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2017-10-17 50页 doc 172KB 4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与技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过程与方法 1、在地上图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与技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过程与方法 1、在地上图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 2、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课时安排 本节共分3课时。“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各用1课时。34个省级行政区可另加1节课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 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因为在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平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似乎太不成比例了。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所以我用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1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3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动题中。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活动第1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2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 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如古代著名的“ 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活动第3题的表格中最后一项“其他”,我想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2(国土辽阔 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4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2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有关时区的知识已删去了,所以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通过这两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新|课|标第|一|网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 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事例材料: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国军用侦察机向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机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邻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请同学们思考:美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我国的主权,为什么,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Ww|w.xk|b|1.c|om 随后阅读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 最后活动题4让学生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也可让学生补充一些不利的地方,培养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如边界很长,国防建设上就会有许多困难;领土很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 3(34个省级行政区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是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中国政区挂图(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好用,很直观),按照课本P8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7个区域来讲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 ?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X-k-b-1.-c-o-m ?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 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 十一逢中秋(重庆);银河渡口(天津);宝地(贵州);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川)新-课-标-第-一-网 ?拼图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中国政区图,看哪组拼得最快。 ?练习:找出与江西省相邻的省;以辽宁省为起点,沿着海岸线,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以广西为起点,沿着陆上疆界,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找出长江干流、黄河干流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等等。 以上是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的记忆,注意一定要紧密结合地图。而简称和行政中心,主要交给学生课后记忆,下节课抽查、演示或板书就可以了。难写的字、有两个简称的都要特别提醒一下。有些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一提。如湖南的湘,湘江、湘妹子、李湘;山东的鲁,鲁国,鲁花花生油,等等。 依据课标,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也不可能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后面有时间能做一节课练习最好。 课堂小结: 强调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我国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我国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课堂练习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第 位。陆上国界线长达 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 个。 板书设计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新-课-标-第-一-网 2、海陆位置 3、纬度位置 国土辽阔 1、面积、陆界、邻国 2、海岸线、相望国 3、四端点、盐场、渔场 34个省级行政区 1、位置 2、名称 3、简称 4、行政中心 作业 必作题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 、 、 ,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 ,我国领海及内水面积为 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 万平方千米,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 多千米,沿海分布着第一大岛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个。 和 是我国的内海,渤海还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 、 和 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其中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我国台湾岛西侧 海峡,属于 海。 选作题 教材第九页填图 第二人口》教节《众多的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ww w.x k b1.co m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合作探究 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互动一计算提供北京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人口密度 比较比较中国(12.95亿),印度(10亿多)、美国(2.82亿)、俄罗斯(1.45亿)四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形象感知手拉手站队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互动二 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互动三 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互动四结合活动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 指导学生读下表,比较几国人口密度。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 领土面积 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 国 家 (万平方千米) (亿人) (人,平方千米) 中国 约960 12.95 134 美国 937 2.76 29.5 俄罗斯 1707 1.45 8.5 世界平均 39 互动探究五:读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算一算,比一比东部地区以江苏、山东为例,西部以新疆、西藏为例。通过数据,对我国人口分布有更明确的认识 省 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互动探究六 : 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 针对教材活动2图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小结: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总结全课:请同学们谈收获 拓展探究:进行家乡人口状况调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www.xkb1.com 合作探究 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互动一计算提供北京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人口密度 比较比较中国(12.95亿),印度(10亿多)、美国(2.82亿)、俄罗斯(1.45亿)四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形象感知手拉手站队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互动二 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互动三 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互动四结合活动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 指导学生读下表,比较几国人口密度。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 领土面积 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 国 家 (万平方千米) (亿人) (人,平方千米) 中国 约960 12.95 134 美国 937 2.76 29.5 俄罗斯 1707 1.45 8.5 世界平均 39 互动探究五:读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算 一算,比一比东部地区以江苏、山东为例,西部以新疆、西藏为例。通过数据, 对我国人口分布有更明确的认识 省 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互动探究六 : 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 西少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 针对教材活动2图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小结: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 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用行政命令, 强行搬迁。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总数、人口特点 人口的发展方向 二、人口东多西少 人口密度 人口地理界线 作业 必作题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界线 。 选作题www.xkb1.com 进行家乡人口状况调查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对中国的民族风俗感兴趣,有的学生还会表演民族舞蹈,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如浏览网页,复制和粘贴。教学设计中具体的难易程度,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相适应,同时也顾及程度较好的学生。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作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合作意识,又给了学生一个创意和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民族服装以及民族歌舞表演,认识人民币上的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准备一分钟的民族舞蹈 教师准备:制作“中国民族资源库”网页、印有民族图案的人民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 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自由哼唱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新课导入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 【学生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亲身体会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设计意图:设计悬念,唤起学生参与意识;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新课教学 【板书】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国民族的数量及构成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展示】网络课件 由于本课是一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所以教师要先给学生展示说明本课件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示范】在课件右边的民族概况中找到中国民族的数量共有56个,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1%,所以其他55个民族被成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9%。 【板书】56个民族,汉族占91%,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提问】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过了400万, 【学生活动】利用网络课件寻找答案,熟悉课件的使用(要求学生单人操作电脑,教师在教室内询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归纳】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500万,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另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数量也较多,超过了400万。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从众多的素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培养学生整理信 息的能力,并熟悉网络课件的操作和使用,为下面各环节做好准备。 【承转】中国各民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但是各民族居住的地方不尽相同。新课标第一网 【读图】中国民族分布图。 【思考】中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活动】根据课堂任务,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提取、归纳和总结。 【学生发言】通过查找资料,回答上述问题。 【归纳】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人口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个少数民族。 【板书】2.中国民族分布 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 族: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结合课本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展示地图】中国政区图。 【读图思考】我国有哪些民族自治区, 【总结】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每级都有民族自治地方,省级行政区中共有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藏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提问】这体现了我国在对待民族问题上是什么态度,我国目前的多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 【总结】我国各民族无论大小,人口多少,都是平等的。 【乡土问题】广东有哪些民族自治地方,请在课件中找出(在课件右边的“其他素材”中找到广东省政区图)。 【设置情境】王朋去杜鹃家做客,见杜鹃家不吃猪肉,就说:“你们回族怎么还这么落后 ,学学我们汉族吧。”你觉得王朋说的对吗,为什么,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讨论中领会怎样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本小组观点(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和评价学生的观点)。 【网上游戏】用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将具体事例和中国民族政策相连,从而体会中国的民族政策。 【学生归纳】中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什么特点, 【板书】3.中国的民族政策: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设计意图:通过人机对话,激活学生新的学习兴奋点,形成正确的民族观;结合乡土知识,将课本知识具体化、生活化、网络化。 【承转】中国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www.xkb1.com 【布置任务】在你们面前的电脑课件里,老师收集了各民族灿烂多姿的风土民情,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民族,在课件网络中找出有关这个民族的资料。 【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小组的电子作品,我们看看哪个组的作品最好。电脑水平很高的同学还可以利用我提供的网址,找到更丰富的民族风情。 2.完成表格时,可以在网络上选择你需要的内容复制,然后粘贴在表格里。不仅可以粘贴文字,还可以粘贴图片,甚至视频资料也可以粘贴到表格,这能使你们的作品更加精彩。 【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工合作,利用网络完成电子作品(教师在教室询查,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完成电子作品,控制好时间)。 【展示作品】学生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所选的民族各方面的风土民情向全班展示,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适时的进行作品评价)。 【评比】学生发言,共同评出本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电子作品。 【板书】4.中国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解读别人的观点;(2)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归纳总结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整合。 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今天的收获,或者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中华民族的祝福。 【学生发言】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并鼓励学生)。 课堂体验 【图片交流】学生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图片。 【时装舞蹈秀】学生课前准备的民族服装或民族舞蹈表演(教师注意控制节目数量和时间,调控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一个舞台崭露才华,融洽情感。 作业设计 必作题 撰写小:“我的民族观”。 选作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任选一题:新-课-标-第-一-网 1.拍摄制作民族采风片或图片展(摄影爱好者)。 2.制作简介中国民族的网页或课件(电脑爱好者)。 3.考察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推出一项旅游项目并设计出宣传单(广告爱好者)。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国民族的数量及构成:56个民族,汉族占91%,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2.中国民族分布 总特点:大杂居,小聚 汉族分布: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3.中国的民族政策: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4.中国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教学反馈 本课重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以及课堂的动态组织形式、课后的创意作业,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社会交往合作、乐于学习的非智力因素。考虑了学生的成长及终身发展需要,便是本课设计的价值所在。 第一章复习题 授课学时:1学时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 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看,它是 、 的国家;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 纬度地区,属 带,少数地区位于 带,没有 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 大陆的 部,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洋,是一个 的国家。 2、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 3、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 位。陆上国界线长达 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 个。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 、 、 ,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 ,我国领海及内水面积为 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 万平方千米,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 多千米,沿海分布着第一大岛 岛、第二大岛 群岛和 诸岛等岛屿,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个。 和 岛、 是我国的内海,渤海还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 、 和 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其中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我国台湾岛西侧 海 X-k-b-1.-c-o-m 峡,属于 海。 4、对照P2图,记住与我国相邻的14个国家,按逆时针方向,依次 。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按从北到南 。记住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及度数:最北 、最南 、最东 、最西 。 5、我国东西跨度大,造成 差异,南北纬度大造成 差异。 6、全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 、 、 三级,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和 个特别行政区。 7、对照图P4,记住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省级行政中心,在中国的具体位置。(书P10有所有省份的简称、中心) 8、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 亿,占世界人口 以上,是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由于我国的人口 大,每年新增人口 万左右。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和 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要注意控制人口 ,提高人口 ,做到 、 、 、 。 9、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界线 。 10、学会计算人口密度: 。 11、我国共有 个民族, 族人口最多, 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有 多万人,各民族不论大小, 。汉族的分布 ,以 和 最为集中,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和 地区,各民族分布具有 、 的特点。 12、对照图P8和书P17,能说出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落千丈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 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2.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指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播放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资料(或视频短片)。 看图片思考各属于哪种地形。 让学生对我国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激发爱国热情。 探究地势特点 课件展示: 地势的概念。 1. 2.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3.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并沿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动画。 提出问题:你能试着根据老师所提供的资料分析出我国的地势特点,并画一张简略地势示意图吗,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学生分析诗词所包含的地理信息。 观察地图及动画,小组合作讨论我国地势特点,画出我国地势示意图。 培养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课件展示: 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 图及“中国地形”图。 2.展示各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格。 指导学生读图填表格。 3.展示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景观图片。 读图并合作完成表格: 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培养读图、合作能力。 表格利于知识归纳,清晰。 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承转过渡 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合作研究 课件展示。 研究课题: ?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 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巡回指导,积极参与各小组的学习讨论。最后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全班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专题(A组:?题;B组:?题;C组:?题),各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培养合作能力。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达标反馈 在空白中国轮廓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并注明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学习小结 我国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几个方面都有影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寻找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地形,它包括哪五种类型, 学生回忆回答。 温故而知新。 整体感知 课件展示:“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 提问: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地形具有什么特点, 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读图得出结论: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一、学习主要山脉 1.讲解什么是山地和山脉。 2.讲解: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3.举例讲解山脉走向。 4.课件展示:“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 指导学生分组读图完成教材26页活动1。 5.指导学生在教材26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6.指导学生完成教材27活动3。 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二、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1、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在“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确定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3.读“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完成活动3的填表格练习。 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欲望,培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自主读图,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建立 。 三、学习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课件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景观。 要求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2.展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云贵高原景观图。 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4.要求学生阅读教材26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欣赏景观图,读“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回答。 1. 2.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 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4.阅读教材26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环境,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使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内容总结 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延伸拓展 找出我国古诗中形容我国地形特点的诗句,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形容内蒙古高原的景象,“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等等。 实践活动 绘制中国地形图:在空白的中国图中标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标在相应位置。(注意用图例来表示这些地形区及山脉)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多种多样的,你们知道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过渡学习新的内容。 动眼动手 1.课件展示:“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 读图了解我国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29页活动1。 3.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1.读图分析回答我国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2.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培养读图、绘制地理图表的能力。 动脑动口 课件展示。 探究问题: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课件展示教材“山地交通不便”图)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教师指导讨论,适时鼓励不同意见的相互争论。 师生共同小结。 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A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 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和交往技能。并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辩证地看问题,正确的人地观念。 提问:人们在开发利用山区时,除了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还要预防和避免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呢,又应怎样防治灾害呢, 课件展示: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图文资料。 引导学生搞清山区各自然灾害的成因和主要防治措施。 1.学生回答。 2.阅读有关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图文资料,搞清山区各自然灾害的成因和主要防治措施。ww w.x k b1.co m 学生独立地从所给出地理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意义构建。初步树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内容小结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在这样的国情下,我们要开发山区,在开发山区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实践活动 巩固练习 叫地势, 叫地形。我国西部地形多为 、 和 为主,东部则以 和 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山脉— 山脉— 山脉,二、三级分界线是 板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特点 2、阶梯分界线 3、地形特点 4、山区利弊 二、地形复杂多样 1、山脉走向 2、主要山脉及分布 山区面积广大 三、 1、我国山区面积占多少 2、山区的利弊 作业 必作题 绘山脉图 选作题 调查你的家乡的地形,看看这些开发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第二节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2、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征特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结构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基于以上考虑,本节教材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以及结合这种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划分的温度带。对于气温和温度带这两部分知识,教材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和温度带分布图,并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呈现。教材正文部分给出的结论比较简单,而在分析冬季气温分布时,却详细描述了等温线分布特点,以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分布图。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现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也体现了教材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分析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则突出了学习的递进,教材正文部分的描述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在活动教材中给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读图,从而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对于温度带的学习,教 材是通过读图指导和活动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我国东西部干湿状况的差异以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这部分内容延续第一部分教材的编写特点,用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区分布图,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用正文简单描述结论。与第一部分教材有所不同的是,干湿地区的差异可以通过植被的特点,甚至建筑形式的不同反映出来,因此教材在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活动题中配有我国不同地区植被和民居的景观图片,反映不同的干湿地区特点,旨在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知识。第三部分,主要描述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材首先安排“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知识点,这部分知识是难点最为集中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采用以不同形式呈现的方式来分散难点,力求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学习过程。关于季风的成因及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等知识,教材以图像配以正文的形式出现;关于锋面雨的形成及锋面雨带的推移,教材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关于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教材则以活动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前面学习冬、夏季季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总结季风气候的特点,这样可以达到学以致用、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教材将“气候复杂多样”安排在本节教材的最后,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前面知识的迁移、总结、运用和提高。从整节教材的编排看,前两部分重在对单一要素??气温和降水特点的介绍,第三部分是使学生通过分析总结,综合了解我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本节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能力也得以提高,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材编写的理念。内容点析 1.关于我国气温的特点,教材从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两个方面介绍,特别突出了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教材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内容。(1)南北气温差异产生的原因。教材在开始对此就加以描述,即造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如果笼统说明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可以从纬度因素入手,但要单独分析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因素,还要考虑冬季风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教材安排在季风气候中讲述。(2)冬季气温特点。教材详细描述了如何从1月等温线图上阅读“0 ?C等温线、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最北和最南地区的气温分布差异”等。0 ?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应该是重点,明确这条线的意义在于,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河流水文特征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此线以北冬季河流会有结冰现象,而且界线南北的植被、耕地类型、农作物种类等都有较大差异。明确了0 ?C等温线的位置,对了解冬季气温分布有较大帮助。(3)夏季气温特点。教材对此叙述比较简单,但其中的内涵仍然比较丰富,特别是夏季我国大多数地区普遍高温,而青藏高原地区气温相对较低,这一结论教师不能忽视,这可以为后面活动题中分析地势对我国冬夏气温的影响奠定基础。www.xkb1.com 这部分教材有两幅图像,它们是教材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技能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阅读1月等温线分布图时,教师应详细指导学生了解阅读等温线图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从等温线图中获取有用信息,从而分析解决问题。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 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阅读等值线图的步骤是:(1)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3)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4)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1月等温线图阅读熟练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以上方法阅读7月等温线图,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从而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 为配合这部分教材,活动教材中的第一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除纬度因素外,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还有地形。从1月和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青藏高原地区总是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的气温低,特别是7月等温线图上更是清晰地表示出青藏高原地区是全国的低温区,通过阅读地图学生很容易解答本题。 阅读材料一方面对正文进行补充,同时可以拓展教材正文部分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2.关于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教材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即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状况。农业生产实际包括哪些内容,教材正文没有进一步描述,而是在图上的补充资料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划分温度带的主要农业指标。这样编排的目的是降低难度,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针对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层次灵活掌握。第二,温度带的分布,这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应该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地区分布。 阅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需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例,了解六个温度带的主要分布地区。可以结合省级行政区、地形区、1月0 ?C等温线分布等地理要素进行了解和记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热带地区与北回归线的关系、暖温带在西北地区的分布范围等比较特殊的地方。 活动教材的第二题,强调了温度带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这是对教材正文很好的补充。从题目设计的表层看,解答此题非常容易,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温度带与水果生长的关系,与农作物熟制的关系,与民居的关系等。但题目并没有停留在对资料的简单了解这一层面,而是进一步提出发散性的要求,让学生补充更多资料。从表面看,似乎是让学生做资料的收集者,其实引申理解,这正是编者设计此题的巧妙之处,如果学生对前面三个资料表示的内容理解了,那么进行知识的迁移应该很容易。例如,能够由不同温度带水果的不同,迁移到不同温度带植被的不同,由不同温度带作物熟制的不同,可以联想到农作物的差异等。 3.关于我国降水的特点,教材正文部分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规律,以及降水丰富和稀少的地区,并通过阅读材料补充了我国降水极端最多和最少的地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正文叙述中有一点应该引起注意,以往分析我国降水空间分布时主要强调东西差异,对于南北的差异多侧重在时间上,而这部分教材不仅强调了空间上的东西差异,同时也强调了南北差异。 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时,应该延续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训练。另外针对此图,应该引导学生查找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并与1月0 ?C等温线、温度带等的分布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三条等降水量线所穿过地区的印象。 活动教材的第一题,主要体现降水特点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加强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将景观图与年降水量、干湿地区分布图联系起来,在年降水量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上找出活动题中提到的四个地区,对应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干湿状况,说明民居的不同风格。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较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 4.关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教材正文部分明确提出了干湿地区划分的标准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教师对此应该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划分干湿地区不能单纯分析降水量的多少,而应该同时分析这一地区的蒸发状况。 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时,应该叠加年降水量分布图,特别是对应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应地形区、温度带分布等,以加深印象,此图中还有一个特别应该注意的地方,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区,其原因是由于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因此较为湿润,这是干湿地区划分标准的最好佐证。由于干湿状况可以通过植被的分布反映出来,因此配合干湿地区分布图,教材编排了相对应的植被景观图,其目的是给学生直观感受,加深对干湿地区地表状况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性。 活动教材第二题,延续“温度带”部分活动题编排的特点,解答此题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例如题目中给出干湿状况影响植被,由此可联想到与水果的关系,与经济作物的关系等。 5.季风气候显著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涉及成因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对这部分教材的处理要把握难易程度,不应该盲目地加深和扩充内容。教材正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季风气候及成因。教材对于成因的描述较为简单,其目的是降低难度,并且将海陆位置的影响安排在冬、夏季风的形成部分进行叙述,这里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季风。第二,冬、夏季风的特点以及对其他气候要素的影响。“冬季风”部分,教材既介绍其特点,又着重说明冬季风是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补充了本节教材开始部分的内容;“夏季风”主要强调其到来对降水的影响。第三,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及降水的差异性。划分的界线应该知道,划分的标准也必须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我国西部地区距海较远,又有地形的阻挡,夏季风很难到达,因此属于非季风区。只有明确了划分标准,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差异。 冬、夏季风的形成源地及成因,是通过图像教材体现的。从冬、夏季风的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季节亚欧大陆气压分布状况以及冬、夏季风的风向指示箭头,对应文字说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冬、夏季风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了冬、夏季风的源地及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降水差异有一定的帮助。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图,应该与温度带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地形的分布等叠加,有助于学生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不同气候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界线,借助山脉、城市的分布来学习。 阅读材料通过图像和文字部分介绍了夏季风到来形成的锋面雨及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等知识。将这部分知识安排在阅读材料中,主要是降低本节教材的难度,同时给教师和学生最大的自主权,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学校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有些学生只要阅读了解锋面雨带的到来会带来降水即可,而有些学生可能更愿意了解夏季风的形成与锋面雨带推移的关系。教师可以有选择的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关于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教材正文部分并未叙述,而是将这一内容安排在活动教材部分。这种编排既分散了难点和重点,同时对学生读图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新-课-标-第-一-网 活动题1:选择了我国由北到南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让学生分析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的配合特点。第1项,学生应该按纬向比较,总结出季风区降水量较多的月份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广州降水量较多的月份是4月至10月,上海降水量较多的月份是4月至9月,北京降水量较多的月份则是七八月份,三个城市气温最高的月份都是7月。通过回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季风区内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降水量最多的时候,因此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第2项分析季风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好处: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活动题2:设计此题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为避免遗忘世界地理所学知识,教材以对话的形式将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特征表述出来,同时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的纬度位置大体相同,说明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因素不是纬度位置。根据本节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为丰富。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应该是海陆位置。 活动题3:本题是对教材正文部分的补充、加深和拓展。关于季风影响下的灾害性天气,教材正文部分没有涉及,而是以活动题的形式出现,并配有景观图片和文字,再现灾害发生时的情景。解答灾害发生的原因时,可以与前面锋面的形成、锋面雨带的推移等知识联系起来,强调冬季风的势力特别强大,形成的锋面移动速度很快,就会造成大风降温天气,严重时会爆发寒潮;夏季,锋面雨带登陆时间的早晚或推移速度的快慢,会造成各地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严重时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将灾害性天气这部分知识,进一步拓展,教材补充了有关台风的知识,对于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有利的是解除或缓和旱情, 不利的是可能造成大风、洪水灾害。 6.气候复杂多样,教材正文部分介绍了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并且指出地形因素加剧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为了说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的变化,教材安排了一段阅读材料,以藏民的服饰特点说明这一变化,安排这样一段阅读材料,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气候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不同地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能够形象直观地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以及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阅读四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能够说明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将教材中文字说明部分不全面的地方补充完整,同时对照气候类型图中四地的分布,了解四个地区所属气候类型。 活动题1:通过解答此题使学生明确农业的发展与气候的关系极为密切,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积温较高,生长期较长,可以种植各种果菜,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而北方地区冬季不适宜果菜的生长,过去冬季蔬菜品种非常单调,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南方地区的果菜可以运到北方,丰富了北方地区冬季的“菜篮子”,使人们生活得以改善。 活动题2:此题延续气温和降水部分的活动题特点,既是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又带有知识的拓展,通过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起到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及农作物的影响,可以请学生列举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动植物和农作物种类。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旅游资源,例如黄山的云海,冬季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等。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例如房屋建筑朝向与采光问题,人们的服装与当地气候的关系等。 【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主要温度带、干湿地区,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难点 冬、夏季风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比较法、归纳总结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一、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 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即由南向北递减。 2、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3、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 4、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播放录像或影碟(VCD)。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当学生对1月等温线图阅读的方法较为熟练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与5 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为什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7月等温线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说明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答活动题1的问题:夏季最北的气温在20 ?C以下,最南的气温在28 ?C以上,通过数据说明南北气温有差异,但与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相比,夏季的南北温差比较小。 6、学习温度带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行政区相对应,特别应该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 C等温线的分布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界线,并将其与0 ? 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活动题2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此题时,最好可以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录像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此题的理解。 【东西干湿的差异】 1、读图 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 2、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3、干湿地区划分: 首先出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说明这个地区气候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的特点。 第二步引导学生阅读年降水量分布图,验证自己的想象与图像中反映的降水量特点是否吻合。 第三步引导学生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将植被与干湿地区对应,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与干湿地区的划分吻合,是否有不吻合的地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对东北地区的湿润区产生疑问,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疑惑,解释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而不是单纯用降水量多少进行衡量。 关于活动题中了解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师最好能够多提供一些图片。如果学校条件允许,能够提供动态的录像内容更好,特别是雨中的江南景色,阳光照耀下的甘肃、吐鲁番和黄土高原地区等画面。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建立学 生的感性认识,对解答此题会有较大的帮助。 【季风气候显著】 第一步,说明冬、夏季风的形成,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8页图2.19和图2.20,亚欧大陆内部,冬、夏季气压分布有什么不同,风向有什么不同,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冬、夏季风各有什么特点,由此说明季风和季风气候的概念,冬、夏季风的特点。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分界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季风从海洋向陆地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越向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越小,夏季风很难到达内陆地区,因此内陆地区降水比较稀少,这样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第三步,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1,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概括季风气候的特征。 第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并且使学生明确,与同纬度大陆西岸和内部相比,我国处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而大陆西岸和内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第五步,根据冬季风形成的源地及性质,说明寒潮带来的危害有哪些,结合教材第39页阅读材料的内容,说明夏季风到来早晚、持续时间长短以及势力强弱,可能造成水旱灾害的发生。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制作活动投影片或计算机动画,演示锋面雨带推移的过程,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关于台风的形成及带来的灾害,可以事前布置学生收听天气预报,或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台风的天气预报,并播放台风发生地区当时的录像,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或内陆地区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尤为重要。 【气候复杂多样】 这部分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的阅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四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明四个地区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在气候类型图中找出这四个地区,了解其气候类型。除这四种气候类型外,我国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在什么地区,使学生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可以选择不同地区的农作物、蔬菜、动植物以及一些旅游景区的录像或图片、幻灯片等给学生播放,使其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小结 强调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冬夏季风及主要的气候类型。 巩固练习 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 ,夏季 。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夏季是 ,原因是 。 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由此划分为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3、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降水分布特点 2、干湿地区的划分 3、干湿地区的分布 三、季风气候显著 1、冬、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性质、种类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四、气候复杂多样 1、气候类型 2、气候成因www.xkb1.com 作业 必作题 绘温度带图 选作题 根据图形位置写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河流和湖泊》一节的课标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在把握课标,分析和处理教材时,我把本节的教学内容概括三个部分: (1)、在地图上找出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以及内流区的主要河湖。 (2)、内、外流区的划分,内、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3)、外流区内部南方和北方河流的差异。 2、教学活动设计: 针对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根据本节三部分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1:在中国河流的空白图上,用彩色笔勾画出我国主要内、外流河,勾画出内、外流区的界线。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会运用地图查找相关的地理事物,动手填绘地图,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为学生运用地图探究内、外流区河流特征做好铺垫。为了区别河流、流域和水系的概念,我用树叶的叶脉做比喻,既形象又直观,同时也体现出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树叶,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是学生对学习资料及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活动2:分组探讨内、外流区河流的主要特征,并分角色扮演内、外流区河流。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读图、,运用教材当中和师生共同准备的相 关资料,自主探究内、外流区河流的特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方法。 活动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外流区内南方和北方河流的差异。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能力。通过南、北方河流特征,鼓励学生去探索它们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突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个基本理念。同时。培养学生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并能提出保护和改善的措施。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网 ,、知识与技能:通过绘图知道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并能勾 出内外流区的界限;结合地形图理解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 地形区和所属气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会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运用生活实例探究河流的开发与利用,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去看待河流 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河流及其周围的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南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实例,探究河流的开发与利用。 (四)、课 型:新授课。 (五)、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2、学生收集资料; 3、多媒体课件制作;4、补充课程资源。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众多的河湖】 1、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用歌曲《长江之歌》烘托课堂气氛,展开祖国地图,用生动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听到这激昂的乐曲,站在祖国地图前,看到流淌在祖国大地上的条条动脉和一颗颗明珠,你们会想到什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资料导入:大屏幕展示资料,学生阅读资料。 教师提出问题:“从资料当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自己得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结论,并举例说出河流和湖泊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2、探究新课: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 〔过渡〕:“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分布在哪儿呢,” 教师在教学挂图上示范,教给学生在地图上勾画河流和湖泊的方法。 学生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手中的空白地图上勾画出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认识我国内、外流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并能依据河流的流动方向,区分内、外流河,概括出内、外流区的概念。 学生展示自己所绘地图,互相交流,评选出绘得最好的、最科学的地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2)、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教师提出问题:长江和长江流域是一回事吗, 学生观察课前收集到的树叶,教师用形象的比喻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生物知识,找出树叶叶脉和流域、水系的共同点,理解流域、水系的概念。 (3)、小反馈:学生根据内、外流区的特征区别内流湖和外流湖,巩固所学的内、外流区的知识。 (4)、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过渡〕: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河流各有什么特征呢, 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大屏幕展示分组讨论的主要内容: ?、内、外流河的数量、长度、水量; ?、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河流的水量与气候的关系。 ? 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资料: ?、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长度、流经的地形区及注入的海洋; 、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曲线图。 ? 学生运用资料分组讨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当中。 学生分角色扮演内流区河流和外流区河流,分别讲述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交流讨论成果。 (5)、外流区内部南方和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较: 教师提供给学生资料: ?、东部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比较表; ?、、西江、黄河的流量曲线图。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这两个图表,从中能发现什么地理问题,找到什么地理规律,并分析这个规律与什么有关。 学生运用资料,通过观察南北方河流的水量、汛期起止日期、汛期水量与总水量的百分比、流量曲线图,对比分析外流区内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的不同特征。 学生依据南方和北方河流的不同特点去探讨这种不同可能会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学生讲述自己的见闻,自己展示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用生活实例说明河流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例如:近期重庆万州区的洪水灾害、北方河流冬、春季枯水给北方地区带来的旱灾等。 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南方和北方河流的这种特点,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6)、京杭运河: 教师展示京杭运河图。 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介绍京杭运河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 (7)、家乡的河: 师生交流:共同欣赏阜新细河美景,学生描述细河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带给阜新人民生活的变化,增强学生爱我家乡、保护家乡的环境保护意识。 3、课内小结:学生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心得。 4、课内反馈: 智力大比拼 1、辩别真伪: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我国的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季风区内。 ( 3 )、内流河沿途多沙漠、戈壁,所以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流。 ( 4 )、黑龙江冬季没有结冰现象。 2 、选对朋友: (,)、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是: ( ) ,、塔里木河 ,、长江 ,、黄河 ,、淮河 (,)、下列河湖中全部属于外流区的是: ( ) ,、黑龙江 青海湖 辽河 ,、辽河 长江 珠江 ,、弱水 塔里木河 青海湖 ,、淮河 珠江 塔里木河 阜新地区水系图 、观察阜新地区水系图回答: 3 (,)、阜新地区主要有哪些河流, (,)、细河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4、资料分析: 资料,:辽河全长,,,,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千百年来,辽河以其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众多的北方少数民族以及当今重要的东北工农业基地,成为科尔沁草原及辽东半岛的母亲河。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辽河河水连年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辽河已成“沙河”,过去牧草繁茂的草场已经被风沙吞噬,生态严重恶化。 资料,:,,,,年以来,辽河流域遇到了持续干旱,降水量偏少,径流量明显减少,出现了连续枯水年,造成河水干枯。 资料,:造成辽河断流及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辽河中上游截流工程过多,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透支”。 读资料,试分析: (,)、造成辽河水干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辽河水干枯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变化, (,)、我们在开发利用河流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课时 【黄河的治理】 1、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X-k-b-1.-c-o-m 2、结合活动题 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 3、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 4、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 5、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6、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7、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图片、幻灯片等,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8 向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9、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完成活动题2,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第三课时 【长江的开发】 1、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2、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 3、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4、了解长江水运状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结合荆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 5、讨论解答此题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与学生讨论的时间,特别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想。 6、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可以从阅读材料、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 化示意图入手,通过学生阅读“平垸行洪导长江”的资料和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对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 7、可以通过讨论、解答活动题2加以了解。在解答此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为什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点对洪涝灾害出现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应使学生对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够初步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的资料,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使学生对于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课堂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主要河湖及分布、长江、黄河概况,以及对人类的作用都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巩固练习 说出长江、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的水电站。 板书设计: 河流与湖泊 第三节 众多的河湖 一、 1、外流区与内流区 2、河湖名称及分布 二、黄河的治理 1、黄河概况 2、地上河成因 3、黄河的治理 三、长江的开发 1、长江的概况 2、水能资源 3、长江的治理 作业 必作题 绘黄河图 选作题 绘长江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题 授课学时 1学时 1、 叫地势, 叫地形。我国西部地形多为 、 和 为主,东部则以 和 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山脉— 山脉— 山脉,二、三级分界线是 — 山脉— 山— 山。第一级阶梯是 高原,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号称 ,第二级阶梯海拔在 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 米以下,近海的大陆架水深一般不足 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变 ,可以 。河流自西向东流,有利于 的交通往来。我国地形的特征是 。四大高原特征(书P25图) 2、对照图P10,说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名称,找出 主要山脉及走向,注意它们的位置。(结合书P27表格) 3、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山区,包括 ,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4、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 ,夏季 。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夏季是 ,原因是 。 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由此划分为 五个温度带,另外还有一个 区,不同的温度带,生长着不同的果树,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等。在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寒温带、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 。我国年降水量5、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 ,因为 ;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 。一个地方 与 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的湿润程度, ;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 。我国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 可分为 区、 区、 区、 区,对应的植被为 (湿润区)、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气候的干湿程度会影响到农业类型,东部地区(400mm以东)以 为主,西北干旱区(400mm以西)以 为主。在东部地区的南方湿润区,耕地以 为主,北方半湿润区主要以 为主。 6、 线,是一月 等温线、 等降水量线、温度带中 、干湿区中 的分界线。 7、我国气候的特征是: 源地 风向 海洋 陆气候特征 地 冬季风 夏季风 除 以外,习惯上以 为界,把我国划分为 ,季风区是受 影响的地区,降水 ,主要集中于 季,非季风区受 、 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 ,全年比较 。 8、读书P39,说出什么叫锋面雨、梅雨、伏旱。 9、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爆发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会导致 灾害的发生。台风是发源于 ,常带来 和 ,台风带来的降水,一方面可以 ,另一方面又会造成 。我国东部是季风气候,自北向南有 气候、 气候、 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 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 气候。 10、看书P43,能举例说明我国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1、内流河是 ,所在区域称为 , 叫外流河,所在区域为 。位于内流区的湖泊称为 ,内流湖基本上是 湖,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 ,外流湖是 。 12、我国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 ,其原因是 ,我国冰期最长的河是 ,汛期最长的河是 ,最长的内流河是 ,最大的(咸水)湖是 ,含沙量最大的河是 ,也是第 长河,但不是第二大河,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 ,最大的淡水湖是 湖,其次是 、 、 。 13、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山,呈巨大的 字型,注入 海,长 千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 ,中游与下游的分界是 , 、 被称为 。黄河成为含沙量最大的河的原因是 。黄河下游形成 河,原因是 。治理黄河的措施:上游 ,中游 ,下 ,治黄的关键是治 ,根本措施是 。黄河游 流经的地形区有 14、书P51,能说出什么是凌汛。 山脉,注入 海,全长 千米,它是我15、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国长度 、水量 、流域面积 的河流,有 和 之称。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是湖北的 ,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 。长江流过重庆,深切 山,形成 峡、 峡、 峡三个峡谷。长江的源头是 河,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 河段,湖北 到湖南 一段被称为 ,河道 ,被称为 ,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治理长江首要任务是 ,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是 、 、 ,洪灾频发的原因是 。长江流经的地形区有 。京杭运河北起 ,南到 ,是世界上长度 、开凿时间 的人工河,全长 千米,贯穿 、 、 、 、 五大水系,年运输量仅次于 16、对照图P22,在黄河图中找到支流渭河、汾河,水电站:龙羊峡(上游)、小浪底(中游);在长江图中找到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洞庭湖、湘江、鄱阳湖、赣江,水电站:葛洲坝、三峡(上游),港口: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注意他们的相对位置。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课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课型 新 授 题 主龚敏 审核 地理组 年级 八年级 课时 1课时 备 课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 标 要 求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能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 教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能够经学 过讨论后制定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分目 析问题的能力。 标 情感态度: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 要性,并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及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 重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并学会运用 点 难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如何节约、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树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点 教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联系实际运用材料、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获取知 识。 法 概念 :自然界;有利用价值。 可再生资源——注意保护与培育 知自然资源 分类 识 非可再生资源—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疏现状: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理 我国的自然资源 利用:节约和保护 预 习 导 学 教学过程 【预习思考题】 一、公益广告 一、认真阅读教材,深刻领会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思导入:让学生 考下列问题: 谈谈看公益 秋凉了,八年级二班的几个同学在谈论着热水器洗澡方广告后的看便舒适。杨柳同学说:“五年前我家就安了天然气热水器,法。 一个月用一灌天然气,八十元一灌”。家住南洲镇河花村的二、自主学张明同学说:“我家三年前建了一个沼气池,去年安了沼气习:指导学生热水器,不用花钱去买气”。李华同学说:“上个月我家安了结合学案部太阳能热水器,既不要买气,也不要建沼气池”。 分的预习思 ?三个同学所提到的天然气、沼气、太阳能,哪些是自 考题认真预 然资源,说说你的理由。 习教材。学生 ?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独立完成学 A、安化金矿 B、南县稻米 案,教师巡 C、桃江楠竹 D、闪电 查、督促、个 ?热水器在对天然气、太阳能的利用上有何不同特别指导、反 点,这种特点说明了天然气和太阳能在性质上有何不馈。明确自学 同, 要求:画记书 ?由此可见,自然资源按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类, 中重要的知 3、连线 识点和关键 (1)煤碳 放牧 书本 词。图文结 森林 炼钢 大米 合。对教材内 河水 造纸 牛奶 容和思考题 草地 灌溉 门窗 进行自我质 (2)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疑,把不懂的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过程方法: 1、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分布及人与土地的矛盾。 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小设计师、小评论家、小推测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法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三维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空白中国轮廓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有两年多没来公营子了,哪位同学给老师介绍一下公营子近两年来有那些大的变化(生答 高楼多了 道路宽了 厂房多了等)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经济在腾飞。那么在同一块土地上应该如何合理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如何,我们共同来探究土地资源。 什么是土地,出示诗 土地是山川之根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找同学说出这首诗的含义) [师归纳]这首诗说明了土地的重要性。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生存。土地如此重要,我们人类是如何利用的那导入 一、 土地的利用) [师]如果你们有了土地会利用吗, 我们来试一试 (图片) 小小设计师 假如你们小组有一块儿2000平方米的土地,你们将如何利用它,小组合作设计一块儿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 、比例尺、方向)。 教师小组巡视指导 学生到讲台展示作品,讲解设计原因。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设计中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描绘的。不同的类型人们利用的一样吗,我们来探究4幅图(图片)小组讨论人类是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土地的,归纳出土地利用类型。 [生]小组代表回答 [师]从以上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土地类型利用方式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图片总结) [师]提问:1、我们当地土地都有什么作用, 2、你还知道有哪些非农业用地, 3、荒漠、沼泽是不是土地资源, [师]总结:不少同学会认为荒漠、沼泽目前人类不能大规模利用,所以不属于自然资源。其实人们对荒漠和沼泽的利用早就开始了。例如我们将沙漠作为卫星发射基地,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多沼泽地,经开垦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荒漠、沼泽一定会得以大规模地开采和利用。 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现状怎样,假设你是“土地专家”联系已学过的地形、气候等有关知识并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出示图片、资料) 小组合作探究 代表回答 出示图片资料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可供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已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的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问题更加突出。由此可知,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土地国情。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师]提问:看到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你有什么感想,生结合实际发挥。 我国的土地不仅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各类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我们学过的地形、气候等知识推测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大致分布,并说明理由,绘出简图。师在黑板绘中国轮廓图。 在黑板图中画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并讲解。 代表回答 出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动态演示)和学生推测的对比完成填表。(学生总结分布规律) 视频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讨论]:结合当地实际谈谈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什么叫自然资源,分为哪些类型,www.xkb1.com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1、什么叫自然资源 2、分类 二、资源丰富 人均不足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2、矿产资源探明的种类 作业 : 必作题 预习第二节 选作题 调查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和状况,是否有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第三节 《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限的水资源,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联系我国降水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相关材料,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学生听音乐跟随老师用音乐、诗意的山流水。教师:听着这美妙一起体会。 语言引发学生学习兴的音乐,请闭上眼睛想象: 趣的同时使学生进入青山削翠,流水潺漫,飞泉 学习状态,又使学生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 受到美的感受。 好不惬意,我们好像听到高 山对流水说:高山仰止,流 水不断;流水对高山讲:万 流归宗,生命永恒 ~ 板书课题:第二节 水资源 新授: 1、水是宝贵的资源: 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 (1)提出问题:“地球上的重要意义 通过教材中相关的图水在哪里”、“我们人类常用 片以及教师提供的模的淡水储存在哪里”, 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地球拟实验,认识淡水资(2)出示世界水体比例图,上的水、淡水、人类常利用源状况,使学生了解让学生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的淡水储存在哪里。 世界水资源的大致状分析世界淡水资源的状况; 观察世界各种水体比况,认清目前人类面 例的饼状图,动手做实验了临的水资源危机。 2、我国水资源现状 解人类目前直接可以利用 (1)多媒体出示我国水资的淡水资源只占世界总水 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体的0.3%,并通过讨论认识 使学生能通过教界排名的材料 水是种宝贵的资源 师提供的材料,并结 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和分合过去所学过的知识 析,得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的回忆,再通过相关 富,但人均不足的事实 的图片分析,了解我(2)出示漫画“洗车”“就 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地取材” 问题(1)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 使学生在轻松幽默 通过漫画反映水污染、水的环境下认识到我国(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材浪费现象。 水资源问题和现状。料,广州、武汉、北京、哈 水污染现象严重,水尔滨年降水变化柱状图,并 浪费现象明显。 用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分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分(2)水资源时间分布析材料所体现的内容材料:析原因,并根据教师的语言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并提提示得出我国降水时间分 问解决办法 布不均的结论:夏秋多 冬 (4)多媒体出示南方北方春少 水量的对比材料,并提问解 (3)水资源空间分布决办法。 不均,南多北少 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及 过去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分 3、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 方法:提示学生根据我国水点:南方多,北方少 资源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和 在了解我国水资方法 认知到水污染是南北源问题基础上,通过(1)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方乃至全国存在的重要现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类并提示学生我们周围的水象,并再一次认知水对于人比让学生自行分析出库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类类的重要意义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比理解水库的作用 径,时间不均——修 中国水资源问题小建水库,空间不均—(2)多媒体出示南水北调结: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认—跨流域调水;整治示意图,并简单解说引滦入知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污染,节约用水。注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工并了解缺水是我国各个城意拓展学生思维,给程的作用及意义,从而提示市和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 学生构筑想象的空间 学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调工 在教师的提示的前提下, 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想到解决水资源有的地方 多有的地方少的分布特点 的解决办法,并结合上图探 4、知识延伸:解决水资究南水北调的意义,同时简 源总量少的方法,教师简单单理解三条线路中东线调 用开放性的习题,介绍目前世界上拓宽淡水水的优势 培养学生思维 资源的两种方法 了解目前世界开发水资 (1)海水淡化 源的现状,并立志将来去开 (2)利用大汽水 发更多的水资源,寻找新的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拓宽水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角色扮演:从以下角色中任 位,引导学生从现实选一个,从角色出发,谈谈 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如何节约用水,你现在的身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寻发,鼓励学生独立思份是:农民、水利工程师、找节水的方法,使学生认识考,激发学生对地理政府官员、造纸厂厂长、家到节水是社会各部门各方问题的兴趣,并通过长、学生。 面需要进行的共同的工作。活动设计,有意识地 节水是社会问题。 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 问题的过程,形成主(1)农业节水:帮助学生 动学习的态度。 了解我们周围的农业用水 通过资料的出示使学情况,并把几种主要的灌溉 生了解农业节水、工方式提供给学生 了解堤灌、喷灌、滴灌的业节水和生活节水的(2)工业节水:提示学生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师提供意义和方法,并意识根据教材了解 的节水农业的情况了解我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3)城市节水:简单了解 们当地农业用水与之的巨用。 (4)家庭节水:调查学生大差距,从而感知农业节水 的家庭用水情况,并评出家的巨大潜力 庭用水小模范,使学生找到 身边的榜样 结合调查内容,反省自己在 (5)出示节水标志,并通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 过让学生介绍这一标志,强的现象,并在以后的生活中 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注意如何节约用水 通过节水标志,把节意识 约用水的意识深入每 观察节水标志图,通过观察个孩子的心里,让他 你有哪些想法,这些会不会们在生活中养成节水 对你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好习惯,并做宣传节 出示松花江受污状况图片 响, 水、保护环境的小卫 出示千岛湖图片 记住节水标志,时时不忘节士。 算一算,计算农业节水的约水资源 整治污染,是在必行 数据 我们要治理水污染 使学生认识到节约 人们需要洁净的水 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 出示一张浪费水资源的图计算、对比。 核心,节流比开源要片 重要。 开放性的作业,培养 请你设计一句节水宣传学生思维,学以致用。 动画“没有水我们还有什语,把这句话贴在家或学校 么” 的水池边,提醒大家节约用进一步强调水孕育和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 水、保护水资源 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成为最后一滴水~ 警示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生命,我们要像爱护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 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清 每一滴水,而不要让 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播放音乐:竹林晨曲 上的最后一滴水 课堂小结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巩固练习 1、水资源指的是 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和 。受 气候的影响, 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上看, 降水集中, 降水少;从空间分布看, 作业 必作题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有哪些, 选作题 调查家乡水资源状况。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水资源 六、教学反思: 总量丰富 1、通过本次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人均不足 水资源的短缺 节约治理保护 节流 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严重的污染我浪费 2、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发展了国水对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策水宝:春秋多—水白流 资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实践和我们的理想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在不断贵兴修水库 核源的冬春少—水不足 的探索与思考。这节课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相信我们会走得心问资是时空分布不均 题 很远。 源 开源 节南多 跨流域调水 流 北少 海水淡化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题 授课学时 1学时 1、自然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 资源,如 ;一类是 资源,如 资源。我国资源的特点是 。 2、土地资源分为 、 、 、 等。耕地、林地、草地为 , 建设用地为 。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是 ,不利条件是 。耕地分布在 区,分为 、 ,水田分布在干湿区中的 区,旱地在 区,它们以 为界,即 等降水量线,林地分布在 区、 区,草地分布在降水量不足 的 区,耕地分布区的地形为 、 ,林地为 。(请结合书P69、图P16、17、18、P10来记忆)。掌握书P69表格。 3、说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书P71、P73) 4、我国土地和水资源南北分布存在差异,南方 ,北方 ,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年的 为全国土地日。 5、水资源指的是 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和 。受 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上看, 降水集中, 降水少;从空间分布看, ,特别是新课标第一网 、 ,缺水最为严重, 配合不合理,加剧了北方缺水状况,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方法是 ,空间不均的方法是 ,最重要 工程,是把 水系的水调往华北、西北,分 三的调水工程是 条调水路线。 是最易实施的,因经 。此外, 也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 比 更重要。 是世界水日。(P82 认识节水标志)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一课时) 一、设计思想 通过实例和新闻材料及亲身体会等,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科技、立志报国的思想以及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学会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能说明交通运输重要性的信息和资料。 教师: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 七、教学课时 3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什么是交通运输呢,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 【展示投影】这组投影片说明了什么, 1.贵州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探明储量有几百亿吨,居南方各省区之首,然而,丰富的煤炭资源受交通限制,有些煤炭运不出去;贵州林木总蓄积量有1亿多立方米,由于交通不畅,有的地区采伐的木材,腐烂和运出的一样多。因此,贵州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要致富,先修路。” 2.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同时形成感性认识??交通运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学生回答】说明交通运输业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这两个事例分别从货运、客运两个方面说明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等,都要优先发展运输业。所以说,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出示板书】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承转】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我们每个同学也都感受到它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在班内谈一谈对它的体会。 【学生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内分别交流;教师注意总结交通运输的定义及现代主要交通方式。(应让学生明确地铁、管道也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读P87的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思考其说明的问题。 (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教师承转】每一种交通工具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 【教师引导】读图4.1思考:?现代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三阶段的发展说明了什么,?三个阶段,哪个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什么,怎样解决, 【归纳小结】让学生简单归纳、总结交通运输的作用。 【展示投影】历史上的四大米市 【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分析四大米市形成的原因。 (联系实际从气候、交通、市场三个方面分析) 2.指导学生做P88第二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讨论,对于第?题,每条建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首位的应是“再多修些公路”) 【教师指导】联系实际请再举一些说明交通运输作用的例子。如:?沂水县城长安路改造工程竣工。?沂水县积极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沂水县第一条铁路??胶新铁路已建成通车。?沂水热电厂建设正在紧张施工,有望年底投入使用。 八、评价建议 评价时关键看学生能否联系实际说明交通运输的作用。 九、教学后记 本节教学,不应太局限于教材,抓住课标要求,联系实际,通过谈话法、讨论法教学,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 一、设计思想 通过读图分析,边读边画,并通过问题设计强化训练的方式,形成铁路干线网络,同时结合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运用列车时刻表和认识高速公路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能够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运用地图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分布和主要干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成就和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2.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四、教学难点:“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本列车时刻表,练习本,有条件的同学准备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特点等资料。 教师:中国铁路分布图,我国的交通运输网。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青藏铁路”录像,同时响起歌曲“花儿与少年”。教师提问:刚才看到的是哪一条铁路的建设,这段音乐属于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什么歌调,它主要是我国哪个省的民歌, 如今,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起了世界最高的铁路,这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展示投影】展示“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图” 【师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一起在图上找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在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铁路线的起止点及经过的省级单位和主要城市以及主要地形区。 【学生活动】1.举例说明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以京沪线为例归纳:?以起止 点城市命名。?以起止省区简称命名。?以起止省区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如北疆线。从北京出发的,“京”放前,南北向先说北,东西向先说东。陇海线中的“海”指历史上连云港有“海州”之称) 2.师生一起找的同时,在地图册P30图上或课本P91图上依次用彩笔描一下。 3.注意总结铁路线交汇的城市。 铁路线分布有何特点,图中哪一个城市还没有铁路线相连,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设计】1.新疆乌鲁木齐一批长绒棉要用火车运往上海,应选择的最合适的铁路线依次是 、 、 。 2.广州一批日用工业品要用火车运往昆明,应选择的合适铁路线依次是 、 、 。 【学生活动】小组对照地图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进一步巩固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每位同学对照地图在课前准备好的空白纸上,画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及经过的主要城市。 【学生活动】略。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教师指导】展示学生成果,师生共同纠正出现的错误。 【教师承转】铁路客运,列车时刻表对旅客显得很重要,请带来列车时刻表的同学解释它的用法。 【学生活动】学生提出的疑问先让部分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针对个别同学提出的问题让其解答(如里程的算法、时间的计算、小箭头表示的意义等),教师做最后总结。 【教师承转】我们对铁路干线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公路与内河航线。 【展示投影】“中国主要公路和内河航线”图 【教师引导】1.公路线与内河航线分布各有何特点,为什么, (指导学生结合地形与气候知识回答) 2.图中高速公路分布有何特点,请走过高速公路的同学介绍它的特点与作用。(也可指导学生读“阅读材料”和图4.5) 【展示投影】“中国主要航空运输图”和“中国主要海港和航海线”图 【教师引导】主要航空线和航海线分布有何特点, 【教师引导】综合以上几幅图可以看出,我国主要交通运输线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指导学生结合人口分布、经济发展、资源分布与地形等方面思考) 【展示投影】图4.4我国的交通运输网 【教师引导】结合该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发达的原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组选1,2名代表发言。(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 【教师总结】我国的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相互交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西部地区交通相对落后,交通运输线少,但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面貌将发生很大变化。 八、评价建议 评价时重在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我国的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是否形成了我国 的交通运输网的空间分布概念。 九、教学后记 1.对于P89图4.4不能一开始就用,因为图太复杂,大部分学生有点茫然,应分解用。 2.对“五纵三横”铁路线必须强化练习才能牢固掌握。 3.注意对图4.6纠正错误。 (第三课时) 一、设计思想 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交通枢纽的类型与特点;在学生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后,通过实例让学生总结归纳选择运输方式的标准,最后通过制作旅行计划得到巩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实例练习和旅游线路计划的设计,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交通运输工具相对滞后的了解,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三、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交通枢纽。2.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四、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比较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到旅行社收集几份旅行计划。 教师:设计更多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例子。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国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在运输线交织的地方,就形成了交通运输枢纽。它为客运和货运发挥重要的作用。 【出示板书】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教师引导】不同的交通运输线交织的地方就形成不同的交通枢纽。请同学们对照P89图4.4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对照图分析归纳交通枢纽应具备的特点。 【教师引导】1.对照图说出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枢纽城市各位于哪些铁路的交汇处。 2.分析武汉、青岛的地理位置,说明这两个交通枢纽各有何特点, 【归纳总结】由此看出交通枢纽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有的是单一的枢纽。 【教师承转】我们来看一下首都北京的情况。 【教师指导】读图4.7看北京的交通枢纽有何特点, (人流、物流,有向外辐射的国道、高速公路和机场??是一个综合的交通枢纽。可简介国道的命名:从北京出发以“1”开头,南北方向的国道以“2开头,东西方向的以“3”开头。) 【教师承转】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线路,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呢, 【学生活动】读P96图4.10讨论比较 【归纳】学生归纳因素并列表: 运输方式 运量 运费 运速 铁路 较大 较低 较快 公路 较小 较高 较快 水路 最大 最低 最慢 航空 最小 最高 最快 【举例分析】 1.山东济南某公司的王经理,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游方案。 3.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 4.一吨活鱼从跋山水库运往沂水县城。 【学生活动】学生在各小组内进行热烈讨论,说出选择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从多角度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引导。)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选择货运与客运方式时应分别考虑的因素如下。 客运:人数、运费、速度、目的 货运:运量、货物性质、运费、距离、时间 要根据人们的要求和客观条件对运输工具做出选择。 【强化练习】 1.新疆乌鲁木齐的李书记临时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2.李娜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3.送几百千克葡萄到市场出售。 4.一万吨海盐从天津的长芦盐场运往上海。 5.10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 【师生归纳】人的出行:必须考虑出行目的。人们对货运的要求可以根据四个字:多、快、好、省。 货运: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航空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公路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铁路 【教师讲述】我们在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时,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那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保证交通安全。 (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法规教育。) 【学以致用】设计一份寒假到外地的旅行计划。 课堂小结: 强调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最重要的郊外通运输铁路线的名称、分布、铁路枢纽,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及选择方式。 课堂练习 写出刘要的铁路枢纽 板书设计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历史上的四大米市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1、五纵铁路 2、三横铁路 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1、主要的铁路本枢纽 2、铁路枢纽经过的铁路线 四、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 2、怎样选择交通运输 作业 必作题 绘五纵三横铁路 选作题 制作一份寒假到外地的旅行计划 八、评价建议 确定交通枢纽的类型和特点关键要看它的位置和在此交织的交通运输线;评价学生是否学会选择运输方式时,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理解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九、教学后记 把“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与“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放在一起学习,既有利于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又促进了“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这一标题的学习;P95的2题处理,放在本节学完后,效果更好;城市和交通运输线的位置关系有时决定着学生是否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 过程方法Ww|w.xk|b|1.c|om 1、学会用表格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家乡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2、继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对地理的兴趣。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1、学生网络查询。 2、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学生 教学内容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 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三、教学模式 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调动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 三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 , 探究”教学模式,如下: 教师 组织执导 网络 交流评价 任务设计 任务呈现 学生 感知质疑 自主探究 教法设计 本节课利用网络,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落实。 教学课时 2课时X-k-b-1.-c-o-m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 网络应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程序 用分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 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些诗回 忆 创设情境 导课 句描写的都是关于农业的,说明复 述 引起兴趣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 (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 系呢,板书课题)我们先来谈谈 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一)农业与我们: 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发挥学生的〖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 探究 回答 自农业。 观察力,培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 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 养表达力 (教师小结) 在教师指导 下,进行自 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 主学习,培 呢, 上网查询,把全班分成(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养合作、交 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 四个大组,每组查一个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流的精神 把范围分布,与什么有关系, 大的事问题 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 物缩小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化 培养学生归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 畜牧品种, 创设视 纳问题的能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觉平台 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 力。 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 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 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 (教师评价、小结) 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 与北方的差异。 师生互动 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分培养学生分 布, 学生思考、回答 析问题的能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力 课本活动1 训练读图能学生读图分析、填图 (教师指导并评价) 力 培养学生举 反馈一反三的能 练习 力知道影响课本活动2 学生思考、分析、作答 农业的因素 (教师指导并评价) 除了气候、 地形、还有 海拔 查漏补缺, 重申重点,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 进行爱国教 育 创设学生大课外设计十年后理想农村的图画 胆设想的平 作业 台 板书设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1、农业 1、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 2、农业的主要部门 2、分布特点 3、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设计思想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主要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学习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设计思路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初步学会从媒体上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实例技能,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运用所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看法及设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 指导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实例,调查家乡农业结构调整以及调整的原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 A.大小兴安岭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洞庭湖沿岸 [学生讨论交流] A.林业??山地、湿润 B.种植业??平原、水热条件较好 C.畜牧业??高原、降水少 D.渔业??河湖多 (本活动的关键点是让学生说出从事该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初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 [教师承转]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各个地区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不同,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呢,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出示板书]第二节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出示课件提问]对照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出影响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的主要因素, [学生抢答] [出示板书]1.自然条件 [教师提问承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作物生长的地区。当我们进行具体的农业生产时还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请同学们看P104活动3。 [出示课件]P104活动3。 (创设情境,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讨论、交流、小结] B.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离城市较近 C.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离城市较远ww w.x k b1.co m [出示板书]2.社会经济条件 (1)与城市的距离 [教师承转引申]与城市的距离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因素之一。联系实际(如家乡农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还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 (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小结提问]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发展,主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 件的影响。你能说一说二者之间的关系吗, (深刻理解影响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的因素。) [教师承转]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你能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上收集一些关于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事例吗,你能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吗,如果是反例,你能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吗, [学生活动]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集的资料。 (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小结]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 (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板书设计 作业 必作题 农业包括 (种植业)、 、 、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西部地区以 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 牧区、 牧区、 牧区、 牧区。 选作题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评价建议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是本标题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在评价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对学生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事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过程与能力进行评价,还要对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产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形成因地制宜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作出合理的评价。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的处理设计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点、关键。“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这一标题的主要内容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P104活动3如何处理,作为结论的验证还是作为探究结论的素材,其教学效果差异很大。作为探究结论的素材来处理效果会更好。我们可以将活动3安排在前面,当学生叙述完自己的选择理由时,我们自然就会得到图4.17的内容。另外还可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如何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这样一个从实例到结论再到实例的思考探究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此外,学生对这些实例比较感兴趣,否则先给结论再去验证,学生会没有学习的兴趣。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2.培养学生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分析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我国工业发展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 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三、教学难点 影响工业区的分布因素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有时我会想:若是让我与几千年前的古代的国王一下位置,我不一定会同意。最起码在现代社会中,夏天再热,冬天再冷都没有关系,有空调,晚上有电视机,平时有电脑玩,不知道你们愿意吗, 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图4.25“张梦的家”,?我们的教室,找出工业产品,并说出相关的工业部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的兴趣。 2.播放有关工业生产过程的录像,增加学生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工业与我们】 1.关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读图4.24“什么是工业”,并分析得出工业生产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然后,可以汽车的轮胎为例,“追根寻源”上个生产阶段,即合成橡胶工业和石油工业。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汽车工业和轮胎制造业相互的按比例发展关系。由上述内容可让学生归纳出工业生产过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关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农民、建筑师、科学家、军人对工业重要性的评述,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多种角色,例如医生、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售货员等,从各自行业角度寻找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体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3.完成活动练习1、2两题内容。 由于电视机内部零件复杂,学生绘制生产联系图的难度较大,故只要求学生绘出灯具、餐桌、食品的生产联系图。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分属于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部门。 【工业的空间分布】 1.引导学生读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城市;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沿海四个工业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应作为重点内容。 2.完成活动练习1内容。引导学生读图4.27“辽中南地区”,识别矿产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资源;识别表示各种工业部门的图例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的工业分布。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辽中南工业区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辽中南工业区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 3(完成活动练习2、3内容。引导学生读图4.28“沪宁杭地区”,组织学生讨论:?上海有哪些主要工业,对比辽中南地区的工业有什么不同,(上海的轻、重工业都很发达,辽中南的工业则以重工业为主)。?上海附近煤、铁资源匮乏,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原因。?读图分析沪宁杭地区有哪几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对其工业分布的影响。 4.完成活动练习4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使工业的分布和农业的分布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整体脱贫致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介绍乡镇企业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针对活动练习4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报纸、杂志、因特网),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30“高新技术产业结硕果”,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29“北京高新技术园区”,找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位置。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中关村科技园区或其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录像,引导学生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3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析得出我国3.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除青海和西藏外,其他省区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以举出我国沿海、沿边和内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例,向学生介绍。 5.完成活动练习1、2、3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三则短文,然后重点针对练习2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班级交流。 课堂小结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影响工业区的分布因素是难点。 课堂练习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 , 提供生主资料为主 叫重工业, 提供生活资料为主 叫轻工业。举例说明哪些是轻工业,哪些是重工业, 重工业:机械、冶金、钢铁、造船、石化、采矿等 轻工业:服装、食品、电子、玩具等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一、工业与我们 1、工业的含义 2、工业的地位 二、工业的空间分布 1、四个工业带 2、四大工业区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高新产业的特点 2、高新产业的类型 3、高新产业的分布 作业 必作题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是 、 、 、 。 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北京的中关村 是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电子和信息 是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 选作题 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特点、发展的条件、主要的工业城市 辽中南地区: 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第四章复习题 授课学时 1学时 1、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 等工具的运输,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 ,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是 ,原因是在 。进藏的四条公路是 公路、 公路、 公路、 公路。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 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2、读图P30,了解我国三横五纵铁路线及经过的主要城市,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在哪些铁路的交汇处。 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五纵:京哈—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宝成—成昆 其他:南疆线和已通车的青藏线(解决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3、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 、 、 有关,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 运送;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 。 4、农业包括 (种植业)、 、 、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西部地区以 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 牧区、 牧区、 牧区、 牧区。 、 、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我国的三大林区是: 林区、 林区、 林区。三北防护林地跨 、 、 。 5、农作物包括 作物、 作物、 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 北 秦岭—淮河以 南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 北 秦岭—淮河以 南 北方以生产棉花为主油,形成了 、 、 三大棉区,油料生产形成了 菜带和 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6、发展农业要 ,东部发展 。中部建立 。在西部地区实行 。 7、书P107,说出桑基鱼塘的运作方式,学会分析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8、工业是国民经济的 , 叫重工业,
/
本文档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