足现实,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进一步衡定自己的发展方位和明确自己的发展路径。 一、兴办经济特区是国际惯例 经济特区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经济普遍运用的形式。“经济特区”是我国的称谓,但世界经济性特区的问世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1228年至20世纪50年代,是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时期。经济特区的最初形式是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1228年法国马塞港自由贸易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经济特区。159><#990099'>47年意大利热亚那自由港,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自由港”命名的经济特区。(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是出口加工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和发展时期。出口加工区在欧洲最先出现,1959年爱尔兰香农自由加工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典型的出口加工区出现在亚洲,1966年台湾高雄出口加工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出口加工区。中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分别设立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设有许多出口加工区(目前世界经济加工区协会把“出口加工区”更名为“经济加工区”)。(3)20世纪70年代末至现在,是世界经济特区向科学化和综合化发展时期。1951年美国斯坦福研究园(后发展 成为闻名于世的“硅谷”)是科技性经济特区的始祖,70、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浪潮兴起,各类科技性经济特区(科学园、技术城、大学园、研究园、科学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中国大陆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设立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特区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综合性经济特区也在各国各地区涌现。创办较早的综合性经济特区有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巴西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印度尼西亚巴浩岛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浦东等经济特区。 透过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启示:第一,经济特区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自然地域范围的限制,它从西欧扩展到世界五大洲。第二,经济特区的发展已经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无论是欧美工业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抑或是经济极为落后的南太平洋岛国斐济,都设立各类经济特区,利用经济特区促进本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三,经济特区的发展已经超越了经济体制的界限,无论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还是实行政府主导体制的国家和地区,抑或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或者完全实行经济的国家,都设立或者正在准备设立经济特区。第四,经济特区的发展已经超越了社会经济的界限。20世纪70年代以前,经济特区只存在于资本主义和带有浓厚前资本主义色彩的国家。进入70年代以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兴办了各类经济特区。可见,举办经济特区是国际经济惯例,把经济特区仅仅看成中国唯一的事情,并主张取消经济特区,显然是对“世界知识”的无知。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特区不仅仅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浦东等综合性经济特区,而且还应包括为数较多的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如果我们以“世界的眼光”和“广义经济特区的概念”来审视中国的经济特区,也许我们的认识会更客观、更全面。 二、经济特区与WTO通行规则并行不悖 过去我们对经济特区的认识存在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经济特区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原则,甚至个别学者认为经济特区是“特权经济”,因而要求取消经济特 区;二是认为经济特区违反了WTO的规则,认为中国“入世”后经济特区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自然要被取消。这两个看法实际上都是对经济特区的误解,是缺乏根据和站不住脚的。 11>(经济特区的设立符合WTO的宗旨。 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试图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及其他方面的贸易障碍,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有效地建立稳定和透明的国际贸易环境,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以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WTO的目标就是要维护贸易市场的公正、自由、公开的贸易秩序,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世界各类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是符合WTO宗旨的。我国设立经济特区,不仅能实现经济特区自身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能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促进我国与国际经济的接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增加我国居民的就业机会,这些与WTO的宗旨是一致的。此外,经济特区实现更加开放的体制和一系列优惠措施,与WTO要求实现世界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弱化关税壁垒以及消除非关税壁垒的宗旨相吻合。 2(经济特区的存在符合WTO的规则。 无歧视原则是WTO最基本的法律原则,它包括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但是WTO允许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例外,它们可以为自己的成员制定更优惠的贸易政策。比如欧洲联盟和东盟。除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等跨国经济特区以外,其他一国境内的经济特区则不同于跨国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因为它们是向全世界开放的。无论是国内人还是国外人,一旦进入经济特区就平等地享有经济特区的优惠待遇,因而它比跨国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更符合国民待遇原则。既然WTO允许自由贸易区的存在,就必然允许其他经济特区的存在。只要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公平的、公开地给予本国人和外国人,就不违背国民待遇的原则。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区 域发展政策使然,是不违背WTO的原则的。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WTO成员国和地区都设有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市场经济原则是WTO最核心和最高的原则。我们说经济特区的发展不违背市场经济的原则,理由有:第一,几乎所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都设有经济特区(形式多样),经济特区的发展并没有阻碍这些国家和地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第二,几乎所有WTO成员国家和地区都设有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发展并没有妨碍各成员国家和地区对WTO原则和规则的遵循和执行,WTO对于各类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也没有提出过任何限制原则和措施;第三,我国经济特区是中国市场经济发育和与国际经济接轨最好的区域,无论经济自由度、对外开放度,还是体制市场化程度、经济国际化程度都属全国最高。 4(经济特区政策与WTO规则不冲突。 优惠政策是经济特区的生命线和核心内涵。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特区均为特殊优惠政策的产物。美国在全国设立了400多个对外贸易区,它们都采用了一定的优惠措施,如:入区的货物无需报关或交纳关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区也都实行程度不等的特殊优惠政策。世界经济特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已成为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那种把经济特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看成特权经济的认识是不妥的。此外,WTO只限制其成员可能阻碍或扭曲正常国际贸易的做法,除此之外,对成员的国内措施并无限制。一个国家为实现某种战略目标在全面范围内划定一些区域建立经济特区,实施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特殊优惠政策,这是一种国家让利行为,是一国主权的体现,只要不造成国际贸易的扭曲则行。WTO是要求实行国民待遇原则,但并不限制其成员设立经济特区,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实行经济特区内和外的差别待遇。那种认为中国“入世”后经济特区就自然该取消的观点是一种误解。 5(“入世”后国内政策调整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过去中国基于保护国内产业而对外来货品或投资,多有限制,有许多与WTO规定不相符合。例如,我国对外来投资鼓励外销(出口补贴和退税),限制内销、附加价值限制的措施有可能构成可控诉补贴而遭受其他WTO成员的质疑。再如,如果内资和外资企业所得税有可能走向并轨,因经济特区外来投资比较活跃,比重较大,国家有关这一政策的调整,对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和加工贸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当然,我国经济特区是中国经济外向程度最高的地区,也会从中国“入世”中获得好处。例如,可享受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关贸上的争端,可借WTO机制解决;贸易障碍减少,纺织品配额逐步取消,国外市场将会扩大;内销限制取消,可增加国内市场。 总之,“入世”对中国经济特区而言,是一件利多于弊的事情。只要能够抓住机遇,中国经济特区将会有更大的作为。 三、经济特区在“入世”后的前景与走势 中国经济特区应该着眼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立足经济特区的实际,抓住中国“入世”的新机遇,筹划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 1(发挥“三个优势” 顺应和发挥后发优势。我国的经济特区,在世界经济特区发展史上属“小字辈”,它与最早出现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相比,设区时间相差7个多世纪;与科技性经济特区(科学园、技术园、科学城等)相比,设区时间相差40多年;与第一代出口加工区的诞生,迟了30年以上;与一些综合性经济特区的问世相比,也迟了10多年。我国经济特区作为世界经济性特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经济性特区发展的继续和延伸。这一历史时间差,既使我国经济特区从诞生那天起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竞争,又为我国经济特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后 发机遇和后发优势。 发挥和再造先行优势。经济特区曾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达20年之久,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经济特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政策优势减弱,但20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先行优势还在,经济特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在中国“入世”的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经济特区不仅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而且要服从国家创办经济特区的总体战略部署,充分巩固、发挥和再造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第一,要继续发扬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先行精神”,不敢闯敢试,既不能创造经济特区的新优势,更违背了国家举办经济特区为全国闯出新路的宗旨。特别是经济特区的领导要更具开放气魄和开拓精神。第二,要继续充当全国体制改革的“试验场”,做到“五个带头”:带头加快体制,率先为全国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探索和实践;带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上创造新鲜经验;带头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加强与内地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头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带头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挖掘和发挥比较优势。我国六大经济特区都是一种综合型的经济特区,与世界其他大多数经济特区相比,具有空间大、多功能的比较优势,特别像海南经济特区这样大面积的经济特区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有利于经济特区多行业发展和各行业之间的相互补充和促进,使经济特区向多元、综合、配套方向发展。但是,综合型经济特区发展具有建设投入大、开发周期长、政策体制要求高的特点,一味地求快求全,往往得不偿失。中国各地举办的其他经济特区也一样,决不能盲目攀比,搞“一刀切”和“大跃进”,要充分考量自己的条件和环境。中国各经济特区由于各自的地理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它们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中国六大经济特区及各地设立的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应该在遵循世界经济特区建设的一般做法和一般规律的基 础上,充分考虑到自身条件和环境,挖掘内部发展潜力,发挥各自的特有优势和比较优势。一方面,中国经济特区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借鉴与独创相统一,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另一方面,中国各经济特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形成各经济特区的自己特色、自己风格、自己气派。 2(深圳经济特区的前途与命运 社会功能定位。深圳的今天已经不是过去的深圳,其经济社会正面临全面的转型和发展。深圳已由过去单纯的经济特区变成一个区域性大城市,其社会功能已由过去单项的经济特区功能(主要指经济功能)向多元化的城市功能转化。深圳面临的主要任务已由过去的主要抓经济发展和达到经济目标为主转向现在的抓经济、政治和文化综合发展并取得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社会功能的扩大和泛化,使深圳经济特区的色彩在退化,区域性城市的色彩在增强。深圳已经由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特区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大城市。从一般意义上说,深圳的社会经济特征与整体上非经济特区的上海、广州的社会经济特征已没有什么差异,要说有差异,也不是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之间差异,而是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如果仅仅把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来定位,这不仅不符合深圳的现实,而且也会束缚深圳的发展。深圳的未来发展不应该仅从一个经济特区的角色来筹划,而应该从区域性城市发展角色来筹划。另外,还有一不容忽视方面,即深圳具有“小”经济特区的优势:深圳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3个国家级保税区。这些“小”经济特区还保有某些特殊的经济政策,深圳应该更好地发挥它们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桥头堡作用。所以,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完善深圳的城市和社会多元化功能是深圳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发展阶段定位。深圳经过20多年的建设,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和进步,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到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深圳到200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10年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的目标是 完全能够实现的。但深圳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概要落后15,20年。1998年西方七国工业集团人均GDP约29000美元。新加坡和香港,1995年人均GDP分别到达27985美元和22990美元。深圳人均GDP4000美元左右,这标志着深圳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起飞阶段(现代化原始积累阶段)已经结束,全面现代化建设事业即将开始。也就是说,深圳超高速的经济起飞阶段已完成,正进入中速阶段。尽管深圳已经基本完成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但就整体而言,离完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高科技化和现代化,还有一段长路要走。同时,现代化还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还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方面的现代化。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还有一段更长的路要走。所以深圳未来的发展还仍然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现代化这个发展主题,从全面现代化这个角度和世界发展水平的高度,来全面筹划深圳的未来发展。 城市定位。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城市,这是一个不争事实。问题是深圳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大城市。从世界城市发展史来看,城市的合理定位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此,深圳曾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基地”(高科技制造基地)和“四个中心”(国际性区域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一个胜地”(旅游胜地)、“经济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高科技城市”,等。我们认为,深圳不能仅从珠三角或华南地区角度来定位,而应该从亚太乃至国际范围来定位,要有世界眼光。从深圳这样的发展势头来看,定位为一般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不够的。深圳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是内地唯一海、陆、空国际口岸都具备的城市,是在商品、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与世界市场双向流动的城市,已初具国际性城市的雏型。虽然目前深圳离一座完全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还有一段距离,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深圳发展成为国际性现代化城市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诚然,香港是一个非常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都市,上海也有可能成为内地首要的国际性城市,但这并不能排除深圳能够跃上国际性城市的行列。深圳的内外条件足以支撑其发展成为国际性区域营运中心,成为国际性区域制造中心、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旅游中心。据此,深圳应该打好“入世”牌,争取在这一轮全方位和深层次对外开放中抢得 先机,使自己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去。 发展的动力定位。深圳过去靠政府主导,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主要借助外力促进经济发展。现在动力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一是过去主要靠经济优惠政策,现在则主要依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投资软环境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即要苦练内功;二是过去主要靠政府推动,而现在应该转向靠市场运作。如果说在经济起飞阶段需要政府推动的化,那么在经济续航阶段则需要市场来调节。如果这个时候,政府如果过多直接介入和投资,一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浪费,二会造成官僚体制的低效率运作,三会造成社会资源低效率配置。政府应该转变职能,从过去的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从过去的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市场追求效率,政府维护公平,如何培植和维护市场,最大发挥好社会、私人和市场作用,是深圳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三是过去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主要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践证明,只有市场、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永久动力。 力争四个提高。江泽民总书记曾经在1990年深圳建立经济特区1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了“四个提高”。它应该成为深圳应对WTO,筹谋未来发展的。一是要提高技术水平,以科技进步来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深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是一种垂直分工,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产品的优势正在逐渐被弱化。现在随着工资、地价的上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内外加工业的竞争,特别是低成本的竞争,使深圳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已没有多少竞争优势。深圳走重化工业条件不足,只有产业升级,实现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化,争取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行水平分工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二是要提高管理水平,使政府行政管理、市政管理、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和法制化。这里管理包含服务,可能更多是服务。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要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三是要知识水平。这个“知识”是个大概念,包括文化教育等。从文化角度讲,不要说与建成一个国际性城市目标相比,就是与内地的一些中小城市相比,深圳的发展也是滞后的。一个国际性大都市,需要有国际知名的文化教育机构和载体。要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 业带和高科技城,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知识和信息中心。深圳不应沉醉于获得某某“大奖”,靠高投入获得一时喧嚣,这不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深圳为什么在吸引人才方面落在国内先进城市的后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文化贫瘠所致。没有多少文化载体,这些文化人即使来了能呆什么地方。所以说,深圳文化建设,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欠账不少,需要补课。要提高政策水平,通过改革,使深圳的政策、法规更好地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特别要根据WTO的规则要求,全面清理和优化深圳的有关体制、政策和法规,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使经济活动有更大的方便度、开放度和自由度,使深圳的对外开放水平上一新台阶。 作者:钟坚??深圳大学 博士
/
本文档为【WTO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定位与走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