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

2017-12-13 50页 doc 134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 姓名:王珣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刘祥安 20090501 ,,,,,,,,,,,,,?,,,,,,,,,,,,,,,,,,,,,,,,,,,,,,,,,,,,,,,,,,,,,,,,,,,,,,,,,,,,,,,,,,,,;, ,,,,,,,,,,,,,?,,,,, ,,, ,,,,,,,,,,,,,,,,,,,,,,,,,,,,,,,,,, ,,,,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 姓名:王珣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刘祥安 20090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生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导师签 期: 研究生签名: 芝逝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一日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 期:„盖 名:—趣日 塑灶 期:圭竺蚪(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引言 引言 本文没有将韩东等“他们:诗社群体作家放入研究范围,因为他们的诗歌和小说 虽然均取得了不容质疑的成功,但是他们的诗歌却没有延续自五四以来新诗浪漫主义 的特点,而本文认为中国现当代浪漫诗人所创作的小说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应当立 足文学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将其作为一个研究的范畴进行整体文本解读。从人 物与性格、故事与情节、章节与结构及语言特点四章入手,综合考虑文类与文体因素, 诗人小说作品集体体现的叙事侧重内在化,故事矛盾的本体化聚焦,非紧凑的、 发散的结构构成和具有诗歌特征的语言形式,揭示这种特殊的小说类型的艺术价值和 对小说创作启发意义。 文类,即文学类型,是在理论上按照外在、内在形式两个根据,对文学作品的分 类编组,这种文类“被视为惯例性的规则,这些规则强制着作家去遵守它,反过来又 为作家所强制??。,所谓外在形式,如特殊的格律、结构,内在形式如态度、情调、目 的以及题材等,就小说与诗歌而言,在形式上均有各自的存在方式及明显区别特征。 本文研究诗人小说创作在章节结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中对于诗歌文类形式特点的 借鉴与发展,探讨发散结构、内指性情节及隐喻、象征等与小说的结合特点,以及这 些特点的价值和对小说创作的新启示。 作为从语言特点入手研究界定文学作品特质的文体学,将文学作品的语言与一般 用法对照,研究语言服务于文学的目的和其审美效果。在谈到文体学界定文学作品特 质的方法时,《文学理论》提供了这样两种方法即“对作品的语言做系统的分析,从 一件作品的审美角度出发,把它的特征解释为„全部的意义,和“研究这一系统区 别于另一个系统的个性特征的综合:。, 每一种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作品的文类文体特点以及所擅长展 现的内容和情感。“同样是绝句,七言绝句的世界和五言绝句大不相同;同样是律诗, 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味道也彼此互异;同样是词,小令和长调的题材与技巧也有很 ,参见【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引言 明显的界限。”,,,、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 一种文学体裁,一般认为具有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而诗歌则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的反映 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由此可见,小说与诗歌之间存在明显的文类文体特征差异,从根本上来说诗歌是 主观抒情的艺术,重心理体验,通常为主观感情的独白,而小说必须要借助一个叙述 者,是一门叙事的艺术。 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百年的各个历史阶段,均有不少优秀的小说家、诗人应时代而 生,对于现代小说和诗歌这两种文学体裁的的理论研究也在横向和纵向的不断扩展和 加深。值得注意的是,从现代小说和诗歌诞生开始,便有一些诗人也在进行小说创作 的尝试,这些诗人包括郭沫若、徐志摩、汪静之、卞之琳、冯至、顾城等等。由于诗 歌自身主情的文体文类要求和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形成的特定思考与写作习惯,他们创 作的小说体现出了作为诗人小说特有的某些共同倾向和特征。在目前的作家作品评论 和研究著作中,对郭沫若、徐志摩、顾城小说的研究在各个方面基本都有论述。对于 郭沫若的学术研究大多集中于他的诗歌和历史小说,不少学术论文将其小说归为诗化 小说的范例之中;关于徐志摩小说的研究则较少并且大多集中在语言特点的分析,顾 城的《英儿》则大多停留在单方面的意象解读领域。谈及这些诗人小说与诗歌关系, 不少论文往往以“诗化”概之,显得较为笼统。另外对于作品中人物塑造的相对单一 化、故事线索的主观化、情节冲突的节奏缓慢等特征,有论者从流行的关于小说文类 的观点判定为是诗人之作为小说家的不成熟,因此,他们的小说也就总是被从流行的 小说样式来观照,没有也不可能作为一种文学史现象,从诗人小说家的角度予以研究。 目前对于“诗人小说”尚无系统的整体研究,对于本文涉及四位主要诗人小说家, 研究概况如下:关于郭沫若研究,早在解放前已经涉及新诗、历史剧、传记文学、早 期史学著作及成果等方面,其新诗为其在文学方面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冯乃超说中国 新文学运动“分成两支潮流——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前者的代表作家是鲁 迅先生,后者的代表作家是郭沫若先生——但却奔向同一个目的地。:(《发聩振聋的 雷霆》),日本、前苏联等国家也将翻译研究的重点聚焦于其诗歌、历史剧及戏剧及史 ,竹内敏雄(艺术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转引自卜庆华(郭沫若研究三十年述评(上)(,,,,一,,,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第,期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引言 学方面。近年来,对于郭沫若小说的研究才渐渐丰富,主要从形象分析与叙事学方面 入手,将其早期小说归为五四时代、私小说影响与个人体验的结合,对作品已经做出 了较理性的综合的分析;对于徐志摩小说专门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诗化性:,学术 论文有《论徐志摩小说诗化性》(任国权,《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年第,,卷第, 期)《论徐志摩小说的诗化艺术特色》(赵彬,《学刊》,,,,年第,期)等,从内 心独自、意象意境、语言解读,已经对作品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述,只是未能 从方式意义上揭示出对小说创作的启示性;诗人冯至的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卞 之琳认为“比诸诗组《十四行集》更值得人作学术性探讨”,“符合了现代世界严肃小 说的诗化亦即散文化(不重情节)这样的创作潮流”。,在而后的不多学术论文中,则 主要从民族性特色和和谐社会理想分析西方现代性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的结合及冯 至和谐平衡的审美特质,近年来研究角度更加多样化;关于诗人顾城的作品大多从以 诗歌为主的意象解读和与海子、川端康成、徐志摩等所做的意象、审美观念、语言特 质的比较解读,对于其长篇小说《英儿》,以《纯情和生存悲剧——评顾城的,英儿,》 ,为典型,主要从顾城本人性情、经历、自杀动机等现实因素出发对小说故事情节特 别是故称与英儿的感情纠葛进行解读,作为一般文学评论足够细致深入,但对作品创 作方法分析不足。 本文提出的“另一类”发展方向总体来说,体现在人物塑造方面,是相对狭窄的 描写对象、静态扁平的性格塑造、深度的心理体验和生存状态表现;在故事情节安排 方面不注重反映社会矛盾、冲突简单而氛围渲染细腻富有诗意;小说结构构造中提出 两个问题,一是整齐的单元式结构对情节的控制,二是发散式结构在消解矛盾冲突与 人物性格的同时,体现出更大的艺术包容力;语言方面,长短旬、华丽辞藻以及多种 修辞手法使小说形式更加有可塑性,这些均可以使小说变成一种更加有生命力的叙事 艺术。 ,卞之琳(读冯至创作《伍子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年第,期 ,邓晓芒编(从寻根到漂泊——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一章 第一章人物与性格:作家本体情感的再创作与外部 世界的主观内化 本文第一章至第三章将分别从人物、情节、结构三方面,将诗人特质的小说作品 中混合的“新奇的感觉”和“熟知的感觉??,用文类分析的方法加以探讨说明。 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小说家必定是善于抓住各色人物典型的,通过阅读者所广泛认 可的典型形象来传达人物深层性格和折射社会现实。王蒙在总结了他的小说创作经验 之后,这样写道:“小说是虚拟的生活。„虚?就是虚构,„拟?就是模拟,模拟生活。: ,小说作为一个虚构的、逼真的艺术世界,一般而言,观察生活是一个小说家从事其 小说创作的基本前提,“逼真:二字由此而来,使小说“活:起来的首要是人物。一 个被肯定的成功小说家往往通过对不同于自己的社会各阶层不同角色进行典型化塑 造,来展现其人物的深层性格和所处社会环境,其笔墨功底大致也见于此,孔乙己自 然吃茴香豆挠虱,黛玉则须葬花落泪,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用一辆马车 装下了整个社会各阶层人物:,而《红楼梦》一度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些都是小说家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经典之作。 老一辈小说家们往往对重要任务先有一个较为详细的外貌特写,再一另外的篇幅 安排心理活动和道德揭示。传统小说中人物都有一张自己的履历表:姓名、字号、籍 贯、职业、职务、性格、爱好、与外界的关系等,人物被赋予和规定了一种明确的身 份。在肯定了多元化多角度典型人物形象对小说重要性的基础之上,作为艺术形式的 小说是否可以有另一种方式的艺术成功,中国现当代的几位诗人所进行的小说创作 实践取得了别样的艺术效果,他们在人物方面体现出的共同特点实际上为我们提出了 小说创作的另一途径:以创作者最接近的人物群体尤其是作者本身的作为虚构原型, 以此将焦点内化、本体化,与小说由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的路线并行,精致刻画大社会 下单一人物类型的个体存在状况,这种写法轻他人而重本体、轻行动而重心理,不侧 重反映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而侧重刻画单一主角内心的生存体验。下文将这种诗 人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分为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 ,王蒙(漫话小说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一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一章 一、接近作者真实的、相对单一固定的小说人物类型 大多数优秀小说家以善写多种人物赢得美誉和共鸣。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 扎克在他,,部长、中、短篇小说的《人间喜剧》中,塑造了相当多的经典角色,将 没落贵族、新兴资产阶级,迎合时代的上进青年、古板造作的老式人物都刻画得生动 逼真,以至于写到高老头的死,连作者本人都精神悲痛眼含热泪。相比之下,中国现 代诗人小说基本都是中短篇,所体现的人物从范围数量上看较单薄,共同的倾向体现 为,往往以自身为原型,以个人的生活求学经历和个人较小的交际范围为故事展开的 环境,所围绕的配角也往往不超过三五个家人朋友。因此,诸如徐志摩的小说往往被 评论界认为是不够成熟丰满之作。 一部优秀的小说既可以满足再现社会长卷的要求,也可以满足对某一特定环境人 物和特定情节的细入极致的需要,特别是在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要求是如此,但是主 流、主旋律不是唯一,否则容易忽视小说的多样性艺术价值,极端化的体现是片面追 求社会大场景的和样板化“典型”的写作。 人物塑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部小说达到艺术的真实和真实的艺术,可以通过 相对单一固定的人物类型、小范围的特定生活环境来展现,特别是与作者相近的人物 和环境。这种“扁平:,单一的塑造角好处是,首先由于角色与真实体验之间距离较 小,对于诗人,小说创作虚构的难度降低,因此不必过分强求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阅历, 容易发挥诗人以情感体验主体世界的优势,达到虚构的真实的效果;其次人物类型的 减少,则更加能够突出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显现小说创作者的写作特点, 形成个人独有的艺术风格;最后,对小说社会层面画卷的缩小和相对固定的关注点, 可以为小说,特别是中长篇如何以人物心理世界作为构图出发点和情感归宿来创作故 事提供有益的探索。对于这些诗人小说而言,人物的“空白:,客观上要求必须由其 他内容来充实小说文本,如果不通过广泛的观察力写环境写现实,则须从人物角色的 深度上挖掘开去,将外部世界通过个人体验的方式吸收,成为指向内部的由情感统领 的有机整体。 ,(典型个体的中心人物:郭沫若内倾化的“身边”固定人物写作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 ,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一章 ,,,,年以后,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先后成立并开展各项文学活动,小说专门刊 物增多,创作趋于兴盛,这一时期有冰心、叶绍钧、王统照等人为代表的以家庭、妇 女、劳工等各种问题为题材的“问题小说:,有以北京为中心回忆农村生活、描写农 村衰败景象的“乡土小说:,而郭沫若则与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阮君等人一 起被列入“抒情浪漫小说”的行列。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 中认为,郭沫若的小说可分两类:“一类是寄托古人或异域的事情来发抒自己的情感 的,可称寄托小说;一类是自己身边的随笔式的小说,就是身边小说。:,此“身边” 从小说人物的角度来讲,即指小说中主要采用自身和周围人物为原型进行故事创造, 有着浓烈的自叙传色彩。同为早期创造社代表人物的郁达夫在《五六年来创造生活的 回顾》中也谈到:“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若真的纯客观的态度,纯客观 描写是可能的话,那艺术家的才气可以不要,艺术家存在的理由也就消失了。”, ,,,,年鲁迅发表《一件小事》,随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相继发表大量自我小说 作品,可以看出郭沫若的小说创作目的是自觉的带有先驱实验性的。从,,,,年的《牧 羊哀话》到,,,,年的《地下的笑声》前后近,,年里,郭沫若共创作小说,,余篇。 以,,,,年发表的《一只手》为界,可以把他的小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只手》前 的,,篇中小说就中心人物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残春》、《漂流三部曲》、《行路难》 等,篇,均以同一个人物“爱牟”(英文,的译音)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或用第一人 称,或用第三人称;《阳春别》、《喀尔美萝姑娘》、《湖心亭》等,篇,隐去姓名,直 接采用第一人称“我”或第三人称“他:;《人力以上》、《落叶》、《曼陀罗华》则是通 过小说中“我:转述友人、同学的故事。处于衬托、从属地位的其他故事人物,除了 “妻子:(“晓芙??)、儿子,则均略为,君、,太太、,夫人等,作为中心人物生活中 所接触和帮助推动情节进展的次要人物,联系作者本人生活求学经历来看,不难发现 小说人物的选择都集中于作者个人生活近距离范围内。 郭沫若留学日本时私小说正风行,五四氛围、个人处境、私小说影响的多重作用, 郭沫若开始以自我告白的方式,对家庭情感、社会制度、人际关系进行描写,一方面 表达了个人生存的灵肉矛盾,另一方面以这种切身的平庸化的取材向时代和社会发出 反抗的呼声。这些小说中心人物的一致性非常鲜明,无论松野、爱牟、“我”还是“他:, ,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郁达夫(过去集【,】(北京:开明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一章 背景条件都是日本某医科大学的学生,文学爱好者,有着一位贤惠的日本妻子,几个 孩子,生活有些辗转和拮据,毫无疑问,这个人物处处烙印着郭沫若的印记。 虽然说应鲁迅自我小说而起,郭沫若笔下人物与鲁迅整体相比较仍然差异较大, 鲁迅并不是专注写“身边”的,华老栓一家自然与闰土、祥林嫂、阿,毫无联系,他 们代表的是各自生活范围内的不同典型,也与作者鲁迅自身的生活差距甚远。郭沫若 对人物的选择基本以自身作为原型,从他在日本辗转十年的经历中,提炼出这样一个 大致的人物作为事件和情感的依托,在不同的事件和情感中不离自身,可谓具有相当 的固定和内在一致特点,始终以这个原型的我的心理发展作为小说谋篇的线索,这样 以本体情感同时写实抒情“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视角内化写法在反映现实与反映内心 方面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同是关注“自我”,与同样在自叙小说取得成就的郁达夫相比,郭沫若的“爱牟 型”形象在感情处理上没有由愤世嫉俗转向“于质夫”式的抑郁苦闷,充满了浪漫诗 人的豪情,相比之下感情宣泄更为汹涌猛烈,而郁达夫在渲染主人公病态心理时往往 运用一些心理活动的断层和闪念,表现人物的低声沉吟。,由此,郁达夫人物的内心 细腻体现在对肉体描写的偏执中,如“丰肥的肉体”、“红艳的嘴唇”、“肉色和雪嫩的 肌肤:等,郭沫若其“身边”人物则带有一种阳刚炽烈的气质,往往形容瘦削,穿旧 洋服,面对黄浦江滚滚江水胸中翻滚着思念妻儿、生活压抑等情绪,这种小说人物的 真实是符合创作者本人性格特征的。 《漂流三部曲》中,展现的是主人公爱牟的落魄生活状态,充斥着细腻而强烈的 个人感伤情绪。第一部《歧路》由“他”的怆恼情绪展开回忆,抒发将妻子孩子送走 至日本的孤独与思念;《炼狱》中“游太湖:这一中心事件依然由爱牟无心观景、触 景生情怀恋妻儿萦绕;直到《十字架》,事件已经从无锡游玩又拉回到日常的生活。 《十字架》以夫妻之间的书信对话和汇款单作为核心构件,爱牟带着由于寻生活的困 顿无奈、医学文学理想不能实现暗线交代的条件,将明线勾勒出的内心回忆,景换而 情不换,夫妻信件以复杂情感做线串联起来,不仅仅是通过爱牟这个形象表达了在当 时社会学医不能济世,撰文不能养家的知识分子窘境,更是真切的表达了作为个体的 人为求生存与为求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对妻儿难以割舍的亲情。这种通过人物心理来串 ,参见蒋烨琛,李杭春(郭沫若、郁达夫比较研究综述,?(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年第,期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一章 联事件的写法,可以使社会某层面现实得到再现的同时将情感的聚焦控制在主体情绪 以内,不求所反映社会问题的解答通脱,而力求人物心理的立体和真切。( 同样,在《行路难》《阳春别》《未央》等篇目中,郭沫若一直坚持写“爱牟:类 型人物的特定内心情感,尤其是漂泊异乡、生活的拮据与追求理想之不能实现之间的 矛盾,表达对现实制度和残酷人生的愤怒不满,通过日常的出行、吃饭这种细节体现 出来,处处透露着作者本人留学日本的生活与情感经验。 另外,于事于人,往往是直抒胸臆,人物的忏悔更多偏向对外界的指责和对自己 行为的自辩和声援,社会作为“我”的对立面常常被严厉叱责,如《喀尔美萝姑娘》 中:“我在这时候又诅咒你们医生,诅咒了你们一千万遍~你们都是社会的病菌~ 你们是美的破坏者~……你们是贫民的仇敌,你们不把贫民的生命当生命,你们是和 人相似的黑猩猩~:“哦,我感谢你~我感谢你~我的爱人哟,你是我的,,,,,,;,~你 是我的,,,,,,;,~??,“啊,我自己怎么这样软弱哟~我的工夫还比不上我这几个孩子~: ,比起孔乙己“大抵确实是死了”的冷峻结局,这种感情宣泄的表达方式在反映对现 实不满的同时,还将矛头指向自身,充满对自己无法谋生活的悲哀和对美好事物的由 衷赞美。 尽管这些试验难掩稚拙痕迹,比如抒情大于叙事,议论大于描述,有些篇目甚至 游离于散文和小说之间,但它毕竟丰富了五四时期小说创作,加强现代小说的表现力 量,对后来作家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小说家真正摆脱“故事:的束缚,能够从 容突现作家的审美体验,为后来涌现一大大批有独特个性的小说家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推动了中国小说内倾化、重体验轻结构的艺术探索。 ,(典型群像的中心人物:优雅的小资圈子中的徐氏人物 与郭沫若相比,徐志摩小说创作中的人物特别是主人公则显得并不是那样专一, 但大致上仍有一定的人物群的整体特征,即大致上也不出“身边:范畴。《春痕》、《两 姊妹》、《船上》、《轮盘》、《一杯茶》、《幸福》等作品,主要人物往往是出身富裕的城 市资产阶级家庭,通常外表美丽,打扮入时,具有较高艺术涵养和个人品味,就连名 字也总是优雅的像不落凡尘,如《船上》的腴玉母女、《一杯茶》中费蔷媚,《两姊妹》 中的玛各与玛丽,《幸福》里的杨培达,这些人物的出身、经历、教养、举止可以看 ,乐齐主编(浪漫抒情小说大师?郭沫若小说全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乐齐主编(浪漫抒情小说大师?郭沫若小说全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一章 出都出同样自本身长子富裕家庭、留学英美的徐志摩本人及其生活圈子。 不同于郭沫若笔下的生存问题的尖锐,这群人通常衣食无忧,物质方面得到充分 的满足,因此灵魂思想方面的活动和矛盾更加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对爱、美、自然 的崇尚,以及对物质饱满人性缺匮乏的部分人物心理刻画。 《船上》是一篇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一方面正面描写了一 位少女对自然的喜爱,另一方面又淡淡透露出一位娇小姐衣食无忧、知书达理却内心 寂寞冷清,无以为伴的哀愁。作为中心人物的“腴玉”,跟随母亲来到乡下为祖母看 坟,从她自己口中得知年龄,,几岁,一味念书,却发现平常不出闺门见识少的可怕, 单单青草的味道就可以让她开心的发疯,大自然仿佛是最有灵性最可以了解她的人, 水牛和桃花李花使她发现生命中存在着与城市被束缚的生活不同的另一种可能性。 深受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浪漫主义影响的诗人徐志摩在这些人物身上赋 予了同一基调的青春浪漫主义的语言,也正因此,尽管五四时代钟情于某类人物写作 的小说家甚多,唯有诗人小说独具特点。由于小说中各人物的语言特点的区别甚小, 这一点也成为徐志摩小说“单薄”的一个重要原因。《春痕》男主人公“逸:,与《船 上》“腴玉”,一个充满对青春少女怜惜疼爱之情,一个对乡下自然世界新奇赞美之情, 人物阶层相近、人物心理状态相仿,因此语言类型是非常相似的,“我的春痕,你…… 吃苦了……”,与“那河边的青草味儿……”,、“这月光……:,都采用了直接咏叹的 方式,采用脱离生活琐屑的,较有诗意吟诵般的语言。逸对患病的春痕姑娘感到如同 鲜花遭受暴风似的担忧和疼惜,腴玉对知心小草的“心里一阵子发酸:,都体现出这 类人物对于对追求美、保护美的无瑕心地。 这种同一口吻的语言模式,同样体现在倪三小姐、杨培达、费蔷媚身上,作为各 自生活的主角,却没有采用刻意区别的语言,是同一类型人物在性格特征上同一性的 延伸,作者皆由此达到“自然:而非“雕琢:的目的,也是不无道理的。 徐志摩小说语言的浪漫华丽作风早已被认可,这其中,人物的选择可以说是语言 华丽的先决条件。同样是专注某一类型人物塑造,贾平凹笔下一系列女性往往具有“女 菩萨:特点,从《姊妹本纪》、《山地笔记》、《天狗》到《秦腔》、《高兴》,这一类女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顾永橡,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一章 性形象基于与泥土、母性的共性,这类人物的语言特征无论是田园牧歌还是废墟埙声, 都不会像杨培达心里凭空想感叹着“这生活过的多美阿:,不会像费蔷媚那些带“洋 味”的看法说“不,不要丁香。我恨丁香,那花不是样儿。”在徐氏人物中,由于人 物生活阶层而圈定的故事环境,为小说华丽语言的提供了基本的可能性,用词不朴素, 却更加真实,两姊妹家“柔美的光流:,腴玉眼中陌生化的大自然,巴黎画家“艳丽 的垃圾窝”,都成为特定人物的美感体现。 有观点认为徐志摩小说总体上没有思想价值,是不值一提的“资产阶级文学:, 本文认为,徐志摩作为一位诗人恰恰通过特定的“资产阶级:人物选择,展现了特定 群体的典型情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说创作聚焦的人物范围已经早已不再受到 局限,涵盖整个社会各行各业,一部作品想要在商品化市场中获得成功的个人风格, 一味求广,求意义,求新是不够的,更加应当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借鉴现代小说成型 期作者,特别是偏重挖掘某一类人物本体情感的诗人小说作者的手法,将社会局部细 节表现得更加丰满生动。 二、心理描写:内心独自对情节与人物的双重表现力 诗人小说中,人物的内心独自分量较重。对于人性的探求,不求力透纸背,甚至 不依赖通过生动丰满的外貌行动描写,这也是部分诗人的小说没有得到较高的一 个重要原因。 鲁迅的小说地位与他着眼社会黑暗、民族性弊端、外国列强虎视眈眈的大环境下 表现民族病和唤起觉醒的文学意识是分不开的,其小说最终是指向外部世界反映现实 的,正面人物形象因此具有一种精神上的崇高与战斗性,郭沫若的小说人物则带有相 当浓烈的个人情感,作者惯用手法是将外部世界使用心理描写的方式,转换为依人物 内心活动而存在的内部世界。 本文认为作为习惯写情的诗人,在小说中独立的放置大段人物独自,情节的前因 后果、人物的情感脉络、故事的发展高潮,都可以由心理活动来介绍和参与,使小说 发展与故事环境关系更加灵活多变,最重要的是心理活动和直抒胸臆有利于让角色自 己丰满角色,来表达主人公的见地和揭示一些社会心理病,而非人为的添加衬托,形 成小说的鲜明特点。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一章 ,(大量使用内心独自对故事情节的表现力 将内心独自发挥到极致的,首先不能不提到徐志摩的短篇小说《一个清清的早 上》,本文将瞻先生起床前的一段辗转难眠作为独立篇章,作大段纯心理描写: „„这时候躺在自己的床上,横直也睡不著了,有心事尽管想,随你把心事说出口 都不碍,这洋房子漏不了气。对~他也真该仔细的想一想了(……其实叉何必想,这 干想又有什么用,反正是这么一回事啵~一兜身他又往里床睡了,被窝漏了一个大窟 隆,一阵冷空气攻了进来激得他直打寒噤。哼,火又灭了,老崔真是该死~呒~好好 一个男子,为什么甘愿受女人的气,真没出息~难道没了女人,这世界就不成世界, 可是她那双眼,她那一双手——那,,,,,,,,,,,,,,,;,,,,,,,,,,,,,,,,,,,,,,;,,,,,,,,,,,,,,,,,这两性问的吸引是 怪男人们不拜倒刈,,,,,,,不可少的,男人要是不喜欢女人,老实说,这世界就不成世界~可是我真的爱她吗,” , ,,,,,,,,,,,,,, 这篇小说特点鲜明,一是整篇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进而第二点整篇小说全部由 藤先生某一天清晨起床前的内心活动构成,除了关于生活忙碌、洋车睡相的各种琐屑 牢骚外,集中描写了瞻先生对一位女性的爱慕与猜测,在经历了一场虚拟的永远悟不 出道理来的男女战争之后,结尾由“我也该起来了??戛然收场。作为一个内心活动, 其结构如同一般小说故事形式,作为对“她”遐想的开端——“他也真该仔细想一想 了:,承接上文以自语的方式提到白日忙碌,唯一有闲余时间在洋车上,又怕过分放 松的精神袒露出丑态来,发展和高潮部分,用完整连贯的一大段心理描写,断续穿插 的介绍了爱慕对象的形容美貌,与老王、老孔、小彭等众多追求者一样,“我:—— 她眼中的漂亮的留学生也只是作为其中一员,“我:束手无策辗转难眠,对于这一情 感即不舍弃又充满自我怀疑。这是一段关于男女情感的心理描写,起于遐想,止于遐 想,随着心理活动的继续,注意力方向的转移,这一段故事便无声的结束。 《一个清清的早上》中从他“翻身??„„手臂伸出被窝外面”到完全内心活动的“我: 怎样,又到“回复了他那个木乃伊的睡法:这种琐碎的一连串的动作,实际发生不过 几分钟,而心理却已经由平淡到澎湃,交代了一个普通小资男子对一个女大学生爱恋 和烦闷的真实情绪流动,故事随着情绪的焦躁而变得紧张,也即将随着心情的放松而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一章 变得缓和。 谈到小说的心理描写,《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可以作为成功的范例。普鲁 斯特在谈到艺术真实时认为,尽管构成印象、想法、思绪,这种内心活动的材料非常 单薄,踪迹又很难扑捉,但是这才是真实性选择的结果,因为这是事物外形掩盖之下 真实的体现,“满足于„描绘事物?,仅仅给予事物线条和面积的清单的文学,自称为 现实主义,却是最远离现实的。:,同样徐志摩此文,其值得借鉴的原因并非是反映通 常所谓社会生活的意义,而是这种艺术表达和人物心里活动再现的过程本身具有艺术 内涵,同时通过心理描写交代情节增加其真实性也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技巧。 ,(内心独自对人物自身的自我丰满效果 内心独自不但可以作为引出故事情节的天然手法,在对人物描写上,也有自身的 优点,通过自身对自身、自身对他人的内心活动评价,往往可以收到比客观描写更加 容易得到读者认可的阅读效果。“普鲁斯特瞩目的小说家大约有三类,第一类是心理 描写大师,与他的风格和倾向相近,第二类是他赞赏的现实主义大作家,第三类是他 不怎么喜欢的小说家。他对三类小说家的评论反映了他的小说艺术取向。心理描写大 师包括斯丹达尔、奈瓦尔、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普鲁斯特认为他们是真正的天才作家。 普鲁斯特认为:„对斯丹达尔来说,爱情似乎与内心生活合而为一。?:, 《轮盘》中,讲述的是一个曾经在父母爱护下自爱自立,有生活的目标和乐趣的 小姐,在经受了姊妹和他人玩乐的诱惑之后沉迷赌博难以自拔的故事,这篇小说的意 义并不在于教诲人们怎样丢弃腐蚀人的习惯而追求美好向上的健康生活,而正是倪三 小姐的生存状况,通过她自身的独自,将一个青春美丽外衣下形容枯槁的赌徒表达的 入木三分: 一 “三点都过了,……这念头在她的心上盘著,有一粒白丸在那里运命似的跳。就 不会跳进二十三的,偏来三十五,差那么一点,我还当是二十三哪(要有一只鬼手拿 它一拨,叫那小丸子乖乖的坐上二十三,那分别多大~我本来是想要三十五的,也不 知怎么的当时心里那么一迷糊一一又给下错了(这车里怎么老是透风,阿姚,丹, 虽然人已不在故事发生的当时环境,如何自然灵活的切入回忆,使用内心独白便是一 ,【法】普鲁斯特著,李恒基,徐继曾等译(追忆似水年华【,】(南京:江苏译林出版社,,,,,:第,卷,,,, ,郑克鲁(普鲁斯特的小说理论【?(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年,月第,,卷第,期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一章 个绝好的办法,倪三小姐已经输掉了珍爱的项链,在等车的寒冷中再现了“输”的那 个瞬间,毫不费力的提高了故事的紧张度,好似所有的命运只系在那颗白色的小丸子 上。 同样,使用内心独自可以完成人物自己对自己的间接外貌描写: 三小姐上了楼,进了房,开亮了大灯,拿皮大衣向沙发上一扔,也不答阿宝陪著 笑问她输赢的话,站定在衣柜的玻璃镜前对著自己的映影呆住了。这算个什么相儿, 这还能是我吗,两脸红的冒得出火,颧骨亮的像透明的琥珀,一鼻子的油,口唇叫烟 卷烧得透紫,像煨白薯的焦皮,一对眼更看得怕人,像是有一个恶鬼躲在里面似的( , 自己将自己吓住的体验,更加引起读者的共鸣,其艺术效果自然远胜于观察者于故事 背后隐形的平铺直叙。 这种内心独白反常规、大量的运用,证明了小说除“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 式以外,在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理、外貌描写以及整个故事结构的改变方面, 有着极强的表现力。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二章 第二章故事与情节:内指的、隐喻的情感体验和再现 一、第一人称“回忆加现在进行”„的叙事模式 小说归根究底是一门叙述的艺术,故事则是叙事必不可少的要素,鲁迅曾指出: “谈论故事,正是小说的起源。州在小说叙述故事的这门艺术中,叙述方式的选择直 接关系到小说的叙述的切入角度和表现方式。中国传统小说技法多采用全知全能的第 三人称视角,如同身份玄秘的说书人把故事分章分节娓娓道来,这样写的好处是便于 故事的进展不受约束,叙述过程可以尽作者之意,在情节的展开过程中又可以自由进 出故事及发表议论,这种意义上说第三人称写作带给作者较大自由的创作空间。 然而在国人看厌了说书人的“才子佳人”“神妖斗法:和“官场名利:之后,当 “五四”推倒一切重建一切的风刮进文学领域,便注定要开始一场小说的变革,这种 变革不仅仅是白话取代文言,更是小说审美素质的现代化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 叙述视角的改变带来新叙述格局的建立。 ,(人称的选择与排斥外界的内化情节 新叙述格局有多种,而第一人称是常见的一种,而诗人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增强 了小说人物的主观性,便于作者借助人物抒发个体情感,使得人物内在情绪主宰故事 情节时更加自然真切,与主流创作相比,将视角由客观评述转向主观关注、由外部条 件推动情节转向内部情感促进故事发展,体现出对外的排斥和情节内化特点。在第一 人称叙事过程中,叙述人直接以“我”的身份将故事展开,故事的发展安排可以由讲 述人灵活操纵,在驾驭那些时空跨度大、人物关系复杂的故事时,尤其具有独特的优 势。 这种叙事模式本身并不是诗人小说家的独到之处,诗评家吕进先生曾经使用“内 视点??这个词将诗与非诗区别开来,(“内视点决定一首作品对诗的隶属性。”,)在鲁 迅笔下,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回忆加现在进行”的模式,以《孔乙己》为例,体现 为“我:一个伙计回忆二十年前旧事,请出孔乙己,造成“看与被看”,而后“我”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鲁迅全集(第,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吕进(中国现代诗学【,】(重庆:重庆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二章 融入看客的行列,在作者隐隐冷峻的目光下,又形成另一种层次的“看与被看”,最 终故事情节是指向外部的、社会层面的,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地位与命运的悲剧 性与荒谬性。 郭沫若是一个感情表达丰富而且明显两极化的人,正如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那 样:“我是一个偏于主观的人。……我自己觉得我的想象力实在比我的观察力强。圳„我 又是一个冲动性的人。……我在一有冲动的时候,就好像一匹奔马,我在冲动窒息的 时候,又好像一只死了的河豚。??,第一人称写作,就方便了他发挥这种个性特质,让 内在情绪主导小说的情节发展,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设置、故事的基调和主题等方 面都染上了作者、叙述者的主观色彩,并且使这一些作品主题存在了一致性和连续性, 使“抒情浪漫小说:或者“表现主义”成为可能,最终这种“回忆加现在进行”落幕 的时候,必定伴随着一个主观基调的意味深化,是指向人物心理内部的、排外的。 在郭沫若的前期小说中,用了很多的心血笔墨营造其内心的幻美爱情和人生穷 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有,,篇,或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运用第一 人称写作集中在郭沫若小说创作生涯的前半期。 如《残春》中,明线是借由“我:的所见和白羊君的回忆讲述故事交代人物,贺 君天才孤僻和离奇跳水,,姑娘的飘摇命运,暗线贯穿的却是我对世界人生的思考和 情感。文章开始,由白羊君诉说贺君精神失常的行为,提出命在旦夕的贺君迫切希望 能见得“我”一面,留下了悬念。表面上,“我??同白羊君、读者一样对跳水事件表 示惊奇不解,而更深层次的探讨中作者借“我”却流露出了这样的意思: 一一但是死又有什么要紧呢,死在国内,死在国外,死在爱人的怀中,死在荒天 野地里,同时闭着眼睛,走到一个未知的世界中里去,那又有什么可怜不可怜呢,我 将来是想死的时候,我想跳进火山口里去,怕是最痛快的一个死法。 一一他那悲壮的态度,他那凯旋将军的态度~……, 这里可以体会出,内心的桥梁其实是通着“我:与贺君的,尽管表面上这二人没 有什么有联系的具体故事发生,“我”知道贺君的苦,知道生活的苦,对常人无法理 解的跳水自杀表示了极高的肯定。沿着这一条内在线索,我们可以发现更为隐藏的情 节,就是“我:之所以肯定贺君癫狂的行为,是由经历回想到跟随“我”受苦的妻儿 ,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文艺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乐齐主编(浪漫抒情小说大师?郭沫若小说全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二章 如今迫于生活将要分离,一方面作为丈夫与父亲充满愧疚自责,一方面对造成“我:、 贺君、,姑娘命运愁苦的世界宣泄着不怕与之惧焚的强烈意志,前文的回忆、对话、 见闻交织,为内在情感的喷发做了外部条件的铺垫。 莫洛亚指出:“随着普鲁斯特作品的诞生,就有了通过无意义的记忆来回忆过去 的方法。”,虽然不是《追忆似水年华》那样的鸿篇巨制,郭沫若的第一人称叙事也往 往采用“回忆加现在进行时:的交织模式,小说在回忆之中建构的是一种心理时间, 就像伯格森时间哲学中认为人类内在体验的时间不依赖钟表,使记忆的体验与行为互 相融合,从而使时间在人的心理存在和体验方式中获得内在的统一性,使“我”的记 忆成为故事的隐形背景渐远,而“我:的亲身经历又将故事的距离拉近。 ,(“无意义”的回忆与内在情感的连贯性 “浪漫主义的背景描写的目的是建立和保持一种情调,其情节和人物的塑造都被 控制在某种情调和效果之下。……”,背景即环境,这种环境的描写有别于一般性叙 述,它可以看作是对人物的换喻或者隐喻性体现,也可以表达一个人意志状态的心理 投射。 在《牧羊哀话》中,开头貌似“无意义”的漫谈式的回忆颇有比兴手法之妙,“金 刚山万二千峰的山灵,早把我的灵魂,从海天的外力之外,摄引到朝鲜来了:,“那东 边从树林中,有道小川……朝朝暮暮,带着哀怨的声音,被那狂暴的日本海啸吞吸而 去”,,这种气氛的渲染出一种透着灵秀之气的苍茫,将故事自然的牵入特定环境, ,边是大自然用它磅礴的语言诉说着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一边这种诉说又遵循着大自 然的法则一切回归寂静,在自然景色的勾画中铺垫出哀愁与幻美的基调。全文共分为 ,章,“我”的回忆式讲述在第一章到第二章出现过渡,简要介绍村里周围环境和尹 妈妈家的情况,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回忆的是过去的“一个多星期:,时而景色时而 歌声,结构闲散。,至,章节内容全部为尹妈的讲述以及阅读书信两封,真实时间仅 有一个夜晚,,我:在这个讲述的夜退到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跟所有的阅读者同时经 历十几年间英儿与佩荑小姐的两小无猜、家庭突变的曲折遭遇,最后在梦中辗转,曲 终人散。 ,奠洛亚(从普鲁斯特到萨特【,,(桂林:漓江出版社,,,,,:,,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 ,乐齐主编(浪漫抒情小说大师?郭沫若小说全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二章 《落叶》是就小说体裁来说这些作品中最有特色的一篇,小说由开篇的引子和 ,,封书信构成。故事的中心人物是洪武君,本来正常顺序是洪武君年少在国内结了 婚,受旧式婚姻折磨,初到日本自暴自弃,被一位医生诈骗自以为得了梅毒,自此决 心学医且成绩优异。在大学的时候无偿照顾,君,与一位护士小姐产生了爱情, 却也不慎被,君染上肺病,然而护士小姐被自暴自弃的洪武君拒绝因而伤心去了南 洋,在洪武君学医后知道自己可以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于是出现了开头交代的“医学 刚好学满两年便没有继续下去,并且无端地隐藏了起来??,。小说开场用“这是去年 三月间的事了”,用非常自然闲谈的手法,使文本阅读者回忆的经验不自觉的被唤起 来,“我”却不从回忆的真实时间,,质,,依次铺开,而是层层交叠的回忆,从突然接到 曾经共同在日本学医的同学洪武君电话,赶到医院发现已经消失五六年、原本被认为 出人头地的洪武君染上肺痨,到洪师武君讲述多年前为医生所骗,错失爱人,读医科 大学,遁逃,又回到医院洪君去世,最后是菊子姑娘四十一饱含深情的封信,才完整 的将一个热烈凄美爱情故事的始末呈现出来。使得时间发生与接受上不同于常规体验 而产生了陌生化效果,其叙事形态上总体体现为故事时间顺序的打乱,构成小说细部 的是自然浮现的联想,或沉思,或偶发议论,共同编制成一个完整的回忆之网,使得 外物万变而主题内核不离“我”内心的探寻。书信体突破了传统故事的连续叙述,作 家更有叙述时间的自主性,符合凌乱跳跃的主观思维特性。 二、隐喻的替代、比较和互动效应在小说情节环境与情感渲染方面的作用 发生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不是被动地适应于现实,而是把现实同化于我们的认识 结构。(“刺激能够引起反应,……只有当有机体觉察到刺激,才能引起反应:,)词 语在该同化过程中,显现了多个维度的扩大化的意义。所谓典型环境,是指能够反映 典型人物活动的一定时代的本质特征的环境,它既是作品中典型人物活动的具体环 境,同时也指支配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创作 者往往抓住典型的细节放大,便可以得到一系列相关联的语义联想共鸣,这种典型细 ,乐齐主编(浪漫抒情小说大师?郭沫若小说全集【,咽(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 ,赵炎秋(文学理论教程【,】(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二章 节的词语组合应用于小说视觉的构图中,鲁迅带给世人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狂 人潦草癫狂的字迹密密麻麻,来传达一个冷峻的思考者对于社会问题的鞭笞和关切, 郁达夫用尽苦闷、孤冷、恐惧、羞愧、衰弱、悲愁多角度呈现一个心理失衡者之思想 命运,徐志摩用雨打芭蕉、“洋味儿”、和薇纳司雕像做画布来编辑自己对于自然、爱、 纯粹理想的斑斓故事。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诗歌中表现得最充分,起先人们只把隐喻作 为诗歌的一种修辞学方法来接受,因此更多的早期诗人带有这种明显的“诗人形式的 写作:特质,尤其作为一个接受西方自由文化影响的浪漫派诗人,徐志摩相当倾向于 使用自然界和色彩的力量来启发诱导阅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暗示环境与情感。且看 《云游》,首句“那天你翩翩地在空际云游,,既有与万物合一的自在心态的深刻体 会,也有抒情主体心灵呼应的瞬间感受。“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虽 则你的明艳,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那“一流涧 水”无疑是抒情主体客观化的象征,对照着云游与涧水不同的生存形态,暗示着抒情 主体那颗焦灼等待的心。这种善于以人与自然的共通之处作为突破来抒写感情的方式 同样被用于小说叙事中徐志摩是不太会“编造”故事的,在小说中,由于突破了格律 诗的形式要求,对人物、环境、情感的塑造也有着更加多角度的需求,因此他将艳丽 色彩的精确把握和渲染、精致典型的环境布置、纯美的自然景观、对爱与美的咏叹在 文本中的分量增加,小说以到达刘勰“物与神游:之意境,这种“物”与“神:的结 合即变成掺入了思维模式和情感经验的空间画面。因此在其小说绝大部分故事情节 “平淡无奇”的情况下,其内容仍然可以做到不显单薄,艳丽动人。这种内容的厚度, 很大程度是由光线、色彩、自然景致、器物陈列等形成华丽布景建立起来的。现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试析徐志摩小说“情境:方面的构图特点。 ,,,,年,诗人重游剑桥。,,月,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再别康 桥》。“河畔的金柳:,既是剑桥夕阳下的浓缩,又是作者脑海中求学时代美人的化身, 眼前,往日,都寄予于此。金柳,软泥,青荇,树荫,彩虹,青草,星辉,一一映入 眼底,无一不是艳丽色彩的具象,无一不是诗人存在方式的变体,具体的夕阳,柳树, 河草的被“规定”的意义遭到消解,每一个词将它自身所属的语义、所指的经验格式 ,徐志摩著(徐志摩经典作品选: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徐志摩著(徐志摩经典作品选: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二章 塔带进对方的语义场,形成一个新的隐喻的意境。因此我们所体会到的诗中的图画之 美,人晕染夕阳着谈金色的光辉,水声与柳枝一样轻柔,呢喃着船上人的回忆与惆怅。 ,(环境中色彩与自然景色的情节暗示 我国古人谓之“色”,其意义既含有颜色、色彩,又包含实体或事物,是一种先 于被“规定:意义的意义,即色彩不等于单纯的颜色本身,色彩包含有与其相对应的 心理暗示作用,在不同的语义域的两个词之间发生替代和转换,诸如黑色之于“沉闷”、 “罪恶:,白色之于“纯洁”、“明快”。优秀的作品必然是富有颜色的,色彩是人认识 事物的前提条件和良好途径。在独特的艺术情境中,色彩的细微变化往往可以直观而 深刻地反映人物心理、性格和命运的变迁。 文学作品虽然不能像美术作品一样把深浅明暗的色彩直接放到阅者的眼前造成 一种直观的冲击,然而作为“利用词句使想象力活动的技术:,,文学作品却可以通 过色彩本身包含的文化符号表现出一定的情节暗示作用与衬托功能。徐志摩也是一位 色彩狂热者,热衷于艳丽的色彩与自然的交响。他在含蓄“不露”的诗歌创作中,通 过晶莹的明星,通过黑夜的拐马,通过荆刺下的鲜血开扩了色彩词语组合所占用的空 间维度,绘出他的艳丽诗意世界。他特别喜好在开篇便抛出色彩基调,为全诗定下感 情的基准色。在小说中,徐志摩更加不受拘束,极尽笔墨,运用色彩描写特定环境的 景物,暗示小说环境情节。作为诗人的他在小说中仿佛是进行一种色彩直觉的炫耀, 一切物一切人一切表情,都在当下的季节、房间、心情下有着各自恰当的颜色,当色 彩完成自我揭示,带领阅读者穿透文本达到作者预先设定的场所时,作为词语的色彩 往往便成为审美的遗忘,只留下远山如眉黛。因此,徐志摩小说色彩的暗示是他诗意 思维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小说使用隐喻的特色。 另外,色彩与自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割裂而谈的,像莱科夫和约翰逊等认知 语言学家认为,我们的语言仔细推敲起来,都可以跟隐喻挂上勾,称之为“常规隐喻:。 语言原本是人类从自然界中得到的认知经验的符号化集合,我们可以从很多词语中看 到自然的影子,也可以从很多自然界的影子中看到人的活动,如,,,,,,,,,,,, ,,,(人生如一日)这个基本隐喻中,诞生是黎明,成熟是中午,老年是黄昏,死亡 前为夜晚。徐志摩对大自然的挚爱深情,从他的诗文中已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美景是 ,【德】叔本华(叔本华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二章 治疗诗人爱情生活痛苦的良药,面对美景,徐志摩便觉得:“你再反省你的心境,看 还有一丝屑的惜念沾滞不,只要你审美的本能不曾泯灭时,这是你的机会实现纯粹美 感的神奇~川在他的小说中亦喜用笔墨来描写自然取代平铺叙事,以这种方式增加故 事的艺术色彩,表达作者唯美的心境。 以自然与色彩的结合作为小说的重要环境因素,作为人物性格、心理活动、情节 发脉络的征兆,使得其他隐含剧情以“缺席”的方式存在于无意识的自然与生活认知 经验的影像结合中。在这方面体现最好的作品莫如《春痕》: 逸清早起来,已经洗过澡,站在白漆的镜台前,整理他的领结。窗纱里漏进的晨 曦,正落在他梳栉齐整漆黑的发上,像一流灵活的乌金。他清癯的颊上,清沾着春晓 初起的嫩红,……, 该段是小说的开端,视角由室内转向窗外,白漆、晨曦,互相加强了光线交汇的经验 感觉,而后视角向反方向的一转,跟随柔和的光线从窗外向内关注,漆黑的发、乌金、 春晓、嫩红几个词,又恰如其分的在第一层淡白色的底色上点了几滴饱满的艳色,使 画面流动起来,人物因此被赋予了初生般的青春与美好,暗合了第一部分标题“瑞香 花——春:,充分使用色彩的变换与互补完成了自然景色与人物刻画:无论是季节还 是人物心理活动,都处于一种稚嫩唯美的萌芽状态。 《春痕》还很好地使用自然应用为暗喻情节脉络的标题。第一部分标题“瑞香花 —啼”,瑞香花早春二月花期最佳,多种于庭异录》记载:“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 院,象征吉祥愉悦,早在宋朝便有《清 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不难看出这种使用隐喻是再 自然不过的现象,将喻源美好开端之意与小说故事本体匹配起来。 及至“红玫瑰——夏:,这一段落是故事情节的“发展一高潮”阶段,红玫瑰象 征奔放与爱情,夏也是成熟、灿烂、鼎盛的预兆,主人公逸与春痕小姐的关系并没有 由“关键事件”升华,而是简单的用了“夏??和“红玫瑰”暗示出时间推移,情感积 累,美好的事物含苞待放。 “茉莉花——秋”至“桃花李花处处开——十年后春:,“秋”词义对应的是成熟 走向衰落的阶段,而“十年后春”,既是一个开始,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从清幽的荣 ,徐志摩著,许祖华选编(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作品精选(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二章 莉花香,到桃花李花处处开,主人公清逸也从最初单纯多愁善感的青涩寄宿学生变成 了“支那伟人:,其中对应关系一目了然。“十年后:利用了时间差这种概念来制造陌 生感,既交代了主人公学生时代的结束,又提出了今夕对比,时间与身份的变化简洁 明了。 这种隐喻式标题出于一个诗人的习惯,尚未形成徐志摩明显的具有独占性标志性 的个人风格。当时现实主义流派作家往往使用更加直抒胸臆或归纳概括式的标题,如 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冯文炳《竹林的故事》等, 徐志摩一再宣称他“不会写小说”,却也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出了一种新的写作思路。 ,(静物暗示的细节信息传达 同样,这种艳丽和铺陈的手笔也常用在对某器物或人物的不厌其烦的细节描写 上。诸如《肉艳的巴黎》一篇中,全部是“你州„我:之间的对话和所见所想构成, 结构松散之中又见内容的紧凑狭窄,前半部分主要介绍对“我:朋友这间老屋子尖阁 楼即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在对朋友书桌的描绘中,有一段全部用名词组成的细节 描写: 承著顶尖全屋子顶宽舒的部分放著他的书桌一一我捏著一把汗叫它书桌,其实还 用提吗,上边什么法宝都有,画册子、稿本、黑炭、颜色盘子、烂袜子、领结、软领 子、热水瓶子压瘪了的,烧干了的酒精灯、电筒、各色的药瓶、彩油器、脏手绢、断 头的笔杆,没有盖的黑水瓶子、一柄手枪,那是瞒不过我化七法郎在密歇耳大街路旁 旧货摊上换来的,照相镜子、小手镜、断齿的梳子、蜜膏、晚上喝不完的咖啡杯、详 梦的小书,还有一一还有可疑的小纸盒儿,凡士林一类的油膏,……, 这张桌子在整个小说格局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费劲笔墨用举例和细节描写,目的是 突出一个“乱”,并且是一个画家艺术工作者的“典型:的乱,画本、黑炭、彩油器 的重重堆砌里肯定了作品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而“软领子、电筒、藏手绢、照相镜 子、喝不完的咖啡杯:,则更多隐含传递了画家日常生活习惯性格特点信息,对生活 的共同经验使得文本无需生硬的说明阅者便可知道,这位艺术家朋友是一个不修边 幅、生活上并不富裕和讲究的人。特殊陈设的特征在该小说中带有了介入环境和人物 的双重使命,将形式的堆砌发展到极端的程度,同样增加了内涵的深度。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二章 从小家庭生活富裕、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的徐志摩,在许多处环境描写中对于中 产阶级生活状态的描绘得舒适自如,点缀,,,天鹅绒手套、一张狼皮椅、一杯铁观音, 就勾勒出中西结合的太太小姐们绒织的闲散。如《两姊妹》中,“三月。夜九时光景。 客厅里只开著中间圆桌上一座大伞形红绸罩的摆灯。柔荏的红辉散射在附近的陈设 上,异样的恬静。窗一架黑檀几上那座二尺多高的薇纳司的雕像,……”满纸铺满安, 逸舒适的小资情调,我们不仅想起这种字里行间物品罗列讲究的小资情调的另一位作 家张爱玲,她对于“过去”的华丽生活这样描写道: 那乌木长台,那影沉沉的书架子,那略带一点冷香的书卷气,那些大臣的奏章, 那象牙签,锦套子里装着的清代礼服五色图版(, 这种铺陈的细节在现实生活中将整体的文化意义粉碎成无数小碎片,本身具有一 种指涉作用,如生活的雅致与脱离实际的守旧沉闷,旧式社会与形式上新式生活所造 成性格上的矛盾。 内容崇尚自然的唯美内旨 故事内容上对自然的贴近和小说创作中的再现,是诗人抒情客体在小说中的再 现,在这一方面徐志摩当属唯美自然的再造者。 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指出:“他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 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 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徐志摩在《诗人与诗》的讲演中说,“诗人是天生的而非人为的(,,,,,,,,,,,,, ,,,,)”,,同样,他的小说也符合了这样的观点,在“人造:小说的几千年之后,体 现出了一种轻技巧而重意境的天然美感。 徐志摩出身子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商人家庭,经历中所见的是康桥的星辉,日本女 郎的娇羞,枫林鸟鸣大海日出,生活的圈子结交的也尽是有知识有地位的社会上流人 士,这种相对安逸的环境保存了他作为浪漫诗人一颗乐观纯良的心,充满浪漫情怀, 很自然地接受人道主义、民主主义、个人主义思想,追求个性发展。他用这颗心重塑 ,张爱玲(荣莉香片【,】张爱玲文集:第,卷(合,,,(安徽文艺出版社,,,,,:,,—,,( ,胡适(志摩纪念号,新月【,】(第,卷第,期,,,,, ,徐志摩著,梁仁编(诗人与诗,,】,徐志摩诗全编:编年体(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二章 完美社会,追求爱情和赞美自由,特别是相比较同为新月派的闻一多,后者文风沉郁、 深邃而前者飘逸、空灵。( 从他诗歌的名称我们便可以轻易看出诗人徐志摩对于自然的推崇,他曾经说:“只 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 的愉快是怎样的。”在小说中,诗人也同样追求着人性与自然的融合境界。在当时学 者文人为文艺和政治的关系问题论争不休,鲁迅创作大量政论文,矛盾、郭沫若担任 政府职务,大受,,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氛围影响的徐志摩的文学观念是更加纯粹的, 他的文学观念本身也具有唯美的旨趣,认为好的作品应当是一种无法预先布置的、等 到创造出来才能够获得的自然美。 《船上》一文,中心事件是一个二十岁城市少女跟随母亲来到乡下,对于自然界 充满欣喜,对往日烦恼忧郁的暂时摆脱忘却。小说没有集中的冲突,没有人物的外貌 刻画,按照腴玉一路下来的游览顺序,倾尽笔墨来描绘青草的味道、泥土的“绣花似 的:印,横肚里的树根、乡下的水车、快乐的山歌,并且不由自主的表达对自然的爱 慕: “娘~你不知道我有多快乐,我活了二十来岁,就不知道地上的青草可以叫我乐 得发疯;娘~你也不好,尽逼着我念书,要不然就骂我,也不叫我闻闻青草是什么味 儿~”, 借一个天真小姐的口表达出一种对自然本质的由衷赞美和人的本性在自然中无 拘束的追求。 《浓得化不开》之二(香港)中的林廉枫到了香港坐吊盘车游览时,一位年轻美 艳的女子吸引了他的目光,于是他又展开了浪漫的异想天开。他将灵秀的山色和那女 子美姿融化为一幅“蓬莱仙岛”的美景图,“形成了一种不可比况的空灵,一种无可 比况的节奏,一种不可比况的谐和:,。如此诗意性的描绘在《春痕》等小说中都有 精采的片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肉艳的巴黎》的结尾:到大森林中欣赏女裸体美一 一“我”的朋友这看似荒唐的提议,恰是徐志摩始终要拥抱大自然、对自然美价值认 识的诗情观念在小说中的展露。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三章 第三章章节与结构:发散式与单元化结构的两种尝试 发散式情节结构 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话:“摹仿出于我们的天性,而音调感和节奏感(至于韵 文则显然是节奏的段落)也是出于我们的天性,起初那些天生最富于这种资质的人, 使它一步步发展,后来就由临时口占而作出了诗歌。??,节奏的普遍存在和它艺术研究 方面的基础地位,使得我们关注小说中存在的不同结构模式和造成的张力,这种张力 与小说篇幅之间必须达到一种艺术的和谐,否则小说可能会显得过于臃肿或单薄。 阿?托尔斯泰认为—— 什么是结构呢, 这首先就是要确定一个中心,艺术家所注意的中心。艺术家一一作家不可能以同 样的兴趣、同样的感情、同样的激情来对待不同的人物,正如一个艺术家在一幅画面 上不能有好几个中心一样。……在任何一幅画里都应该有一个中心(中心也就是这幅 画的涵义所在,这幅画的思想所在。当然,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是困难的,但却是主要 的东西。, 因此,同样的故事题材,不同的艺术家所选择反应的中心和使用的结构是有差别的, 是一种有内在旨意作为根源、体现为部外艺术经营的技术手段的叙事艺术,欧阳健在 《历史小说论纲》有这样一段话:“结构绝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小说家打算以 何种主观意念为内核,去组织融化纷繁的材料,将表面上似乎并无联系的事物组合起 来,去建构作品的情节体制和形象体系,从而构成有机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根本问题。” ,因此,在分析结构的时候脱离作者和作者群体特征,仅仅对于篇目的解构是不够科 学的。 昆德拉喜欢按照小说故事发生实际时间与小说篇幅的关系,把小说的节奏分为柔 板、快板等等,这种小说音乐化的观点体现在诗人顾城的《英儿》身上,不难发现所 ,,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诗,?:,,,(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俄】阿?托尔斯泰(论文学【,】(程代熙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欧阳健(历史小说论纲,?(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年第,期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三章 谓情节结构的张弛力度是不被重视和强调的,他秉承了其诗歌一贯“纯净”的特色, 这种纯净一部分是语言的魅力,一部分是由他不注重小说故事性的特点决定的。 中国现代小说在五十至七十年代,过分发扬了“文以载道:的精神,小说一度成 为政治立场的自我剖白书和政治宣传的工具,以至于在八九十年代思想解放之初,涌 现了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先锋等等各种小说,高行健在这个时候提出小说不一 定要讲个故事,小说不一定要有情节,小说不一定要非去塑造人物形象不可,但是绝 大多数理论家以及读者是不认可的,因此响应者很少,有突出价值的作品亦不多见。 同时,另有一种小说创作潮流是排斥理智一味追求晦涩难懂,直至八十年代末,以韩 少功、阿城、贾平凹等为代表的寻根文学才体现出中国小说传统文化与现实主义的真 正结合。 在“寻根”之后“新小说:之前,毫无疑问,《英儿》是有着自己独立品格的。 从其结构来讲,这是一篇情节跟随作者思维活动起止而展开和结束的长篇小说,像意 识流小说那样,“我”的感知和想象打破了常规人物出场的顺序、故事发展的前因后 果,使情节支离破碎。“意识流”概念最初的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年发 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 斩不断的“流水”,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英儿》 如果跟《酒徒》或者《墙上的斑点》来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同样是以意识的发展作 为小说结构的统领的篇目,这里“我”的感知和想象却不足以贯穿整个事件,不足以 取消和代替情节单线流动,小说也并不着力于体现一种怎样的精神领域和生存状态, 仍然包含有传统小说记人记事的内容和模式。从结构上说,这部长篇小说沿用了传统 叙述中长篇小说套进短篇小说,记录了很多微小平淡的生活故事,也有用书信日记等 形式讲述故事的模式,但《英儿》又不尽然延续传统,在叙述上完全随作者思维活动 的顺序进行,总体上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故事呈现散落分布。 一。《英儿》这部长篇小说大致上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跟英儿在“我: 出国前的一天,在北京见面而产生并确定了感情,„于是“我”将英儿接到了新西兰“激 流岛”。在这个美丽的岛上“我:与“我”的“两个妻子??雷和英儿快乐的过着自给 自足的自然生活,直到有一天“我:和雷因为去德国授课赚钱离开岛,孤独而个性独 特的英儿跟一个老头跑了,结了婚。雷也因长期的照顾“我”并且和英儿分享我而感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一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三到疲倦要离开,这让“我:在之后的日子里受到非常大的打击,“我:在决定离开这 章 个世界之前,写下这样一个自述小说来表达“我:的爱恨、理想和生活观、生死观。 另外一小部分,由顾城的妻子雷米(谢烨)完成,用妈妈对孩子的温柔亲昵的语气, 写了自己的一些生活见闻和这些见闻中散发着的对儿子小木耳的爱。 纵观全书,共,大部分,顾城写的前两部分共,,个短篇作为主要的情节构成部 分。每一个小短篇千字左右,独立存在,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一的内聚焦 回忆往事与内心独白穿插交错,诉说往事,表达忏悔、爱意等等。这一类型站绝大多 数;(,)记录离奇梦境,由陌生化的世界来介入现实世界的境遇和思维活动;(,)书 信,以更加真实的口吻介绍故事和对故事情节发表评论。各个单元在时间、空间安排 上是无序的,跟随作者的念头,没有走“开端一发展一结局”的套路。 传统意义上,情节一向是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小说的核心。小说故事情节发 展的叙述方式可以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等,无论怎样的,总有“先……后……?? 这样的顺序模式,但《英儿》的话语传达没有一个固定的出发点和情节轨迹。第一章 里不写故事发生的第一天,第二章也不会继续第一章未吃完的早餐,回忆和现实在文 字间并存着,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打开的盒子”,盒子一打开,无论尘埃气味一时 飘散,装在里面的东西纷纷呈现,无论你拿起哪一种,无论你从哪里开始阅读,文本 对阅读期待的满足程度几乎都是平等的。 在小说的开头,作者以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用一个朋友、一个完全“正常人”的 口吻从“事情已经过去了多年:倒叙回去,交代主人公,、,和“一个有着旗人血统 的女孩”的大致关系、性格轮廓和生活经历,产生一种时间空缺和沧桑感。而下一篇 《遗嘱》,刚才远远谈到的行为怪异的,,突然出来成为“我:,用书信形式宣布了自 己将要结束生命,读者按照常识可以从中知道,,被英儿伤了心,然后迅速转向:为 什么呢,发生了什么,结果在第三篇《断章》里面这个刚刚被引起的阅读需求没有得 到满足,这里的“你:不是上篇的英儿而是妻子雷,这是“我”的另一篇遗嘱,充满 着对妻子的爱意和忏悔;直到《失踪》,作者才通过叙述一段关于乡伊的电话带出英 儿“是和老头一起走的:。接下来“老头”又是谁,在第一部分中间《气功》,“我: 由一个关于英儿的梦“又看见了那个事情:,即“老头”在岛上教气功,后来“好像 和老玛丽结婚了:并且还邀请英儿去做“气功按摩:,再到《初夜(一)》又有这样的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三章 话: 事情已经发生了,老头在前边挡着,把他的老情人、新媳妇老玛丽推到更前边, 英儿躲在最后边,这件事真恶心,……你觉得比自己的身体受到侮辱还要恶心。 ,从这里阅读者大概可以推断出,英儿可能用了什么伎俩,利用了什么,但是离开的 原因依然是一个很大的空缺,我们只能跟随这种呓语式的缓慢步调进一步寻找。直到 小说最后部分,英儿给顾城夫妇的信,我们在那些琐碎的风光人情叙述中才慢慢体会 她一个人在岛上的孤独和身居异国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爱人的无助,完成了不能由“我: 来展现的另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不自觉为情节中一直存在的空缺找到这个合理 的解释。? 之后几篇《初夜》《礁石》《在灌木丛》《第一个月》《“我爱你了:》是没有铺垫的 直接进入回忆的关于我和英儿之间欲望的快乐,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不按照常规经验 叙述男女主人公如何相识,经历何种困难最终走到一起,而是掺杂着眷恋和伤痛的性 爱回忆录,关于盒子里的第三个信封“风情:,这是“最好的日子”,是爱的肉体和大 自然的一次有一次碰撞融合。另外,在《翻山》《帷幕》《房子》等篇目,作者又频繁 往返于现实与往事,有像《小糖动物》那样简短的对往日对话的记录,有《房子》那 样在很短时间思维从英儿十五岁,跳跃到“我”在济南的回忆,再到“我”和雷在北 京,偶尔穿插现实中德国柏林的街景。通过这样的一些小短篇,不断的从各个方向对 之前抽象的名词添加具体细节,丰满了邻居的形象、激流岛的人文生态、“我??和雷 以及英儿之间的相处和变化。 这种非连贯的发散式情节结构颇有后现代主义的意味,从形式上消减了情节在小 说中的重要性,却同样达到了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塑造几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表达 一些真实的情感体验这种目的。用这种独立小篇章之间的不连贯产生的阅读空白代替 充满因果和顺序的叙事模式,产生出一种逻辑条理不清晰的艺术美感。 二、《伍子胥》:“单元化”与“否定之否定:的情节发展路线 ,(独立单元对小说结构的控制力 如果说诗人小说都具有轻理性重感情,故事结构淡化松散不受拘束的特点,诗人 ,顾城,雷米著(英儿【,】(北京:作家出版社,,,,,:,, ,, 中国现代,、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三章 冯至创作的小说《伍子胥》是一个绝对例外。《伍子胥》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九个部分, 每部分均以伍子胥所到之地名为题:城父、林泽、洧滨、宛丘、昭关、江上、溧水、 延陵、吴市。在整体结构上,使得整个文章脉络清晰,线索只有一条,就是伍子胥的 出奔,伍子胥的身影被按时间顺序置放在八个场景之中,这正好构成了文章的后面八 童。 钢琴家在用左手来保持理性与节奏,右手来挥发情感,小说亦可以通过结构的一 目了然来控制叙事的范围和抒情的力度,使人物情感和活动始终围绕一个坚固的主 题,不会因过多的内聚焦和状物抒情不显得飘忽不定,形式散乱。 小说主人公伍子胥的逃亡之旅首先到达的是以晋楚两个大国为邻的郑国,子胥赞 扬子产这样的执政者治国有道,为政以德,使人民知礼守法,安贫乐道,人与人之间 坦诚、理解、友爱、互助,故而郑国虽弱小而有进取气象,保持二十多年国泰民安的 政绩。而郑国的近邻陈国则截然相反,国家积贫积弱,统治者无心治理、不施教化, 国民或寡廉鲜耻、行为堕落,或自哀自怜、意志消沉,城廓荒芜废弛,人民苟且偷生。 吴国的季札则是能够用高尚的行为情操教化人民的贤者的典型形象,吴国的人民希望 由他来执政,给吴国带来和平与兴旺;在他的封地延陵,他赢得普遍的爱戴和交口称 赞,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生活快乐而新鲜。冯至赋予了季札诸多美好的品质: 聪明贤达(精通音律,从各国音乐中能听出治乱兴衰;周游列国,在中原士大夫中交 游广泛;审时度势,将吴国王位让给僚),重友情,轻名利,亲近民众,远离权贵, 既务实事(关心农耕,兴修水利),又注重教化(比如让青年接受音乐与舞蹈的熏陶等)。 总之,冯至通过单元化的格局中具有理想人格的领袖人物子产、季札身上,寄托了儒 家以教化兴邦定国的社会理想。 《伍子胥》对于主要人物来说,是一个出逃的故事,故事中,,直推动情节发展 的是人物伍子胥的个人意志,由其为父报仇出奔——投太子建——辗转陈国——寻希 望于新兴吴国,外在因素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伍子胥也在不断思量考虑和做出新的 选择,比如在刚刚逃出城父,在林莽沼泽中伍子胥遇到了避世的因此,这种具有线索 提示功用的“单元”式标题,是《伍子胥》小说进行作者个人再加工创造尤其是注入 大量心理活动描写的形式保障,所谓诗情画意必须有情亦有形,才能够在认知过程中 被尽可能的捕捉到。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三章 ,(矛盾选择构成的故事“断念?? 作为格局的叙事结构定下文本的基本轮廓之后,小说是如何按照这种单元的线索 进行下去的便成为下一个焦点。 参照《伍子胥》后记,冯至提到了关于作这篇小说自己要表达的核心观点:“一 段美的生活,不管为了爱或是为了恨,不管为了生或是为了死,都无异于这样的一个 抛掷:在停留中有坚持,在陨落中有克服,,人生如果是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则“每 一刹那都有停留,每一刹那都有陨落”,,冯至之所以要写伍子胥,目地是为了描写 “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通过“许多意外的遭逢:,展现伍子胥的心路历程,让 他学会“坚持:和“克服:。这也是冯至不打算写“吴市以后的伍子胥:的原因,因 为冯至的着眼点在于成长,而非复仇。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抽象和总结出辩证法三 个规律,其中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具体内容是指事物的前进发展过程经历了肯定、 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过程,即冯至所言的“抛掷:,在小说文本中,具体体 现为各个单元的矛盾和人物对于前程的选择,在停留、克服、前进中人物得到成长, 小说的主旨也因此体现出来哲学的诗意和命运选择的神秘感。 也有学者将这种小说故事发展的形式称作是歌德式的“断念”,从割舍与获得新 的体验来说,主人公伍子胥人生之路也是在这种“断念”意义上不断的人生选择中告 别过去、思索选择、不断获得新的人生体验的过程。 这种“否定之否定”式的故事行进方式贯穿始终。第一章“城父”,作者便为主 人公设置了生死“抉择:的境遇:边城城父三年来如同一座被遗忘和埋没的死城, 突然有一天“郢城有人来:划破了这种死寂。新楚王的使者带来了这样的难题:父亲 被囚,楚王设下圈套,不去郢城,父亲必死,去郢城,父亲也死。兄弟俩是去还是不 去,哥哥伍尚主动选择去死并说了这样的话: 父亲召我,我不能不去;看一看死前的父亲,我不能不去;从此你的道路那样辽 远,责任那样重大,我为了引长你的道路,加重你的责任,我也不能不去。我的面前 是一个死,但是穿过这个死以后,我也有一个辽远的路程,重大的责任:将来你走入 荒山,走入大泽,走入人烟稠密的城市,一旦感到空虚,感到生命的烟一般缥缈,羽 毛一般轻的时刻,我的死就是一个大的重量。一个沉的负担,在你身上,使你感到真 ,冯至著,张恬卷编(冯至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冯至著,张恬卷编(冯至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一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三章 实,感到生命的分量,一一你还要一步步地前进。, 这“两个死:充满了哲学辩证统一的意味,加强了伍子胥生存下来并且复仇的抉择的 分量,同时这段话里透露出的悲壮和坚忍之美,令人倍感伍子胥的抉择是如何的一条 没有选择的漫漫不归路。 这样,伍子胥作为一个“复仇者”的形象便诞生了。这正像一个注定被抛落的物 体,作者首先得完成抛出手心的工作,将伍子胥送上了茫茫的出奔之路。接下来才是 更重要的,“这停留与陨落结成的连锁:,主人公伍子胥背负了父兄的血仇,日日在林 莽沼泽间穿行。 故事没有讲伍子胥如何悄无声息的出逃,直接进入第二部分“林泽:,在这里, “楚狂:和他的妻子过着与世隔绝、清闲洒脱的生活。屋后洒落的阳光和松球燃起的 香气使他产生羡慕之情,但他在一番思索之后认为眼前这一切美好尽是虚幻,终将因 为统治者的贪婪而遭到毁灭,这时产生的“断念”使他愈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艰辛命 运容不得脱世安逸的麻痹:“你们尽可以内心里保持莹洁,鹩雏不与鸱枭争食,—— 我却要把鸱枭射死……”,至此,一次停顿,也是一次克服,又是一次轨迹的延伸。 与太子建的会面使他决定只身前往新兴吴国;在陈国的一无所获更加坚定了伍子 胥去吴的决心,他冒着被抓捕的风险返楚;费劲周折终于踏上吴国这片乐土之后,他 产生了新的心理矛盾:是先拜访情操高尚的季札还是拜访权利在握的吴王呢,。伍子 胥最初“出亡: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复仇,当他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却渐渐明白, 他应该像子产一样,有一个“伟大的死”,“死在人人的心里:,因此,凡与这个目标 有所抵触的思想,无论是好是坏,都应无情舍弃。所以,他既不能与公子建、司巫之 类的人为伍,又不能过楚狂式的隐逸生活,对季札也只能敬而远之。在他完成复仇之 前,他认为自己没有权利去遐想个人的自由。至此,伍子胥克服重重矛盾困难,到达 了可以帮助他完成复仇大业的大门前,也完成了读者期待中他的“宿命”。 在,,世纪中国第一个中西思想交融的时代,“可以说,正是与西方文化尤其是与 德语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关系赋予了冯至的创作以不同寻常的思想艺术特色”,。从 《昨日之歌》到《北游》的转变中,可以看出冯至当时对人生的苦闷和对存在的探寻 ,冯至著,韩耀成等编(冯至全集(第三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冯至著,韩耀成等编(冯至全集(第三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解志熙(生命的沉思与存在的决断——论冯至的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远去的背影:清华大学中文系纪念 朱自清新文学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三章 回荡着存在主义先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声音。冯至找到了德国存在主义文艺思想与自 身创作实际的结合点,使他的和谐理想表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年,冯至获得 德国存在主义大师雅思贝尔斯哲学博士学位归国。这时候,自冯至青年时代就开始构 思的伍子胥的形象“逐渐脱去了浪漫的衣裳,而成为一个在现实中真实地被磨练着的 人。”他把里尔克超越现实的独立精神,克尔凯郭尔的个体意识,雅思贝尔斯关于爱 与信仰的新人道主义理论及交往论,在理想主义的美学追求这一点上与儒道两家学说 相结合,形成了伍子胥的理想人格。冯至笔下的伍子胥向往一个兴旺繁荣的和谐社会, 崇尚高洁的人格,象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一样处于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面临命 运的挑战,他能够面对现实,深入思考,探求答案,寻找出路,并在生死关头表现出 敢于选择、决断和担当的勇气和毅力,表现出存在主义提倡的特立独行的个性特点。 冯至曾在同一时期写作的散文《忘形》(,,,,年)中说:“人之可贵,不在于任情的哭 笑,而在于怎样能加深自己的快乐,担当自己的痛苦:。,这几乎可以看作冯至对伍子 胥这一形象的注解。除了“选择:、“决断:和“担当:,冯至还从存在主义学习了“界 限”的概念,《伍子胥》中描写的楚国内部的阴谋变乱、列国间的纷纭战火,冯至把 它们都归于超越界限的贪欲。 ,冯至著,韩耀成等编(冯至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第四章字词与语言:小说诗歌化的语言特征 这一章中主要关注诗人小说在文体方面的语言特征,主要分析徐志摩小说语言 特点、《英儿》大量的隐喻应用以及诗人小说通过意象完成小说叙事内指性效果这三 个方面,通过语言在诗歌与小说之间有可能实现共通的艺术手法来探寻小说创作的新 途径。 一、徐志摩小说语言形式上的音乐美 佩特在《文艺复兴论》里说:“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为指归。”,徐志摩亦是十 分强调诗歌音乐性的诗人,他的诗在坚持“三美:原则同时尤其强调“诗的生命是在 它的内在的音节:,在谈及波特莱尔的名作《死尸》时他说:“诗的真妙处不在他的字 义里,却在他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我承认我是一个干脆的,,,,,;,为什么不, 你深信宇宙的底质,人生的底质,一切有形的事物与无形的思想的底质——只是音乐, 绝妙的音乐,天上的星,水里泅的乳白鸭,树林里冒的烟,朋友的信,战场上的炮, 坟堆里的鬼磷,巷口那只石狮子,我昨夜的梦……无一不是音乐做成的,无一不是音 乐,你就把我送进疯人院去,我还是咬定牙龈认帐的。是的都是音乐——庄周说的天 籁地籁人籁,全是的。??,如果说他的文学秉性是热爱自由的,那么讲究音乐美则成为 他创作的华丽的笼子,圈定了他的文体风格。 ,(句式长短和急缓分明的韵律美 众所周知,作为诗人的徐志摩在,,,,年与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发起建立 了俱乐部性质的新月社,后因提倡现代格律诗,使新月派由此得名。小说固然不须字 数整饬和押韵,却依然必须要有文学语言的节奏感,否则即使再深厚的思想内涵也难 以令人称之为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在《略论语言形式美》一文中说:“语 言的形式之所以是美的,因为它有整体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徐志摩小说 语言则可以说是一种长短错落、急缓相生的美,这种美在于打破陈述的一般方式,将 ,朱光潜(诗论【,川(北京:三联书店,,,,,:,,,。 ,徐志摩(译菩特莱尔诗《死尸》的序(徐志摩研究资料【,】(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王力著,张谷编(略论语言形式美,王力诗论【,】(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某日某人做某事”的格式消解,注重的是主观抒情化的进行方式。可以说,徐志摩 的一手将诗歌归于段落的限制,一手又将小说语言从守旧的段落中解放出来。 《“浓的化不开”(星加坡)》中对于“红心蕉”这样写道:“大雨点打上芭蕉有铜 盘的声音,怪。„红心蕉?,多美的字面。……要红,要热,要烈,就得浓,浓得化不 开……”,我们很难从事物的外部找到这样写作的顺序,声音一名称一颜色这三者也不 是平分秋色排比描写,前半句“大雨点打上芭蕉有铜盘的声音:,略一停留之后只轻 轻总结一字:怪。通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长度与内容落差造成阅读节奏美,“要红, 要热,要烈”,简洁和轻快,节奏感短促中渐强,均超出一般阅读的认知经验,容易 抓住读者的期待心理,由此可见,并不仅仅是情节可以有张有弛制造悬念,通过长短 旬的对比或短促的并列式同样可以调节控制情节缓急和阅读心理。 在《轮盘》中,一个阴郁的冷天,一个沉迷于赌桌不能自拔的没落小姐,当掉了 她母亲生前赠与的珍珠项链,那种通宵赌博的神志不清和欲罢不能,那种对失去爱物 和失去生活信念的沮丧痛苦,这种混乱意识与混乱意识的挣扎选择的心理过程,通过 词语的重复才能够贴切的表达:“我的脖子上,胸前,可是没了,跑了,化了,冷 了,……”,“地狱是没有底的,我这一往下沈,沈,沈,我那天再能向上爬,:,这 一重复循环的词语运用再现了念头盘旋于脑海挥之不去程度减弱或渐强的一种艺术 效果。 ,(白话文、英文、诗歌、文言词语连用构成的阅读障碍美 流畅的、易懂的语言往往是小说成功的关键因素,徐志摩在此使用他绝不安分平 易的辞藻语言展现了一种“私语式:个人叙述,每段故事使用他一贯的遣词方式,主 角也大都是城市中有一定知识与社会地位的青年男女,讲着一种略带“摩登:的华丽 语言。无疑徐志摩是用白话文写小说的,但在白话中间常常夹掺了英文单词、英文诗 和较为晦涩和书面化的文言词语。 《春痕》中“逸独立窗前??“呼出一声幽喟,旋转身掩面低吟道:可怜这,万种 风情无地着~”,颇有宋词元曲之韵律;《一个清清的早上》中,“……哪怪男人们不拜 倒——,,,,,,,,,,,,,,,,,,,,,,,,,,,,,,,,,,,,,,;,,,,,,,,,,,,,,,,,,,,,,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插入撤缪尔的诗,拉开文本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减慢了接受 速度,读者思考未毕而后紧接上“……老实说,这世界就不成世界~”又将这种信息 传递的步调突然加快,这种张弛带来一种节奏的新奇感。徐志摩译曼殊斐尔小说《夜 深时》浮及尼亚为了平复烦乱的心情,低声唱着“,,,,,,,,,,,,,,,,,,,,,,,,, ,,,,,,,,,,——??,以轻柔的唱词拖慢情绪节奏,又紧接着“那真是~真是太难了~: ,使得欣赏的距离又由远及近,将那种揣摩不透对方心理而感到不安、试图平复自己 的心情,用故作镇定、自己对自己拉开距离低唱的方法先慢慢离开读者的视野,又不 能战胜自我,不得不回到当前局面,一时间悲观、伤心、羞恼、又依然充满爱意的情 绪同时涌现,传达得真真切切。另外“清癯”“倦绝:“掩翳:(《春痕》)“活现”“透 辟:(《老李》)等等诸多篇章常见到生僻字和文言习惯用语,文本阅读因此平增了几 分抑扬顿挫,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节奏风格。 诗人小说中,诗歌的加入也使得小说别有一番韵味。如《落叶》中结尾,“我: 随手写了一张明信片: 谢了的蔷薇花儿, 一茂两茂,,~,, 我们别来才不过三两天, 你怎么便这般憔悴, 啊,我愿那如花的人儿, 不也要这般的憔悴,, 同样在《英儿》中《引子》一篇,不仅开头引用了诗人顾城自己的诗句,“我: 作为事件的旁观者到,,,和英儿到过的地方,以一种推翻从前的眼神重新看这个岛 上眼前的一切: 多少年了,我始终 在你呼吸的山谷中生活( 我造了自己的房子,修了篱笆 听到泉水在低语时睡去,我感到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同上 ,乐齐主编(浪漫抒情小说大师?郭沫若小说全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时间,变得温暖起来 盘旋着爬上我的头顶 这一段的加入,跳过了小说所必须使用的任何一种叙事方式,无需说明,“我: 这时并不再是小说中作为,和,的朋友的“我:,而是,本人,房子、篱笆,在小说 之前交代过都是由,修好的,作为像要给英儿的礼物,“你:在这里应该是英儿。这 个时候出现这一段浅吟低唱的诗,传达了,虽然人已不再,岛上的往事也已经消散, 然而诗句的艺术效果能够充分的表达出在一个旁观者之外,某种独立存在的精神对让 它神往的事物依然是那样留恋。 诗歌的加入,很好的将叙事艺术中讲求情节结构的间隙填满情感,是不同文学类 型之间相互借鉴的范例。? ,(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 老舍先生曾说:“注意„怎么说?才能表现出自己的语言风格。各人的说法不同, 各人的风格也就不一样。:,( 《“浓得化不开:之二(香港)》中:“山的起伏,海的起伏,光的起伏;山的颜色, 水的颜色,光的颜色——形成了一种不可比况的空灵,一种不可比况的节奏,一种不 可比况的谐和。一方宝石,一球纯晶,一颗珠,一个水泡。??,形象的符号来表示就是: ,、,、,,,、,、,,后面六个“一……”又形成,、,、,,,、,、,、,,使语言具 有一种演奏乐章的行进感和组合的气势,将单独的山、海、光、水的意象连成一体, 互相呼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山的起伏,海的起伏,光的起伏”虽然在意思表 达上完全同于“山、海、光的起伏:,但使用了排比,在此景物因此鲜活起来,成为 有气势的互动的一副整体画卷并透露出叙述者一种昂扬赞美的激情。 另外,徐志摩善用比喻手法,赋予小说环境中的自然景物大至高山深海、小至微 尘雨露以美人的干娇百态,以此烘托渲染场景气氛,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自身对自 然美的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美学追求。 如《春痕》第四节开头描述清明时节箱银一带桃李争芳的景象,这样写道:“这 ,顾城,雷米著(英,,,,,(北京:作家出版社,,,,,:,,, ,老舍(人物、语言及其他(解放,,拢,;,,,,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年,月号(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一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边是红锦,那边是白雪,这边是火焰山,那边是银涛海??,这种冷与艳、冰与火的交 章 融,正暗示了此时十年前的少年得了功名回到年轻时求学之地的骄傲与兴奋之情,同 时迎合下文“一时哄动了全国的注意:,仿佛在此另有一个比喻,即主人公的春风得 意、当地人的争相目睹风采都如这时节的花朵一般团团锦簇热闹非凡。 在对人物的塑造中,比喻的手法使得人物能够在简洁的笔触下获得其灵魂本质, 如自怜血弱的安粟“只像一团干确了的海绵:,年轻的春痕如燕子般轻巧可人,腴玉 “水晶灯:一样的清澈眼神,恰当的本体与喻体的会合,成就了比喻背后创作者情绪 意图的含蓄外化。 在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方面,徐志摩的小说将排比句和比喻用法使用的相当华丽 和整饬,在此不多赘述。 ,(省略号、破折号、惊叹号 在诗歌创作中徐志摩认为,音节是诗的“血脉”,所以他在创作中特别重视音节。 如《月下雷峰塔影片》,第一节的诗行顿数是两两相交的一致,第二节是两两相随的 一致,整个篇章由两个完全不同模式的诗节组成。在注意诗行对称的同时,还注意诗 行的变化,这种诗行的言语组织,使诗具有一种匀整与流动的节奏,显示出一种飘逸 的美。徐志摩曾说:“是动,不论是什么性质,就是我的兴趣,我的灵感。是动,就 会催快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月色朦胧的雷峰塔影静静地立在那里,诗人却把 塔影送给了云彩,送给了明月,塔影在云水之间波动,在想象之中波动:月光在密密 的云层里流动,泻落在湖面,雷峰塔倒影也飘泻在微波荡漾的湖水中,月光闪烁不定, 塔影摇曳不已,好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月下塔影图,唤起人们心中多少美好的 遐想。这正需要这种流动的节奏来表达。 同样,在小说中依然少不了这种抑扬顿挫、匀整流动的语言氛围。徐志摩小说的 习惯用大量省略号、破折号、惊叹号。 帕慕克在他的新作《伊斯坦布尔》中使用大量破折号,成功营造了家乡伊斯坦布 尔沧桑广博的悠远意境,形成意境的“空白”。,徐志摩在上个世纪初已经可以很好的 使用省略号和破折号来表达语言的停顿、声音的延长、语义的转变。《两姊妹》中,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徐志摩著,来风仪选编(自剖,徐志摩主页【,】(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参见杨伟民(奋勉寻找伊斯坦布尔灵魂的文学大师——记,,,,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及其作品【?(国外 社会科学前沿,,,,,年第,,辑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有,,处破折号和,,处省略号。在玛各看照片描写中,有这样一段: “但……这样的美貌,哪一个不倾倒,哪一个舍得不爱……罗勃脱,杰儿,汤 麦……他如今……蜜月,请他们来吃饭……难道是梦吗……,这二十几年怎样的过 的……哦,她的痹症,恶毒的痹症……从此,从此……安粟,亲爱的母亲,昂姑母, 自己的病,谁的不是,谁的不是,……是梦吗,……真是一张雪白的快乐……哦,安 ,,( 粟说甚么,中国,黄人的乐土……太平洋的海水……”, 一段心里描写,大量省略号的使用,将不完整的记忆和思考自然的连缀起来,非常独 到的表达出此时玛各心中对往日快乐和痛苦的回忆将渴望生命自由意识的渐渐唤醒, 一种情绪的积累正预示着一种情绪的即将爆发。 在《肉欲的巴黎》中的不足,,,,字中,使用感叹号,,处,借用“我:在巴黎的 朋友只口,从介绍“艳丽的垃圾窝:开始说给“你”听,语言急促犀利,爱憎分明, 感叹号在这里用来加强语气,如交响乐中的鼓点,使得小说的阅读感高低错落,铿锵 有力。 茅盾在上世纪,,年代曾说过:“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代表者”,本文认为, 徐志摩在小说的音乐性上同样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值得后继小说创作者研究学习 和借鉴。 二、隐喻的构图:《英儿》中诗歌在话语形式中的直接参与和间接存在 隐喻作为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关系的一种方式,不是单纯当作语言内部 的一种修辞手段,形式的隐喻是内容的存在方式的外化。从文本的接受过程来说,艺 术形式特点对认知的影响往往先于作品的内涵体验。顾城在《英儿》大部分篇目中, 有将诗歌艺术直接加入小说,在篇首(或为副题)、行文、结尾加入简短而抽象的一 句或几句诗句;也有以诗歌的写作模式完成小说的叙事,段落的轻巧、松散,语句之 间的思维跳跃,看似晦涩、离奇,实为暗示当下的内心状态,形成一种独创的小说形 式,以诗歌的精神内核统领小说发散的结构。 《英儿》的中心故事框架由以下几个主要矛盾组成:“我??、雷、英儿三人的世外 ,顾永棣,顾倩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方仁念选编(徐志摩论,新月派评论资料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桃源生活与这种三角关系的不稳定性导致理想国破灭的矛盾,“我:、英儿彼此相爱与 对爱情选择的分歧、“我”既爱花,又不要花带丁点泥土的人格分裂。由于情节的松 散,故事脉络的错杂,每个独立的故事不能完全完成反映核心矛盾的客观要求,容易 被大量内心独白和呓语淹没掉。在每个小节前的短句,短诗,不仅在时间上增强了故 事的延续性,在空间上也成为了内在的精神支撑,对内可以诠释说明,对外可以成为 区别于其他的标题。 对章节内部做诠释说明的作用,体现在诗歌语言的概括性和寓意性特点。在《遗 嘱》中开头这样写道:“你们真好像夜深深的花束,一点也看不见后边的树枝”。,遗嘱, “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 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这里取其一部分的意义加以 艺术化,即“我”在自己生命结束之前,对“我:念念不忘的两个人和爱与死亡的信 念做最后的愿望表达,使事情就此下定论并了结。然而,虽然寥寥只有百余字,《遗 嘱》内容却因为缺少可以依附的具体故事线索而变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第一句说 “这次你知道了(我有多爱你):,转而放下爱的表达却说“两件事你不应该:,下面 的感情就更加复杂,掺和着为爱燃尽自己的决绝:对英儿的回忆、期待、埋怨,甚至 对自己死后英儿翻找遗嘱情景的想象。一篇好的作品只能有一个主要意图和感情基 调,怎样解读定位一个没有章法顺序而完全放任主观情绪流动的文学文本,方法需要 在多元化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靠近创作者意图尊重文本辨识符号的情感性。由于诗 和小说正文情感的内在一致性,标题下方的两句短诗的理解便显得尤为重要。 “深夜里的花束”,结合顾城在其他诗歌创作和《英儿》全文,“花”始终是一个 象征青春美好的词,而“深夜里:可以让我们想到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的, 句话:“诗歌就像图画:有的要近看才看出他的美,有的要远看;有的放在暗处看最 好,有的应放在明处看:,深夜里寂静无光,如同“我??写下遗嘱的心情一般平静绝 望,将花放入暗处,恰好能够体现纯粹的爱与美在作者心里,虽则不能改变命运却仍 是一种私藏的溺爱。“后边的树枝”,正像所有完美主义者力图否认自己心中完美化身 的客观缺点,花束拥在一起,让“我:可以欺骗自己忘却了那美丽的情人的另一面是 如此突兀甚至丑陋。这样,诗歌便在自身解读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小说正文寓意的诠释。 ,顾城,雷米著(荚儿【,】(北京:作家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三、内敛的生命体验集合:象征与意象 法国象征诗人兰波认为诗人即是一个“通灵者”,用混合一切感觉的方法传达自 己的艺术思想,表现为“陷入迷狂:“激动不已”“光怪陆离”,,通常来说便是通过具 有代表性或者凝缩意义的具体意象作为这种“通灵”的神秘使者。同时,源于西方象 征诗契合论的本体观意象说认为意象是“心象的„我境?的„圆览???,。象征和意象 大大拓宽了诗歌传情达意的路径的同时,并不能排除其在其它文体中的成功应用,在 这一点上诗人小说体现了诗歌象征手法与意象在小说中的独到功用。 ,(《伍子胥》象征化手法及其所表现的生命体验 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为主题的小说。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 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 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 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历史小说: 是一个偏正词组,“历史:二字是对主体“小说”的限定和修饰,它往往以忠实于历 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等手段,艺术地再现历史风俗和社会概况。 《伍子胥》究竟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还是“为写当下而写历史:,亦或者是 “为写情感而写历史”,冯至在小说后记中已经明确表示想要“反映出一些现代人的,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的痛苦”,同时表达对诗情画意社会图景的遐想,本文将小说中 的归纳为两个象征意象群: (,)伍子胥: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代思考者 小说中的人物一向是小说创作者直接或曲折表达感情、反映现实的灵魂载体。作 为历史人物的伍子胥必须在逃亡的基本历史情节中承担他在历史小说中的“非历史” 的使命。 冯至第一次读卞之琳译里尔克的散文诗《旗手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从中感到 “色彩的绚烂,音调的和谐,从头至尾被一种忧郁而神秘的情调支配着,像一阵深山 中的骤雨,又像一片秋夜里的铁马风声。”,想以这样的一种浪漫主义感受来写伍子胥 ,黄晋凯,张秉真,杨恒达(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许霆(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冯至著,张恬卷编(冯至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主里墨垡~:望些墨二耋墨耋二~里垫垡望?尘望堡窒望塑里 的逃亡,以再现在他脑海中一直想要表达的昭关的夜色,江上的黄昏,溧水的阳光。 真正提笔作该篇小说已经是距初次读《旗手》的十六年之后,十六年中伍子胥忧患的 身影没有从冯至脑海中消失,但也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思想心情的变化而产生 许多的变化,这种变化作者交代为“渐渐脱去了浪漫的衣裳,而为成为一个在现实中 真实地被磨练着的人:,,„有如我青年时的梦想,有一部分被经验给填实了,有一部 分被经验给驱散了一般”,。因此我们无需论证伍子胥从初步构思到形成有独立人格 的小说人物过程中发生了色彩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作者思想受到人生经历影响而 发生改变,伍子胥的内心世界对于道路的思索和选择,也体现了作者十六年后的对于 人生的观察和思考。 冯至在“伍子胥出奔:这一故事原型的“筋骨”之上以伍子胥出奔的顺序为明线, 以伍子胥心理成长蜕变的过程为暗线,聚焦伍子胥内心对于个人使命、国家统治、人 民生活等一系列思索,这种思索因其与现实社会的共通性而具有深刻思想价值,是作 者对于理想化社会生活与人格的探求,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生命体验是小说内 在抒情的精髓,具体体现为: 第一,受西方特别是德国文化的影响,伍子胥的个人选择式命运带有鲜明的“存 在主义”的崇高感与宿命感。存在主义大师卡尔?雅斯贝斯说:“人是他的选择的总和。” 正因为选择,伍子胥与楚狂、季札等人走了不同的道路,放弃逃避和隐逸,以复仇和 如何复仇作为自己生活的目标,因而具有自己的独立品格,个体的人格在与社会整体 和其他个体的碰撞中,始终处于独立的排斥异己的状态。 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所意旨的结束意味着的不是此在的存在到头,而是这一存 在者向终结的存在。:,死亡不是哪一个人的死,而是以哲学为根据的代有超越现实性 的死亡意识。冯至在这方面表现得较突出。如代表的十四行就有如“我们把我们安排 给死亡,向死亡存在和安排”。死亡是人生的最大生存困境,是存在主义最感兴趣的 问题,冯至也不例外。当别人问他吴市以后的伍子胥是否还继续写下去,他显然对复 仇结局失去了兴趣,他回答说:“如果写,我就写他第二次的„出亡?——,死:。在《伍 子胥》的开篇,伍尚对弟弟那段关于死的话语,便是这种超现实性死亡的意义阐释: ,冯至著,张恬卷编(冯至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同上 ,孙周兴译(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我的面前是一个死,但是穿过这个死以后,我也有一个辽远的路程,重大的责任: 将来你走入荒山,走入大泽,走入人烟稠密的城市,一旦感到空虚,感到生命的烟一 般缥缈,羽毛一般轻的时刻,我的死就是一个大的重量。一个沉的负担,在你身上, 使你感到真实,感到生命的分量,一一你还要一步步地前进。, 第一个“死:是普通现实意义上的生命被剥夺的死,伍尚此行应楚王召见自知是一条 不归之路,但是他为了父亲和兄弟,不能选择不去;其后的“死”,与其说是生命的 消失不如说是生命的意义,即将死作为另一种生命的形式,存在于伍子胥漫漫求索道 路的责任感之中。 第二,伍子胥是冯至学者人格的外化,是走向现代的传统知识分子学者对于现代 生活困境思索的映射,其思考方式充满了哲理性。在楚狂家中,偶遇的朋友坐在一片 黑暗中,伍子胥对于自己与朋友的不同使命有着清醒的认识,“不同的命运已经把两 个朋友分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正如他们在儿时所作过的游戏一般:一个在把一 座建筑推广,一个在等待着推翻,然后再把它从新恢复”。 在国与国权力的争夺中,伍子胥感受到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智慧和谋虑,敌人和 朋友之间狡黠的转换,体现着一位崇尚仁爱与理性的思考者生存哲学的观点和来自内 心的孤独感。 度过昭关之前,伍子胥停滞很久,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回忆、世事变化的思考, 星辰依旧,而“亲切的朋友几年的工夫会变成漠不相干的陌生人;眼看着一个诚实努 力的少年转眼就成为欺诈而贪污的官吏”,究竟是自己的变化还是一般人的变化,使 得自己对世界与人群越发疏远,这种对于儒学理想社会与现实境况变故的差别,引发 了作者关于原始本真的永恒性与社会的个体群体之间关系的深层次询问,在明暗复调 的思考问答交织中增添了小说的哲学内涵。 (,),想生存状态的化身与现实生存状态写照的小人物群 一部影视作品需要有配角和群众演员来,一种文体特征的感情基调同样需要众人 群像的反复,《伍子胥》的哲学和抒情性特点亦通过小人物的典型塑造来表现,这里 分为两类。 第一类,自然、社会与个体和谐的完美化身。主要包括:《林泽》中隐居山林的 ,冯至著,韩耀成等编(冯至全集(第三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楚狂,《江上》中摆渡的渔父,《溧水》中浣衣的溧阳女,第八节《延陵》舞蹈的青年 男女以及郑国子产,吴国季札这样的贤者形象。这是和谐平衡社会理想中最具情感色 彩的部分,是最能展示人性美的理想之花,在这里明线的伍子胥与暗线的“我:和读 者精神世界统一起来,诗人的情思可以发挥到一个极致,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体 现个体在于世界的生存姿态美。 在第七节中,溧水的浣衣女,是自然景色与自然人格的完美统一体,宛若出水芙 蓉,彷佛是宿命使她千年来静静等待于此,为这天到来的异乡客双手捧上一碗箪笛里 的热米饭。而伍子胥也“好像在儿时,母亲还少女样的年青,在眼前幌过一次似的:, 作者以此寓意这种人与人天赋的情感是与人类的生命共存并且洁白神圣的,是“一幅 万古常新的画图:,“成为人类史上重要的一章”。当江上渔夫唱着“日月昭昭乎侵已 弛,与子期乎芦之漪:,“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弛兮何不渡为,:的歌将渔舟靠近 被迫兵搜捕的伍子胥时,双方同时感受到的是一种无须用语言来沟通的亲密无间的情 谊。这样的人际关系总是伴随着非功利的最人性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作者着力通过人 物表达的对于人类社会理想状态的憧憬和赞美,使人性散发出永恒的诗意美。我们甚 至可以认为伍子胥的逃亡是一种浪漫了。这说明冯至不可能成为萨特那样的存在主义 者,他无疑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甚至保有传统诗歌的浪漫主义因素。 第二类是反映社会矛盾与个体人格缺失的集合。如,楚王,太子建,陈国司巫, 陈侯,吴市太学的同学。这些人在小说中因自身人格的缺陷,他们的存在成为了伍子 胥的“原罪”,与自然、美形成选择和对比。他们形象的存在,使得前文所述完美化 身不至于陷入盲目的浪漫主义,《伍子胥》“其中掺入许多琐事,反映出一些现代人的、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的痛苦。这样,二千年前的一段逃往故事变成一个含有现代色彩 的„奥地赛?了”,作者自己也与伍子胥一道发生变化,“伍子胥在我的意向中渐渐脱 去了浪漫的衣裳,而成为一个在现实中真实地被磨练着的人:。 《伍子胥》是冯至四十年代创作的重大收获,反映了他的创作已由早期的浪漫主 义发展到现代主义阶段。对冯至来说,这是一个递进式发展,四十年代才代表他文学 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伍子胥》的出现也标志诗人小说家冯至诞生了。 ,(《英儿》的代表性意象解读 (,)梦:现实的扭曲化与理想的避风港。借作品叙述梦或借梦的形式来构筑作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品内容是一种常见的手法。由于存在共同的阅读经验,“梦:这个符号在阅读接受过 程中可以传达“理想”、“不可能完成的美好幻想”“对现实的曲折的预示和反映”等 这样的语义,因此,梦境经常是隐喻的,承担一定意义使命的。梦与文学自古以来就 存在着极其微妙但又难以表达清楚的联系。 顾城的父亲顾工在《寻找自己的梦——顾城和诗》一文中写道:“顾城从诞生、 学语,到如今,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梦”,?„梦幻,分不清月光和阳光,时时在伴随着 他,萦绕着他”,;顾城生活上极度依赖的妻子谢烨也是这样描述:“生活对他来说不 过是走向梦海的沙滩。”而诗人顾城自己说:“万物,生命,人,都有自己的梦。每个 梦,都是一个世界。……我也有我的梦,遥远而清晰,它不仅仅是一个世界,它是高 于世界的天国。它,就是美,最纯净的美。……我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行走。我要用 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如果可能,我将幸福地失 落,在冥冥之中。:,关于梦,诗人顾城写下过这样的一些句子:“没有时间的今天,在 一切柔顺的梦想之上,光是一片溪水,它已小心行走了千年之久:(《许多时间,像烟》) „;“我失去了梦,口袋里只剩下最小的分币”(《案件》),;“谁能知道,在梦里,我的 头发白过,我到达过五十岁,读过整个世界”(《十二岁的广场》),;“梦见自己在撞 击的瞬间,挣扎出来,变成火焰”(《风的梦》),。梦对顾城意味着理想、对理想的 追寻,是他最初童话理想的精神积淀,梦境对于他则是不愿分清生活和理想而产生的 避风港,是他内在诗意外化的具体场所。 在他的这部长篇小说中,他依然习惯性的在淡入淡出的情节中加入了梦境的叙 述,将一些回忆和荒诞的想象糅合在一起,同诗歌中“梦:意象相比,这里的梦境有 着不同的意义:一方面,顾城是一个精神分裂和极端化倾向严重的人,在书中自称一 个伪装的很好的疯子,一个“我”按照常人的逻辑生活,一个“我:置身生活之外, 对爱和恨采用极端的表达,在梦中常常两个“我:相遇,造成了自我对话的特殊思考 模式,使人在解读的过程中分辨出“我”这个人物的原生面貌,从而更加深入的体会 ,顾工(寻找自己的梦——顾城和诗【,】(人物,,,,,年第,期 ,同上 ,顾城著(顾城文选?卷一?别有天地【,】(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顾城著(顾城的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顾城著(顾城的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顾城著,顾工编(顾城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 ,顾城著(顾城的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我:为什么会有跟英儿和雷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关系;另一方面,这种怪异的脱离常 规的梦境,实际又是另一种“常规”,梦在文学作品中成为了有意识出现的被改装的 梦,即梦对现实的曲折的对应关系,而不再聚焦于对于理想的追求,着重从英儿离开 “我”这一事件扭曲开来,使“我:产生一系列怪诞的梦境。 比如,《早醒》讲述了两个梦,一个是“我??在梦中回家了,在做“弄螺栓”这 个动作,螺栓在梦里却像蛇一样一抖又弯回去了。这里产生了梦里和梦外“我:的对 立矛盾,梦中的“我”在做这个无意义的动作,而梦外的“我:“心里还是有点奇异:, 为什么我在弄螺栓,最后自己提出一个解释:螺栓的转动就像时间,一纹一纹的转动。 这就提出了一个由不符合常规的梦而产生的充满意蕴的意象,提醒读者注意到时间的 运动流失、周而复始跟螺栓之间的共性,这种时间的稳固性却被怪异的“像蛇一样: 的一抖给打破,接受者获得的是一种美好安定被打断破坏的暗示。 接下来第二个梦镜,英儿住高级宾馆,“我”在下等宾馆吃蚕豆,却没有盘子, “我”想“她搞到一笔钱”。现实中英儿家在北京,并不需要在北京住宾馆的,“我” 一直遭受穷困的折磨,潜意识中认为英儿目前的状况是优越的,而且认为英儿的离开 是功利性的,在梦中就虚构出了一座王府井的高级宾馆,同“我:的现状对立存在着。 梦通过一系列单纯行为动作一连串无技巧的叙述,展现一种空间回荡的美感。 《礁石》中,“在梦里你擦地,我看着你,清清楚楚是你的身体,那么熟悉,这 是你的身体,回过身就看见窗子是干净的。我看着看东西,就觉得你在我身后,你要 走那边的门,我就把门推开。州身体、窗子、门,几个模糊的意象简单出现,人和人, 人和物的距离都看不清,使空间上出现一种冷感。“手指在钢琴上走着,……有人做 出别别的要唱歌的样子来,周末的聚会、应酬和廉价的旅行。……在厅室之间的台阶 上,上来或者下去。”,(《圈儿》)用一双隐形的冷漠视角表达出对周围环境的不关心 和对这种生活的极度厌恶。 梦境的意象在小说中的出现,造成一种不可靠的叙述,延展了阅读者的想象空间, 使得情节内部更加错乱和不清晰,现实与梦境的切换使故事的神秘感和距离感增强, 也由于“梦”的私密性,阅读者的内心更加无意识的贴近创作者的思维活动路线,领 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引发对现实的反思。 ,顾城,雷米著(英,,,,,(北京:作家出版社,,,,,:,, ,顾城,雷米著(英,,(,,,(北京:作家出版社,,,,,:,,,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鬼:全知的预言者与极端化人格的象征。中国千年文化传统记载中,关于 “鬼:的名称记载就不下千种,这足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鬼的迷信或信仰有着多 么广泛的群众基础,自然“鬼: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也有相当的影响力。深度心理学 的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理意象中的确存在着“鬼??这一带有巨大心理能量的意象。“鬼: 的起源一部分是先民对于风雨雷电等超出认识能力范围、使他们感到恐惧的自然现象 的心理映射,也是人的恐惧情绪被激发之后,需要一个具体的对象进行宣泄。虽然随 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提高、科学在进步,对自然现象已经可以 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不再惧怕,但是情绪上的焦虑、抑郁并不会因此绝迹,“鬼??依 然是一个作为恐惧情绪的意象代表。 关于“鬼”的文学形态古来有之。《聊斋志异》中鬼的故事可谓中国传统小说文 化关于鬼意象的典型之作,“不屑与权贵为伍,宁可与鬼怪同流”的蒲松龄“喜人谈 鬼:,,他在描绘牛鬼蛇神的生命异象过程中,探究历史阶段中人性的迷失,展现的 是其对人生理想文化生态的关怀。 在小说《英儿》中,“鬼”失去了社会普遍代表性,成为个人内心极端的写照。 “鬼”的意象有许多次出现,一类是在正文前标题后的小诗,先后有五次,这些句子 均来自于他的组诗《鬼进城》。“鬼:先于人以诡异的姿态独立出场,完成它自己的简 短表演后即消失不见:另一类比较隐蔽的存在于正文中,作为人的心理阴暗面的观照, 与“我”时而站在对立面,作出要吞噬的动作,时而合为一体,具有一致的行为特征。 在这些断续的“鬼”的描写中,可以总结出它有如下特征: 第一,“鬼:是超越情节的意识形态,对故事情节有独特的本质性见地,透露出 一种另类的哲学意蕴和神秘感。 小说第一节《引子》,主要内容是以局外人理性客观的回忆式口吻对整个故事及 人物关系、人物性格进行初步介绍。开篇鬼说,“死了的人是美人:,在篇首显得十分 突兀难以理解,谁是死了的人,死了的人又为何是美人。这句话像下定义一般并没有 多余的注脚,如果我们不去跟后来诗人顾城自杀的现实相联系,则只有“她的脸上已 经没有了戚容。因为事情已经过去多年”这句话可以模糊的联系到“死了的人:隐约 指向,的丈夫,。然而,“鬼说完就照照镜子”,我们又可以顺理成章的理解为鬼说的 ,尹飞舟(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大观【,】(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美人”就是指自己。至于死了的人,如何称为美人,参考作者本人对人生价值的选 择,他那句“你们活什么劲啊,”足以见出对活的不屑,简单的说,顾城选择了以死 即是因为死对他意味着痛苦的结束和美好的永恒。因此“鬼:在这里其实是作为作者 对自己永恒灵魂的化身,对自己未来的命运作出预言。再结合下一章节《遗嘱》,我 们几乎可以确认,作者已经置身于“我:以外,将自己作为一个生命历程已经结束的 “鬼:,透过纷杂的情感,对“我:的命运了如指掌,成为一个全知者。 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在上篇最后一节《一夜之后》有这样一句:那鬼非常清楚。而 看完打开盒子的友人却“有点儿梦了:,这里第三人称客观叙事屈服于全知的“鬼” ——它对一切过往看得清楚,却“到死也不说”,小说因此披上了宗教和超自然神秘 的外衣,小说主题也得以超越“我”、英儿、雷三者为世间烦恼苦闷不得解脱,成为 一种宿命论的注定。 第二,“鬼”是“我:性格极端化和矛盾不得化解的产物。 文本中魔鬼时而诱惑着“我:将“我:拉向深渊,时而又是“我:的相依相存的 伴侣,“我跟自己在,起,就和跟魔鬼在一起一样”(《断章》),,如何理解“我:即, 的丈夫,与“鬼”的关系呢,在《鬼进城》前面的序说:“零点的鬼,走路非常小心, 它害怕摔跟头,变成,了人”,,零点之后的鬼,像一个获得自由的梦境,潜入其中便 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拘束回到作者一直惦念的北京家乡,所以鬼小心翼翼,生怕回不 了家,“我在梦里边每回像一个鬼魂一样回到北京”。因此,鬼是顾城,也是顾城潜入 梦境脱离现实的道路。 在《从自我到自然》中,顾城这样表达自己:“我没有办法对抗现实,我就依靠 我的梦想……就像依靠着一根拐杖,当这个支持物崩塌的时候,我就跟着倒下去。我 所抓住的一切都在崩溃”,。这段话暴露了顾城以及“我:心理的根本状态是与现实 对抗的,顾城一面竭力的寻找只属于自己的声音,一面又想对人说话,这是一个悖论。 在小说的第一人称旁观者也认为现实中“他:是一个披着诗人的外衣、伪装的相当好 的疯子,想要将“魔鬼一样的热情注入生命:(《一夜之后》),依靠“他:超过正常 分量的幻想和他对,的爱来排斥现实的一切,(“雷,跟你在一起真动情,也就离开了 ,顾城,雷米著(英儿,,】(北京:作家出版社,,,,,:,, ,顾城著,顾工编(顾城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 ,顾城著(顾城文选?卷一?别有天地【,,(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魔鬼了,我跟自己在一起,就和跟魔鬼在一起一样。”,)一个正常的自然状态的人自 然无法完成这样的使命,只能托付于超越现实的魔鬼,让它疯狂的一面继续燃烧幻想, 一面冷酷的毁灭生活。 同时,关于“鬼:的塑造又带有儿童性色彩。它才“七寸大小:,不想仰泳,不 想走路摔跟头,它有花一样的扣子,它在自己的电影中演着许多人的角色,癫狂中带 一些纯真。顾城本身前期创作就体现出“儿童诗人:的特点,推崇李贽的“童心说:, 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虽然后期思想更加深刻,在内心深处 的他始终是一个固执的不肯接受现实世界的孩子,这是他创作的出发点和灵感来源, 却也是“鬼:性格矛盾不能生存于真实生活的毁灭性根源。 (,)女儿国:关于纯粹美与理想王国的隐喻。长篇小说《英儿》共计,,万字, ,,,,年完成于德国,是顾城第一次进行长篇小说创作的实践,实际上是顾城在激流 岛上生活的缩影。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对《英儿》故事做这样划分: 北京初识一三人的世外桃源生活一分离,英儿出走,理想世界毁灭。“我:一生中最美 的时光是在岛上跟雷、英儿在一起,在这一隐藏着毁灭的美好生活中,三人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暂时能够充分享受自然季节的美感和岛上社会关系的乐趣,达到一种天人 合一的理想境界。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不仅不想建功立业,做一个桃花源中人,甚至 不想为夫为父,疏远予裔,仇视自己的欲望,以实现他意念中的净土——女儿国的幻 想。他渴望爱慕他的两个女子互相爱慕并以此作为精神支柱,这种与现实尖锐冲突的 幻想最终破灭,驱使他选择了生命的终结。 “雷”是顾城妻子的化身,在小说中她是,的妻子,。“雷”是顾城想要塑造的 完美的女神形象,无私,美丽,如母亲般包容体贴,使他足够依赖的活下去。作家王 安忆曾经说:“谢烨是顾城的桥梁,是他和现实的具体生活的桥梁。她要解决顾城的 语言问题,要烧饭、管孩子、处理人际关系,另外还要负责和顾城的精神对话。??对 于妻子的感情,作者这样写道:“雷,你真像那只歌里唱的:你就是我的女皇,我喜 欢你统治我。没有人能统治我。雷我爱你,我敬你呀,不是爱你。??(《断章》),在顾 城的成长轨迹当中,母亲的角色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母爱因此成为一种高于现实生活 的神圣化的想象,雷便承担起了这神圣的角色。 ,顾城,雷米著(英,,,,,(北京:作家出版社,,,,,:,, ,顾城,雷米著(英,,,,,(北京:作家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第四章 “英儿”是小说的女主人公,是顾城的“第二个妻子”,她甜美、聪明、喜欢耍 女孩子的小手段,又有点自私任性。是“我”灵感产生的源泉。天空、海水、峡谷、 山林、石头,一切因为“英儿”是一个根据才存在,一切都因为英儿而美丽。 在,,,,年题为《浮士德?红楼梦?女儿性》的谈话录中,顾城对女儿性做了细致 的辨析,认为女儿性体现了人性和佛性相和谐的最高梦想,“女儿性是通过女儿表现 出来的,或者说是女儿固有的那种微妙的天性,此性既色既空,无树无台,亦无尘埃, 只像一朵花映出她的微笑”。, “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的重复, 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语)系统的一部分。”,小说《英儿》 中“我”几次直抒胸臆的说,喜欢看英儿和雷在一起,对女孩子之间的爱有一种幻想 和精神崇拜,甚至超过爱自己,激流岛上封闭排外的生活恰好可以满足“我”建立这 样一个赖以生存的理想国的需要。在这个“王国:中,“我”必须有绝对的统治权, 以保证赖以生存的精神环境不被破坏,他像堂吉诃德维护骑士神话一样苦心经营他的 女儿国,前提就是国中的女人必须都是他的,他是这个女儿国的国王,而且是唯一的 男性,除了他,哪怕是自己的儿子都不能栖身其中。“我:有这样的怪念头,认为“一 夫一妻制是天主教闹出来的,把中国害苦了。我们中国人不能忘了祖宗:,“关键是娶 好第一个媳妇。第一个娶不好,后边全乱:。妻子不仅不止需要有一个,而且必须要 像传统的那样对丈夫忠贞不二,缺少雷或者英儿,这种关系都将面临崩溃,因此, 竭力把她们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完成“有一个家,远离世界:的构想,期待她们 的爱可以相互照耀,体现不沾染尘埃的女性之美,消退心中对于外面世界的怀疑和恐 惧。妻子和情人代表了顾城对人间纯粹美的爱慕,是美好的自然季节、花草树木的人 化。由于过强的控制欲望,“我只能发疯一样修我的墙,我的城,我天国世界的边界: ,,却没有顾及到自己甘愿画地为牢,妻子和情人却不能够在这种缺乏稳定的情感中 长久的感到快乐和满足,反而都想摆脱这种感情的分享,寻找新的生活。狂狷与自闭 交织的过激人格导致了顾城自私而病态的人生观,在这个奇异的多角女儿国里,每一 个人都是不正常的,被扭曲了,共同卷进了一个反常人性的漩涡。 ,“浮士德,„红楼梦”?女儿性——与高利克的对话(顾城,谢烨著(【英,虹影,赵毅衡编(墓床:顾城、谢烨海 外代表作品集(北京:作家出版社,,,,,:,,,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 ,顾城,雷米著(英,,,,,(北京:作家出版社,,,,,:,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结语 结语 本文选取了郭沫若、徐志摩、冯至和顾城四位作家,在他们诗歌已经取得成功和 承认的前提下,从文类和文体两方面分四章来分析其较为有代表性、个人特质明显的 小说作品作为创新,目的是说明在小说的人物塑造方面,诗人小说往往采用固定人物、 内化视角来抒写个人生存的细致情感体验;在故事情节方面,除了故事简单无激烈矛 盾冲突以外,注重使用个人内心活动变化带动故事情节、以及带有诗歌审美情趣来渲 染故事气氛;在小说章节结构方面,诗人小说从单元化和发散式两个方面对小说形式 做了成功尝试;在小说语言方面,诗人小说集体特征表现为具有语言的音乐美,隐喻、 象征和诗歌中常用的意象等为小说大量使用,配合人物、情节、结构产生别样艺术效 果。 诗人创作小说一直以来并没有被重视并作为一种具有集体倾向的创作进行深入 研究和探讨,谈及这些诗人的作品,评论界往往出于对小说的先验影响,对其作品认 为它们的现实性不强、人物塑造特点不鲜明、故事情节章法凌乱等等。 小说既是一种形式,便可以围绕叙事存在无数的创作方法的可能性。中国现代诗 人小说从整体上有别于主流小说,对小说写法提供了另一类的探索启示。诗人小说家 们各具特色的发挥了对主体情感灵活把握和侧重关注的优势,对小说进行自觉创作和 不自觉的改革,以简单的故事矛盾、内化的心理的情节线索、“失重:的叙事抒情结 构比例,和具有诗歌特色的小说语言,为小说的现代化、本土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另一 类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小说创作中以单一类型的人物主体深刻反映人物内心活动情景 和艺术生活体验的,轻外部写实而重内在体验的发展方向,在当前现实主义复归的大 潮下,结合诗歌方式的小说写法更加成为一种值得思索的另一条道路。笔者理论认识 与文笔有限所造成的不足,将会在以后继续关注诗人小说及主流小说创作不断学习加 以弥补。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一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郭沫若(文艺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冯至(冯至选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郭沫若(创造十年(郭沫若文集(第,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 ,,,,( 【,】陆耀东(徐志摩评传,,】(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徐志摩著,梁仁编(诗人与诗【,】,徐志摩诗全编:编年体(杭州:浙江文艺 出版社,,,, ,(( 【,】顾城,雷米(英,,,,,(北京:作家出版社,,,, ,( ,,】顾城,谢烨著(,英】虹影,赵毅衡编(墓床:顾城、谢烨海外代表作品集(北 京:作家出版社,,,,,( 【,】顾城著,顾工编(顾城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 【,】乐齐主编(浪漫抒情小说大师?郭沫若小说全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 司,,,,,( 【,,】周棉(冯至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颐城(顾城的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冯至著,张恬卷编(冯至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冯至著,韩耀成等编(冯至全集(第三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徐志摩著(徐志摩经典作品选: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北京:当代 世界出版社,,,,,( 【,,】顾永棣,顾倩主编(徐志摩小说全集【,】(上海:学林出版社,,,,,( 【,,,徐志摩著,林漓编(徐志摩文集(第,卷)小说?书信?日,,,,,(深圳:海 天出版社,,,,,( 【,,】张辉著(冯至:未完成的自我【,】(北京:文津出版社,,,,,( 【,,】顾城著(顾城文选,卷一?别有天地,,】(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参考文献 【,,】王蒙(漫谈小说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叔本华(叔本华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王力著,张谷编(王力诗论【,】(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 【,,】【美】,?,?艾布拉姆斯著,朱金鹏、朱荔译(欧美文学术语词典【,】(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方仁念选编(新月派评论资料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乐黛云,叶朗,倪培耕,赵毅衡,郭宏安,刘烈恒等主编(世界诗学大辞典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麦童,晓敏编(利斧下的童话一一顾城之死【,】(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孙周兴译(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晓芒编(从寻根到漂泊一一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广州:羊城 晚报出版社,,,,,( 【,,,,(希利斯?米勒著,申丹译(解读叙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壮麟,刘世生主编(西方文体学辞典,,】(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古,,壮麟(认知隐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 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刘祥安(话语的真实与现实——刘祥安现代小说论集【,】(南京:江苏人民 出版社,,,,,(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昌盛(象征:符号与隐喻—一汉语象征诗学的基本结构【,】(南 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 【,,】【英】库珀著,郭桂春,安军译(隐喻【,】,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周棉(冯至诗歌的艺术风格【,】(河北学刊,,,,,年第,期( 【,,】秦川(建国三十五年来郭沫若研究述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参考文献 ,,,,年第,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 【,,】卜庆华(郭沫若研究三十年述评(上)(,,,,一一,,,,) ,,,( 科学学报,,,,,年第,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 【,,】卜庆华(郭沫若研究三十年述评(下)(,,,,一一,,, ,)【,】( 科学学报,,,,,年第,期( 【,,,卞之琳(读冯至创作《伍子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年第, 期( 【,,】刘勇,李春雨(郭沫若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期( 【,,】程国君(论郭沫若的小说艺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年第,期( 【,,,解志熙(生命的沉思与存在的决断一一论冯至的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远去的背影:清华大学中文系纪念朱自清新文学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解志熙(精深的冯至与博大的艾青二一中国现代诗两大家叙论【,】(清华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 【,,】高华,王蕊(从女性观到死亡观一一析顾城的《英儿》和川端康成的《雪国》 【;】(宜春学院学报,,,,,年,月第,,卷第,期( 【,,】魏建,赵强(新时期鲁迅与郭沫若研究述评【?(鲁迅研究月,,:,,,,,, ,年第, 期( 【,,,杨伟民(奋勉寻找伊斯坦布尔灵魂的文学大师一一记,,,,年度诺贝尔文学 奖得主帕慕克及其作品【,】(国外社会科学前沿,,,,,年第,,辑( 【,,】曾加荣(追求,,,,与抒写穷愁一一郭沫若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西华大学 学报,,,,,年,月第,期( 【,,,区,,,,,,,(试论冯至《伍子胥》中的和谐社会理想【;】(南宁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年第,,卷第,期( 【,,,余荣宝,魏红(郭沫若小说思想内涵探源【;】(语文学刊,,,,,年第,期( 【,,,蒋烨琛,李杭春(郭沫若、郁达夫比较研究综述,,;,(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 年第, 期(( ,, 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参考文献 【,,】李晓燕(郁达夫、郭沫若创作中审美视觉之比较【;】(科技信息,,,,,年第,, 期 ,,
/
本文档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中国现代诗人小说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