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2017-09-05 5页 doc 16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学会本课1个生字,注意字的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中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 1、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挂图 一课时 1、大家回忆回忆我们原来学过的一首描写庐山景色的诗,同学们能背 一背吗? 指名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 2、那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宋朝诗人苏轼写的 一首有关庐山景色的诗。 传说诗人在庐山游玩了十多天,还没有完全认清庐山的全貌,有感而 发,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题西林壁) ...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1个生字,注意字的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中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 1、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挂图 一课时 1、大家回忆回忆我们原来学过的一首描写庐山景色的诗,同学们能背 一背吗? 指名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 2、那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宋朝诗人苏轼写的 一首有关庐山景色的诗。 传说诗人在庐山游玩了十多天,还没有完全认清庐山的全貌,有感而 发,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西林壁) 请大家齐读课题两遍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家自由发言。 生1:我想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生2:我想知道作者更多的情况。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古诗。 1、我们大家一起看彩图,充分发挥想象,大家都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庐山云雾缭绕。 生2、我看到了群山环绕,我就在其中欣赏庐山。 生3、我看到了高高低低的群山,那棵苍翠的迎客松热烈欢迎远方的 游客。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仿佛也看到了多姿多彩、形状各异、峰峦 起伏的庐山山峰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一幅祖国的壮丽画卷 吧! 2、大家自由,轻声地读古诗。 3、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古诗 4、分组读古诗。 1、小组合作学习。 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小组里 交流。 2、汇报交流 (1)我们小组通过交流;大家知道了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他是北宋 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还知道了他的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 成就也很多。 (2)我们小组知道了题目《题西林壁》的意思是诗人把诗写在庐山西 林寺的墙壁上。 (3)我们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知道了诗中一些词句的意思。 (汇报后,老师指导,小结,板书:题:书写。横看:从正面看。缘: 因为) (4)我们小组知道了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3、大家通过合作学习,了解了这首诗的很多内容,还有没有不明白的 地方呢? 生:作者为什么在庐山游玩了十多天,还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师:你读书真动脑,是呀,老师也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解 决吧。(板书:不识) 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诗,看看能不能在诗中找到答案,(齐读全诗) 谁愿意来帮帮他呢? (学生回答,老师引导,最后小结) 对,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物都不相同,那是因为作者自己 就身在庐山中啊! (板书:只缘 (因) ) 1、刚才大家通过自己汇报,对作者有了全新的认识。古诗的意思也了 解了,接下来,老师诵读古诗,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看到什么? (老师读古诗,速度稍慢) 2、交流 生:我看到了庐山山峰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真壮观啊! 生:我看到了各具特色的山峰,有的像老头,有的像小孩,有的像少 女正在弹琴呢。 生:我看到了那些山峰在变化,一会儿变成大象,一会儿变成了威猛 的大狮子,一会儿变成了颈鹿,可真有意思。 3、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那么,怎样才 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在飞机上看;在山顶上看;从电影、电视看。 小结: 游遍全山,饱览远近高低的全部山峰岭,从不同的方位看,便能看清 庐山的真面目。 4、请大家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通过自己的读把它现出来。 5、从这首诗中,同学们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 说说呢? 生:我们看事物要从不同方面来认识。 生:我们看待同学既要看到他的缺点,也要看到他的优点,要相互取 长补短。 师:这些也正是诗人想告诉我们的一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 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不要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 (板书:客观认识事物) 6、我们现在就是苏轼,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吧。 7、试背,指名背。 在诗人笔下,庐山这么雄奇,这么变化多姿,这么令人向往,你想不 想让你的爸爸妈妈、同学、朋友也来领略它的风采呢?那你想用什么方法 来表现呢? 生1:我想唱歌! 生2:我准备画画! 生3:我要诵读! 生4:我要编个故事。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大家下去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所表达 的意境表现出来。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苏轼(宋) 横 侧 远 近 各不同 客观全面 高 低 认识事物 不识 ——? 只缘 (果) (因)
/
本文档为【《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