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春去也

2018-05-15 13页 doc 30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春去也春去也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论秦观词的伤春情怀 秦观作为最具当行的婉约词手,其描写春色和抒发春愁的词作不可计数。或写春女子伤春之怨,或抒男女别离之思,或表故国留恋之情,或寄仕宦贬谪之恨,都充满了伤春惜春的怅惘愁情。然而,这种具有典型性的伤春情怀有着深层的心理结构模式和文化积淀意义。即对时光流逝叹惋的生命时空意识,对美好事物向往的共同心理结构,以及对人生价值无法实现和生命个体受到压抑的不满和宣泄。 纵观《淮海居士长短句》中的八十多阕词,写景之处必大多为春景,抒情之处必大多为愁情,合而即大多为春愁之作。据统计,出现“...
春去也
春去也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论秦观词的伤春情怀 秦观作为最具当行的婉约词手,其描写春色和抒发春愁的词作不可计数。或写春女子伤春之怨,或抒男女别离之思,或表故国留恋之情,或寄仕宦贬谪之恨,都充满了伤春惜春的怅惘愁情。然而,这种具有典型性的伤春情怀有着深层的心理结构模式和文化积淀意义。即对时光流逝叹惋的生命时空意识,对美好事物向往的共同心理结构,以及对人生价值无法实现和生命个体受到压抑的不满和宣泄。 纵观《淮海居士长短句》中的八十多阕词,写景之处必大多为春景,抒情之处必大多为愁情,合而即大多为春愁之作。据统计,出现“春”字的有83处,而与春天有关的意象诸如落红、碧草、飞絮、杨柳、东风、杜鹃、莺燕、微雨、桃李等共89处,而“花”字竟然高达118次。而在这些春景的背景之下,处处浸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揪心的仇恨:“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沁园春》)“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八六子》)无论是初春、仲春还是暮春,春光愈是明媚,愁情愈是深重,在词人眼中,春色是恼人的,春风是无情的,连春江也是心底泪水的汇集。 那为何会出现这种自然景物审美与个体心理体悟的反向性呢,为何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光反倒令人哀婉愁苦呢,其实这种伤春的抒情模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一个主题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早在《诗经?七月》已有描写:“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君子同归。”已流露出淡淡的忧愁。而屈原《楚辞?招魂》以“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则标志着这种伤春抒情模式的确立。至唐代,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将人生有限、宇宙无穷和自然的周而复始与青春的转瞬即逝这些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春月和春花,将伤春之心推向极致,更进一步丰富了伤春的内涵和哲思。到了词这种抒情样式鼎盛的宋代,伤春的一系列情感体验,诸如温柔、细腻、惆怅、蕴藉和绮丽与词体的“其文小、其质轻、其径狭、其意隐”一拍即合。《毛诗正义》曰:“春,女悲;秋,士悲”,春光的流逝容易引起“美人迟暮”之感,乍暖还寒的天气、风吹雨打后的飘零以及年华易逝、美景不再的凄凉都能唤起词人最为细微深婉的情致。作为“古之伤心人”之一的秦观,一生仕宦连蹇,沉沦不得志,又加上敏感脆弱的性情,自然是对这类伤春模式情有独钟了。其诗被元好问称之“女郎诗”,而其词又何尝不能称作“女 郎词”呢,泪水盈盈的情调,含蓄深婉的风格,专主情致的个性,不为伤春之词更将何为,以下,笔者将对秦观的这类词进行分类和阐释,并归纳挖掘其所隐藏的生命体悟和文化积淀以及试分析其产生的历史个人原因。 一:秦词伤春词类型鉴赏 秦观描写春天的词作分为两种色调,其早期年轻气盛,慷慨豪隽,暮郭子仪、杜牧之为人,决心“回幽夏之废墟,吊唐晋之遗人”。愿望一时不能实现便度过了一段漫游生活,时常游历于江南吴楚之间,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心情畅快怡然,词作自然也所清丽明朗之风。例如,“菖蒲叶叶知多少。惟有个、蜂儿妙。雨晴红粉齐开了。露一点、娇黄小。早是被、晓风力暴。更春共、斜阳俱老。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迎春乐》)虽被视为格调不高、鄙俚纤俗,但透露出一股难得的粗犷率真的激情。再如家居期间所作的《行香子》:“树绕村庄。水满坡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描写了一幅春光明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但后来屡试不第,37岁举进士后又陷入党争,一贬再贬,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其后期词作顿入感伤之境,又性格脆弱,故笔下的春光再无先前的明朗灿烂,皆是伤春惜春怨春之作。其后期伤春词作可分为一下几种类型: 1、 美人迟暮之悲、青春压抑之怨 前面提到过,对于春天,女子较为敏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传统社会女子以美貌妙龄为生命,韶华逝去即失去了生命价值。故女子看到大好的春色便联想到自己,于是生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惆怅来。然而,女子伤春并非全是为此,另外一种便是如杜丽娘般的青春盛年被压抑的苦闷。“不到园子,怎知春色如许”,封建时代的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压制但并不代表她们缺乏人性的青春欲望,一旦这种意识被惊醒和激起又得不到释放,结果只会荼毒人的性灵,摧残人的本性。 对于这两种美人迟暮和青春压抑的伤春模式,秦观均有生动表现。前者如《浣溪沙》:“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摇曳燕飞忙。乍雨乍晴花易老~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荣光,”徐渭评本眉批:“「乍雨乍晴」、「闲愁闲闷」二句,浅淡中伤春无限”词中女子换上薄薄的春装,外面柳丝在春风中摇曳,燕子在红花绿叶间呢喃,目睹此景本来是心情舒畅。但春天乍暖还寒,正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风雨晚来风”,花儿易谢,美人易老,愁煞人也。后者如《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 落花无可飞。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簾半卷~燕双飞~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著残棋~沉吟应劫迟。” 这首棋词上半阕重在写景: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下半阕重在抒情,抒发的是这首词的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被暮春景色撩拨起来的感伤情怀:当她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时,恰恰看到多情的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更增加了她青春独守的愁绪,难以排遣又满心想加以掩饰,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打劫之际,竟然举棋不定,是找不到劫材,还是心不在焉,应该是形单影只的孤寂,是盛年处房室的压抑。这种春情无法派遣的压抑在秦观的一些调笑令更为明显,如《离魂记》是有感于陈玄佑的同名唐传奇而作:“诗曰:深闺女儿娇复痴。春愁春恨那复知。舅兄唯有相拘意~暗想花心临别时。离舟欲解春江暮。冉冉香魂逐君去。重来两身复一身~梦觉春风话心素 。心素。与谁语。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精爽随君归去。异时携手重来处。梦觉春风庭户。”词人将倩娘在礼教压制下精神的痛苦和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表现地极其细微深动,将一段浪漫感人的传奇故事用词这种特殊的形式抒写的更为缠绵悱恻。其他很多类似的诸如《莺莺》、《盼盼》、《灼灼》,均借传奇或典故将古之女子的春闺之怨敷衍的淋漓尽致。 2、 男女别离之恨、情人相思之苦、爱情追忆之痛 春光之美丽与爱情之美好是相联结的,然而春天的短暂和易逝又如情人之间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所谓“春宵一夜值千金”,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正如春光难久持,爱人难久留。世人因为爱春而惜春,惜春不住而伤春,伤到极致便怨春,怨到最后依旧怀春。.这不正如情人之间的种种吗,在一起的时候是“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的销魂,离别的时候则是“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的凄楚,别后的相思和追忆是“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的怅惘。 秦观是一代“风流才子”,关于他的爱情故事数不胜数,除去情投意合的结发妻子徐文美,还有被两次遣归的侍妾边朝华,魂牵梦绕的营妓楼东玉、陶心儿以及那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长沙义伎。秦观词当年曾“唱遍青楼”,作为一个深受各界欢迎的“流行歌手”,其“粉丝”必定不在少数,娄东玉就是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一个。 元丰八年,少游在蔡州教授任上,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 阵、飞鸳甃。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词为娄琬而作。娄琬,字东玉,是蔡州的一个营妓,色艺俱佳,少游与其来往甚密。词上阕只铺陈春日观赏景物,时间是清明,暖风吹拂,微雨过后,落后成阵,这样就为整段情事的发生营造了一种略带感伤而又凄迷柔美的暮春背景。下阕抒发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发出“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的激烈感慨,结句以“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以景喻情,景中寓情,表达出的是内心的那份真挚情意。 除去这些有实际人物所指的词作之外,秦观表现男女之情的词数不胜数。如“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轻寒如秋。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帏、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梦扬州》)上阕以歌妓的眼光为视角:夜色方降,凭栏远望,烟雨初歇,却不见燕子——思念中的恋人归来,让人感觉到秋天般的轻寒,透过绣帏,软软的东方送来浓浓的花蜜,送来鹧鸪的声声聒噪,却送不来恋人今在何方的信息,怎不令人春愁无限,而下阕则是游子的追思。这位游子曾因迷恋歌妓,淹留扬州多年。当年欢聚的一幕幕频频重现在梦中。可如今,山水阻隔,思恋令人意乱情迷,只能几回回梦里回扬州了。这首词是秦观自创,写恋人相思,处处不离春景,春雨初休故觉轻寒,燕子未归故感冷寂,鹧鸪声声,皆啼春愁。而游子追忆往昔情事也是春天,盖佳会宜在佳期,春乃是相思之季。 再如秦观途径邵伯斗野亭时所作的《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此亦为一首男女相思之词,明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一:“少游八六子尾阕云「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唐杜牧之一词,其末云:「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秦词全用杜格。然秦首句云:「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二语甚妙,故非杜可及也。”对此词开首两句极为称赏。用春草写离恨,远可以追溯到汉代无名氏的一首《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句子“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近有李后主的一首《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春草本无感情,但在满怀愁绪的词人眼里,那一望无际、连绵千里的春草恰似无穷无尽的春愁,绵延不断地延伸和生长,形象地写出 了词人心中那久远而深切的愁恨。后面三句触景生情,当年与爱人分别的情景浮现脑际,地点在一个长满柳树的河畔上,作者骑着青骢马,爱恋的女子正身着一袭红衣,二人难舍难分。写到这里,作者回想到分别前两人的欢娱之情,“夜月”两句是化用了杜牧《赠别》诗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语意,既然杜诗是赠别娼门女子所作,这里其实也就暗示了作者的这位作别的女子的身份。“春风十里柔情”是用春风喻女子的风情万种,春风细软又轻盈温暖,还夹带着花草的芬芳,沁人心脾,这不恰如婀娜温柔的爱人么。怎奈向”三字一转,无奈分手。从前点点片片的欢娱,随着这流水一去不回头了,当时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她弹奏的乐曲的美妙旋律已经不可再闻,而她临别时送给我的碧色丝巾上她那令人心醉的体香也早已渐渐消退了。而现在,那不解人意的片片飞花嬉弄于晚风之中,而蒙蒙的细雨又笼罩了晴光,这一切都已经使作者感到不堪看,不堪回想,而只能静静的伫立在这高楼之上,默默沉思。耳边却又传来不知趣的黄鹂的啼唤,而又徒添了几分烦恼。词到这里,悄然而止,留给读者的是对词人深深的担忧,和无尽的思考。词中,无论是春草、春风、春花还是春鸟,都是作者赋予的生命力,或喜或悲,或明或暗,全凭词人自断。 3、时光飞逝之哀、京城古都之恋、贬谪漂泊之恨 春天是激情蓬勃的,然而春天又是极其短暂的,加之风吹雨打的摧残,春光易逝,美景不再。青春盛年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然而世事艰险,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秦观年少时性情豪隽,且胸怀大志有报效国家之心,但虽因才华出众,多得苏轼、鲜于侁等贵人提携,终因命运不济陷入党争漩涡,进士及第后在京城仅度过了几年的得意生活就开始了漫长的贬谪生涯。先是出为杭州通判,后因修《神宗实录》贬处州,又因写佛书获罪变郴州,最后一贬再贬至横州、雷州。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又没有苏轼的旷达胸襟来自我慰解和欧阳修的豪宕意兴来自我遣玩,只有终日陷入愁海不能自拔,而其词也由凄婉转向凄厉矣。 《望海潮》其三作于少游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的三月,忆旧游以抒离思:“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 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 “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西园借指西池。 “碍”字和“妨”字,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的凄凉、寂寞。 “兰苑”二句,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与上“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追忆前游,是事可念,而“重来”旧地,则“是事堪嗟”,感慨至深。今天酒楼独倚,只见烟暝旗斜,暮色苍茫,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也无鸣笳夜饮的豪情,极目所至,已经看不到絮、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只是“时见栖鸦”而已。这时候,宦海风波,仕途蹉跌,也使得词人不得不离开汴京,于是归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地涌上心头。此外。《江城子》也作于同年,其中“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不同的是李煜抒发的是亡国之愁,秦观则是离京之恨。 《千秋岁》作于贬谪处州之时:“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词中抚今追昔,触景生情,表达了政治上的挫折与爱情上的失意相互交织而产生的复杂心绪。“春寒退”点出初春季节,莺声呖呖,以一“碎”字概括,已可盈耳;花影曳,以一“乱”字形容,几堪迷目。飘零疏酒盏”者,谓远谪处州,孑然一身,不复有“殢酒为花”之情兴也:“离别宽衣带”者,谓离群索居,腰围瘦损,衣带宽松也。“碧云暮合”,说明词人所待之人,迟迟不来。过片转而写昔,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人便情不自禁地勾起对昔日西池宴集的回忆。阳春三月,馆阁同人乘着车辆,排成长队,驰骋汴京西城门外通向西池的大道上,多么欢乐;然而曾几何时,景物依旧,而从游者则贬官的贬官,远谪的远谪,俱皆风流云散,无一幸免,又是多么痛心。开头说“春寒退”,暗示夏之将至;到结拍又说“春去也”,明点春之即归。盖四序代谢,功成者退,春至极盛时,敏感的词人便知其将被取代了。词人从眼前想到往昔,又从往昔想到今后,深感前路茫茫,人生叵测,一种巨大的痛苦噬啮他的心灵,因此不禁发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呼喊。这不仅是说自然界的春天正逝去,同时也暗示生命的春天也将一去不复返 了。这首词以春光流逝、落花飘零的意象,抒写了作者因政治理想破灭而产生的无以自解的愁苦和悲伤,读来哀怨凄婉,有一咏三叹之妙。 此词意境悲怆至极,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少游谪古藤,意忽忽不乐„„一日饮于郡斋,少游作《千秋岁》,夷甫揽至‘镜里朱颜改’,遽惊曰:少游盛年,何谓言语悲强如此,„„归谓所亲曰:秦少游气貌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世也。未几果卒。」后贬谪南荒时秦观心情更加悲慨,心中早已绝望,作了《踏莎行》词,虽没有“愁如海”之类的字眼,内心深处却依然郁结难解。其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正是秦观此时最佳的写照。上片营造出一个凄迷的暮春境界,而起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三句,连下“失”、“迷”、“无”三字,透出了词人心中的渺茫之感,至如王国维所说的从“凄婉”到“凄厉”,更是敏感地指出了他内心感情、精神境界的递降。 二、秦观伤春情怀的深层心理结构和文化积淀 伤春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古老主题,和悲秋一样贯穿文学发展的始终。如果说这些主题在初起之时还是华夏民族作为农耕民族所特有的一种天人感应现象,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于是形成了某种情感基因积淀在人们的心理结构中,成为艺术审美和情感联想的社会心理基础。在宋代,诗主要用来言志,词则用来抒情,担当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角色,所谓“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而这“内”最根本的就是个体的人——人的生命和人的命运,生命总是和时间连在一起的,时间的流逝也意味着生命的消逝。人们从“一岁一枯荣”的周期变化中感受到四季的推移,也就感受到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生命情怀。这种由草木荣枯现象而推演出来的生命意识的最佳表现形式便是春与秋的季节性推移,所以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亡被具体化了。春是四季物候中最美好的时令,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美好的意象特质最容易和人的自我感觉中最为美好的东西联结契合,以春来表现人们的生命的热爱和留恋自然恰当。而春天乍暖还寒的天气和雨打风吹后的飘零又令人感叹美好的易逝,人生世事的艰难,生命价值无法得以施展的压抑和苦闷,故出现伤春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词中,“春”已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而是一种民族审美积淀所形成的特殊的文学意象,它饱含着深沉的生命意识、浓厚的真善美情怀和人生价值遭受压抑的悲剧性体验。 1、 珍惜时间的生命自主精神 从古至今,人生倏忽、宇宙无穷的强烈反差和由此带来的失落感便成为文人经常咏叹的主题,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所以千百年来被人称道,除其充满诗情画意、 玲珑剔透的意境之外,主要在于它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感喟。当他身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样赏心悦目的春景之中发出的竟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浩叹。同样,刘希夷在其代表作《代悲白头吟》在桃李纷飞之中领悟到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生命觉醒意识。而在宋词里,这种感慨时光的伤春体验,即温婉、细腻、惆怅、蕴藉、缠绵等与“要眇宜修”的词十分吻合,所以宋词伤春叹时的佳作比先前的文学样式更甚。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风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短短一首小令写出了负荷生命无常之悲的人类个体面对茫茫无尽的宇宙运转所感受到的人生苦短之悲。再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词人把生命的流逝比作匆匆归去的春天,通过惜春表达了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的生命的珍惜。同样,以上我已经细致分析过秦观的此类感叹时光流逝的词作,无论是“梅英疏淡,冰澌雪融,东风暗换年华”的惊觉,还是“东风吹碧草,年华损,行客老沧州”的嗟叹抑或“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苦闷,都显示出对生命个体的珍惜,彰显出一种积极强烈的生命自主精神。 在这类词中,“春花”是最常见的意象。日本有学者认为“落花,伤春”的时间意识是宋词的基调,词人在对落花的咏叹中表现他们对人生一次性的认识。落花可以说正是一种时间的边缘状态和终结部分,它的纷纷飘落使人感觉到时间的向下沉落,感受到时间的压力。这种压力又何尝不是生命向下沉落所带来的压力呢,词人从落花身上真切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边缘、沉落和压力。由于花由盛而衰之推移状态与生命个体由生而死之推移状态相似,所以成为词人感悟人生一次性的事物。然而,年年衰败的花草可以不断更新,但人的生命却是一去不回的,正如刘希夷所感叹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样,更加令人悲戚了和无奈了。 2、 追求真善美的共同心理倾向 宋人伤春,其实是对美好事物无法把握的恐惧,因为人人都有追求真善美的共同心理倾向。前面说过,春光之美丽堪与爱情之美好相联结,而花草萌动、生机勃勃的春天对触发人的爱情是有积极作用的。中国自古就以“春心”、“春情”来比喻爱情,春天也多是爱情萌发的季节。《周礼?媒氏》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着不禁。”在《诗经?郑风?溱洧》中,郑玄解释的很明白:“男女相弃,各无匹偶,感春气并出, 拖采芳香之草,而为淫佚之行”。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杜丽娘第一次看见满园的春光发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惊叹,从此这位闺中小姐的春心便被打开,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在有关爱情的诗词中,“春”不仅是作为一中抒情背景出现,同时具有很深的涵义,是词人心中美好爱情的象征。“遥想酒醒来~无奈玉消花瘦。”《如梦令》写女子容颜若花,“春风昨夜来深院~春色依然人不见”《盼盼》以春风临楼喻男子探望情人,“岁画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木兰花》将女子微醺、脸颊泛红的样子比作春红,真是恰当独到。他的那些写男女相思的词作,写追忆爱情的词作,背景几乎都是在春天,都是由春景触春思,大概也因为春天是点亮人心底春情的季节吧。人人都向往爱情,渴望这种微妙幸福的感觉,所以他们也特别珍惜春天,渴望得到如无限春光般摇曳多姿的爱情。 除了爱情,春光也与男子青春盛年和仕途得意相通。春天是万物竞发、生命初始的季节,充满了生机和希望,闪耀着无限的生命,这正象征着人的青春时光,是人最有豪情壮志、激情四射的时候。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奉为“三不朽”,儒家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命价值观,所以只要是一个有抱负的人都渴望少年得志,渴望“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前面提过,秦观少时也有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但入主京城不久便遭贬谪,所以他一生的得意时光就只有仅有的那段在京城的生活。西池的盛会时时在他脑海浮现,繁华的街道,幽美的名园,醇香的美酒,曼舞的美人,都令他无限回味和神往。“好梦随春远,从前事,不堪思想”《鼓声慢》,写这类词,作者往往总是在春天勾起故国之思,而回忆之景也处处是春光无限,前面分析的《千秋岁》、《望海潮》诸词皆是如此。留恋故国乃是怀恋仕宦得意之时,而皆以春景写之,很能说明二者的相通之处。 3、 人生价值无法实现、人之本性遭受压抑的悲剧性体验 前面提到过,美好的春光反倒总是引起人们无限的春愁,自然景物的审美价值和人物心理出现了反向性的倾向,其实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特定的人生境遇和社会环境之中,即当人的本性受到压抑和人生价值无法实现,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矛盾的时候。 春天自然美好,但倘若自己同样美好的情感体验和理想抱负遭受压抑时,这种万般明媚的春光只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只会加剧人们的愁苦和烦闷,所以反而生出春愁来。前面提到过的两者伤春情怀,诸如女子的闺怨和贬谪之恨都是此类情形。待字闺中的女子一旦青春意识被激起便需要得到恰当的释放,但封建礼教的压制使他们的愿望无 法实现,所以她们看到满目的春光只会感觉更加压抑和苦闷。正如《牡丹亭》里杜丽娘的无奈之叹:“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即便是已婚女子,也会经常因为各种原因独处寡居,所以看见摇曳的柳丝、双飞的燕子更增其孤独寂寞。 同样,男子如果身处壮年而无法施展报复,怀才而不遇,理想和现实尖锐对立,则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愤懑和绝望感。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他们离别妻子,远离家乡,多方奔走以求取功名,但大多只能沉沦下僚或因为种种原因遭受贬谪。当他们目触春景时,想到的是时光易逝而壮志难酬的悲哀,是岁月蹉跎,老而无成的苍凉。秦观有关贬谪之恨的词作最多,词境也最为悲戚,前面分析的《千秋岁》、《满庭芳》都是他的啼血之作。正如他在《千秋岁》中所哀叹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一样,伤春亦为伤己,他的一生也正如他的词作一般,如春愁般渺远而深切。
/
本文档为【春去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