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06无脊椎动物的形态与分类.doc

2017-10-12 6页 doc 18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06无脊椎动物的形态与分类.doc06无脊椎动物的形态与分类.doc 无脊椎动物的形态与分类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 312030 叶建伟 1(考纲考点解读 1(1考纲介绍 考纲主要包括:原生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多孔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原腔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环节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节肢动物门(主要特征、分类);棘皮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 1...
06无脊椎动物的形态与分类.doc
06无脊椎动物的形态与分类.doc 无脊椎动物的形态与分类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 312030 叶建伟 1(考纲考点解读 1(1考纲介绍 考纲主要包括:原生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多孔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原腔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环节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节肢动物门(主要特征、分类);棘皮动物门(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 1(2难点释疑 1(2(1几个重要的比较表 1)无脊椎动物形态功能比较表: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原腔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草履虫) (水螅) (涡虫) (蛔虫) (蚯蚓) (河蚌) (蝗虫) 两侧对称,三两侧对称,三两侧对称,三 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胚层,次生体胚层,混合体形两侧对称,三单细胞 两胚层,具胚层,器官系同律分节,部腔退化与初腔(血体腔),态 胚层,原体腔 组织分化 统出现 分种类头部生体腔形成异律分节,有 明显(沙蚕) 混合体腔 头胸腹之分 固着或飘自由运动,出分节的附肢,多数寄生,运具有附肢形足有斧足、腹运纤(鞭)毛浮,皮肌细现皮肌囊,涡肌肉(横纹动器官不发式的疣足、刚组和头足(腕动 或变形 胞具运动虫的运动与肌)束着生在达 毛 和漏斗) 能力 纤毛有关 外骨骼上 消化循环消化腔有口完整消化管,完整消化管,消化管发达,食物泡,消化管肌肉消腔(有口无无肛门,细胞有口有肛门,消化管出现多数种口腔细胞内消层发达,出现化 肛门),细胞内、外消化,分前中后肠,肌肉层,细胞内具颚片和化 管外消化腺 内、外消化 口内有咽 细胞外消化 外消化 齿舌 闭管式循环,开管式,管状无特殊结消化循环无特殊结构具心脏,血色开管式循环循心脏,血浆、构靠体表腔有助于靠体表扩散无 素存在于血(头足类为闭环 血细胞都不扩散渗透 物质交换 渗透 浆,而不存在管式循环 含血色素 于血细胞 细胞与外水生种鳃,陆气管;(鲎:书呼体表直接交体表直接交皮肤呼吸, 体表呼吸 界进行直生种肺(外套鳃),(蛛形纲:吸 换 换 体表湿润 接交换 膜内褶形成) 书肺和气管) 无排泄器出现原肾管,独特的原肾后肾管排泄,马氏管(开口排后肾管和围体表排泄 官,细胞直焰细胞和排管,无焰细胞,肾孔兼有生于中后肠交泄 心腔腺 接排放 泄管组成 排泄管H型 殖功能 界处) 索式神经,一原始种类成神经索,感官无,依靠原始中枢神围咽神经环神对咽上神经梯状,其余集发达,具有脑原生质完网状神经 经,梯式神经和神经节,感经 节愈合为脑,中为4对神和交感神经成应激性 系统 官不发达 感官发达 经节 系 无性生殖雌雄同体,再生;雌雄同卵式生殖,雌卵式生殖,雌生和有性生出芽生殖,体;卵式生殖,雄异体异型,雌雄异体, 雌雄异体异雄同体或异殖 殖(同配、卵式生殖,体内受精,异少数种类孤多数异型 型 体,异体受精 接合) 再生 体、自体受精 雌生殖 水螅型和水多数种类幼陆、淡水生的经担轮幼虫蛔虫的幼虫发母型世代交虫称为蚴。涡直接发育;海和面盘幼虫,间接发育, 蜕皮3次发育 替,海产类虫纲具“牟勒产经“担轮幼淡水蚌类具过程复杂 育成成虫 具浮浪幼虫 氏幼虫” 虫”阶段 “钩介幼虫” 1几个注意点:?刺细胞和刺丝泡: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的一种防御性的细胞结构,而刺丝泡则 2为草履虫(一个细胞结构)的一部分。?各种吸虫的第一中间寄主:华枝睾吸虫—沼螺;肝 3片吸虫—椎实螺;姜片吸虫—扁卷螺;血吸虫—钉螺。?原肾管和后肾管都是起源于外胚层 1 4的。?储精囊、纳精囊、精巢囊:储精囊是储存自体的精子的结构;纳精囊:暂时储存异体 5的精子的结构,以供自体卵细胞成熟时受精之用;精巢囊:包围在精巢外的囊状结构。?消化道起源:无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从原腔动物开始)都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三部分。其中中肠起源于内胚层,而前肠和后肠起源于外胚层。若有蜕皮习性则前肠和后肠同外骨骼或角质膜一并蜕除。 2)昆虫纲11个目的特征比较表: 代 表 翅 口器 触角 发育 备注 缨尾目 衣鱼 无 咀嚼式 细长多节 不变态 较原始,近似多足纲 不能折叠,有若虫下唇特化成“面罩”(捕蜻蜓目 蜻蜓 咀嚼式 刚毛状 半变态 翅痣 食器官) 雄蟋蟀左右前翅摩擦发声,听 蟋蟀 前翅革质,后器位于第1腹节;雄蝗虫前翅直翅目 咀嚼式 丝状2类 渐变态 蝗虫 翅膜质 和后足摩擦发声, 听器位于 前足胫节 虱目 人虱 无 刺吸式 短,丝状 不完全变态 具攀援足,终生寄生(半寄生) 异翅目前翅:基部革后胸有臭腺,统称蝽;俗称放屁盾蝽 刺吸式 丝状 渐变态 (半翅) 质;后翅:膜质 虫 蝉 前后翅均为纲毛状或丝同翅目 刺吸式 种类而异 雄蝉第一腹节两侧有发声器 蚜虫 膜质 状 蝶类 翅上密被鳞虹吸式蝶:棒状 鳞翅目 完全变态 全身被鳞片,幼虫口器咀嚼式 蛾类 片,前翅大 或退化 蛾:羽毛状 前翅角质保多样 天牛 统称甲虫,动物界最大的目,最鞘翅目 护作用,后翅咀嚼式 金龟子:鳃完全变态 金龟子 早出现的昆虫 膜质飞行 状 蜂类 前后翅均为嚼吸式 膝状 许多为社会性昆虫,少数种类膜翅目 完全变态 蚁类 膜质,后翅小 咀嚼式 念珠状 无翅,孤雌生殖较普遍 蚊类 前翅膜质,后刺吸式 环毛状 蚊类的幼虫称“孑孓” 双翅目 完全变态 蝇类 翅成平衡棒 舐吸式 具芒状 蝇类的幼虫称“蛆” 等翅目 白蚁 膜质或无 咀嚼式 念珠状 渐变态 社会性昆虫 3)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的比较: 胚孔 卵裂 形成中胚层 形成体腔 原口动物 发育为口 螺旋卵裂 端细胞法 裂体腔 后口动物 发育为肛门 辐射卵裂 体腔囊法 囊体腔 1(2(2棘皮动物 1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后口动物。与其它无脊椎动物相比具有很多特殊性。?棘皮动 2物的幼虫两侧对称,成体次生性辐射对称;?棘皮动物具有由中胚层产生的内骨骼。它的发 3生和脊椎动物的内骨骼相同;?具真体腔发展起来的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的运动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2(典型例精析 【例1】下列有关扁形动物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没有循环系统,身体细胞以扩散的形式得到营养和氧气 B(有一开放式的循环系统 C(有一闭管式的循环系统和一个心脏 D(因为有器官,故不需要循环系统 【】扁形动物中涡虫虽然有中胚层,但没有形成真体腔,所以没有循环系统。体表细胞靠扩散作用从外界获得氧气,食物虽经口、咽进入消化道,但消化后营养物质靠扩散送到全身。 故:A 【例2】将4只雄蚕蛾分别作如下处理后,观察其对雌蚕蛾的反应,最迟钝的应是( ) A(剪去触角者 B(遮盖单眼者 C(遮盖复眼者 D(封闭口器者 【分析】解决这道题,应当了解触角、单眼、复眼和口器的基本作用。一般地说,昆虫的触角是触觉和嗅觉的器官;单眼是感光器官;复眼可以成像;而口器则是适于摄食的结构。问 2 题中对雌蚕蛾的反应,实际上就是对雌蚕蛾产生的有挥发性的信息激素的反应,当然要依靠嗅觉器官。 故答案:A。 3(适应性例题训练 1?将蚯蚓暴露在空气中很快死亡的原因是 ( ) A(身体脱水,体内外水分不平衡 B(身体脱水,循环系统受阻 C(无法正常呼吸,窒息而死 D(离开土,不适应而死 2?蚯蚓的体壁来自于 ( ) A(外胚层 B(中胚层 C(内胚层和外胚层 D(外胚层和中胚层 3?下列动物中哪中不发生孤雌生殖 ( ) A(轮虫 B(昆虫 C(蜘蛛 D(甲壳类 4?不靠血液把氧气运往全身各处的动物有 ( ) ?水螅 ?涡虫 ?蚯蚓 ?蝗虫 ?河蚌 ?鱼 A(??? B(??? C(??? D(??? 5?某成年女子是疟疾患者,他体内的?原虫 ?成熟卵细胞 ?红细胞,从大到小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 A(??? B(??? C(??? D(??? 12345适应性例题训练答案:?B ?D ?C ?C ?A 参考文献: 1(刘凌云 郑光美 《普通动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全国高中生物学联赛教程》 浙江科技出版社 方红峰主编 3(秦浩然 生物学竞赛范围和要求初探 《中学生物教学》1997.4 3
/
本文档为【06无脊椎动物的形态与分类.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