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桂枝茯苓丸(郑惠芳经验方)

2017-09-02 19页 doc 41KB 9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桂枝茯苓丸(郑惠芳经验方)桂枝茯苓丸(郑惠芳经验方)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 郑惠芳 温通经脉 祛瘀生新 散结消肿 血瘀证 崩漏 产后恶露不尽 痛经 子宫肌瘤 慢性盆腔炎 1(方名:桂枝茯苓丸 2(来源:《金匮要略》 3(组成:桂枝9克、桃仁9克、丹皮9克、赤芍9克、茯苓9克。 4(功用: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 5(方解:本方原治妇人素有瘕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证由瘀阻胞宫所致。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瘕,用之为臣;丹皮、赤芍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
桂枝茯苓丸(郑惠芳经验方)
桂枝茯苓丸(郑惠芳方)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 郑惠芳 温通经脉 祛瘀生新 散结消肿 血瘀证 崩漏 产后恶露不尽 痛经 子宫肌瘤 慢性盆腔炎 1(方名:桂枝茯苓丸 2(来源:《金匮要略》 3(组成:桂枝9克、桃仁9克、丹皮9克、赤芍9克、茯苓9克。 4(功用: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 5(方解:本方原治妇人素有瘕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证由瘀阻胞宫所致。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瘕,用之为臣;丹皮、赤芍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症之功,健脾益胃,扶助正气,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之功,使瘀化癥消,诸症皆愈。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既用桂枝以温通血脉,又佐丹皮、赤芍以凉血散瘀,寒温并用,则无耗伤阴血之弊。二为出血之症,采用行血之法,体现通因通用之法,俾瘕块得消,血行常道,则出血得止。 6(主治:(1)瘀血所致的崩漏、产后恶露不尽(包括自然流产及人工流产后的阴道流血)、经期淋雨、感寒、涉水而致的经水不断、痛经等症。(2)慢性附件炎、盆腔慢性炎块、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属于血瘀而又兼月经后期者。 7(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临床观察本方用于青壮年妇女瘀血寒凝所致的腹痛、癥块、崩漏下血诸患,有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之效。有些患者虽流血较多,甚至出现严重的贫血现象,但只要腹痛拒按,块下痛减有瘀血征象即可应用。有些流血时间较长的患者,经用补药、涩药、炭类药止血仍血不止或血量反多者,而用此方活血止血,往往收到药到血止之效。育龄期崩漏者,服此方血止后继之调补冲任,则易受孕。 (1)崩漏血瘀型 证见月经按时,或闭经二、三个月后阴道流血淋漓不止,时多、时少,或血块下后腹痛减,或久漏不止,脉涩或弦滑者。如年轻体壮者可将本方药物(桂枝除外)各加3克,再加酒大黄9克;体弱者加益母草15,30克;贫血重者加黄芪、党参以固气摄血;肾阳虚者加覆盆子18,30克,炒川断12,15克;若药后大便稀日行数次者,加白术9,12克;药后下血块甚多,或下烂肉样皮膜状物后流血不减者,此为瘀祛正虚,可更服补益固涩之剂,药后血未减,亦未下血块者,原方去桂枝、赤芍,加白芍、益母草炭;如药后血少 色变淡,可将原方各药量减半,服至血止。 (2)产后恶露不尽属血瘀者,加酒大黄、益母草、金银花,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气虚体弱者加党参。 (3)痛经 加当归、怀牛膝、香附、元胡、生蒲黄、酒灵脂、甘草,兼呕吐者加吴茱萸、生姜,腹泻者加白扁豆,有热者去桂枝。月经来潮前三、四天用药,日一剂,经至第二天停药,连用三个月。 (4)输卵管积水 加柴胡、白术、当归、车前子、怀牛膝、王不留行、香附, 以增加舒肝理气、利水活络之效。 (5)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慢性盆腔炎块 证见月经后期,或经行淋漓不断,或白带多,小腹痛,脉弦涩或有滑象者,加当归、香附、元胡、金银花、连翘、薏苡仁、瓜蒌仁、野菊花等,以活血化瘀、消肿散结。 (6)子宫肌瘤 加海藻、郁金、鸡内金、生牡蛎、鳖甲、没药、冬瓜仁,以祛瘀软坚消癥。若月经先期可去桂枝,加玄参、黄芩。 8(验案举要: 案一,崩漏属肾阳虚,血寒凝瘀。桂枝茯苓丸加减治之。上传病例编号18760 井某,女,24岁,1978年8月1日初诊。近三年来,月经四十至五十天一行,量多,色紫有块,腹痛,每次行经持续二十或三十天方净,有时需服中药止血。现已来经三天,心烦易怒,倦怠乏力,嗜睡,纳可,二便正常。十八岁月经初潮,周期三十余天,结婚年余,夫妻同居未孕。以往妇科检查无异常。脉细滑,尺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证属肾阳虚,血寒凝瘀之崩漏。治当温经行瘀止血,处以桂枝茯苓丸加益母草24克,酒大黄6克。水煎服,三剂。 九月二十九日复诊,服药二剂血即止,现停经五十余天,自觉乳房胀,食欲、睡眠、二便均正常,脉细滑,舌淡红,苔薄白。双合诊检查外阴、阴道(一), 宫颈光滑着色,宫体如五十天妊娠大小,软,双侧附件(一), 妊娠反应(+)。诊为早孕。(郑惠芳.桂枝茯苓丸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山东中医杂志,1984,(3):15-16) 案二,崩漏之瘀血阻滞。桂枝茯苓丸加减治之。上传病例编号18749 李某,女,31岁。1974年6月4日初诊。自同年一月三十日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至今不止。血量时多时少,色紫红,小腹阵痛,腰痛,下肢浮肿,曾服中药血未止。诊得脉沉涩,舌淡红,苔薄白。证属瘀血凝滞,血不循经。治宜活血祛瘀,佐以益气止血。处以桂枝茯苓丸改汤加川续断15克,党参15克,酒大黄9克。水煎服,三剂。 六月十二日复诊,服药后血已净,现白带较多、无味,腰痛,头晕,下肢浮肿。双合诊 检查:外阴(一),阴道(一),子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好。附件双侧(一)。脉沉细,舌淡苔薄白。此为虽瘀祛血止,但因病久肾虚气弱,故用补肾佐以健脾益气之剂以善其后。继诊二次诸症告痊。(郑惠芳.桂枝茯苓丸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山东中医杂志,1984,(3):15-16) 9、注意事项:四十五岁以上的体弱者应与参芪并用。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此方。 10、参考资料: 与本方有关的论文论著: (1)郑惠芳.桂枝茯苓丸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山东中医杂志,1984,(3):15-16 (2)叶青.郑惠芳治疗崩漏的经验特色.北京中医, 1993,增刊,49,50 (3)叶青.齐鲁名医—郑惠芳学术思想及特点.山海出版社,1995 (4) 李凤兰.郑惠芳妇科临床拾琐.中医杂志,1993,34(4):221,222 (5) 李凤兰,公秀珍.郑惠芳治疗妇科出血性疾病经验.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3):891 (6)李凤兰.实用中医中药与妇科临床.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整理者姓名:刘卉 叶青 名老中医签名: 过期饮 关键词:过期饮 郑惠芳 养血化瘀 理气调经 血虚气滞证 月经后期 1(方名:过期饮 2(来源:《证治准绳?女科》卷一 3(组成:熟地9克,炒白芍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香附9克,红花3克,桃仁6克,莪术3克,木通3克,炙甘草3克,肉桂3克。水煎,温服。 4(功用:养血化瘀、理气调经 5(方解:本方以四物汤养血调经为基础。熟地、当归为君药,滋阴养血补血,白芍、川芎、桃仁、红花为臣药,以补血敛阴、活血行滞。君臣合用,以补为主,补中有散,补而不滞。四物汤长期以来应用于以血虚和血瘀为基本病机的各种病症,然“血虚多滞,经脉隧道不能滑利通畅”(张秉成《成方便读》),血瘀可致气滞,气滞也可久而成瘀,血瘀气滞,导致月经后期、痛经等症的发生,故而以香附、莪术、木通、肉桂为佐药,以行气解郁、温通经脉,气通血和,经血自调。甘草为使,以调和诸药,并能缓急止痛。诸药合用,使血虚能补,血滞能行,达到养血化瘀、理气调经之功。 6(主治:适用于治血虚气滞所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等。症见月经过期不至,或月经过少,色暗有块、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其痛稍减,舌边紫暗,脉涩等。 7(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四物养血和营,桃红化瘀,香附、莪桂温通行滞,甘草和中,有养血、活血、行气、温通之功,故对于血虚、血瘀、气滞、血寒所致的月经病有良效。临床常用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不孕等病。 临床加减化裁:若面色黄,月经量少、色淡,即去桃红、莪术,加强熟地、当归之力,并加参、芪等甘温补脾生血之品及首乌、枸杞、杜仲等滋肝肾、养阴血之品;若有经行小腹冷痛较甚,伴形寒肢冷,脉细,苔白等寒象明显者,加炮姜、艾叶、元胡等温经通脉止痛;若有经行小腹胀痛较甚,伴经前乳胀,脉弦等气滞明显者,加乌药、木香、元胡以行气止痛;若有月经量过少,色紫暗,有血块,腹痛,块下痛减,舌苔暗,脉涩等症状,加川牛膝、丹参等加强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之功。 8(验案举要: 案一,疏肝理气活血治疗月经后期肝郁血瘀证,上传病例编号18936 克某某,女,24岁,2008年12月3日初诊。月经后拖半年,停经39天。既往月经28-30天一行,近半年月经45-60天一行,量色可,5-6天净。现停经39天。感乳房胀痛,偶有 小腹隐隐不适,心烦易怒,近几日面部痤疮较明显。自测尿HCG:阴性。纳眠可,二便调,乳房胀。舌质红,舌苔白,脉沉。患者平素情志抑郁则易伤肝,疏泄不及,气机不畅,血为气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则月经后期;证属肝郁血瘀。肝气郁滞,经脉壅滞,不通则痛,故乳房胀。小腹疼。肝郁化火,热扰心神,则心烦易怒,热邪循经上壅胸面部,日久气滞血瘀痰凝而成痤疮。治以养血活血,理气调经。自拟方:川芎6克,当归12克,香附10克,熟地15克,茺蔚子10克 丹参12克,甘草6克,川贝9克,蝉蜕9克,白芷9克,桑皮12克,6剂,1日1剂。水煎三遍,前两遍口服,第三遍洗脸。 二诊(2008年12月10日):服上药6剂平妥,现停经46天,今晨自测尿HC克示:阴性,现小腹不适,乳胀,痤疮较前缓解,昨晚见少许血性分泌物,点滴即净,纳眠可,二便调。脉滑数。上方继服,3 剂,1日1剂 三诊(2008年12月17日):服药平妥。LMP:12月10日,量中色红,有血块,6天净,现手足不温,怕冷,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暗红,舌苔薄,脉沉。行气活血,温经调经。方选过期饮加减。处方:川芎10克,当归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香附12克,莪术9克,桂心6克,甘草6克,广木香9克,川牛膝16克,鸡血藤20克,赤白芍各9克,熟地15克,茺蔚子15克,连壳15克。8剂,1日1剂。 四诊(2008年12月24日):服上药平妥,诉服药后仍感腹胀、腰酸怕冷,手脚不温。纳眠可,小便调,大便质可,面部痤疮明显。脉细滑缓。上方加川贝9克,橘叶15克,6剂,日一剂。 五诊(2008年12月31日):现月经周期第21天,诉服中药后仍感腹胀,手脚发凉,纳眠可,小便调,大便稀,1-2次1日。脉象细数。上方加泽兰12克, 10剂,日一剂。 六诊(2009年2月11日):服上药4剂后停药。间隔半月服上药2剂。PMP:09年1月7日(周期27天),Lmp:09年2月5日(周期30天),量不多,色暗红,有少量血块,6天净。纳可,多梦,二便调。脉沉左稍滑。上方去泽兰,加锁阳10克。8剂。 案二,月经后期、痛经肾虚血瘀证,治以补肾祛瘀 养血行血,上传病例编号18933 王某某,女,28岁,2009年2月14日初诊。月经后拖及经行腹痛10余年。月经16岁初潮,周期2 - 3+月,经期7天,量中,色淡,有血块,经行腹痛,用止痛片止痛。偶尔不用黄体酮则月经不来潮。2007年月经规律1年。近2个月月经量少(3-4片卫生巾/次)。Lmp:2009-01-30(周期2+月),量少。平素同房左侧小腹疼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稍弦。B超监测示:子宫偏小,无优势卵泡。患者子宫体积偏小,月经初潮起即有月经后拖,乃先天禀赋不足,久之可致闭经。病程日久,经亏血少,血运不畅,故而月 经量少,经行腹痛有块。诊断:月经后期、痛经,肾虚血瘀证,治以补肾祛瘀,养血行血。方选过期饮加减。川芎9克,当归10克,赤芍9克,熟地16克,桃仁9克,红花9克,香附15克,莪术9克,桂心6克,广木香9克,川牛膝15克,锁阳12克,紫河车粉3克。10剂。 二诊(2009年2月25日):近几日小腹隐痛,白带稍多,舌暗红,苔薄白,脉略数。符合排卵期征兆,此乃肾之阴阳转化之期,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上方加山楂肉15克调胃。10剂,经前服,经至不服,经后不服。 三诊(2009年3月7日):Lmp:2009-1-30日(周期2+月),量少。现感口干,咽喉部干燥,经间期小腹疼痛。白带量稍多,色微黄,质稀。已无小腹隐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滑。自诉服中药后闻及肠鸣音,无腹胀。今日见少量阴道流血。患者感口干咽燥,脉象细滑,月经欲来,阴血下注血海,故而兼见阴虚之象。上方基础上加入菟丝子20克,鹿角胶6克养血益肾。4剂。 四诊(2009年4月1日):lmp:2009-3-12(周期41天),量色同既往,7天净。近期觉下腹胀,肠鸣音略亢进。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舌润肠鸣,乃脾胃有寒,加用炒乌药9克,温胃散寒,又能温经通脉。10剂。 五诊(2009年4月15日):今日觉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无异味及阴痒。有腰酸,测基础体温呈单相,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稍滑。腰为肾之府,肾虚乃腰酸,基础体温呈单相,亦为肾气亏虚不能维持正常月经的来潮。三诊方菟丝子30克,加大补肾之力,加元胡10克,理气助血行,10剂。 六诊(2009年5月6日):4月14日左右左下腹疼痛明显,伴白带量多,如蛋清,持续2天。Lmp:2009-05-01(周期49天),量色正常,5天净,小腹无疼痛。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月经过后,血海空虚,在肾气作用下蓄积精血,属藏而不泄,不宜再用牛膝等引血下行之品。治疗中一直兼顾患者的先天不足,子宫发育不良,以紫河车粉补益精血。上方去牛膝,加补骨脂10克,紫河车粉加量为6克 。嘱患者坚持服药,方可痊愈。 9、注意事项: 本方原为治血虚气滞所致经水过期不行,有养血和营、化瘀、温通行滞之功,具攻补兼施之法。然经水过期不行,肾亏先天不足为本,血瘀血亏为标。故临床辨证多为肾虚血瘀之证,故而过期饮酌加补肾益精之品标本兼顾,尤以经后血海空虚、蓄积精血之期用药需注意。 月经后期的原因很多,症情复杂,临床所见病人轻重不同,病情长短各异,因而明确病 因,因病而致经迟者,当月经周期调至正常,还应注重治疗其原发病,方可巩固其疗效。 10、参考资料: 与本方有关的论文论著: (1)叶青.郑惠芳治疗月经稀发闭经不孕的经验.江西中医药,1992,23(5):11,12 (2)叶青.齐鲁名医—郑惠芳学术思想及特点.山海出版社,1995 整理者姓名:张萌 叶青 名老中医签名: 舒经汤 关键词:舒经汤 郑惠芳 化瘀消癥 温经止痛 寒凝瘀血证 痛经 原发性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 1(方名:舒经汤 2(来源:老中医自拟方。由《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化裁而来。 3(组成:桂枝9克,茯苓9克,桃仁9克,丹皮9克,赤芍9克,半夏9克,陈皮15克,香附12克,元胡15克,甘草9克。水煎,温服。 4(功用:化瘀消癥,温经止痛。 5(方解:本方为桂枝茯苓丸合二陈汤加减而成。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方中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癥;茯苓消痰利水,渗湿健脾,以助消癥之力,用之为臣;半夏性辛温而燥,善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陈皮理气燥湿,使气顺痰消,化痰消癥;丹皮、赤芍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香附、元胡则有理气止痛之功,共为佐药,甘草既能缓急止痛,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中桂枝温通血脉,半夏、陈皮辛温燥湿化痰,而丹皮、赤芍凉血散瘀,寒温并用,活血化瘀与燥湿化痰同用,而以活血化瘀为主;且避免耗伤阴血之弊。桂枝茯苓丸原方即有活血化瘀,缓消瘕块之功,然癥瘕之形成,与气、血、痰、湿密切相关,机体正气不足,或外感、内伤之邪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瘀血、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邪凝结不散,久而成癥瘕之证。而气、血、痰、湿互相影响,多有兼夹、偏重。故而本方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强了燥湿、化痰、行气、止痛之功。而茯苓、陈皮、半夏合用,可健脾、调中、和胃、止呕。 6(主治:适用于瘀血内阻、寒凝、痰湿阻滞之证。症见月经过期不至,或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少,或漏下不止,或产后恶露不尽,色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其痛稍减,或月经停闭,伴形体肥胖,胸闷泛恶,带下量多、色白,或下腹结块,触之不坚,或半带下量多,舌边紫暗,苔白腻,脉涩或脉沉滑等。 7(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临床常用于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癥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临床加减化裁:若瘀血阻滞较甚,可加丹参、川芎等以活血祛瘀;若疼痛剧烈者,宜加没药、乳香等以活血止痛;出血多者,去桂枝,可加茜草、蒲黄等以活血止血;带下多、胸脘痞闷、舌体胖大、苔白厚腻等痰湿症状明显者,加强化痰除湿之力,加苍术、南星等;输 卵管不通患者加内金、连翘、王不留行等;输卵管积水则加柴胡、白术、当归、车前子、怀牛膝、王不留等,以增加舒肝理气、利水活络之效。若腹泻便溏、纳差食少、脾胃偏虚者,宜健脾和胃,加白术、砂仁、白扁豆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加海藻、郁金、内金、生牡蛎、鳖甲、没药、冬瓜仁等,以祛瘀软坚消癥。 8(验案举要 案一,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治疗痛经、继发性不孕、输卵管不通肝郁气滞血瘀证。上传病例编号19198 郝某某,女,27岁,08年10月29日初诊。经行腹痛数年,未避孕未孕一年。患者自月经出初潮起即经行腹痛,坠胀疼痛,月经14-4/30天,量中,有血块,经前乳胀。Lmp:10.6 日(周期30天),经前乳胀,经行小腹坠胀疼痛剧烈,伴恶心,血块较多。结婚后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孕一年。纳眠可,二便调,脉沉细滑,舌尖有瘀点,苔薄白。10月12日 HSG示:双侧输卵管不通(左侧根部不通,右侧充盈较少,未弥散)。患者原发性痛经,流产后继发输卵管不通,导致痛经加重。诊断为:1痛经,2继发性不孕3输卵管不通,肝郁气滞血瘀证。予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之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9克,茯苓12克,桃仁10克,赤芍9克,丹皮9克,半夏9克,陈皮12克,香附15克,元胡9克,川芎6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内金15克,连翘15克,王不留行12克。,剂。 二诊(08年11月1日):lmp:10.6(周期30天)量中,经行腹痛。服药后大便稀,日2次。脉沉缓细。上方王不留行改为15克,元胡改为15克,茯苓改为18克,去白芍,加红花9克,增加行气利水之力量。6剂。 三诊(08年11月5日):现感双腿发凉酸痛,左乳房胀,纳眠可,小便色黄,有味,大便质稀,日3次。脉象细稍滑。月经即将来潮,此为经前期紧张证之表现。应活血引血下行,上方加当归9克。10剂。 四诊(08年11月22日)服上方后第二付月经来潮,lmp:11.6(周期30天)量中,经前未腹痛,仅腹胀,有少量血块,色暗,5天净,纳眠可,小便色略黄,有味,白带量中,色黄有异味,经净后阴痒。大便稀,日2次,偶一日3次。舌红,脉象略数。舌红、脉数,此乃湿热之征。上方去丹皮,加丹参18克,坤草15克,橘红加至9克。8剂。 五诊(08年12月13日):服药平妥,lmp:12.3(周期28天)量较多,色鲜红,有较多血块,无经行腹痛,经前乳房胀,4天净,近日白带量稍多,色微黄,纳眠可,二便调,脉象细弦。仍有湿热下注之象。上方加牡蛎18克,苏梗9克。苏梗行气、牡蛎散结,重在疏通输卵管(胞脉)。8剂。 案二,活血化瘀,健脾和胃治疗月经后期、痛经之血瘀、脾胃偏虚证,上传病例编号19187 陈某,女,21岁,2009年2月7日初诊。经行腹痛5年,加重2年。月经16 6/35~45天,LMP:1月14日(周期44天)。量色可,有血块,伴经前乳房胀痛,心烦,经前腹胀,腰痛,2天后缓解,伴恶心,偶有呕吐,小腹发凉,疲乏无力,面部前胸起疙瘩。二便调。舌紫暗,少苔。右脉缓,左脉细弦。患者自感学习压力大、情志不遂、心烦易怒,长期不良情绪刺激导致经前乳房胀痛、腹泻便溏,纳差食少等肝郁脾虚症状,气虚无力行血,加之肝郁失于疏泄导致本病发生。诊断:月经后期,痛经。血瘀,脾胃偏虚证。予活血化瘀,健脾和胃治疗。桂枝茯苓丸加味加减:桂枝6克,茯苓12克,桃仁10克,丹参16克,赤芍9克,白芍15克,香附15克,砂仁9克,炮姜3克,元胡12克,白扁豆15克,半夏9克,陈皮15克, 茺蔚子9克,川贝9克,甘草9克,6剂。 二诊(2009年2月14日):感乳房略胀,余无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紫暗,少苔,脉沉。患者月经即将来潮,在上方的基础上加苏梗9克以理气,气行则血行,加川牛膝12克以引血下行,血行则胞脉畅通,可缓解经期腹痛。8剂。 三诊(2009年4月18日):LMP:3-27(周期37天),经前未服药,经前2天腹痛较剧,伴小腹发凉,夜间燥热。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暗,少苔,右脉缓,左脉稍滑。上方改川牛膝15以加强活血通经之效,加川芎9克以活血行气,气行则血行。 四诊(2009年5月2日):LMP:4-29(周期32天),色红,经前2天腰痛明显,腹痛明显减轻,伴恶心明显,今日行经第4天未净。舌紫暗,苔薄白干,脉细略滑。经水将净,疼痛缓解,胞宫空虚,此时不宜再行攻伐以治标,而根据月经周期改用健脾益气治本之品。自拟方:苏梗9克,茯苓10克,炒白扁豆15克,白术12克,半夏9克,甘草6克,陈皮12克,当归9克,童参15克,香附12克,砂仁9克,茺贝散。6剂。嘱其注重经期的保健摄生,注意饮食调理及生活起居,运动适量,注意保暖等,达到中医“治未病”的效果。 9、注意事项: 本方的辨证要点为腹痛拒按,块下痛减,下血色晦暗而挟瘀块,舌质紫暗,脉沉涩或伴形体肥胖,胸闷泛恶,带下多,苔白厚腻。对妊娠而有瘀血癥块致胎动不安者,只可渐消缓散,不可峻猛攻破,以免伤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此方。 10、参考资料: 与本方有关的论文: 郑惠芳.桂枝茯苓丸在妇科的临床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1984(3):15-16 整理者姓名:张萌 叶青 名老中医签名: 举元煎加减(郑惠芳经验方) 关键词:举元煎加减 郑惠芳 补虚塞流 引血归经 脾虚 崩漏 月经过多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方名:举元煎加减 2(来源:《景岳全书》 3(组成:黄芪15,30克,党参15,3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炒升麻6克。 4(功用:补虚塞流,引血归经。 5(方解: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方中之君药;党参益气健脾为臣;白术苦温,燥脾补气,甘草健脾和中,共为佐药;升麻升举脾胃清阳之气为使。诸药以甘味之品为主,甘味药补脾以益生发之气,甘能生血养营,使脾胃气强,则阳长阴长,血自归经。该方短小精悍,补气升阳,力专效宏,对由脾虚气陷不能摄血而出血不止者,速用此方能立竿见影。 6(主治:崩漏脾虚型。症见经血非时而至,量多,淋漓不断。血色淡而质稀,气短神疲,面色晄白或面浮肢肿,手足不温,或饮食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沉弱。 7(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主要用于脾虚之崩漏、月经过多。巢氏《诸病源候论》有“劳伤冲任”之说。劳累伤脾耗气,脾虚不摄,冲任失固,血不循经,可致脾虚崩漏,出现经血非时而至,量多,淋漓不断。血色淡而质稀,气短神疲,或饮食不佳等症。临床常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脾虚者。 黄芪、党参用量要大,以30克为好。若气虚甚者,以力参9克急煎顿服,增强其益气固摄之力。阴道流血多时加地榆、仙鹤草、棕榈炭等止血之品及生龙骨、生牡砺、海螵蛸、五味子等固涩止血。兼肾虚腰痛者酌加杜仲、续断、桑寄生、覆盆子、益智仁。大便稀者加补骨脂、肉豆蔻。贫血较重者加阿胶养阴以补血。血止后尚有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征忡等一系列心脾两虚之候,此乃血虚气亦虚,血不养心所致,再用归脾汤健脾养心以益生化之源。 8(验案举要: 案一,崩漏之脾虚型。举元煎加减治之。上传病例编号18642。 周某,女,33岁,1990年11月25日初诊。主诉:阴道流血35天,血量较多,每天换纸7,8次。曾以此就诊服药(不详)未效。心慌,乏力,纳呆,小腹痛,目涩。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有血,宫颈肥大,宫体后位,不易复位,稍大,活动欠佳,附件(,)。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中医诊断:崩漏,证属脾虚型。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 以补气摄血,补虚塞流,引血归经。举元煎加减:升麻9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白术20克、甘草6克、白芍12克、生龙骨30克、生牡砺30克、地榆炭45克、五味子12克、旱莲草30克、棕榈炭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服上药4付阴道流血停止。 案二,崩漏之脾虚型。举元煎加减治之。上传病例编号18637。 7戚某,女,44岁,1978年1月25日初诊。主诉:阴道流血15天。月经近1年天,量不21多,用纸半包。LMP:1月10日,距上次31天。来潮后至今淋漓不断,色鲜红无块,用纸近1包。感少腹痛,腰及腰以上部疼,头晕,心慌,多梦,易惊,口渴欲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血常规:血色素10.5克,红血球370万,白血球5000。中医诊断:崩漏,证属脾虚型。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以健脾益气,升提固摄。以举元煎加减:党参24克、黄芪15克、白术9克、升麻9克、黄芩9克、生地15克、煅龙骨30克、煅牡砺30克、炒续断15克、地榆30克、棕榈炭15克、海螵蛸12克、荆芥穗炭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3剂后阴道流血已明显减少,症状好转,自感全身乏力,腿软。继以上方3剂服用。1978 6年11月28日随访,月经天,量一般,已正常7个月。 25,26 案三,崩漏之脾虚型。举元煎加减治之。上传病例编号15954。 3张某,女,45岁。1978年2月23日初诊。主诉:阴道流血16天不止。月经16天,25,26于77年12月初月经来潮干净后延期到2月7日来潮,量不多,色红,至今不净。血量增多2天,色淡红,无块,无腰腹痛,纳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崩漏,证属脾虚型。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以健脾益气,调经止血。以举元煎加减:黄芪15克、白术12克、 党参15克、升麻9克、生龙骨15克、生牡砺15克、棕榈炭12克、地榆15克、炒续断12克、甘草6克。服药2剂血止,感颜面虚肿,无其它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较前有力。妇科检查:宫颈??糜烂,宫体大小正常,略硬,附件左侧增厚有索条, 3余正常。继用上方加减调理9天。1978年11月24随访,月经已按月来潮,天,量正常。 28 9、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肝经湿热偏盛者忌。 10、参考资料: 与本方有关的论文论著: (1)郑惠芳,黄淑贞,孟庆洪,等.复旧固本治疗功血的体会—附205例疗效分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9(3):36,39 (2)叶青,郑惠芳运用举元煎治疗崩漏的经验.中医妇科理论与临床.中医古籍出版,1995,6:203,205 (3)叶青.郑惠芳治疗崩漏的经验特色.北京中医, 1993,增刊,49,50 (4)叶青.齐鲁名医—郑惠芳学术思想及特点.山海出版社,1995 (5)叶青.中医妇产科学—郑惠芳学术思想特点.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叶青.郑惠芳从脾论治妇科病经验.山东中医杂志,1992,11(4):40,41 (7)李凤兰.郑惠芳妇科临床拾琐.中医杂志,1993,34(4):221,222 (8)李凤兰,公秀珍.郑惠芳治疗妇科出血性疾病经验.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3):891 (9)李凤兰.实用中医中药与妇科临床.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整理者姓名:刘卉 叶青 名老中医签名: 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郑惠芳经验方)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郑惠芳 补肾益阴 固涩止血 肾阴虚 崩漏 月经过多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方名: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2(来源:《小儿药证直决》、《医便》。 3(组成:熟地15克,山萸肉12克,山药15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24克,丹皮9克,茯苓9克。 4(功用:补肾益阴,固涩止血。 5(方解:方中熟地为君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而生血,大补真阴;山萸肉温补肝肾而涩精;山药健脾固肾而益精,为臣药。上述三味药相配伍可滋肾、养肝、益脾,肝、脾、肾三阴并补,故为“三补”。女贞子益肝补肾;旱莲草补肾益阴,凉血止血;同为臣药。丹皮清热凉肝而泻阴中伏火;茯苓渗湿健脾,既助山药补脾,且防熟地滋腻而有碍运化,为佐药。综观全方,滋肾水以制亢旺之火,平沸溢之血。补而不腻,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阴而无浮动之虑,缩血而无寒凉之苦,使肾得其滋,精得其填,血得其固,使子宫清凉而出血自止。 6(主治:症见阴道流血淋漓不断,经乱无期,或量多,色鲜红,质稍稠,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寐不宁,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或细数。 7(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主要用于肾阴虚型崩漏、月经过多。肾阴虚,虚火妄动,冲任失守,出现经乱无期,或量多,色鲜红,质稍稠,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渴等一系列症状。临床常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见肾阴虚证候者。 临床加减化裁:阴道流血多时加地榆、贯众炭、仙鹤草、生地、小蓟、槐花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及生龙骨、生牡砺、芡实等固涩止血。气虚乏力者加黄芪、党参益气健脾;口干便秘者加麦冬、何首乌、肉苁蓉、麻子仁等养阴润肠;若兼有肾阳不足者加川续断、菟丝子、仙灵脾、紫石英、仙茅等补肾助阳之品。 8(验案举要: 案一,崩漏属肾阴虚。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上传病例编号18617 候某,女,42岁,1992年3月11日初诊。主诉:阴道流血淋漓不断半年。既往月经正常,近2年来,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LMP:1991年8月27日。阴道流血至今淋漓不断,量时多时少,量多时色红有血块,量少时色黯黑或浅淡。于1991年10月在 山东医科大学附院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给予安宫黄体酮、维生素K、中药等,未效。阴道少量流血,身倦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午后低热,眠差盗汗,口干欲饮,大便时干,小便略黄。G3P2L2A1。舌红,苔少,脉沉细数。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内有黯黑色血液,宫颈光滑,略肥大,宫体前位,略大于正常,质中等,无压痛,活动度正常,附件(,)。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证属肾阴亏虚,血失固摄。治宜补肾益阴,固涩止血。方选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麦冬15克、女贞子15克、炒山药30克、旱莲草30克、芡实30克、生龙骨30克、牡砺30克、生地炭18克、黄芩炭9克、丹皮9克、椿根皮12克。6剂,每日一剂,水煎早晚温服。服上药6剂后,阴道流血显著减少,诸症减轻。效不更方,继服6剂。3月24日诊,述服上方2剂后,阴道流血即止,现感活动后乏力,其它症状均消失。3月11日方去生龙骨、牡砺、麦冬、黄芩炭,再服6剂。继用六味地黄丸2丸,日2次,以调理善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许国英,刘昌青,张恩善.郑惠芳教授治疗更年期功血验案2则.四川中医,1996,14(6):41) 案二,月经过多属肾阴虚。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上传病例编号18003 6,7天杨某,女,13岁。1978年8月18日就诊。主诉:月经量多半年余。既往月经13,1,2月量中,色正常。近半年多月经25,26天一行,量多甚,一次行经需用纸1斤,色鲜红,有血块,经前腰痛,经期腹坠痛发凉。活动时血量增多,持续6,7天干净。LMP:8月11日,现仍未净。阴道流血量多,感倦怠乏力,头晕,恶心不吐,食欲不振,腰痛腿软,白带多,色白,胸闷,心烦,有时乳房痛,失眠,二便正常。下午低烧。舌质淡苔薄白,脉右沉左细。面色苍白无华。血色素12克,白血球5100万,血小板17万,出血时间1/2分,凝血时间1分。中医诊断:月经过多,证属肾阴虚型。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则:补肾固冲止血。服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生地15克、熟地15克、丹皮9克、山药15克、茯苓9克、山萸肉12克、白芍15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24克、小蓟30克、地榆炭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砺30克、槐花15克、党参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1978年8月21日二诊,服药平妥,于8月19日血止,仍恶心,头晕,食欲不振,胃脘有时痛,倦怠乏力,腰痛,乳房胀痛,胸闷,眠可,二便正常,白带不多。上方继服以巩固疗效。 9、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脾虚食少及便溏者慎用。阴盛阳衰,手足厥冷,感冒头痛,高热,寒热往来者不宜。夏季暑热湿气较甚者宜少服用。 10、参考资料: 与本方有关的论文论著: (1)郑惠芳,黄淑贞,孟庆洪,等.复旧固本治疗功血的体会—附205例疗效分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9(3):36,39 (2)叶青.益肾滋阴法治疗崩漏的体会.中国中医急症,1995,(4): (3)叶青.郑惠芳治疗崩漏的经验特色.北京中医, 1993,增刊,49,50 (4)李凤兰.郑惠芳妇科临床拾琐.中医杂志,1993,34(4):221,222 (5)李凤兰,公秀珍.郑惠芳治疗妇科出血性疾病经验.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3):891 (6)许国英,刘昌青,张恩善.郑惠芳教授治疗更年期功血验案2则.四川中医,1996,14(6):41 (7)李凤兰.实用中医中药与妇科临床.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整理者姓名:刘卉 叶青 名老中医签名:
/
本文档为【桂枝茯苓丸(郑惠芳经验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