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每晚一练

每晚一练

2018-03-07 50页 doc 265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每晚一练每晚一练 语文每晚一练,1~ 班级: 姓名: 得分: 语文每晚一练,2~ 班级: 姓名: 得分: 语文每晚一练,3~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1)小楼一夜听春雨, 。 (陆游们临安春雨初霁》) 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李白《蜀道难》)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李清照《声声慢》)(3)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东风不与周郎便, 。 (...
每晚一练
每晚一练 语文每晚一练,1~ 班级: 姓名: 得分: 语文每晚一练,2~ 班级: 姓名: 得分: 语文每晚一练,3~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1)小楼一夜听春雨, 。 (陆游们临安春雨初霁》) 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李白《蜀道难》)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李清照《声声慢》)(3)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子《劝学》) 二、诗歌奖赏(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答: ?本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答: 1 三、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袒裼裸裎:袒裼,肉体袒露;裸裎,露身。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不随便与人交往,连别人的帽子戴得不正他都要生气。柳下惠则相反,和谁都能交往。虽则交往,但决不受他人影响。B、对待不良倾向,伯夷是“望望然去之”,而柳下惠则“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两者都十分可贵,十分难得。但孟子认为两者都不可取。C、柳下惠不羞辱国君,也不小看下面的官员;他为官就竭力提拔贤士,一定重用他们,不因为官小而抱怨,处境困厄而不忧伤。D、柳下惠的信条是:“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玷污)我哉?”就是说,他也爱惜自己的清净洁白,不与伯夷异趣。 (2)孟子在这里实际上批判了哪两种人,(3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二?试题解析: 一题考查内容,一题考查手法,题目简洁、明了。 第8题,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尊敬。 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评分细则:有两处得分点,每答对1处,得2分。 “空惆怅”:答出作者慨叹世人淡忘或不理解屈原,1分;答出怀念、凭吊屈原,1分。 “无人解”:答出作者不为世俗理解,1分;答出对屈原的崇敬、敬仰,1分。 第9题:手法:对比。简析:上阙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阙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诗人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评分细则:“手法”答出“衬托、对照、对比、反衬”之一的,给2分。世人的欢笑、繁忙与作者的惆怅,作对比,1分;世人不理解屈原与作者的感伤,作对比,1分。作者惆怅的内涵,如果回答成诗人个人的思亲、思乡,不给分。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三、2、(1)A(“行已有耻”是指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动) 2 (2)不矛盾。孔子的“信”即守信、讲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但他并不是片面无条件地推崇“信”,而是说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语文每晚一练,4~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每空1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2)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3)沧海月明珠有泪, 。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4)可堪回首,佛猩祠下, 。凭谁问: ,尚能饭否?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 二、诗歌鉴赏(福建卷)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ǎo)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 (2)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答: 三、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 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 与 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 答: 上期参考答案:二、【答案】12.(10分)?(2分)D?(3分)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考点】?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考查诗歌的风格和流派 ?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思 3 路分析】?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宋词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一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三、3、(1)C(原文句子理解错误。柳下惠不认为侍奉坏君主是羞耻的事,也不因为官职小而瞧不上;到朝廷做官,不掩藏自己的贤能,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国君遗弃而不怨恨,处境穷困而不忧伤) (2)孟子在这里批判了两种人:一种人原则性太强,自视清高,器量狭窄,难与之相处;一种人态度过于随便,没有原则,逢场作戏。 语文每晚一练,5~ 班级: 姓名: 得分: ?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四小题)(4分)?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 《阿房宫赋》) 二、诗歌鉴赏,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4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 三、5、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对(齐宣王)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注释】?疾视:怒目而视。?旅:众。?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祜:福。?对:答。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所说的“小勇”指的是血气所为之勇。 B、“王请大之”说的是要齐宣王去掉小勇,换之以——怒震天下的大勇。 C、“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表现的就是武王的大勇。 D、孟子主要运用对比的说理方法来劝说齐宣王去小勇、存大勇。 (2)孟子说:“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章句下》)请联系上文,说说孟子关于“勇”的认识。(3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二【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1)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5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据其诗可推知他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他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均有诗名,号"九严"。 严羽生活在南宋末年,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但在元军入侵、国势垂危之际,仍很关心时事,爱国思想在诗中时有流露,对朝政弊端也颇多不满之词,如《北伐行》、《四方行》、《有感六首》等。所以戴复古说他"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引自朱雯《严羽传》)。他的七言歌行仿效李白,五律除学李外,还学杜甫、韦应物。但主要倾向仍为王(维)、孟(浩然)冲淡空灵一路。他最重要的成就在于诗歌理论,著有《沧浪诗话》。创作成就远逊于理论贡献,历来诗论家多指出这两方面的差距。《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的创作"志在天宝以前,而格实不能超大历之上","止能摹王孟之余响,不能追李杜之巨观也"。 其诗集名《沧浪先生吟卷》(或名《沧浪吟》、《沧浪集》),2卷,共收入古、近体诗146首。有《邵武徐氏丛书?樵川二家诗》本。《沧浪诗话》则附于诗集之后。 三、4、力与仁的关系。修养仁德并不难。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语文每晚一练,6~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 _______,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二、诗歌鉴赏(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4分)答: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6 三、6、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周任有一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就不就其职位。”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做那件事”而一定编个谎言来搪塞的态度。 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财物平均就无所谓贫,上下和睦就无所谓寡,上下相安就没有倾覆之祸。 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我担心季孙氏所忧虑的不在颛臾,而在萧索的高墙之内啊。 (2)简述孔子在本文中的观点。(3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二【参考答案】?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 7 【解析】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作答。 三5、(1)B (B项大勇指的不是“一怒震天下”,而是“一怒安天下”) (2)勇有小勇和大勇之分。小勇指的是好勇斗狠、匹夫之勇,它会使父母受伤害;大勇指的是当国家安全、百姓利益受到侵害之时挺身而出的理义之勇,它可以使百姓得到安生。 语文每晚一练,7~ 班级: 姓名: 得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1)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况《劝学》)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3)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4)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浩浩乎 。(苏轼《赤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壁赋》) 二、诗歌鉴赏,湖南卷,14.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答:秦词的理趣: 元词的情趣: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2分) 答: 8 三、7、文化名著阅读理解题。(6分)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过错,子夏的看法独特,他认为“小人之过”在于文才丰富。他的看法与孔子、子贡对待错误的看法不一致。B、孔子认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C、子贡认为,君子也会有过错,只不过君子的过错如同日食月食一样;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可见,闻过则喜、过而改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品德。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练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的过错。(3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二【答案】(1)?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考点】(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小题:明写好找,暗写相对难些。“暗写”也就时侧面描写,结合诗歌和平时所学,一般不难判断。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通过“几处”、“新燕”、“浅草”等表现“早”。 第二小题:题目考查写景的手法、角度。考生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从修辞、写景的顺序、角度、炼字等方面作答。 三6、(1)D (3分) (2)(3分)孔子尤其不能容忍他的学生在原则问题上的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态度,因而又从品德和政治原则这个更高的层次上对两个学生进行了更加尖锐的批评。全文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孔子看穿了季氏讨伐颛臾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削弱鲁国国君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政权。 9 语文每晚一练,8~ 班级: 姓名: 得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1) 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诵明月之诗,_____ ______。(苏轼《赤壁赋》) (2) ____ 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 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3)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芳与泽其杂糅兮 。(屈原《离骚》)(4) 俨骖騑于上 路, 。(王勃《滕王阁序》)风急天高猿啸 哀, 。(杜甫《登高》) 二、诗歌鉴赏,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蔡家亲典出《晋书》,羊祜是蔡邕的外孙,蔡邕之孙蔡袭与羊祜是姑表兄弟。羊祜因伐吴有功,将得到爵禄和封邑。他上表晋主,表示不要,请求转赐给不如自己家境的表兄弟蔡袭。因为他们姑表关系特别好,所以延续了好几代。后以此为姑表亲戚的代称。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答: 三、8、文化名著阅读理解题。(6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 10 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孙丑下》) (1)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2)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二【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考点】(1)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解析】我个人认为,命题者在此题上有些疏漏,主要是两问的考点重复了。(1)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 【思路点拨】(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三7、(1) A (“文”是掩饰之意,不是指“文才丰富”) (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11 12 13 语文每晚一练,9~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曰请召之。延曰:“龙丘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安息。 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后汉书。任延传》) 2.下列对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修书记,致医药 致:送去 B. 遂署议曹祭酒 署:暂任 14 C.民常告籴交趾 籴:买卖粮食 D.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 暴害:残暴凶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延就任会稽都尉后,总是聘请那些品行高尚的人,救济家庭贫穷的属官,勉励那些孝敬老人的人,可见任延自己也是个“躬德履义”之人。B.任延认为龙丘先生有伯夷一般的节操,所以非常尊重他,可是龙丘为官不久就因病去世,任延很气愤,于是连续三天不去上朝。C.任延到任九真后,发现这里的人们靠打猎为生,常常搞到生活贫困。于是,教他们开荒垦地,终于使当地百姓富足。D.任延胆敢当面否定皇帝告诫他的要好好侍奉好上级的话,不过皇帝还是肯定了任延的观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3分) ( 译: (2)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3分) 译: (3)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3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注释】?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清辉,皎洁的月光。?一阕,一首乐曲。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二【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三8、(1)D (2)陈述内容:孔距心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在凶年饥岁,老百姓无法生存,却没有予以救济,及通过牧羊作比孔距心及时醒悟。(意思相近既可)(1分) 陈述目的:让齐王明白无论是官员还是国君,都要有责任心,不要对百姓的生死不负责任、无动于衷。仁政爱民,是上至帝王,下至长官都应自觉履行的基本德行。(2分) 15 语文每晚一练,10~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题。 陶庵梦忆序 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碱碱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颜,以蒉 以衲报裘, 以苎报烯,仇轻暖也; 以藿报肉, 以粝报粮,仇甘报踵,仇簪履也; 旨也;以荐报林, 以石报枕,仇温柔也; 以绳报枢, 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 以途报足, 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 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另,《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 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罹此果报 罹:遭到B(颇事豪华 事:从事C(仇甘旨也 仇:仇视 D(不次岁月 次:排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家破亡之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把五十年的盛衰荣辱看成一场梦。B(作者叹息“当黍熟黄梁,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说明作者是用泪眼来观梦、察梦、寻梦的。C( 由于本文是一篇“自序”,因此,作者要简括地回顾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D(全文以议论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和抒情,这就使全文虚实相依相生,内容丰富又实用好看。 16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3分) 译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3分) 译文: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上期参考答案: 2. (3分)C(籴,买进粮食。)3. (3分)B(任延不是感到气愤,而是表示悲伤与哀悼。) 4.(9分)(1)每次视察属县,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招待他们吃饭。(3分)(2)我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是忠臣。行正奉公,是臣子的节操。(3分)(3)任延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3分)参考答案:8、(6分)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分;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考点】鉴赏古代诗词中的形象 【解析】理解诗的意象的鉴赏,抓住诗中描写意象的诗句,理解意象的特征,再赏析意象的表意效果。 【思路点拨】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常常是描绘意象+作者的情感。 9.、(5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情。是对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句句关情。 (答出思乡之情,给2分;答出以景寓情,给1分;具体答出景与情的关系,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 17 【思路点拨】主题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所以在鉴赏任何一首诗词的时候都要先把握住诗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体的解答格式是——通过意象抒发感情,或这首诗抒发了„„感情。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注意他的格式是:手法,用法+效果分析。 语文每晚一练,11~ 班级: 姓名: 得分: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 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楼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朱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已,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厂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九,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注]?夏楚:打。 18 (3分)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八归先府君 归:归来,回来 B(母工纂绣组织 组织:纺织、编织 C(即怒而弃之 弃:不理睬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 延:邀请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3分)?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 B(??? C(??? D(??? 4.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上期参考答案:2( C (跟„„相对)3(D(“以议论为线索”“实用好看”有误) 4((1)老朋友看到我,就像看到毒药猛兽,惊愕地看着我,不敢与我接触。(2)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不分门别类,以与《志林》区别。(3)于是叹息运用智力写文章的人,功名之心难以除去。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19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语文每晚一练,12~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上厉精图治。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上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 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徵金瓮一。(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一有狂夫窃发 偷偷地 B、上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 咨询 C、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拖欠 D、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 输送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唐太宗“励精图治”的一项是( ) A、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 B、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C、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D、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 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4分) 译文: ? 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5分) 20 译文: 13、山东卷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2(A(归:出嫁) (B(?仅是说教儿识字的严格要求,?是说督促丈夫判案要公正。) 3 4. (1)母亲用什么游戏取乐,就当把画像作为娱乐。(“何以”“行乐”“图”各1分, 句意1分,共4分。) (2)母亲心里有什么喜爱而尚未如愿的,请寄托在这幅画里也该可以吧。(“志”“致”各1分,句意1分,共5分。)【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语文每晚一练,13~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题。 景延楼记 [宋]杨万里 予尝夜泊小舟于峡水之口,左右后先之舟,非吴之估?则楚之羁也,大者宦游之楼船,而小者渔子之钩艇也。岸有市焉。予蹑芒屦策瘦藤以上,望而乐之。 盖水自吉水之同川入峡,峡之两崖对立如削,山一重一掩,而水亦一纵一横。石与舟相仇,而舟与水相谍。舟人目与手不相计则殆矣。下视皆深潭激濑,黝而幽幽,白而溅溅。过者如经滟滪?焉。峡之名岂以其似耶,至是,则江之深者浅,石之悍者夷,山之隘者廓,地之绝者一,顾数百里不隔矣。时秋雨初霁,月出江之极东,沿而望,则古巴丘之邑墟也;面而觌,则玉笥之诸峰;溯而顾,则予舟所经之峡也。市之下,有栋宇相鲜,若台若亭者。时夜气寒甚,予不暇问,因诵山谷先生《休闲赋》登舟。至今坐而想之,犹往来目中也。 隆兴甲申二月二十七日,予故人月堂僧祖光来谒予,曰:“清江有谭氏者,既富而愿学。 作楼于峡水之滨,以纳江山之胜,以待四方之江而陆憩者。楼成,乞名于故参政董公,公取鲍明远《凌烟铭》之辞,而揭以‘景延’。公之意欲属子记之而未及也,愿毕公之志,以假谭氏光。” 予曰:“斯楼非予畴昔之所见而未暇问者耶,”曰:“然。”予曰:“山水之乐,易得不易得,不易得而易得者也。乐者不得,得者不乐;贪者不与,廉者不夺也。故人与山水两相求而不相遭。庾元规、谢太傅、李太白辈,非一丘一岳之人耶,然独得竟其乐哉;山居水宅者,厌高寒而病寂寞,欲脱去而不得也。彼贪而此之廉也,彼予而此之夺也,宜 今谭氏之得山水,山水之遭乎,抑谭氏之遭乎,”祖光曰:“是足以记也。宜而否何也, 矣。”乃书以遗之。 【注】?估:通“贾”,指商人。?滟滪:长江瞿塘峡口的险滩,在四川省奉节县东。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 A(舟人目与手不相计则殆矣 殆:危险。B(面而觌,则玉笥之诸峰 觌dí:见,看。 (( C(贪者不与,廉者不夺也。与:(被)给予。D(山居水宅者,厌高寒而病寂寞.病:生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诵山谷先生《休闲赋》登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B(乞名于故参政董公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C(斯楼非予畴昔之所见而未暇问者耶 某所,而母立于兹 (( D(乃书以遗之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 4(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写景,从夜泊峡水之口舟中所见写起,夜色迷蒙之中,大小船只云集于此,江岸边又有市镇,好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B(作者描写了舍舟登岸后登楼所见的奇山异水,经过层层渲染,烘托出清幽明丽的气氛, 而对于楼本身,只以“有栋宇相鲜,若台若亭者”寥寥数语,写法独到新颖。C(接下来的议论颇有理趣,通过旧友祖光和尚代人请自己为景延楼作记之事,阐述了“人与山水两相求而不相遭”的观点。D(作者认为贪图山水之乐的人得不到真正的乐趣,而不企求山水之乐的人却反而能拥有山水之乐,写出了自己独到的感受和思考,也似乎透露了自己的困惑迷茫。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22 (1)左右后先之舟,非吴之估则楚之羁也。 译文: (2)公之意欲属子记之而未及也。 译文: (3)今谭氏之得山水,山水之遭乎,抑谭氏之遭乎, 译文 : 14、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 14、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二)(15分)2、(3分)D(应为“缴纳”,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3、(3分)D(D是有关官员导致唐太宗失信于民的错误行为。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B。)4、(9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E。 ?也许中原的百姓就能够稍微安宁一些了~(4分。得分点:庶几:也许,大概,1分;中国,中原,1分;句意准确1分) ?以前我认为你太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5分。得分点:向,以前,1分;以,认为,1分;大体,大政方针,1分;诚,的确,1分;句意准确1分) 【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阔,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空回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出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语文每晚一练,14~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23 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 孝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治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受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骨尃 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节选自《魏书•帝纪第七》,有删改) [注释]?孝文皇帝(467—499):南北朝北魏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 躬:亲自 B(巡幸淮南,如在内地 幸:宠幸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雅:平素 D(不以世务婴心 婴:缠绕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 B、并笑而恕之 ((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臼以归汉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C(凡为人君,患于不均 D(《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孝文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5分) 译: (2)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4分) 译: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译: 24 上期参考答案:2(D(病:联系前面的“厌高寒”的“厌”来看,这里的“病”作动问,担心、忧虑的意思) 3(B(B项都作介词,表对象,向,A项因:连问,表承接,于是;动词,依靠。C项而:连词,表转折,却;通“尔”,代词,你。D项以:连词,表承接,来;介词,表原因,因) 4(B(第二段,作者绘形绘色地描写厂舍舟登岸后所见的奇山异水,经过层层渲染,为景延楼布设了一个清幽明丽的自然环境。作者追记昔日所过之楼,反倒只以“有栋宇相 个朦胧的大致印象,山景而楼,而且不着力刻画所记鲜,若台若亭者”寥寥数语勾勒出— 之楼,写法独到新颖。“若台若亭”也非比喻) 5((1)董公想要嘱托你写一篇记却还没来得及。 (2)现在谭氏获得山水,是山水有幸遇上了潭氏,还是谭氏有幸遇上了山水? 【答案】香山居士 【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没有任何技巧,完全是考察考生的识记能力,这也是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参考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 分,语言1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答案】B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解析】颔联告诉我们的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语文每晚一练,15~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装,灯火优侯,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呜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 25 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颊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释]?优侯:优伶,演戏的人。?娈:俊美的男童。?弱管轻丝:轻柔地吹奏乐器。?竹肉:竹,指管乐器;肉,指歌喉。?昭庆:指昭庆寺。?颓(h山):洗脸。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名娃闺秀,携及童娈 娃:美女B(速舟子急放断桥 速:招致 C(止见篙击篙 止:只 D(轿夫擎燎 燎:火炬 3(下列各句能够表现作者一类人情趣的一项是( )。(3分) ?楼船箫鼓,峨冠盛装?装假醉,唱无腔曲?小船轻幌,净几暖炉?好友佳人,邀月同 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器里湖?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A、??? B(??? C(??? D(???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文章记述的是杭州人每年例行一次的游湖赏月盛会,重点描写的是其中的“七月半之人”。B(作者对五类游客分别作—厂描述,在作者笔下,西湖的人情风貌呼之欲出,市民们看月之态尽管可笑,也不失于可爱。C(本文是对昔日杭州七月半游西湖的风习和情景的追忆。通过具体生动的描绘,表现了作者风雅不俗的情趣。文章有景有情,情景相生,记叙和抒情结合。D(文章最末—段才是看月正文。“吾辈始舣舟近岸”——个“始”字,将笔墨调转到写看月上来。“吾辈”二字,则跟鄙俗不堪之辈划清界限,明显地表现出一种鄙视尘俗的意味,体现厂作者对以上五类人的憎恶和鄙视。 5(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一人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人胜会。(3分) 译文: (2)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具—I:,呼客纵饮。(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这是一首写男女相聚又相别的词。词中四次写到风雨,请问: (1)主人公对“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中的“风雨”与“楼上多风雨”中的“风雨” 26 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词中四次写到“风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5分)2(B(B项幸:专指皇帝到某地的意思。可参考《阿房宫赋》“幔立远视,而望幸焉”句。A项“躬”的意思可比照《滕于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句,C项“雅”的意思可比照《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句,D项“婴”的意思可比照《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句) 3(B(B项两句中的“而”都表修饰作用、、A项的“虽”分别是“虽然”、“即使”的意思,C项“于”分别可解释为“对于”、“比”,D项“之”分别是第三人称代问“它”、第一人称代词“我”) 4((1)孝文皇帝处理政务,没有什么不从善如流的。他怜恤(或“同情”“可怜”“怜悯”)老百姓,常常思考用来帮助(救济)百姓的方法(或“手段”)。(也可翻译成“经常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老百姓”) (关键词“听览”、“哀矜”、“所以”、“济益”,错一处扣1分,语句不通顺者扣1分) (2)因 必须砍伐老百姓的树木,也一定要留下丝绢偿还树的价值,老百姓的庄稼也没有损害和践踏。 军事(需要) (关键词“酬”、“直”、“伤践”各1分,语句不通顺者扣1分)15、四川卷【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解析:考查“炼字”, 提问方式:某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3、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解析:赏析“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语文每晚一练,16~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公孙景茂,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稍迁太常博士(掌祭祀礼乐之官),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隋文帝年号)初,召拜汝南太守,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病者,景茂减俸禄为汤药,多方振济之,赖全活者千数。上闻嘉之,诏宣示天工。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人,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女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仕,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临淄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隋炀帝年 27 号)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日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个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选自《北史?循吏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散惠孤弱不自存者。 惠:赠送,给予好处。B(属平陈之役。 属:正值。 C(上优诏听之。 听:允许。 D(论者称为良牧。 牧:指州的长官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景茂德政措施的一组是( )。(3分) ?察孝廉,射策甲科。?法令清静。?多方振济之。?散惠孤弱不自存者。?阅视百姓产业。 ?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 A(??? B(??? C(??? D(???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4 (1)上闻嘉之,诏宣示天F。(3分) 译文: (2)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3分) 译文: (3)大村或数百户,皆如—家之务。(3分) 译文: 13、天津卷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î),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绿竹半含箨(tu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î),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 上期参考答案:2(B(催促) 3(C(从第三段开头的“吾辈始舣舟近岸”看,作者一类人指的是第一段中的最后一类人,而“楼船箫鼓,峨冠盛装”说的是第一类人,“装假醉,唱无腔曲”说的是第四类人) 4。D(“鄙视尘俗”和“对以上五类人的憎恶和鄙视”表述错) 5((1)(游人)一进到船里,(便)催促船夫赶快驶向断桥,(为了)赶上盛大的集会。 (2)我们这些人这才将船向岸边靠拢,断桥的石阶开始变凉,(我们)在它的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同游)客人纵情畅饮。 5.(1)前者爱风雨而后者恨风雨。 (2)?以风雨为主线贯穿全诗,从风雨起笔,以风雨作结,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风雨起着联系人、事、情的作用;?主体的情与客体的风雨融溶谐和,意境浑然(结合情景 28 交融做具体分析亦可);?运用反复的手法,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每点两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语文每晚一练,17~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 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 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楚王乃悦。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魏,( 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 29 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柰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 于卫。于是遂解蒲而去。还击皮氏,皮氏未降,又去。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使将而伐曲沃 将:将领 B(为秦则不为赖矣 赖:依赖 A(( C(卫必折而从之 折:反过来 D(因效金三百斤 效:献出 (( 3(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樗里子受重视的一项是: ?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 ?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 ?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于是遂解蒲而去 ?葬于渭南章台之东 ?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 A(??? B(??? C(??? D(???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4 (1)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4分) 译文: (2)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5分)译文: 17、浙江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 虽是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萼:花萼。这里指花萼。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答: 上期参考答案:(二)文言文阅读 2(A(“惠”是名词,为“恩惠、好处”) 3(D(?是他科举情况;?是他治理的结果。这两句不是德政措施) 4((1)皇上听说(这件事)后夸奖他,下令将他的事迹昭示给天下百姓。(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嘉”、“宣示”译对各给1分) (2)如果有过错行恶的,马上训斥教导,但并不大肆宣扬。(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而”、“彰”译对各给1分) (3)有的大村有几百户人家,却都好像一家人的事情一样。(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或”、“务”译对各给1分) 30 【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考点】 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 语文每晚一练,18~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 柳恽字文畅,少有志行。好学。善尺牍。与陈郡谢沦邻居,深见友爱。沦曰:“宅南柳郎,可为仪表。” 初,宋时有嵇元荣、羊盖者,并善琴,云传戴安道法。恽从之学。恽特穷其妙。齐竟陵王子良闻而引为法曹行参军,唯与王暕、陆杲善。每叹曰:“暕虽名家,犹恐累我也。”雅被子良赏狎。子良尝置酒后园,有晋太傅谢安呜琴在侧,援以授恽,恽弹为雅弄。子良曰:“卿巧越稽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夜。岂止当今称奇,亦可追踪古烈。” 为太子洗马,父忧去官,著《述先颂》,申其罔极之心,文甚哀丽。后试守鄱阳相,听吏属得尽三年丧礼,署之文教,百姓称焉。还除骠骑从事中郎。梁武帝至建邺,恽候谒石头,以为征东府司马。上笺请城平之日,先收图籍,及遵汉高宽大之义。帝从之。徙为相国右司马。天监元年,除长兼侍中,与仆射沈约等共定新律。 恽立性贞素,以贵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垄首秋云飞。”琅邪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武帝与宴,必诏恽赋诗。尝和武帝《登景阳楼篇》云:“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深见赏美。当时咸共称传。 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秘书监,右卫将军。再为吴兴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于郡感疾,自陈解任。父老千余人拜表陈请,事未施行,卒。 初,恽父世隆弹琴,为士流第一,恽每奏其父曲,常感恩。复变体备写古典。尝赋诗未就,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筯扣之,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后传击琴自于此。恽常以今声转弃古法,乃著《清调论》,具有条流。 梁武帝好弈棋,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恽为第二焉。帝谓周捨曰:“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具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 31 恽著《卜杖龟经》,性好医术,尽其精妙。”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恽特穷其妙 穷:尽,完 B(为太子洗马,父忧去官 忧:忧患 (( C(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 制:谱曲D(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 第:排序 (( (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柳恽为政才能和艺术才能的一项是( )(3分) 3 A( ?恽特穷其妙?岂止当今称奇,亦可追踪古烈 B( ?父忧去官,著《述先颂》?恽常以今声转弃古法,乃著《清调论》 ( ?上笺请城平之日,先收图籍,及遵汉高宽大之义?琅邪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C 所执白团扇D(?除长兼侍中,与仆射沈约等共定新律?父老千余人拜表陈请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恽立性贞素,以贵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什。(5分) 译文: (2)再为吴兴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4分) 译文: 12、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罢灯船端阳不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D(A 将:带兵;B 赖:利益;C:折:屈服) (3分) 3(C(3分) 4((1)楚王得知后怒不可遏,就责备周王,认为周王不应当这么敬重秦国的不速之客。(4分) (2)现在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派樗里子带着百辆战车进入周都。(5分) 参考答案: 22. ?梅花与雪花 ?大自然 23. 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32 语文每晚一练,19~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珏、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旰?,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 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官,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工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象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 浊,磐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天启刊本《隐秀轩( 集》)[注]?琅旰:美玉:?舁(yú)夫:轿夫。舁,抬。?别驾:官名,明代为通判的别称。 2(对下列文中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皆浣花溪委也 委:水流所聚 B(像颇清古,不必求肖 肖:像,似 (( C(出城欲雨,顷之霁 霁:雨过天晴 D(迫暮趣归 趣:兴趣 ((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浣花溪“清幽秀丽”的一组是( )?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碑皆不堪读 A(??? B(??? C(??? D(??? 33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 。 (2)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宿云梦馆(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奋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一、二两句诗做简要分析。 答: 上期参考答案:2((3分) B(父母的丧事)3((3分) C(A项两句都是表现柳恽的艺术才能;B项?是说柳恽的孝顺,?是表现柳恽的艺术才能;D项两句都是表现柳恽的为政才能。)4((9分)(1)柳恽性格坚贞朴实,凭借贵公子的身份而早有美名,少年的时候善写诗文。 (关键点、贞素、令名、工、篇什)(5分)(2)两次担任吴兴太守,将这个地方治理得太平安定,民众官吏都依附他。(关键点:再、清静、怀)(4分) 题指导】“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答案】借代,反问 【解 “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在诗句中常代音乐。 【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题指导】《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而试题材料选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 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备考意见】诗歌鉴赏材料像今年这样直接出自高中语文教材的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虽然如此,但得分不一定就让人满意,特别是第二个小题。反过来看,今年诗歌鉴赏所设的问题,与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内容关联度极大,这说明重视文本教学的重要性,比如“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一句,问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想一想,这与学过的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 34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多么相似。这正验证了“考题出于课外,知识来源课内”。 语文每晚一练,20~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 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昂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昂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昂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昂,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节选自《史记?商鞅列传》 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民怪之,莫敢徙 怪:以„„为奇 B 令既具,未布 既 :既然 ((( C景监以让卫鞅 让: 责备 D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诚:果真 (( 3(下列都能表现商鞅变法的一组是( )(3分)?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 A??? B??? C??? D??? 35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请简要赏析“榴花开欲燃”句中“燃”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上期参考答案:(二)(15分) ) D 趣:通“促”,急,赶快。3。(3分) B 2.(3分 4((9分) 森;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4 (1)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 分) (2) 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5分。) (三)(6分) 5( (6分)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第二句用“私书”暗点妻子的来信或家书。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家书)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 36 语文每晚一练,21~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陆龟蒙传 陆龟蒙,字鲁望,元方七世孙也。父宾虞,以文历侍御史。龟蒙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一不中,往从湖州剌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尝至饶州,三日无所诣。剌史蔡京率官属就见之,龟蒙不乐,拂衣去。居淞江甫里,多所论撰,虽幽忧疾痛,赀无十日计,不少辍也。文成,窜稿箧中,或历年不省,为好事者盗去。得书熟诵乃录,雠比勤勤,朱黄不去手,所藏虽少,其精皆可传。借人书,篇秩坏舛,必为辑褫刊正。乐闻人学,讲论不倦。 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身畚锸,薅刺无休时,或讥其劳,答曰: “尧、舜微瘠,禹胼胝。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嗜茶,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粗茶,自判品第。张又新为《水说》七种,二慧山采,三虎丘开,六松江。人助其好者,虽百里为致之。初病酒,再期乃已,其后客至,携壶置杯不复饮。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或亏天随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渔父、江上丈人。后以高士召,不至。李蔚、卢携素与善,及当国,召拜左拾遗。诏方下,龟蒙卒。 光化中,韦庄表龟蒙及孟郊等十人,皆赠右补阙。陆氏在姑苏,其门有巨石,远祖绩尝事吴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世保其居云。(《新唐书》一九六卷)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举进士,一不中。 举:科举考试 B(辟以自佐。 佐:辅佐 (( C(虽百里为致之。 致:到、弄到 D(及当国,召拜左拾遗。 当:主持 ((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陆龟蒙“勤奋治学”和“性格清高”的一组是 ( )(3分) A(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剌史蔡京率官属就见之,龟蒙不乐,拂衣去。 B(居淞江甫里,多所论撰„„不少辍也,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 C(得书熟诵乃录,雠比勤勤,不乘马,升舟设蓬席 D(借人书,篇秩坏舛,必为辑褫刊正,后以高士召,不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幽忧疾痛,赀无十日计,不少辍也。(3分) 译文: (2)尧、舜微瘠,禹胼胝。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4分) 译文: (3)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2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37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蓦山溪?自述 宋自逊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注:宋自逊生活在南宋覆亡前那段激烈动荡时期。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分) 答: (2)“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如何来评价作者这种人生态度?(4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 (二)(15分) 2(B (已经)3. D(?是讲商鞅年少有才。?是孝公对商鞅的评价。?是商鞅对景监说他是如何让国君高兴的。 4((1)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之”字1分“妄”字1分“安”字1分语句通顺1分) (2) “这都是些搅乱教化的人。”全部把他们迁移到边境。(判断句2分“ 尽“字1分“边城”1分语句通顺1分) (三)(6分) 5((6分) (1)(3分)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 (2(3分)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活泼的景象。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语文每晚一练,22~ 班级: 姓名: 得分: 五代史?宦者传序 38 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选自《古文观止》) [注]?帷闼:宫廷内部。?抉:挖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中:迎合 (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 日:一天天 B( C、至抉其种类 种类:指同党 (( D、使其一悟,而去之可也 使:指使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用“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小信固人之心 ”、“图左右之亲近”、“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写出了宦者谋取专权手段是“渐积”而致的。 B(作者以锐利的史学家的眼光,指出了宦官的祸害远胜于女色,揭示了历代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C(作者通过宦者之祸与女色之祸的比较,指出君王若能及时醒悟,揪住他们把他们赶走就能消除祸患。 D(作者写这篇文章,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以致渐积养祸,养虎为患,后悔不及,所以“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4(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 译文: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译文: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答题。(6分)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39 唐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 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 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这首诗写于唐亡后不久后梁开平四年(910)。诗题中的沙县、龙溪县、泉州均在今福建境内。 过去有人评注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含蓄蕴藉。而韩偓这首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艺术手法加以分析。答: 上期参考答案: 2(A (参加科举考试) 3(B (A前句表明“博学”;后句说明“高傲”;C后句表明他怪异之举;D前句表明他治学严谨) 4((1)(陆龟蒙)甚至连维持—卜天的生计钱财也没有着落,但还是没有停止写作。 (2)尧、舜因劳作变得又黑又瘦,大禹也是手上长满了老茧,他们那些圣人尚且这样,我一个平民百姓,能不勤劳吗? (3)(陆龟蒙)不喜欢与一般庸俗之人交往,即使(庸俗之人)到他家中来拜访,(他)也不肯接见。 5((1)上片主要描写了诗人简洁清幽的居住的环境,下片主要写自己处世的随和的态度与闲吟的自在生活。 (2)是一种焚香煮茗,倚竹闲吟,登山长啸,垂钓清溪的事事不关心的隐士生活方式。评价:假如人世间没有民族与家国利益需要去奋斗,这种生活方式也许无可厚非;然而这正是南宋倾覆前激烈动荡时期,战云四合,血雨飘风,词人却躲进青山,不免过于冷漠,过于忘情,过于自私,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值得肯定的。 语文每晚一练,23~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 40 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如得其术,则人君有不为桀、纣者,吾百谏而百听矣,况虚已者乎,不得其术,则人君有少不若尧舜者,吾百谏而百不听矣,况逆忠者乎,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 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 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 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 少:贬低 B(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 危:危险 (( C(请备论其效 备:详细,周全 D(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 贤:胜过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用来证明“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的一组是( )(3分)?常与讽而少直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 ?周衰, ?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 游说炽于列国 A(??? B(??? C(??? D(???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4分) 译文: (2)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5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舟中见猎犬有感二首(其一) 清?宋 琬 秋水芦花一片明,难与鹰隼共功名?。樯边饱饭垂头睡?,也似英雄髀肉生?。 [简注]?隼(sǔn):鹰类之最小者。猎者多蓄之,以逐禽兔。?樯:桅杆。?髀肉生:语本《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九州春秋》曰:“备往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入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 41 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因用“髀肉复生”为自叹久处安逸,思图有所作为之辞。髀(bi):股部,大腿。 从“猎犬形象”的角度,简析全诗。 答: 上期参考答案: 2(D(使:如果)3(D(A项“图左右之亲近” 是人君觉察“患以深”后的所想及对策,而非宦者谋取专权的手段。B、文章并未“触及历代王朝”,也非“根本原 、原文说“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表明宦官之祸不是凭帝王的个人意志因”。C 就能消除的) 4(?对于宦官的祸患,虽然想悔悟,可是却有不能够除掉他的形势。?国家的安危由他们的喜怒来决定,人君的祸患就隐藏在宫廷之中。那么先前认为可靠的人,现在却成了发生祸患的原因。 5(韩偓这首诗同时写“有”又写“无”,以“有”衬“无”。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有”什么呢,“有鸣鸦”;“无”什么呢,“无鸡犬”。能“见”到的是什么呢,是“花”;“不见”的又是什么呢,是“人烟”。这样,一“有”,一“无”,一“见”,一“不见”,就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破败的惨象,绘制成一幅具体形象的艺术画面,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这首诗使用了衬托艺术手法,同样,以“有”衬“无”,也可以使“无”更显得一无所有,与杜诗一样具有含蓄之美。 或:韩诗用了“自”、“空”两个字,用法别致,意味深长。在首句一连用了两个“自”字,在末句用了个“空”字。“水自潺湲日自斜”这两个“自”字,和“不见人烟空见花”的“空”字,遥相呼应,表现出当时农村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空空荡荡,一派荒凉。这样,既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蓄不露地表达了出来。(两方面达到一点即可) 语文每晚一练,24~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2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15分)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胜,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 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茧好义,明延?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 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 42 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 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论曰:昔魏齐违死,虞卿解印;季布逃亡,朱家甘罪。而张俭见怒时王,颠沛假命,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盖数十百所,岂不贤哉~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湮江河,终婴疾甚之乱?,多见其不知量也。《后汉书•( 党锢列传》[注]?刊章:诏令上删除告密人的名字。?明廷:汉代对县令的敬称。 ?婴疾甚之乱:遭到疾恶过甚而招致的灾祸。婴:遭受,遇。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览遏绝章表 绝:截留 ( B(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 差:缺欠 ( C(笃因缘送俭出塞 缘:机会,机缘。 ( D(大将军、三公并辟 并辟:同时征召。 ((((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俭正直贤良的一组是(2分) ?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 ?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 ?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 ?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张俭为人刚正不阿,且淡泊功名,见刺史不称职,就称病不做秀才,对大宦官侯览及其A 母亲的罪恶,也敢冒死弹劾。 B(毛钦也很敬重张俭,但他有命在身而不便直说,所以用蘧伯玉的耻于独作君子的德义来暗示李笃,自己也具仁义之德。 C(张俭晚年颇受器重,但他对政事已经感到厌倦,官府多次征召,他都不肯就任。因为家中比较富裕,灾荒时能倾尽财产,济助百姓。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任,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没再参预过政事。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3分) ?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3分) ?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3分) 三、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43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2]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1]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2]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2、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3分) 答: 、请你谈谈对这首诗中“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3分) 13 答: 上期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5分)2((3分)B(危:正直)3((3分)C ?是说人们对进谏的习惯看法,?是探究“游说”之风的起源,?是作者的一种独特看法 4((1)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4分)(2)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谨慎,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谨慎,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这是只本该驰骋原野,却被养在舟中,吃饱了倒头就睡,白白羡慕鹰隼立功成名的猎犬(猎犬的形象:2分)。诗人在这里托物言志(或答借物咏怀、借物抒怀等也给2分,以‘猎犬’自喻或用典等,给1分)(2分)来表明自己像猎犬一样处非其境,用非所长,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虚度人生的感慨。(感慨:2分) 语文每晚一练,25~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 ?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 ?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 44 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 ?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注】?馘(guï):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阃(kǔn)寄:统兵在外的人。阃,郭门的门槛。寄,托付。意即郭门以外的事委托全权处理,所以用来专指在外 荐绅:士大夫。 负责军事专职的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C、予谨识之 识:记述 D、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敬重 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积极意义。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5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上期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21分)6、(2分) B(差,副词,可译为“稍微”) 7、(2分)A(??正面表现其贤良正直,?侧面表现其贤良正直,?侯览掩盖其不轨行为,?逃亡经过,?对政治形势的清醒认识) 8、(2分)D(直接原因是朱并上书,诬告其结党谋反) 9((每小题3分)?看到人家就投宿,人们无不敬重他的姓名行止(或“名声品行”),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一句1分,着重“投止、重、破家、相”的落实。)?受到重刑处罚、诛杀的人要用十来计算,宗族亲戚都被灭绝,(他所经历的)郡县因为他而被 ”“数”“殄灭”“为”“残破”等几个词的直译。) 毁坏。(一句1分,着重注意“以 ?天下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没有谁不同情他的壮志,争着保护他。三、诗歌鉴赏(6分) 12、(3分)颈联“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有声有色,以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悲凉之情。 13、(3分)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落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也可以理解为因为仕途失落而产生归隐之念,故对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产生了追慕之情。 语文每晚一练,26~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夜游孤山记 (清)邵长蘅 余至湖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楼面孤山,暑甚,( 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已,舍艇,取径沮洳间?,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西行过陆宣公祠[10],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 并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泠桥石阑。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年,遗迹顾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惟凤林寺闻钟声寥寥也。作记以游之明日。 46 [注]?湖;指西湖。?林处士:指林逋,杭州钱塘人,归隐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沮洳(jù rù):低湿的地带。?两高:指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和北高峰。南屏:西湖南边的南屏山。?贾似道:南宋奸相。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 寓:客居 ( B(灯火隐见林薄 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 C. 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 亡:通“无” ( D. 而举其姓名 举:推荐 (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通过对月亮、西湖、峰峦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朝的湖山月夜图。 B(作者游兴盎然,先乘船,后步行,在游踪的叙述中透露出归隐山林的心愿。 C.作者通过贾似道宅第废址和林逋放鹤亭遗迹的对比,表明对二者的褒贬态度。 D.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又借景来抒发感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4分) 译: (2).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年,遗迹顾至今尚存。(5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第5题。 题 壁? 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 漫腾腾地暖烘烘。 [注];?题壁:据《宋诗纪事》卷九十六记载,这是题写在嵩山峻极中院的法堂后檐壁间的诗,本诗选自《千家诗》。?争似:怎似。?榾拙(gǔ duî):树根。 5(本诗以烧火为喻,通过茅草与树根的对比(劝谕世人,做人不能虚空而要扎实。请具体分析本诗所运用的对比手法。(6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 2、(3分)A(诋,此处应解释为“指责、斥责”。) 3、(3分)A(“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应为“着重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4、(9分)(1)?(沈君的诗文)逐渐传播了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造谣陷害他,这样沈君的大祸就酿成了。 ?它们足以使奸臣贼子心惊胆战,使边塞战士跃马奋进。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 ?将来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 5、(6分)(1)“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 47 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1分),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2分) (2)诗人运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1)作者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以光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指皇帝及佞臣)(1分),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债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2分) 语文每晚一练,27~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 “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 “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白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米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措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瑞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48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老仆艺蔬自给 艺:卖 B(曩胡公按部 曩:先前,过去 C(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 衔:怀恨 D(执政阴沮之 阴:暗中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海瑞“忠介”的一组是( )(3分) ?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此人可方比干 ?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贫民田人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瑞屡疏乞休,慰留不允 A(??? B(??? 巳??? 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5分) 译: (2)贫民田人于富室者,率夺还之。(4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呜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字左右) 答: 上期参考答案: (二)(15分) 2((3分) D(“举”应为“提起”、“说起”之意) 3((3分) B(“归隐山林的心愿”有误) 4((9分) (1)这大概是因为望湖亭正好处在西湖和山的中间,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别好看。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盖”“适”“尤”译对各得1分) (2)林逋只是一个平民,名声却流传了六百多年,遗址反而到今天还存在。(意思对、语句通顺2分,“垂”“顾”“尚”译对各得1分) (三)(6分) 5((6分) 答案要点:?茅草燃烧前后情况的对比,两个“蓦地”强调其时间之短、反差之大。?烧茅草与烧树根不同状态对比,“蓦地烧天”与“漫腾腾地”突出茅草的轰轰烈烈与树根的不动声色。?“蓦地空”与“暖烘烘”对比,强调二者结果一虚空一实在。?对比的运用,使形象更加鲜明,道理更加清楚,给读者的感觉更为强烈。 49 (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语言表达2分) 语文每晚一练,28~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题。 王长年 (明)朱国桢 古称操舟者为“长年”。王长年,闽人,失其名。自少有胆勇,渔海上。嘉靖已未,倭薄会城大掠,长年为贼得,挟入舟。舟中贼五十余人,同执者男妇十余人,财物珍奇甚众。 贼舟数百艘,同日扬帆泛海去。长年既被执,时时阳为好语媚贼,酋长?亲信之;又( 业已入舟,则尽解诸执者缚,不为防。长年乘间谓同执者曰: “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皆泣曰:“幸甚!计安出?”长年曰:“贼舟还,将抵国,不吾备。今幸东北风利,诚—能醉贼,夺其刀,尽杀之,因捩?舵饱帆归,此不可失也。”皆曰:“善!” 会舟夜碇?海中,相与定计,令诸妇女劝贼酒。贼度近家,喜甚。诸妇更为媚歌唱,迭劝,贼叫跳欢喜,饮大醉,卧相枕藉。妇人收其刀以出。长年手巨斧,余人执刀,尽斫五十余贼,断缆发舟。旁舟贼觉,追之。我舟人持磁器杂物奋击,毙一酋。长年故善舟,追不及。日夜乘风举帆,行抵岸。长年既尽割贼级,因私剜其舌,另藏之。挟金帛,并诸男妇登岸。 将归,官军见之,尽夺其级与金。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并缚诣镇将所,妄言捕得贼。零舟首虏,生口具在,请得上功幕府。镇将大喜,将斩长年,并上功。镇将,故州人也。长年急,乃作乡语,历言杀贼奔归状。镇将啃曰:“若言斩贼级,岂有验平?”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镇将验贼首,皆无舌。诸军乃大骇服。事上幕府。中丞某,召至军门复按,皆实。用长年为裨将,谢不欲。则赐酒,鼓吹乘马,绕示诸营三日,予金帛遣归。并遣诸男妇。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长年今尚在,老矣,益秃,贫甚,犹操渔舟。(选自《涌幢小品》) [注]?酋长:倭寇的头目。?捩(搬):掉转。?碇(dìng):下碇。碇,停船时抛入水中的石块,用处如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0 A(自少有胆勇,渔海上。 打鱼 ( B(时时阳为好语媚贼。 通“佯”,假装 ( C(中丞某,召至军门复按。 审问,查问 ( D(用长年为裨将,谢不欲 道歉 (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王长年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3分) ?时时阳为好语媚贼 ?则尽解诸执者缚,不为防。 ?今幸东北风利,„„因捩舵饱帆归,此不可失也。?因私剜其舌。另藏之。 ?乃作乡语,历言杀贼奔归状。 ?则赐酒,鼓吹乘马,绕示诸营三日 A(??? B(??? C(??? D(???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幸东北风利,诚能醉贼,夺其刀,尽杀之,因捩舵饱帆归,此不可失也。(5分) 译: (2)长年既尽割贼级,因私剜其舌,另藏之。(4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这首诗的题目为“江村即事”,诗中写了哪些事?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A (艺:种植)(3分) 3(B (3分) 4((1)(嘉靖皇帝)把上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5分。补充主语1分,其余一个句子1分)(2)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都夺回来交还原主。(4分。定语后置翻译正确1分,人于富室”、“率”各1分,句意完整而且通顺1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要点:(1)“闲着中庭栀于花”。事宰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2)牵人栀子花,丰富了诗意。雨挹栀子,意象甚美。(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闲着中庭栀子花”,以景结情,引人遐思。 51 语文每晚一练,29~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上梅直讲?书 苏 轼 轼每读《诗》至《鸱鴞》,读《书》至《君爽》,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平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 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馀年间,闻其( 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平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注1?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不容何病? 病:弊病 ( B(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宰:邑宰 ( C(非亲旧为之请属 属:嘱托 ( D(亦何以易此乐也 易:换、抵上 ( 52 3(下列能表明苏轼快乐观的一项是( )(3分) ?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议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向之十馀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阊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A(??? B(??? 巳??? D(???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4分) 译: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5分) (2)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临江仙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1)第一句两个“尽”字好在哪里?(2分) 答: (2)“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试简要分析。(4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D (“谢”应为谢绝、推辞的意思)(3分) 3(D (3分) 4((1)如今幸好东北风大,如果能把倭贼灌醉,(就可以)夺下他们的刀,把他们都杀掉,趁机掉转船舵,乘风鼓帆回去,这样的好机会不可错过啁。(“幸”、“诚”、“醉”、“因”各1分,语句通顺1分)(5分) (2)王长年把倭贼的首级都割下来以后,趁机割下他们的舌头,另外藏了起来。(“既”、“因”、“剜”各1分,语句通顺1分)(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1)写了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安心睡眠。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事情2分,思想感情1分)(3分) (2)?这首小诗以小见大。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 ?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 (以上两点答对一点即可,答对手法1分,分析2分。) 53 语文每晚一练,30~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2—4题。 桐叶封弟辨 柳宗元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 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 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平?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 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选自《古丈观止》卷九唐宋文) [注]?成王:周武王的儿子姬诵。?小弱弟:指成王年幼的弟弟叔虞。?妇寺:指君主身边的妻妾和宦官。?大中:指中庸之道。?缺缺者:耍小聪明的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成:促成 B(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 中:恰当,合适 (( C(不可苟焉而已 苟:假设,如果 D(虽十易之不为病 病:过错 (( (这是一篇充满理性光辉的论辩文,借助辨析“桐叶封弟”这个古老传说来论述重臣应如3 何辅佐君王。下列各项,全都符合这一论点的一项是( )(3分) ?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与小弱弟者为之主 ?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 ?戏而必行之 ?不逢其失而为之辞?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 A??? B(??? C??? 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 (1)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5分) 译: (2)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4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6分) 前有樽酒行(其二) 54 李 白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注]?绿桐:桐木之佳者可以制琴,因借指琴。 (1)这首诗表现了一个什么场景?“龙门之绿桐”是琴中绝品,请结合全诗意境谈谈你对这一意象的理解。(3分) 答: (2)这是一首乐府诗,声律富于变化,诗中三言五言句式的运用和情感表达有何关系?(3) 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B(主宰、掌管)(3分) 3(B(?叙述欧阳与梅公交往之事?梅公对苏轼文章的看法?作者通过假设对此进行 )(3分) 否定 4((1)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于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 ) 断绝过。(4分 (2)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试我们。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 (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1)考查炼字。“尽”生动地写出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表现了强烈的乡思。(2分) (2)考查意境。词人(想象)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哗哗扑扑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 (2分)这两句营造了凄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国的怀念。(2分) 语文每晚一练,31~ 班级: 姓名: 得分: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善假于物也。 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文化之根 蒯大申 55 ?世界文化城市是高度国际化的,但又都有自己的文化之根。所谓“国际化”,一方面是有容乃大,能吸收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是能够让自己的文化精华为世界所了解,所接受,所喜爱。欧洲的名城,无不浓浓地充盈着历史感,尤其是雅典、罗马和巴黎。 ?从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看,著名古都旧城的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并不矛盾,相反倒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人类社会越是现代化,就越是会将自己的传统和历史奉若神明。为了一堵旧城墙、一座破教堂、一条老街道,可能不计成本地来加以保存修复,为的是保留传统的气质和历史的氛围。历史建筑和历史景观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城市的发展便具有了历史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在巴黎,处处有斑驳的墙壁,上面生着苔藓,并被大片婆娑的常青藤覆盖;阳台上美丽的铁栏大多锈红;铺在地上的方形石块也已经磨圆;又窄又弯的街巷,很少阳光通明,而总是被斜射下来的光束切割得或明媚灿烂,或阴影浓浓。可就在这阴影里,常常会隐伏着一家老店,或是面包店、酒店,或是鞋店、书店,让你在不经意时遭遇惊喜。咖啡店总是香味四溢,店铺门上书写的年号只有在历史书上才能找到。 ?城市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的记录簿,历史和传统造就了城市的特色和个性。 城市鲜明的文化特色与强烈的地方色彩,来自于这座城市的气候、独特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高质量的公共环境,也来自于城市的独特历史、市民的价值观、民俗民风、记忆与隐喻、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由这些因素构成的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内涵,是一个国家的城市区别于其他国家城市的。只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气质的城市,才能在世界上占有属于自己的地位。 ?一些城市,论人口、规模,并不算大,说经济实力,也未到举足轻重的地步,但它们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城市。这些城市是思想和艺术的集聚之地,是世界上一批最有思想、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的集聚之地,这些城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尚和文化精神。正是由于这些思想家和艺术家的存在,使这些城市的大名如雷贯耳,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风尚和文化精神,确立了这些城市在世界上不可动摇的文化地位。 ?维也纳的规模并不大,但它却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化城市,世人称之为“音乐之都”。莫扎特、舒伯特和施特劳斯这些音乐巨擘的灿烂光辉,使这座城市始终笼罩在一片温馨迷人的气氛中。在这座城市里还诞生了或生活过一连串在文化史上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物,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卡尔?波普尔和弗里德利希?哈耶克„„大概也只有巴黎出产的大知识分子数量能与之媲关。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化之根”在文中是指千百年来形成的城市独特的文化风尚和文化精神,是城市的独特历史、市民的价值观、民俗民风、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等。 B(人类社会越是现代化,就越是会将自己的传统和历史奉若神明。为了一堵旧城墙、一座破教堂、一条老街道,可能不计成本地来加以保存修复。 C(世界文化城市是思想和艺术的集聚之地,是世界上一批最有思想、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的集聚之地。这些城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尚和文化精神。 D(维也纳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化城市,得益于莫扎特、舒伯特和施特劳斯这些音乐巨擘的灿烂光辉和在这里诞生或生活过的一连串在文化史上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物。 56 E(世界文化城市是高度国际化的,和人口、规模、经济实力、思想和艺术、思想家和艺术家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城市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气质等有关。 10(判定一个城市是否达到“世界文化城市”的关键点是什么?(3分) 答: 。 11(从文中看,世界文化之城应如何保留自己的文化之根。(4分) 答: 。 (二)文盲文阅读(15分) 上期参考答案: 2(C (“苟”的意思是轻率、随便)(3分) 3(B (??两项不符合论点)(3分) 4((1)大凡君王的恩德,要看实行得怎样。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5分) ( (2)这不过是那些见识浅薄而又自作聪明的人所干的事,不是周公所应该采用的做法,因此不可相信。(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垆饮酒、醉舞春风的宴饮场景。龙门之绿桐演奏出美妙高雅的音乐,与美酒;佳人共同营造渲染了一个美好的意境。诗人以七弦琴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操,全诗极力表现纵情于歌舞欢饮之乐。(但还是蕴含着良才湮尘、佳木息声(或有志 )的无奈。)(3分) 难酬 (2)全诗情绪随着胡姬以及舞蹈的出现而不断趋于高扬,诗句由七言到五言再到三言,以越来越快的节奏表现诗歌越来越欢快的情绪。(3分) 语文每晚一练,32~ 班级: 姓名: 得分: 师者, 。 吾师道也, ,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一)、论述类文本 文人的“面子”与文化的“底子” 王呈伟 (1)这个时代的一些文化名人很讲究面子。尤其凭借着电视传媒载体提供的便利,更加耐不住寂寞,踢开冷板凳,直走到荧屏前弄景,还不无感慨地说:这比先哲孔子坐牛车奔波于各国的讲学可进步多了。其实那种凡事紧张的功利心态,不知道距离孔子的从容淡定要有多远。 57 (2)近日看了几次电视访谈节目,节目主持人解释体育比赛说,运动员在比赛中所以有战胜美国队的强烈欲望,就是因为他们平时面对浑身优越感的美国人丢失了面子,硬要在赛场上找回来!原本属于体育范畴的竞技精神,竟被曲解成政治的附庸和民族的快意恩仇!对于这样明显的谬误,作为节目嘉宾的一位当今快成了电视明星的文化名人,不仅赞同并且以文化的名义给以附会阐释。这对于一个以传播文化为己任的丈化人,面对自己不甚精通的文化领域随意进行比附是很失体面的。现在的一些文化名人啊,只要在某一领域有了知名度,人们就期待着他能诠释世间万象,而文化名人为了面子也就毫不犹豫地强撑着,这真是一个“粉丝”崇拜明星的时代! (3)其实,中国传统的文化名人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都是很注重文化内涵的。尽管过去的纸质媒介无法和现在的信息传播同日而语,但在古人身上透显出极强的自信,这是因为他们只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张扬个性,高蹈理想,仰天大笑也能立在天地间,人们倍感清爽。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王勃虽“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然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率性让后人企羡。他们流传千古就是因为有特立独行的人格,有着极深厚的文化底子,哪里需要外在面子上的装点。现代文人与其在面子上强撑,不如好好修修自家功课。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人物都秉承了这个基本素质,摒弃了面子上的炫耀,注重个人的内在文化修行,把学识深厚且不拘礼法当成一种文化性格写进典籍中世代传承。 (4)因此,看道家学派的人跑到深山密林去归隐,做闲云野鹤一样的文人,倒也洒脱。寂寞了找几个朋友聚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虽说也有些作秀的嫌疑,但毕竟是给野外的山水注入了书卷气,身子是清洁的,表情是闲适的。即使少了些人前露脸的机会,但他们那极有韵味的琅琅书声也能跋山涉水地来到世人面前,有的竟穿越千古,流传至今。你看庄子走在山阴道上的神态,那种优游和气度不仅倾倒了奉命恭请他做官的楚国使臣,更让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仰望。虽槁项黄馘,却口吐莲花,心游万仞;即使取类设喻,也能落崖惊风,幻化万方,那真是站在文化长河上游的一道绝佳风景,他太真实了,直把面子承载的沉重负担尽甩脑后,而守住的是自由的高贵,人性的尊严。 (5)其实,越是有成就的人越是顾及脸面,这是常理,只是有些人能清醒地认识到生命之中有比面子更重要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舍一时之面子,而成就千古之大业。例如唐太宗对待魏征,„„。 (6)注重面子,关键是要在足够的文化底子之上来整容,这样言谈举止中才能流露出人们期待的惊喜。尽管不同文化都在宣扬个人价值的实现,但这种价值的体现都是讲究文化内涵的。文化人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世人的尊重,作为一种文化的路标立在那里,就必须要注重自己的文化底子。 (摘自《人民日报》,2007-01-11)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现代文化人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世人的尊重,不能只求脸面,必须要注重自己的文化底子。 B(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和例证法。全文把今人和古人对比,正反结合,并多处选取典型事例,事实胜于雄辩,给人以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C(第二段作者想要论述的观点是体育就应该是体育,它有自己的个性文化,没有理由把很政治的东西强加到体育的层面来解读输赢。D(论述类文章,有时因表述事例的需要,允许有适量的描写篇幅,文章第四段中对庄子的描写即是如此。E、本文论述中说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名人,他们都是很注重文化内涵的,但是不讲究“面子”。比如:孔子 58 坐牛车奔波于各国讲学,虽然使用的工具落后,但他却能从容淡定。 10(下面一段论述文字是原文中的一个独立段落,如果还原到原文中,应该放在何处?为什么?(4分) 中国现代文人特爱面子确实丢了一些本该继承的传统。眼睛太关注一些面子上的东西,胸襟就变狭窄了,做事也少了章法。碍于情面,现代人的例子不好举,姑且以一个古人的例子给大家会意:据《世说新语?容止》载,三国时曹操接见匈奴使臣,“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接待完毕,曹操派人问使臣对魏王的印象如何,使臣回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若早知别人有如此的慧眼,何苦要制造些假象装门面?且不管这个故事真实与否,但是给那些太爱面子的人上了一课:能否“雄远国”,面子真没太大作用,相反,过于注重面子上的掩饰往往成为点缀史实的笑话。不知今人能否从上面的例子中悟出些道理。 答: 11(文章第五段举了唐太宗和魏征这一论据,但没有展开,请你对此论据作简要论证。(3分)答: 上期参考答案: 三、(12分)9((5分) A E(A“是城市的独特历史、市民的价值观、民俗民风、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等”不对。E世界文化城市和人口、规模、经济实力无关) (选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10.(3分)其城市文化是否吸收了世界优秀文化,且让自己的文化精华为世界所了解、接受和喜爱。11.(4分)世界文化之城应从下列两方面保留自己的文化之根。第一保护历史和传统,造就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或保留传统的气质和历史的氛围)。(2分)第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尚和文化精神世界,并且是思想和艺术的集聚之地,是世界上一批最有思想、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的集聚之地。(2分) 语文每晚一练,33~ 班级: 姓名: 得分: 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宋艺术论 廖奔 与宋朝转为婉约、深沉的时代精神相一致, 宋代的艺术特质也向注重意态和内在神韵发展,形成新的审美思潮,它决定了宋朝一代艺术的成就,也影响了后世的历代艺术。经由庄禅哲学与理学的过滤与沉淀, 宋人的审美情感已经提炼到极为纯净的程度,它所追求的已经不再是外在物象的气势磅礴、苍茫浑灏,不再是炽热情感的发扬蹈厉、慷慨呼号,不再是艺术造境的波涛起伏、汹涌澎湃, 而是对某种心灵的精神透妙的关照,对某种人生况味的谨慎细腻的品味,这是识尽愁滋味之后, “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旷达、超然、深沉、 内潜的人生态度的折光。宋代艺术在形貌上不取丰腴雄硕而取瘦 59 削矍铄,在气质上不取浅表声容而取深潜意态,在神韵上不取春华之精而取秋叶之容。它就如同汇集了千万条溪流之后的湖水,消失了激流漩涡,沉溺了浪音涛声,托浮而出的饱胀、平静、澄清的水面,就是一种清波容与、波光荡漾、秋水般“表里俱澄澈”的境界。从而,意境、神韵就成为宋代艺术的重要关学范畴与特色, 宋人爱讲意境、韵味,追求一种由外物形象自然触发而产生的审美情趣。对于艺术品言外之意的追求, 自然就酝酿了宋代文人把“逸品”视为最上品的审美准则。所谓逸品,就是在于造化、师于自然之上,作品还能够放逸出一股超尘脱俗之气,透视出深沉的人生况味与历史领悟。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把逸品放在神、妙、能品之上,反映了宋代审美趋势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写意的变化。 对于意境、韵味的追求,势必导致艺术风格趋于平静幽淡。传世宋人山水,无一不体现出淡泊静谧、幽深邈远的浓郁意境,其题材多为雪景寒林、渔村小雪、秋江暝泊、烟岚萧寺、寒江独钓等等,透示出悠远、静谧、闲适、疏淡的意境,追求一种旷远晴空、远离人世超尘脱俗感,其中又以水墨山水画为主流,更为突出萧索寥落的空寂感,物化出天人相容、物我两忘的人生哲理,染有浓郁的禅意道心。 典雅平淡是宋代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宋瓷又最能代表它的这一风格。宋瓷的造型质朴平易,很少有繁缛的装饰,色彩晶莹透彻、清淡纯一,这种风格从南清北白的五代十国时即已奠定,类银类雪的那窑瓷、似冰似玉的越窑瓷成为宋瓷最好的先声。尽管在瓷质、釉料和色彩上,各地宋瓷的风格诡谲多变,但清纯雅洁,却是它们一致的趋势,无论是汝窑瓷的天青葱绿,宫窑瓷的古典雅洁,哥窑瓷的粉清开片,钧窑瓷的乳光焰红,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宋瓷这一突出的风格特征。宋瓷可以说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真正达到了雅淡清淳的艺术境界。宋瓷艺术特征在宋代艺术中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可 (节选) 以说,平淡典雅是宋代一切丈人艺术所追求的境界。 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宋代婉约、深沉的的时代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宋代艺术特质的发展,并由此形成了新的美学思潮。B(宋人独特的审美情感不仅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发展,还导致了旷达、内潜的人生态度的产生? C(被宋代文人视为最—上品的“逸品”,其创作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注重“表现”和“写意”。D(宋代的山水题材多为悲凉、萧索、孤寂之景,宣扬了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佛道思想。E(宋代将典雅平淡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传世的各类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能体现这一特点。 10(简述宋代审美情感追求的具体表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 11(请任选两种宋代艺术形式为例,分别说明它们各自的艺术追求。(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上期参考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一)、论述类文本 9(C(本段论述的观点不是“把很政治的东西强加到体育的层面来解读输赢”,而是借此事表明“一些现代文人不要把个人的随意比附披上文化的外衣,这样有失文化人的体面”) E(此句是通过和今人对比,强调有些现代文化名人耐不住寂寞,坐不住冷板凳,满是 60 功利心态,不能像孔子那样从容淡定。没有“孔子不因牛车而感到没面子”这层意思) 10(应放在第五和第六段之间。(1分)理由:论述的逻辑结构和谐。此段和第五段形成一正一反对比论证:前一段是说人固然要顾及脸面,但有比面子更重要的事情,宁舍弃面子,结果成就了大业;此段是说有人太关注一些面子上的东西,结果往往成为点缀史实的笑话。(2分)(学生答案要求:要能从论证的逻辑结构去分析,意思对即可) 11(辅助事例简述:唐太宗曾几次下决心杀掉屡犯龙威、常让他丢面子的魏征,可每次冷静下来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后,都能明白魏征批评他的深刻用意。 论证示例:不杀魏征,皇帝丢掉的是一时的面子,但却得到了一面反观自己得失的明镜,一面烛照历史的明镜;唐太宗舍弃了些许面子,却坐拥了历史上的大唐盛世,这是一种治国的大智慧。(4分)也可以从反面论证,也可以正反结合。意对即可。) 语文每晚一练,34~ 班级: 姓名: 得分: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清风徐来, ,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 “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的作用条件,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 61 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绝不能再成为生态文明的迟到者。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手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通过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粲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 ?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 ?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 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9(以下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文化发展的精神成果。 B(生态文明就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存在状态。 C(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不是完全相同。 D(只要进行生态伦理的“东方转向”,就能解决生态危机。 E。孔子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重建生态文明。 10(阐述对第?段中画线句的正确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 。 11(根据第???段,分条概括儒家、道家、佛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 。 62 上期参考答案:9(A C(B项中“旷达、内潜的人生态度”不是宋人独特的审美情感所导致的;D项中“宣扬„„佛道思想”有误;E项错在绝对化。) 10((3分) 对心灵情感的关照,对情感意绪的辨察,对人生况味的品味。 11((4分) ?宋代诗文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宋代山水画追求超尘脱俗感;?宋瓷追求清纯雅洁。(答对任何两点即可) 语文每晚一练,35~ 班级: 姓名: 得分: 氓之蚩蚩, 。 ,来即我谋。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 于嗟鸠兮, ;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 ; 女之耽兮, 。 。 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淇则有岸, 亦已焉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心平气和看于丹现象 周国平 在最近图书市场上,于丹是最耀眼的明星。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教师,迅速成为中国最畅销书的作者,其作品销售达数百万册,这个现象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和广泛争议。批评的声音相当尖锐,斥为学者的堕落,斥为国学的庸俗化,不一而足。我本人认为,不必这样痛心疾首,不妨把心态放平一些。 众所周知,无论是易中天的《品三国》,还是于丹的《心得》,其热销是靠了央视强势媒体之力。倘若不是先有了“百家讲坛”的高收视率和两人在节目中的走红,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 娱乐化是电视节目的基本属性,讲文化也不例外,“百家讲坛”是一个学者、准学者讲文化的节目,但只要有所节制,不严重歪曲所讲文化,我们就不必多加指摘。有些论者担心,于、易的走红会使学界人心浮动,导致学界的堕落。但学界真正的核心力量,是那些热爱智性生活的真学者,他们的定力不是这小小的诱惑动摇得了的。于、易的确是中了大彩,但是,公众的热度从来不会持久,媒体必定要不断变换其发行彩票的花样,电视讲本的热销注定也是短暂的。 于丹大受普通观众欢迎并非偶然。她的专业是传播学,她深谙传播的诀窍,她的种种心得首先是建立在传播学心得的基础上的。传播学中有一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共同模式,即简单的小哲理配上感人的或有趣的小故事,而于丹运用起这种模式来真个得心应手。当今社会急功近利,人们在充满压力和诱惑的外部世界中拼搏,内心却焦虑而空虚。而于丹的励志讲座就是教人们淡薄外在功利,回归内心世界,寻求心灵的快乐和安宁。无论讲《论 63 语》还是《庄子》,她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论点,落脚于这个中心论点。她十分了解外部生存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能够有的放矢,于丹的讲座正达到了缓解压力和疏导心理的效果。 大众对于丹的批评集中在她的解读方式上,指责其过于通俗、牵强甚至颇多硬伤,因而会导致国学传播的庸俗化。其实,于丹的讲座与传播国学无关。她讲的不是国学,而是心得;并且不是她对国学的心得,而是她对人生的心得,《论语》《庄子》中的句子只是她讲述心得时使用的资料。那么,于丹的讲述会不会使受众对《论语》《庄子》本身产生误解呢,如果这些热心受众自己不读原著,当然会的,他们会以为《论语》《庄子》就是这样。凡是只凭道听途说去了解大师思想的人,误解是必然的。不过,只要他们从于丹那里接受的影响是积极的,产生这一点误解没有什么关系,对他们无害,更害不到他们并无兴趣的国学头上。 在当今这个重功利、轻精神的社会,我们需要提醒心灵生活的有效声音,而从反应的 热烈看,于丹的提醒似乎十分有效。只是,她过于把心灵生活归结为心灵的快乐了。“《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这个断语下得太轻率。遗憾的是,它贯穿于对《论语》《庄子》的全部讲解,谆谆教导人们,对于任何会使心灵不快乐的事情都要看淡和顺应,这就可能把受众引向一心一意做顺民的平庸之路。 事实上,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核心的东西都是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着特殊而深刻的内涵。快乐只是心灵状态,不是世界观,至多是世界观所达致的某一种心灵状态。凡深刻的世界观,所达致的心灵状态决不仅是快乐,必定还有博大的悲悯;对于社会现实的关系也决不仅是超脱,必定还有坚定的批判。舍弃掉世界观,把心灵的快乐当作目的本身来追求,就真会把所解读的任何一种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了。(选自2007年4月28日《新京报》,有删改)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正是因为先有了“百家讲坛”的高收视率与易、于二人在节目中的走红,才有了《品三国》与《心得》的热销。 B(在当今重功利、轻精神的社会中,人们需要提醒心灵的有效声音,从受众的热烈反应看,于丹的提醒显然是十分有效的。 C(作者对于丹现象持一种肯定的态度,认为受众从于丹那里接受的影响是积极的,对受众与国学都无害。 D(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内里都有一种深刻的世界观,从中折射出的不是快乐与对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脱,而是博大的悲悯和坚定的批判。 E(于丹对《论语》《庄子》的解读欠缺深刻性,其心得对大众而言只是一味心灵鸡汤而已。 10(有人批评于丹现象是学者的堕落,国学的庸俗化,为什么周国平却认为不必这样痛心 疾首,、(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遗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期参考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 9( CE 10(中华文明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已经落后了,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要跟上世界的脚步。 11(儒家:以仁爱之对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道家:尊重自然规律,崇尚自然,效法大地。 佛家:善待万物,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 语文每晚一练,36~ 班级: 姓名: 得分: ; 长太息以掩涕兮, ,偭规矩而改错; ,余不忍为此态; ,自前世而固然; 高余冠之岌岌兮, ; 民生各有所乐兮, ;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语言从来就处在变动不居之中,随着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而加快加深。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力”,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极易成为“普通话”,自因其为政治、文化中心。近代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则因其为商埠首开之地,总是风气先得,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自打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何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呢,„„ 而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红苗正”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 65 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新词的引进当然离不开翻译。音译意译,本无定论。但每见一些音意兼容的漂亮译法,总使人击节不已。如果将“Coca-Cola”意译为“古柯叶饮料”或“碳酸类饮料”,它在中国一定不会有今日“可口可乐”的骄人业绩。“Pepsi-cola”如果译为“皮斯克勒”或“屁事可乐”之类,“百事可乐”在中国也不会如此畅销。„„ 新词的使用,自然而然,非人力能强迫。如祖国大陆将“Taxi”译为“出租汽车”,香港早就根据粤语将其译作“的士”,将“take a taxi”顺势译为“打的”。从上世纪80年代起,“打的”在大陆中语中亦极为流行。不过当时报上曾多次有文章劝人不要说“打的”,要说“乘出租车”。并说香港是殖民地(当时还未回归),“打的”是殖民地语言,而我们若用“打的”一词是等而下之的被“殖民地”“殖民”,所以是“自我次殖民地”化。陈义不可谓不高,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直到现在,出门即要“打的”者仍不在少数。 译者种种,不拘一格,译界高明可各显身手,任社会生活自然选汰。但笔者以为科技译名却应当遵从有关部门的规定,否则将引起严重混乱。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将英文“Laser”一词译为“激光”,而港台多将其译为“镭射”。但现在内地的许多报纸广告或歌厅招牌上的“激光音响”、“激光唱片”都让位于“镭射音响”、“镭射唱片”。更有甚者,则干脆来个兼容并包,赫赫然写上“激光镭射”或“镭射激光”,令人啼笑皆非。 总之,语言如同流水,也是高往低流,难以人力阻止。“普通话”之所以“普通”,就在于它能广纳“方言”,博采“外语”。 9(下列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A(对时下个别南方语系的词句流行现象,大可用宽容达观的心态来看待。 B(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C(政治、文化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机会成为“官话”或“普通话” D(对外来语的中文翻译,译界高明大可各显身手,任凭社会生活自然选汰。 E(能自然使用的外来新词,既非人力所强迫,也就不必也不能强行禁止。 10(文中说的“语言也十分‘势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1.第六段强调了什么观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上期参考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12分)9((5分)A E(B项,原文是说“于丹的提醒似乎十分有效”,选项说法绝对化了。C项“持一种肯定的态度”错,周国平对于丹现象是持一种辩证的态度。D项原文的表述是“决不仅是„„”,并非否定其快乐与对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脱。)10((3分)本题考查考生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B、C。这是因为周国平认为(1)娱乐化是电视节目的基本属性,讲文化的节目只要有所节制,不严重歪曲所讲文化,就不必多加指摘。(2)学界真正的核心力量是热爱智性生活的真学者,他们不会为外界的诱惑动摇。(3)于丹的讲座与传播国学无关,她讲的不是国学,于丹的讲解不会妨害到国学。(4)于丹的热心受众对国学并无真正的兴趣,产生的一点误解同样无害国学。(每答对一点得1分。能答对三点即可) 66 11((4分)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1)要读原著,不能只凭道听途说去了解大师的思想。(2)要真正深入地了解经典中的核心价值,了解当中深刻的世界观,不能把解读的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脱离文本分析不得分。每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语文每晚一练,37~ 班级: 姓名: 得分: 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但见悲鸟号古木, 。 问君西游何时还, 飞湍瀑流争喧豗,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化为狼与豺。 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美女”是一声轻薄 李美皆 当下社会语言中产生了许多新词,“美女”算是其中之一,因为它已经不是传统语意上的“美女”了,而是几乎泛指一切女性。“美女”一词的滥用,似乎发端于文学界,所谓“美女作家”。当从文学自身寻找价值比较艰难的时候,从语言学角度去寻找,反而显得容易些了,这也许可以算作中国文学对于语言学的新贡献罢。继女作家统统被称为“美女作家”之后,电视上每出现一位女教授,都会被称为“美女教授”。现在到商场去买东西,都会有营业员凑上来问:“美女,买什么,” 在“美女”中,“美”已经成为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美女”对语言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需要重新定义“美”的内涵。如果从前称美女是对女性美的赞赏的话,现在已经完全沦为一种轻薄了。而且,从前的人含蓄,似乎很少在口语中直呼一个人为“美女”,哪怕她真的是一个美女。这不是审美的个体差异问题,也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特定审美现象,而是“美”字的滥用和美女称谓的泛化。就拿文化界来说,百姓对于知识女性的面孔可能是存在着“阅读定势”的,一看没到丑的地步,“美女”一词就脱口而出了,所以,现在大家需要区分的不是谁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而是谁不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了。当特殊取代一般时,人们所做的就不是从一般中区别特殊,而是从特殊中区别一般了。 一个词汇的运用越是被泛化,意义也就越是被抽空。汉语中有很多词已经被用死掉了,属于一用就滥,一滥就死,比如文化、愿景等等。在文化界,死掉的词可能还有大师和伟大。评价一个文化人,一动就是大师;评价一件文化产品,一动就是伟大;一个二流作家可以被称为大师,一部三流小说可以被称为伟大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恰恰无大师,恰恰不伟大,才导致了“大师”与“伟大”词汇的泛滥。真正在大师辈出的伟大时代,“大师”与“伟大”这两个词反而是很少用的,大家在谦虚认真地思考、交流与商榷,而不是随随便便把大师和伟大的帽子一扣拉倒。只有目力不逮的人,才会到处乱扣大师与伟大的帽子。 法国大革命期间,人与人之间曾经相互称“公民”。苏联解体以后,同志不好再称呼了,俄罗斯人不知所措,干脆称呼:男人、女人。于是,有人在喊一个人,却能引起半条街的回头率。“公民”居然可以成为一个称谓,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男人和女人可以成 67 为一种称谓,似乎是回到了对人的最本质、最普世的称谓层面,但也消解了语言的存在价值,实际上是语言的悲哀。“美女”所显示的,也是语言的滑稽与悲哀,对于用词和称谓的不加节制,有一天也许会导致中国人只能相互称公民和男人女人的尴尬境地了。“美女”一词的泛化体现的恰恰是语义的匮乏,以及词语尊严的下滑和人的漫不经心。 9.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美女”在现在几乎指一切女性,这一词的滥用,是从文学界开始的。 B(现在“美女”已经完全沦为一种轻薄了,这里的“轻薄”是指随意称人为美女。 C(从前人似乎很少在口语中直呼一个人为“美女”是因为“美”在他们心中有实际意义。D(“一个词的运用越是被泛化,其意义也就越是被抽空”。这里的“抽空”是指没有 死掉”程度轻。 实际意义,它比“ E(文中举了法国大革命人们互称“公民”和俄罗斯“男人”“女人”是为了再次论证语言泛化现象。 10、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时代恰恰无大师,恰恰不伟大,才导致了‘大师’和‘伟大’词语的泛滥”一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从文中概括“美女泛化”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期参考答案: 三、(12分) ((5分)A、E 答对一项得2分。 9 10((3分) ?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语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极易成为“普通话”;?近代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今日粤、港、台的一些用语渐渐成为“普通话”;?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 以上三项,缺少一项扣1分 11((4分) 示例:第六段从翻译中的科技译名必须的角度,强调了在接受“外来语”或“方言”时,不能完全放任自流,也要讲规范讲原则,( 2分)从而很好地“回护”了“普通话”广纳“方言”、博采“外语”的观点,使自己的论证更辩证,更全面。(2分) (示例并非唯一答案,意思对即可) 68 语文每晚一练,38~ 班级: 姓名: 得分: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移船相近邀相见, 。 弦弦掩抑声声思, 。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初为《霓裳》后《六么》。 ,幽咽泉流水下滩。 ,凝绝不通声渐歇。 。 座中泣下谁最多,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古人云:“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戴望舒、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 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荚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荚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荚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 69 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5分)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时真正体 验。 D(现代汉诗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感情,否则,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 E(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个重要趋向,但进人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二的,是诗意化的。 10(在第?和第?自然段的论述中,分别举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答: 11(为什么说“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4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 9.A D(A项:原文为““美女”一词的滥用,似乎发端于文学界”)(D项:文中抽空和死掉的意思一样,都指“美”没有了真实意义) 10.正是因为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和“大师”,人们才缺少了谦虚认真的思考、交流与商榷,而是随便使用这两个词语。 11(要点一:在新时代,人们有“阅读定势”(或:人们不是从一般中寻找特殊而是从特殊中区别一般了);要点二:新的时代,人们失去了认真思考交流和商榷的习惯。 语文每晚一练,39~ 班级: 姓名: 得分: 沧海月明珠有泪, 。 ,只是当时已惘然。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故垒西边,人道是, 。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70 人生如梦, 。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山寨文化撞了一下主流文化的腰 2008年已经过去,但山寨文化的“精彩”还在继续。随着媒体对山寨春晚的持续关注,对山寨文化该往何处去的讨论,也呈现白热化状态。山寨文化会和主流文化形成对峙关系,还会在热闹之后被招安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但无论怎样,2008年山寨文化狠狠撞了一下主流文化的腰,却是不争的事实。 山寨文化由出现到火爆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今年六七月份,各大网站纷纷设立专题对山寨手机进行报道,山寨一词由此进入大众视线。而被概括成“狼性与创新”的山寨精神,很快衍生成为野火燎原般的山寨文化。在山寨产品进入制造业各个领域的时候,山寨文化也渗透到文化的每一个角落。10月份,在山寨周杰伦等山寨明星的推波助澜下,山寨影视剧、山寨话剧、山寨百家讲坛、山寨红楼梦、山寨春晚层出不穷。12月前后, 中央电视台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多档节目对山寨文化进行了持续报道,更让山寨文化由一种互联网文化衍变成影响范围更广的大众文化。 山寨是“现象”而不是“文化”,在山寨文化火烧连营的时候,有人作出了这样的判断。的确如此,山寨是借互联网的环境繁衍生成的,它不过是之前无厘头文化、恶搞文化等各种网络文化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被冠以山寨名义之后,仿佛对主流文化具备了更大的杀伤力而被人乐此不疲地使用,但从本质上,山寨仍然是一种短暂的文化现象,逐渐为主流文化所同化,似乎是它唯一的归宿。 山寨文化的强大声势给主流文化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它对长期以来存在“假大空”现象的主流丈化形成了合围状态。只是由于缺乏理论基础和生存根基所造成的自身的轻飘,难以从根本上对主流文化形成撼动。山寨文化的意义在于,它给为精英思维所充斥的主流文化提了一个醒,在追求文艺精品的同时,也要学会放下身段,去聆听人民的精神吁求,寻找自变的方式和渠道,不要走上背离群众的自毁之路。 央视元旦晚会要打“山寨牌”,一度被称为主流文化对山寨文化敞开怀抱的一个标志。但最终元旦晚会放弃了这个决定,似乎说明主流文化对山寨文化仍有排斥之心。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是多种文化通过碰撞得到融合,急于对山寨文化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拔高,反而会让它失去自身的活力和力量。2009年,山寨产品和山寨文化依然会密切地和人们联系在一起,不过山寨文化究竟价值几何,也许很快会有答案。 9(下列对“山寨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山寨文化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的与主流文化相对峙的一种大众文化形态。 B(山寨文化对主流文化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冲击,但尚不足以从根本上撼动主流文化。 C(山寨文化凭借一种“狼性与创新”的山寨精神,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D(山寨文化由于缺乏理论基础和生存根基,本质上仍是——种短暂的文化现象。 E(山寨文化并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其唯——的归宿必将是逐渐被主流文化所同化。 10(山寨文化能形成强大声势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山寨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积极启示?(3分) 7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期参考答案: 9(BD(B,,只要”错误,原文中是”只有”,D”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过于绝对) 10(前者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点。后者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的观点。 11(因为诗歌创作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选择和升华才能够感动读者,日常生活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的。 语文每晚一练,40~ 班级: 姓名: 得分: 舞榭歌台, , 。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 ,望中犹记, 。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 , (一)必考题: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流行歌曲的遗憾 流行歌曲自身有没有素质取代诗歌成为人们各种情愫的寄托与表现,它能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技巧使流行歌曲得到普遍的认可,在这一点上,流行歌曲往往有着 72 太多的遗憾。 像《弯弯的月亮》,前面唱的是遥远的夜空,弯月,小桥,小船,阿娇,歌谣,歌声随风飘,飘到我的脸上„„到此为止,和曲调相应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而“童年的阿娇”让人油然而生的是怀旧情愫。可当听众几乎把自己一腔思乡怀旧和曲调共舞时,歌词突然来了一个义正辞严的现代化批判:“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前面调动起来的那点伤情怀旧,便被置于很尴尬的境地,是继续伤情怀旧下去,还是收起运淡淡的悲伤和歌词一起去为乡村没有现代化而义愤填膺呢, 再比如《涛声依旧》,歌词里用了不少古典诗歌的动词技巧,像渔火“温暖”双眼,钟声“敲打”无眠,就是把动词两边的名词距离拉大,使动词的意思多几个拐弯。还用了一些古典诗词的名词意象,主要是《枫桥夜泊》里的渔火、枫桥、钟声、客船,使歌词有了一些悠远典雅的意境,也有了一点历史感。特别是有两句写得确实不错:“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过去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可是,偏偏有两句反复唱的歌词却一下子显出了笨拙做作,那就是“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晚”。前句像匆匆把古人的衣服活剥下来,钮扣都来不及扣就草草上阵,后句像耐不住性子干脆直话直说,油彩都来不及擦就草草下场,本来的流畅一下子闹了个肠梗阻,本来的机智好像江郎才尽。 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不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到蔚为大观。 (下列对文中“遗憾”的理解,全面准确的一项是(3分)( ) 12 A(指流行歌曲的情感不能一以贯之,中间存在着脱节和跳跃的毛病。 B(指歌词本身笨拙做作,故弄玄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创作倾向。 C(指歌曲文字玩花拳绣腿,缺少风骨,往往语句不通顺、表意不清晰。 D(指流行歌曲本身的素质、文化品位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围绕“流行歌曲的遗憾”这一论题,结合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通过分析《弯弯的月亮》的歌词,指出其主旨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给人们的理解带来了麻烦:处境尴尬。 C(《涛声依旧》讲求艺术技巧,特别是化用《枫桥夜泊》中的意象,让歌词显得典雅而意蕴丰富,但仍有笨拙做作的瑕疵。 D(“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作者用比喻的说法表明了产生“遗憾”的根本原因就是文字功夫不到家,歌词本身往往是病句。 14(文章认为,“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过去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这两句写得确实不错,请结合文意,说说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6分) 73 上期参考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9(CE (C项与原文“在山寨产品进入制造业各个领域的时候,山寨文化也渗透到文化的每一个角落”不符。 E项与原文“逐渐为主流文化所同化,似乎是它唯一的归宿”相比,过于绝对。)(5分) 10(娱乐明星的推波助澜;主流新闻媒体的持续报道;无厘头文化等各种网络文 ) 化的综合发展;来自互联网的广泛群众基础。(3分 11(一是摆脱精英思维的束缚,接近大众,立足千大众;二是寻求自变,大胆革新;三是以包容的心态,积极融合其他文化,增强自身活力。(每点1分)(4分) 74 75 语文每晚一练,41~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孟懿子问孝”这章节里孔子谈到了如何尽孝的问题,即要做到“无违” B(孔子所说的“孝”,主要是指对父母要孝敬孝顺 C(如果我们做到了孔子说的“无违”,就算真正做到了“孝” D(关于如何事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事奉。 (2)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四、选考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转 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 76 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那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那里去了, 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那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南方日报》2008年9月13日,有删节)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就是“寻找”的意思,它与“人海”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动。B、第?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人生感受,同时也自然地引起下文。C、第?段开头对“秦岭深处”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D、从第?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 E、“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句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怅。 13、请结合上下文,说明??段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具体含义。(4分) (1)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2分) 答: (2)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2分) 答: 77 14、本文题目“转身”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转身”,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 12((3分)D(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说,D项符合要求,其它三项都不全面) 13((3分)C(A项,“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实际”错;B项,“主旨是多元的”错;D项,“遗憾”的根本原因分析不正确)14((6分)?借用“旧船票”“客船”的名词意象,使歌词有了一些悠远典雅的意境,也有了一点历史感:一直珍藏的那份感情仿佛一张旧船票,拿出这张旧船票却一直犹豫徘徊,不知是否能越过这时间的间隔重温往日的情怀。(3分,意象2分,分析1分)?借助动词“重复”将“过去的故事”的含义拓展,既是对往日爱情的追忆,也是人皆有之的怀旧情感的流露。(3分,动词2分,分析1分。如分析“登上”合理亦可)。(从动词、意象两个角度切人,分析符合文意即可)。 语文每晚一练,42~ 班级: 姓名: 得分: 8(阅读《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颜渊问仁。子曰: 手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克己复礼就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就是“仁”的体现。 B(如何实现仁,孔子强调靠的是自己,但也不否定可以依靠别人的帮助和督促。 C(孔子认为礼与仁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内外一体的关系,一切都在一个真字。 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是仁的基本要求,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 (2)请简要谈谈“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的现实意义。(3分) 答: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母亲与莫扎特 肖复兴 这似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母亲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曾有过一位莫扎特。是冥冥中的命运,把母亲和莫扎特连在一起的。 那一年的夏天最难熬,我常去两个地方消遣:一是月坛邮票市场,一是灯市口唱片公司。抱着邮票回家,邮票不会说话,任你摆弄,母亲只是悄悄坐在床头看我,看困了,便倒下睡着了,微微打着鼾:唱片不是邮票,买回来是要听的,而且,常觉得音量太小难听出效果,便把音量放大,震得满屋摇摇晃晃;又常在夜深人静时听,觉得那时才有韵味, 78 才能把心融化„„母亲常无法休息。我几次对老人说: “吵您睡觉吧?”她总是摆摆手: “不碍的,听你的!”我问她:“好听吗?”她点着头:“好听!”其实,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我;她总是默默地坐在床头,陪我听到很晚。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中的贝多芬、马勒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人,那便是我。 八月一天的黄昏,我又来到灯市口,偶然间看到一盘莫扎特的《安魂曲》,我拿起来,犹豫了一下, 买还是不买?这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未完成曲,拥有它是值得的。但是,我实在是不大喜欢莫扎特;:我一直觉得他缺少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勃拉姆斯的热情,更缺少贝多芬的深刻。我知道这是我的偏执,但在音乐面前喜欢与不喜欢,来不得半点虚假。 这一天黄昏,我空手而归,母亲还好好的,正坐在厨房里帮我择新买的小白菜和嫩葱。我问她:“今晚您想吃点儿什么?”她像以往一样说: “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吧!”几十年,她都是这样辛勤操劳,却从不为自己提一点点要求,,我炒菜,她像以往一样站在我旁边帮我打下手。晚饭后我听音乐,她像以往一样坐在床头默默陪我一起听,一直听到很晚、很晚„„谁会想到, 第二天她老人家竟会溘然长逝呢?母亲依然如平日一样默默坐在床头, 突然头一歪倒在床上,无疾而终,突然得让我的心一时无法承受。 丧事过后,我想起那盘《安魂曲》。莫非莫扎特在启迪我母亲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灵魂需要安慰?而我却疏忽了,只咀嚼个人的滋味!我很后悔没有买。如果买下让母亲临别最,后一夜听听也好啊!我甚至想,如果买下也许能保佑母亲不会那样突然而去呢! 我直感到对不住莫扎特,我直感到对不住母亲。 不要执意追求什么深刻、平凡、美好,本身不就是一种深刻吗?母亲太过平凡,但给予孩子最后一刻的爱,难道不也是——种深刻吗?我看到梅纽因写过的一段话,说莫扎特的音 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外面优美宁静,里面却是火热的”!我没有理解莫扎特,乐“ 也没有理解母亲。 我鬼使神差又跑到灯市口,可惜,那盘唱片没有了。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母亲去世前没能听到莫扎特的音乐,和莫扎特确实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作者承认题目有点“不伦不类”。B(母亲本来不喜欢音乐,但常常陪儿子听音乐,天长日久,爱屋及乌,也能听出音乐的韵味,觉得好听。C(作者通过对母亲的叙写,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与赞颂,以及自己在母亲生前未能理解母亲的悔恨和内疚。D(平凡、美好就是深刻,这是作者在丧母之痛中领悟的哲理,也是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的画龙点睛之笔。E(本文虚写“几十年”,实写“那一年的夏天”,其中着重写‘母亲“最后一刻的爱”,显得重点突出、血肉丰满。 13(文章结尾写道“我鬼使神差又跑到灯市口,可惜,那盘唱片没有了”,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答: 14(本文主要写母亲,却花了不少笔墨写莫扎特,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6分)答: 上期参考答案: 8((6分) (1)(3分) C(“就算真正做到了‘孝’”有误,做到‘无违’,就算真正做到‘孝’这种理解还是片面的,孔子所讲的“孝”,范围很广,不仅停留在形式, 79 还要真心实意地去做)(2)(3分)要做到“孝”,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诚心实意地孝敬父母。如果仅是替父母办事,给父母饭吃,而脸色难看,那是不孝。孝不仅是赡养,更应该做到敬重四、(15分)(甲)12、C、E(C错在“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应是“用环境的幽美,烘托秦岭女孩的纯真、自然”;E错在“形象地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惆怅”。)(对一题得3分)13、(1)在山色、水声和花香中,秦岭女孩保持着最纯真的表情,(美好的环境,美好的人情,1分),因而这时的她是最美丽的。(1分)(2)转眼间,作者身边只有一个老年乞丐,却找不到他要寻找的那个中年乞丐。(1分)然而,他们同样生活在贫寒与苦难中。(1分)14、“转身”指的是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1分)相逢机遇的短暂。(1分)(或答: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 作者告诉人们:人生中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是稍纵即逝的,(2分),因此要格外懂得珍惜。(1分),(语言表达,1分) 语文每晚一练,43~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注,?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而行就是礼的根本要求。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A(孔子以仁来规定礼,认为依仁 哉”就是说行仁德全在于自己,不在他人。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一个人能否为“仁”根本上在于自身能否自觉做到“克己复礼”。C(“克己复礼”的“克”是克制、约束、抑制的意思。“己”,自己,这里指一己的私欲。“复”的意思是回复。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包括了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 四、(1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15分) 苍茫中原 朱以撒 这些日子里,经孟州、孟津,到洛阳、安阳、开封,总是日复一日的迎受一种与江南不同的厚重感。是这里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使那看起来比故乡大而深红的落日,还是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感觉总是难以言明。我只能挑一个我以为合适的词来表达,那就是:苍茫。 这些有过古都兴衰千年激荡的土地,曾经是马蹄翻飞、鼙鼓动地的战场,在经过世事翻覆、鹿鼎频争的烽烟之后,已经变得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了。我这么说当然是指城市里的格调,在入夜霓虹灯的频繁闪烁里和轻歌曼舞中,你是不大会感觉得到中原气息与江南有什么不同。现代文明也深深的弥漫其中,让你虽身处异乡却犹如在故土。可是,只要你抽身出来,到郊原,到旷野,你仍然会感慨不已。这方水土总是与粗犷豪迈阳刚放纵结缘。 80 这个晚秋的黄昏,我在远离城区的郊外散步,原野苍茫秋风苍凉,深红的落日把远山映衬出一个绵延的剪影。这么大的空间,有几个农夫在拉扶着犁耙,他们不是借助牲畜的力量,而是尽自己的力量破开土层,这在广袤的原野上就显得十分渺远,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幕,在他们劳作的不远处,散落着一些短促的城堞纹丝不动。如期而至的黄昏笼罩在空寂的城堞上,引人无限遐想:岁月真是无从再现么?其实我已逐渐能够由此领悟中原的笔墨情怀了。 在我们感慨岁月的磨洗使许多鲜明的过往人事化为乌有的同时,还是会看到许多不畏惧风霜刀斧剔抉的古典依然如故。就像任何时候拔开草丛瓦砾,都可以看到地表萌动的顽强一样。我看到并抚摸到了这些昔日古都的石像、石碑。四季轮回春秋迭代,石像中的文官武将,已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武睥睨,在改朝换代的风云中一脸漠然。 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时光的清冷沁入了石表,损伤了点画结构,使句读时不免受阻。可心灵却因之而酣畅,分明品味出碑文深处的内涵,丰富而深沉。这使我们面临它的时候,看出旧日创造的美丽辉煌的闪耀;在触摸它的时候,感觉到岁月翩翩远去的雪泥鸿爪,不免能领悟上苍的一点暗喻,一点象征,一点意趣。这是如今一些 雕琢精美的石像石碑所无从具备的。这些古代的石头荡起的历史回声,很有可能会令我们捡拾起精神上的一些遗失。 我又一次地见到黄河。这个季节,黄河正走向安静,两岸萋萋芳草,正随着晚秋的劲风扭动腰肢。我内心自然有荒凉之意,因为在此之前我才欣赏到壶口那一泻千里的瀑布,怎么也想不到在这里化为宁静。不过,话说回来,黄河毕竟是黄河,和芳草碧连天的江南溪流大有不同,还是罄露出了它的雄浑和宽博。随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觉察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水的无限放大。 一弯寒月升上来了,远处近处层次分明,衬托出了空间的苍茫无限,朦胧色调更平添这一古老地域神秘与辽远。像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地方,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 这使不少人背着行囊,从南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根本不会因时光潮水的漫漫而退却. 方而至,为的是得到一些熏炙和陶冶,试图给笔下情调增加一些凝重的砝码?接收这些飘忽无定若隐若现的气息是有条件在先的,那就是从容平和的心境。不然,失望就随之而来,使你无从辨识出当年的气象、钩沉出当时的风情,无从与隐于岁月深处的精神作默契沟通。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12 A(中原的都市和其他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依旧是霓虹闪烁、轻歌曼舞,只有在旷野、在郊外,人们才能感受到它的“苍茫”。B(文章第三段中写到“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笔”,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农夫的辛勤耕作,表明了作者对中原农民的敬仰。( C(第四段写传统文化和古文明被现代人、现代文明破坏和取代,作者对躺倒在草丛瓦砾中的石像、石碑深表惋惜。D(第五段末作者说“随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觉察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水的无限放大”,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黄河的性格,也含蓄地点明了中原的性格、中原人的性格。E(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多种表现手法,用凝重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苍茫中原的敬畏之感。 13(作者踏上中原的土地,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苍茫”的特点的?(4分) 答: 14(作者从哪些方面去感受中原的?为什么作者说“视觉是徒劳无获的,只有靠心灵去感受”,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6分) 答: 81 上期参考答案: 8((1)B(“不否定可以依靠别人的帮助和督促”有误) (2)“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严于律己,这仍然是当今社会的人生准则。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他人的存在,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与约束。(言之成理即可) (甲) 12(A B(A项两者无因果关系;B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中的贝多芬、马勒或曼托瓦尼,说母亲只关心一个人,那便是我。”) 13(写出作者深深的遗憾,同时引发读者在遗憾、同情之余,思考应如何关爱母亲、珍惜亲情。14(示例:以莫扎特音乐外静内热的特点,来烘托母亲外表平凡而内心充满着深挚的母爱;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合起来写,使文章新颖、独特,吸引读者。(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每晚一练,44~ 班级: 姓名: 得分: 9(文化名著阅读理解题。(6分,每题3分)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曰:“躬自厚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A、对于过错,子夏的看法独特,他认为“小人之过”在于文才丰富。他的看法与孔子、子贡对待错误的看法不一致。B(孔子认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C(子贡认为,君子也会有过错,只不过君子的过错如同日食月食一样;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可见,闻过则喜、过而改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品德。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练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的过错。 答: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精神的殿堂 冯骥才 ?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重新改建的建筑的入口,刻意使用古希腊神庙的样式。宽展的高台阶,一排耸立的石柱,还有被石柱高高举起来的三角形楣饰,庄重肃穆,表达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历史精神。大维?德安在楣饰上制作的古典主义的浮雕,象征着祖国、历史和自由。上边还有一句话:“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他们!” ?这句话显示这座建筑的内涵,神圣又崇高,超过了巴黎任何建筑。 ?我要见的维克多?雨果就在这里,与另一位法国的文豪左拉同在一室,一左一右分列两边。两人的雪白大理石的石棺上面,都放着一片很大的美丽的铜棕榈。我注意到,展示着他们生平的“说明牌”上,文不多,表述的内容却有其独特的角度。比如对于雨果,特别强调由于反对拿破仑政变,坚持自己的政见,遭到迫害,因而到英国与比利时逃亡19年。1870年回国后,他还拒绝拿破仑第三的特赦。再比如左拉,特意提到他为受到法国军方陷害的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鸣冤,因而被判徒刑那个重大的挫折。显然,在这里,所注重的不是这些伟人的累累硕果,而是他们非凡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 ?比起雨果和左拉,更早地成为这里“居民”的作家是卢梭和伏尔泰。将卢梭和伏尔泰安葬此处,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们的巨大价值,是对法兰西精神和思想方面作出的伟大贡献。在这里的卢梭的生平说明上写道,法兰西的“自由、平等、博爱”就是由他奠定的。 82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先贤祠里,我始终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丹达尔、莫泊桑和缪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这里所安放的伟人们所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有永久的哲学价值和杰出的艺术,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它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巨柱,不只是艺术殿堂的栋梁。因此我还明白,法国总统密特朗就任总统时,为什么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拜谒这些民族的先贤。 ?1955年4月20日居里夫人和皮埃尔的遗骨被移到此处安葬。显然,这样做的缘由不仅由于他们为人类科学作出的卓越的贡献,更是一种用毕生对磨难的承受来体现的崇高的科学精神。 ?读着这里每一位伟人的生平,便会知道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世俗的幸运儿。他们全都是人间的受难者,在燃烧着自身肉体的烈火中去寻真金般的真理。他们本人就是这种真理的化身。当我感受到,他们的遗体就在面前时,我被深深打动着。真正打动人的是一种照亮世界的精神。故而,许多石棺上都堆满鲜花,红黄白紫,芬芳扑鼻。这些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天天献上的,它们总是新鲜的,有的是一小枝红玫瑰,有的是一大束盛开的百合花。 ‘ ?这里,还有一些“伟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墙上雕刻着许多人的姓名。它是两次世界大战为国捐躯的作家的名单。大概法国人一直把作家看做是“个体的思想者”。他们更能够象征一种对个人思想的实践吧!虽然他们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他们的精神则被后人镌刻在这民族的圣殿中了。一位叫做安东尼?德?圣?爱逊贝利的充满勇气的浪漫诗人也安葬在这里。除去写诗,他还是第一个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开辟往非洲航邮的功臣。1943年他到英国参加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抵抗运动。在地中海的一次空战中不幸牺牲,尸骨落入大海,无处寻觅。但人们把他机上的螺旋桨找到了,放在这里,作为纪念。他生前不是伟人,死后却得到伟人般的待遇。因为先贤祠所敬奉的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纯粹的精神。 ?对于巴黎,我是个外国人,但我认为,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埃菲尔铁塔,不是卢浮宫,而是先贤祠。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只有来到先贤祠,我们才会真正触摸到法兰西的民族性,它的气质,它的根本,以及它内在的美。 ?我还想,先贤祠的“祠”一定是中国人翻译出来的。祠乃中国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人入祠堂,为的是表达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崇拜、纪念、感谢,还有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的精神。这一切意义,都与法国人这个“先贤祠”的本意极其契合。这译者真是十分的高明。想到这里,转而自问: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先贤、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 13(根据先贤祠中安葬的不同“居民”,下面对“精神的殿堂”的具体内涵概括不正确的两项( )( )。(5分)A(因为先贤祠里安葬的先贤们集中体现了法兰西民族的个性精神、民族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实践精神。B(这些精神分别从雨果与左拉、伏尔泰和卢梭、居里夫妇、无名作家上体现出来。C、先贤祠中“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丹达尔、莫泊桑和缪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这是因为他们不具有永久的哲学价值或杰出的艺术。D(先贤祠所敬奉的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纯粹的精神。来到先贤祠,才会真正触摸 到法兰西的民族性,它的气质,它的根本,以及它内在的美。E(法国总统密特朗就任总统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拜谒这些民族的先贤。这些先贤都具有非凡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 14(对文中“这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们的巨大价值,是对法兰西精神和思想方面作 答: 出的伟大贡献”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4分) 15(雨果称巴尔扎克是“哲学家”“思想家”,说他的作品指出了“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这样一位作家为什么没有进入先贤祠?请你根据原文并结合对巴尔扎克的了解探究其中的原因。(6分) 答: 83 上期参考答案: (二)8((6分)(1)( A )(3分)(A、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2)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文学类文本阅读12(BC。(B项中“细腻描写”错,该段主旨也非表达对农民的敬仰;c文章无“破坏和取代”一说,作者也没有惋惜的意思。)13(?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看起来比故乡大而深红的落日?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14(三个方面:?自然景物(原野上耕作的农夫和短促的城堞)?历史留下的文化积淀?黄河。视觉看到的是中原的表象,而它深沉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苍茫感,必须用思想去领略,用心灵去感悟。 语文每晚一练,45~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 “无或(1)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2),今夫弈之为数(3),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告子上》 【注】(1)“或”同“惑”,怪。(2)大王即使他有善意萌发出来,我又拿他有何办法。(3)数,技艺。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孟子认为大王资质虽然不够聪明,但这不值得让人感到奇怪。 B.本段话用了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和“羿秋诲羿” 两个比喻进行论证。 C.由于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因此必须好好地规劝他闭门思过。 D.孟子认为后一个学羿者态度不够端正,所以技艺远不如前一个学羿者。 (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孟子说的也是和上面一段话同样的道理,请你结合孟子所说的两段话,谈谈自己的认识。(3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雪中芭蕉(林清玄) 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 但是后代喜欢王维的人替他辩护的更多,宋朝朱翌的《猗觉寮杂记》说,“右丞不误,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红蕉方开花,知前辈不苟。”明朝俞弁的《山樵暇语》谈到这件事,也说都督郭鋐在广西“亲见雪中芭蕉,雪后亦不坏也”。明朝的王肯堂《郁冈斋笔麝》为了替王维辩护,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梁朝诗人徐好的一首诗,“拔残心于孤翠,植晚玩于冬余。枝横风而色碎,叶渍雪而傍孤”,来证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一是松江陆文裕宿建阳公馆时“闽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横映粉墙,盛开红花,名美人蕉,乃知冒着雪花,盖实境也”。 这原来是很有力的证据,说明闽中有雪中的芭蕉,但是清朝俞正燮的《癸已存稿》又翻案,意见与明朝谢肇的《文海披沙》一样,认为“如右丞雪中芭蕉,虽闽广有之,然右丞关中极雪之地,岂容有此耶”。 84 我整理了这些对王维一幅画的诸多讨论,每个人讲得都很有道理,可惜王维早就逝去了,否则可以起之于地下,问他为什么在雪中画了一株芭蕉,引起这么多人的争辩和烦恼。我推想王维在作这幅画时,可能并没有那么严肃的想法,他只是作画罢了,在现实世界里,也许“雪”和“芭蕉”真是不能并存的,但是画里为什么不可以呢, 记得《传灯录》记载过一则禅话:六源律师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六源又问:“一切人总如师用功否,”师曰:“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这一则禅话很可以拿来为雪中芭蕉作注,在大诗人、大画家,大音乐家王维的眼中,艺术创作就和“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一样自然。我并不想为“雪中确实有芭蕉”翻案,可是我觉得这个公案,历代人物争论的只是地理问题,而不能真正触及王维作画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雪中真有芭蕉为王维所眼见,是写景之作;另一种是雪中果然没有芭蕉,王维凭借着超人的想像力将之结合,做为寓意之作。也就是“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的意思。他的绘画不能光以写实写景观之,里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 他自己说过:“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新唐书》的王维本传说他:“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独到,学者所不及也。”我认为,一位“意在笔先”“天机独到”的画家,在画里将芭蕉种在大雪之中,并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是天才的纤运。 王维的诗作我们读了很多,可惜的是,他的绘画在时空中失散了。故宫博物院有一幅他的作品《山阴图》,花木扶疏,流水清远,左角有一人泛舟湖上,右侧有两人谈天,一人独坐看着流郛,确能让人兴起田园之思。据说他有两幅画《江山雪雾图》《伏生授经图》流落日本,可惜无缘得见,益发使我们对这位伟大画家留下一种神秘的怀念。 我一直觉得,历来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本身就是艺术。以《雪中芭蕉》来说,那棵芭蕉使我们想起王维,他纵是在无边的大雪里,也有动人的翠绿之姿,能经霜雪而不萎谢。这种超拔于时空的创作,绝不是地理的求证所能索解的。 在造化的循环中,也许自然是一个不可破的樊笼,我们不能在关外苦寒之地,真见到芭蕉开花;但是伟大的心灵往往能突破樊笼,把大雪消融,芭蕉破地而出,使得造化的循环也能有所改变,这正是抒情,正是寄意,正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地方。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略有改动)12(下列对原文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 】(5分)A(历来画论对《雪中芭蕉》争论的焦点是一株翠绿芭蕉究竟能不能生长在寒冬大雪之中。B(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旁征博引,采用正反对比的写法,证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 C(作者认为,在现实世界里,雪和芭蕉也许真的不能并存,但是在绘画中是完全可以的。D(本文结构清晰,主旨突出,但美中不足的是对雪中芭蕉的引证不够丰富,缺少说服力。E(作者以王维的《山阴图》为例,意在说明山水创作有一种神秘感,它最大忌讳是写实。 13(作者写《传灯录》记载的一则禅话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最后说,“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角度”指的 是什么,(不超过36字)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6分) 答:(这个角度)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5 上期参考答案: 9,(1)A (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13,CE14,伏尔泰和卢梭的作品的艺术性不是最高的,但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思想,却是贡献给法兰西的最大财富(4分,艺术性不是最高,2分,肯定思想性高,2分) 15,巴尔扎克的思想与世界观复杂,作品的社会效果与创作动机矛盾。他的作品,形象(哲学价值和艺术成就)大于思想。巴尔扎克身上存在着较浓厚的封建意识,在情感上同情封建贵族阶层。他参加保皇党,他的社会理想是通过君主政体、宗教和一套相应的道德原则去改变法国社会的面貌。(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语文每晚一练,46~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信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告子上》)[注]?情,、?才:质性、人的本性。 (1)下列句子全都反映孟子“性本善”思想的一组是 ( )(3分) ?性无善无不善也 ?陛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A(.??? B(??? C(??? D(??? (2)有人表现的不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而是人性丑恶的一面,对于这一现象,孟子是怎样来解释的?(3分)答: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明月文(周 涛) 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月亮的提醒当然非常重要,人们不能无视这一天的存在。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 86 青天揽明月”。 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可以说,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诗的节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上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的心思的节日呢?别的节日都热闹,惟有中秋节,静远。约定俗成,中秋节是不能放鞭炮的,别的节日放鞭炮是造气氛,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 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些人的伤感。这时候,伤感是一种难得的、美好的情绪,是思念,是怀旧,是静下心来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这些美好的情绪都天然地带有感伤的情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感怀;“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宁静; “露似真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一出手,写月亮也是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 最令人费解的是,以大唐国力之盛、疆域之广,唐诗里竟无一首写太阳的、歌颂太阳的,似乎太阳就根本不存在,“月上柳梢头”才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刻。 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须温热,撒一撮姜丝。要有一碟花生米,茴香豆更好;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 总是离人泪。”真可谓秋之伤情处,不过还有煞了风景。“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更伤情的,那一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唐以后,宋朝明月愈转华美凄清,这一脉相传的明月情结,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出中国文化中的柔性倾向,即便豪放如苏东坡,高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也还是问的明月而不是红日。 那一轮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越来越圆了,如同宇宙间惟一的一盏华美的路灯。谁也不觉得那光明是反射太阳的,只觉得那清光是它自身独有的;它不炽烈,不耀目,使人可以沐浴那光明,直视那月轮,月之光明,亲近可人。“月光如水”,那是无声的低语,是母亲慈爱的目光,是打乱了星星的诗行后醒目的句号,是云朵的和声伴唱下突出的主题曲。 设想一下,那些终生仰望明月,看着它盈缩变化,产生过无限遐想悠思然后死去的人,肉身寂灭,灵魂是否可以奔月?或者虽不能奔月却化作一缕云影环绕在月之旁也好?因此,不能不羡慕那留下优美诗句的人,他说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虽然早就死了,但谁敢说他真的就完全死了呢? 不朽的诗传诵了千年,已{匕为月光中的一缕,因而那诗人的心思,千年以后,还鲜活着。真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到这里,突然明白了:那轮月亮,那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全在那轮月亮的涵盖里,一句话,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 “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的心是中国心。 (摘自2009年1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2(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把明月比作一个句号,这主要是因为圆月的形状与句号的形状相似。 B(“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句中的“这些”是指“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 C(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和巧妙地引用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使得文章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D(文章表面上主要是在描写月亮,其实是在借月亮写月亮文化,进而写中国的古老文化,突出中国的古老文化的生命力与特点。E(“‘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的心是中国心”这一结尾巧错歌词来表达作者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87 13(文章三次写到“月亮越来越圆了”,请问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4分) 答: 14(文中第四段写道:“可以说,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节日。”试探究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答: 上期参考答案: (二)(6分)8 (6分)(1)(3分) C(大王的问题出在治理国家没有集中精力,不够专心。文中无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之类的信息。) (2)(3分) 孟子强调学习除了要有恒心外,还要专心致志,他更看重“持心”在求学中的作用。专心、恒心,这是修养者达到修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甲)(15分)12( A、C13(?目的在于指出王维的艺术创作“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一切出于自然;?批评后代的人看到王维的创作,却没有那样自然,一定要在雪里有没有芭蕉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的作法。(意思对即可)14(第1问:(这个角度)指伟大的心灵能够突破自然樊笼,改变造化循环,这是艺术创作最可贵之处。(意思对即可)第2问: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每晚一练,47~ 班级: 姓名: 得分: 四、(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15分)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注]。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88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 叶的寿命比花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的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廿四〔1935〕年十一月廿八日夜 [注]在作者故乡,树灯是一种点着许多油灯的树形灯架。 12(下面各项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一段中作者认为梧桐树“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十分含 蓄地表达了对邻居家不懂欣赏美的嘲讽。 (第二段中作者说“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树如其人,B 表现出梧桐树的稚拙,天真以及谦诚和坦率的特点。 C(文章中使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仅新颖而又形象,而且自然地将树与人,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延伸了对于物理人情,人生世事的思考。 (文章中的描写,议论,抒情都十分平易,平朴,然而,正是在这平易,平朴的文字中,透露D 出了任何力量也无法逆转的,“艰深”而悲凉的人生无常之恸。 E(这篇《梧桐树》, 本文以时间为序,写出了梧桐树从生长到衰亡的过程,以亲切的娓 娓诉说,于不经意间喻示着人生世事的运化规律,是一篇富含哲理的叙事散文。 13(认真阅读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其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2分)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2分) 14(伤春悲秋似乎是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与中国古典众多的悲秋的诗文相比,丰子恺笔下的《梧桐树》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阅读积累,联系全文,加以分析。(6分) 上期参考答案: 8((1)C(有??的排除,?说的是人性无所谓善良,?是说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也 89 有不善良的一面)(2)盂子认为从天生的资质看,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它们都属于仁义礼智,之所以会有人表现是丑恶的一面,不是这些人的本性丑恶,而是他们没有去探求仁义礼智,而是放弃了仁义礼智。 12(AB(A主要是因为中秋节的月亮代表了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的结束;D不单包括对历史的追问,还包括对人生、对未来的思索)13((1)这一句在文中起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又是把文章划分为三部分的标志。(2)行文思路:第一部分由月亮写到季节更替,然后引出对中秋节的叙写;第二部分再由明月 (明月情结);第三部分由月亮写到中国的月亮文化,最后点出文章的主旨:写到历代中国人对月亮的情感 中国的月亮文化就是中国古老文化。整个行文思路可概括为月亮——中秋节——明月情结——月亮文化——中国古老文化。14((1)中秋节这一节日与月亮密切相关,这一天的月亮是最明亮的,而描写月亮的的诗歌和诗人又非常多。(2)中秋节的气氛是静远的,是富有情调和诗意的。(3)中秋节的明月寄托了中国人伤感而又美好的情感。(4)中秋节的明月涵盖了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 语文每晚一练,48~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注释】?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一章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基本核心核心是“富民”思想。B、有若认为,只有削减田税的税率,才能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C、按照时令,役民于时,老百姓才能服从君王的统治。D、君王不应搜刮民脂民膏来聚敛财富,老百姓富足君王才能富足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的合理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l4题。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 90 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D、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13、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_ 14、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91 上期参考答案: 四、?12(A、E(A、文中并没有流露出对邻居的嘲讽;E、叙事散文有误。) 13(?本句中的“大惊小怪”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地描写了 秋天北风来临时候梧桐树叶的形态,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写出梧桐树叶飘落的场面,而且流露出对生命流逝淡淡的无奈。?北风一起,那些曾经蕴涵着无限生机的梧桐叶便接二连三地飘落,转瞬间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不禁令我们联想起人生可能遭遇的种种灾异:飞来横祸,无妄之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作者通过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生世事“‘无常’:枝繁叶茂不是永恒的,荣华富贵也不会是永恒的。14(与古典诗词中的那些“悲秋”诗文有所不同的是,丰子恺笔下的《梧桐树》并不是一味沉浸于悲情之中,而是以一种相对平静的态度对待“无常之恸”,惋惜哀痛之余,更把人生无常看作是一种无可规避的自然运化规律。“无常”只是人生的一段曲折,并不能因此抹杀人生的无限生趣:童年的天真稚拙,青年的蓬勃向上,中年的深沉宽厚,似乎都可以在梧桐树从春到秋的生长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伤春悲秋,无常之恸固然是梧桐树绵延千年的诗意内蕴,而回黄转绿,生生不已则更是梧桐树灌注万载的美学气韵。 语文每晚一练,49~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彻:通“撤”,撤除。?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事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事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事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供养。 (2)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 高原,我的中国色 乔 良 东亚细亚的腹地,一派空旷辽远,触目惊心的苍黄。连那条从巴颜喀拉的山岩间夺路而来的大河,也暴烈地流泻着一川黏稠的黄色~这就是高原。黄土高原。 浑黄的天地间,走来一个黄皮肤的老者。看不清他的面孔,听不清他的声音,只有那被黄土染成褐色的长髯在被太阳喷成紫色的浮尘中飘拂„„老者身后,逶迤着长长、长长一列只在身体的隐秘处裹着兽皮的男人和女人。 一棵巨大的柏树,便在这人群中生下根来。所有黄皮肤的男人女人和他们的后人,都把这巨树唤作轩辕柏。它的根须像无数手指抠进黄土,扎向地心,用力合抱住整个儿的高原。 始皇帝横扫六合的战车,汉高祖豪唱大风的猛士,倚在驼峰上西出阳关的商旅,打着呼哨、浑身酒气的成吉思汗的铁骑,和五千年的岁月一道,从这金子样的高原上骄傲地走过去,走过去,直到„„ 暮云垂落下来,低矮的天地尽头,走来一个小小的黑点。一个军人。 他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赏着自己的皮肤。金黄的晖光从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一样的颜色。他想,我的肤色和高原一样。 92 豪迈的西风从长空飒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裤角同时低唱起喑哑而粗犷的古歌。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隙的交合。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 他不禁微微一笑。然而,只一笑,那难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渐渐塞满胸壑的,是无边的冷漠,莫名的苍凉。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只有我,他想。我和高原。于是他又想,这冷漠、这苍凉不仅仅属于我,还属于遗落在高原上的千年长史。 畏惧盗寇的商贾们抛离了驼队踩出的丝绸古道。面对异族的武夫们丢弃了千里烽燧和兵刃甲胄。一路凄惶,簇拥着玉辇华盖,偏安向丰盈又富庶的南方。那叫人柔肠寸断的杏花春雨呵,竟把炎黄子民们孔武剽悍的魂魄和膂力一并溶化~而历史,却在某个迷茫的黄昏,被埋进深深的黄土。 他感到胸口有一团东西被揪得发疼。他想喊。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对着苍茫的穹窿嘶喊: 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 没有风。没有声息。高原沉默着。一块没有精壮和血性汉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他想起了他那些戴着立体声耳机、抱着六弦琴横穿斑马线的兄弟们。他们全都身条瘦长,脸色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丝瓜。他们要去参加这一年中的第三百六十七次家庭舞会了吧,他们的迪斯科跳得真好。他们忧郁的歌声真动人。但,他们只从银幕上见过高原和黄土。他们不知道紫外线直射进皮肤和毛孔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黄土堆成的高原上埋着的古中国。 可那才是中国,那才叫中国。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国。真正 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真正的中国是一条好汉。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条好汉。 他想,我也该是这样的汉子。 他想,有了这样的男子汉,高原,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会死去。因为轩辕柏在这里扎着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茎。 这个人,这个军人,就是我。 1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他为自己有着与“金子样的高原”同样的颜色而自豪,他为做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B.“他”站在黄土高原上,看到“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深感植被破坏严重,内心无比冷漠,苍凉。C.丰盈富庶的南方,柔肠寸断的杏花雨象征了温柔安逸、没有血性的土地,消磨了一代代中国人慷慨悲歌之气,积极进取之心。D.“他”想呼喊,仅仅因为现代人的苍白无知,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所以他的大声呐喊是希望唤回高原的血性来。E.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凛然傲气中又渗透着无限的历史苍凉感,如同一幅黄昏时分的画卷,述说着遥远的历史又翘首期待着美好的明天。 13.“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作者同时将三组反义词语用来描写这种感觉,从整体上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4分) 14、请简要分析文中“轩辕柏”的象征意义。(6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 8、(1)C。本文没有涉及此项内容。(2)本章所反映的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有若认为,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 93 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甲)(15分)12、(共5分,答对一项得3分)AC(A项“神情古怪”不仅是惊诧,还有其他复杂的情感,C项认为“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错误。)13、(4分)(1)“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网吧老板对“我”的特别态度为后文他就是和父亲共同“演戏”的战友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2)“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为后文父亲欠费又无力偿还而遭到老板逼迫和路人讥讽作了铺垫。14、(6分)第一种观点:以“儿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始教育,更具认同感;让“儿子”切身感受到沉溺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更具说服力;让“儿子”体会到父亲的煞费苦心和爱子之深,更具震撼性。第二种观点:这种教育方式过程沉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消极的体验;这种教育方式单一,必须结合语言教育等其他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结果不确定,有可能诱发其他不良后果。(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并表述清晰,即可得全分;答出其中一点,并表述清晰,得3分;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语文每晚一练,50~ 班级: 姓名: 得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 (6分)8(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6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由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1)对以上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孝顺父母就是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如果父母有错,也只能稍微规劝,即使规劝无效,仍应该和颜悦色恭顺他们,不能把怒气挂在脸上。B(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C(做为子女,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不能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孝顺。D(不能以为孝顺父母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够了,还应该有恭敬的态度,否则,就跟养牲畜没什么区别了。 (2)选段中说弟子“服其劳”“先生馔”容易做到,而“色难”,请问难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母亲的酒(李国文) “酒这个东西,真好~”这是我老母亲喝完最后一口,将酒杯口朝下,透过光线观察再无余沥时,总爱说的一句话。 她喜欢酒,但量不大,一小杯而已。六七十年代,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艰窘,两口子的工资要维持老少五口人的开支,相当拮据。她也能够将就,哪怕炒个白菜,拌个菠菜,也能喝得香喷喷的。那时,买不起瓶酒,只能去零打。这类散酒,用白薯干为原料酿制,酒烈如火,刹那间的快感,是不错的,但爱上头,尤其多喝两口以后,那脑袋很不舒服的。 然而,她还是要说:“酒这个东西,真好~” 我妻子吃酒酿圆子都会醉,不过,她很喜欢闻那股白酒的香味,所以,一家人围桌而坐,老太太拿出酒杯,倒酒便是她的差使。 94 现在回想起老母亲那句话,就会记起当时饭桌上的温馨气氛,在讲斗争哲学的大风大浪里,家像避风港一样,给你庇护。在老少三代同住的小屋子里,有一缕萦绕在鼻尖的酒香,那充实、慰藉的感觉,对一个屡受挫折的人来说,是最难得的幸福。 虽说是避风港,未必就能保证绝对安全,不知什么时候,凶险和不幸,就会破门而入。那时总有人倚恃自己政治上的优越,想将你踩到烂泥里去。简直防不胜防。因此,当老母亲把酒杯翻传过来,对着透过窗口的冬日阳光, 说“酒这个东西,真好”时,即使片刻的安宁,短暂的温馨,也难能可贵。尤其一家人在默默无言中,期望着你能在困境中支撑下去的眼神,便是我觉得无论如何不要倒下去的原动力。 一九五七年因为我写了一篇小说,被打成“右派”。我和妻子约好,没有必要将此事告诉老人,让她在思想中成为一种负担。但天长日久,她也不可能毫不察觉我的政治跌宕。不过,她始终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但也是从那以后,她有了这种喝上一杯,麻醉自己的习惯,而且一定要说出那句关于酒的口头禅。 前不久,上海一张报纸上发表出丁聪先生画我的一张漫画,有我的自题的一首打油诗,其中“碰壁撞墙家常事,几度疑死恶狗村。‘朋友’尚存我仍活,杏花白了桃花红”的“疑死”二字,绝大夸张之词,这就更让我怀念那杯母亲的酒了。一般来讲,她喝酒,从来不鼓励家中的别人喝酒,但在“史无前例“的年代,当那些“朋友”们“帮助”得我“体无完肤”,真觉得离死不远的苦痛中,我母亲会破例地在她喝完的那小杯酒,在说“酒这个东西,真好”时,再倒上一杯,放在被斗得身心疲惫的我面前„„ 如今,须发皆白的我,也到了我母亲喝酒的那般高龄了。据报纸载,喝一点干红,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讲,或许益处更多。现在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我和我老伴,每当在饭桌边坐下来,品尝着琥珀红的酒浆时,就会想起那杯母亲的白酒。这一份记忆,也就渲染上一层玫瑰般的甜蜜色彩。 于是,“酒这个东西,真好”的话音,就会在耳畔响起。接着往下想,酒,究竟好在哪里呢,这就是:不管在阳光灿烂的季节中,还是在刮风下雨的岁月里,只要是有酒的日子,那幸福,就属于你。 12(下面各项对文章的解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 A(“我”的妻子不能喝酒,但喜欢闻酒味,给母亲倒酒,既能体现出家庭的温馨气氛,又可以闻到酒香。B(家虽穷,酒量也不大,但酒还是要喝的,这说明作者一家对酒有着天生的热爱,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也不能放弃。 C(那时的家虽是避风港,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因为随时有人砸开家门,骚扰辱骂,使一家不得安宁。D(“朋友”“帮助”这些词语的运用,含蓄又极生动地写出在“史无前例”年代的社会实际和“我”的痛苦心情。E(现在,生活好了,为了有益身心,“我”们夫妻放弃了喝白酒,而改喝干红,在二人对饮时,一起回味着浪漫的青年时代。 13(文中反复出现母亲总爱说的“酒这个东西,真好”这句话,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她爱说这句话的原因。并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14(结合全文,阐释“无论在阳光灿烂的季节中,还是在刮风下雨的岁月里,只要是有酒的日子,那幸福,就属于你”一句话的含义。(6分) 答: 上期参考答案: 8((6分) (1)(3分) D(两人都重视精神上的事奉) (2)(3分)要做到“孝”,既要懂得“养”父母(“养口体”),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懂得“敬”父母(“养志”),尊重、满足父母的意愿。(答对一点得2分) 95 (甲)(15分)12、BD(B项:与破坏植被无关。作者用景物的荒凉衬托人物内心的荒凉冷寞。D项:概括不全面。还因为历代统治者的懦弱昏庸,尚且偷安。5分,答对一项得3分)13.?是一种既骄傲又伤感的感觉。(2分)?是因为高原的雄浑,民族历史的厚重。(2分)14、?轩辕柏是黄土高原血脉的象征,有了它,黄土高原才会成为“金子样的高原”。(3分)?轩辕柏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有了它,炎黄子孙才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繁衍。(3分) 语文每晚一练,51~ 班级: 姓名: 得分: 上期参考答案: 8((1)C(尽量减少父母的担忧) (2)偶尔为父母做点什么,有美食就让给父母吃,这样的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难就 难在能够做得心甘情愿,和颜悦色,并且能够始终如一,持之以恒。 【参考译文】 孟懿子向孔于询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向我什么是孝,我告诉他‘不要违背’。”樊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以礼侍奉,去世了,要依照礼的规定送终,并且依照礼的要求去祭祀。”孟武伯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父母只为孝子的疾病而担心(把这种父母对你忧愁的心情用于对待父母,就是孝)。”子由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一样也有人供养和照顾啊~”如果在供养的时候心中不怀敬意,那跟供养狗马有什么分别呢,子夏向孔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常能和颜悦色是件难事。通到有事晚辈就去做,有好吃的好喝的,让长辈享受,仅仅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2((5分)A D (B我们一家没有对酒的天生热爱。C“随时有人砸开家门,骚扰辱骂, 使一家不得安宁”一语文中无据,理解过实。E“放弃了喝白酒,而改喝干红”文中无 据,“回味着浪漫的青年时代”更是无从谈起。) 13((4分)原因:(2分)酒可以减轻自己因儿子受罪而带来的痛苦,也可以让儿子暂时摆 脱痛苦,还可以营造温馨生活氛围(或气氛)。 作用:(2分)开头就写到这句话,对全文起引领作用,文章中反复出现此句,起到抒情线索的作用,结尾再度出现此句,呼应了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学生结合每句话的前后语境,言之成理可以给分。) 14((6分)在痛苦的年代,酒代表的是家人的慰藉和期待。(2分)在幸福的年代,适度的 酒可以给人带来温情的回忆。(2分)拥有了这些,就拥有了幸福。(2分) 语文每晚一练,52~ 班级: 姓名: 得分: 上期参考答案: 96 语文每晚一练,53~ 班级: 姓名: 得分: 上期参考答案: 语文每晚一练,54~ 班级: 姓名: 得分: 上期参考答案: 语文每晚一练,55~ 班级: 姓名: 得分: 上期参考答案: 语文每晚一练,56~ 班级: 姓名: 得分: 上期参考答案: 语文每晚一练,57~ 班级: 姓名: 得分: 上期参考答案: 97
/
本文档为【每晚一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