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略论皇太极的文化选择

2018-09-19 17页 doc 37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略论皇太极的文化选择略论皇太极的文化选择 略论皇太极的文化选择 2O04年2期 (总第39期) 满语研究 MANC删sI1『D?=s No2,2O04 (GeneralNo.39) 略论皇太极的文化选择 刘仁坤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哈尔滨~5oo8o) 摘要:对后金来说,在没有新的生产力产生之前,汲取中原地区传统文化,是有助于 促进满民族的进步 与发展的,皇太极继汗住后的文化价值取向是选择了他接触到的最先进的文化,使 他不仅巩固了汗位,而且建 立了清王朝并为满族贵族最终问鼎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皇太极;文化...
略论皇太极的文化选择
略论皇太极的文化选择 略论皇太极的文化选择 2O04年2期 (总第39期) 满语研究 MANC删sI1『D?=s No2,2O04 (GeneralNo.39) 略论皇太极的文化选择 刘仁坤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哈尔滨~5oo8o) 摘要:对后金来说,在没有新的生产力产生之前,汲取中原地区传统文化,是有助于 促进满民族的进步 与发展的,皇太极继汗住后的文化价值取向是选择了他接触到的最先进的文化,使 他不仅巩固了汗位,而且建 立了清王朝并为满族贵族最终问鼎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皇太极;文化;选择 中图分类号:GO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873(2(X)4)02—0027—07 后金天命十一年,皇太极被推为"汗".他承 父业,南征朝鲜,北伐不服的蒙古诸部,西讨明朝, 为成霸业一统天下,军事活动极为频繁.但是,在 戎马倥偬中并没有忘记强化君主专制的政治体 制,使后金更加稳定并顺利建立了清王朝. 一 ,对传统政治制度的选择,适应 了急剧变化和发展的后金社会 努尔哈赤曾说:"我垒世所居庐舍,耕种之田 地."[3(P29)这充分说明建州女真时农业生产就有 了一定的发展.进入辽沈地区后,他实行了"计丁 授田",农业在后金的社会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 位,并不断取代了原来的游猎生产方式.这种分 散的小农经济是君主专制主义产生的温床,为后 金选择新的统治模式奠定了重要的社会经济基 础.努尔哈赤时期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已稍露端 倪,他本人不仅拥有最高的决策权,而且拥有最高 的立法权,司法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实行,官 吏的任免都系汗一人.由此可见,努尔哈赤时期 的政治措施为后金确立封建主义专制政体奠定了 重要的基础.但是,努尔哈赤的突然去世,中断了 这一模式的构建.《清史稿》上说:"太祖崩,储嗣 未定.代善与其子岳托,萨哈廉以上才德冠世,与 诸贝勒议请嗣位".[2J(PI9)皇太极是按努尔哈赤生 前所确定的"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被推举为"汗" 的.所以,他的汗位急需巩固,以适应后金政治经 济的发展和对明战争的需要.但是"八和硕贝勒 共理国政"的模式对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确立是 有限制的. 按《满文老档》记载:天命七年三月初三,努尔 哈赤发表了关于八王共治的长篇"上谕",其基本 思想如下: 第一,汗位的继承由八王"择其能受谏者即嗣 父为国君","若不纳谏,所行非善,尔八王即更择 其能受谏而好善者立之". 第二,王位非但不能世袭,而且无能者将被更 替."尔八王治理国政,一人心有所得,直陈所见, 其余七人则赞成之,如已无能,又不赞成他人之能 而缄默坐视,则当易之,择其子弟为王." 第三,八王拥有最高审判权.遇案件则由"众 审事审理后,报于大臣,大臣拟定后,奏于八王知, 收稿日期:2O04—08—15 作者简介:刘仁坤(1954一),男,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距离教育》副主编, 教授,主要从事清史研究. ? 27? 由八王审断定罪".? 第四,确定新汗与诸王平起平坐的礼制."除 夕谒堂子拜神主后,先由国君亲自叩拜众叔,诸 兄,然后坐汗位,汗与受汗叩拜之众叔,兄,皆并坐 于一列,受国人叩拜."['](_)皇太极即汗位 后,曾一度实行与四大贝勒平时并坐一起受国人 拜的礼仪. 这一上谕对于日趋发展的后金来说是不适应 的,小农经济基础只能产生封建专制制度,而这种 八王共主的主张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格 格不入的.实际上在努尔哈赤时期,他不断进行 的是强化汗权,削弱诸八贝勒的权力,如在天命七 年六月初七日,努尔哈赤设司法,筑城,管理库粮, 盐税……等行政官吏,仅为"审理国中各案 事"['](嫩_383),就委任了l6人,这l6人与"扎尔 固齐"是什么关系并没有明确规定.天命八年二 月,努尔哈赤又一次设置官吏及机构.特别是为 八和硕贝勒"设八大臣副之","以观察诸贝勒之 心".['](l州3)带有对八贝勒监视之意.除此之 外,这"八大臣"还有筹划国事,军政,议定行政,军 政人员贤与不肖等职责;"每旗贝勒设四大臣",主 要职责是监督八家捕获之物之多寡,凡进八家之 物必具文上报"汗"知道.[']('"')上述机构及人 员职责的确定实际上使后金政权不断朝着封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发展. 皇太极即位后,在原来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 的措施来完善后金的政治体制.主要是以中国传 统的政治制度为蓝本,加以适当的修补而成.为 了巩固汗位,削弱诸贝勒的权力,设八大臣,"为八 固山额真,总理一切事物,与诸贝勒偕坐共议,出 猎行师,议定启奏,各领本旗兵行,凡中国大小事 情,皆听稽察0""设十六大臣",其职责为"佐理国 政,审判狱讼,不令出兵驻防".又设十六大臣,其 职责为"出兵驻防,以时调谴,仍审理词 讼".[3](n')加强中央集权制,最后由君主掌一切 大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此,秦 以降各朝皇帝莫不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实质 上是加强皇权.皇太极采取的措施,其一是不断 增加参政,议政的人数,扩大他的统治基础,逐渐 打破了努尔哈赤"八和硕贝勒共治"的设想;其二 是不断从诸贝勒中分权,如上所述两次设置的"十 六大臣",主要职责为"审判狱讼","参理讼狱",使 八贝勒的最高审判权从手中失落,并削夺贝勒的 带兵权;其三是皇太极改变了四大贝勒按月分直 的制度,"太祖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 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及上即位,仍令三大贝勒 分月掌理".皇太极以"一切机务辄烦诸兄经皇多 有未便"为借口,下令"嗣后可令以下贝勒代 之".附)于是三大贝勒按月分直为诸贝勒按月 分直了,这一政策是有八大臣参与的结果,以后八 大臣参与政事,决策不绝史书.而三大贝勒多是 领兵在外的作战将领,从核心的决策地位转向接 受决策的执行者了. 天聪三年,皇太极设置了文馆,其本人"乐观 古来典籍,故分命满汉儒臣翻译记注,欲以历代帝 王得失为鉴"[](P17O).文馆的主要职责就是翻译 文献典籍,为皇太极进一步汲取传统文化奠定了 重要基础,包括后来中央行政机关的设置莫不仿 明而设,与皇太极学习运用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 关系.至内馆分为三院,实质上成为皇帝之下的 中枢机构,基本上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几乎没 有区别.三院所设满,汉,蒙大学士,他们"掌钧国 政,赞诏命,厘宪典,设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 告"[5](呦).尽管有些职责是后来逐步增加的, 但是大学士参与国家大政方针之确定,握有一定 的军国议定权是不容质疑的.皇太极另一重大举 措是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的设立.虽然六部由贝 勒分领,但意义不同以往.皇太极关于国家行政 机关的设置,打破了一切要政均由女真人把持的 局面,大学士由国家任命,包含汉,满,蒙三个民 族,承皇太极旨意办事,强化了君主专制,扩大了 统治基础.大学士的地位与往时贝勒们地位与作 用都是不同的,他们参与军政,只拥有议政权,而 无有决策权,决策权在皇太极一人手里;六部是行 政机关,执行机构,尽管多为满人把持,但毕竟属 国家行政的职能部门,六部长官的任命是按皇帝 ?早在明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创八旗制度时,曾"置理政听讼大臣五人,扎尔固 齐十人佐理,五日一视朝,凡有 听断,先经扎尔固齐十人审问,然后言于五臣,王臣审问,言于众贝勒,议定奏明".见 蒋氏《东华录》卷一,6页.这时则不 用上奏,审判权在王. ? 28? 的旨意行事的,且不参与决策.都察院是监察机 构,设置之初权限很大,对皇帝可以劝谏,对其他 贝勒,大臣则有弹劾,纠举之权了.由此可见,后 金政机职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它逐渐抛弃了"八 王议政"的亦兵亦政的模式,决策与执行机构分离 了,各职能部门的权责清晰,这是传统的政治文化 影响的必然结果. 二,以民为本的政治观是对儒家 思想的选择 邦以民为本,本固则邦宁,这是儒家德政思想 的基本内涵.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共之."L6J它从如何维护统治阶级的有 效统治目的出发,探讨了"德政"的重要性.以民 为本的前提是实施"德政";"德政"是以民为本的 具体体现.在中国历史上,各帝王为自己的长治久 安,都依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而采取不同措施,如轻徭 薄赋,蠲免钱粮,或治理江河,或兼听纳谏.皇太极 既然"欲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必然在自己统治过 程中用具体的措施来对"民本主义"进行诠释. 皇太极认为:"无土地无人民,何以为王?盖王 者,民之父母,当拯黎元于涂炭,登之衽席."髓) 皇太极心目中之"民",不单纯是满族人,还包括其 他民族,特别是对待汉族人民的政策,虽然不能完 全以满族人一样的平等地位,但较之努尔哈赤,甚 至于比后来的一些皇帝还要进步.天命十一年九 月丙子,他在一上谕中要求:"满洲,汉人,毋或异 视,讼狱差徭,务使均一0""丁丑,令汉人与满洲分 屯别居.先是汉人十三壮丁为一庄,给满官为奴. 至是,每备御止留八人,余悉编为户民,处以别屯, 择汉官廉正者理之."[8](E2o)皇太极还规定:"禁止诸 贝勒大臣属下人等私至汉官家需索马匹鹰犬或勒 买器用等物及恣意行游,违者罪之,由是,汉人安堵 咸颁乐土0"?同时,岳托的允许满,汉通婚,以贝勒 女配汉一品官,国中大臣要配二品官,各牛录下寡 妇给配各官从人,"至明之兵士察汉民女子寡妇及 八贝勒以下庄头女子令其给配",目的是"毋致一人 失所,则人心归附,而大业可成矣"[9](啦的建议,得 到了皇太极的称许. 努尔哈赤时期,对其统治下的汉族人民采取 了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曾一度激化了这一地区 的民族矛盾,汉族人不堪忍受奴役的地位而采取 武装反抗或逃亡等方式反对努尔哈赤的民族压迫 政策.皇太极即位后从这一地区存在的民族矛盾 多由统治政策不当这一事实出发,采取了有利于 缓和当时辽沈地区复杂的阶级和民族矛盾的有效 措施,特别是"离主条例"的制定和实施,使当时生 产关系及生产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稳定 当时的政治局面,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十 分有利的,并没有发生"比较野蛮的征服者杀光或 者驱走某个国家的居民,并且由于不会利用而使 生产力遭到破坏或衰落下去"[zo](v2zz)的情况. 恩格斯指出:"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 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 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 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m]()对于满族人来 说,辽沈地区是"比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地区,它基 本上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而不是以渔猎为生存手段. 皇太极对此是十分清楚的,故此,对农业生产给予了 相当的重视.在天聪七年三月皇太极给各牛录额真 一 上谕说:"田畴庐舍,民生攸赖.劝农讲武,国之大 经.尔等宜各往该管屯地,详加体察,不可以部务推 诿.若有二,三牛录同居一堡者,着于各田地附近之 处,大筑墙垣,散建房屋以居之.迁移之时,宜听其 便.至于树艺之法,洼地当种粱,稗,高田随所宜种 之.地瘠须加倍壅;耕牛须善饲养.尔等俱一一严 饬,如贫民无牛者,付有力之家代种;一切徭役,宜派 有力者,忽得累及贫民.""至所居有卑湿者,宜令迁 移.""方今疆土日辟,凡田地有不堪种者,尽可更换, 许诉部臣换给,如给地之时,尔牛录额真,章京自占 近便沃壤,将近瘠之地分给贫民,许贫人陈述."? ?《清实录?太宗实录》(卷一)页说:"至于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疑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 ?见《清实录?太宗实录(卷十三))x79页.皇太极一直是比较重视农业生产的,《清史稿?太宗本纪一(卷二)》记 载:在他刚继汗位时,(天命十一年五月)在一上谕中说:"工筑之兴,有妨农务,前以城廓边墙,事关守御,有劳民力,良非 得已.兹后止葺颓坏,不复兴筑,俾民专勒南亩."崇德元年,皇太极召集诸臣,专谈了农业技术问:"树艺所宜,各因地 利,卑湿者可种稗,稻,高梁,高阜者可种杂粮,勘力培壅,乘地滋润,及时耕种,则秋成刈获户庆充盈.如失时不耕,粮从 何那耶."见《清实录?太宗实录(卷三十一)》第399页. ? 29? 皇太极这道上谕清楚表明后金的最高统治者 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尽管战时紧张,却把发展农业 生产作为"经国"之要政放到了重要位置,这是解 决后金国计民生的大事.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要 有农业生产的技术,皇太极所谈的农业技术,在今 天看来是浅显的,但对于以游猎生产为主的后进 民族的贵族首领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它表明后金 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而选择了以农业经济为主的 生产模式,对于满族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这种选 择使后金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赋税增多,为 封建国家提供了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物 质条件. 皇太极认为:"国家以爱民为务."(''](嘲)这是 皇太极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他对诸 贝勒等贵族们说:你们"皆受朕恩,身居民上,衣食 亦已丰,乃攫取贫民辛勤孳养之性牢,以供口腹, 贫民被此扰累,何所持以为生乎!逃亡背叛只此 为由.嗣后有需索食物者,除凡人照常处分以外, 若尔管粮官,笔贴式及巡台等人,似此虐民妄行, 事发不照常例治罪,定行处死"[11](嘟).皇太极不 仅这样规定,而且对违犯者也的确进行处罚.天 聪七年七月间,巴牙木等人取孔有德家眷时,因杀 其部下并夺取财物,结果不仅被解职,而且被罚银 并受鞭刑和其他刑罚.为稳定后金统治,取得百 姓的支持,皇太极几次下令,告诫贝勒无论是行军 还是行猎,必须"毋喧哗,毋扰屯民,毋取田间柴 蓖''0[](l8) 爱民,不能扰民.后金是在不断的战争中而 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努尔哈赤时期,是吞并女真 其他部落而成."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 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0"[b]()在战 争中过程中劫掠不断,铁骑所到之处,不免流血牺 牲,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其历史意义固然值得 肯定,但是,给女真各部落造成的灾难也是历史事 实.其后,在进攻辽沈和其他地区时这种暴力行 为并没有停止过.征服是以暴力为后盾,并表现 为对被征服者的掠夺.这种掠夺几成习惯,特别 是汉人"每被侵扰,多致逃亡"[b]().生产遭到 破坏,矛盾不断激化,是不利于统治的.皇太极上 述旨意,不仅道出了当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原 由,而且对于官吏们鱼肉百姓处以极刑,这样,约 束了诸贝勒至笔帖式们的不法行为,对于巩固后 ? 30? 金的统治是极为有利的.当然,皇太极的民本主 义主要是针对后金统治下的地区,及在与明作战 中俘获的人等,对关内的骚扰却呈野蛮之态,因 此,其"爱民"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皇帝是否善于纳谏,往往是 一 个朝代兴衰,朝政得失的重要原因,皇太极对此 是有比较高的认识的,所以,皇太极认为"下情上 达,天下罔不治,下情上壅,天下罔不乱"[H](. ,致使统治者的 为了有效统治必须了解民情,民意 利益与老百姓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趋向一致,这是 皇太极民本主义思想的又一体现.为此,他向诸 贝勒们表示:"朕虚怀听览,乐闻谠言.如朕所行 未协乎义,宜直言勿讳.政事或有愆忘,宜开陈无 隐,或六部事有不公,诸臣奸伪贪邪,宜直行纠劾. 即诸臣或有艰苦之情,亦据实奏闻,苟不务直言, 而徒运引曲喻,自为身谋,纷然陈奏,不惟朕难于 观览,即于尔等亦无裨益.嗣后凡有建白,惟当面 直陈,如心有独得,不妨就所创获入献嘉媒,若剿 袭故闻,以为陈奏,何益于事耶."[](P199)皇太极 以为臣下直言,是有利于国家巩固的,他说:"朕观 蒙古察哈尔林丹悖谬不道,至于亡国,未闻其臣有 斥言其主所行悖乱者."他要求臣下:"嗣后朕或有 过举,尔等即当面诤","若既不能谏,而徒于退后 咎其主上之失,议其国事之非,岂人臣之谊 乎!"[t6](P445)把直谏作为臣下是否合格的标准之 一 ,并与国家政权巩固联系起来,可见了解民情, 直言求过在皇太极心目中之地位与作用了. 事实上,皇太极无论是在战略选择上还是在 经营后金社会经济过程中,都是十分注重诸贝勒, 汉大臣们的意见和建议的,上面涉及到的满汉通 婚就是明显的实例.此外如仿明制设置官僚机构 也多采纳诸位大臣建议.皇太极纳谏之事在《太 宗实录》,《东华录》,《清史稿》,《满文老档》中都有 不同的记载,尽管有些地方有夸大溢美之辞,但 是,基本上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正因为皇太极 的提倡,其本人也善于纳谏,并从中采纳有利于后 金发展的建议和主张,使得后金快速发展.《清史 稿?太宗本纪》对此有这样的评价:"太宗缵继大 统,亦时与诸贝勒讲论不辍,崇奖忠直,录功弃过, 凡诏令必求可以顺民心,垂久远者." 三,礼法并用使后金(清)的上层 建筑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 "纳政治于礼俗教化之中,而以道德统括文 化"[17](,这既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历代君主进行 有效统治的措施的概括,也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特点.统治者对德化,风俗的提倡,目的是 使人们自然地增强对封建统治秩序的认同. 皇太极指出:"圣经有日:欲齐其家,先修其 身,身修家齐而后国治."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 是治国之根本."御下以义,交友以信"是为修身, "孝其亲,悌其长"则家治,"存忠直之心","不负朝 庭",而国有亡者则不闻.[幅](P445)反映了他对传统 文化的认同. 皇太极认为:"朕令诸贝勒大臣子弟读所以使 之习于学问,讲明义理忠君亲上实有赖 焉."[19](P146)并用具体实例说明之:"今我兵围大 凌河城,终越四月,人皆相食犹以死守.虽援兵尽 败,凌河已降,而锦州,松山,杏山,犹不忍委异而 去者,岂非读书明道理为朝庭尽忠之故 乎."[](P146)教化的力量使明末东北地区守将及 士兵与城共存亡,誓死不降,为皇帝尽忠,这使皇 太极深感震撼,他将其归结为"读书明理"的结果. 所以,他要求八旗子弟都应人校读书,以明修身, 齐家,治国之理义.针对一些贝勒溺爱子弟不令 就读之事,并错误地认为不读书也未偿误事的论 调,皇太极指出:"昔我兵之弃滦河皆由永平驻守 贝勒失于救援遂致永平,遵化,迁安等城相继而 弃,岂非未尝学问不明理义之故乎?"[加](n46)天聪 四年四至五月间,明与后金为夺滦河而战.结果 驻守在永平的阿敏,硕托等没有对滦河支援,遂有 滦河之败,永平等四城相继失守.这本来是一次 单纯的军事行为,结果阿敏被拘幽至死(当然,不 排除皇太极借故打击阿敏势力,加强皇权).其他 如硕托,汤古代,那穆泰,巴布泰,图尔格等各被 "夺爵,革职有差"Do](n?.把战场上的失利看成 是不读书,不明理义之故,可见以传统文化为内容 的教化在皇太极心目中的地位了.因此,他下令: "自今凡子弟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者,俱令读书. 如有不愿教子读书者,自行启奏,若尔等之溺爱如 此,朕亦不令尔身披甲出征,听尔任意自适,于尔 心安乎?"[加](啪)不读书,将被剥夺某些权力,以此 惩戒不读书的八旗子弟,可见为行教化,皇太极的 良苦用心. 皇太极还效法中原多数皇帝的作法,进行祭 孔.崇德元年,皇太极遣范文程祭孔,"惟至圣德 配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更依 旧制,复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PISOI) 这是皇太极汉化标志之一,可见他对传统文化的 选择,把儒家抬高到一定高度,以体现国家对教化 的重视和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实际上,在天 聪三年,皇太极就指出:"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 武勘祸乱,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兴文治,于生 员中考取其文艺明道者优奖之,以昭作人之典. 诸贝勒府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 ."[21](对考试优异者不仅赏缎布,免其徭役,而 且在各贝勒(包括皇太极)家为奴者,可以获得脱 离家主的自由.[21](这与努尔哈赤时察出明绅 衿尽行处死[21](P75)的政策有天壤之别,对于进一 步发挥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的.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罪;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J对此,皇太极 是心领神会的,他在重视教化的同时,还运用"礼" 与"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都循规蹈矩在 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 从崇德元年清王朝建立时起,皇太极就把封 建的繁文缛节运用于新建立的政权之中.内容涉 及十分广泛,包括自皇太极至各亲王,贝勒,章京 路遇相见礼节[1](.501),祭堂子典礼[.](n5os),各亲 王,贝勒及夫人头饰[.](P1514),各福晋,格格路遇礼 节及所乘车舆[.](P1522),皇太极祭天,太庙礼 节[.](P152.3),甚至皇太极所颁谕旨途中与诸亲王, 贝勒相遇的礼节,[](PlS:z4)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 些礼节与《周礼》相对照不难发现二者的惊人相似 之处.同时,他还下谕对各亲王,贝勒,福晋,格格 所用,所穿,所饰之物等做出明确规定,并指出此, "系上所赐,可准服用,不准效上越分私 制"[.](PlSZs).这些规定显然不是女真人传统的文 化,完全是汉化的结果.皇太极对各级官吏(含他 们的妻子)的服式,冠饰,仪仗,名号等级森严的规 定,以此来建立和巩固皇权,使人们由此遵从天下 定于一的封建伦理观念,真正达到天无二日,人无 二主的政治目的.皇太极强调礼的精神,重视礼 ? 31? 的作用,使各亲王,贝勒等大小亲贵身体力行来影 响旗民,逐步使他统治下的臣民形成固定的思维 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使统治者 的统治措施融合在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中,在潜移 默化中促使人们对皇太极统治的认可,这就是皇 太极极力倡导礼教的根本目的. 当然,作为"礼",对于人们的行为只能起着防 范未然的作用.对于已然者则必须用法律来限制, 强制人们的行为,使之就范于君主的意志.礼与 法是可以互相补充,但却是不能互相代替的.西 汉贾谊的"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 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所为生难知也",对 法,礼的不同效用表述得是十分清楚的,而皇太极 周围如范文程,宁完我等汉人士大夫对此也是相 当熟悉的.因此,后金至清建立伊始便十分重视 法的建设,并在实行中运用法来调整,规范人们的 行为.特别是宁完我还提出了"参汉酌 金"[z2](嗍)的立法指导思想.在保留部分女真族 的习惯的同时,大量吸纳明律的精神及中国传统 的法律思想. 皇太极时期法制建设并不是十分周全的.清 入关前并没有编成《大清律例》这样的刑典,即没 有使法制法典化,成文化,系统化.但立法活动却 涉及刑法,民法,婚姻法等部门法. 后金及清建立时,军事活动频繁,故此,此时 法律多与军事相关."马匹赢瘦罪及该固山额 萁'[23]()出兵打仗,所获珍贵之物必须交公, "隐者罪之","通敌者诛之",[23](嘶)"大军所过不 许藏毁拆寺庙.逆命者诛之,不逆者勿杀","妇女 勿得淫乱,违者军法从事","妄行擅离部伍杀,降 劫物者必治以军法",[24](P4o8)这类的规定在《清实 录》可谓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值得注 意的是,中国传统法律中,自北朝后,"十恶","八 议"入律,后金时期,虽然"八议"不见着于律文,但 皇太极对八旗贵族的宽恕之情则处处可见.阿敏 一 案,原本众议其罪"当诛",皇太极命"幽 之"](r,8945).费扬武,崇德年问因功封固山贝子, "四年,坐受外藩蒙古贿,削爵,寻更封辅国 公"[]().而拜因图因其弟临阵退却,大臣议 其弟罪而其"拂袖出,坐徇庇,论死",皇太极命"夺 爵职,罚缓赎罪"0[](1'8963)崇德三年,皇太极谕日: "自后若王,贝勒,贝子等犯者,议罚;官员犯者,幽 系三日,议罚:庶民犯者,枷号八日,责治而释 之."[26](这是对不遵守定制,变乱法度者的处 罚,但显现出封建社会同罪不同罚的法律原则,实 际上是贵族有罪必须上请,由皇太极来决裁,《清 史稿》,《太宗实录》这类记载比较多,贵族犯罪,由 大臣们议定,最后由皇太极裁定,一般都减等处 理.太宗时.虽然不见"十恶"条款于法律,但确实 有人因此获罪.据《清史稿》记载,崇德七年,"追 论敏惠恭和元妃丧时,札喀纳从武英郡王阿济格 歌舞为乐,大不敬,削爵,黜宗籍,幽禁",?"承政 索海当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擅令祖大乐俳优至帐 内,吹弹歌舞,下部议,至是议索海应论死".上奏 皇太极,免死,革职.[](P84o)巴布海因言"梅勒章 京多如草木"而获罪论死,[27](嗍)被皇太极宽宥 不死.但却革职,内秘书院学士杨芳,内弘文院学 士王文奎等酒醉乘马冲入皇太极仪仗,被执问罪, 三人醒后皆日:"谨按会典近仪仗百步者绞,入仪 仗内者斩."[27](嗍)《清史稿》所载罪名为"大不 敬",但查《太宗实录》,并不见"大不敬"之词,上述 被处分者多属这类案件,即对皇帝不恭敬,有欺谩 之行为.按律当斩,只不过最终经皇太极终审,也 因多为贵族,故免死,但"幽禁"属终身监禁,免为 庶人,处分也是比较重的.? 皇太极承汗位,面临多种选择,一是保持女真 原有生活习俗不变,并以渔猎生活或游牧生活方 式为主;二是与蒙古诸部落一样,采用逐水草而居 的生活方式.但是,皇太极却选择了汉文化.当 时,明王朝统治下的封建社会已是日落西山,在农 民起义军的打击下苟延残喘.但是,封建专制制 度并非没有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中国还没有产生 新的生产力,没有形成新的阶级力量,对于满族来 0《清史稿(卷215)》第8958页,《清实录?太宗实录(卷六十三)》记载:扎喀纳夫妇 俱着拘禁,其家口属员拨给和硕 郑亲王.与此相牵连还有其他人,如尼堪贝子,博洛贝子,公扁古,博和托,和托,电齐 喀,古尔布什额附等,因皇太极下令 免罪不罚. ?皇太极时期,法虽然没有成文化,但是内容却是十分丰富的,本文因篇幅所限只 能涉及立法的指导思想及立法 的基本精神.而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法律内容将有专文论及. ? 32? 说,对传统文化的选择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向是值得肯定的. 有助于满民族的发展,因此,皇太极的文化价值取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 注.满文老档[z].北京:中华书局,1990. [2]清史稿?太祖一(卷二)[M]. [3]蒋氏东华录(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清实录?太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 [5]清史稿?职官志[M]. [6]论语?为政[M]. [7]清实录?太宗实录(卷十六)[M]. [8]清史稿?太宗本纪(卷二)[M]. [9]蒋氏?东华录(卷二)[M]. [10]恩格斯.反杜林论[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C]. [11]清实录?太宗实录(卷五)[M]. [12]清实录?太宗实录(卷十一)[M]. [13]清实录?太宗实录(卷一)[M]. [14]清实录?太宗实录(卷十九)[M]. [15]清实录?太宗实录(卷十四)[M]. [16]清实录?太宗实录(卷三十四)[M]. [17]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18]清实录?太宗实录(卷三十五)[M]. [19]清实录?太宗实录(卷二十)[M]. [2o]清实录?太宗实录(卷十)[M]. [21]清史稿?太宗本纪(一)[M]. [22]张晋藩.中国法制史[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1. [23]清实录?太宗实录(卷三十一)[M]. [24]清实录?太宗实录(卷三十二)[M]. [25]清史稿?传(三十)[M]. [26]清实录?太宗实录?卷(四十二)[M]. [27]清实录?太宗实录?卷(六十一)[M]. [责任编辑:唐戈] SimplyontheCulturalChoiceofEmperorHongtaiji LIURen—kun (HeilongjiangRadioandTVUniversity,Harbin150080,China) Abstract:AbsorbingthetraditionalcultureoftheCentralPlainsisconduciveforl_ateJinDyn astytopromote anddevelopManchupeoplebeforethecomingofnewproductivepower.Aftergettingtheemperorposition,Hong~i— jichoosedthemostadvancedculture,whichnotonlystrengthedhispositionbutalsocontribut edtoestablishQing DynastyandunitethewholenationofChina. Keywords:Hongtaiji;culture;choice ? 33?
/
本文档为【略论皇太极的文化选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