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初中生个性发展特点

2017-11-11 28页 doc 54KB 1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初中生个性发展特点初中生个性发展特点 一、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随着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及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总体来讲,初中生个性的特点有二:一是不平衡性;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具体表现为: (一)自我意识高涨 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其年龄大约在1至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在接下来的若干年时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仍在继续发展着,但发...
初中生个性发展特点
初中生个性发展特点 一、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随着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及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总体来讲,初中生个性的特点有二:一是不平衡性;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具体表现为: (一)自我意识高涨 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其年龄大约在1至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在接下来的若干年时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仍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缓和稳定的。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使初中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因为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他们在持有一种惶惑感觉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其突出表现是,初中生的 总之,他们觉得周围人时时刻刻都在品评他,这种想法使初中生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 初中生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得其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 (二)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1. 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原因,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是导致初中生反抗性出现的第二个原因。生理学家曾指出,只有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身体外周相应部分的活动达到协调时,个体的身心方能处于和谐状态。但生理学的调查表明,在青春期刚刚起步时,个体有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明显增强,但性腺的机能尚未成熟,两者尚不协调。其结果表现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初中生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在正常情况下,外界的刺激强度与神经系统的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性,两者应是相互协调的。但在初中阶段,这种依存关系受到了影响(致使初中生对于较弱的刺激,也给予很强烈的反应,常因区区小事而暴跳如雷。 独立意识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初中生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觉,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所以,可以说初中生的反抗心 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是儿童,而确认自己已是成熟的个体。 2. 反抗心理的表现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大约存在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出现于2岁到4岁之间,几乎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重叠。这时期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约束。 第二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 第三,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极度反感。 第四,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对抗的倾向。 初中生的反抗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 所谓情绪的细腻性是指个体情绪体验上的细致的特点。初中生已逐渐克服了儿童时期情绪体验的单一性和粗糙性,情绪表现变得越发丰富和细致,而且,有些情绪感受并非直接由外部刺激所引起,而是加入了许多主观因素。例如,当许多初中生在阅读了一部文艺作品之后,会长时间地沉浸在某种情绪之中,这种情绪不单纯来自于书中的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他们的主观思考和遐想而派生出来的较为复杂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2. 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情绪的可变性,是指情绪体验的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的特点。情绪的这种特点一般是由于情绪体验不够深刻而造成的,初中生们尽管在表面上情绪表现的强度很大,但体验的深度并不与此成正比,一种情绪容易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 情绪的固执性,是指情绪体验上的一种顽固性,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3. 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情绪的内向性,是指情绪表现形式上的一种隐蔽性。初中生在情绪表现上已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在某些场合,可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中不予表现。 情绪的表现性,是指在情绪表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上了表演痕迹。初中生在团体中有时为了从众或其他一些想法,将某种原本的情绪加上一层表演的色彩。在情绪的表露上失去童年时那种自然性,带有了造作痕迹。 (四)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 初中生在结交朋友方面,也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 这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 童年期的儿童在结交朋友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交朋友上的团伙现象,表现为6、7个儿童经常在一起交往和游戏。在这种交往中,儿童们感到了身心自由和愉快。因此,就交友的方式来说,小学时代是团伙的时代。到了小学高年级,这种交友的团伙形式就已发展到了顶点,然后就逐渐趋于解体,被新的交往形式所取代。 进入青春期以后,初中生突出了许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他们需要有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而交友的团伙形式是不具备这种功能的。因此,他们交友的范围逐渐缩小了,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是一至两个。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性格相近,?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初中生好友之间一般 为相同的性别,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 2. 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 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生活于其中的人际关系的场所不尽相同,感情所指向的对象也有区别。幼儿主要与家庭中的各个成员构成一种心理上的交往关系。小学儿童虽已有了自己所喜爱的同龄朋友,但在感情上仍十分依赖父母。 进入中学后,初中生将感情的重心逐渐偏向于关系密切的朋友。有人以我国小学生、初中生和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一项调查。问卷中的问之一是:“你平时将自己内心想的事经常对谁讲,”并要求被试将所列对象按其重要程度排出顺序,小学生对此的反应是: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而初中生的反应则是:朋友、兄弟姐妹、父母。由此不难看出,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心目中显得日益重要。 初中生对交朋友的意义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能够同甘苦、共患难,能够从对方得到支持和帮助。因此,他们对朋友的质量产生了特殊的要求,认为朋友应该坦率、通情达理、关心别人、保守秘密。在初中生的日常交往中,好朋友之间往往彼此公开自己认为最重要、最秘密的事。这种交流对初中生心理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能够使他们通过别人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内心世界所发生的一切,更好地了解自己。 观点和行动上的一致,也是初中生朋友之间心理接近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某些场合下,好朋友之间经常要制定出一个一致的行动方针,若违反了方针,就要受到严厉的谴责。他们认为,能否忠于协议、忠于朋友是衡量友谊的十分重要的尺度。 初中生在交友上还有一个多层次的特点,随着他们志趣和爱好发展得越来越广泛,内心生活越发丰富,就越难在一个朋友身上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所以,他们可能与某一个朋友的交往只限于某一方面的兴趣,而与另一个朋友的交往又只限于另一方面的兴趣。 初中阶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比以后各年龄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更直率,更易被观察到。男生之间的友情强度较大,而女生之间的友情却表现得更温和、更细腻。 初中生的朋友关系对于发展他们的各种心理水平和情绪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朋友,他们会表现得更热情、更积极、更富有信心和勇气,更好地发展各种社会性能力。 3. 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 在幼儿期和童年期,儿童们的交往一般是不分性别的,经常是男女儿童在一起游戏,即使有时分出性别,也不是由于性别意识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在兴趣方面存在差异。 进入初中以后,男女生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特点,双方都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彼此对对方逐渐发生了兴趣。但是,在最初阶段,他们对于异性的兴趣却是以一种相反的方式予以表达,或者在异性同学面前表露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或者在言行中表现出对异性同学的轻视;或者以一种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总之,从表面上看,他们并不相互接近,而是相互排斥。 到初中阶段的后期,男女生之间逐渐开始融洽相处。而且,在一些男生与女生心中,会有一位自己所喜爱的异性朋友。调查表明,女生一般对那些举止自然、友好、不粗鲁、有活力的男生更容易产生好感;男生一般对那些仪表好、文雅、活泼的女生易产生好感。但男女生一般都不将这种情感公开出来,在许多情况下,只是一个永 久的秘密。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与成熟,随着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产生于初中阶段的这种情感很可能就渐渐地淡化下去了,甚至完全消失。 所以,初中阶段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情是很稚嫩的,没有牢固的基础,很少有保持下来,最终发展为爱情和婚姻的。但是,只要处理得当,控制在相当有限的程度 初中生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开始品评教师,而且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有一两位最钦佩的教师。初中生所喜爱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的成长、有朝气等。在初中生的心目中,他们所喜爱的教师几乎能达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并能在行动上对这些教师做出最好的反应。例如,对于他们所喜爱的教师负责的科目,会努力去学习;对于这位教师所提出的各种要求,会十分认真地去执行;对于这位教师提出的各种意见和看法,会毫不怀疑地去接受和吸取等等。 同样,在初中生的心目中,也总有一两位他们最不喜爱的教师。在心理上,初中生对于自己所不喜欢的教师的各种意见都持拒绝态度。 (五)消极心境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要达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完成心理整合过程。心理整合过程至少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持续性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个体能意识到现在的我是由过去的我发展变化而来的,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的一切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二、统一性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各方面统一、协调的整体。 一般认为,个体要到25岁,甚至再晚一些,才能完成这种心理整合任务,达到心态的稳定和平衡。 初中生随其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都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出现一些消极心境。 1. 烦恼突然增多 进入初中后,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使初中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增添了许多烦恼。 (1)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 外观形象的变化,使初中生产生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形象的迫切需求,但如何改变,应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喜爱,对许多类似的问题,他们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2)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 初中生越发感到父母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而且他们的某些愿望及要求还常遭受来自于父母的阻止和干涉,由此而造成他们与父母感情的疏远。怎样才能争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怎样才能将与父母的关系再度恢复到儿童时期那种亲密的程度,与父母关系的不融洽到底是谁的过错等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初中生们。 (3)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人之中应有的地位 在这个问题上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些初中生在小学时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一向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进入初中之后,由于许多原因,在同伴中的地位相对降低了,这使他们难以接受,强烈希望能在同伴中维持自己过去曾拥有的优越地位,但很困难。 另一种情况是,某些初中生过去在同龄人中未曾有过优越的地位,但在当时,他们对此似乎没有太深的消极感受。进入初中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增加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希望同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这种愿望困扰着那些从没有过上述切身体验,而且各方面能力略显不足的学生。 2. 孤独 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时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之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从青春期开始的“心理上的断乳”,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2. 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 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 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初中生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存在于少年身上的反抗性也带有较复杂的性质。有时是想通过这种途径向外人表明,他已具有了独立人格;有时又是为了撑起个样子给自己看,以掩饰自己的软弱。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2)闭锁性与开放性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 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 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 在某些情况下, 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意识中,不存在着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某种行动;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危险情景。 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这种行为上的局促是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分不开的。 (4)高傲和自卑 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材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于同一个初中生身上。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成人的意识越发明显。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幼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从兴趣爱好到人际交往方式,再到对问题的看法,他们都想抹去过去的痕迹,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在否定童年的同时,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又留有几分对自己童年的眷恋。他们留恋童年时那种无忧无虑的心态,留恋童年时那种简单明了的行为方式及宣泄情绪的方法,尤其当他们在各种新的生活和学习任务面前感到惶惑的时候,特别希望仍能像小时候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照。 以上所列的这几方面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都可追溯到初中生所具有的既成熟又幼稚的这一根本性特点上。 3. 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险期,这不难理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感受着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处于各种心理矛盾的包围中,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以顺利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 (1)心理生物性紊乱 青春期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于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在初中生中,常存在上述情况。这些初中生或者感到他的心脏或消化等系统极为不适,例如感到在他的呼吸道中突然生长出肿物,而导致呼吸不畅;或者将一些常发的小病(如鼻塞、腿部肌肉抽筋、胃的轻度不适等)严重夸大,而使他们真的无法忍受;也有人表现为由于对自己身体的某些特征不 满意而产生极度焦虑,如某些女生认为自己胸部过平而怀疑自己的性别,男生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种青春期心理生物性紊乱的严重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主体在心理上构想出来的疾病或症状,而且伴随着真切的生理上的感觉和反应,看起来就像真正患病一样,但却检查不出任何疾病,严重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及健康。心理学家认为,产生这种症状的重要原因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生理上所发生的剧变,身体内外的变化及性机能的出现,使他们在猝不及防的同时,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自己的身体上。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说过,青春期的男女少年对于自己的身体感觉就像一个新生儿对于自己的身体一 样,是一种完全的陌生感。要克服这种陌生感,就必须去了解,但如果过分关注了,就将引起不正常的反应。 (2)自杀的倾向及行为 自杀的倾向和行为在童年期以前是极为少见的,从青春期开始直至青年期呈直线上升趋势。西方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自杀的倾向与行为多始于15岁,这以后增长的比率极快。美国的统计数字显示,在15至19岁青少年死亡的原因中,自杀是排在事故、癌症、其他疾病、被杀之后的第五位原因。在自杀的倾向与方式上,存在着男女差异,女性多采用消极的自杀方式,如吃大剂量的药物或服毒;而男性多采用主动的自杀方式,如用手枪自射或自缢等。男性所采用的方式比较彻底,多能完成自杀;而女性一般只是表现出有自杀的倾向和举动,但许多时候却不能完成。在男女两性青少年中有自杀企图和实际完成自杀行为的比例为100:1。少年自杀的具体原因很多,如:怀孕、学业失败、与父母发生冲突、被同伴拒绝、被社会排斥、违法犯罪后的恐惧,也有人是出自于浪漫的想法。但不论具体情况如何,有一条根本的原因,就是少年期需面对的困难和烦恼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积累起来而导致心理崩溃,有人则想用自杀的方式来解脱。 (3)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虽然相对来说发病的比例较少,但从15岁开始,发病率明显增多,到青年期达到高峰。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后期症状很明显,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歪曲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在真正患病前,常表现出先兆,如: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戒心过多以及缺乏幽默感等。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所致,调查表明,同卵双生子均发此病的比例为50%,异卵双生子均发此病的比例为12%,兄弟姐妹同时发病的机率就更低了。但这种遗传因素之所以到青春期方发生效应,还是由青春期个体所具有的特殊的身心特点所决定,这个年龄的个体最易感受压抑、挫折和焦虑,而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则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患者常有些对性的妄想,这与青春期性机能的迅速发育有密切相关。 除上面所列的这几项心理及行为上的偏差外,其他一些心理疾病,如:神经官能症、躁狂症、抑郁症以及各种病态人格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多。所以,对初中生的心理、情绪及行为问题及早发现、尽早调整和医治,对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将具重要意义。 (七)民族学生的特点 民族地区特有的环境所形成的民族学生的独特素质。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少数民族所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必然对 民族学生个性形成产生独特影响,形成与城市或汉族地区学生不同的素质。例如,城市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民族学生多来自贫困农村,前者生活依赖大,后者吃苦耐劳。前者学习条件优越,见识广,后者生活范围闭塞,视野窄。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民族学生生活环境的特点,了解独特环境对学生素质形成的作用,了解由此形成的民族学生的个性。 ”、“二感”、“三言”、“四通”、“五心”、“六法”。 二、班主任工作艺术的“一则 (一)一则:一条教育原则:尊重学生 教育家爱默森说过一句话: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严格的要求不仅仅就是训斥,不是说指的就是训斥,因为严格所以我就板着面孔,严格,一样可以温柔地去表达,可以用尊重民主平等信任的方式来表达,这是一条教育原则。 (二)二感: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就是对于你的本职工作你要有责任感,对教育的事业你要有使命感。 所谓责任感就是你的良心。我们教师的这份活是良心活呀。你做了好事没人看见没人表扬你自己就觉得高兴;你做了坏事没人批评没人看见你自己就觉得不舒服。这说明什么,这个无形的法律,时时在警醒鞭策和褒奖你。 你光有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还不行,你充其量是一头拉磨的驴,因为你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教师还要有使命感,所谓使命感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教育是超前性的,你必须想到你今天的学生在未来能否用他的双手撑起中国头顶上这片蓝天。是不是以各国,中国融入世界了,在交往过程中成为一个强手。在你今天的教育当中就注入一点未来。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人才。 (三)三言:就是三句话: 第一,对班主任工作,要做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这话听起来很苛刻,好像责任都是老师的,不是这样。就是说,孩子出生以后,没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他的成长完全取决于后天的教育。而我们的老师如果有这样一种理念的话,“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就是一条教育理念,我们有了这种理念的话,我们当班主任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问题,推卸给家长,把责任推卸给学生。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地,从自身的改变做起。然后创造出教育的奇迹,这是对班主任工作。 第二,那么对你的学科教学呢,要做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说起来也很苛刻。那就是说,教师也要有这种理念,在你的学科教学中,尽可能地想方设法培养出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合你。 江苏省泰州市有个扬思中学,在他们学校的教学楼的楼顶上,挂了一个牌子,都是用大红字写了几个字,就成为他们学校的一个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而到他们学校来的学生,无论多么差的学生,他也有一个自信。只要到了这个学校,这个学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到了这个学校我就能成为好学生。这种教师期望的效果,使许许多多的孩子最后成才。 第三句话:借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把能培养出值得我崇拜的学生当成我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老师们,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自知之明,最重要的是评价自我,别人怎么评价都不是主要的。一切身外之物都是虚的,最重要的是你怎么评价自己。如果你不能够正确评价自我 的话,你就会被周围的一切所干扰,难以守住你心灵的这块净土哇。教师最大的追求,不能不提物质,但不能无休止地谈物质,人生,最无止境的追求就是精神生活。我们老师们,即使退休多少年,每到逢年过节,多少学生的贺卡问候,家里时常不断都是学生的问候,尤其是做过班主任的,你一生无法比拟的精神财富就是你的学生,尤其是那成功的学生。 (四)四通:通晓班主任、学科教学、相关学科、教育研究。 第一,通晓班主任工作。干一行通一行,你要对你所从事的班主任工作要通晓。第二,通晓学科教学,学生不会因为你班带的好而课教的差而原谅你;也不会因为你课教的好班带的差而迁就你。两者教书育人缺一不可。第三,通晓相关学科。除了教育教学以外与做人相关的,你都要有所了解。你这样站在讲台上,才会触类旁通,你的语言才会永远富有魅力,吸引着学生,感召他的心灵。第四,通晓教育研究。 (五)五心:爱心、信心、专心、恒心、虚心。 第一心: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有爱心。 第二心:信心。有一个公式:信心,实干,成功。把这个公式告诉每一个学生,要想获得成功,你先要有信心,有信心你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脚踏实地的实干你就成功了。 第三心:专心。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岗位上专心致志地做上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一定会取得成功。 第四心:恒心。教师必须持之以恒的做你的工作,不能够半途而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打败你,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你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就退缩了,你半途而废了,你不要怨天尤人。所以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永远坚持做你的这项工作,最终就能有你可喜的成果了。 第五心:虚心。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那么你就能够永远的不落伍。 (六)六法:六个教育的技巧。 1.“优良环境的感召法”。 所谓优良环境,就是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就是指优美的校园,和谐的班集体。人文环境就是指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如果你的教室里面是很美好的,很温馨的,你们学校是很漂亮,它是能够感召学生的,它是有吸引力的。但是如果你光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你没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不行。说在一个五星级的酒店里,你每天面对一个仇人,你也不开心。你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师与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朋友加同志式的,这样一种关系。生与生之间互助合作平等这样一种关系,那么这样一个集体,这样一种环境就是优良的,就能够感召你的学生愿意到学校来,愿意到班级来,愿意参与你的教育教学。 2.“虚功实做的导行法”。 虚是虚实的虚,功是功能的功。我们把思想教育工作称作务虚的工作,就是空洞的说教。大人啊,空洞的说教他能听进去,因为你理解能力强。孩子不行,他没那么高的理解力。你总是在那儿空洞的说教,他看不见摸不着他就厌烦了。 3.“捕捉兴奋点的磁性法”。 善于捕捉学生兴奋点的老师,你的班主任工作能产生磁性。磁是磁石的磁,磁力、磁场的意思。善于捕捉学生兴奋点的班主任老师,你的班主任工作能产生磁性,能深深吸引住你的学生。 4. 抓住教育时机的功倍法。 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的老师,你的班主任工作常常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5.“三位一体的互促法”。 所谓三位一体指的是什么,就是指班主任老师能不能调动起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力量,使三者成为一个 整体共同参与教育,说起来难,做起来并不是很难的事。 6.“自我教育的 某班一位学生家中遭火灾,家财被火“劫”一空。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轻轻走到这位不幸的学生的跟前,用手轻轻抚摸着这位学生的脸颊,许久一言不发,只是用眼睛看着全班学生。老师的眼睛里含满同情和抚慰的表情。全班学生看着老师,眼睛里慢慢有了泪水。这时老师发言了他说:“水火无情,人有情。同学们,你们的眼泪是从你们的心里流出来的,让我们的眼泪流在一起,让我们的手握在一起,帮助站起来。”说着班主作老师拉起了家中遭受火灾同学的手,另一只手拉起旁边一位同学的手,就这样,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拉起了手。 这位班主任老师的话并不多,也不激昂,但是充满了力量,因为他的语言是经过泪水浸泡过的,是从他的心底流出的。所以,这寥寥数语却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三八节”这天,一位女教师走进教室,学生们突然把一盆盛开的鲜花捧到她的面前,向她祝贺节日。这位女教师当时没有发表长篇大论的感谢。只是激动地说了一句:“这花真美,可在我心中,最美的是我的学生。”同学们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回答她那激动人心的话语。 真诚是人类情感中的真金。真情是班主任语言最基本的特色。与青少年学生交往,做青少年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不管是对优秀生的赞美,还是对后进生的批评,都需要真情。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是真情,人们最反感的是虚伪。成人如此,青少年更是如此。 2、理在言中 中国有句俗语“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句俗语是说“理”有非常大的力量。有这样一个例子。某校一位高中男生拿着自己的日记给班主任看,班主任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他遇到了最头痛的问题:这位男生早恋了,并且是恋得死去活来。这位班主任读了学生的日记,首先产生的思想活动是感动,十分感动。要知道一个学生把自己“见不得人的东西拿给班主任看,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对班主任抱着多大的信任啊~”感动之余,这位班主任也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并没有马上找这位男生来做思想工作,而是等待能够把早恋危害说透的时机。契机终于来了。几天后班上在湟水边劳动,他(早恋者)看着湟水说:“我从这儿丢下一片木片,它能漂到海里吗,”老师说:“可能吧,因为它总不停地向前漂去。”接着老师对他谈起自己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受。听着老师的话,这位男生产生了共鸣,最后对老师说:“黄河两岸生活过的人难以数计,可真正留下姓名的人太少了。老师,您看我能做出一番事业,留下姓名吗,”老师趁机说:“我看不行~”学生愣住了。老师接着说:“一个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就得把全部的身心精力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上。尤其一个人在青春年少之时,更要创造光辉的人生前景。像你丢下去的木片,本来可以顺着黄河流入大海,可中间被什么东西挡住了,搁浅了,它就永远看不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了。”学生这时心领神会地笑了。可他低头沉思后突然又问:“难道伟大人物就不恋爱结婚,马克思、傅雷不都是早恋吗,”这一下问题明朗了。老师想了想说:“伟大人物也是要恋爱结婚的,但只想恋爱结婚的人显然成不了伟大人物。如果这与他们追求的伟大目 标相冲突,他们一定能够战胜自己,处理好这一矛盾的。反过来说,能克制感情的盲目冲动,恰是伟人的素质之一。”学生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谈话,因为谈话中没有武断地训斥,也没有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而是以“理”打通学生的思想,使这位男生沿着“理”的道路重新找回了自我的位置,重又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一番谈话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因为,这一位班主任教师把道理说得透,讲得清。班主任用道理解开了学生心中的“死疙瘩”,自然会取得好效果。 许多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忘记了这个教育原理,在实际工作中,不通情理,不讲道理,只会发脾气。动不动就是请家长,动不动就把矛盾上交校长。学生口服心不服,表面服从,而内心逆反。 3、意在言后 班主任语言技巧第三个境界应该是语言结束而意不结束,即所谓“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的效果。班主任的语 言应该有“后劲”,应该让学生有琢磨,应该含有哲理。 比如一位年轻班主任老师在学生14岁生日这一天精心准备了一篇发言,他说: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你们今天告别了幼稚的儿童期,迈入了青春的门坎,你们长大了。你们不再是敖敖待哺的小鸟,而是展翅高飞的雄鹰,你们不再是羽毛未丰的小鸡,而是美丽的孔雀…… 一席话说得学生群情振奋,壮志昂扬。班会之后,许多学生写下了自己第一篇青春日记。我们说,这样的讲话就是意在言后,能在一段时间里起作用。 4、春雨无声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一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常被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引用来说明班主任语言的渗透艺术,我认为非常贴切。我们大都有过雨中春游的经历,细细的春雨,柔柔的春风,说是雨又像雾,说是雾又分明听到了雨声。不用打伞,但过不了多久,衣却湿透了。这就是春雨。班主任的语言应该像春雨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田。 班主任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常常有恨铁不成的感情,所以,表现在语言上往往挑最有刺激性的词抛给学生,而不管学生接得接不住,受得受不了。有些班主任的语言不仅带有刺激性,而是带有很强的挖苦和贬斥色彩。什么“榆木脑袋”、“木瓜心”,这就非常不好,这样的话,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学生反而会把教育的大门关上,从里面锁上,班主任从此休想进入。这样的教育的失败的教育,这样的语言是失败的语言。 我们可以经常看一看电视的儿童节目,看一看,听一听,主持人怎样讲话,如何用词。可以经常看一看《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听一听,赵忠祥是如何把没有人情味的动物说得具有人情味的。班主任的语言应该像春雨,而不要像水灾。 5、夏雷发聩 我们说班主任的语言要“春雨润物”,是说班主任教育教学语言的一个方面;并不排斥或完全反对班主任振聋发聩的语言表达。因为,在有些情况下,“春雨”是不管用的。比如,男生殴斗,如果这时还是和风细雨,春风拂面,和蔼可亲,那么很可能“你说你的,我斗我的”,最后也许闹出“人命关天”的大事。遇到非常事件,班主任的语言不妨像夏雷般让人警醒。还是拿学生殴斗举例,遇到这种事,教师可以断喝一声:“住手~”我认为,这时的语言要简短有力,声音要有威慑力,甚至可以说是越严厉越好。夏雷似的语言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然, “夏雷”语言不是大声咆哮,更不是泼妇骂街,而是理智控制下的奔腾骏马,非常情状下的理智表现。 这是说的一种情况,在有另外一种情况,遇到班里发生了比较严重的事件,比如,男生侮辱女生,说出不堪入耳的话。班主任不妨发一次“怒”。要让犯错误的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内心感到震动。之后,班主任再说理,再渗透,再春雨,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位班主任遇到这样一件事:高二学生某某,学习积极、刻苦,但基础差,智力一般,每次考试进步不大。一天,深夜,班上一位学生突然打电话说:”某某(就是上文所说的学生),要自杀,一连服了两瓶扑热息痛。”一听这话,我不觉一震,人命关天,这该怎么办,情况紧急,容不得多想,我跟着学生马上到学生宿舍。到宿舍后,只见该生衣帽整齐地躺在床上等死呢~当时我想,如果和风细雨做思想工作,他一定听不进去,只会耽误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所以,我严厉地说:“你这样做不仅是害了自己,而且害了老师害了同学,这样做你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父母……”我严厉的话语起了作用,这个同学大哭起来,说:“对不起,老师……”然后乖乖地跟我到医院去了。之后这位班主任又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讲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这位学生的思想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夏雷”的方式主要是指班主任的态度,而不是指用词,更不能讽刺,更不能伤学生的人格。这一点班主任必须注意。 6、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是一句格言,因为沉默中包涵的内容太丰富了,以至沉默的价值只能用金子来衡量。沉默的意思有时是赞许,有时是反对;有时是同情,有时是厌恶; 沉默是有声有时是爱,有时是恨;有时沉默表示和解,有时沉默预示着爆发……语言的无声的延伸。沉默是一声无声的语言。 现代人际交往心理家研究表明:在双方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在争论的场合,如果甲方适时地沉默不语,让乙方唱独角戏,乙方会因从甲方得不到任何信息而胡猜乱想,甚至惊慌失措,乙方最后会被甲方的沉默所慑服,从而服从于甲方的意志。班主任一旦发现学生犯有比较严重的错误,而又一时弄不清情况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及时认识错误行为,可以适当地运用上述原理。如班主任发现个别学生有偷盗或打架恶劣行为时,可以在学生面前保持一种稳重严肃沉默的态度,学生会在教师的沉默中感到一种力量,自觉主动地把问题说出来。 班主任在批评和劝诫学生时,经常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指责其无知、无能、无理,这种批评容易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班主任应该在不伤害学生的原则下,批评学生。有时沉默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批评。一位班主任 在期末考试时发现一位学生作弊,这位教师的眼光与学生的眼光一对,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摇摇头。课后,也没有说一句批评的话。但是,这位学生,在周记里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他实现了他的诺言。适时的沉默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7、幽默的力量 幽默是语言批评方式的一种软着陆,它以笑声代替批评,以诙谐化解尴尬。幽默首先创造的是一种和谐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被批评者不失面子,又接受了批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前苏联一位诗人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许多班主任教师体会到了幽默语言的教育力量,所以在教育中经常运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有些教师没有体会到幽默的威力,这种老师认为,怎么可以和学生开玩笑,那不是有失身份 吗~所以一天到晚脸上结了霜,板着面孔。学生见了班主任像耗子见了猫,能避开,绝不打照面。班主任不在学生如百鸟鸣春,班主任一到,如雄鹰入林,死气一片。班主任与学生隔着一个冬天,不用说和谐,师生之间连话都不过,更谈不上教育了。我们说,这种教师不是搞活教育,而是冻结教育。另外一些教师正好相反,幽默诙谐,严肃与轻松的尺寸把握极准。早晨,有同学迟到,会说:“你 “我们家的表是新买的。”教师说:“那就是你家的表是不是该擦油泥了,”学生说 的大脑该擦油泥了。”全班同学都笑了。气氛活跃了,班主任抓住教育时机,接着说:“上课晚两分钟不要紧,我们可以等等你,或者课下补补课,最多挨老师几句批评。可是你们要知道社会、人生不会等我们的,机会是不会补的。我们应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抓紧时间就是抓紧生命。抓紧了时间就是抓紧了金钱啊。”同学再一次笑了,这笑声中有理解,有进步。几句幽默的话,调节的班级气氛,一天的课上得轻松高效。 当然,幽默不是耍贫嘴,不是油腔滑调。这一点定要注意。 四、夯实四块基石,升华班主任工作艺术 (一)第一块基石——热爱每一位学生。 当我们戴上了“班主任”这顶乌沙帽时,我们就直面这样一个群体——它的个体不是产品,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需求的活生生的生命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生命体,是一个在与社会、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的生命体。是一个希望班主任既是“人”又是“神”的生命体。 想听一听学生的心声吗,想知道学生的要求吗,一位初一的学生在“我心目中的班主任”一文中这样写道:“有蒙娜丽莎的微笑、佐罗的潇洒、李白的豪放、诸葛孔明的智慧、林肯的幽默……”一位初二的男生这样写道“贝克汉姆的发型、齐达内的双眼、菲戈的鼻子、巴拉克的嘴”。 有学生这样写道:世上可能没有十全十美的班主任。因为他们也是社会上普通一员,即使这样,我那充满幻想的心中时时勾划着理想轮廓。我想,班主任要是这样就好了:他有崇高的品格,是我们道德学习的楷模;他模范的言行就是一道无形的命令;他有渊博的学识,给予我们更多更好的知识的琼浆;她有一颗理性的爱心,在深沉的挚爱后面有着严格的要求,严格的要求中不失新生理解和恰到好处的宽容;她民主而又平等,绝没有居高临下的训斥、指责,也没有狭隘和偏私;他是班级的统帅,但绝不包办代替,而是把锻炼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同学;他有科学的工作方法,班级在他的领导下井井有条,生气勃勃。课上,他是良师;课下他是知心的朋友。我们愿意向他吐露心曲,把内心的秘密说给他听。班主任是班级这艘航船的舵手。全班的学生乘坐在这艘船上破浪前行。千帆齐发,百舸争流,谁不希望自己的舵手更胜一筹呢,也许在社会的眼光里,我们班主任只是世界上权力最小的主任了,但在学生的眼中却是比国务院总理还大,他在台上一发号施令,我们哪个还不屁颠屁颠的去干,他在前面一吹胡子瞪眼,那些经不住考验的还不都“潸然泪下”。不管学生们心目中的班主任是“人”还是“神”他们都希望班主任是一个充满“爱”的人。 班主任热爱学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有人这样描述:是世界上除情爱之外的爱,象母亲热爱子女那样无私,象父亲热爱儿子那样严格,象兄长热爱弟弟那样宽容,象姐姐热爱妹妹那样体贴。我们不否定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中有这样的成份,但这样的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以亲情维系的。班主任热爱学生是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为前提的,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这样的教育思想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智的,有高度、深度和广度的情感。什么叫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全面贯 彻教育方针为目标,以学生长远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以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为旨趣,以热爱为基石,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正确地认识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着力开发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情感。八十年代初,有一位女教师从农村中学调到县城,她工作勤勉,待学生如自己的孩子,她对学生的教育语言和方法就象母亲那样,关爱学生是真诚热烈,对学生说话是絮絮唠唠。她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做着一位经验型的、妈妈型的班主任,当她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时,她的学生们不满意了:我到学校来需要的是班主任老师,不是班主任妈妈。 今天班主任热爱学生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把你的爱公正地洒向每一位学生。这一点说得容易,做到确实不 易。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的工作只能说是工作而不能说是艺术。有人说:干部子女你要爱,因为他是你的学生,但普通农家子女你要多爱,因为爱他们的要更少;成绩好的学生你要爱,自古以来教师都喜欢成绩好的,但成绩差的学生更要爱,因为爱他们的人更少;长得俊的孩子你要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丑小鸭更需你的爱,因为有了你的爱丑小鸭才能变为美丽的天鹅;爱笑爱哭爱吵爱闹的学生你要爱,闷声不响的学生更要爱,让你的爱帮助这些学生找到自信心与自强;老板的子女你少爱,使你对学生的爱中没有一股铜臭味,下岗职工子女你多爱,爱得有真情;父母健在的子女你少爱,爱得有道德,家庭离异的子女你多爱,让你的学生得到完整的爱。我想到孔子孟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即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育和关爱,不以贫穷贵贱,不分地位高低,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班主任的爱不一定是惊天动地,却应该是细水长流;班主任的爱不一定是必须付出金钱,但却应该付出真情。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以为,能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那么我们这些普通的班主任就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敬重的神。 (二)第二块基石——修炼品格。 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位班主任是孔子。他的班主任工作实绩无比辉煌,流传至今仍然不失时代的、民族的光彩。他是世界上公认的教育家。作为教育家,他不仅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渊博的学问,还有令人敬重的品格。孔子认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他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孔子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孔子还认为真诚地热爱学生,关怀学生是每位教师必备一个条件“仁者爱人”,”智者知人”(《论语?颜渊》)。孔子全面关心学生无微不至,“爱之能忽劳乎,忠焉不诲乎,”意思是爱学生,能不叫他勤劳吗,忠于学生,能不教诲他们吗,孔子还认为谦虚是教育者应有的品格,“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过而》)。 一位工作艺术高超的班主任不仅要有“爱生之心”,还应该具有能征服学生心灵的能让学生敬重和仿效的高尚品格。有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么一篇文章“老师没有病”文章中的“我”在小时候最怕妈妈生病,因为妈妈一生病家就乱成了一锅粥,上小学时的希望自己能生病,一生病可以在家休息,还可以得到爸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真病了要打针吃苦药,装病躺在床上也不自由,因此最希望老师生病,老师一生病,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就是孩子们的节日,复式班。可是他的那位老师就是不生病,即使生病出是在假期里,一到开学又精神抖擞的来了, 一直坚持到“我”上五年级毕业,当我考上初中。暑假里终于有一天,老师倒下去,真的病了,病得非常厉害——晚期肝癌。十几年过去了,我也当了老师,“这一天”在吃了药,拿起走进教室,“老师不生病,老师不能生病”遥远的地方传来当年我的老师深情的声音。这篇文章我看了眼泪都要掉下来。 班主任的工作要成为一门艺术,第二块基石就是修炼品格,它包括对事业的执着和忠诚,做人的诚实、正直、善良和宽容,处世的豁达、公正、无私…… 这些优秀的品格要靠修炼而成。这些优秀品格的修炼是在平凡的小事之中,今天我们修炼的品格最重要的是能抵制住各种诱惑:金钱、权利的诱惑。修炼高尚的品格要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 (三)第三块基石——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有位初中学生在“我心目中的班主任”一文中写道”他是一个知识宝库,他是一个能源工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位好教师,“教师”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教学好、质量高。可以试想一下,一个连课教师上不好的老师怎么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班头。 一位优秀班主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教育学、心理学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理论依所,优秀班主会应能熟知并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来自日积月累。因此班主任必须“学习、学习、再 学习”。 (四)第四块基石——教育教学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提出这样的要求:要成为学者型、研究型、复合型的班主任。 研究型绝不是能写写文章能发表一篇文章就叫研究型班主任,对研究型班主任的定位是:有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有强烈的探究精神,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丰富的实践,并善于把自己的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加以总结,注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 教师在大学接受过系统的学习,有较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为你们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班主任工作这一广阔的天地里,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比如,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班主任如何进行指导,等等。重视教研究能力的培养,将会使我们终身受 益。 结束语 班主任工作艺术是班主任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素养、教育风格和教育机智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和体现。班主任工作艺术包括政治理论学习、文化知识积累、心理素质修养、对所教授学科的深入钻研。班主任工作意识通常是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精湛、娴熟、巧妙、显效并带有鲜明个性化特点的教育教学技艺。班主任工作艺术是一项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锻炼造就的一种能力,是借鉴他人教育经验,融会贯通领悟于心,升华外现与行的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艺术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时间中刻苦钻研交通于教学规律,并仔细琢磨了然于心的结晶。班主任工作艺术主要体现为:善于将教育目的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结合起来,精心和灵活把握教育活动过程;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能激起学生内在的活力;妥善而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善于化解矛盾与冲突;情 感流露自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并且具有分寸感;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形象、 幽默,具有逻辑力量和鼓动性;善于使用各种体态语言表示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肯 定、鼓励、赞许、制止、批评,从而是教育教学活动达到最佳境界,并最佳效果。
/
本文档为【初中生个性发展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