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浅析日本民族精神.doc

浅析日本民族精神.doc

2017-10-07 5页 doc 17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日本民族精神.doc浅析日本民族精神.doc 浅析日本民族精神 【摘要】日本是一个文明开化较晚的国家,但它和其他民族一样具备特有的民族精神。浓厚的集团意识、善学求变的创新精神、追求精神的意志的极限、演变成军国主义化身的武士道精神。日本民族精神是日本民族灵魂的象征,影响着这个民族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主宰着这个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浮与沉。 【关键词】日本;民族精神;武士道 中图分类号:K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05-0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民族,生存方式、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精神.doc
浅析日本民族精神.doc 浅析日本民族精神 【摘要】日本是一个文明开化较晚的国家,但它和其他民族一样具备特有的民族精神。浓厚的集团意识、善学求变的创新精神、追求精神的意志的极限、演变成军国主义化身的武士道精神。日本民族精神是日本民族灵魂的象征,影响着这个民族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主宰着这个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浮与沉。 【关键词】日本;民族精神;武士道 中图分类号:K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05-0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民族,生存方式、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是迥然有别的。日本是个十分矛盾的民族,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德,既忠诚而又心存叛逆。去年九月,中日钓鱼岛冲突升至沸点,一向注重礼节、彬彬有礼的日本却一反常态,妄图喧宾夺主,甚至折腾出“购岛”事件等一系列闹剧。纵观历史,日本给世界各国展示着一个矛盾的姿态:划时代的明治维新变革、世界大战中丑陋的法西斯面孔以及战后瞩目的经济飞跃。日本走出落后的封建社会,走向现代经济、科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也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战争和灾难。 一、地理环境的局限使日本民族具有浓厚的集团意识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角,全国由本州、四国、九州和北海道4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仅37万多平方公里,仅占世界陆地面积 的0.27%。山地丘陵多,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4.9%,远低于世界平均数。离大陆115英里,属于典型的岛国。此外,自然资源匮乏、自然灾害严重也是日本地理环境的一大局限。黑格尔曾说:“助成民族精神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日本的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文章化的形成和发展,使其文明的开化晚于各大陆国家,但是却根植了日本浓厚的集团意识。 从历史看,日本的国家意识自古就非常强烈。地理位置的局限、自然灾害的频发使日本民族在很早以前便产生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日本人普遍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只有依靠集体,才能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抗衡。当前,日本民族的集团指向性依然强烈,这在日本目前的企业管理中尤为突出。日本的企业管理十分重视集团的“和”,强调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此外,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荣辱感,把集体中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否看的十分重要。假如因为个人原因拖集体后腿,就会产生强烈的耻辱感。因此,集体里的每个人都相当努力。 日本人对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生成了一种集团意识,并在社会各阶层达成共识,他们对集体具有一种强烈的忠诚意识和奉献精神。 二、外部的生存危机塑造了日本民族善学求变的创新精神 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日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危机意识,加之顺应时代前进的必然趋势,日本民族难以任凭其文化劣势的长期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外域文化难以匹敌的时候,这个民族文化的本质就存在丧失的危机,甚至丧失在该民族的主导地位。外部的生存危机迫使日本民族迈开了对外学习的步伐。“日 本人对于外国的文化,并不视为异端,不抱抵触情绪和偏见,坦率承认它的优越性,竭力引进和移植”[6]282,它对外域文化的态度使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先进的科学技术自然而然地被日本民族摄取、融合、吸收。纵观日文章化的发展史可见,日文章化中折射着许多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的先进文化的影子,如中国文化、西欧文化、美国文化等。 日本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日本对外文化交流,致使日本陷入裹足难前的困境。1852年佩里舰队的来航催生了日本引进西方文明、富国强兵的思想。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成立,随后明治天皇果断放弃了落后的治国哲学,变法图强,以“和魂洋才”为理念,推行“全面开化”的治国之策,开始了向西方的学习之旅。延聘外国的专家学者,派遣政府官员和留学生出国学习,力图在最短时间内将西方文明移植到日本。二战后,和其他战后国家相比,日本经济也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1956―1973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13.6%,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第6位跃升到第2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究其原因,也离不开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日本能够彻底挥别了封建落后时代,并在近现代的世界舞台上,在西方国家的多重冲击之下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成为东亚国家中最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实属得益于此。 三、对完满和神性的向往促使日本民族追求精神和意志的极限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物质总是有限的,要达到神的无限和全能,必须通过精神和意志来克服人对物质需求的局限。例如,在二战中,相比军备力量充足的美国,日本在报纸《每日新闻》上写道:“我们如果害怕数字 就不会开战。”他们反复强调:“这次战争并不是军备的较量,而是日本人信赖精神与美国人信赖物质的战争。”在战争中,日本的广播更为极端,甚至说在战争中,精神可以战胜死亡这种生理现实。一个广播电台曾报道,在一次空战结束后,一名大尉脸色苍白但镇定自若的回到司令部,在向司令部汇报完战况后就倒在地上。经检查发现躯体已经冰凉,胸口上有致命弹伤。大家一致肯定大尉早就死了,是他的精神和灵魂支撑他完成了这次汇报。 当然,日本人并非全然看不起物质。在他们的意识里,物质的力量也是强大的,只是精神和意志更为本源,位居第一性。在备战中,日本用于军备开支的国民收入比例较大,在偷袭珍珠港那年,国民总收入将近一半被用在陆海军的军备上。日本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也重视物资,但是“军舰和大炮,只不过是永世长存的‘日本精神’的表面象征,犹如武士的佩刀是他道德品质的象征。”获取永恒的生命是人身上最原始的冲动,日本人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毅然用血肉之躯去面对美国人的坚船利炮。 四、原始信仰下形成的忠诚至上的武士道精神 (一)武士道及其来源 提到“武士道”一词,我们都会自然而然的将其与日本联系在一起。武士道吸纳了儒家的“忠”和“勇”、禅宗“死生如一”和神道主义的天皇信仰而产生,受原始信仰和崇拜的影响,成为日本民族一个较深层的文化心理,曾主导着这一民族的文化生长和价值选择,对其发展影响较为深远。 武士道,即武士必须遵循的义理和道德,原称为“叶隐”,指树木的叶荫,意指在看不见的地方为主君“舍身奉公”。早在公元八、九 世纪,武士道便随着武士成为日本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武士道强调义勇、仁、礼、诚、名誉和忠义,其中忠义又具有至上性。从武家政治时期开始,忠诚便成为武士荣誉的象征,是每位武士必备的美德。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会夸耀忠诚这一美德,但唯有日本把它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武士道演变为侵略性的军国主义 日本明治天皇的即位开启了日本走向近代化的明治维新变革。明治维新使日本成功转型,国力提升,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但与此同时,明治维新一系列负面作用,使武士道所倡导的忠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1882年,明治天皇颁布《军人?谕》,强调天皇统帅军队,把武士对大名的效忠变为军队对天皇的效忠。此外,天然的生存危机和忧患意识,以及对获得土地的强烈渴望,促使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滋生,武士道沦为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武士的忠诚变质为军国主义在侵略战争中有利的工具。从此,日本走上了一条穷兵黩武,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武士道由义勇、忠诚变得好斗、嗜血,从此打上了近代军国主义的烙印,为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五、结语 日本浓厚的集团意识和善学求变的创新精神有其可道之处,但是其歪曲历史,妄图强占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等一系列行为实则为人所不耻。今年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年,虽然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残渣进行了清除,但他们并没有被完全的抛弃在历史的垃圾桶,依然或多或少的沉淀在日本民族的精神世界里。“靖国神社”的热风在日本愈吹愈猛,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能否复活,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我们 必须时刻警惕日本的政治野心和霸权思想,捍卫国家利益、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免除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张柯.探析日本武士道如何沦为近代军国主义侵略之道[J].现代阅读,2012(2). [2]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6-19. [3]龚道贵.地理环境与日本民族精神[J].黑河学刊,2008(5). [4]吕理州.明治维新[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7:177-217. [5]高桥龟吉.战后日本经济跃进的根本原因[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
本文档为【浅析日本民族精神.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