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无声的音乐彩色的诗――病榻漫读之六

2018-01-15 12页 doc 199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无声的音乐彩色的诗――病榻漫读之六无声的音乐彩色的诗――病榻漫读之六 喜欢詹建俊的画,是因为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情怀。那已不仅仅是绘画,而是 虽然无声却音犹在耳的音乐和五彩斑烂的抒情诗篇。 在1979年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上,詹建俊的作品《高原的歌》一亮相,就引起了人 们的广泛关注。后来,我有幸看到了这幅作品,并被作品的交响乐般的辉煌画面所震撼—— 一位纯朴美丽的藏族姑娘坐在牦牛背上,头微微扬起,目光投向远方。身后是灿烂的夕阳和 连绵起伏的群山,前面是迎风怒放的格桑花,而这一切都沐浴在夕阳的一片金红之中。姑娘 纵情歌唱着,悠扬的歌声仿佛穿过雪山,穿过...
无声的音乐彩色的诗――病榻漫读之六
无声的音乐彩色的诗――病榻漫读之六 喜欢詹建俊的画,是因为他作品中所现出来的浪漫情怀。那已不仅仅是绘画,而是 虽然无声却音犹在耳的音乐和五彩斑烂的抒情诗篇。 在1979年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上,詹建俊的作品《高原的歌》一亮相,就引起了人 们的广泛关注。后来,我有幸看到了这幅作品,并被作品的交响乐般的辉煌画面所震撼—— 一位纯朴美丽的藏族姑娘坐在牦牛背上,头微微扬起,目光投向远方。身后是灿烂的夕阳和 连绵起伏的群山,前面是迎风怒放的格桑花,而这一切都沐浴在夕阳的一片金红之中。姑娘 纵情歌唱着,悠扬的歌声仿佛穿过雪山,穿过草地,在辽阔的暮色中回响!整个画面绚烂, 大气,浪漫,抒情„„当我们看惯了五彩的经幡、摇动的转经筒和满脸沧桑的面容时,这幅 画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而更多的是震撼,发生在心灵深处的强烈震撼! 过去有一本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詹建俊画集》,最近又买了本“艺术家个人词典 系列丛”中的《詹建俊词典》,通读之后,对詹建俊的创作脉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1955年,本来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习彩墨画的詹建俊,在导师叶浅予的说服下,加入了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马克西莫夫是俄苏的著名画家,他的油画“大都是肖像和风 景,运用印象派的外光技法得心应手”。他“重视色彩训练和外光作业”的教学理念,让学 中国画出生的詹建俊受益非浅。或许正是因为詹建俊接受过写意中国画的熏陶,他在油画创 作之初就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格调。如果说马克西莫夫是通过写实手法,把现实生活中能看 到的事物表现得完美无缺的话,詹建俊则是用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启示来表现自己的激情。 他的毕业作品《起家》就是这种激情迸发的成名作。 《起家》没有描绘队员们热火朝天的垦荒场景,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搭建帐篷这一简单 而具体的细节上:刚刚来到北大荒的队员们还没落脚,便遇到了暴风雨的来临。乌云四合, 狂风乍起,帐篷的一角被高高吹起,高扬着,抖动着,撕扯着,仿佛故意与队员们角力。而 整个画面就在这角力中充满了动感和张力,充满了浪漫情怀和抒情色彩。宽银幕式的构图和 充满张力的画面,把荒原的广袤、气候的恶劣和垦荒队员们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表现的淋漓 尽致。与《起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是《狼牙山五壮士》。这幅命题作品也没有描绘五 壮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激烈场面,而是把他们弹尽粮绝舍生赴死前的瞬间凝固在了画面中。 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峰,眼前是未尽的硝烟,身后是连绵的山岳,身体似乎已与山岩熔为一 体。纪念碑式的造型,不仅描绘出了五壮士慷慨赴死的气概和精神,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 以磨灭的印象。 如果说《起家》是詹建俊浪漫诗意创作的起点,那么,在以后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 詹建俊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特别是新时期以来,詹建俊厚积薄发,如岩浆喷涌般一发而 不可收,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有才华、有情感、有气韵、异彩纷呈、意境高远、充满诗情和 音乐美的鸿篇佳作——《帕米尔高原》、《飞雪》、《遥远的地方》、《升腾的云》、《清 风》、《绿野》以及后来的“马”系列,都以充满艺术个性和形式感的绘画语言,讲述着关 于自然、关于人性、关于爱情、关于真善美的动人故事。 如果说《高原的歌》是一首辉煌的交响乐的话,那么,《帕米尔高原》就是一首来自 天堂的回旋曲。 这是一个静谧而迷人的早晨。 连绵起伏的雪山和缓缓升腾的薄云,都被初升的太阳镀上了一层暧暧的紫红。年轻的 牧人端坐在雪山前吹直短笛,牦牛也停止了撒欢,静静地卧在牧人身旁侧耳倾听。笛声悠然 响起,悠扬纯净的旋律如天籁之音,在雪山白云间缭绕回旋„„此时此刻,人与自然已在笛 声中溶为一体——和谐,自然,美好,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人间天堂,一种亲切而神圣的情感 由然而生„„詹建俊就是以这样充满浪漫情调的画面,为我们进行着去污剔垢般的精神洗 礼! 在《飞雪》、《清风》和《绿野》中,詹建俊则分别用大面积的红、黄、绿,为我们 书写了一首首清新浪漫的彩色诗篇。 红红的衣裙,红红的头巾,《飞雪》中朴实美丽的新疆姑娘,如一团火焰燃烧在漫天 飞舞的风雪之中。整幅画几乎全部用油画刀刮出,衣纹肌理犹如浮雕一般,再加上红与白的 强烈对比,使整个画面显得大气、洒脱、厚重而又不失飘逸。 《清风》像是一曲动感十足的旋律,让人不由得思绪飞扬——牧羊女带着羊群在绿色 的原野上疾速飞奔,飘飞的发辫、被疾风掀起的黄色衣裙、快速奔跑的白色羊群、飞速掠过 的绿草地、迎风摇曳的野草花,构成了一曲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春旋律!最是姑娘那扭身回 眸的一瞬,使姑娘飞奔向前的动势与紧随其后的群羊间相呼应,犹如跳荡的快板中有了一丝 回旋,让人禁不住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遐思、冥想,尽情回味! 作为《飞雪》和《清风》姊妹篇(我这样认为)的《绿野》,更像是一首赞美春天的 抒情诗:春风吹绿了原野,原野染绿了姑娘洁白的衣裙。满目的绿——让世界充满生机的绿 铺满整个画面,于是绿野成了翻腾的大海,姑娘在这翻卷的绿浪中舒展腰肢,尽情舞蹈!一 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美丽,那么令人神往! 看着《绿野》,我想起了作者的另一幅在1984年全国美展中获得金奖的作品:《潮》。 一个青年农民顶天立地地站在画面中间,春风鼓荡着他的衣衫。身后是刚刚苏醒的原野和原 野上飞卷的柳浪。春潮就这样在清风中呼啦啦地迎面扑来! 俗话说:文如其人。詹建俊的画,就如他高大魁梧的个头和豪爽热情的性格,硬朗厚 重,洒脱大气,爽健豪壮。他的作品不是缠绵悱恻的小夜曲,而是恢宏大气的交响乐;不是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婉约,而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 不是“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凉,而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的豪壮。纪念碑式的《狼牙山五壮士》自不必说,风景画《回望》便是这种厚重、大气、豪 壮的代表性作品。 《回望》创作于1979年。作品以大气磅礴的构图和热烈瑰丽的色彩,描绘了长城的 壮阔雄姿。 詹建俊摈弃了横向侧面描画长城蜿蜒曲折的常规构图,而是将一座长城垛口龙首般赫 然立于前景,一条细线般的长城蜿蜒于雄浑的黑红山脊之上,向无尽的崇山峻岭间延伸。几 乎看不到细致入微的精雕细刻,跃入眼帘的是整个画面跃跃欲出的强烈动势——“叠嶂西驰, 万马回旋,众山欲东”的崇山峻岭之上,长城如巨龙般从无尽的远方奔腾而来!从那沧桑斑 驳的长城垛口和雄浑苍凉的层峦叠嶂间,仿佛听到了历史辉煌而又沉重的回声——那雄奇的 姿态,那磅礴的气势,那弥漫的硝烟,那雄壮的呐喊,那所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仿佛都 凝固在了这巨龙回望的瞬间之中! 读詹建俊的画,是一种精神享受,他让我们在平庸无味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什么是豪 放大气,什么是壮怀激烈,什么是雄浑壮阔。即便是那些后期创作的“马”系列作品,同样 也能让你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难、激越壮美、纵横驰骋的龙马精神——《远雷》中 的白马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镇定自若;《野马》中的野马在风云际会中的坚定不惧;《光明行》 中的马在晨曦初露中的奔腾不息;《清辉》中的马迎风嘶鸣;《红云》中的马昂首奋蹄„„ 我最喜欢的是《高原情》中的马——一脉深蓝色的大山占居了画面的四分之三,山前是一弯 深蓝色的湖水,湖边长满了茂密的绿草,大雪弥漫了整个画面!两匹白马在大山前和风雪中 显得那么渺小,但它们并不在意大山的重压和风雪的寒冷,一匹在悠闲地吃草,一匹在优雅 地回首张望,任雪打在身上,任风扬起鬃毛„„一副“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大 家风范和雍容气度。 站在詹建俊的画前,仿佛是在聆听无声的音乐,在阅读彩色的诗篇。“想象的诗情, 音乐的节奏,雕塑的量感,写意的墨润„„他都试图消化在油画技巧之中。所以他的画能显 出许多画外的功夫,有许多画外的情趣,能令人咀嚼和品味”。这是刘曦林在《詹建俊画集》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87年)中写下的话,我以为贴切极了。
/
本文档为【无声的音乐彩色的诗――病榻漫读之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