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形而上学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形而上学

2018-06-28 38页 doc 70KB 8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4283

暂无简介

举报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形而上学[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形而上学 篇一 : 古希腊形而上学 古希腊时期, 形而上学的形成和发展 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怎么形成与发展的, 有哪些璀璨人物和思想, 形而 上学究竟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演讲人---刘元钰 制作人---俞琪杰 什么是哲学, Philosophy philo 爱 sophy 智慧 哲学就是爱智慧。 什么是哲学,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人类知识王国的“女王”,而 形而上学则是女王王冠上那颗最璀璨 的宝石。 形而上学自...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形而上学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形而上学 篇一 : 古希腊形而上学 古希腊时期, 形而上学的形成和发展 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怎么形成与发展的, 有哪些璀璨人物和思想, 形而 上学究竟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演讲人---刘元钰 制作人---俞琪杰 什么是哲学, Philosophy philo 爱 sophy 智慧 哲学就是爱智慧。 什么是哲学,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人类知识王国的“女王”,而 形而上学则是女王王冠上那颗最璀璨 的宝石。 形而上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几乎是成了哲学的代名词。 什么是形而上学? 定义: 指事物的本质、道理、规律。形是 表象、外在的意思,形而上学就是 超越外在表象,揭示内在真理。 例子 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2个苹果。 内在规律就是:1+1=2 形而上学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有一本书《形而上学》,但是,这本书并 不是亚里士多德本人亲自定稿的,即它是由后人整理 出版的。而特别要注意的是,形而上学这个书名也并 不是亚里士多德本人的用语。也就是说,在亚里士多 德自己那里,并没有出现过形而上学这个词。那么这 个《形而上学》的书名是从哪里来的,实际上,它是 后人所添加的。 形而上学的起源--公案: 亚里士多德去世200年以后,他的后继者 安德罗尼克着手编纂他的手稿,在编辑完 第13卷《物理学》之后,他开始编辑亚里 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手稿。然而,他却 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名称,最后只好权且称 之为《物理学之后诸卷》,后人去掉了冠词,就成了 metaphusika。 形而上学的起源--有趣的是,这个词的前缀meta在希腊语中不仅指“在???之 ??? 后”,也有“超越的”、“元” 等含义,而这方面的含义恰恰符 合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一哲学” 的概念,于是《周易》中“形而 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译之为“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形成过程 形成的前提基础: 1宇宙自然是合理的、有序的、有 规律的 2作为一个整体,宇宙万物有着统 一的根据 3人与自然同志同构,自然是“大 宇宙”,人是“小宇宙”,因而 可以认识自然 4哲学家的任务就在于解释和说明 宇宙自然地秩序,目的是获得关 于自然地的“知识” 形而上学的形成过程 巴门尼德摒弃了早期希腊自 然哲学追问万物本原的宇宙 生成论,将“存在”确立为 哲学的研究对象 苏格拉底、柏拉图将哲学的 问 确定在研究“是什么” 的问题上,亦即研究事物的 本质规定 亚里士多德组建了以实体为 核心的形而上学范畴体系 璀璨人物和思想 苏格拉底哲 学 形而上学 巴门尼德 哲学 的产生 柏拉图 哲学 亚里士 多德哲 学 2013-8-13 巴门尼德Parmenides,鼎盛年为公元前500年 第一 将“存在”确立为哲学的对象 第二 “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理论思维的 基本公式 第三 zzzzzzzzz 有了推理论证,为哲学的思辨话 语形 式奠定基础 三项伟大贡献 巴门尼德 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 真理之路与 思维 与 存在 与 真实的存在 与 意见之路 感官 非存在 不可靠的非存在 思维与存在的是同一的 把本体论上存在与非存在的对立,与认识论 思想中把握的真理与意见对立起来。 本体论与认识论具有同构性。 存在论与宇宙论 苏格拉底 身材矮小、头颅硕大、面目丑陋、 性格怪异、不修边幅、一年四季光 着脚、披着破旧的衣服与人讨论各 种问题,或者仰面朝天思考哲学问 题。 苏格拉底 “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 物之一”,“他的观念和理想统治 西方文明达两千年之久,而且继续 影响今天的思想。” 苏格拉底的德性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命 题 重新激发对真理的追求。 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 苏格拉底的德性 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的命题 1、命题的含义。 人的德性是指过好生活或作善是事的艺 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而这种 技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和做到的所 以说德性就是知识。 2、命题的意义。 具有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教育意义。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苏格拉底的德性 苏格拉底方法 1、认为获得知识要有正当的方法。 2、苏格拉底方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无知”。 3、苏格拉底方法———“助产术” 概念定义方法之一:归纳法。 概念定义方法之二:演绎法。 形式:对话和问答。 归纳论证与普遍定义 苏格拉底 希庇阿斯 什么是美,, 什么是勇敢,, X: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 S:漂亮的小姐固然是美的,但我么也可以说一匹漂 实际上,苏格拉底在追问“美”和 亮的马是 美的、一架漂亮的竖琴是美的、一个作为 “勇敢”“是什么”的时候,他所 艺术品的陶瓷史美的。 追问的并不是“美”或“勇敢”的 那么,我们能说一位小姐美得像一匹牧马一样呢,况 实例,而是美之为美‘勇敢之为勇 且如果同女神比起来,漂亮的小姐肯定算不上美了。 敢的一般定义、普遍共相亦即“概 X:在作战中坚守阵地而不后退就是勇敢。 念”,这些就是属于“是什么”的 S:骑兵没有阵地可守,难道他们就不勇敢了吗, 问题。 柏拉图 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基础 和中心理论——“理念”论 柏拉图的灵魂学说 柏拉图的政治学—— 《理想 国》 柏拉图的“理念论” 所谓“理念”即从苏格拉关于“是什么的”的定 义而来,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有一种特殊性质所 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 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存在根据的实在。 柏拉图的“理念论” “分有” 理念是如何 派生事物的 “摹仿” “分有”指 木工根据理念来 的是具体事 制造我们所需要 物之所以存 的床和桌子,按 在,是因为 床的理念制造创, 它们分有了 按桌子的理念制 同名的理念。 造桌子。其他事 物亦同样。 如果在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 “摹仿”说的是有一位造 物,那么它之所以美的原因不 物主,他根据历年来创造 是别的,就是因为它分有了美 具体事物,所以事物因摹 自身。每类事物都是如此。 仿历年而存在。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公元前384/3—322年 teach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有 趣 ???? 的 ??? 事 实 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 1、理论科学: 形而上学 数学和物理学 逻辑学 2、实践科学: 伦理学政治学 艺术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含义 从学科位置上讲 -----是“物理学之后”的学科。 从内涵上讲-----它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 学。”认为“是者”范围最广、地位最高。 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学科的, 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是”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 从他所讲的“是者”的意义来看,形而上学就是要把握最 抽象、最普遍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内容——实体说 “实体”的含义: 他认为:“实体在最真实、最原初和最确切的意 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种和属是第二实体,但有时 义上说,是既 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 也认为本质或形式也是第一实体。 西”。 认为现实意义上的实体是一个等级系列,根据形式与质 他还列出了十个属于实体的属性的范畴:实体、 料、实在与潜在所占比重,具体实体被分为由下到上的等 数量、性质、关系、位置、时间、状态、活动、受 级。 动。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含义的确认就是对世界本原的 认为最高的实体是“神”。 存在的确认。 形而上学存在的价值 反形而上学是近几个世纪以来哲学的主题 之一,但形而上学并没有因此而寿终正寝。 其实,康德、海德格尔这两位 反形而上学的巨匠在摧毁传统 形而上学之后又都在事实上分 别构建了自己的形而上学 所以,作为哲学的核心和灵魂,形而上 学不可能在真正意义 上消亡。 形而上学的价值 其一 ? “启蒙”精神 其二 ? “自由”精神 其三 ? “乌托邦”精神 形而上学的“启蒙”精神 形而上学在历史上是作为一种重 要的“启蒙”量产生和演化,它曾 承担着“去伪解蔽”、把人从蒙昧 和教条中解放出来的重大任务。 形而上学的诞生,把人从原始宗教神 话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开始以一种理性 的方式去寻求人与世界的终极解释,这 就标志着人开始自觉地思考“何为人的 成熟状态”、“何为人的理想生命”。 形而上学的“自由”精神 形而上学增代表着一种以自我反 思和批判否定的方式引导人们从 现有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自由批评和否定精神乃是形而上学留给 哲学最珍贵的遗产,即使在一个“后形 而上学”的时代里,这份遗产仍然是哲 学在反思和推进“人的成熟状态”这一 根本事业时所不可缺少的。 形而上学的“乌托邦”精神 形而上学身上凝聚一种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 我”、摆脱“未成人”的“幼稚状态”,追求和创造 理想生命和成熟人生的“乌托邦精神”。 在今天,只要人们仍然希望有一个更好的未 来、希望生活在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会,这种精 神依旧是不可“解构”的精神财富。 自柏拉图的“理想国”奠定这种乌托邦精神的经典 形态开始,这一精神就源远流长,成为哲学发展最为 根本的动力。 篇二 : 古希腊哲学 黑格尔:哲学就是哲学史。 哲学与神学的相同点:关注确定性的知识范围之外的问题。都属于假说。 哲学与神学的不同:神学诉诸于宗教权威,哲学诉诸于理性。 哲学的主流、精髓、灵魂:形而上学。 20世纪哲学的口号:摈弃形而上学,因此走了一条科学的道路。 西方哲学的故乡:希腊。 15、16世纪开始复兴,17世纪是西方哲学复兴的辉煌时代,18,19世纪辉煌时代,19世纪后半叶走向一条化道路。 西方哲学的两大高峰:古希腊,西方近代时期。 西方哲学的低谷:古罗马时代到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时期。 希腊人注重普遍立法的思维形式有助于哲学抽象思维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哲学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惊异,二是闲暇。 亚里士多德:哲学史一门离经验生活最远、最缺乏实用性、最具有抽象特点的学问。 古希腊哲学的产生: 围绕着一个问题: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万物之源为水。 希腊神话:自然神话---把万事万物拟人化。 混沌之神---卡俄斯 泰勒斯已经摆脱了神话思维,开始独立的对世界本原问题进行思考,所以被叫做哲学之父 希腊早期的四大学派,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的本原问题。 追问世界的方式之一: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带有自然科学色彩,叫做自然哲学。 追问世界的方式之一:万事万物成其本身的根据是什么,叫做形而上学。 两种追问方法的区别:自然哲学追问---侧重事物物质形态。形而上学追问---侧重事物背后的抽象形态。 自然哲学学派观点:万事万物由最小微粒构成。 自然哲学---古希腊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很容易导致唯心主义。 四大学派都不在希腊本土,但当时整个环地中海地区都受希腊影响,所以叫泛希腊地区。 自然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艾菲斯学派。 形而上学学院: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科学和哲学之祖 1,万物都是从水产生2,万物有灵 阿那克西曼德: 万物有灵万物从阿派朗中产生,又回到阿派朗。 阿派朗内部的两对矛盾:冷热,干湿 冷+湿=水,热+干=火,热+湿=气,冷+干=土 比泰勒斯更精密更科学。 希腊的哲学与希腊神话是一脉相承的,有着很清楚的渊源关系。 他提出了不是任何具体规定性的物作为万物的本原,他的本原是无定的。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可以用不具有任何规定性的东西来解释任何东西。但它的弱点是阿派朗是个不是任何东西的东西,所以我们要追问这个不是任何东西的东西到底是什么,阿派朗本身是个否定概念,并不能提供给我们我们探索的答案。 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说 正题-----反题------合题 1,水本原说-----阿派朗本原说----气本原说 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既满足了阿派朗的特点,又克服了阿派朗的不足。气是比水更加无形的形态,但毕竟它还是物质,它在变化无 常中体现了它的规定性。 2,“凝聚、稀散”的动力说:通过气的不断凝聚浓厚,便产生了水、土。稀薄化便成为火。 分析阿那克西美尼哲学思想蕴含的两点内容:1,“火本原说”呼之欲出。2,包含着形而上学的可能性。稀薄凝聚的程度的量决定了事物的差异性,量决定质,这与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暗合,已包含着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因此阿那克西美尼可以延伸出两派,一派是火本原说,一派是毕达哥拉斯学派。 第二大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 带有神秘主义色彩,既是科学团体,又是宗教团体。主张数是万物的本原。是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身的组织。受希腊民间奥尔弗斯神秘祭的影响。奥尔弗斯神秘祭师曾流行于希腊下层民众中的一种宗教,其基调是阴郁悲观的神秘主义,宣扬灵魂轮回转世思想。 古希腊哲学的两派:一派是寻找万物的开端,一派是直接把握事物背后的某种规定性。古希腊悲剧集中反映了命运思想,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古希腊悲剧命运决定论的哲学提升。 数本原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数是众多的、不变的。最基本的数是“一”,故“一”亦是万物的本原。 万物的共同规定性:数的规定性。 阿纳克西曼德:无定形阿那克西美尼:气 毕达哥拉斯:在无形性的背后寻找有定形的东西,即数,数不 像气是有形的,而是抽象的,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这说明当时恶希腊人在抽象思维上又有了进步。 阿那克西美尼和毕达哥拉斯都试图在找到无定形背后的有定形的东西。 毕达哥拉斯作为第一个形而上学思想家,而不是自然哲学家,在走抽象这条路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抽象仍然是和许多具象结合在一起的。在数来解释万物时,有两种解释,第二种解释即比第一种解释带有抽象色彩。 第一种解释:数如何构成万事万物,一个点是一,一和自身相加,成了二,就形成线,三个一构成面,四个一构成体,体构成水火木土。毕达哥拉斯对数构成万物的解释没有抽象化,仍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第二种解释:十对范畴。以定性与无定形、奇数和偶数作为根基。 十对对立范畴:有限与无限,奇与偶,一与多,右与左,阳与阴,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 毕达哥拉斯认为一是真理,二是意见,四和九是正义公平,五是婚姻,八是友谊和爱情,十是和谐与完美。他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就是对数的模仿,而数就是原本,数和万事万物就分离了。数就抽象化了,也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在毕达哥拉斯时代,数的观点还未完全抽象化,仍与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 数的危机问题:数与形的关系 埃及人发明了几何学,从几何学到数学的发展是希腊人的发展。这是毕达哥拉斯的贡献,但也带来了数与形的关系危机。 毕达哥拉斯定律:勾股定理。 艾菲斯学派 赫拉克利特:朴素辩证法的奠基人,艾菲斯学派的创始人。辩证法最早的创始人。 他的哲学以晦涩著称。 哲学思想:1,火本原说和逻各斯学说2,朴素辨证法 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在逻辑上是一种相互传承的关系。 复线的本原说:表层----火本原说,深层---逻各斯学说 火熄灭后就变成了万物,万物燃烧就变成了火 火本原说: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逻各斯:在希腊文有多方面的含义,如语言、说明、比例、尺度等。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学说和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具有同构性,两者也具有传承的关系。 一方面继承阿那克西米尼的思想,又受毕达哥拉斯影响,逻各斯成为潜藏在火这个无定形的东西背后的不变不动的有定性的东西。逻各斯只能通过思想来把握。 逻各斯不仅是客观世界背后的尺度,也是思想的规律。 火和万物与逻各斯的对立统一:火和万物之间的变化遵循逻各斯。火和万物是无定形的,而逻各斯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对人的分类:1,能直接把握到世界的逻各斯的人。2,只能看到火和万物之间流变的人。 感性与理性的对立,是现象与本质的反映。 本体论和认识论就有了同构性。 赫拉克利特轻视感性认识,重视理性认识。 唯理论:又叫理性主义。一种认为唯有理性才可靠,片面强调理性认识作用的哲学学说。 唯理论的倾向成为整个古希腊哲学的主流、一种代表着精英水平的认识方式。 朴素辩证法: 辩证法带有神秘主义色彩,辩证法起初是与神秘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1,万物皆变,无物常住。 2,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将十对对立关系统一起来。通过统一达到和谐。通过相反达到想成。 3,相对主义。--------很容易变成诡辩。赫拉克利特的弟子克拉底鲁是诡辩派代表人物,他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爱丽亚学派-------四大学派的最后一派 爱丽亚学派的四位代表人物:克塞诺芬尼,巴门尼德,芝诺, 麦里梭 克塞诺芬尼:爱利亚学派的先驱,著有《哀歌》《讽刺诗》他主要是提出了一神的思想来取代希腊的多神教。神是被人创造的,而非神创造人。 巴门尼德的思想:1,关于存在与非存在的学说。2,关于真理与意见的学说。 “存在”的四个特点:1、不生不灭。2、独一无二。3,不变不动。4,像一个被必然性锁链包围的球形。 非存在与存在具有相反的特点。 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的对立实质是抽象的思想和具体的感性事物之间的对立。 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做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芝诺:著有《论自然》,芝诺的贡献主要是对他的老师巴门尼德的观点进行证明。 芝诺的诡辩论对于古希腊逻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巴门尼德的存在的观点:“存在”的四个特点:1,是不生不灭的。2,是独一无二的。3,是不变不动的。4,像一个球形被巨大的必然性的锁链包围住。 前三个特点可以归纳为两点:1,存在是不动的。2,存在是独一的。 芝诺要告诉我们:眼见为虚,思想为实。 芝诺通过动和多是假的,从而反证不动和一是真的。 芝诺的论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1,关于运动的归谬。2,关于杂多的归谬。 关于运动的归谬:阿喀琉斯和乌龟赛跑。飞箭不动理论。 关于杂多的归谬:谷粒论证。 麦里梭:巴门尼德的弟子。对巴门尼德的思想有两点发展和修改。 1,他认为一个在时间上是不生不灭的东西在空间上也是无边无际的。而不是巴门尼德所说的是一个巨大的圆球。 2,除了“存在”和“非存在”,还有一种虚假的存在。他认为感性的事物是虚假的存在。非存在则是虚空。这样就把巴门尼德的二分法变成了三分法。这个三分法对后来的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重头,热闹 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四大学派从对本原的探讨: 米利都学派,艾菲斯学派------从物质形态上寻找万物的起源。追问开端 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寻找万物背后共同的本质规定。 本原探讨的两种途径:自然哲学-----从质料和动力角度来寻找万物本原。形而上学-----从形式上探讨事物的本质规定性。 鼎盛时期,从追问开端到追问元素 普罗泰戈拉的思想:1,人是万物的尺度。2,理论的相对性。 人是万物的尺度: 西塞罗认为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其实普罗泰戈拉才是第一位。四大学派都跟人生没有关系,而他第一次把本原问题和人的生存状态联系起来。 为什么哲人对本原问题持不同的态度呢,普罗泰戈拉是把客观的本原问题主观化。 普罗泰戈拉: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2,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这个主观主义的命题在一定程度上是针对巴门尼德的“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 普罗泰戈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因此我们只能根据我们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世界,这样,就用世俗的多来取代了神圣的一,用一种主观的相对主义的来取代了客观的绝对主义的标准。 必然导致任何事物都是因人而异。对四大学派的总结是比较客观的。 罗素《西方哲学史》:在某种程度上---虽然不可能说究竟是到什么程度---智者们之引人厌恶,不仅是引起一般人的厌恶而且引起柏拉图和以后的哲学家们的厌恶,实在是由于他们智力的优异。 正是因为智者们将某些事物看穿了,就激怒了那些试图保持某种客观本质,执着于某种客观实在的一批形而上学思想家。如果一切事物因人而异,则哲学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探讨这种所谓客观的、绝对的、唯一的真理也就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东西。普罗泰戈拉错生了一个时代,应该出现在希腊走向衰落的阶段,这种带解构精神的哲学可能会受欢迎,他来得太早了。他的思想带有后现代思想。 理论的相对性:普罗泰戈拉提出“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这是其相对主义的基本原则。这个观点像“人是万物的尺度”一样非常客观中肯地描述了一种现实状态。这必然导致所有理论都是相对的,这就导致一切皆真的相对主义命题。 其实,他这个理论本身就包含着悖论。即“一切理论都是相对的”也存在一个相对的命题。柏拉图评价他说“它总是一个令人奇怪的学说,既摧毁自身又摧毁了其它理论。” 苏格拉底反诘法:是一种质问的辩证法,广泛地用在[)验证主要道德观念上。通过不断对对方的命题进行诘难和质疑,让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学哲学,改变自己观察世界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比改造世界本身更重要。豁达,开放轻松的心态。 高尔吉亚:师从芝诺。与普罗泰戈拉一样,把矛头直接对准爱 丽亚学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师从过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的创始人。 高尔吉亚更多的是解构。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理论的相对性两个观点,这导致相对主义,相对主义认为一切皆真,一切皆真的理论里蕴含着它的直接的逆反的命题,即一切皆假,这就过度到怀疑主义。 赵林:相对主义的特点是认为一切皆真;怀疑主义的特点是认为一切皆假。从相对主义到怀疑主义只有一步之遥。高尔吉亚和普罗泰戈拉的差别就在于他以一种怀疑主义的方式,表述了一切皆假这个命题。而普罗泰戈拉是以一种相对主义表示一切都是真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高尔吉亚针对巴门尼德的思想提出三个命题:1,无物存在。2,即使某物存在,也不能被认识。3,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传达给别人。这三个命题是分别针对巴门尼德的三个命题:1,存在则存在。2,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3,思维、存在与语言具有同一性。 高尔吉亚的论证:通过芝诺的诡辩、归谬的方式来论证。 无物存在的论证:首先假设有物存在,则有三种情况:非存在者存在,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和存在者都存在。 恰好沿袭了古希腊哲学的思路:眼见为虚,思想为实。希腊哲学引出了一条形而上学的道路,完全无视经验,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这是希腊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特点。不能用经验来反驳它,因为它本身就是要颠覆经验。 普罗泰戈拉: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存在与思维不同一的论证:既然我们穷尽了思维仍找不到有什么东西存在,所以如果有存在,也是超出我们的思维,所以思维把握不住存在,存在与思维不同一。 存在、思维、语言不同一的论证:即使某物存在,且可以被认识,也无法用言语表达。 分别解构了巴门尼德的三个命题,彻底解构了爱丽亚学派。 早期四大学派的共同点:相信万物有某种客观的、绝对的本原。 智者派观点:不存在客观的本原。本原要么因人而异,要么并不存在。 不仅不受纳于自然哲学学派,也不受纳于形而上学学派。这两派并没有中断,而是继续发展。 鼎盛时期自然哲学的发展: 仍然是寻找物质形态的本原,与前期自然哲学的不同在于:从时间上的追溯、还原走向了空间上的还原。整个自然哲学的理论可以称作还原论,都是想把大千世界还原陈最初的东西。 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早期自然哲学:带有朴素的猜测性,不可能被证实。 追问任何万事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在技术上更容易操作。 追问世界的本原;追问世界最小的构成单元。由探寻万物的beginning,走向探寻万物的eniment。 恩培多克勒:四根说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恩培多克勒:1,四根说-----一切事物都有四种元素构成,这四种元素以不同数量和比例结合起来,形成不同的事物。 这显然是对早期自然哲学的总结。他把万物由以构成的源头变成万物由以构成的元素。用离合取代生灭。形成了一种新的生灭观,所谓生灭不是消失,而是元素的结合与离散。用四个本原取代了一个本原,解释力度加大。但在哲学上却意味着某种倒退。早期自然哲学主张用“一”解释“多”,尽管这有许多硬伤,但这种做法是值得嘉许的。但恩培多克勒主张用有限多来解释无限多,但是这种用“一”来解释“多”哲学的倒退。但同时又是一种进步。下一步很可能是用无限多解释无限多。, 2,爱和恨:爱使元素凝聚,恨使元素分散。质料所以运动,是靠动力因即爱恨。 3,流射说:一切事物都是被流射出来的,流射物与对应事物的孔道相同而彼此相互结合,并因此产生感觉。我们通过我们的水火土气认识到事物本身的水火土气,同类相知,对事物产生了认识。尽管幼稚可笑,但坚持了反映论的观点,反对先验论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 原子唯物论思想先驱。 认为世界万物的始基是“种子”,种子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 种子的结合和分离就是事物的产生和消灭。 种子的特点:数量无限,性质相异,体积无限小。 一个东西不仅包括这个东西的种子,还包括其它万物的种子。“一切包含一切”。 独立动力因:奴斯。希腊语意为心灵、智慧。在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论”中,是一种无限的、独立自主的、能洞见一切事物的力量,是运动的源泉。 这就呼唤着一种目的因的出现。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他的导师是留基波,留基波最早提出原子。 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是对手。德谟克利特把自然哲学发展到顶峰,柏拉图把形而上学发展到顶峰。亚里士多德把两者统和起来。 原子论:万物的始基是原子,原子是一种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质微粒,它们相互组合构成万物。 原子:atom,在古希腊语中指不可分割。 原子的特点:1,原子内部是充实的。2,数量无限,性质相同。3,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4,原子是不生不灭的。5,原子是自动的。 在某种意义上,原子自动的观点否定了物质之外的精神独立性。原子运动遵循的是一种机械论的观点。 苏格拉底的目的因是一种精神性的因素。目的论认为世界本身是被一个最高的智慧创造的,因此世界万物都充满着目的,都体现了创造者的目的。机械论认为世界本身没有目的,世界只受着严格的、 铁一般的因果必然性的制约。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第一次明确的用因果必然性的机械论来取代主观意志的目的论,并因此导致了两者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长期对立。 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有原子和虚空。 德谟克利特:存在者存在,非存在也存在。 一和多的关系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解决,所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把古希腊自然哲学发展到顶峰。 影像说:每一种物体都在不断放射出一种和本身相似的波流,这种波流带着事物的形状和颜色,通过空气作用于感官并进入身体内部,使人产生感觉和思想。 德谟克利特把对原子和虚空的认识称作“真理性的认识”,把对具体事物的认识称作“暗昧的认识”。 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都认为本质的东西比现象的东西更真实。唯理论是古希腊所有哲学的倾向。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被指控的罪状:1.不信旧神,企图引进新神。2,喜欢探究稀奇古怪的知识,并以此教导青年,蛊惑人心。 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斯巴达两个最大的城邦争霸之战。雅典战败,斯巴达扶持雅典的寡头政治,废除民主制,后来斯巴达失败,雅典重新建立民主制,但只能算是回光返照,丧失了雅典民主制的精 髓,徒具形式。借用黑格尔的话:“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现,只不过第一次是正史,第二次是闹剧。” 赵林:苏格拉底之死在四百年前预演了基督耶稣殉道的悲剧。 苏格拉底式的讨论方法:是一种质问的辩证法,广泛地用在验证主要道德观上。通过不断对对方的命题进行诘难和质疑,让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苏格拉底----追求好的生活远胜于过好的生活。 苏格拉底和耶稣是西方两位文化楷模。 苏格拉底之死的意义:1,对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可信性都很高。2,道德含义比耶稣之死更高。 第一位为理想而殉道。 两位弟子柏拉图,色诺芬关于苏格拉底的思想保存较多。色诺芬保存苏格拉底的事迹较多。柏拉图保存苏格拉底思想较多。 在柏拉图早期的对话里,如申辩篇,克里同篇,斐多篇,普罗泰戈拉篇里,苏格拉底的思想保存较多。 苏格拉底思想: 1,认识自我。世界的本原不是人可以探索的,只有神才能把握,人所能做的只有认识我们自己,通过对自己的认识发现神的伟大。我们应该将眼光投注到自身的道德,而不是探索外部的本原。 西塞罗-----苏格拉底使哲学从天上来到人间。 普罗泰戈拉把哲学关注的对象转向了孤立的个体。 苏格拉底把哲学关注的对象转向了主观的普遍性。 开辟了新的哲学------道德哲学。 古希腊三支哲学:自然哲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 道德哲学:亦称伦理学,是研究善与恶、对与错、职权与义务等概念的哲学分支。 2,神学目的论。 苏格拉底所说的神是用思想来推动世界,抽象的、理性的、精神上的神。而非宙斯等神。 神学目的论:把社会历史中的因果性联系归结为隐藏在冥冥之中的上帝、天命或天意预先安排的结果,历史的过程和结局完全由这种神秘的东西决定。 第一次做了关于神的目的论的证明。 唯灵主义:主张灵魂和精神是世界本原的宗教和唯心主义哲学学说。 3,美德即知识《美诺篇》美德就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这就把道德学和知识论结合在一起了。这就推出了一个命题“无知即邪恶”,一个人如果作恶,是因为没有知识。无人有意作恶。 开辟了唯智主义伦理学:把美德与知识完全等同起来的观点。认为一种行为之符合于善,不在于这种行为本身,而在于对这种行为的正确认知。 这种观点认为知识水平越高,道德水平越高。 基督教以后,开创了另一种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反智主义的。亚当、夏娃正是偷吃了知识之果,才开始堕落。知识本身导致邪恶。 道德更多的与信仰、虔诚联系在一起,而不是知识。 古希腊三支哲学:又叫反智论,是对于智性、知识的反对或划一,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 后来这两派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到康德,则采取了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认为知识和道德无关。 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知识即有先天的成分,又有后天学习的成分。到后来柏拉图则有了回忆说。 4,苏格拉底式的方法归纳推理和一般定义。通过归纳推理来寻找一般定义。 中西哲学的差异:中国哲学的概念注重意蕴的表达。西方哲学注重逻辑精神的分析。 从苏格拉底开始,注重对概念下一般定义,由此逐渐发展成一种富于精确理性的逻辑精神。 苏格拉底式方法------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 小苏格拉底学派:除柏拉图以外的苏格拉底的学生组成的派别,包括麦加拉学派、昔勒尼学派、犬儒学派。 麦加拉学派:创立者为欧几里得,认为善是唯一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一”,除此之外都是非存在。 麦加拉学派以诡辩著称 昔尼克派:又叫犬儒学派,安提斯泰尼创立。主张我行我素,打破一切规矩。这一派出现了一个著名思想家第欧根尼。 昔勒尼派:主张逃避痛苦。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斯提卜。 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 柏拉图著作分期: 早期:真实记载苏格拉底的思想。 中、晚期:借柏拉图之口阐发自己观点。 柏拉图思想: 1,本体论----理念论 2,认识论----回忆说 3,政治哲学---《理想国》 早年就学于克拉底鲁。克拉底鲁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任何事物无法言说。语言无法表述事物的不可知论的观点。 又受过巴门尼德的影响。 这两种思想形成柏拉图思想里表里两个世界:转瞬即逝、生灭表里的感性世界;不生不灭、独一无二的本质世界。 对柏拉图影响最大的还是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概念、寻求一般定义的思想。 巴门尼德:存在是永恒,是“一”。 柏拉图: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理念是复数。 有人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就是巴门尼德的摔成碎片的存在论。理念就是变成多的存在。因此从性质上来说,柏拉图的理念和巴门尼德的存在是没有区别的。唯一差别在于,巴门尼德存在是一,而柏拉 图的理念是多,有多少种事物就有多少种理念,每一种理念都构成每一种理念的本质,每一种事物都成为每一种理念的现象。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差异:1,苏格拉底探讨的主要是道德范畴的本质问题,柏拉图探讨的不仅涉及主观的道德世界,也包括客观事物。2,苏格拉底没有把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分开。柏拉图把普遍概念实体化、客观化。 柏拉图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具体事物,一种是事物的共同本质。 柏拉图的模仿说:“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自然万物的存在是模仿理念的结果。 分有说: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所以任何具体事物都有缺陷,唯独它们分有的那个理念是完美无缺的。 重本质,轻现象。重理念世界,轻感性世界。就他把世界分成两个对立的世界来说,这和巴门尼德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们不同之处在于:柏拉图认为感觉世界不是完全的非存在,而是一种虚假的存在。巴门尼德认为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柏拉图将巴门尼德的二分法发展为三分法,这受麦里梭的三分法影响。柏拉图认为非存在是原始物质,即杂乱无章、无规律性的物质。感觉世界是原始物质分有了理念之后形成的,有存在的成分,但它的质料来自非存在,所以感觉世界是介于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东西。 巴门尼德:存在与非存在 柏拉图:理念世界和感觉世界 理念论: 柏拉图思想的三个层次:理念世界,感觉世界,原始物质。 理念的层次:自然物理念,人造物理念,数理理念范畴意义上的理念,道德和审美的理念,善的理念 理念世界的终极目标-----善 感性世界-------理念世界-------善 基督教的创世说,世界的质料和形式都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 柏拉图的创世说,神是把形式赋予质料,而质料早就存在,是早就存在的原始物质分有理念。 巨匠论:柏拉图认为,神是按照理念运用物质质料来创造时间一切的。 回忆说:认识论。我们对理念的认识是通过回忆获得的。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灵魂在进入我们肉体前,曾在理念世界居住过。灵魂中早就包括对理念世界的认识,在进入肉体时,把对理念世界的认识忘记了。灵魂囚居在肉体中,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弊端:1,灵魂进入肉体后,不能获得纯净的知识。2,肉体是引诱灵魂堕落的元凶。 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 关于“学习即回忆”这个观点有三点需要注意: 1,感觉经验可以成为刺激人回忆起理念的重要触媒。 2,柏拉图所说的回忆,是指对具体事物背后理念的回忆。 3,要提升灵魂的主观能动性来提升回忆的水平。 洞喻的四个层次: 太阳光:最高的真理 具体事物:非纯粹理念 木偶:理念的象征 木偶的影子:对象征的象征 线喻: 认识论 意见真理 想象信念理智理性 -----------?---------------?---------------?------------ 感觉世界理念世界 本体论 柏拉图认为:信念是对感性事物的认识,想象是对感性事物影子的认识。 柏拉图的辩证法:一种纯粹的抽象理念的辨析,包括神秘的理念论和灵魂的不灭论。 通种论:柏拉图为解决对立范畴如何结合、如何统一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理论,为此他提出了六对“最普遍的种” 柏拉图辩证法的积极意义:把相互对立的东西连为一个整体。 古希腊辩证法发展到柏拉图辩证法时,已变成一种独白的、带有独断主义的、成熟的辩证法。 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这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通种论里。 政治哲学-----------《理想国》,按照斯巴达、埃及模式构成的理想社会。 按照智慧程度把社会分成几个阶层。 个人的灵魂有三个层面:理性,意志,欲望 理性的德性是智慧,意志的德性是勇敢,欲望的德性是节制。这三种德性的统一就是-----正义。 古典四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国家也必须在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德性,那么国家也能达到正义,便成了理想国。 理想国的组成:1,统治者:以理性治理国家,美德体现为智慧。2,保卫者:以意志保卫国家,美德体现为勇敢。3,劳动者:以欲望从事生产,美德体现为节制。 三个阶层的材料构成:统治者由金子做成,武士由银子做成,劳动者由铜铁做成。 奴隶没有任何地位。 统治者和保卫者两个阶层取消家庭,取消私有财产,统一由国家分配,这是学斯巴达。斯巴达的男人都是战士,女人都是生战士的人。 哲学王:柏拉图认为,改造现实国家和实现理想国家的希望在于把政治统治权交给真正的哲学家。把握政治统治权的哲学家就成为哲学王。 最后就达成了智慧和政治的统一,知识和政治的统一。 亚里士多德 逍遥学派创始人,著有《形而上学》等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苗力田把《亚里士多德全集》翻译成了中文。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大多是弟子们整理其讲学而成。 亚里士多德划分了: 第一哲学:专门研究存在本身以及存在凭借自己的本性而有的那些属性的科学。 第二哲学:指物理学、自然哲学、逻辑学。研究自然万物及其运动变化的一切原理和规律。 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划分:理论哲学:第一哲学,第二哲学;实践哲学 mataphysics:形而上学,哲学上指对存在之形式的研究。 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理念论-----回忆说原子论-------影射说 亚里士多德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两种对立的理论综合起来。 亚里士多德认为:1,理念作为事物的实体、共相、形式,只能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不可能独立于个别事物之外。2,很多理念没有与之对应的事物,或理念本身有歧义。 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 念,它在对应物和所指上都经不起推敲。 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建构: 亚里士多德对哲学体系的分类:理论科学,实践科学,艺术 第一哲学构成了所有其它学科的共同基础。《形而上学》只涉及第一哲学。 罗素评价:柏拉图哲学-----热情,亚里斯多德哲学---审慎 第一哲学的基本宗旨:揭示事物的一般原因和原理。 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的区别:第一哲学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第二哲学亚牛具体的存在物的普遍本质。 存在论 关于存在是什么以及存在如何存在的理论。在17世纪由德国学者郭克兰纽提出。 《形而上学》就是研究存在本身,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 以前的哲学家从来都没有问过“存在是什么” 下定义总是用种加属差的方式。 存在是最大的种,我们就只能用分析的方式来下定义。 实体学说的三个问题:偶然的属性、必然的本质-----范畴、 十个范畴:实体,性质,数量,关系,主动,被动,处所,时间,状态,具有 《形而上学》主要就是关于实体,实体是什么,就从存在转向了实体。 关于实体的三个问题:1,实体是什么。2,实体的原因是什么。 3,实体是如何生成的这三个问题就把实体学说全部涵盖了。 在回答实体的原因是什么时,提出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实体的定义: 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如个别的人,个别的马。------------------亚里士多德 实体不述说一个主体:实体在一个主谓结构中不能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解释,它只能被述说。它在主谓结构中恒为主词。不能说什么是苏格拉底,而只能说苏格拉底是什么。 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属性就是依存,白的就是依存于主体事物。即主体具有独立存在性。 结合两句话,则主体是一个个别的独立存在的东西。 实体的特点:1,是一个具体的、个别的东西,而非抽象理念。2,实体不同于属性,它没有与之相反的东西。3,实体没有程度上的差别。4,实体是“变中之不变” 以上所说都是第一实体 第一实体:具体的、个别的东西。 第二实体:种、属概念(种属也是实体,能被更大的种属加以说明) 实体的原因是什么: 提出四因说:质料,形式,动力,目的 亚里士多德把四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质料,另一部分是形式、动力、目的。质料因来自自然哲学,形式因来自形而上学,形式规定事物的本质,因此,形式是使质料向形式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任何个别事物,都是质料和形式构成的。形式更具有实在性,更是实体。形式赋予事物规定性。 纯质料:抽象的、没有形式规定性的、不可言说的东西。 纯形式:理性、至善、神。 从纯质料到纯形式构成了相互递进的相对关系系列。 亚里士多德又把纯形式称为终极目的、第一推动力。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和质料的相互关系终结于”神”。 实体是如何生成的: 德谟克利特--------机械论:用机械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和认识方面问题的机械唯物主义。 亚里士多德---------有机论/生成论:把活的有机物当作整个自然的模式和比喻的哲学。 从潜能到现实的转化、实现过程,就是运动。 关于实体问题的妥协性:1,实体的定义: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矛盾。2,实体的原因:纯质料和纯形式的设定。3,实体的生成:潜能和现实的对立。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灵魂分成感性灵魂和理性灵魂。 感性灵魂:通过感觉经验获得的关于第一实体或个别事物的认识或认识的最初源泉。 蜡块说:人的灵魂以外部事物为认识对象接受事物的形式而弃其质料,从而获得感觉。--------变成洛克的白板说。 亚里士多德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 他认为:感觉经验只能感觉事物的形式,不能感觉事物的质料。感觉经验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他认为:普遍的知识不他把理性灵魂分为两类:消极灵魂、积极灵魂 消极灵魂的作用:帮助人感知个别事物,并对个别事物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对个别事物的一般认识。 消极灵魂------原子论的灵魂 积极灵魂------理念论的灵魂 逻辑学从诡辩走向规范化 逻辑学:一门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由亚里士多德创立。 亚里士多德对形式逻辑学的贡献: 1,创立了范畴表和谓词表 2,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 3,确立了判断的定义和分类 4,制定了三段式推理的基本规则 范畴表和谓词表 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纯粹形式化不同,亚里士多德很重视逻辑 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对应关系。 主谓词之间的关系: 定义关系:个别事物与种属概念的关系 非定义关系:实体与属性的关系 存在:偶然的属性,必然的本质 谓词的分类:种、属差、定义、属性、偶性。前三者都属于定义,后两者属于非定义。 十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态、动作、遭受 判断的分类: 质的判断: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量的判断: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 三段式推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亚里士多德对三段式推理的贡献:确立了三段式推理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规则。 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矛盾律,排中律,统一律 矛盾律:任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具有某属性又不具有某属性。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排中律: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表述为A是B或不是B。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 伦理学: 两个基本概念:善幸福 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 亚里士多德认为除了知识外,美德还跟行为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知德是指心智方面的美德。行德指道德行为方面的美德。 基督教观点:知识是导致堕落的根源。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包括三个部分:激情、官能、性格状态 激情:指人的欲望、冲动、情欲等 官能:人的灵魂得以感知事物的功能。 性格状态:人在运用官能对待激情时所采取的姿态。 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中庸学说: 1,居间者是相对于不同主题而言的 2,美德作为中庸之道,构成了过度和不足的对立面 3,中庸不存在过度或不足的问题 没有一种过度和不足的中庸,也没有一种中庸的过度和不足。--------------亚里士多德 寡头政治:不仅是在政府之事务中服从少数人之统治的政治,而且在任何团体,诸如一个教堂、工会、学校,或者任何其他机关中,由少数人所管治者,均可称为寡头政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受其影响。 亚里士多德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把持一致性。美学方面提出悲剧净化说:悲剧的审美效果是“引起怜悯和恐惧,”然后将这种情感净化。 希腊哲学的衰落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展,产生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以及与东方文化的交流。又叫“泛希腊时期”。 希腊哲学的基础:城邦制 希腊文化的衰落:1,由城邦制向统一帝国转变。2,受东方享乐主义硬性,希腊人民对国家失去责任感,也不再关心自然与世界。 幸福问题成了希腊化哲学时期最关心的问题。 从早期的本原问题转成人如何获得幸福这一伦理学问题。这样人们的眼光就从世界、国家、社会转向了自身。 伊壁鸠鲁学派 学派创始人-----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是反马其顿的,希望回复到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制。 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 哲学的目的在于寻求生活宁静之道。哲学的主观色彩就越来越浓。 如何达到幸福: 通过讨论和探索来消除心灵的烦恼和恐惧。 使人产生烦恼的原因: 缺乏对自然界的认识;缺乏对死亡本身的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 达到生活宁静之道的良方: 1,继承和发展原子论----摆脱对自然异象的恐惧,而非外部作用的结果)神也是由原子构成,居住在原子之间的缝隙中。神不足惧。一切都是原子的生灭变化。 原子论的发展:可知---不可知,不可改变---可改变。 2,认识死亡本身-----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死不足忧。 3,提出快乐论的观点-----摆脱对人际关系的恐惧。 伊壁鸠鲁的快乐是善、幸福,是精神上的宁静,而非肉体上的。 伊壁鸠鲁------所谓快乐,即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4,如何相处人际关系--------建立一种社会契约。没有契约,就可以隐退,不参与社会纷争,保持灵魂的无纷扰。 四灵方:神不足惧,死不足忧,乐于行善,安于忍恶。 斯多葛主义: 禁欲主义的倾向。为了追求美德而放弃快乐。与伊壁鸠鲁学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发展历程: 早期斯多葛主义 创始人是芝诺,受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狄奥根尼、柏拉图的影响。 斯多葛主义观点:要达到心灵的安宁河不动心的状态,就要用理性节制自己的欲望。 伊壁鸠鲁:快乐即幸福--------享乐主义 斯多葛主义:美德即幸福--------美德主义,甚至禁欲 他们认为美德就是顺应自然,服从命运。 晚期斯多葛主义: 塞内卡-------愿意的,被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被命运拖着走。 爱比克泰德:面对灾难,怨天尤人------没有教养,埋怨自己-------正在进入有教养,毫不埋怨------有教养。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斯多葛主义虽然不属于基督教,但已经在呼唤着基督教的到来了。 怀疑主义 可分为两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 也关心人生幸福,心灵宁静 更多探讨人生幸福的原因,贡献主要在理论上,而不是如斯多葛主义等注重行动,对各种独断论进行颠覆。 独断论:所有认为客观世界有某种绝对本质的观点,泛指主观武断、反科学的哲学理论。 怀疑主义和智者派一脉相承。 怀疑主义的特点:主张不做判断,悬置判断 早期的怀疑主义:希腊化时期,创始人是皮浪。 皮浪的思想:不做任何决定,悬置判断。 晚期怀疑主义:把怀疑主义的观点理论化,提出了“不做判断,悬置判断”的十个老论式和五个新论式。分别揭示了感觉的矛盾和理论的矛盾。 论式:以一种论题的形式表述观点。 十个老论式:提出对感觉的怀疑。1,不同的动物由于器官结构不同,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无法辨明孰真孰假。2,作为同一物种的人,由于各自的身体状况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感觉也不同。3,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感官去感知同一对象,会有不同的感觉。4,同一个人,当他处在不同的状态中时,对于同一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感觉。5,一个人从不同的位置距离、角度来观察同一个对象,会有不同的感觉。6,当被感觉对象与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时,所给予我们的感觉是不同的。7,被感觉对象本身处于不同的状态中时,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8,被感觉对象的某些性质是相对的,因此我们对它们的感觉也是相对的。9,被感觉对象出现得频繁还是稀少,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10,生活在不同的伦理规范习俗和法律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晚期怀疑主义的五个新论式:证明了理论和逻辑也充满矛盾。1、以认识世界为己任的爱智者——哲学家对于世界的看法各不相同,这种观点的分歧恰恰说明了世界是不可知的。2、要确定对象或命题为真,必须为之提供根据,而这根据本身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又需要进一步的根据来证实,这样就必然会陷入根据的无穷推进。3、事物 总是处于各种关系之中,这些关系既包括判断主体与判断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判断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使我们无法认识到事物本身的真相。4、要论证一个命题又不想陷入根据的无穷推进,就必须预先假设某种自明的公理,但是任何一个假设都可以有一个与之相反的假设,它同样可以作为公理而存在,从而推出一个与待证命题正好相反的命题。5、为了避免根据的无穷推进,可以采取结论与根据互为因果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会陷入循环论证中,而循环论证是无法证明任何东西的。 怀疑主义通过揭露感性和理性本身的矛盾,论证了只有不做判断才能保持宁静心态的观点。 希腊化时期的三大学派概说: 都积极探索世界的本原,关注如何使心灵平静。 怀疑主义导致了虚无主义的生活态度,于是在对理性和感觉彻底否定的基础上,便出现了以信仰做为根据,以信仰所指向的彼岸作为希望的一种新的生活。 希腊化时期的三大学派在某种意义上斩断了希腊哲学的根基,从而为基督教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罗马帝国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直接为基督教的出现提供了理论根据。 新柏拉图主义:古希腊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主要流行于公元3--5世纪。该学派主要基于柏拉图学说,但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新的诠释。 新柏拉图主义的理论对基督教神学理论的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柏拉图主义产生在基督教从地下到公开化、合法化的时期。 斐洛:古犹太神秘主义哲学家,新柏拉图主义的先驱,著有《论世界的创造》。用希腊哲学的逻各斯主义来解释旧约。把柏拉图和摩西结合起来,是最早把两希文化结合起来的人。 普罗提诺:新柏拉图主义的奠基人。提出了太一、奴斯、灵魂 太一:普罗提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太一产生出来的。太一是绝对超验的神,是一切存在物的源泉和最终原则。 奴斯:太一的具体表现。太一表现为一,故奴斯就是一。 灵魂:是作为“一”的奴斯分裂为“多”的结果。 太一、奴斯、灵魂的三位一体就相当于基督教的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 波菲力:关于共相的问题。 波菲利问题:1、共相是实体还是仅仅是思想中的观念,2、如果共相是实体,它们是有形还是无形,3、共相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还是在可感事物之中,
/
本文档为【[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形而上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