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中的比较.doc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中的比较.doc

2017-10-10 5页 doc 29KB 1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中的比较.doc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中的比较.doc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中的比较 【摘要】 目的 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及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X线中的特点。方法 对2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和35例导管内癌患者(乳腺导管内癌组)在钼靶X线的图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有145例(51.8%)患者的钼靶X线中可观察到钙化, 其中出现钙化的患者有127例(45.4%)出现肿块, 出现钙化但是没有出现肿块的有18例(6.4%);乳腺导管内癌组...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中的比较.doc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中的比较.doc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中的比较 【摘要】 目的 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及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X线中的特点。方法 对2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和35例导管内癌患者(乳腺导管内癌组)在钼靶X线的图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有145例(51.8%)患者的钼靶X线中可观察到钙化, 其中出现钙化的患者有127例(45.4%)出现肿块, 出现钙化但是没有出现肿块的有18例(6.4%);乳腺导管内癌组中有29例(82.9%)患者的钼靶X线中可观察到钙化, 其中有6例(17.1%)出现钙化肿块, 23例(65.7%)出现钙化但没有出现肿块。乳腺导管内癌组出现钙化及钙化无肿块的发生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 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钙化伴肿块的发生率高于乳腺导管内癌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导管内癌在钼靶X线中的特点分析, 能够提高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内癌的诊断, 对提高各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内癌;钼靶X线 乳腺癌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快速的生活方式及都市生活压力使得我国近些年来的乳腺癌发病率较高,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患者中女性患者占99%, 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早诊断、早治疗凸显其重要性。数字化钼靶摄影检查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微小钙化灶的敏感性, 对 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1]。钼靶X线是我国目前常见的诊断乳腺癌的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及乳腺导管内癌在钼靶X线的特征比较, 研究钙化灶对诊断乳腺癌的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和35例导管内癌患者(乳腺导管内癌组)进行钼靶X线检测的图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年龄20.7,56.9岁, 平均年龄(28.7?9.5)岁;导管内癌组患者年龄21.7,58.6岁, 平均年龄(29.9?9.2)岁、。患者在内科诊断后确诊为乳腺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癌症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所有患者使用美国生产的GE2000D 乳腺钼靶X 线机, 对患者双侧乳腺术前常规采用轴位(CC 位)及侧斜位(MLO)进行拍摄。 1. 3 观察指标 对拍摄的钼靶X线图像进行双盲分析, 对患者的钙化灶位置、范围、形态、分布情况以及肿块之间的联系, 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有145例(51.8%)患者出现钙化, 其中有127 例(45.4%)出现肿块, 出现钙化但是没有出现肿块的有18例(6.4%);35例导管内癌患者中, 有29例(82.9%)患者的钼靶X线中可观察到钙化, 其中有6例(17.1%)例出现钙化肿块, 23例(65.7%)出现钙化但没有出现肿块。乳腺导管内癌组出现钙化及钙化无肿块的发生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 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钙化伴肿块的发生率高于乳腺导管内癌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在国外常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 国内常见于40,50岁女性。我国目前的乳腺癌发病率已经是女性恶性肿瘤中最高的疾病, 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乳腺癌的尽早发现与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患者的病理表现、临床症状、过往病史、图像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检测, 对乳腺癌进行相关的诊断。大多数女性是感受到乳腺疼痛或乳腺肿块才到医院进行就诊, 少数患者是由于定期检测发现乳腺有肿块存在或乳腺病变。对于乳腺肿块可以通过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来进行病理的诊断。若不能够依靠触摸肿块, 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筛查临床未触及肿块的早期乳腺癌。其中乳腺X线钼靶检查是目前乳腺疾病筛查最常用及发现乳腺微钙化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钼靶表现是肿块、钙化、结构扭曲或局灶性致密影, 术前可依据微钙化形态与分布可对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乳腺癌进行初步鉴别[2]。对于有明显症状的乳腺癌而言, 肿块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常见的乳腺癌类型, 其病理特征是呈浸润性生长, 向周围的组织蔓延, 该病在出现初期向周围的组织浸润, 呈放射 状或树根状生长, 与周围的组织及脂肪相连。影像学的特点为分布不规律或呈放射状、边缘模糊的毛刺性肿块阴影, 并且部分肿块周围伴随钙化灶, 钙化灶范围大部分?3 cm, 且数量较多, 一般情况下钙化灶的数量>10处。部分患者的钙化灶周围呼吸血管扩展, 少数患者出现病变部位的皮肤增厚, 淋巴肿大以及乳头内线的情况。浸润性导管癌的钙化灶常出现于肿块的内部、边缘或周围, 部分患者的钙化灶会出现独立存在的现象, 当钼靶X线图像中出现上述症状时, 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可能性较高。 导线内癌是非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一种, 主要产生原因是由于导管上皮受到病菌影响出现增生而导致的, 其肿瘤细胞主要在基底膜中繁殖, 早期症状主要发生于乳腺导管内, 不容易形成肿块, 钙化灶单独出现的现象多发于乳腺导管内癌以及导管内癌微浸润中。此期肿瘸细胞仍在基底膜生长, 缺乏转移能力, 肿瘤细胞局限于导管或者小叶内, 未突破基底膜, 仍保持完整的小叶结构, 常不形成肿块。不伴有肿块影的单纯钙化最容易出现在导管内癌和导管内癌伴微浸润。大部分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表现为乳腺内出现钙化灶, 钙化灶的分布特征呈“V”字分布或同一区域内分散了多个钙化灶, 主要出现在导管周围, 导管内癌若不尽早进行治疗会慢慢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 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有可能同时出现, 尽早诊断进行相应的治疗是取得较好疗效的重要途径。 最新的研究显示, 乳腺钙化灶的形成可能是一个细胞主动介导的过程, 源于生理性矿化增强因子和抑制因子间的不平衡[3], 伴有钙化的浸润性导管癌, 肿瘤体积更大, 累及的淋巴结更多, 8年生存率也更低, 特别 是伴有铸型钙化的患者, 预后更差[4]。通过钼钯摄影检查能在乳腺癌早期发现微小钙化灶而被诊断, 对于临床查体而触摸不到的隐匿性乳腺癌, 乳腺钼钯检查常常是诊断乳腺癌的唯一依据。乳腺钼靶摄影检查简单、方便、费用低, 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于乳腺癌的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乳腺导管内癌组出现钙化及钙化无肿块的发生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 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钙化伴肿块的发生率高于乳腺导管内癌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证据表明, 钙化灶与乳腺肿瘤的性质、病理类型、临床预后方面有关, 预示钙化灶的形成可能影响到了肿瘤微环境, 并且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因此, 如何早期、准确、特异地检出和区分乳腺钙化灶性质显得尤为重要。理想的乳腺钙化灶的诊断方式应当是无创的、安全的、经济的, 并且达到较低的假阳性率, 能够在人群乳腺癌筛查中应用。一些关于钙化灶化学成分的研究显示, 钙化灶的成分分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技术的革新, 也许能建立新的乳腺钙化的诊断系统。 综上所述, 通过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导管内癌在钼靶X线中的特点分析, 能够提高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内癌的诊断, 对提高各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姜微, 陈志仁, 梁妍.钼靶检查对早期乳腺癌微钙化的应用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20):57-58. [2] 陈卫国, 秦耿耿, 徐维敏, 等.非肿块型钙化性乳腺癌微钙化 X线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4(4): 523-527. [3] Cox RF, Hernandez-Santana A, Ramdass S, et al. Microcalcifications in breast cancer: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andfunctional consequence of mammary mineralisation. Br J Cancer, 2012, 106(3):525-537. [4] Ling H, Liu ZB, Xu LH, et al. Malignant calc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in primary invasive breast cancer. Asia Pac J Clin Oncol, 2013, 9(2):139-145. [收稿日期:2015-08-10]
/
本文档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中的比较&#46;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