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那些令我们口齿生香的词句

2017-10-16 29页 doc 56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3143

暂无简介

举报
那些令我们口齿生香的词句那些令我们口齿生香的词句 “那些令我们口齿生香的词句”——这一想法源于两年前,我在读书、看报乃至看电视时经常看到在一些文章或情节中嵌入的这些美丽的词句竟是那么地恰当与智慧,尽管有些已经不再是它的原意,但无疑都会有妙手天成、浑然成趣的效果。 在网站上也许可以搜到类似于“经典名句”之类的名目表,但如果不加以分析以及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恐怕我们难以真正领汇、掌握并活用这些句子。我酷爱古典文学,我酷爱诗词歌赋,我酷爱名言警句,同时我还热衷于观察社会问题和感悟社会现实。我觉得我有责任也有必要做这样一份再加工地工作。我希望大家通过学...
那些令我们口齿生香的词句
那些令我们口齿生香的词句 “那些令我们口齿生香的词句”——这一想法源于两年前,我在读书、看报乃至看电视时经常看到在一些文章或情节中嵌入的这些美丽的词句竟是那么地恰当与智慧,尽管有些已经不再是它的原意,但无疑都会有妙手天成、浑然成趣的效果。 在网站上也许可以搜到类似于“经典名句”之类的名目表,但如果不加以以及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恐怕我们难以真正领汇、掌握并活用这些句子。我酷爱古典文学,我酷爱诗词歌赋,我酷爱名言警句,同时我还热衷于观察社会问和感悟社会现实。我觉得我有责任也有必要做这样一份再加工地工作。我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这些句子(尽管有些是你耳熟能详的句子),能够体会到这些句子的妙用之处,并且从此热爱古典文学,进而为你的生活、语言及写作增添新的佐料,如能这样,我是非常欣慰的。 我在选择这些句子时,尽量挖掘它与现代生活相关联的含义,甚至是偏离原义的含义,只要这层含义能够反映现实或能够对现实做一些深入的、一针见血的刻画与描述。总之, 只要有助于体现我们日常生活,或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认识,或有助于提高我们文化修养,都是我要收集并再加工的对象。如此说来,这些句子,不仅仅是适用于文人或者搞文字工作的人,也同样适用于每一位普通大众,因为读了这些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些句子与我们的生活竟如此贴近、如此不可分割~当然“众人抬柴火焰高”,我希望大家与我一道开始这段暂新的历程,提出你们对这些词句的思路和想法——为了《那些令我们口齿生香的词句》~ 中华名句如此之多,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出自:老子《道德经》四十一章 原文: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释义: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 理解:真正的音乐一定是用心去感受的天地之气、日月 之脉,真正的气象一定存乎我们心间,所谓心中自有天气,则又天气何物不可盛载,可以说这句话也反映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以及他“无为”的哲学境界。与此相应还有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大爱无言”,也就是说真正的“大爱”是不须说出口的,能说得出口的也未必是“大爱”。儒家的“有为”与道家的“无为”在“爱”上也表现出差异,儒家的爱一定要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道家的爱可以是逍遥天地间,与世间万事万事融化一体,真正的爱不是说的也不是做的,它一定藏在我们心里。 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应用得比较少了,但它反而可以佐证“大爱无言”,用以铺陈“大爱无言”,用以排比“大爱无言”。父母之爱,常常是“大爱无言”的,夫妻之爱,也常常是“大爱无言”的,但处于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们,又常常需要情话绵绵。若情话表述不及时、不到位,就会被不停地追问“你爱我吗,”这时候不妨以“大爱无言”来回复,并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佐证之,岂不皆大欢喜,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原文: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释义:脑力劳动者管理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管理 理解:这句话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的著名论述,一直以来就对这句话评论不已。其实不管怎样,以我们当前大众的、主流的观点来看,“劳心者”还是在优于“劳力者”,不是说劳动贵贱的问题,而是说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与修养素质,不是经常讲要作有思想的人么,而“劳心”就体现了“有思想”,“劳力”则反映其文化、素质还有欠缺,因为要受治于人,这句话具备一定道理的。 应用:且不说统治与不统治的问题、管理与不管理的问题,在现实中无论是什么行业,即使是农民工,“劳心者”也要比“劳力者”占据更多的优势。这本无可厚非,只是我们要努力作一个“劳心者”,而不要总是停留在“劳力者”这一层面。这句话,一方面劝人,一方面自劝吧。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出自: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释义:天下安定,皇家要大兴建设,劳民伤财,百姓受苦;如果国家灭亡,灾难四起,战祸不断,百姓也受苦 理解:这首小令我们都很熟悉,反映了老百姓在封建社会帝王更替、朝代变换下,无论朝廷是兴是亡,带给老百姓同样的苦难从来都有改变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应用:在现实中,我用调侃的语气,以雇用者(公司)代表朝廷,以被雇用者(员工)代表百姓,我们也可以揭示出同样的道理:公司赢利了、嫌钱了,分给员工的红利微乎其微甚至没有,员工可怜;公司赔钱了、破产了,员工减薪,甚至另谋出路,员工可怜~概括一句是:(公司)兴,员工苦,亡,员工苦。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七回《葬花词》 原文摘选: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释义:宁愿为坚持自己高尚净洁的品格节操而死去,也强于陷身于渠沟的污泥中而生存。 理解:当林黛玉含泪吟唱这句诗词的时候,我们莫不为之动容。当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红颜满命、洒手西归的时候人们无不为之感叹唏嘘。在我看来,林黛玉和陈晓旭都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代表,在现代这个性开放、性自由的年代里,“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太少了~同样地,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本位、以铜臭为荣的时代里,能独守那份崇高的情操、能坚持那份高尚的品格的人,太少了~ 应用:这两句诗可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方很多,可 以是调侃地表达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时之用。未必是埋怨,可以搞一笑耳。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出自: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 原文: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释义: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不应牢骚太盛,埋怨太多,应该把眼界放开一点,向远处、大处看,从整体利益着眼 理解:这两句诗是当年毛泽东劝慰诗人柳亚子的诗句,它的大概意思是不要过于计较一些小节问题,要以开阔的胸 襟及发展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它。历史的云烟早已在我们生活中淡远,然而时至今日,这两句话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人生总会遇到很多困挠和烦恼,而大部分常常是“自寻烦恼”,遇到不平时,我们不应该过分的抱怨与牢骚,而要先从自身找原因。同时,有些烦恼不值得去烦恼,要找准生活的主要矛盾,而那些必然会存在的“不平”现象不应该是我们的烦恼的原因。要以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及与人为善的心态去对待世间万事。 应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牢骚太盛”的人,其实仔细想想,大部分都是不值得的,牢骚埋怨多了,未免不使自己痛苦不堪,甚至迷失正确的方面。此两句可作规劝之用也。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出自:元朝无名氏写的杂剧《马陵道》楔子 原文:“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着俺下山,进取功名。”(此处用“于”而非“与”,“与”句出自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9卷,考虑到元早于明,虽一字之差,出处仍用元之说) 释义: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理解:自古以来,中国人学成文武艺,最后都得给皇帝老子使用。这里“释义”中的“以求”翻译得不好,虽说勤苦学艺,最后买给皇帝老子,是心甘情愿,可谁说其中不饱含几分欲言还休的辛酸呢,买给皇帝老子还好,因为最后都是为国家服务的,因为国家就是皇帝老子的国家,江山就是皇帝老子的江山,文人当然想得更深远:民族却是我们共同的民族、天下苍生却是我们共同的苍生。于是个个眼巴巴地希望被皇帝老子重用。可是,时过境迁,到现在呢,原来学成了文武艺,买给了帝王家”,福禄待遇自然不错,还落得一个一世荣誉,即光宗又耀祖。现在呢,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寒窗学成了文武艺,却买给了资本家、暴发户。原来的老子是皇帝,是天子,现在的老子五花八门。幸好,原来只有一个老子,现在有很多个老子,原来对老子不满只能憋着,现在不满,大不了换老子,尽管天下老子一个样~市场经济嘛,学成了“文武艺”,货给谁都无所谓,关键是看交易是否合理。要是不合理,只好自己也当老子了。 应用:原来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现在是“学成文武艺,货与资本家”。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出自: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及元代高明《琵琶记》 理解:本句用来形容十年苦读历经艰辛,一举成名后身价倍增。我认为此句的隐含意思有三:其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个人在奋斗之初,是没人爱搭理的,即便有困难找人帮忙,也多拒之千里,甚至落进下石,要不怎么叫“无人问”呢,其二,一举成名天下知。一旦功成名就,“天下知”也就罢了,关键是开始“天下亲”,曾经那些“拒之千里”“落进下石”的人也开始攀龙附凤,找上门来。怎么着,无利不起早,你身份不一样了嘛。其三,“一举成名”必然要经历“十年寒窗”。所谓厚积而薄发,不然怎么能“一举成名”呢,不过这是以前的逻辑,现在不一样了,“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太多了。 “暴富”不一定要苦心经营,只要瞅准了机会,“成名”也不一定要“台下十年功”,只要抓住了幸运。也就是说,只要瞅准机会、再走了好运,就一定能“一举成名”。这些反映出“机会”“运气”的重要性,但我们绝大部分人是没这个机会跟运气的,所以要“一举成名”,你就得“十年寒窗”,你就得勤学苦练、你就得厚积薄 发,这是无庸置疑的。 应用:此句大家都会用,无需多言也。 【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 出自:春秋孔丘《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释义: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理解:原义中,学习有余力就是去做官,看来古人的学习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而且把学习(治学)当成首要职业,要是还有余力,就当个官搞个兼职吧。看来那时候文人是比较吃得开的,不当官也有饭吃。可现在不行了,文人是臭老九,除非你写文章能挣够钱,不然,文人得搞点来钱的行当才行,封建体制下,搞啥来钱,总不能买私盐吧,那就只能当官了,于是才有后来的“正解”:学习好了当然要去做官呀~(或者,学习好的都当官去了~)改革开放后,经过一小段时间的“下海”浪朝后,又开始“学而优则仕”了, 原因在于,不“仕”的话只能“货于资本家”,与其被资本家们剥削,还不如当个“不如回家买红薯”的官。于是乎,出现了盛况一年比一年激烈的“公务员热”,公务员真是香饽饽,“学而优则仕”——学习好的就要吃香饽饽,尽管既然是学习好的,想吃也未必能吃得到。 应用:学而优则仕,女而美则当小三,男而富则养小三,皆此逻辑也。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出自:《增广贤文》 释义:贫困时乏人问津,富贵时车马盈门。形容人情冷暖,嫌贫爱富。 理解:嫌贫爱富是人之常性,嫌贫爱富就跟大家都喜欢看美女,而讨厌丑八怪是同样的道理,这是出于现有价值观的本能反应。不是价值观出了问题,而恰好是正常价值观的表现。相反地,建国初期那种以贫农为荣,与地主、中产划清界线的价值观从某种程度来说反而是病态的、不正常的。 但如果过度“嫌贫爱富”而丧失了道德、良心则就大大不对了。对待富人的态度是学习、模仿,对待穷人的态度不是可怜、也不是不管不问,而应该是帮助、疏导。帮助、疏导应该尽管不要从物质上(除非他急需要物质),而应该从技术上帮助他,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个道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外一部分人迟迟没富起来怎办,一方面是时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则需要引导,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或带领他们另谋致富之路,为富不仁就点显得不厚道了。 谈到贫富问题,以前看到的两副对联挺有意思,帖给大家: 其一: 富贵如龙,游尽五湖四海。 贫穷如虎,惊散九族六亲。 其二: 打我不痛,骂我不痛,穷措大(现在叫穷小子)肝肠最 痛。 哭脸好看,笑脸好看,田舍翁(现在叫有钱人)面目难看。 应用: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如今脱贫富民路,勤劳知识创业心。书包 网 想看书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礼记;大学》 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释义:修身:提高自身品德修养;齐家:整顿家庭,使家和睦;治国:治理国家;平天下:天下太平。 理解:这是句激励人生、成就人生的历史名言。修身、齐家者容易,治国、平天下者难也。即便有此抱负,也未必 有此机会。所以,修身先为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嘛,修身的就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物格、知至、意诚、心正的大体意思就是:实践、学习、诚恳、人为端正。这些道理倒是蛮正确的。梁其超说过“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因此如果每个人都“修身、齐家”,那么何愁“国不治,天下不平”, 应用:自我激励之用;发豪言壮语之用。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出自:鲁迅 《题三义塔》 原文: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释义:灾难过后,弟兄们相逢,过去的仇怨烟消云散、不复存在,大家在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理解:鲁迅的这两句写得可谓大义凛然、义薄云天,让人看了豪情顿起、侠意迸发,只可惜,只可惜当时是写给日本人的。尽管日本人有好人也有坏人,无奈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孽太重,中国人心肠再好,也很难过了这道坎。能“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必然要是兄弟,能称为兄弟的,必然是二者之间的矛盾不触犯原则、可以原谅的。比如杀了亲人,这样的仇恨就永远不能原则,更别提日后称“兄弟”了。我们大陆跟台湾、共产党跟国民党是兄弟,但中国人跟日本人永远成不了兄弟,最起码在可预见的几百年里。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侠义之举、豪情之言似乎不复存在了,因为大家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上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说得好,“兄弟”只是存在于幻想或武侠书上的。即便存在,那也只是适用于黑社会兄弟们之间吧。 应用:但事实归事实,说归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与同事者、与朋友“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豁达的情怀的。 想看书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释义: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感觉浅近,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亲身实践。 理解:陆放翁这四句诗真是句句经典,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搞技术都是要“无遗力”,都是要“少壮工夫”才能“老始成”。光学书本上知识还是不够的,要想有更深的造诣,还需要亲自“躬行”才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想着如何找到不费工夫、不费时间的“捷径”、“速成之法”,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是一种容易误入歧途的想法,学生有了这种想法,就很难走到正确的求学、治学道路上来。我不是说学习不讲究学习方法和技巧,事实学习方法和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学习方法和技巧是建立在踏实地、刻苦地、长时间地学习之上的,“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绝对的真理,是绝对必要的。 后二句,重要在于实践的作用,这个问题就更现实了, 大学生常常感叹在大学里好象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其实不然,只是“纸上得来”的“终觉浅”,书本知识与工作实践还是有些差距的,这些差距书本知识很难弥补,但这是书本知识又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书本知识,就无法“躬行”此事。所以大学生即要认真学习专业课,打好基本功,又要争取社会实践的机会。而且在社会实践及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与体会,不断“充电”,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应用:此诗该作为大学生的座右铭了。后两句,更是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普遍真理。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出自:宋;欧阳修《玉楼春》 原文: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释义:离情别恨是人与生惧来的情感,与风花雪月无关 理解:风月原意指清风明月,后指男女情爱。我认为这里应该把它认为是男女情爱,因为除了爱情,还有许许多多的情令你心动、令你不舍、令你惦念、令你“肠寸结”。我写过一首记念朋友的诗,中间就用到了“风”“月”二字,那句诗是“衣衫不遮风和月, 背上行囊罩乾坤”。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世一生,聚散离合总是难免的。回首起来,大部人包括同学、朋友、同事甚至亲人都已经定格了记忆里。有些人他年他日还能偶然再会,那是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相拥于怀,喜极而泣,千言万语,都只化成了相逢时那抹欲言还休的微笑之中。有些人却一辈子也见不到,只偶尔在梦中和回忆里展现那昔日的或快乐或忧伤的情景。也许相识和再会都是缘分,是偶然,而只有分别是必然的,从相识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了今日的分别。大学毕业,是终生都令人难忘的离别,但这种情绪在毕业聚会时常常不能很好地感受出来,只有拖着重重的箱子,走上长长的站台时,才知道离别真正是什么滋味。人间的这种情痴,真 的是“不关风月不关情”啊,只是它令人那么纠结那么痛。很奇怪,常常,真正的挥泪洒别的情景并不是发生在最爱的人身上,而是发生与自己不那么相关的人身上。可是,经历累月,也许会麻木了这种离别,但要记住,每一次的失去都不可能再回来了。 应用:男女之间多会发生故事,即使纯洁的故事,当有人疑问或拿此事开玩笑时,不妨说“此恨不关风与月”以化解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出自:宋;白居易《与元九书》 原文: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释义:写文章要反映当时的时世,诗歌则应当歌咏所遇见的事物。 理解:读书人历来被人批评为“书呆子”,提起来就像范进、孔乙己这样以迂腐、木讷、顽固、没情调的形象示人,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绝大多数读书人都是非常*倜傥、潇洒豪放的。读书人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事实上,读书人通常懂得要比普通人多,由读书人的文章就可以看出来,读书人的文章离不开时事,像新浪博客前几名的偏向文字型的博主写的博文都是时事有些紧密的关系。这大概是,当一个写作达到一定火候的时候,自然会偏向于时事评论这方面,原因可能是把自己的事写完了,也可能从别处取材。 前几天,一位博友对我说“觉得你写时事的文章很少,你的文章是一种自我境界、修为和感悟的提高,但是不知道你对时事的一些感悟和看法,期待„„”。我对此感受很大,大概我也应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了。 应用:文字是文人的利刃,它的矛头不应仅仅指向内心柔弱的情感,还应该尖锐地对准“时事”的脉搏,作一个“时尚”的潮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出自: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原文: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释义:“蓬蒿人”草野间人,指未仕。这里也指胸无大志的庸人。蓬和蒿都是一种野生的杂草。“仰天大笑”,是指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是描写诗人自负和踌躇满志的形象。 理解:大学生——曾经是多么光辉的一个角色啊,可如今去变得像块臭豆腐,尽管吃着挺香,但闻着却是臭的。大学生四处应聘却无人问津,这是可悲的:空有满腹才华无处可“货”。而已经在岗的,却由于房贷等原因要忍受低廉的工资以及各种无理的加班等要求而不敢为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而为强权者作斗争。我认为他们太可悲了,我曾这样教育他们说:你们太软弱了,你们的腰杆子哪里去了,你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哪里去了,大学生应该是自由翱翔在天际的飞鸟,你们已经失去了应有的风采,你们是“墙头草”,你们是“园中花”,你们随风摇摆,你们任人宰割。„„ 前几天我辞职的时候,就想到了这句诗词。当我回到家,关上门,看到下午的阳光洒在屋里,我真的是禁不住“仰天长笑”,然后一个人跳起了舞踏,颇有种痛快淋漓之感。 应用:凡有些强烈自豪、自负之人都有这种感觉,不同流合污,你要“仰天大笑”,你要仰向新的生活,做出新的成绩~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出自: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於此矣。” 释义:广泛地观察然后才能简约精炼地提取,深厚地积淀然后才能喷薄奋发。 理解:这句话已经成为人们治学的经典之言,总的意思就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可大有作为。尽管这个天下不乏暴发户(one night fortune)和一夜成名者(one night fame)(尽管它们有各自的英文叫法,可我仍然喜欢这样叫,就像one night stand一样形象生动有趣,都是one night *ing thing),可真正真才实学的人莫不都是“厚积而薄发”,天下才华横溢、学贯中西者也莫不如此~以读书为例,我就奉行“博观而约取”,多读书,读好书,现在虽不能“厚积而薄发”,但要相信有只有勤勉求学、孜孜不倦地学习、思考与钻研,总有一天会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成就傲人的才华。其实赚钱倒还可以“暴发”,但做学者、搞科研最好不要这样,因为到最后也许就发现吃亏的是自己,白白虚度了若干好年华。 应用:此二句是我们治学、科研乃至做人之有益标杆。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自:苏轼《和董传留别》 原文:《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释义:一个人如果读得书多、知识丰富,便自然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风度。 理解:读整首诗,颇有些文人自视清高、洋洋自得的样子。现代各种书目林林总总,不胜繁多,而且这里所指的“诗书”应该是指人文社科类的书,因此我们不一定要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但至少也应该常读读这些书,把读好书当成人生 中一门必修课。因为读书的确是一种高雅的事,读书能拨高一个人精神境界,培养一个人举止文明、谈吐文雅的气质,坚立正确的、健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善良、乐观、豁达、正直、积极向上、不卑不亢的性格和处事风格,从而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有内涵的、有修养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与非大学生会让人仅仅刚一见面就可以区别开来的原因。人们常说心灵如何如何美,这种美一方面来自于纯朴的、自发的、先天的纯朴、无邪的性格,而一方面还需要文化的熏陶和修炼,因此我们需要读书,需要“腹有诗书气自华”~ 应用:这句话不应该只是文人自视清高的口头禅,文人们应该有责任让大众都认识到这个道理,让每个人都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而且,更进一步讲,要让每位家长和同学都要知道:考大学,不仅仅是谋份工作,更是素质培训和人格提升的一个必要阶段。读书,它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提升你应有的素质。这样,有了这个前提,你就不会为大学毕业工作难找而过于大惊小怪了。书包 网 想看书来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自:孔子《论语;子路》 原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释义:不担心财富少,就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就担心境内不安定。 理解: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你跟你周围的大多数人都差不多,而不是你有多少,或者没有多少。*曾这样比喻:大家都住茅草屋,每个人都会心安理得。如果有住茅草屋的有住高楼大厦的,就会出现极度的不平衡与对社会的不满。也就是说,我挣得少不要紧,关键是不能比较别人少。我贫困不要紧,只要大家都这样,或者基本这样,我心里就不会有落差感,不会不有痛苦。这是为什么70、80年代的人们都“安贫乐道”,而现在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生活质量肯定是提高了,但人们却更累了。所以我认为“痛苦来自于比较”。孔子的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批判,其实它是很有道理的。 应用:大学毕业几年、几十年,真的是“不患寡而患不 均”,你可以跑得比我快,但不能快得让我看不着影。所以你得奋发工作、努力挣钱,这就是生活的体验~书包 网 想看书来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出自:孔子《论语 雍也》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释义:解释有多种,且看朱熹解释:“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理解:孔老夫子的这两句并非说智者喜欢山、仁者喜欢水,而是用以形容“智者”和“仁者”,他认为为智者的秉性应该像水那样活跃、灵动、开阔与不断更新,仁者要像山那样稳重、包容、坚韧与宽厚仁慈。可以以“智者像水一样灵动,仁者像山一样稳重”简之。其实这是我们做人处事的两个方面,即要灵动通达,又要稳重宽厚,现实中就是有的 人灵动有余,而稳重不足,或者反之,这都是不全面的,甚至说是有缺陷的。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和仁的结果。只有像水一样灵动通达,又像山一样稳重宽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才是一个具备魅力的人,才是一个快乐的人,才是一个长寿的人。 应用:旅游公司的老总们越来越会用这句话了,你看它们引经据典把中国儒家鼻祖的话都搬来招徕游客,可见学好(或者仅仅是知道)这些古典词句是多么重要了吧,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出自:杜甫《客至》(喜崔明府相过) 原文:《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释义: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一向紧闭的简陋的大门,今天才因你的到来才打开。 理解:古诗中好的七律很多,而我却独好这首《客至》。这首诗结构既简洁又紧凑,内容纯净、闲适、积极向上,把家居环境、迎接故人、招待饭菜、对坐畅饮、共叙家长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从而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常常闲时读来,无论什么心情,都顿时倍感清新和舒适,都会有一种放松之感。如今在大城市里住久了,眼界虽然宽了,空间反而小了,视野反而窄了,于是常常向往这种“舍南舍北皆春水”、“花径不扫、蓬门未开”的田园小舍般,向往这种“盘飧市远”、“樽酒家贫”的清淡生活以及向往这种“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的邻里关系。 应用:把这二句话用得最妙的是电影《妃子笑》的编剧。电影对白中“窜改”了这句诗,皇帝和新选中的贵妃一唱一和,大发爱慕之情,对白中的四句是这样的“美人若如斯, 何不早入怀。蓬门又迭户,只等为君开。”用得多么巧妙啊~ 【人生只若如初见】 【人生只若如初见】 出自:纳兰性德《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释义: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悔恨埋怨。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理解:有时候,仅仅是一句台词,我们喜欢上一部电影;有时候,仅仅是一段文字,我们喜欢上一本书籍;有时候,仅仅是一句诗词,我们喜欢上一首作品;有时候,仅仅是一 抹微笑,我们喜欢上一个人„„“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这样,我们甚至大可不必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就喜欢上了这首诗,喜欢上了《饮水词》,喜欢上了纳兰性德。这,也是我写《那些令我们口齿生香的词句》的目的之一,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熟悉这些诗词而喜欢上中国的古典文学。 人生最最美妙场境,莫过于与意中人的初相见,那种欲语还羞、那种欲摆不能、那种牵肠挂肚、那种千思万念是如此令人着迷、令人向往。世人贪恋很多东西,但没有任何一种贪恋比得上意中人的那一颦一笑更值得去痴迷去贪恋的了。初相识总是美好的,但时间久了呢,当新鲜褪去、激情消融,取而代之的常常是平淡、庸俗、日常锁事、吵架拌嘴甚至离婚。这些日子总有人与我讨论这类事情,其实爱情与婚姻不可能“只若如初见”,相反平淡才是婚姻的正常模式。但相爱的人之间还需要浪漫,还需要激情,因此我们常说“婚姻需要经营”,这“经营”二字用得好,美满的婚姻是需要我们费心思去打造、去呵护、去保养、去升华的,抱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目的不断给家庭、给爱情注入新的活力与养分,也许可以使爱情在婚姻中的寿命更长久。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出自:白居易《悲哉行》 释义:山苗:山上初生的草木,指世袭高位的庸才。涧松:涧谷底部的松树,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这句话的意思即:山上初生的草木与涧底的松树,地势高低决定了它们的尊卑。 理解:白居易这首《悲哉行》写于盛唐时期,在封建王朝时代,官宦人家的子弟不必经过考试,就可以做官。而没有家庭背景的人只能走科举考试这条路,有的白首沉沦,一辈子也考不上,默默无闻。侥幸考中的,也只能从小官做起。由于家庭背景的差别,贫穷的人根本无法同权贵子弟相提并论,这是这首诗描写的目的所在。 在当今社会里,虽然世袭已经不存在,但有钱有权有势的孩子与农村出来的孩子的差别还是十分明显,权贵人家的孩子可以有钱学钢琴、练舞踏提升自身素养,还可以玩跑车、出国、游山玩水见世面,但贫穷家的孩子就没有这样机会了。而且,同是大学毕业找工作,权贵人家可以利用关系网找到一份好工作,相反,贫穷孩子只能当蚁族,这就充分体现了“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应用:“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我曾这样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家庭背景及至权势和财富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因此,在同等学历与能力下,权贵人家的孩子比贫穷孩子找到更好的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看书来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出自: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释义:与人沟通时,说话要留余地,别把心里想的全部讲出来 理解:这句圣贤语常被当作职场乃至为人处世之警言,尽管人皆多批判之,其实我认为也无甚不妥。这种“逢人且说三分话”的方式是自我保护同时也是保护他人的一种方式,试想如果口不遮言、毫无顾忌,不但会暴露自己过多的隐私,失去了神秘感,显得城俯全无,而且让人知道了一些 不适于让人知道的事情,也常会使别人处于尴尬的境地。因而,这句话不能简单理解成“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这样极端地解释。 尽管我们提倡诚信待人、诚信做事、诚信做生意,但我认为这句话与诚信并无冲突,因为诚信并不是指口无遮拦、全盘托出,相反地诚信也要掌握技巧和分寸,这其实也是基本的接人待物之道。当然,“诚信乃立身之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生意,都要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诚信才是交友待人乃至做生意的根本之道。 当然在理解这句话时,且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说话都藏头藏尾、欲露还掩,那样则为人太圆滑世故,既不会有朋友,又缺乏原则。 应用:现实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词语,却身体力行,表现突出。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浪子莫教贫】 【红粉佳人休使老,*浪子莫教贫】 出自:《增广贤文》 释义:漂亮的女人不要让她变老,*的浪子不要让他贫困。 理解:女人爱美,男人爱*,均是人之本性。可偏偏天不遂人愿,活脱脱带给美人和*浪子各自一个克星:衰老和贫困。不是美人、不是*浪子也就罢了,可偏偏女人长得漂亮,男人性情*倜傥,“朱颜辞镜花辞树”,美人怕就怕岁月的剪刀手,在脸上剪出若干皱纹,人老珠黄空悲切;“人不*只为贫”,*浪子怕就怕囊中空空,“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任凭你万千情种,也难以尽情发挥。其实我想,这样的诗句也都是文人墨客对现实中美人易迟暮、浪子难脱贫的感慨而已,哪个男人不想香车宝马、美人在抱,可是谁也挡不住岁月的流逝,谁也摆脱不了贫穷的困挠,这些都是没办子的事。 在现在社会,丑女都可以整容变成人造美女,男人也应该想着法子挣钱致富不是,即便不能发大财,也应该好学求进,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意思也不能过于狭隘,*代表的应该是:自由、洒脱、保持自我与积极向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出自:《论语 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释义: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比喻只有在艰难的环境中才能体现人的品质。李敖认为松柏是不凋零的,并引证据典加以说明,因此“后凋”即“不凋”,“后”即“不”,我这同意这种看法。 理解:这句话可作以下两种解释:其一、用来比喻经过环境的变化(多是逆境),仍然保持不变的作风,相似的句子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其二,用来比喻经过时间的考验,方能显现出独特的特质,相似的句子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成于勤俭败于奢”等。 应用:在现实应用中,其一:就个人来说,对待家庭、对待爱人、对待朋友乃其对待祖国,尤其是逆境时更要一如即往地信任、爱护和支持,“烈火见真金”,也许困难和挫折 才能检验一个人的忠贞或可靠的程度;就集体来说,在面对突出其来的逆境时,要认定方向,突破难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了风霜仍旧傲然挺立的,才会有如脱蝉抽壳般地质变。其二:在人格方面,要坚守自己的情操与原则,不从众,不媚俗,不为利诱而折腰、曲服;在志向方面,要坚定自己的兴趣与所选择的道路,不要迷失自己,要为目标而孜孜不倦地追求;在做学问方面,要耐得住寂寞,不怕苦,不怕累,踏实肯干,知难而进,要数十年如一日;在做事业方面,要从大局观出发,长远考虑,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动摇。 【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 出自:《礼记 大学》、《礼记 中庸》等。 释义: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理解:“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即,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与“不欺暗室”具有 同样的意思。 应用:我认为从这句话还可以引申出两个更现实的意义: 一、现代人群居的时候多,一个人的时候少。当和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时,比如夫妻,也要尽量保持自己美好的一面,隐藏或不要放纵自己的不好看的一面,这也是“慎独”。比如夫妻在一起时间长了,鞋袜到处放、大便不关门、放屁不遮掩、牙不刷、脸不洗、蓬头垢面„„久而久之,夫妻之间的新鲜感就会消失,夫妻关系就容易危机四伏。也就是“距离产生美”的道理所在。 二、还可以认为,当一个人的时候,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要多与自己交流,要多听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外面说惯了慌话、假话、套话、奉承话,要珍惜自己与自己交流机会。多多这样的交流可以更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可以使自己的言行更忠于自己的本性。“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内心为鉴,也可以检讨自己的不足与过失。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出自:徐志摩:“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理解:徐志摩是位大诗人,诗人经历总是显得与众不同,包括他的爱情。当年徐志摩离了原配张幼仪寻了新欢陆小曼,许多人抱怨徐于家不忠,于爱不专,其实家庭与婚姻本来就是本糊涂帐,如果不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或者没有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就很难去理解当事人的决择。前些日子有人跟判解,说文人多不专情,远不比婚姻中的实干家让女人们放心,还拿徐志摩的婚姻经历作例子。其实她只说对了一半,文人常常是专情之至者,不然也就不会有“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样的话了。其实婚姻的问题怎么解释都难讲透彻,因为现实中的婚姻常常不是为爱情而缔结,而是为父母、为亲戚、为宗族而缔结,这样,结婚的对象也就是没有必要一定是“灵魂伴侣”了。 其实在物欲的社会里,我建议在谈恋爱、组婚姻的时候,除了考虑世俗的原因之外,也要足够多地考虑“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这样的择偶原则。因为爱情和婚姻毕竟是自己的大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婚姻的甜蜜或痛苦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应用:抛开婚姻,我把这句话用在对真理、对事业、对艺术的追求上,范曾老先生曾这样形容自己对事业的追求:一息尚存,从吾所好~其实我们在追求人生的至高无上的真理的道路上也可以豪迈地大声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一枝春带雨】 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释义:这两句的意思是:她美丽的脸上神情寂寞,泪水纵横,就像一枝带着春雨的梨花。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理解:花是娇艳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女也是娇艳的,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所以用花来比喻美女。不同的花各有各的娇艳之处,不同的美女也给人以不同的遐想,所以用不同花分别来比喻不同的美女,比如牡丹之富贵、玫瑰之浓艳、芙蓉之清纯、茉莉之优雅等等。梨花冰身玉肤、淡装素洁又妩媚多姿、千姿百态,故文人用它来形容冰清玉洁的 美女实在是恰当之极。比如这里用带雨的梨花形容杨贵妃的哭泣。但我总觉得,梨花应该更像那种瘦弱、苗条、清高、优雅又时而露出淡淡忧伤的女子,最恰当的代表应是林妹妹,而不适于以胖为特点的杨玉环。若杨贵妃那张胖脸上涕泪交加,虽美艳至极,又该是怎样一朵肥硕的梨花,这样的梨花不用带雨,挤也挤出三两水来。还是像李太白那样,把杨贵妃比作牡丹才合适。 应用:当心爱的女人生气时,把温柔地把她搂在怀里,坏坏地戳戳她的鼻子,喃喃道一句“梨花一枝春带雨”。即便她长得像肥硕的杨玉环,千种委曲万般埋怨也该破涕为笑了。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 出自:(明)汤显祖《牡丹亭》。又有“石榴裙下死,做鬼也*”或“宁在花下死,做鬼也*”之说。 理解:现在人们常常把这句话当成*浪子用情不专、专搞女人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其实这是与它的本意不符的,《牡丹亭》中的柳梦梅既不是*浪子,他和杜丽娘爱情也并非苟 合之欢。 如果一定要死的话,石榴裙下精尽而亡肯定要比上呆、跳楼、割腕、卧车轨、吃安眠药、中煤气毒等等自杀方式死得舒服些。李敖大师在《我最向往的一种死法》中即提到“与其形而上七窍流血而死,不如形而下一窍流精而亡”。足见这种死法,是令人神往的,是“做鬼也*”的。 我在做这番评论前,曾细致考虑了一番。作为主流意识之因素,对于这句话,我应该批判它、反对它、否定它。但我想这样做与我撰写《那些令我们口齿生香的词句》的原则不符,作为一个无不良嗜好的男人,我有必要把我欣赏它的原因讲出来,这原因就是:一方面可以用来自嘲、自谑。另一方面,现实的感受是,当我们单相思某个女孩时,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若能与她结婚,白头到老在一起,这辈子也就别无所求了”——这不也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吗,这不也是很好的吗,这不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吗,“清者读之以为圣,浊者见之以为淫”,我们要改掉原有的对它不公正的看法。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出自:(唐)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释义: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理解:写思乡之情的诗句很多,如岑参的《逢入京使》,如李白的《静夜思》,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但唯独此句把写家书时那种怀乡情重言却不尽的感觉写得活灵活现。如今人们离乡求学工作者更多,但这种思乡之情却也淡了很多,原因在于一方面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使得回家乡更容易,另一方面电话电脑等交流的工具更得游子们更容易于和亲人交流沟通,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外乡人多了,同是天涯沦落人多了,大家聚在一起,反而冲淡了这种感觉。这些都是好事,唯一的遗憾就是大家都不用再写书信了,那种“家书抵万金”的感觉再也不会有了,那种翘首期盼的感觉再也不会有了,那种写信展信折信帖邮票跑邮局的简单的快乐再也不会有了„„ 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必须会带来新的遗憾,尽管这种出现是利远远大弊的,但我们还是要怀念它。当读到这句“久违了”的诗句时,我们有必要向它鞠一躬,因为它代表着远去的记忆。 应用:如今还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这句诗的影子,但是换了主角,不是游子,而是游子的慈母。当我们离家时,母亲临行嘱咐了又嘱咐,叮咛了叮咛,真是“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检查皮箱,唯恐我们少带了衣食物件。可见,感情是一脉相承的,谁说这句诗写的是游子,现在,它是写给远在家乡的父母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云想衣裳花想容】 【云想衣裳花想容】 出自:(唐)李白《清平调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释义:云想要有她这样的衣裳,花想要有她这样的容貌。“她”指杨贵妃。 理解:“云想衣裳花想容”,读到这句诗,如果联想到花,那就是牡丹,如果联想到人,那就是杨贵妃,因为牡丹就是杨贵妃。古代四大美女的西施、貂禅、王昭君都不能让人联想雍容华贵的牡丹,也只有杨贵妃能,也只有杨贵妃能配得上这诗,也只有杨贵妃有幸嫁给了*天子唐明皇,也只有杨贵妃有幸生在盛唐得遇诗仙李白以至得此佳句。 能写出这样富有仙气、灵气的诗句来,李白不愧为诗仙~ 现实中的漂亮的女孩很多,但很少能配得上这句诗的,但在我的经历中却有一位女孩,让我在写此评论时忍不住一次次想到她,她叫作“静静”。当年我还为她的照片附诗,无奈写不出像李太白这样的诗句来。嗟乎,我无李太白之才,她却有杨贵妃之容也~ 应用:现在一些网店居然用这句诗作店名,虽感觉有些怪,但乃不失其韵味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出自:管仲《管子;牧民》中原文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在把“则”改成了“而”,方成此句。 理解:当粮仓殷实时,(百姓不会饥饿)才能明了礼仪节制;当衣物和食物丰足时,(百姓)才知道区分荣耀与耻辱。 释义:由这句话得出的启示是,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仓廪实”和“衣食足”是“知礼节”和“知荣辱”的基础,物质文明搞上去了,精神文明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或者说更容易去提高了——这是对的。这些观点还认为这句话没有看到精神文明的反作用,也没有看到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这也是对的。 但是我们社会常常过于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或者过于强调物质文明建设,比如“大跃进”,常常“激进主义”,不能看到二者的平衡发展。如果物质文明太匮乏,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毫无根基的空中花园。俗语云“穷山恶水出刁民”,当他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谈精神文明建设对他 们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我认为如果从宏观上,从总体上来看这句话,是完全有道理的。在同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地区的人民“知礼节”,而有的地区人民的素质普通偏差呢,所以我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应该同步发展、同步建设,二者应该并驾齐驱,虽然一方的发展会反作用于另一方发展,但肯定不会是大幅度地带动另一方迅猛提高。在物质文明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就给予过高的精神文明的是不恰当的,反过来也一样。 应用:要论个体来说,的确有人“仓廪实而不知礼节,衣食足而不知荣辱”,作为一个铁肩担道义的热血公民,我们有必要对他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在,不远游】 出自:孔子《论语》里仁篇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释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理解:现在由于上学、打工、工作等原因,再不可能再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了,而且由于手机、网络等通讯工具的便捷,即便“远游”也可以跟父母频繁地联络、通信。但是打电话不能代替面对面的聊天,更无法陪在父母身份“刷刷筷子洗洗碗”,替父母做这些家务事;交通工具的方便也不代表你能增加回家的次数,陪父母身边的时间。看到这句古训时,我们还是应该想到我们父母,因为他们也时时刻刻想着我们,惦记着我们。所以,无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尽量多花些时间回到家中陪陪他们。 前段时间跟一朋友聊天,她说,父母50多岁了,每年却只能回两次家,假如父母活到80岁,也只能与父母再见60次面。恍惚之间,感觉真是时光飞转,流年易失,生死两茫茫真的并不是遥无可期啊。时光经不起推敲,岁月也不会停滞,时间可以把我们从一个幼稚的孩童变成一个成熟的青年,当然也可以把曾经年轻的父母带到花甲之岁、古稀之年。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这种时光带来的变化,却可以多陪陪他们,多“常回家看看”。也许将来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因此,看到这句话,我们应该想到:父母在,不久游,多多归乡。 应用:每个异乡的游子都应铭记,并切身做到的心中所想。不是吗,
/
本文档为【那些令我们口齿生香的词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