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7-09-05 7页 doc 20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前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进入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受其影响,从1999年始,高中应届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当年大学不得不大幅度扩招,以缓解就读压力。到2003年扩招后的大学生届时毕业,于是引发大学生就业难。当人们欢欢喜喜准备过春节时,对于从去年十月份就开始忙着实习或是找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们来说,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在较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多数应届毕业生都忙于穿梭在各个招聘会现场和求职网站上。春节前后,他们有的已经找到理想的工作,等待着踏入社会,还有不少人仍在努力着。社会竞争、人际关系、感情问题,特别是就业...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前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进入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受其影响,从1999年始,高中应届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当年大学不得不大幅度扩招,以缓解就读压力。到2003年扩招后的大学生届时毕业,于是引发大学生就业难。当人们欢欢喜喜准备过春节时,对于从去年十月份就开始忙着实习或是找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们来说,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在较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多数应届毕业生都忙于穿梭在各个招聘会现场和求职网站上。春节前后,他们有的已经找到理想的工作,等待着踏入社会,还有不少人仍在努力着。社会竞争、人际关系、感情问题,特别是就业压力,现在的大学生需要面对来自多方的压力,心态相对来说较难调整好。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对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和提高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都有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就业难已成为很多毕业生的口头禅。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则较受冷落,很少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企业,征询企业对毕业生的看法或总结企业的聘人之道。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究竟怎样呢,为此我们小组做了一次关于人才就业情况的调查。1※实施※1(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2(调查对象:湖南科技学院毕业班学生及就近两年毕业生3(调查方向:就业意向、就业前景、就业趋势4(调查时间:2009年11月—2010年2月5(调查地点:湖南科技学院(部分调查通过网络进行)6(调查形式:调查、走访、网络咨询7(调查结果汇总、分析8(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2※过程记录※第一阶段:随机走访时间:2009年11月5日地点:湖南科技学院东大门内容:与即将去某公司应聘的一位学姐交流,问询她的就业感受参与人:教育系大三学长学姐、所有组员第二阶段:问卷调查时间:2009年12月3日地点:湖南科技学院第二教学楼101内容:发放调查问卷并统计结果参与人:湖南科技学院毕业班学生、所有组员第三阶段:网络资讯时间:2010年1月2日地点:湖南科技学院电子阅览室内容: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最新讯息参与人:所有组员第四阶段:撰写时间:2010年1月13日地点: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一楼内容:汇总所得信息,完成调查报告参与人:所以组员第五阶段:完稿打印时间:2010年2月1日3※项目成果正文※严峻走势下冉冉生机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严峻在哪里,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就业难“这一问题的日趋严重呢,通过对调查结果和数据的分析以及研究,我们找到了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主要问题来自于学生这一主体: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二、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而当代大学生往往发展不全面,道德感不强烈,甚至存在学生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的现象,而这恰恰造成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的降低。三、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思想不稳定,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信任。缺经验——教授多“教练”少,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4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频跳槽——企业抱怨“学费太高”,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四、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其次,高校培养和训练人才的不科学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由于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用人单位的误区也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有些公司甚至会凭着大学毕业生没有经验的借口,将月薪尽量调底,或者通过过长的试用期来压榨大学生。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和本国的就业环境都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人才市场更加偏重“好”专业。所谓的“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就业市场较5紧缺的专业。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重要因素之一即大学所学专业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偏好比大学知名度更高,一些名牌学校不合适市场专业学生就业不理想。用人单位在看重“专业”同时,还对大学毕业生的“专长”很重视,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竞相争聘的热点。海外归来学子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冲击加剧。海外学生,在国外多年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比较强,竞争力较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强劲对手。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造成小地方出来的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之一。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国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使就业难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胡主席和温总理曾多次勉励大学生要心系国家,努力学习,甘于奉献,号召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和中小企业去。去年新上任的教育部长袁贵仁也强调要加强创业教育,优化政策环境。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接受有补贴的创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政府社会进行了相应总体性调整,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得更好。另一方面,不断进行深化了教育改革,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的步伐,合理配置了教育资源,把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作为了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政府还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就业,给予一定的补助,也给予创业的大学生一定的补助。还有实施的如果应届大学生参加“三支一扶”工作后,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加分政策。最主要的就是为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提供贷款。如果应届毕业生,半年内找不到工作的,与下岗失业人员是一样对待,提供一定的小额贷款,来帮助并鼓励创业。还有就是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3年内免征一些税款。主要还有别的措施。另外省内的各大高等院校,都会举办一些专门的招聘会,这也是一个重要措施。同时,政府与本省一些大学的协调,鼓励这些学校让一部分毕业生短期留校协助工作。通过政府与本省一些大学的协调,鼓励这些学校让一部分毕业生采取研究助理的方式留在学校协助教师搞科研的方式,让这些毕业生留在学校1-2年,由省政府给予相应的财政拨款并解决这部分毕业生的社会保险的手续问题等,以解决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问题,这样既可以帮助完成学校科研,增加学生自身的技能,同时还能减少对社会的负担和压力。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们大学生也要从自我出发,为自我发展的道路提供便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避免自卑和自负心理。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3、不怕吃苦,不断学习。4、积极参与竞争,挖掘自身潜能。注意培养自信心,磨练坚强的意志,调节自己的行动和精神状态,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善于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其次,培养良好的文6化素质,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专业技能、人文知识和思维方式上。第三,锻炼良好的管理才能。主动关注就业形势,通过因特网、报纸、杂志等途经积极获取相关信息,并定期加以整理比较;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或通过建立网络论坛形式营造一种关心就业的氛围。不要一味依赖被动的信息灌输,端正就业的态度,在毕业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切忌“想当然”的心理。总之,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来应对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突发状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自己在社会上有一立足之地。7
/
本文档为【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