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未确认融资费用

2017-09-01 17页 doc 47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 什么是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指最低租赁付款额—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2006年新会计准则,将未确认融资费用,由资产类科目,转变为,负债类科目。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是融资租入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长期借款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换一个角度,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也可视为承租方必须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包含了融资的目的。 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应当分期计入利息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 什么是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指最低租赁付款额—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2006年新会计准则,将未确认融资费用,由资产类科目,转变为,负债类科目。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是融资租入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长期借款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换一个角度,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也可视为承租方必须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包含了融资的目的。 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应当分期计入利息费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未确认融资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当期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按租赁准则确定的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初的金额,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本科目,按发生的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当期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余价值。 [1]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的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对融资租赁业务的承租人会计处理规定如下: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记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但是如果该项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记录租人资产和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此法的关键是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的确定。 ?租赁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时,应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为现值时的折现率确定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租赁资产按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时,应将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租赁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入账价值时,不存在未确认融资费用,故尤需进行分摊。现举例说明。 例:甲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向乙公司融资租赁一生产线,承租期三年,每年年末付款150000元,由承租人担保余值20000元,未担保余值10000元,设租赁规定利率为7,。有以下三种情况: ? 设租赁资产占甲公司资产总额比例大于30,,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为420000元;?设租赁资产占甲公司资产总额比例大于30,,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为 400000元;?设租赁资产占甲公司资产总额比例小于30,,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为420000元,公司选择按 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 1.在第一种情况下,首先应按合同规定利率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最低租赁付款额=150000×3+20000=470000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150000?(1+7,)+150000?(1+7%)2+170000?(1+7,)3=409973.37元。此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小于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以其现值作为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借:固定资产——融资租人固定资产409973.37元,未确认融资费用60026.63元;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470000元。其次,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此时的分摊率为合同规定利率7,。应付本金余额等于应付融资租赁款余额与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对抵后金额;各年分摊的融资费用等于当年年初应付本金余额乘以分摊率。各年分摊情况如下: 日期 年租金 分摊的融资费用 应付本金余额 2001.01.01 409973.37 2001.12.31 150000 28698.14 288671.51 2002.12.31 150000 20207.01 158878.52 2003.12.31 150000 11121.48 20000.00 合计 450000 60026.63 2. 在第二种情况下,首先同样应按合同规定利率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最低租赁付款额为470000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为409973.37元。由于此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大于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故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作为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借:固定资产——融资租人固定资产400000 元,未确认融资费用70000元;质: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470000元。 其次,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r:即K=150000?(1+r)+150000?(1+r)2+170 000+(1+r)3=400000。当r1=8,时,K1= 402441.19;当r2=9,时,K2=395137.87;采用内插法可得:r=8.334,。最后,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此时的分摊率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8.334,,各年融资费用的分摊情况如下: 日期 年租金 分摊的融资费用 应付本金余额 2001.01.01 400000.00 2001.12.31 150000 33336.00 283336.00 2002.12.31 150000 23613.22 156949.22 2003.12.31 150000 13050.78 20000.00 合计 450000 70000.00 2001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和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其他年份类似):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150000元;贷:银行存款150000元。借:财务费用33336元;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3336元。 3.在第三种情况下:不存在未确认融资费用,无需分摊,租赁资产时: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470000元;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470000元。 什么是内插法 在通过找到满足租赁交易各个期间所支付的最低租金支付额及租赁期满时租赁资产估计残值的折现值等于租赁资产的公平价值的折现率,即租赁利率的中,内插法是在逐步法的基础上,找到两个接近准确答案的利率值,利用函数的连续性原理,通过假设关于租赁利率的租赁交易各个期间所支付的最低租金支付额及租赁期满时租赁资产估计残值的折现值与租赁资产的公平价值之差的函数为线性函数,求得在函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就是租赁利率。 内插法原理 数学内插法即“直线插入法”。其原理是,若A(i1,b1),B(i2,b2)为两点,则点P(i,b)在上述两点确定的直线上。而工程上常用的为i在i1,i2之间,从而P在点A、B之间,故称“直线内插法”。 数学内插法说明点P反映的变量遵循直线AB反映的线性关系。 上述公式易得。A、B、P三点共线,则 (b-b1)/(i-i1),(b2-b1)/(i2-i1)=直线斜率,变换即得所求。 内插法的具体方法 求得满足以下函数的两个点,假设函数为线性函数,通过简单的比例式求出租赁利率。 以每期租金先付为例,函数如下: A表示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平价值; R表示每期租金数额; S表示租赁资产估计残值; n表示租期; r表示折现率。 通过简单的试错,找出二个满足上函数的点(a1,b1)(a2,b2),然后,利用对函数线性的假设,通过以下比例式求出租赁利率: 内插法应用举例 内插法在财务管理中应用很广泛,如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求利率i,求年限n;在债券估价中,求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在项目投资决策指标中,求内含报酬率。中级和CPA中都没有给出内插法的原理,很多同学都不太理解是怎么一回事。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讲讲内插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在内含报酬率中的计算 内插法在内含报酬率的计算中应用较多。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通过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可以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如果计算出来的内含报酬率高于必要报酬率,则可行;如果计算出来的内含报酬率小于必要报酬率,则方案不可行。一般情况下,内含报酬率的计算都会涉及到内插法的计算。不过一般要分成这样两种情况: 1.如果某一个投资项目是在投资起点一次投入,经营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相等,而且是后付年金的情况下,可以先按照年金法确定出内含报酬率的估计值范围,再利用内插法确定内含报酬率 2.如果上述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就不能按照上述方法直接求出,而是要通过多次试误求出内含报酬率的估值范围,再采用内插法确定内含报酬率。 下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某公司现有一投资方案,资料如下: 初始投资一次投入4000万元,经营期三年,最低报酬率为10%,经营期现金净流量有如下两种情况:(1)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一致,都是1600万元;(2)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不一致,第一年为1200万元,第二年为1600万元,第三年为2400万元。 问在这两种情况下,各自的内含报酬率并判断两方案是否可行。 根据(1)的情况,知道投资额在初始点一次投入,且每年的现金流量相等,都等于1600万元,所以应该直接按照年金法计算,则 NPV=1600×(P/A,I,3),4000 由于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所以 令NPV=0 则:1600×(P/A,I,3),4000=0 (P/A,I,3)=4000?1600=2.5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确定2.5介于2.5313(对应的折现率i为9%)和2.4869(对应的折现率I为10,),可见内含报酬率介于9,和10,之间,根据上述插值法的原理,可设内含报酬率为I, 则根据原公式: (i2-i1)/(i-i1)=( β2-β1)/( β-β1). i2 =10%,i1=9%,则这里β表示系数,β2=2.4689,β1=2.5313, 而根据上面的计算得到β等于2.5,所以可以列出如下式子: (10%-9%)/(I-9%)=(2.4689-2.5313)/(2.5-2.5313),解出I等于9.5%,因为企业的最低报酬率为10%,内含报酬率小于10%,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根据(2)的情况,不能直接用年金法计算,而是要通过试误来计算。 这种方法首先应设定一个折现率i1,再按该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的现金流量折为现值,计算出净现值NPV1;如果NPV1,0,说明设定的折现率i1小于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此时应提高折现率为i2,并按i2重新计算该投资项目净现值NPV2;如果NPV1<0,说明设定的折现率i1大于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此时应降低折现率为i2,并按i2重新将项目计算期的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计算净现值NPV2。 经过上述过程,如果此时NPV2与NPV1的计算结果相反,即出现净现值一正一负的情况,试误过程即告完成,因为零介于正负之间(能够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才是内部收益率),此时可以用插值法计算了;但如果此时NPV2与NPV1的计算结果符号相同,即没有出现净现值一正一负的情况,就继续重复进行试误工作,直至出现净现值一正一负。本目先假定内含报酬率为10%,则: NPV1=1200×0.9091+1600×0.8264+2400×0.7513-4000=216.8万 因为NPV1大于0,所以提高折现率再试,设I=12%, NPV2=1200×0.8929+1600×0.7972+2400×0.7118-4000=55.32万 仍旧大于0,则提高折现率I=14%再试,NPV3=1200×0.8772 +16000×7695+2400×0.6750-4000=-96.19万 现在NPV2 ,0,而 NPV3,0(注意这里要选用离得最近的两组数据),所以按照内插法计算内含报酬率,设i2 =14%,i1=12%,则 β2=-96.19,β1=55.32,β=0根据 (i2-i1)/(i-i1)=( β2-β1)/( β-β1) 有这样的方程式:(14%-12%)/(i-12%)=(-96.19-55.32)/(0-55.329) 解得I=12.73%,因为大于必要报酬率,所以该方案可以选择。 二、在差额内含报酬率中的计算 在进行多个项目投资方案的比较时,如果各个方案的投资额不相等或项目经营期不同,可以用差额内含报酬率法进行选择。差额内含报酬率法,是指在原始投资额不同的两个方案的差额净现金流量?NCF的基础上,计算差额内含报酬率?IRR,并根据结果选择投资项目的方法。当差额内含报酬率指标大于基准收益率或必要报酬率时,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应该选择原始投资额小的方案(注意这里的差额都是用原始投资数额较大的方案减去原始投资小的方案)。 下面简单举个相关的例子: 某公司现有两个投资项目,其中 A项目初始投资为20000,经营期现金流入分别为:第一年11800,第二年13240,第三年没有流入; B项目初始投资为9000,经营期现金流入分别为:第一年1200,第二年6000,第三年6000; 该公司的必要报酬率是10%,如果项目A和B是不相容的,则应该选择哪个方案, 根据本题目,初始差额投资为: ?NCF0=20000-9000=11000万 各年现金流量的差额为: ?NCF1=11800-1200=10600万 ?NCF2=13240-6000=7240万 ?NCF3=0-6000=,6000万 首先用10%进行测试,则NPV1=10600×0.9091+7240×0.8264+(-6000)×0.7513-11000=117.796万 因为NPV1,0,所以提高折现率再试,设I=12%,则有 NPV2=10600×0.8929+7240×0.7972+(-6000)×0.7118-11000=-34.33万 现在NPV1,0,而NPV2,0(注意这里要选用离得最近的两组数据),所以按照内插法计算内含报酬率。 设i2 =12%,i1=10%,则 β2=,34.33,β1=117.796,β=0,则根据(i2-i1)/(i-i1)=( β2-β1)/( β-β1),有这样的方程式: (12%-10%)/(I-12%)=(-34.33-117.796)/(0-117.796),解得I=11.54%,因为大于必要报酬率,所以应该选择原始投资额大的A方案。 三、在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中的计算 除了将插值法用于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外,在计算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时也经常用到。如果是平价发行的每年付息一次的债券,那么其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如果债券的价格高于面值或者低于面值,每年付息一次时,其到期收益率就不等于票面利率了,具体等于多少,就要根据上述试误法,一步一步测试,计算每年利息×年金现值系数+面值×复利现值系数的结果,如果选择的折现率使得计算结果大于发行价格,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折现率,如果低于发行价格,则需要进一步降低折现率,直到一个大于发行价格,一个小于发行价格,就可以通过内插法计算出等于发行价格的到期收益率。总的来说,这种内插法比较麻烦,教材上给出了一种简便算法: R=[I+(M-P)?N]/[(M+P)?2] 这里I表示每年的利息,M表示到其归还的本金,P表示买价,N表示年数。例如某公司用1105元购入一张面额为10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8%,5年期,每年付息一次,则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 R= [80+(1000-1105)?5]/[(1000+1105)?2]=5.6% 可以看出,其到期收益率与票面利率8%不同,不过这种简便做法在考试时没有作出要求,相比较而言,对于基本的内插法,大家一定要理解并学会运用。 什么是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方法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实际利率 ,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 或 - 尚未摊销的折价 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 面值×票面利率 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 , 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面值×票面利率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实际利率 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 , 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 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面值-尚未摊销的折价)×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当期折价的摊销额(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记入“投资收益”)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记入“应收利息”) 实际利率法的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尚未摊销的溢价这一部分)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 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面值×票面利率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实际利率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 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 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面值-尚未摊销的折价)×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1]实际利率法的适用范围 与旧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中实际利率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在此,实际利率法就是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2.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中,由于采用付款现值确定的固定资产而形成的未确定融资费用应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3.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即为实际利率法)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4.确认因辞退福利产生的预计负债,企业应当采用适当的折现率对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摊销。 5.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而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6.企业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即为实际利率法)的金额进行摊销。 7.企业发行的长期债券,其利息调整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实际利率法的注意 实际利率法在新会计准则的广泛应用则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对实际利率法的应用给予应有的关注,在审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实际利率(折现率、分摊率)的确定 实际利率法在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或利息调整过程中,应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摊销。在本文中的实例中,由于不同的实际利率,而导致不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审计实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实际利率的确定,以合理确认计入各会计期间的损益。 在新会计准则中,有些准则中明确提出了实际利率的确定,而有些准则则没有。因此我们应区别这两种情况来分别确定实际利率。 1.准则明确提出实际利率确定标准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的确定具体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2)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3)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4)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的,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由于准则已经明确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的确定标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应按以上几种情况确定分摊率。 2.准则中未明确提出实际利率确定标准 除《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明确规定了实际利率的确定标准外,其他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分摊的准则则没有明确规定实际利率的确定标准。在此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则会使用较多的职业判断空间,因此,注册会计师对这种情况应格外注意。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下实际利率(或折现率)的确定可采用以下几种情况。为了容易表述起见,我们还是采用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为代表来说明实际利率(或折现率)的确定。 (1)按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正常信用条件下的现购价格相等来确定实际利率(或折现率) 如果企业可以取得在正常信用条件下购买该固定资产的成本,则可以按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等于正常信用条件下购买固定资产的成本来确定折现率。由于该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延期付款债务特定风险的利率,其实质上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 (2)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代替折现率 如果不能获得在正常信用条件下现购价格,从而不能利用上述方法来确定折现率,比如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由于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就无法合理规定其预计负债的折现率。在此种情况下,可采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来代替折现率,以计算各期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比如在上例中,可采用5年期银行借款的年利率来确定折现率。 (二)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特别关注相关科目的发生额以及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实际利率法的相关科目的金额以及相关会计处理比较复杂,而企业有可能利用这一复杂 性,从而增加了舞弊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应特别关注影响当期损 益的金额以及相关会计处理的审计。 实际利率法的案例一 实际利率法下债券溢价摊销表,如下表: 付息日期 收到的利息 溢价摊销 实际投资收益 尚未摊销溢价 账面价值 1995.1.4 15440 215440 1995.7.1 12000 1228 10772 14212 214212 1995.12.31 12000 1289 10711 12923 212923 1996.7.1 12000 1354 10646 11569 211569 1996.12.31 12000 1422 10578 10147 210147 1997.7.1 12000 1493 10507 8654 208654 1997.12.31 12000 1567 10433 7087 207087 1998.7.1 12000 1646 10354 5441 205441 1998.12.31 12000 1728 10272 3713 203713 1999.7.1 12000 1814 10186 1899 201899 1999.12.31 12000 1899 10101 0 200000 12000 15440 104560 在每一付息期,根据收到的利息作金额不同的会计分录: 如1995年7月1日,作会计分录如下: , 借: 银行存款 12000 , 贷: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 1228 投资收益----债券投资收益 10772 如1999年7月1日,作会计分录如下: , 借: 银行存款 12000 , 贷: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 1814 投资收益----债券投资收益 10186 实际利率法的案例二 甲公司2008年1月1日从乙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特大型A设备。购货合同约定, 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A设备的总价款为10000000元,分5年支付,每年年 末12月31日支付2000000元。(为简化起见,不考虑相关的税费) 在此例中,我们可以看作企业以小于A设备总价款的金额(固定资产在正常信用条件下购买的成本)发行了面值为10000000元(设备总价款)的长期债券,(即为折价发行),而且该“债券”为分期付息,因此,该“债券”应按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债券”利息费用。 1.假设甲公司的折现率为10% (1)购买价款的现值为: 2000000×(P,A,10%,5)=2000000×3.7908=7581600(元) (2)下表中列示了备信用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 日期 分期付款额 确认的融资费用 应付本金减少额 应付本金余额 ? ? ?=期初?×10% ?=?-? 期末?=期初?-? 2008.01.01 7581600 2008.12.31 2000000 758160 1241840 6339760 2009.12.31 2000000 633976 1366024 4973736 2010.12.31 2000000 497373.60 1502626.40 3471109.60 2011.12.31 2000000 347110.96 1652889.04 1818220.56 2012.12.31 2000000 181779.44 1818220.56 0 2.假设甲公司的折现率为12% (1)购买价款的现值为: 2000000×(P,A,12%,5)=2000000×3.6048=7209600(元) (2)下表中列示了各信用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 日期 分期付款额 确认的融资费用 应付本金减少额 应付本金余额 ? ? ?=期初?×12% ?=?-? 期末?=期初?-? 2008.01.01 7209600 2008.12.31 2000000 865152 1134848 607452 2009.12.31 2000000 728970.24 1271029.76 4803722.24 2010.12.31 2000000 576446.67 1423533.33 3380168.91 2011.12.31 2000000 405620.27 1594379.73 1785789.18 2012.12.31 2000000 214294.70 1785789.18 0 由上述,由于采用不同的折现率,甲公司确认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与计入各期损益的金额相差较大。如果折现率较大,则计入固定资产的金额要小,而计入各期损益的金额要大。
/
本文档为【未确认融资费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