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汇编]赤小豆

2017-11-20 15页 doc 34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汇编]赤小豆[汇编]赤小豆 赤小豆 赤小豆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90cm。具备利水消种,解毒排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主产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 目录 基本信息 植物形态 释名 植物形态 营养分析 宜忌人群 记载 展开 基本信息 植物形态 释名 植物形态 营养分析 宜忌人群 记载 展开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赤小豆(本草经)米豆、饭豆 Vigna umbellata (...
[汇编]赤小豆
[汇编]赤小豆 赤小豆 赤小豆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90cm。具备利水消种,解毒排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主产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 目录 基本信息 植物形态 释名 植物形态 营养 宜忌人群 记载 展开 基本信息 植物形态 释名 植物形态 营养分析 宜忌人群 记载 展开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赤小豆(本草经)米豆、饭豆 Vigna umbellata (Thunb.) Ohwi et Ohashi in Journ. Jap. Bot. 44:31. 1969, Verdc. in Kew Bull. 24: 560. 1970.——Dolichos umbellatus Thunb. in Trans. Linn. Soc. 2:339. 1794.——Phaseolus pubescens Bl. Cat. Buitenzorg 93. 1823; Ohashi in Hara, Fl. E. Himal. l61. 1966.——P. calcaratus Roxb. Hort. Beng. 54. 1814, nom. nud., et Fl. Ind. ed. Carey 3: 289. 1832; How in Acta Phytotax. Sin. 2: 80. 1954; 海南植物志2: 325. 1965.——Vigna calcarata (Roxb.) Kurz in Journ. Asiat. Soc. Bengal 45:247. 1876.——Azukia umbellata (Thunb.) Ohwi, Fl. Jap. 691. 1953 et in Bull. Nat. Sci. Mus. Tokyo 33:77. 1953. 一年生草本。茎纤细,长达1米或过之,幼时被黄色长柔毛,老时无 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盾状着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 10-15毫米,两端渐尖;小托叶钻形,小叶纸质,卵形或披针形,长 10-13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全 缘或微3裂,沿两面脉上薄被疏毛,有基出脉3条。总状花序腋生, 短,有花2-3朵;苞片披针形;花梗短,着生处有腺体;花黄色,长 约1.8厘米,宽约1.2厘米;龙骨瓣右侧具长角状附属体。荚果线状 圆柱形,下垂,长6-10厘米,宽约5毫米,无毛,种子6-10颗,长 椭圆形,通常暗红色,有时为褐色、黑色或草黄色,直径3-3.5毫米, 种脐凹陷。花期5-8月。 我国南部野生或栽培。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朝鲜、日本、菲律宾及其 他东南亚国家亦有栽培。 种子供食用;入药,有行血补血、健脾去湿、利水消肿之效。 赤小豆 Chixiaodou 出处《神农本草经》。 [1]【中文名】赤小豆 【Name】Vigna umbellata (Thunb.) Ohwi et Ohashi 【科】豆科 【Family】Leguminosae 【属】豇豆属 【中药材学名】 Semen Phaseoli 【英文名】Adsuki Bean 【别】名红豆、野赤豆。 【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 赤小豆 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 或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Wight 的种子。 一年生草本,直立或上部缠绕,高20-70厘米。托叶披针形,盾状着生;小叶3,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全缘或有时浅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2-3朵花;花长约1厘米;萼钟状,长约3-4毫米,萼齿披针形;花冠黄色。荚果圆柱形,长6-10厘米,直径约5毫米,无毛,有种子6-10;种子长椭圆形,暗红色,少有褐色或黑色,较狭窄,直径约3毫米,种脐凹陷。 分布于南部各省区;越南,日本,菲律宾,印度也有。栽培或野生。种子供食用;入药,有行血补血、健脾去湿、利水消肿之效。[1]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赤小豆枝叶 赤小豆花果 编辑本段 释名 荅是小豆的总称,有三四个品种。现今说的赤豆、白豆、绿豆等都属于小豆。我们把可以入药的红色小豆叫做赤小豆。 【异名】亦豆(《日华子本草》),红豆(《纲目》),红小豆(《本草原始》),小红绿豆、虱拇 红小豆 豆(《陆川本草》),朱赤豆(《中药材手册》),金红小豆、朱小豆(《药材学》)。 编辑本段 植物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90cm。茎上有显著的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渐尖,侧生小叶偏斜,全缘或3浅裂,两面疏被白色柔毛;托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冠蝶形,黄色,旗瓣具短爪,龙骨瓣上部卷曲;雄蕊10,二体。荚果圆柱形,长5,8cm。种子6,8粒。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主产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 采制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 性状:种子矩圆形,两端较平截,长5,7mm,直径4,6mm。面暗红色,有光泽,侧面有白色线性种脐,长约4mm,不突起。子叶两片肥厚,乳白色。 ?赤小豆,又名:猪肝赤(《本经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读》),米赤豆、茅柴赤、米赤。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米,密被倒毛。3出复叶,叶柄长8,16厘米;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疏毛,纸质,脉3出,具柄。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小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毫米,具毛;花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两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枚,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栽培或野生。分布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 ?赤豆,又名:红饭豆(《增订伪药条辨》)。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厘米。茎上有硬毛。3出复叶;托叶线形,被白色长柔毛;小叶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极浅3裂,两面被疏长毛。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端;蝶形花,形与上种相同;荚果扁圆筒状,于种子间收缩,无毛;种子6,10粒,暗红色,矩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种脐不凹。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以上两种植物的叶(赤小豆叶)、花(赤小豆花)及发芽的种子(赤小豆芽)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夏、秋分批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药材】 ?赤小豆:干燥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凹陷成一纵沟,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见两瓣乳白色于仁。气微,嚼之有豆腥味。以身干,颗粒饱满,色赤红发暗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等地。 ?赤豆:又名饭赤豆。干燥种子,呈矩圆形,两端圆钝或平截,长5,8毫米,直径约4,6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稍淡,平滑有光泽,种脐位于侧缘上端,白色,不显著突出,亦不凹陷;其他性状与亦小豆相似。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材以赤小豆品质为好,但货源不多,渐为赤豆所代替。 编辑本段 营养分析 化学成分 每百克含蛋白质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物58克、粗纤维4.9克、灰分3.3克、钙67毫克、磷305毫克、铁5.2毫克、硫胺素0.31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2.7毫克。 含α-、β-球朊(α, β-globulin)、脂肪酸、烟酸、糖类,维生素A1、B1、B2,植物甾醇、三萜皂甙等。 中药性 性平,味甘、酸。 ?《养生要集》:"味苦,温。" 赤小豆的图片(20张) ?《别录》:"甘酸,平,无毒。" ?《千金?食治》:"甘咸,平,无毒。" ?《食性本草》:"微寒。"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甘酸,无毒。" 【归经】入心、小肠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本草新编》:"入脾经。" ?《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用主治 1,性平,味甘、酸,能利湿消肿(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 2,利尿作用,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患者均有益。 3,富含叶酸,产妇、乳母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4,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编辑本段 宜忌人群 宜食 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以及肥胖症 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如能配合乌鱼、鲤鱼或黄母鸡同食,消肿效果更好;同时产后缺奶和产后水肿的妇女也宜食,用赤小豆煎汤喝或煮粥食用。 忌食 尿多之人不宜食用,主要是由于赤小豆具有利水的功能。[2] 编辑本段 记载 ?《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 【宜忌】 ?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编辑本段 药方选录 (1)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梅师集验方》) (2)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3)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方》) (4)治脚气: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本草图经》) (5)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6)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7)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圣惠方》赤小豆散) (8)治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 清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 (9)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赤小豆杵末,水调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10)治疽初作: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11)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汤服。(《疡科捷径》赤豆薏苡汤) (12)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赤小豆二升。末之,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则易。一切丹并用此方。(《千金方》) (13)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叶末。(《纲目》) (14)治小儿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千金方》) (15)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搅取汁饮。(《肘后方》) (16)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产方》) (17)治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妇人良方补遗》) (18)治风瘙瘾疹:赤小豆、荆芥穗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纲目》) (19)治食六畜肉中毒:烧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千金方》) 编辑本段 临床研究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赤小豆50,70粒研成细粉,和入温水、鸡蛋清或蜜调成稀糊状,摊在布上,敷于患处。一般一次即能消肿。治疗7例,均获效果。 ?治疗肝硬化腹水 取赤小豆1斤,活鲤鱼1条(重1斤以上),同放锅内,加水2000,3000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剂。连续服用,以愈为止。治疗2例,服后尿量增加,腹围减小,精神良好,无不良反应。[3] 【中药化学成分】 1(赤小豆 含糖类,三萜皂甙(triterpenoidsaponin)。每百克含蛋白质20.7g,脂肪0.5g,碳水化物58g,粗纤维4.9灰分3.3g,钙67mg,磷305mg,铁5.2mg,硫胺素(thiamine)0.3lmg,核黄素(riboflavine)0.11mg,烟酸(nicotinic acid)2.7mg等。 2(从赤豆中分离得到3-呋喃甲醇-β-D-吡喃葡萄糖甙 (3-fu-ranmethanol-β-D-h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精-7-O-β-D吡喃葡萄糖甙(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和1D-5-O-(a-D-吡 喃半乳糖基)-4-O-甲基肌醇[1D-5-O(a-D-galactopyranosyl)-4-O-methyl-myoinositol]。还分离得到6个齐墩果烯低聚糖甙(oleanene-oligoglycosides):赤豆皂甙(azukisaponin)?,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槐花二醇{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 sophoradiol};赤豆皂甙?,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大豆皂醇B{3-O[β-D-glucopyranosyl (1?2)-β-D-glucuronopyranosyl]soyasapogenol B};赤豆皂甙?,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赤豆皂醇 {3-O-[β-D-glucopyranosyl(l?2) -β-D-glucuronopyranosyl]azukisa- pogenol};赤豆皂甙?,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28-O-吡喃葡萄糖基(l?6)-β-D-吡喃葡萄糖基]刺叶丝石竹酸{3-O-(β-D-glucopyranosyl)28-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gypsogenic acid};赤豆皂甙?,即是 3-O-[a-L-吡喃鼠李糖基(l?2)-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大豆皂醇B{3-O-[a-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2) -β-D-glucuronopyranosyl]-soyasapogenol B}和赤豆皂甙?,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醋酸基]-29-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赤豆皂醇{3-O-[β-D-glucopyranosyl(1?2) β-D-glucuropyranosyl]-29-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azukisapogenol}。 从赤豆的热水提取物中还得到三种黄烷醇鞣质(flavanoltannins):D-儿茶精(D-catechin)、D-儿茶精(D-epicatechin)和表没食子儿茶精(epigallocatechin)。从新鲜种子中分离到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1和B3。 编辑本段 食疗价值和作用 价值 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又称红小豆、米赤豆。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赤豆又称红豆、红饭豆、朱赤豆。我国各地广泛栽培。夏、秋采摘成熟荚果,晒干,除去荚壳、杂质,收集种子备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维生素B1、B2,烟酸、皂甙等成分。 [用途]用于水肿、脚气;产后缺乳,腹泻、黄疸或小便不利;痔疮,肠痈。 [用法]煮食,煎汤或研末服。 [附方] 1,赤豆桑白皮汤:赤小豆60g,[1]15g。加水煎煮,去桑白皮,饮汤食豆。 源于《本草拾遗》。本方用赤小豆健脾利湿,而以桑白皮专于利尿消 肿。用于脾虚水肿或脚气,小便不利。 2,茅根煮赤豆:白茅根250g,赤小豆120g。加水煮至水干,除去白茅根,将豆分数次嚼食。 源于《肘后补缺方》。白茅根为凉性利尿药,其味甘甜,用以煮豆,既可增强利尿作用,又较适口,故颇为得法。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现用于肾炎或营养不良性水肿。 3,赤豆粥:赤小豆120g,粳米30g。加水适量,煮稀粥。分2次食。 源于《妇人良方》。本方能益脾胃而通乳汁。用于妇女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4,苦酒赤豆散:赤小豆100g,用醋1茶盅,煮豆至熟,取出晒干,再入适量米酒中浸渍至酒尽,经干燥后研为细末。分3次服,每次3~6g,用米酒送服。 源于《肘后方》。赤小豆等三者均能散血,醋又用止血之效,故本方有散血消肿和止血作用。用于痔疮瘀肿疼痛,大便带血。 作用 [4]赤小豆具备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 1、赤小豆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梅师集验方》) 2、赤小豆治食六畜肉中毒:烧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千金方》) 3、赤小豆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4、赤小豆治风瘙瘾疹:赤小豆、荆芥穗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纲目》) 5、赤小豆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 方》) 6、赤小豆治妇人催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妇人良方补遗》) 7、赤小豆治脚气: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本草图经》) 8、赤小豆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产书方》) 9、赤小豆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10、赤小豆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搅取汁饮。(《肘后方》) 11、赤小豆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12、赤小豆治小儿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千金方》) 13、赤小豆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圣惠方》赤小豆散) 14、赤小豆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叶末。(《纲目》) 15、赤小豆治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 16、赤小豆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赤小豆二升。末之,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则易。一切丹并用此方。(《千金方》) 17、赤小豆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赤小豆杵末,水调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18、赤小豆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汤服。(《疡科捷径》赤豆薏苡汤) 19、赤小豆治疽初作: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20、茅根赤豆粥:鲜茅根200克(干品用50克)洗净,水煎半小时后去渣,放入粳米200克,同煮粥服食,可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21、赤豆粥:赤豆30-50克,水煮至半熟,放入粳米100克同煮粥,以淡食为宜,加白糖调味食用亦可。有健脾益胃,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通乳作用。适用于水肿病,下肢湿气,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身体肥胖,产后乳汁不足等症。[1] 赤小豆配赤茯苓,清利下焦湿毒力大,可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肿,或泻痢;赤小豆配商陆,逐水除胀,常用于水肿胀满等症;赤小豆配当归,渗湿清热,活血行瘀,使热去湿除则出血自止,可用于湿热便血,腹痛,尿血;赤小豆配麻黄,二药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热利湿而消肿,并能解毒,麻黄宣畅肺气下达膀胱而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湿,清热功效;赤小豆配连翘,既能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毒,可用治湿热内蕴之黄疸,湿热下注之淋症,妇科盆腔炎急性发作和产后高烧;赤小豆配鸡子白,调涂治热毒痈肿;赤小豆配白茅根,在增强利水消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可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等症;赤小豆配鲤鱼,治脚气及大腹水肿;赤小豆配瓜蒂,酸苦涌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护中保胃气,使快吐不伤正,可用于痰涎壅塞胸中,宿食停滞上脘而泻利不能及者。 编辑本段 用药禁忌 赤小豆又名饭赤豆,以粒紧、色紫、赤者为佳,赤小豆煮汁食之通利力强,消肿通乳作用甚效。但久食赤小豆则令人黑瘦结燥;阴虚而无湿热者及小便清长者忌食赤小豆;被蛇咬者百日内忌赤小豆。
/
本文档为【[汇编]赤小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