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剑门关

2017-12-29 28页 doc 51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剑门关剑门关 雄关简介 剑门关 (20张) 巍峨剑门,扼入 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 兵家必争之地。相传 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 剑门风光 [1] ,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 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 蜀道,称为“ 金牛道”,又称 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 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 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 六出祁山,北伐曹 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
剑门关
剑门关 雄关简介 剑门关 (20张) 巍峨剑门,扼入 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 兵家必争之地。相传 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 剑门风光 [1] ,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 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 蜀道,称为“ 金牛道”,又称 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 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 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 六出祁山,北伐曹 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 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 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 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 蜀国,蜀军大将军 姜维领3 万兵马退守剑门 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真可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 剑门关是剑门蜀道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和 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剑门天下雄、九寨天下奇、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作为四川省四大景观,剑门关首屈一指。历史上有说:“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是古剑门蜀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总面积:186.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 [3] 剑门关是数百里大剑山中段的一个缺口,七十二峰形若利剑,俨然一道 天然屏障。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具有极其重 要的战略地理位置。这里曾发生过一百余次战争、十多位帝王莅临并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近四千幅作品。当年蜀将姜维凭借天险,曾拒 魏军十万之师于关外。现存诸葛亮建关的遗址,古老的寺庙,珍贵的碑刻以及著名的剑门四 景(剑门细雨、梁山松涛、夕照绝壁、雪染翠云)和剑门四奇(姜维石像、千年紫荆、 松柏长青、 剑山 石笋)。 剑门关景区主要景点有:剑门关、剑阁道、剑门关楼、剑阁驿道、七十二峰、小剑山、姜公祠、姜维墓、邓艾墓、钟会故垒、金牛道、后关门、石笋峰、梁山寺、雷霆峡、翠屏峰、仙峰观、古剑溪桥、志公寺等。 天下雄关 原古关城楼是三层翘角式箭楼,阁楼正中悬一横匾,书“天下 剑门绝壁 雄关”,顶楼正中的匾额题有“雄关天堑”。可惜,这座历经千余年的 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 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 “剑门关” 石碑。现关楼是1992年在原关楼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为壮观的仿古式关楼。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剑阁旅游业遭遇严重破坏,全县受损景区达7个,受损面积达100%,剑门关景区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恢复这个天下名关的风采, 剑阁县下大力气进行重建和升级工作。 根据同济大学编制的 总体规划,剑门关景区将形成大剑门、志公寺、雷鸣谷、五 里坡和翠云廊5大景片,光前4个景片面积就达75平方公里。整体风格为汉代风格,着力表现剑门关的雄、险、幽、深。 旅游资源 为了达 剑门关景区导游图 到这一建设目标,剑阁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剑门关集雄、险、幽、秀、奇于一体,它除山雄关险之外,还以 峡谷的幽深、翠云廊的秀丽、岩石的怪异、山洞的奇特而闻名,这里风光名胜和 文物古迹甚多。现已开发的有:大小剑山“七十二 剑门风景 (20张) 峰”、仙峰观、 梁山寺、 翠屏峰、经皇洞、照壁、雷公峡、仙女桥、 玉女峰、 大小穿洞、舍身崖、 一线天、石笋峰、后关门、营盘嘴、 姜维墓、干河坝等景点。现在大剑山脚下有缆车可上石笋峰,然后攀登崖壁小径, 顺环山天梯抵达山巅梁山寺和翠屏峰;或从后关门依山傍险的环山天 梯抵达石笋峰,再从石笋峰攀崖壁小径抵达山巅。梁山寺,相传是南北朝时 梁武帝来此修行而得名。 翠屏山下的“经皇洞”,据传是 唐明皇避” 安史之乱”,经过该地,将金银珠宝、佛经藏在洞里面得名。在关楼东侧扼剑门关险的山顶 是当年姜维列营镇守的“营盘嘴”,也叫“ 姜维城”。这里还有 清代 炮台遗址,右侧石崖上还刻有 康熙 皇帝第十七子 果亲王亲笔书写的“第一关”三个字。这些胜迹和传说,给 秀丽的自然风景增添了风采和稚 趣,更让游人流连忘返。在剑门关游 览,能充分领略 唐朝大诗人 李白《 蜀道难》的诗句中所描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神韵。 三国文化 剑门关是 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中心,这里 剑门风光 壁立千仞,地势险峻,是由旱路出入 四川的必经之道,是“蜀北之屏障,两川之咽喉”。剑门关的 三国文化积淀深厚,除正史《 三国志》有多处记载外,小说《 三国演义》中也有数十处详细描写。至今,这里的三国遗迹随处可见,三国故事广为流传。 剑门关的修建和 剑阁县的设立就与三国有关。据《 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 舆地广记》也记载:“ 蜀汉丞相亮„„以阁道三十里至险,复设尉守之。”刘备在成都定都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 (公元217年)设立了剑阁县,隶属于剑门关,加强了对剑阁的防守,不仅如此,还以剑阁 为中心,将 汉中到 成都的一千多里连成了一个整体。保证了从成都至梓潼,穿剑阁过 葭萌、白水,到 陕西 勉县阳安关、汉中这条 剑阁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以后诸葛亮 剑门关“蜀汉北伐浮雕” 出祁山、 姜伯约伐中原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据有关资料记载, 刘备在称帝之前,曾四次往来于剑门关,加上《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叙述的刘备在进军成都击 刘璋途中,又返回葭萌关看 张飞和 马超厮杀,共往返六次之多。诸葛亮在出歧山伐魏时,也多次往来于剑门关,他上《 出师表》后,“率诸军北驻汉中”时,就经过剑门关。《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说他在向成都击刘璋的途中星夜返回葭萌,用小计收复了马超,第二十七回说他和刘备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引十万大军图汉中时,又来到葭萌下营,其间多次往来于剑门。 姜维与 魏国将领 邓艾、 诸葛绪在剑门关交战,驻扎长达三月之久。 刘备图川 (5张) 《三国演义》中数十处描写到剑阁。第一百一回“出垄山诸葛装神,奔剑阁张,中计”叙述得非常详细和精彩:“建兴九年春二月„„忽报 孙礼引二十万军来助战,去袭剑阁„„忽一声梆子响,两下万弩齐发,将张,并百余部将射死于木门道中„„至今剑阁行人过,尤说军师旧日名。”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元渭桥,诸葛亮造 木牛流马”:“时建兴十三年春二月„„忽一日,长史 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叫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令右将军 高翔引一千兵驾着木牛流马,自剑阁直抵 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给蜀军之用。„„剑关险峻驱流马,峡谷崎岖驾木牛”。 木牛流马 第一百十六回“钟会兵分汉中道,武侯显圣 定军山”:“却说姜维引兵过了桥头,正行之间,前面一军来到,乃左将军 张翼,右将军 廖化也。„„化曰:‘今四面受敌,粮道不同,不如退守剑阁,再作良图’维疑虑未决。忽报钟会邓艾分兵十余路杀来。维欲与翼化分兵迎之。化曰:‘白水地狭路多,非征战之所,不如且退,去救剑阁可以。若剑阁一失,是绝路也。’维从之,遂引兵来投剑阁。将近关前,忽然鼓角齐鸣,喊声大起,旌旗遍竖,一支军把住关口。正是:汉中险峻已无有,剑阁风波又复生。” 第一百十七回“邓士载偷渡 阴平, 诸葛瞻战死 绵竹”:“却说钟会离剑阁二十五里下寨,诸葛绪自来服罪„„艾见军容甚肃,心中不安,乃以言挑之曰:‘将军得了汉中,乃朝廷大 剑门关古蜀道 幸也,可定策早取剑阁。’„„艾答曰:‘以愚意度之,可引一军从阴平小路出汉中 德阳亭,用奇兵径取成都,姜维必撤兵来救,将军乘虚就取剑阁,可获全功。’„„遂置云梯炮架,只打剑门关„„” 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入 西川二士争功”:“维见人心思汉,乃以善言抚之曰:‘众将勿忧,吾有一计,可复汉室’,众皆求问。姜维与诸将附耳低言,说了计策。即于剑门关遍竖降旗„„” 全书从一百十六回到一百十八回接连三回均是说的剑阁之战。 在剑阁还有多处三国遗迹,如古关楼、武侯桥、武侯坡、插旗石、 点将台、营盘嘴、钟会故垒、姜维神像、 张飞柏、关刀树、 阿斗柏、张飞井、栈道遗迹、 孔明书箱洞、孔明杖、关刀河、关刀石、邓艾墓、姜维墓、姜维祠、 张王庙、印台山、 烽火台、喂马槽等等。 剑阁民间流传 剑门关翠云廊景区一角 的有关三国的故事就更多了,几乎每一处遗迹就有一个生动的传说。如张飞一拳捶开一口水井,诸葛亮在剑门关绝壁上藏兵书等等。 剑门关与三国分不开,不仅从战争、人物可见,甚至连人民的生活也与之紧密相连。剑门豆腐的起源和发展就与三国文化有关,传说姜维镇守剑门关时以豆腐养兵,以豆渣喂马,使兵强马壮,终于打败了邓艾。( 孙洪方、杨仕甫) 另一说法:剑门关是古今闻名的雄关险隘,位于广元南50公里的剑阁县大剑山口。大剑山倚天如剑,峭壁连绵,横亘似城。山之中断处,两崖相对如门,故名“剑门”。剑门关为历代军事要塞,关内有当年姜维拒钟会十万大军的姜维城,以及姜维洞、姜公桥、姜维墓等古迹。还有古刹梁山寺、舍身崖仙女桥、金牛峡、雷鸣峡、大穿洞、小穿洞、经、皇洞、翠屏峰、玉女峰等处胜景奇观。 翠云廊 翠云廊俗称“ 皇柏大道”,北起广元龙潭、 昭化,经剑阁到 梓潼,东南至 阆中,有“三百长程十万树”之说。蜀道两旁, 古柏参天,浓荫蔽日,郁郁葱葱,亭亭如盖,行其道上,夏不知热,冬不晓寒。现存古柏8000余株,相传蜀汉大将张飞行军至此,因山路崎岖难以辨认,令士卒于蜀道两侧“植柏表道”,留下“张飞柏”的美谈。今古道绿荫森森,古柏参天,若一条绿色的翡翠长廊,形成“翠云 廊”奇观。后人有诗赞颂:“桓侯翠柏雄千载,七曲旌屏百仞樯。” 在剑门关,您还可以看到被誉为世界奇观、蜀道灵魂的翠云廊。剑门蜀道翠云廊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分布在300余里的古驿道上,以剑门关为中心,东南到阆中,西南到梓潼,北向昭化、广元,从南向北,从东向西,八千余株千年古柏如一条莽莽苍苍的巨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清代诗人乔钵赞美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无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因而得“翠云廊”之雅名。这条古驿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驿道,比古罗马大道还早30年。 如今的翠云廊还保存有廊道古柏7900多株,其中胸径1.5米以上的有430株,这里的古柏又被当地人称为“张飞柏”,传说为三国猛将张飞所植。相传当年张飞为巴西(今四川阆中)太守,军政往来频繁。当时剑州(今广元剑阁县)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了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齐心协力,完成植树任务。 根据文献记载和对现存古柏的科学考证,古蜀道翠云廊古柏并不是一次栽植完成,而是历经秦朝、三国、东晋、唐朝、北宋、明朝等6次大规模植树形成的历史产物。古柏能保存至今日,与历代严令保护和官民护路爱树的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剑门豆腐 简介 “ 剑门豆腐”,指的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别具一格的 豆腐。 剑门豆腐 (14张) 俗话说: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剑门豆腐是“剑门天下险”之所在地――四川省 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一绝。 特色 剑门做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磨出的豆渣少,点出的豆腐不仅量多,而且柔滑水嫩,吃起来上口。在剑门关镇古朴的小街上吃饭,随便走进一家,菜单上全是豆腐菜品,一二百个菜名看得人眼花缭乱,没饱口福先饱眼福 。 豆腐是传统的大众食品,营养丰盛,能强身键体,疗疾美容,延年益寿,古代称为“ 龙脑”。 “剑门豆腐”,指的是四川剑阁县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别具一格的豆腐。 历史传说 椐史料记载,它源于 西汉,先在安徽, 湖北一些州郡的豪门贵族, 达官显贵府第中制作享用,后流行到 剑门豆腐品种之一 汉水,淮河一带。剑门关镇的豆腐制作技术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三国时期,蜀汉 大将军姜维在汉中被魏将钟会,邓艾打败后,退到险隘剑门关。当时姜维营中兵疲不能战, 马乏不能骑,眼看蜀北屏障剑门危在旦夕。剑门一地方官忙向姜维献计:闭关三日不战,号今百姓家家磨豆浆,以豆腐犒赏士兵,以豆渣喂战马,待兵马体力恢复再战。此计确实很灵。使士兵和战马体力迅速得到恢复。三日之后,姜维仅引五千兵将杀 下关去,大败钟会,使 魏兵倒退数十里下寨,解了剑门危急。 又传当年 唐玄宗入蜀途经剑门,因身体疲劳,又思贵妃,寝不安,食无味,人们给他端来一碗剑门豆腐,他顿时胃口大开,一时高兴,便将这儿的特产黄豆封为“皇豆”。 工艺特色 剑门关镇的豆腐以剑门山区砾岩油沙石土出产的黄豆为原料,使用来自剑门七十一峰的“剑泉”水,经浸豆、磨浆、滤渣、煮浆、点浆、脱水等工序制成。剑门豆腐颜色雪白,细嫩鲜美,口感不涩,且有淡淡清香,并韧性极强。采用炒、炸、熘、烧、炖、蒸、氽、凉拌等烹调方法,可制作出200多个品种的菜肴 。 创新豆腐 剑门蜀道翠云廊景区 现在到剑门关吃豆腐,还能吃到它的创新菜哩~所谓创新豆腐,分为创形和创味两种。前者如水井豆腐,白盘中间倒扣一玻璃杯,杯中三分之二是清水,水面上飘着一朵萝卜雕成的小荷花。店家端上桌后嘱咐:杯子是看的,不要碰。杯子周围的什锦豆腐才是吃的。食客们便一边吃、一边看、一边猜这道菜是怎么弄出来的,一顿饭平白增添了许多热闹。 而创味菜的典型是 怀胎豆腐。这是一道象形菜,盘中有十几个金黄色椭圆形的豆腐球。整盘怀胎豆腐像怀胎的母兔,兔肚子是鸡蛋包豆腐、豆腐包肉馅,层次分明,各层味道迥异。 四大特色 千百年来,剑门人民创造了很多制作、烹调豆腐的方法,使之逐步形成了特色显著的地方名产。与其它地方的豆腐比较,它的突出特色有四:一是颜色雪白;二是质地细嫩;三是韧性极强,无论切块、拉条、开片、切丝都得心应手,随意成形,不碎不烂;四是味道鲜美,就是距剑门30公里的剑阁县城里做的豆腐也比不上。据悉,县城和其它地方将到门制作、烹调豆腐的好手请去,但做出来的豆腐无论颜色和味道都相差很大。致其原因有三:一是剑门的大豆种在剑门山区的石沙地里,土质干燥,透风良好,产出的大豆蛋白、脂肪含量高;二是制作剑门豆腐的水,是来自剑门七十二峰的泉水,有丰富的矿泉质成份,所以豆腐特别好吃;三是制作方法精细考究,技艺独特。 豆腐之乡 剑门豆腐很讲究烹调方法,有炒、炸、焰、烧、蒸、煎、炖和凉拌等80多个品种,近年来随着剑门三国文化的开发,又制作了灯笼豆腐、怀胎豆腐、草船偷箭、 水淹七军、八阵图等十多个新品种。剑门场仅千余人口,但经营豆腐的店家就有130多个。人们一进入这个古老的场镇,就仿佛到了“豆腐之乡,只见店内桌上摆着豆腐,锅里烹着豆腐,笼里蒸着豆腐,旅游剑门的中外游客和川陕公路上来往的行人进餐也无不在吃着豆腐。 剑门豆腐不仅质优味鲜,而且物美价廉,豆腐店经常承包豆腐席,每桌三、四十元不等,按质论价。一、二人进餐时,随点一两份,只需几元钱就可饱食一顿。总之,当你游览 剑门雄关之后,再细细品尝一下剑门豆腐,真是难得的享受。 剑门豆腐宴 目前剑门豆腐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菜系,总共有一百多道菜品。推荐:雪花豆腐、烂肉豆腐、神仙豆腐、熊掌豆腐。 吉尼斯世界纪录“剑门关豆腐王” [4] 豆腐王 近日,位于 英国伦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宣布:2003年9月28日制作的剑门关“ 豆腐王”获准入选 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大最重品尝人数最多的豆腐。“豆腐王”长2.2米,宽1.2米,高0.9米,重量为3300公斤。 剑门豆腐干 是指用剑门豆腐为原料,经过压榨,卤制而成的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采用真空包装的绿色休闲食品,有多种风味。散装风味更具特色、当天制作的更美味。 《剑门关赋》 作者: 苍山牧云 漫说天下雄关,北数山海而南称剑门。险峻雄奇,引举世惊叹。蜀人亦恃剑阁门户而偏安西南,不图进取。及春秋灭于秦君,西汉亡于刘主,三国破于晋侯,唐宋以下降旗逶地,尽为外族收拾。实亦未见南人北略,兵雪诸葛憾事而成功者。至此 南国悲音,终引北客哂笑。雄关之说,实形同虚设耳~ 囊史有证例,淝水易攻,而苻坚大败于 谢玄。 官渡难守,袁绍兵折于 曹操。无地利之资本可凭借。谢、曹初始者,乃无名鼠辈耳。竟能力拔一代王侯,智折枭雄千秋身价,重书青史,何故也,恃强自误耳~足见雄关不足恃,恃之则受制于人。或衔环于城郊,如 刘禅状;或称妾于夷榻,似孟夫人~ 古来天险不足凭,易朝换代亡破之。况紫衣蟒袍者,血染顶戴,能红几时耶,玉帛经营者,金银积山,可富几代耶,时眼下世风,犹可憎者。为宦一任便上媚下陷、狐假虎威、颐指气使。小富须臾即一掷千金、攀比奢华、腐化堕落。独不见,栈道连云令仰者脱帽,而不挡外患。独不闻,剑门雄关让 渔樵疾首,常唏嘘有声乎,此余为剑门之悲,而非独悲剑门也~ 剑门关 景区简介 剑门关风景名胜区时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 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6年被批准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一和四川省地质公园,集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关隘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融雄、险、奇、幽于一身。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中,剑门关景区遭到严重破坏,为重建景区,中国蜀道?剑门关景区耗资5.25亿,历时两年,终于在2010年4月29日让雄关剑门重新开关。 地质成因 剑门山的形成, 剑门绝壁 是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中, 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的剑门洪积堆,形成巨厚砾岩,出露地表,称为城墙岩群剑门关组,亦称剑门关砾岩。剑门岩由上至下,砾岩层次由多变少,砾径由大变小,砾泥岩逐渐增多。岩层向东南呈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南坡渐缓,这些地质特点,铸造了剑门山的奇险。 剑门山脉为龙门山支脉,其横亘于广元市元坝区和剑阁县北境,东南延伸绵延数百里,这里群峰突兀,山涛云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面略呈椭圆形,以低山地貌为主,山岭密布,沟壑交错,连山绝险,峻岭横空。 剑门山以天险形胜之地构成川北屏障,关隘险绝,兵家必争。从昭化西北的天雄关起,北侧有白卫岭、云台山、毛家寨、摩天岭、土地关。南侧有:东山寨、剑门关、苦竹寨、小吊岩、研石寨、青强岭。构成古蜀道著名险隘。所谓“蜀道之 “畏途,岩不可攀”即指此地。 难难于上青天”, 剑门山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在侏罗纪时期(距今约2,1.4亿年), 四川周围隆起成山,盆地积水成湖,因受强烈风化侵蚀作用,山地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垩纪时期(距今1.4,0.65亿年)剑门山脉正处在蜀湖北部边缘龙门山前山带,当龙门山强烈上升时,形成剑门洪积堆与剑门砾岩。在 喜马拉雅运动中,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剑门山再被凸显,形成了今天的剑门山。 山峰植被 剑门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为剑门山脉西南段,距今 剑阁县城30公里, 剑门关关楼 其山峻岭横空,危崖高耸,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剑门地势险峻,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为剑门山脉中最高山峰,海拔高程1330米,山势尖圆,高插云天。五峰之下,各生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称“老龙洞”,为剑阁县闻溪河源头,五子山区雨量充沛,峰高云深,变化多端,有“五子晴岚”自然景观为州县八景之一。 剑门山区植被丰富,境内森林以常绿针叶树柏,松和落叶阔叶树桤,栎及小量杨、桐、枫、榆等杂树组成。境内有天然气、膨润土、沙金、铀矿等矿藏资源。 河流水系 剑门山脉积石阻云,沟壑纵横,下自成溪,剑门山汇集的雨水,都是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由涓 天梯峡 涓细流聚成条条河流,流经溪涧沟壑,注入清江河水系,汇入 嘉陵江。发源于剑门山的水有西河、闻溪河、大小剑溪。西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西南,其流经剑阁县境内东宝、武连、正兴、开封、迎水、柘坝、长岭等地,流经南部县、阆中市汇入 嘉陵江。闻溪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东南,流经盐店、北庙、普安、闻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剑溪,分别出源于剑门镇黑山观,汉阳镇北蒲家沟,两溪在剑门隘口至大石沟汇合流入清水江,清水江在曲回乡张家注入白龙江后汇入嘉陵江。 四季气候 概述 剑门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 地理位置和多变 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 营盘嘴 温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门山区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 剑门山境内各季气候特征表现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风沙;夏季天气较炎热,常有夏旱、 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秋绵雨,雨雾日多;冬季冷冻明显,高山多雪,气候干燥。 春季 是南北冷暖气流交换季节,境内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日少,时有 倒春寒。元月起,气温上升,温和宜人, 杏花、 桃花、 梨花相继开放,山间野花烂漫,鸟语花香,满眼春光。 夏季 气温高,雨量集中,盛夏时日最高气温在30,36?之间,水气蒸发量大,高温高湿,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险出。但由于 海拔高程对气候的影响,多半山底气候炎热,山顶却气候凉爽,尤其是夏 剑溪 雨初晴,空气清新,看 彩虹飞架山间,恍若人间仙境。剑门关的梁山寺古为仙人修练之地,今为游人 避暑山庄。 秋季 是夏冬过度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暖空气退却,境内雾雨日增多。此时山间云雾环绕,景观奇妙,如遇秋雨连绵,或行经山间,漫步翠云廊,另有一番景致。清时剑州知州乔钵有诗云:“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冬季 是境内干冷空气最盛时期,冷冻明显,气候干燥,风日增多。最冷为1月,气温低于零度以下的天气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终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顶能看到雪景,远山白雪皑皑,银妆素裹。 张问陶《剑阁遇雪》诗云:“踏平泥鸿旧爪痕,寒云迢递接家村,关山归梦今宵隔,风雪萧萧出剑门。” 主要景点 剑门关关楼 历代官府多次在剑门关关隘修建关楼,均毁于战火,明时又重新建造,清时几经修复,使关楼更加雄壮美观,可惜这样一座历时数百年的巍峨建筑却于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1966年, 郭沫若、于立群来剑门,郭老即兴题诗一首:“剑门天失险,如砥坦途通。秦道栈无迹,汉砖土欲融。群山齿尽黑,万砾色皆红。主席思潮壮,人民天下雄。” 于立群也挥笔写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条幅。1992年重修的关楼位于现在大家看到的新关楼对面, 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使关楼严重受损,2009年,剑阁县决定在清代关楼的原址上 孔明立关像 重建关楼,现在大家看到的关楼就是仿照明代关楼重新修建的。关楼宽 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结构,气势恢宏。 孔明立关像 过关往南,游道右边的这尊雕塑叫 孔明立关。据《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舆地广记》也记载:“蜀汉丞相亮„„以阁道三十里至险,复设尉守之。”根据这些史料的记载,剑门关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而设立,诸葛亮设立了剑门关,架设了飞梁阁道,以后又多次经过剑门关,在出歧山伐魏时,也多次往来于剑门关,他上《出师表》后,“率诸军北驻汉中”时,也经过了剑门关。 刘备过关像 孔明立关像南,有尊雕塑是蜀汉先主刘备。 刘备在成都定都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217)设立了剑阁县,隶属于剑门关,加强了对剑阁的防守,不仅如此,还以剑阁为中心,将汉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连成了一个整体,保证了从成都至梓潼,穿剑阁过葭萌、白水,到陕西勉县阳安关、汉中这条剑阁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以后诸葛亮出歧山、姜伯约伐中原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据有关资料记载,刘备在称帝之前,就四次往 姜维神像 来于剑门关,加上《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叙述的刘备在进军成都击 刘璋途中,又返回 葭萌关看张飞和 马超厮杀,共往返六次之多。 姜维神像 在关楼西侧的在关口的峭壁上,矗立着一块巨型人头,当地人称为 姜维神像,又称为武士头像。神像戴着头盔,高耸的鼻子,大大的眼睛,隆隆的眉毛,厚厚的嘴唇,神态庄重,气度非凡。在神像的右下方,还蹲着一只灵猴,灵猴面向雄关隘口,虎视眈眈,透着一股杀气。那尊石像,传说是五丁开山时留下来镇守剑门雄关的神将,也有人说是姜维死后的化身。传说石猴是剑门山上的猴王,至今,剑门山上的猴子还经常到猴王脚下顶礼膜拜。 平襄侯祠 在景区东南,有 平襄侯祠,祠前广场上,有姜维塑像,名叫姜维点将台。 平襄侯祠又称姜维祠、伯约庙、姜公祠、钵盂寺。姜维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分前后两院,前院塑刘关张坐像,名武圣宫,后院正殿塑姜维坐像,名忠勤祠。现在看到的姜维祠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重建的姜维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包括姜维殿、孔明授书殿和 姜维墓,属于墓祠。 红星广场 红星广场是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川北军事要塞剑门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 关,红军血战剑门关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 红四方面军的著名战列之一。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2009年12月22日,红星广场落成,包括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广场上的铜像分别为剑门关战斗的总指挥 徐向前和副总指挥 王树声。纪念馆大门右侧,展示的是剑门战斗大捷的艺术墙,艺术墙前面是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四壁为剑门七十二峰,千仞绝壁,地下为下沉式沙盘。整个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红军在剑阁发生的一些革命斗争和所留下的革命文物。第二部分是观看红军攻克剑门关的战斗场景,该馆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玻璃屏幕背投和投影仪多屏融合技术,通过多媒体生动地模拟出红军浴血剑门关的历史场景:1935年4月2日的剑门雄关,英勇的红军战士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将鲜红的军旗插上了雄伟的剑门关。 剑门栈道 据说,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 天梯峡栈道 道,助其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虽然古 栈道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但如今,在这些壁立的山峰之上,又依山重建起了险峻的盘山栈道,供游人登山观景。 剑门栈道依山傍势,凌空架木。长长的栈道在青翠的山间盘旋延伸,就象一条白色的长龙翻滚游戏在峭壁悬崖之间。绵延婉转的盘山栈道,在险峻陡峭的大山石壁上,刻出一道妩媚的曲线。走在那条逶迤蜿蜒的复建古栈道上,顿时会产生时空倒错的感觉,也令人更加深切感悟到“剑门蜀道”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石笋峰 在剑门关绝壁中部,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金鸡独立于悬崖峭壁边,像一根刚出林的竹笋,又形如男性生殖器。当地人根据其自然长成的形状称其为竹笋峰,又名石笋峰。竹笋峰高达数十丈,通体不长一草一木,在它的尖顶上,却生长着一丛茂盛的灌木,因此竹笋峰又像一名怒发冲冠的卫士日夜守护着剑门雄关。 梁山寺 梁山寺 梁山寺,在大剑山绝顶,位于海拔1180米的剑门七十二峰的桃花峰与逍遥峰之间的舍身崖上。梁山传为梁武帝修真之地,因此山上建有古刹梁山寺和 梁武帝祠。梁山寺始建于唐,经过历代修葺,清时扩建为两进四合院,建筑面积947平方米。 梁山寺坐北朝南,山门中高悬巨匾“梁山寺”三个金光大字。寺院除大雄宝殿外,还有观音殿、藏经楼和僧房、斋堂、茶堂等。现在的梁山寺院为四川省广播电视集团506广播电视转 播台用房,已非旧貌。不过梁山寺周围有成片松林,山风乍起,松涛阵阵,山峦叠嶂,景色迷人。 [1] [2] 基本概况 剑门关镇,位于 剑阁县北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关景区的核心, 剑门关镇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地处 国道108线,县城 下寺镇城南12公里处。全镇 幅员面积132.7 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 社区居委会,105个村民小组,34个行政事业单位,共5105户,其中农业户4005户,非农业户765户,总人口16973人,劳动力9000人。全镇有 林地71095亩, 耕地23592亩,其中田9607亩,地13995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 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有 烤烟、 油菜、花生。 剑门关镇紧临 县城,交通及区位优势明显, 108国道穿境而过, 15个村165.5公里通村公路均为泥结碎石路面,晴雨能通车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门关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能满足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需要,广电通讯畅通,基本达到全覆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商贸流通活跃,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共有 餐饮服务店32家,豆制品加工作坊8家, 剑门豆腐享誉国内外,集镇建设初具规模,示范带动作用逐渐显现。1994年剑门关镇被列为全省100个试点镇之一,2004年又成功申报为省级重点镇。通过几年的建设和经营,集镇已有一定的规模,常住人口5000人左右。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 图2:剑门关古镇掠影 [1] 始终坚持“稳粮油、攻烤烟、抓畜禽、建古镇、兴旅游、保稳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不动摇,逐步增育和壮大以烤烟、生猪、旅游为主的主导产业,推动剑门关镇经济 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2007年,全镇 生产总值实现8587万元,增长12%以上,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5%, 第二产业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19%。财税收入实现380万元,同口径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万元,增长10%, 招商引资达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2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剑门关景区是1984年全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经济发展 剑门关镇烤烟产业逐渐壮大。自1987年种植烤烟以来,历届党委、政府长期坚持正确引导 剑门关镇一角 、科学规划、规模种植的工作思路,烤烟产业不断壮大。2006年全镇种植烤烟5286亩,实现产量16900担,产值767万元,创税达248.1万元,2007年种植烤烟4516亩,实现产量10163担,产值560万元,创税134万元。2008年因受地震影响,但全镇仍然种植烤烟4608亩,可望实现产量15000担,产值1000万元,创税300万元。烤烟已名符其实地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剑门关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 剑门关古镇掠影 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禽业。2006年,全镇出栏生猪20670头,人均出栏达1.2头;2007年,全镇出栏生猪28200头,人均达到1.67头;出栏肉羊16720只,出栏小家禽达43.6万只。 剑门关镇是市级试点小城镇,现全镇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协助旅游部门,发展旅游事业,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特别创好“剑门豆腐”名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灾后重建 “5?12”地震来时突然,震级强度大,波及范围广,虽然我镇属于波及区,但也给全镇5000余户,1.7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较大程度的损害。据统计,此次强烈地震全镇共有10人伤亡,垮塌房屋77户、312间;造成严重危房1282户、4533间;一般受损房间22476间;损毁烤房1084间,砸死砸伤牲畜5000余头;损毁家俱1.88万件;学校、医院、公里、电力、通信、广播、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多处受损,全镇直接经济损失达5.75亿元。 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反应迅速,决策果断,科学处置,第 剑门镇一隅 一时间即成立了剑门关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组织全体干部进村入户,及时转移群众,慰问灾民,察看灾情,指导排危,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引导全镇群众发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抗灾自救精神,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截 至目前,我镇修建活动板房77套,安置安置灾民77户285人 ;在剑门关场镇规划区以南(剑门村桂花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统一标高、统一风貌规划了占地面积约1.8万m2的志公村地质灾害受灾户新村安置点,初步拟定可规划安置104户400余人;群众自建建临时过渡房645间;享受国家救灾粮款768户1576人;目前,全镇灾后重建工作已掀起高潮,预计春节前70%的重建户可搬进新房。 “5.12”地震使场镇居民房屋、水、电、通信、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剑门关古镇灾后重建工程,力争在2年内把剑门关镇建设成为川北旅游休闲文化古镇,基本上具备旅游服务的功能,使其成为旅游观光、探索三国遗踪、休闲玩乐购物的目的地。 剑门关古镇灾后重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震级强度大,波及范围广,给全镇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剑门关场镇在此次地震中受灾尤为严重,房屋、道路、给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在本次地震中损毁严重,为排危除险、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及旅游区服务接待功能,按照市、县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指示精神,结合剑门关镇当前道路、供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制约集镇发展的现状,决定立即启动剑门关古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 剑门关古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是中共剑阁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从抗震救灾转入到恢复重建的一项重点工程,总投资5000余万元,由承建过双流县黄龙溪古镇风貌改造的成都永安建筑公司具体承建,于2008年6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春节前完成一期工程全部建设任务。 剑门关古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内容 ?临街建筑物风貌整治工程:林园宾馆至剑门道班1220米,涉及单位和个户243户门面576间;?市政基础设施工程:12500平方米街面青石板铺装整治工程,8430米雨污管排水工程,3600余米管 剑门关景区“蜀道”风光 线下地工程,190余盏古灯安装工程,5座桥梁的建设和维修工程,环卫设施配套和公厕改造工程,绿化建设工程等;?广场及空坝建设工程:南北入口广场,衙门广场,古驿站广场,戏台坝,磨坊坝,南入口停车场等;?单体(小品)景观建设工程:石牌坊、石牌楼、石经柱、拴马桩、戏楼、财神殿、石阙等。 剑门关古镇灾后重建工程紧扣“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剑阁”主题,着眼“旅游兴县”战略,围绕“高起点、高、高品位”目标,遵循“整体超前规划、成片集中改造”原则,深挖厚重的三国文化、红色文化、豆腐文化,力展古镇韵味,有效提升文化品位和环境品味。力争2年时间把剑门关镇建设成为川东北旅游休闲文化古镇,使其成为旅游观光、探寻三国遗踪、休闲玩乐购物的目的地,成为剑门蜀道和剑门关景区游人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统筹协调快速发展。 [2] 剑门关景区集中安置点 剑门关景区集中安置点,是结合受灾群众灾后重建安置、剑门关风景区灾后重建打造景区农户搬迁、剑门古镇建设于一体的民生工程。 “5.12”特大地震造成剑门关景区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剑门关隘口水井坡一带,因山体滑坡和崩塌,农房损毁严重,同时在水井坡顶部的金城峰形成了巨大危岩,当地群众无法在原址实 现重建。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因灾无房群众和景区开发搬迁群众早日安居乐业。 经剑门关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多方论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将农户房屋重建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实施搬迁户重建。在场镇新街加油站至剑门村桂花园地段选址,建设剑门关景区搬迁农户永久性住房安置点,集中对103户农户进行安置,其中:水井坡地质灾害异地搬迁户25户、景区开发拆迁户72户、剑门村征地原拆原建户6户。该安置点以国道108线公路为轴线,地势平坦,南北长约580米,计划投资2000万元,其中农户投资1800万元,项目投入200万元,主要用于完善水、电、路、有线电视、通讯和场平“五通一平”。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726万元,集中安置点“五通一平”工程已完成,新修居民安置点道路1条0.5公里,埋设供水管道700米,0.4千伏动力线路800米,架设电杆10根;一期落实62户,13户已动工。 [3]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4] ) 总人口 17349 男 8994 女 8355 家庭户户数 4539 家庭户总人口(总) 17130 家庭户男 8874 家庭户女 8256 0-14岁(总) 4264 0-14岁男 2218 0-14岁女 2046 15-64岁(总) 12084 15-64岁男 6308 15-64岁女 5776 65岁及以上(总) 1001 65岁及以上男 468 65岁及以上女 53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6258
/
本文档为【剑门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