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2017-09-26 5页 doc 26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时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法律缺位致使道德萎缩 近日,青岛新闻网青青岛社区的一篇《有位老大爷坐在地上 你扶还是不扶 反正我是扶了》帖文,引起网友广泛热议。当事人在经历一番纠结的心理斗争后,扶起了老人。然而,路人该不该搀扶、救助摔倒的老 人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 笔者认为,搀扶老人的环境相当重要。其中,舆论环境和法律环境举足轻重。记得,一位在澳大利亚求学的中国留学生遇到了一件类似的事情——一位患有麻痹症的残疾人 坐着电动轮椅在过斑马线时,卡在了石阶上。这位留学生没有下车去帮残疾人,而是选择了在车上静观其变。...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时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法律缺位致使道德萎缩 近日,青岛新闻网青青岛社区的一篇《有位老大爷坐在地上 你扶还是不扶 反正我是扶了》帖文,引起网友广泛热议。当事人在经历一番纠结的心理斗争后,扶起了老人。然而,路人该不该搀扶、救助摔倒的老 人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 笔者认为,搀扶老人的环境相当重要。其中,舆论环境和法律环境举足轻重。记得,一位在澳大利亚求学的中国留学生遇到了一件类似的事情——一位患有麻痹症的残疾人 坐着电动轮椅在过斑马线时,卡在了石阶上。这位留学生没有下车去帮残疾人,而是选择了在车上静观其变。过了一会,有几位司机下车,帮助残疾人越过了石阶。 在澳大利亚人眼里,这位留学生是极不道德的。然而,留学生却说,我刚踏上一个陌生的国家,对于该国的法律知之甚少,碰到类似救助路边人的事情,只能依据来自自己国家的经验。而在国内,被救助对象反咬一口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赖老”、“赖残”吓退了好心人的脚步,更吓碎了他们的好心肠。 其实,西方国家的法律较之国内健全的多。虽然救助路边老人的法律条文无从找寻,但是,由法律建立起来的道德观,有些时候,有效地弥补了法律的空缺。 反观国内,法律空缺举不胜举,钻法律空当则成了一种流行病。别国,高尚的道德观来弥补法律空当;我国,沦丧的道德观来为法律拆台。在地球的南端,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的人遭人非议;地球北面,见义勇为,热心救助的人遭人诬陷。到头来,见义勇为“进化”为“见义敢为”,再进化为“见义有为”,如果得不到法律环境的保护,“见义有为”终将“蜕变”为“见义无为”。 我们自然不希望看到“见义无为”,因为这是社会的悲哀。同样,也不希望看到倒打一耙、反咬一口的道德缺失案例。然而,这一切的源头来自于法。法大于天,天大的事,也有王法。法律真空的地方,道德去弥补,如果道德判断不准的话,还要回归到法律,而法律不出手,道德自然沦丧。 救助老人本来是件提气的事情。然而,在中国,却具有莫大的风险性。主要原因是,扶起老人的只有一只手,那就是道德的手,而另外一只法律的手却是残缺的。一个道德残疾人去搀扶一个肢体残疾人,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残疾人,究竟谁最无辜,究竟谁最值得救助, 有人起哄说:“看看,再叫你多管闲事。”或许,在这些人眼里,见义勇为的人脑残,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指责隔岸观火的人才是脑残。究竟为什么会脑残,答曰:无法无天。(周琦)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八成人怕“惹祸” 2011年10月19日04:24 来源:新京报 作者:杜丁 3高校发布“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民意调查显示社会信任危机凸显 本报讯 (记者杜丁)昨日,首都经贸大学等3所高校联合发布“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3个层面来体察民众对中国社会的信任度。就目前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高达87.4%的民众认为不能扶老人的原因是怕惹祸上身。 推荐阅读 据首经贸统计学院负责人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涌现。为了分析这一现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和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联合发起了关于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个层面的信任危机已经凸显,其中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现象最为突出:26%的受访者对政府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前景持乐观态度;12.3%的受访者相信品牌餐饮业不会使用地沟油;只有8.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社会中人与人的信任度较高。 针对时下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高达64.8%的受访者认为围观民众该扶起老人;26.9%的民众认为是否该扶不好说,要视情况而定;仅8%的民众认为不该扶。调查组工作人员示,该数据显示,社会道德观念虽然存在,但社会的信任危机导致道德判断受到冲击。 另一组数据调查显示,7.2%的民众认为不扶的主要原因是事不关己,因而冷漠置之;而高达87.4%的民众认为不能扶老人是因为怕惹祸上身,这其实是社会信任危机的最根本体现;还有5.3%的受访者认为医疗知识不足、怕给老人带来更大伤害是不扶老人的主要原因。 老人摔倒要不要扶,道德和法律 究竟是谁撞了谁? 【 2011-09-07 11:48:33】【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字体:大 中 小】【颜色:红 绿 蓝 黑】 现行法律虽无法超拔于社会习俗存在,但法律对于引导甚至重塑社会文明、道德规范,是能助一臂之力的 最近,这样的事件发生多起:老人倒地无人扶,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有人想伸手搀扶,又有人出言阻止…… 无数人在发问,我们的社会道德怎么了, 对社会道德滑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将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视为众矢之的。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法院判决的模棱两可至今仍为人诟病。彭宇案判决使用了“从常理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来判断彭宇之责;而许云鹤案则在证据不足的情形下,用了“必然”、“定然”等主观判断,来做过错推定。 当真相扑朔迷离的时候,局外人妄断是非都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被告真的撞倒老人却不肯承认,还要编造动听的助人为乐借口,是极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如果老人没有被撞却强诬被告,同样极不诚信,更在媒体与网络的放大效应下,对社会向善之心造成极大伤害。 值得分析的是,为什么法律会有“从常理分析”得到“必然”、“定然”的推断,“常理”不正是社会道德现状的反映吗, 法官眼中的“常理”是,如果不是你撞的老人,自然不用扶,更不用送去就医。可悲的是,我们在现实中的感受,确乎如此——活雷锋,毕竟不是社会的常态。而同样的事情,倘若发生在一些文明程度高的国家,路遇病患或需要帮助的人,几乎总有人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或许,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后顾之忧,不会有“不是你撞的你就不必扶”的“常理”——就像新加坡的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 那么,法律和道德,究竟是谁把谁给撞了,这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难以定夺。事实上,社会秩序本来就遵循着一个从习惯到习俗、从习俗到惯例、从惯例到法律制度的发展过程。 不过,现行法律虽无法超拔于社会习俗存在,但法律对于引导甚至重塑社会文明、道德规范,并不一定存在冲突。比如,倘若法官能坚持不受舆论干扰,坚持“谁主张,谁举证”以及“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等司法原则,而不是轻率地推出一个证据模糊、是非含混的判决,那么,恐怕给社会道德走向带来的负面效应要轻得多。 如果更进一步,在社会道德摇摇欲坠的时候,请法律出手援救呢,曾经从戴安娜车祸纠纷中获悉,英国设有“见死不救罪”:如果“没有对涉险人士予以协助”,就会面临法律惩罚。为了匡扶社会道德与正义,立法能否助一臂之力,如果见义勇为有奖,而见死不救可能涉嫌犯罪,那么,被摔倒的社会道德或能有被扶起的可能。 依靠法律拯救道德,确实不得已。法律只是扶助道德之一途,在经济急剧增长、城市不断扩张中, 曾经倚仗熟人社会道德压力来规制行为的文化传统,正岌岌可危,在情感约束越来越少的“陌生人”社 会里重建道德规范,我们还任重道远……
/
本文档为【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