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2017-09-19 17页 doc 39KB 8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目 录 中文摘要 ........................................................... 4 英文摘要 ........................................................... 5 引言 ............................................................... 6 一、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目 录 中文摘要 ........................................................... 4 英文摘要 ........................................................... 5 引言 ............................................................... 6 一、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 6 (一)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形成的原因 ............................ 6 (二)我国农村空巢家庭特征 .......................................................................... 7 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及需求 ............................... 7 (一)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压力沉重、心理负担重 .................. 8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空虚,缺乏幸福感 ................ 8 (三)经济收入保障需求 .......................................... 8 (四)农村医疗保障需求 .......................................... 9 三、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的特点 ................................. 9 (一)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社会养老水平低 ................ 9 (二)农村劳动力“空洞化”问题突出 .............................. 9 (三)土地难以发挥对农民的养老保障作用 ......................... 10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 10 (一)政府加大投入 ............................................. 10 (二)构建农村新型养老体制(双元养老模式) ..................... 11 (三)鼓励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构 ......... 11 (四)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养老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 12 (五)完善农民工保障制度 ....................................... 12 (六)制定和完善农村相关法律法规 ............................... 12 (七)在农村建立特色帮扶机制 ................................... 13 (八)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 13 结 语 .......................................................... 14 参考文献 .......................................................... 14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李梦琳 (山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空巢家庭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 农村 “空巢” 老人在经济支持、 生活照料、 精神慰藉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空巢” 可能致使农村老人产生的问题更加严重, 也更容易被忽视。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风险的研究成果,从研究我国农村“空巢” 家庭的成因、特征、面临的养老风险与解决对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总结,以期利于更好的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关键词:农村;空巢家庭;空巢老人;养老;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3.3 On the rural empty-nest pension for the elderly LiMengLin (Shandong NormalUniversity, History culture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cademy,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Professional)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population ageing,increasing phenomenon of empty nest slderly highlights,empty-nest families are new social phenomena and social issues.Relative to the empty-nest families in the city,the rural "empty nest" elderly people in terms of financial support,comfort care,spirit of life facing more uncertainties, "empty nest" may exacerbate the problem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are more likely to be ignored.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farmers' old-age security and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cusing on health care,to promote coordinate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This combination of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rural "empty nest" family pension risk research,research in China from "empty nest" pension risk of family, its features,and solution on its systems in respect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in order to facilitate better solve the "empty nest" elderly aged. Keywords:in rural areas;empty-nest families;Empty nest elderly;endowment; social security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已得到基本的保障,但是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支持,生活基础以及精神慰藉方面却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下一代及亲属的依赖性比城市老年人需求高。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仅靠家庭内部是无法得到解决的,这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问题,所以切实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和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空巢”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是指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至配偶一方死亡这一时期。进入此阶段,“空巢”家庭也就形成了。空巢现象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农村空巢家庭数目正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多暴漏了各式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形成的原因 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的变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改变了原有的家庭关系。改革开放带来了工业大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较之于在农村种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较,利益高低显而易见,加之“身份制”和“户籍制度”的松动,使得大量的农村中青年积极向外寻找发展空间,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越来越大,造成大量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直接带来了经济发展及个人收入的提高,客观上有利于增强对老年保障的经济支付能力;另一方面直接改变了农业单一的生产方式,促使更多青壮年子女在外寻求发展机会。他们理解的半径在逐年向外延伸、离家时间逐渐延长业缘关??系的强化导致家庭关系松弛和血缘关系淡化,从而推动代际分居倾向。 ?业缘关系:业缘关系是人们由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行业内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同级关系,行业外部的彼此合作关系、伙伴关系、竞争关系、制约关系等等。 ?代际分居:代际关系relation between generations,两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通常一代指20年,但代际关系的两代,泛指老年人与年轻人,如家庭中的父母辈或祖父母辈与儿女、孙子女辈的关系。代际差异产生代际关系。代际分居即为两代人分居生活。 第二,人口的老龄化和家庭规模的缩小,代际重心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随着我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政策的开展,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一大批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60%的农村夫妇做到了只生育一个孩子,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使得父母身边的子女数目减少,同时也使得父母进入空巢阶段的时间有所提前。目前,子女婚后与父母同居的时间缩短,结婚时或者在婚后一二年内就与父母分家的情况时有发生,只是农村现代家庭结构以夫妻关系为主导,婚姻重于血源,更多的 ?符合家庭则分化为空巢家庭与核心家庭。 第三,农村老龄人出现高龄化。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呈现重老龄化趋势。自己年岁已老却还要赡养更加年迈的父母亲,两代老人未曾分居或原来分居后被接回到一起生活,当第三代子女开始独立生活时,就会使得这种纯老人组成的空巢家庭不断涌现。 (二)我国农村空巢家庭特征 除了具有一般空巢家庭的特点外,禹城市空巢家庭相比,农村空巢家庭更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生活质量低于农村人口平均水平,劳动力“空洞化“问题突出,老人劳动强度普遍较大。 第二,农村空巢老人所获得的社会化照料资源少,生活照料“真空化“。 第三,农村“空巢”家庭抗风险能力差。农村“空巢”老人对经济支持、大病照料等需求的优先程度明显高于精神慰藉需求。 第四,精神生活空寂。在心理、精神慰藉方面,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普遍处于缺乏关爱的状态,很可能陷入“空巢”心理危机。 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及需求 农村“空巢”老人因身体状况、社会环境等原因,在经济、情感、心理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使得他们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遇难题。 (一)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压力沉重、心理负担重 ?核心家庭:指两代人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的成员是夫妻两人及其未婚孩子。人类学家称“由夫妻和子女组成的家庭”为核心家庭。 在家的“空巢”老人不仅要做耕种田地、饲养家禽等基本农活,有的还须负责看管教育 ?“留守儿童”,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据统计,不能与父母外出同学的农村儿童比例高达56.17%,6-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两千万人。这使得留守老人不仅要面对反正的体力 ?劳动,还要负担孙辈的代管教育重任。照顾孙辈的生活,一加重了老人的生活压力,而对小孩教育他们心理负担更重。而且,由于外出打工的子女多从事重体力劳动,危险性大,“空巢”老人往往还会为子女的人生安全担惊受怕,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家里仅有的积蓄一般都会用在孙辈的教育及生活上,使得“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驾驶年老体弱,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随之而来。本应安享晚年的他们却还要承受如此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痛苦,生活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空虚,缺乏幸福感 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孤独感,文化生活缺乏。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独居老人约1004万人,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约21%。相对于城市“空巢”老人来讲,农村“空巢“老人一般长期独处,文化水平不高,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生活意义不明确,和外界接触少,倾诉对象少,有时间却没有合理事情可安排,更谈不上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如果配偶尚在,夫妻双方还能互相照应,一旦丧偶,失去对方的沉重打击会给老年人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甚至引发身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绝大多数的农村“空巢”家庭子女一般是年初外出,年回家,在家时间很短,老人与子女面对面的交流十分有限,导致“空巢”老人很难有所寄托,大多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 (三)经济收入保障需求 ?当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城镇而言,农村的养老缺乏 ?必要的社会保障和救助。目前农村主要还是依靠“经济养老”,许多“空巢”老人只要尚有一丝劳动能力,就需要依靠个人劳动养活自己;当丧失劳动能力时,他们唯一的祈求就是获得子女的资助。然而依靠子女供养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子女本身收入的不确定,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戚,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代管教育:是指农村年轻父母外服务工,将小孩托付给自己的父母代替他们履行教育职责,这类家长被称为“代管家长”。“代管家长”通常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有限,不能正确地教育、引导,造成留守儿童问题多多,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根据人民的体质和劳动力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当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界限时,作为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其晚年基本生活的一直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全面展开。 ?经济养老:是指依靠个人或家庭成员劳动获得经济收入,满足养老需求。 另一方面是子女孝顺与否的不确定性。 (四)农村医疗保障需求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根据统计,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许多。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57.8%的人未享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尽管很多地方实行了农村 ?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连补偿起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 三、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特点 (一)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社会养老水平低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我国还未建立全面的、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养老水平极低。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农民养老的主要方式。家 ?庭养老实际上是以终身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幅度加大,“空巢”家庭日渐增多,家庭养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化,使得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只是部分年轻人可能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重任。总之,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 ?老功能呈现日渐消弱的趋势,这就要求社会化养老的普及和加强。 (二)农村劳动力“空洞化”问题突出 ?农村劳动力“空洞化”问题突出,老人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使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加之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制约,只能由留守老人承担经营土地的重任,劳动强度加大,生活负担加重。 (三)土地难以发挥对农民的养老保障作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等方式筹集资金。“新农合”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兵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 “反哺”式养老:是指父母年轻时含辛茹苦将子女抚养成人,而在暮年时,也把照顾自己的责任心安理得的压在后背身上。也就是“反哺”式养老 ?社会化养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它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雇佣劳动制的出现为其经济基础。 ?农村劳动力“空洞化”:指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大量离开土地,留下的是老人、妇女、儿童或劳动能力较差人员。 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分散化,使土地很难发挥其保障作用。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活的 ?基础。土地对农民而言,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农村老人可以依靠土地收入解决一部分生活来源。然而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使得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缺乏较强的物质和经济基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是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根据人口平局分配土地,由家庭承包经营。这虽然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但也造成了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的分散化,直接 ?影响了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进而影响了农业的增产和增收,限制了土地发挥养老保障的作用。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自2009年中国新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试点以来,中国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人口覆盖面广,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各地养老保险制度的进度也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农村“空巢”家庭仍然存在养老缺失。 在2010年至2020年,中国农村“空巢”养老保障发展的过渡时期,解决中国农村地区“空巢”养老的关键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着力完善中国农村地区双元养老体制和农民工保障制度,同时致力于宣传法制并注重精神慰藉的作用。 农村“空巢”老人因身体状况、社会环境的因素,在经济、情感、心理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使得他们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在过渡时期就解决中国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建议如下: (一)政府加大投入 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来讲,只有发展农村地方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为农村劳动力提高更多更好的回乡创业机会,才能真正解决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 首先,中央政府应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和策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为农村地方经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 ?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单位中生产力要素的聚集程度和组合关系,也就是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结合起来,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数量有限。 ? 新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又称“新农保。”是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中国幅员辽阔,地方经济发展非常不均衡,而且农村各地经济状况和自然面貌千差万别,所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时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因地制宜,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更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地方政府增加农村劳动力回乡就业、创业的资金支持,鼓励农村青年在家创业;第二,根据地方资源情况,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比如山区等,致力于发展交通,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当地资源,增加本地就业机会,从而发展地方经济;第三,在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开发乏力的地区,比如平原地区,可利用已有的交通、人脉,制定“一对一”的帮扶政策,将发达地区部分产业的生产基地建在相帮扶的落后地区或者直接在当地反正加工产业,开拓就业机会,以经济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还能节省劳动力成本,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二)构建农村新型养老体制(双元养老模式) 由于农村劳动力日益流向城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凸显,中国农村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农村老人比城市老人更加依赖子女及亲属。与此同时,自2004年起,由《劳动法》统一调整,农民工将逐步被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的范围。这就意味着进城务工人员将承担对城镇社会保障的各项缴费义务,这必然会减少农民工的实际收入,从而降低对农村父母的经济资助,是家庭养老陷入困境。进入城镇养老保障体系的农民工既承担城镇养老义务又背负农村养老负担,体现了农民工新的不平等待遇,不仅不利于城镇,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要构建农村新型养老体制,即“家庭—社会”双元养老模式。 (三)鼓励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构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都呈梯度变化趋势,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也就越高。国家仅能为农民建立最基本的养老保障,对于更高的需求,可以通过商业养老保险来满足。 目前,党和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有效形式,并提出了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议,这为商业养老保险开拓农村市场创造了条件。政府可考虑通过鼓励农村寿险保费减免营业税,个人代理人减免所得税等方式,扶持农村寿险业发展。保险监督机构应加紧制定和完善加快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也发展的政策法规,为农村商业保险也发展创造一个宽松有利的环境,鼓励和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开拓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市场。 (四)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养老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全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 ?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位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合理的政策依据。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一项基本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土地制度承担着保障农民生存和生活的基本职责,二农地的有序流转会促进农村现代社会保障的发展。完善农地流转,可是土地转出方和转入方双方或以,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留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是劳动力回流。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可以加大农民对养老的投入,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 (五)完善农民工保障制度 完善农民工保障制度,可有效避免因意外事故导致农村“空巢”老人老无所依,因此,农民工的保障问题不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提升农村地区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的关键。 农民工的收入一般是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主要来源。在农民工收入减少,特别是在遭遇意外事故后,农村“空巢”老人就会失去基本生活来源,不仅“老无所依”,而且还承受着子女高额的医疗费用和供养孙辈的心理负担。强化农民工保障制度,特别是完善意外事故补偿制度,能有效保障农民工在遭遇意外后得到足额的赔偿,而依靠农民工供养的农村“空巢”老人也会因此受益。在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全面覆盖之前,完善对农民工的保障制度是缓解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有效途径之一。 (六)制定和完善农村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与农村养老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如今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的,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大量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导致出现子女近在咫尺却依然独守“空巢”的现象,难以享受子女方面的经济帮助。家庭养老的法制化是解决家庭养老运作随意性、差异性和管理难等问题的必然出路,鉴于孝道日简单化的趋势,建议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另外,可以建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通过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最早是1955年提出的,国发(1995)7号 《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意见的通知>的意见》重明确提出“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 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适合的环境和适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的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故农业规模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指土地规模经营。 立农村养老的相关制度,农村家庭养老的原则、形式以及责任等方面,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老年人被赡养的权益。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开展以样老法规为内容的普法教育与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养老不仅是“家务事”,也是一种应尽的义务。要健全法律援助,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地区法制宣传,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杜绝因不赡养老人而形成的“空巢”养老缺失,也是缓解中国农村地区“空巢”养老的有效途径之一。 (七)在农村建立特色帮扶机制 在农村建立特色的帮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引导,积极发挥社区在养老保障方面的作用。 一是大力发扬尊老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中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注重“情感慰藉”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农村家庭大都以家族为基础建立,而且相互之间往往拥有几代人的感情基础,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实现以亲情为基础的相互养老,使“空巢”不空,养老不愁。与此同时,注重成年子女对“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鼓励甚至以立法的形式约束在外工作的成年子女对留守父母履行的精神赡养义务,通过加强与留守父母的多种方式的交流,来改善“空巢”老人的心理空虚感。 二是动员各种力量兴办农村养老院或“空巢”老人文化社区。实现“空巢”老人的集中供养,将有助于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与情感慰藉方面的需求。 三是鼓励低龄“空巢”老人与高龄“空巢”老人之间形成互助。用“助人自助”、“换位思考”的理念指导低龄空巢老人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四是加强“空巢”老人的维权意识。建立相应的调节机制,帮助老人维护自己的权益。 (八)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他们的社交领域,鼓励他们多参与社区活动。许多老人没有明确的爱好,也不愿参与社会活动,这样会增加他们的寂寞和孤独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子女应该多鼓励劝导父母多多参与公共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增加与社会交流的机会。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实地情况增设适合老年人健身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倡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融入到村里、社区中来,高龄老人和低龄老人可以有效互动,相互照应,对保持不同年龄阶段的“空巢”老人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结 语 切实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地区养老保障制度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全覆盖,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整体目标更是需要经济、法制等的全面发展,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农村“空巢”养老将是人们不得不面临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地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养老保障制度的进展情况,因地制宜的建立农村“空巢”养老体制,尽可能的加大投入,积极宣传法制,强化精神的力量,来满足现阶段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需求。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晚年的养老问题,这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来实现他们安享晚年的愿望。“空巢”老人的出现和增多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比然产物,因而,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有效地解决“空巢”家庭的社会之一及其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目标,为农村老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赡养环境,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将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参考文献: [1]谭琳,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人口研究,2002(4) [2]陈晓敏、杨柳,现代化进程中“空巢”家庭现象论述,长白学刊,2003(6) [3]潘金洪,独生子女家庭“空巢”风险分析,西北人口,2006年(5) [4]穆光宗,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南方人口,2002年(1) [5]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人口与经济,2005 年(2) [6]熊汉富,“空巢”家庭—应当关注的老年群体、北京大学身边无子女家庭探析,人口研究,1998(3) [7]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 (3) [8]李明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理论前沿,2009(11) [9]姚引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以浙江农村为例,人口研究,2006(6) [10]陈玉光,农村“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困境及其改善,新视野,2009(1) [11]张大勇、于占杰,家庭支持网与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12]袁金霞,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青海社会科 [13]周运清,彭锦(空巢老人玫瑰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9) [14]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2008(2) [15]郭永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家庭养老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8.11 [16]刘美萍(社区养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主导模式[J](行政与法,2008.1 [17]空巢老人呼唤关爱[ N ] 大众日报, 2008- 01- 15 [18]陈宇秦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的挑战[ 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 8) [19]龚文君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J] 西北人口, 2007, ( 1) [20]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1]李迎生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过渡模式[ J] 社会保障制度, 2006, ( 2) [22]全国老龄办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 N ] 天津老年时报, 2009- 02- 11
/
本文档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