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练习]民国的南京浦口火车站

2017-09-26 7页 doc 20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练习]民国的南京浦口火车站[练习]民国的南京浦口火车站 浦口火车站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割地赔款,国力大损,英、俄、法、日、德、比、美等国乘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 1898年9月,英国和德国资本集团背着中国,在伦敦举行会议,擅自决定承办津镇铁路(天津——镇江)。清政府无奈之下,派遣工部左侍郎许景澄出面,于1899年5月与英、德银团代表签定《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 此后不久,直隶、江苏、山东三省京官“请揽归自修”。清政府让张之洞、袁世凯商议改签合同,但英、德坚持不允。不得以,“乃又增派外务部右侍郎梁敦彦会同张之洞...
[练习]民国的南京浦口火车站
[练习]民国的南京浦口火车站 浦口火车站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割地赔款,国力大损,英、俄、法、日、德、比、美等国乘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 1898年9月,英国和德国资本集团背着中国,在伦敦举行会议,擅自决定承办津镇铁路(天津——镇江)。清政府无奈之下,派遣工部左侍郎许景澄出面,于1899年5月与英、德银团代表签定《津镇铁路借款草》。 此后不久,直隶、江苏、山东三省京官“请揽归自修”。清政府让张之洞、袁世凯商议改签合同,但英、德坚持不允。不得以,“乃又增派外务部右侍郎梁敦彦会同张之洞等筹议”。 1908年1月13日,清政府再次派梁敦彦出面与英、德协商,签定了《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并将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两年后,督办津浦铁路大臣徐世昌受命和英、德签定《津浦铁路续借款合同》。 两次借款的条件极为苛刻——津浦铁路全长1009公里,以山东峰县的韩庄为界分南北两段,南段由英国修筑,北段由德国修筑,同时规定将来修建津浦铁路的支线也必须使用英、德的借款。津浦铁路的开工与浦口车站的建设,也让中国晚清小说著名作家、著有《老残游记》的刘鹗,命丧异地。 1902年,津镇铁路将建的消息传出后,此前一直忙于建铁路、开矿产的刘鹗意识到铁路一通,沿途地价将会暴涨,于是与人合伙买下了浦口境内的的一千六百多亩地。6年后,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的一政府决定,使浦口地价暴涨。刘鹗高兴之余又与人合伙买下了与浦口毗连的六合县沿江土地二十多里,并又转手卖给英商镇江丰和洋行。刘鹗此举令当地乡绅嫉妒不已,遂通过御史向清政府外务部告发,理由是卖地给洋人是汉奸行为。清政府外务部发函,收回刘 鹗所卖出的土地,此事引起英国驻华公使的抗议。 继而,浦口乡绅要刘鹗以原价出让土地,刘不答应。结果不久,时任军机大臣并负责外务部的袁世凯下密令让两江总督拘捕刘鹗,以“勾结外人,营私罔利”罪名,发往新疆充军。一年后,这位一心想通过与洋人合作的方式,引入技术、资金与设备走一条自强的实业兴国道路的文人,终因参不透“官商之情”,落得病死新疆的下场。 据了解,在不久的将来,浦口车站将会被施以“大手术”。按照南京市浦口区的,浦口车站将被划分成历史建筑保护区、休闲娱乐区、住宅区、滨江景观区,重新规划建设。同时,在建的宁启铁路以及规划中的宁西铁路将与浦口车站接轨。浦口车站又有了机会。 当初和建筑时颇为精心,有文字记载,车站大楼建成时很是壮观——上下三层大小62个房间,屋顶有脊,全部用瓦楞铁覆盖,大楼内部都是木质结构,布局合理。 翻阅资料后得知,车站自建成以来,曾经历三次焚劫。前两次均因日军飞机轰炸。第三次,也是最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70年的11月27日。当日中午,大楼内突然起火并蔓延,大火从中午一直烧至晚间。虽经奋力抢救,大火还是将二、三楼的地板烧毁三分之二,屋顶也坍塌。火灾中,浦口机务段的一位名为“张枫桐”的机车运用师因公殉职。 三次大火没有摧毁浦口车站。但后因整体交通格局的变化,这座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辉煌一时的车站,逐渐归于沉寂。1968年10月1日,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浦口车站的客运暂时停止,仅留货运。 1985年4月1日,为提高长江大桥的通车能力,浦口车站中断了16年之久的客运再次恢复。13年后,1998年,浦口车站的客运再次被限制,仅留往返 安徽蚌埠的一班慢车。 背影?记忆车站的记忆里,朱自清的《背影》里,1917年的冬天,一位父亲在车站为儿子送行。那个身影已成为永恒。 浦口车站老了,对于一个车站而言,熙熙攘攘的人群、火车的汽笛,甚至包括喧嚣在内,都是其不可缺少的“内在生命”,它们的存在使她充满生机,精神抖擞。一旦失去这些内在的动力,她不过是钢筋水泥搭成的空壳。在失去大量的乘客之后,浦口车站开始显现出衰老的痕迹——生锈发黄的铁轨、被荒草淹没的枕木…… 这就是2009年6月7日的浦口火车站。一座有着95岁高龄的车站。 在1968年之后,浦口车站为人所知晓,多数是通过朱自清的那篇《背影》。那是1917年的冬天,朱自清的祖母去世,父亲被解职。他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他则从浦口车站北上回京念书。在浦口车站,父亲为了给他买橘子,蹒跚地走过铁道的背影,不仅让朱自清体察到了父爱,也让所有的读者为之感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人们记住了“父亲的背影“,于是也记住浦口车站那难以攀爬的月台,以及月台上栅栏后面卖橘子的商贩。 想当年,浦口车站作为南来北往的乘客的重要中转枢纽,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多少起重大事件与其有关,多少个的历史人物曾在这驻足。 孙中山就曾对浦口车站寄以厚望。1919年,孙中山在《建设》杂志上发表的《实业》一文中写道,“南京对岸浦口,将来为大计划中长江以北一切铁路之大终点。……且彼横贯大陆直达海滨之干线,不论其以上海为终点,抑以我计划港为终点,总须经浦口。”孙中山设想在南京与浦口之间筑一穿越长江的隧道,铺以铁路,使南北相通。然而,没有等到他着手实施这一计划。1929年5月28日,浦口火车站却迎来了他的灵柩。 就在孙中山发表《实业计划》的同一年,另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也在浦口车站出现了身影。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路过浦口车站。他准备去上海,但到浦口时不仅身无分文,就连仅有的一双布鞋也被偷走了。如果不是遇上熟识的老乡,上海之行能否完成也是未知数。他就是毛泽东。与孙中山不同的是,他最终用大桥连接了长江两岸,而不是隧道。 还有邓小平、陈毅、郭沫若……如今,一切都过去了,如过眼烟云。以前那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车站消失了,现在只留下一个鞍马稀少、门可罗雀的老站。 民国的南京浦口火车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近百部在南京浦口火车站拍摄的影视作品,也抵不上这一个人的文字,那位为了给儿子买几只路上吃的橘子,吃力地攀越站台的父亲的背影,就此定格在1917年的冬天。 从南京中山码头坐轮渡,约十来分钟即可到江北。走出浦口码头,眼前正对着的就是浦口火车站。站台上自然早已不见朱自清《背影》中卖橘子的小贩,车站雨廊尽头却有位卖柿子的老太。 国人建造的异国风情 1908年1月,清政府与英国华中铁路公司和德国德华银行签订了《津浦铁路借款合同》,规定“铁路建造工程以及管理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 浦口火车站的承建者正是王佐卿先生。斯人已逝,如今王佐卿之孙王冠群老先生也已72岁。“当年祖父从北方跟着英国人一路修铁路下来,到了山东韩庄是个分界。往北到天津属于德国人控制,沿线车站是德式建筑风格,往南到浦 口则是英式风格。”浦口车站就是典型的英国风情,尖尖的屋脊,窗高而窄,铁皮铸造的红屋顶。 半个世纪的浦口地标 浦口火车站的主体大楼只有3层,在高楼林立的今天,着实算不上高大。虽然只有3层,黄色的楼体红色的顶,却有种恢宏气势浑然天成的感觉。 时盛麟老先生编辑《铁路志》已经30余年。他回忆说,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去浦口,最显眼的就是火车站大楼,“差不多在半个世纪里,这幢楼都是这一带最高的建筑,成为浦口的地标。” 铁路为小小的浦口带来了旺盛的人气,这里成为南来北往的要塞。到了民国,定都南京,浦口火车站更是成为北方人“进京”的必经之地,远远望见那幢红色屋顶的3层大楼,就知道快到南京城了。那时,从北方到上海,必须从这里转车,坐轮渡到对岸,再搭上沪宁线的列车。 大桥让浦口从此落寞 车站旁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在外人眼里或许瞧不出的改变在她眼里却清晰而明显,屋顶虽然还是浓烈的红色,但复建的屋脊矮了一些,铁皮顶换成了彩钢瓦,门前,停灵台石球周围的四根柱子也比以前要短了一截。 据说,孙中山曾设想在南京与浦口之间筑起一条穿越长江的隧道,铺以铁路,使南北相通。然而,没等到他着手实施这一计划,1929年5月28日,浦口火车站却迎来了他的灵柩。 中山先生的隧道设想虽未能实现,但一桥飞架连接起了两岸。1968年10月1日,南京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浦口火车站的客运暂时停止,仅仅承担货运。1985年4月1日,为减轻大桥的负担,浦口车站中断了16年之久的客运再次恢复。 后勤办公室主任刘建宁见证了这段短暂的光辉岁月。开始是四对慢车,后来到成都、兰州、齐齐哈尔、连云港的快车也都改从浦口发车。 “1990年左右,算是站里的鼎盛期间,到了春节都不敢接电话,全是托关系来买票的。”随着大桥交通能力的扩容,到1998年,这里只剩下了一对往返蚌埠的慢车。2004年8月,这趟最后的慢车也停运了。 停摆的两点零五分 打开候车室的门,像打开了另一个世纪。曾经挤满了人的椅子上积满厚厚的灰尘。前厅中央竖着的牌子上还贴着到蚌埠那趟列车的时刻表。在剪票口,一座高高悬着的钟早已停摆,时针和分针固执地指向两点零五分。 1971年的一场大火让饱经战乱炮火的浦口站元气大伤。“那场大火从下午1 点多烧到了傍晚,居然没有把这幢只有3层、内部全是木头的楼完全烧毁。靠西边顶头的木楼梯也安然无恙地幸存了下来,现在依然结实平整。”摸着候车室绿色斑驳的门,王老慨叹,“这房子结实,地基是用很粗的花旗松一根根打下去的,你看这墙,有80厘米厚,建造的时候都是用钢筋戳进去,看看觉得不行马上推倒重来。” 据说,上世纪80年代,火车站恢复通车以后打算把侧门扩大一点,谁知钻头竟断在里面了,扩门计划只得就此搁浅。 没有了喧嚣的汽笛声,没有了来来往往的热闹人群,火车站只剩下钢筋水泥搭起的空壳。窗外,交错复杂的铁轨空寂无声伸向远方,站台上只剩下寂寞的梧桐和一堆堆货物。,孙兰兰, 浦口火车站 该站始建于1911年,建成于1914年,是津浦路的南端终点站,又称南京北站。浦口火车站曾一度繁华,直到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上世纪80年代,再次恢复通车。2004年8月,最后一趟慢车也停运。因为是全国唯一较完整地保存了民国特色的火车站,近年来成为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 浦口火车站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火车站主体大楼、售票处、车务段大楼、月台和雨廊,以及后建的停灵台。 主体大楼,据铁路史料记载,坐北朝南,上下三层有大小62个房间,屋顶有脊,全部用瓦楞铁覆盖,大楼内部都是木质结构,底层西首外接拱型长廊,直达浦口轮渡码头。 售票处,位于主体大楼的东南,一样的黄色楼体红色屋顶。曾经做过电报房。1984年恢复通车后将其又改为售票处。 车务段大楼,位于西侧,红顶黛墙,极为精致。最早是火车站的车务段大楼,后曾改为贵宾室。目前是派出所的办公地点。 月台和雨廊,雨廊分为两段,一段是月台上的单柱伞形雨廊,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极为少见,另一段是候车大厅西首通向码头的拱形雨廊,以前一直横 穿过马路直通码头,旅客从火车上下来,一路无需打伞。
/
本文档为【[练习]民国的南京浦口火车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