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最基本概念答案

2017-10-01 24页 doc 48KB 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最基本概念答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最基本概念答案 1. 狭义的教育通常指 学校教育 2.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 社会现象 4.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生产劳动 5.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相对独 立性 6.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根本错误都在于抹杀了教育的 社会性 7. 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 全民性 8. 学校教育和我国最早出现的“庠”、“序”、“校”等施教机构都产生于 奴隶社会 9. 班级授课制出现于 资本主义社会 ...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最基本概念答案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最基本概念答案 1. 狭义的教育通常指 学校教育 2.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 社会现象 4.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生产劳动 5.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相对独 立性 6.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根本错误都在于抹杀了教育的 社会性 7. 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 全民性 8. 学校教育和我国最早出现的“庠”、“序”、“校”等施教机构都产生于 奴隶社会 9. 班级授课制出现于 资本主义社会 10. 在欧洲的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军体教育 11. 古希腊的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多方面发展教育 12.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永恒性 13. 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历史性 1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5. 我国及世界最早一部教育著作是《大学》 16. 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轮演说家的教育》 17. 《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 赫尔巴特 ,他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教师 中心说” 18. 《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美国教育家 杜威 ,是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主张“学生 中心说” 19. 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 涂尔干 20. 最早明确提出并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席勒 ,美育就是 审美教育 21. 在我国,首次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教育家是 蔡元培 22. 我国最早明确提出“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 孔子 23.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一启发教学要求出自 《学记》 24. 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5.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以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的《大教学论》为开端,也提出了班级授 课制的思想 26. 广义的教育包括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27. 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理论: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 28. 资本主义社会在教育组织形式上: 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育 29.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30. 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关系 31.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 首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32. 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大体分为 官学和私学 ,官学具有明显的 等级性 ,教育内容 独尊 儒学 33. 在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强烈的 宗教性 ,存在两种教育系统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34. 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35.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加速或延缓作用 36.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政治经济制度 37. 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 生产力 38. 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主要通过 人才培养 来实现 39.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教育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力 40.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是 教育是劳动力、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 段,也是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41.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传递、保存文化,创造更新文化和传播文化 42. 教育的发展受文化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是政治经济与教 育关系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文化按自身特点和要求作用于教育 43. 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能为政治 培养所需人才 ,通过 传播思想、形成舆 论 发挥政治职能,促进政治 民主化 44.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对人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社会环境 45. 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学校教育 46. 学生年龄特征主要指 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47. 青少年时期 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是最好教育的时期 48.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49.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遗传素质、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50.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 生理前提 ,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 外部条件 51. 人的发展主要包括 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52. 社会环境包括 人改造的自然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53. 根据人发展的 顺序性和阶段性 ,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54. 初中生发展的总体特征:身心巨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 强 55. 青少年心理发展是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 两方面 56. 义务教育实质上是一种 国民基础教育 57. 全世界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德国 58. 义务教育的灵魂是 民族性和公共性 59. 《中华人名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1986年 60. 《中华人名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1993年 ,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具体 的规定 61.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 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 毛泽东1957年 提出的 62. 我国1982年《宪法》中对教育目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 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63. 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 1912年 64. 我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提高 全体国民和整个中华民族 的素质 65. 教育目的即使教育工作的 出发点 也是教育工作的 归宿 66. 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理论依据是: 马克思主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67. 教育目的确立的一句问题上,教育史上形成了两个理论流派: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 论 6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 根本途径 69. 普通中学的任务是为各行各业培养 合格的社会劳动者 为高一级学校输送 合格的新生 70. 我国中等教育包括 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 两部分,而 初级中等教 育是我国义 务教育的最后阶段 71.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 教育等 72. 各级各类学校有关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主要体现在 课程 中 73. 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叫 学科课程 ,也是编写教科 书的直接依据 74.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经过 系统、有计划 的学习,掌握人类 文化遗产 75. 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关于课程编制理论体系被称为 “泰勒原理” 可概括为 目 标、内容、方法、评价 八个字 76. 我国课程编制程序: 制定课程计划、制定教学大纲、编辑教科书 77. 80年代以来,我国课程改革的原则: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78. 课程计划的组成: 课程设置、学科开设顺序和课程安排、各门学科和活动的教学时数、 地方课程和学年的学周安排 79. 科学课程标准一般分为 说明和文本 两部分 80. 教科书编排通常采用 圆周式和直线式 两种 81.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 素养,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体现,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82.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所恪守的信条 83. 从根本上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决于 教师提高素养 84.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 17世纪 85.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 组织者、领导者 ,在教育过程中 起主 导作用 86. 教师的劳动具有 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 等特点 87. 忠诚教育事业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88. 教师的素养包括: 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89.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双向反馈、教学相长 90.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包括: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91. 教师应具有的知识素养: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 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92. 德育即 品德教育 ,德育的基础是 活动和交往 。德育过程有 多种开端 ,狭义的德育 指 道德教育 ,德育与智育二者 相互不同 。我国中小学进行德育最基本、最经常的途 径是 各科教学 ,德育工作在我国中小学整个教育体系中 居首要地位 。德育在青少年 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 ,其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 有的品德基础 。在德育的各种方法中,最基本的是 说服教育 93. 学生思想品德的四个构成要素 知、情、意、行 ,他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知 是基础,行是关键 94. 学生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的基础是 提高品德认识 95. 推动学生的品德认识升华为品德信念的巨大力量是 品德情感 96. 衡量学生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品德行为 ,也是学生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过程的关键 97. 德育过程中要处理好教育学生与学生自我教育的关系,主要是因为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 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9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主要指要重视 榜样示范 99.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与此有关的德育方法是 榜样示范法 100. 德育包括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01.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102. 在当代中国,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03. 一般来说智力主要属于 认识活动 104.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增强学生体质 ,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是 田径运动 ,基本 组织形式是 体育课 105. 当前我国小学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包括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育 106.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体育 107. 智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社会文明进化中和人的发展中 的作用,任务包括 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和发展智能 ,过程包括 掌握知识过程、形成技能过程和发展智能过程 ,掌 握知识过程一般包括 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等 四个环节,形成技能的过程包括 智 力技能形成和操作技能形成 ,发展智能的过程是指使智育在 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实 践活动过程中和个性品质影响下 形成发展智能 108. 广义的体育也称 体育运动 ,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体育是指 学校体育 109. 体育的基本任务是 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培养良好思想品德 110. 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 体验美和表现美 的能力 111. 美育的内容包括 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112. 美育的本质特征是以 情感陶冶 为核心,实施美育的主阵地是 艺术教育 113. 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是 实践性、技术性和教育性 114. 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包括 自然学科的教学、劳动技术课和 职业技术课、各种形式的劳动 115. 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教学工作 ,在整个教育工作体系中居 于中心地位 116. 要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乡土教材”是贯彻 理论联系实际 的基本要求 117. 题海战术是 教学失偏 ,只强调智育而忽视德育是 教学失衡 118.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 教育方针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教学 中存在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是想,是 启发式和注入式 119. 教学原则 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教育目的和 教学过程的规律 制定 的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120.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 121. 教学方法常用的谈话法又称为问答法,它包括四个环节: 发问、候答、叫答、理答 122.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123. 在诸多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 法 124. 教学方法最优化应具备的条件是: 认同感、参与度、综合化、时效性、移情性 125. 班级授课制要受到 班级规模、学习目的、教学方式 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126.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班级授课制 ,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有 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127. 课是教材和教学过程的 逻辑单位 ,课的类型是根据 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 来划分的, 根据教学任务来分,课的类型有 单一课和综合课 128. 课的结构由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组成 129. 上好一节课有诸多条件,其中主要包括: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 积极性高 130. 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有: 考察和考试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有: 评语和评分 131. 教学疾病的类型一般分: 道德性疾病、心理性疾病和技术性疾病 132.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是 相辅相成的 , 教育目的 一致,共同之处二者都是 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 ,前者有利于贯彻 因材施教 ,两者共同组成了教育的 整体性 , 133. 花木栽培属于 技术小组 ,某门学科最新科技成果报告属于 学科活动 , 公益劳动 有 利于直接培养学生的社会义务感与责任感,植树绿化祖国是 主题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 中 群众性活动 具有普遍性,自己动手体现了课外教育的 实践性 ,三结合教育是指 学 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 134. 课外校外活动的特点:参加的自愿性、内容的广泛性、行动的自主性、组织的灵活性和 活动的实践性 135. 课外校外活动的内容:科学技术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劳动工艺活动、社会 活动 136. 课外校外活动的基本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137. 班级是我国中小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 基本单位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 学生工作 的老师 ,其工作重点是 进行德育工作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组织和培 养班集体 ,班主任对班级的团队组织起 指导作用 。班主任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 是 了解与研究学生 ,包括 学生个体和集体两方面 ,最有效的方法是 观察 。班集体 既是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又是班主任展开工作的助手。 138. 班集体舆论指 班级里大多数学生的言论和意见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形成了优 良的班风 ,班主任在班级体的形成中起 组织领导作用 ,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是 指教育好 各类学生 ,联系班级任课老师的纽带主要是 班主任 ,班主任一般 包括 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139.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又是一个班级的 领导者和 管理者 140. 班集体的特点:具有高度的社会倾向性、高度的社会组织性和高度的社会主体性 141. 班级体培养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初建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和发展成熟阶段 142. 班集体的育人功能包括: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选择功能和保护功能 143. 班级管理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 144.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从管理角度分析,把班主任领导作风分为三种类型,即专制型管 理者,民主型管理者和放任自流型管理者,民主型班主任把自己的管理权定位于活动团 体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态度:态度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对面临的人和事具有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7、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8、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9、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10、美感: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 11、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12、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3、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4、人格: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15、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和文明成就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1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17.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认知心理学。 18.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呈倒,型曲线的关系。 19(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20. 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1(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传授者。 22(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心理测量法。 2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知识结构。 24. 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亲和挫折。 25.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C、A、B、D、B 26. 学校里面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7. 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可以归纳为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28. 个性倾向性最基础、最积极的成分是需要。 29. 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30. 动作系统就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连锁式结构。 31. 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原则,叫客观性原则。 32.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33. 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叫积累作用论。 34. 提出了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费斯廷格 35.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所谓双因素,即指保健激励因素。 36.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37. 斯普兰格认为,以经济的观点和实际效果来判断事物的性格类型属经济型。 38.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和内倾型。 39. 一般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型。 40. 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有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 41. 人的感官对各种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42. 由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的认识,而扩展到对其余品质的社会心理效应是晕轮效应。 43. 知觉过程中人们能够迅速从背景中识别出知觉对象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44.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发现,儿童至成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呈犬齿状分布。 45. 美国学者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来的创造方法是智力激荡法。 4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7.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48.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9.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0.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51.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52.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53.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54.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55.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56.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57. 班杜拉等人发现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表现的是自我效能感。 58.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在于提供学习诱因。 59. 阿尔波特认为,特质分为一般特质和个别特质。 60.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6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 62(班杜拉等人发现影响行为活动坚持性的是自我效能感。 63(目标意识是个体对行为目标的认识,它是影响行为动机的一个因素。 64(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部分。 65(阿尔波特认为,在个别特质中又可以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66(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学习与教育。 67(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缺失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68(动机的形成是以需要为根本的内驱力。 69(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错误动机。 70(兴趣是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71. 班杜拉等人发现自我效能感影响对行为活动的选择性。 72(目标是行为所需达到的结果,又是引起行为动机的外部条件刺激。 73(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74. 卡特尔认为,根源特质联合起来就可以解释某些表面特质。 75. 良好的性格与能力的结合,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判断题: ,、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人的原始情绪主要有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四种形式。(?) ,、理智感是关于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思想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感。(×这是道德感) ,、最近发展区是指一个人现有发展水平与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 ,、变式是指具有不同形态的某一概念的反例。(?) 6、价值澄清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7、负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积极影响。(×是一种消极的影响) 8、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弥散短暂的、持久的情绪状态。(?) 9、元认知是人们对自己认识的认识。(?) 10、潜伏学习是托尔曼所提出的重要概念。(?) 11、“最佳学习期限”是指在学习某种知识技能的最适当的年龄阶段。(?) 1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节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13、表情可分为三种: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体态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14、道德感是一个人对理智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是否符合其求知的目标而产生的情感。(×这是理智感) 15、动机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与动机不能同时达到所产生的冲突现象。(?) 16、品德是道德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 17、麦克里兰德认为,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没有关系。(×有密切的关系) 选择:ACDDBCDDAACABDBABBAADDCCBBBAAD 五、简答题 ,、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一般将个体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人格)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当前一个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直到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增加了求知和理解的需要与美的需要。 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因为它们多在缺乏的情景下产生。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在追求人生存在价值过程中产生的,是高级需要的,称为成长性需要。 马斯洛认为,在多种需要存在的情况下,有一种需要占居优势,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种需要就上升为优势需要,成为人们行为的新的动力。 ,、简述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也是人本心理治疗一派的创始人。在此我们就罗杰斯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摘其要点分述如下。 第一,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 第二,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目的才会产生学习。 第三,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 第四,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第五,自评学习结果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 第六,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适应变动的社会。 4、简述态度有何功能, 答:态度的功能有:?认识判断功能 ?适应功能 ?自我防卫功能 ?价值表现功能 5、最简单地判定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根据各方面的研究,归纳起来讲,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指标应该包括: ? 正视自我,悦纳自我: ? 友待他人,善与人处: ? 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 情绪适中,反应有度: ? 人格完整,稳定和谐 ? 智力正常,喜欢学习: 6、举例说明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能力的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能力类型的差异。(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指不同人的同种能力在量方面的差异。(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显露也有早晚之别,有些人在儿童期就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常被称为“神童” 、“早慧”。但也有人智力表现比较晚,即所谓“大器晚成”。一般来说,能力突出表现的年龄阶段在中年。能力表现还有“大器晚成”的现象,即早期没有突出表现,后期却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如画家齐白石直到40岁才显露出杰出的绘画才能。生物学家达尔文50多岁才开始有研究成果,并完成巨著《物种起源》。摩尔根发表遗传理论时已经60多岁了。 7、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答: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8、简述动机、需要(内驱力)和诱因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内驱力是由于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稳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诱因就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动机是在以需要为根本内驱力和各种内外诱因作用下形成的。需要是动机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 9、简述思维的过程和形式是什么, 答:思维的过程为:(1)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分解为若干属性、方面、要素、组成部分、发展阶段,而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方面、要素和发展的阶段等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的过程。(2)比较和分类。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过程。思维的形式分为:(1)概念。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它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2)判断。判断是人脑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3)推理。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由两个以上的判断组成的,反映判断与判断之间的关系。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10、教师职业成熟的标准是什么, 答:教师职业成熟标准——专家型教师。 所谓“专家型教师”,就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11、简述加涅的学习理论。 答:加涅是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加涅对学习理论中关于学习的本质,学习的分类,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教学心理学思想。加涅的主要理论观点如下:第一,提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加涅坚持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来解释学习过程。他主张用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来解释学习的结构和过和。第二,划分了学习过程的8个阶段。?动机。?注意和选择必知觉。?预习。?编码。?寻找和恢复。?概括和学习的迁移。?反应的生成。?反馈。第三,对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分类的研究。加涅认为学习过程会导致学习者心理形成或多少的持久的状态变化。他把这种具有可得性和持久性的心理状态称为能力和倾向。简言之,加涅把学习的结果看成是学生心理状态或能力和倾向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言语信息、 12、什么是智力,你怎样看待智力测验, 答:智力是指人们从事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其本能力。智力测验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智力测验存在文化偏差。第二.智力测验中的某些项目存在偏差。第三.对智力测验中的“智力”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第四.智力测验所测量的能力范围太小。第五.智力测验不能测量人的潜在能力。第六.智力测验的常模不合适。第七.智力测验只测量学习能力。第八.智力测验所得的IQ不一致。第九.对智力测验结果解释不慎和测验结果的误用。第十.智力测验实施人员影响测验的得分。 13、简述韦纳自我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和韦纳共同提出的。认为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或遭到失败主要可以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即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和机遇。对于行为的成败以何种原因作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人此后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方向。一般说来,人们都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个人的价值观和性格等特点。但作为激励者,则应该尽量帮助被激励者将成败归因自己的主观努力,特别是要避免归因于不可控的内因,这是归因理论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1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遵循那些原则, 答:(1)个别与全体相结合的原则 (2)矫正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原则 (4)心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原则 (5)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六、论述题 ,、试述学习心理学对从事教师职业有什么意义, 答:(一)心理学研究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心理学从理论上描述阐释人的心理现象,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与内在机制,为我们正确理解人的心理实质、认知模式、个性差异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知识与理论,这对于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确立教育思想、制定教育原则、选择教育方法、开展教育评价等工作活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掌握难度较大的学科知识。例如认知心理学的“表征”观点对于我们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便很有指导意义。 (二)教育工作实践丰富着心理学的研究 心理学一方面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过程中,促进教育工作从经验水平向科学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理论是否正确,必须经得起教育实践的检验。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又在向心理学研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呼唤着心理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教育以自身的复杂实践活动促进并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价值。例如,在教师的素质结构问题研究中,近20年来,西方教师素质研究非常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育信念”等问题的探讨。当前有关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育信念理论学说的兴盛,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传统教师素质结构理论的研究。从而为我们培训及提高教师的素质提供了新的发展线索。 ,、什么是创造性学习,如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答:学习是经验获得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创造性学习是在发现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 我国处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应该抓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培养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动机。具体目标是: ? 持有强烈的好奇心。? 好胜好强,不甘落后。? 有强烈的求知欲。? 兴趣广泛,对各种学问和学习活动都感兴趣。? 敢于提问,即使遇到讥笑也不在乎。? 勇于置疑。? 有自信心。? 讲求学习效率,能保持稳定的学习情绪。? 学习时朝气蓬勃,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不怕受累。? 虚心,自己错了就承认,没有任何顾忌。 第二,发展创造性思维。具体目标是:? 观察事物细致。? 富于想象力。? 对事物反应快,容易受到启发。? 勤于动脑。对各种问题喜欢从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究底。? 善于假设,能运用假设的办法,引发思维,寻求问题的解决。? 不拘泥,不守旧,乐于创新。? 有主见。不轻信他人的意见。? 喜欢用新颖的或者异常的方法解答问题。? 能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练地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思维敏捷、开阔。 第三,进行创造性学习实践。具体目标是:? 学习扎实,肯下功夫,会利用时间。? 在学习过程中讲究效率,成绩突出,知识面广。? 敢于大胆实践,急于求新。? 在学习中,喜欢一气呵成,有不完不罢休的劲头。? 有控制自己的能力。? 自理能力强。 ,、试述影响解决问题的认知因素有哪些, 答:(1)认知结构的限制。认知结构即个人面对问题时,对问题的认识、看法、印象等心理反应。 (2)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民有的知识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的性质与程度取决于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和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灵活、知识概括化水平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就大:思维刻板,知识概括化水平低,迁移就难。 (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的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 (4)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解决问题策略是指提出和选择解决问题新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5)功能的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知道熟悉事物通常的用途(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用途的现象,就是功能的固着。 (6)原型启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凭借联想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途径的现象称为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原型。 4、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如何促进人的能力的发展, 答:人的能力的个体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长期的探索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 (一)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可以有两种类型或来源,一种是来自父母,另一种是后天的各种人为的生物影响。 (二)环境与教育 环境因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是指个体生活的整个社会环境,大到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小到个体居住的城市和家庭环境。狭义的环境是针对教育而言的,主要指学校教育环境和与学生的能力、性格发展有关的环境。 (三)个体实践活动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活动要求人具有相应的能力,同时又给人提供了应用和锻炼能力的机会。实践活动是人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当一个人从事某种实践活动时,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多种能力,这与他原有的能力水平将构成一个矛盾,人就是在解决矛盾中促进了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 人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重视早期教育。关键期指某种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二)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开发。智力是一种能力,它的发展则取决于他的主观努力程度和意识能动状态。在实践活动中,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干与不能干,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是勤奋还是懒惰等等。(三)创设教学条件,积极发展能力。教育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正确处理好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三是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5、什么是教学,试分析说明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整体决策和规划。前者又叫课程决策,后者又叫教学决策。 6、根据影响遗忘的因素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答:影响遗忘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材料的类似性和系列位置。3学习程度。4学习者的心理状态。 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19世纪德国哲学家狄慈根提出:“复习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复习 。根据遗忘规律,复习要在大量遗忘之前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一般来说,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但分散复习的时间间隔要视材料的性质、数量、难度等而定。一般应先密后疏。(3)尝试回忆与反复相结合。(4)多样化复习。多样化复习使学生感到新颖,能引起和加强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 7、教师学习心理学对教育活动有哪些指导意义。 答: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助于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所以,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更为重要。学习心 理学还有助于我们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以便能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深入的了 解和科学的把握。
/
本文档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最基本概念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