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0 乳腺疾病

2017-09-27 17页 doc 35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36957

暂无简介

举报
10 乳腺疾病10 乳腺疾病 212 检查应在光线明亮处,让病人坐正,两臂下垂,或病人平卧,充分显露乳房。 视诊 观察双乳房是否对称,乳腺肿物较大,尤其在发育较差的小乳房,可观察到肿物部位局部隆起。局限 性凹陷是否存在,这现象常在乳腺癌侵犯了皮肤Coe韧带,使之韧带收缩所致;但是这现象可在脂肪坏死时见 到,这现象在病人双臂交叉于颈后、前俯上半身或用手抬高整个乳房时尤为明显。观察乳房表浅静脉是否扩张, 一侧乳房浅静脉扩张常是乳腺癌或肉瘤的象征。乳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是癌细胞侵人表浅淋巴管引起 堵塞所致。乳房皮肤充血水肿除化脓性乳腺炎外...
10  乳腺疾病
10 乳腺疾病 212 检查应在光线明亮处,让病人坐正,两臂下垂,或病人平卧,充分显露乳房。 视诊 观察双乳房是否对称,乳腺肿物较大,尤其在发育较差的小乳房,可观察到肿物部位局部隆起。局限 性凹陷是否存在,这现象常在乳腺癌侵犯了皮肤Coe韧带,使之韧带收缩所致;但是这现象可在脂肪坏死时见 到,这现象在病人双臂交叉于颈后、前俯上半身或用手抬高整个乳房时尤为明显。观察乳房表浅静脉是否扩张, 一侧乳房浅静脉扩张常是乳腺癌或肉瘤的象征。乳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是癌细胞侵人表浅淋巴管引起 堵塞所致。乳房皮肤充血水肿除化脓性乳腺炎外,还应想到炎症性乳腺癌的可能。视诊时还应观察双侧乳头是否 对称,正常乳头双侧对称,指向前方并略向外下。乳头内陷常见乳腺癌,但在乳腺浆液性乳腺炎时也常发生乳头 内陷。乳头双侧不对称也可见于一侧乳腺癌浸润可使乳头牵向病灶侧或使乳头抬高。乳头及其乳晕皮肤湿疹样改 变应想到乳头湿疹样癌(Pp病)。 们诊 主要检查乳房肿块及其性质。检查时医生在病人侧面,乳房肥大下垂时,可让病人平卧,肩下垫小枕, 们诊时用手掌按一定循序,可以先从外上、外下、内上、内下、中央等象限区。们诊时要轻,不要用手指抓捏乳 房组织,否则会把抓捏到的乳房组织误认为肿块。中央区肿块不易们到,可左手托乳房,用右手们诊。乳房下部 肿块,常被下垂的乳房掩盖,可托起乳房或让病人平卧举臂,然后进行检查。乳房深部肿块如们诊不清, 可让病人前临上半身再检查。形喷肿块后、应注意肿块大J、。,边界是否清楚,外形是否整齐,表面是否光滑, 与周围组织是否粘连,肿块硬度如何,乳腺癌肿块,常呈现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硬如石。肿块可与皮肤粘连, 较晚期乳腺癌可侵犯胸肌与胸肌粘连,病人以患上肢用力又腰,使胸大肌紧张检查肿块活动度;可知肿块是否与 胸肌粘连。检查肿块活动度时,可采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测试。乳房中央区域们诊时应同时观察乳头有无 溢液,并记录溢液的性质。 在乳房们诊时还应进行腋窝们诊,主要检查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腋窝淋巴结有4组: ,应依次检查。检查者面对病人,用右手们其左腋,用左手扔其右腋,检查腋窝侧上肢举起, 检查者手指掌面对着病人胸壁,然后嘱病人放下上肢,搁置在检查的前臂上,于是用手指滑动作腋顶自上而下地 们诊中央组淋巴结,继而将手指掌面转向腋窝前臂,在胸大肌深面们查胸肌组淋巴结。们查腋窝后壁肩肿下组淋 巴结时,宜站在病人背后,触摸其背阔肌前内面。最后触摸锁骨上下淋巴结,并且要检查对侧腋窝的淋巴结,检 查时应注意淋巴结大小、数量、硬度及活动度。 213 , 溢液性质分为:血性、浆液性、乳汁性及脓性。 , 血性乳头溢液:最常见的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其次是乳腺癌,乳腺癌中导管癌最常见,少数乳腺增生也可见 血性乳头溢液。 1. 血性乳头溢液伴有单个肿物,且肿物位于乳晕以外时,乳腺癌可能性大; 2. 虽然不伴有肿物,但乳腺照相可见砂粒样钙化者,乳腺癌可能性大; 3. 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未找到乳腺癌细胞,但不能除外乳腺癌; 4. 对伴有肿物的血性乳头溢液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诊断乳腺癌的最好方法; 5. 血性乳头溢液的导管碘油造影对乳腺癌与导管内现头状瘤的鉴创诊断意义不大。 6. 血性乳头溢液发生在男性或40岁以上女性,溢液发生在单乳,持续时间短者,乳腺癌的可能性大。 , 乳头溢液中浆液性为最常见,约占50%。血性次之,约占30%。乳汁性及脓性少见。 214X , 常用的方法是钥靶X线摄影术和平板静电摄影术。 , 铂靶X线的穿透性较弱,故便于区别乳腺内各种密度的组织,可发现较小的肿块并较为清晰地观察其形态 和结构。 , 摄片见到的良性病变,块影密度均匀,周围常有—透亮度较高的脂肪圈,如有钙化影,常较粗大而分散,周 围组织有受推移现象。 , 恶性病变的块影多不规则或呈分叶状,中心区密度较高,有些肿块的边缘呈毛刺状,如有钙化影,多细小而 密集,并可见于肿瘤范围以外的组织中,有时可见增粗的血管影,肿块周围组织可因肿瘤浸润而扭曲变形, 邻近皮肤则可有增厚凹陷 , 干板静电摄影具有“边缘增强效应”而产生较明显的浮雕感大大增强了影像的对比性。 , 关于良性乳腺病与恶性钙化有无区别,我们经验证明两者无区别。 , 乳腺癌钙化部位主要在癌细胞巢及坏死灶中,而发生在癌灶周围的少见。所以,用细针穿刺乳腺内钙化灶区 域,进行细胞学检查,可早期发现乳腺癌。 21 , 乳腺全部切除时或作乳腺癌根治手术时,术前必须有准确的病理检查。 ,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方法来代替活组织检查。 ,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方法:病人平卧,触到乳腺肿物,一手固定肿物,另一手持针,可用10rnl注射针管, 针头可用21号(7号),在肿物不同方面重复穿刺吸引,维持负压退针,把吸引物注射到载物片上,涂片, 立即固定在95%酒精内,15-20分钟后,行HE染色,镜检。 205 216 , 产后哺乳的女性,尤其初产妇。 , 发病多在产后2-4周内。乳汁淤积是发病原因之一。 , 乳头破损使细菌沿淋巴管人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 预防关键在于避免乳汁淤积,同时防止乳头损伤,并保持其清洁。 , 在脓肿形成前,除给广谱抗生素外,应暂停哺乳以保证婴儿健康,可借助于吸乳器,使乳汁排空,热敷以利 早期炎症消散 , 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镁,湿热敷。 , 脓肿形成后,立即切开引流,为避免手术损伤乳管而引起起乳瘘,应按轮辐方向作切口。 , 深部或乳房后脓肿可沿乳腺下缘作弧形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引流。 , 乳晕下脓肿则作沿乳晕边缘的弧形切口。 , 切开后应以手指探人脓腔分离多房脓肿间隔膜以利引流。 , 为了使引流通畅,切开应在脓肿最低部位,或另加切口。 , 如炎症明显而未见波动,应在压痛最明显处进行穿刺,及早发现深部脓肿。 , 终止乳汁分泌:口服己烯雌酚l-2mp,每日3次,共2-3日。 21 乳腺结核三大特征: , 30岁左右曾生育、哺乳的妇女; , 病程长,发展缓慢 , 乳腺肿块大小不一,通常肿块边界不清,硬软不一,可与表面皮肤粘连,但不形成桔皮样改变,有时可有溃 疡及瘦管形成。 , 要注意与乳腺癌鉴别 21 , :肿块界限不清,切面灰白色伴有颗粒状黄色区,镜下可见小叶增大,形态不规则,导管上皮增生, 间质纤维化。 , :界限不清扁圆形,肿块切面灰白色,质韧,镜下所见小叶数目增多增大,但境界清 楚,导管上皮增生。 , :病理表现肿块不规则,切面灰白,可见扩张导管。镜下所见:导管扩张,伴有导管上皮增生, 间质纤维化。 , :病理表现为肿块界限不清,切面灰白,可见大小不等囊腔,镜下所见,导管或腺泡扩张,形成大 小不等囊腔,囊肿上皮增生,伴有乳头形成。 , :其病理表现为形状不整,肿块切面灰白,半透明,质硬韧,间质明显纤维化,小叶萎缩。 , 与癌关系密切。乳腺增生病癌变率低,并且与乳腺增生病的类型有关。 21 , 报道乳腺瘘至今已有40年余,但临床上仍然有人把此病误诊为慢性乳腺炎,以至反复切开引流,瘦管长期 不愈。乳腺疹形成与乳腺导管扩张症有关。乳腺导管扩张症是指乳腺大导管扩张,主要病理变化为导管壁慢 性炎症,管腔阻塞,管腔内上皮萎缩,管壁纤维化,管周围组织有大量浆细胞浸润,因此又称此病为浆细胞 性乳腺炎。 , 乳腺导管扩张症在乳腺瘘形成以前常有乳晕下慢性炎性肿物,这时可切除炎性肿物一期缝合治愈。 , 除了早期切除扩张导管外,还要彻底切除乳晕下炎性肿物。 , 治疗:保留乳头的乳腺接管及其周围炎性搬痕组织切除,并作一期缝合。 220 , :与雌激素密切关系。好发年龄在性功能旺盛时期(18-25岁),妊娠期增长快,好发于乳腺 外上象限,乳房肿块外,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肿块生长缓慢,触之质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极易活动。 乳腺纤维瘤属良性,极少恶变:上皮部分恶变为癌,结缔组织恶变为肉瘤,一旦发现,应手术切除。 , 这种肿瘤多见于40-50岁女性,75%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膨大部分。瘤体很小,带蒂而 有绒毛,且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故极易出血。临床上首先表现乳头血性溢液,肿块不易触到。有时在乳头附 近可触及小肿物,轻压肿物,可见乳头血性溢液,乳管堵塞时,可致乳腺痛。乳管碘油造影可见到在大乳管 内充盈缺损,这样可帮助诊断。6%-8%病例有发生恶性变,故应争取早日切除。 221 , :最常见(75%)。早期癌组织突破导管壁,并向导管外浸润生长。 , :这种癌仅在导管内生长。不突破导管壁 , :常见50岁以下女性,似有完整包膜,不易与良性肿瘤鉴别,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大,多形性,细 胞伴有大的核,最突出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有时易误诊为淋巴瘤,预后较好。 , :起源于乳腺小叶或终末导管,原位小叶癌&浸润小叶癌。 , :癌细胞分泌粘液,发病年龄大,转移较少,纯粘液癌预后较好。 , :可浸润到导管周围组织间隙。浸润乳头状癌比浸润导管癌预后好。 , :这种乳腺癌临床表现为肿瘤所在乳房,呈炎性,皮肤红肿,温度高。引起炎症现象原因为 分化不良的肿瘤细胞广泛栓塞皮肤内淋巴管所致。这种癌预后较差。术前应该通过放射治疗及化疗一疗程。 222 , :直接侵人皮肤、胸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 , 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最先发生。 2. 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同侧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胸导管,静脉,全身转移。 3. 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 4. 经皮肤淋巴管,对侧腋窝淋巴结。 , 淋巴系统,血,直接到血。肺、骨、肝。在骨骼依次为椎体、骨盆、股骨。 , : 1. 腋前组:。 2. 腋后组:又称肩肿下组。 3. 腋中间组:即腋窝基层(顶)的中央。 4. 腋外侧组:位于腋静脉外2/3殿。 5. 腋锁骨下组:又称内侧组或“哨兵淋巴结”。 6. 胸肌间组(rotter):位于胸大、小肌之间。 7. 内乳组:(胸骨旁):手术或放疗疗效皆佳。 8. 锁骨上组;非手术治疗范围。 9. 乳腺癌根治术时,除锁骨上淋巴结难以清除外,其余各组均在切除范围; 10. 胸小肌为界将腋淋巴结分为外(1、2、3、4),中(6),内(5、7)组, , ();乳内动、静脉周围、分布1—6肋间隙。以第一肋间数目最多, 平均6校。少数者在腋淋巴结尚未发生转移之前,该处已出现转移。因此,胸骨旁和腋 淋巴结组同为乳腺淋巴引流的第一站。 , :锁骨上淋巴结与纵隔淋巴结同为转移的第二站。 , 乳腺内下:引流至上腹区,穿腹壁达膈下或肝脏 , 乳腺外下:引流与腹壁浅淋巴从相连,临床无意义。 , 胸骨前方:淋巴管经皮下引流至对侧腋商淋巴结。 ‘ 223 , 早期诊断乳腺癌,采用综合治疗,保留部分正常乳腺组织,不破坏乳腺基本形状,达到 根治肿瘤的目的,这是治疗乳腺的最理想的结果。 , 对40岁以上女性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并教育她们学会自检乳腺 , 对患乳腺增生病人必要时行病理检查 , 乳腺照像 发现有砂粒样钙化,临床虽然未触及明显肿块,也应把含有钙化的乳腺组织 切除活检。 , 对乳头溢液,尤其血性溢液作进一步检查溢液细胞学检查,、再进行乳腺照像,必要时 行乳管造影。 224 , T代表肿瘤大小,N代表淋巴结转移,M代表远处转移。 , T0原发肿瘤未查出;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T1肿瘤 长径<2cm,T2肿瘤长径>2cm,<5cm;T3肿瘤长径>5cm,T4肿瘤大小不计,但侵 及皮肤或胸壁。 , 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N2:同侧腋窝 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 M0无远处转移;M1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 0期:Tis N0 M0; , I期:T1 N0 M0 , IIa期:T0-1 N1 M0; T2 N0-1 M0 , IIb期;T3 N0 M0; , IIIa期:T0-2 N2 M0; , IIIb期:T4NxMx,TxN3 M0 , IV期:TNMx 225 , Halsted l894年提出乳腺癌根治术,迄今已有90多年。 , 其间虽然经历了50年代的Margottini和Urban为代表的扩大根治术 , 和Dahliverson超根治术的扩大手术阶段 , 也受到以Patey的改良根治手术为代表的缩小范围手术的挑战。 , 但是目前仍继续使用,保持着乳腺癌治疗标准手术方式地位。 , Halsted乳腺癌根治术手术毕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是建立在局部解剖学基础上,并受 Virchow细胞病理学的影响,把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认为局部疾病,把区域淋巴结当作 癌细胞通过的机械性屏障,尽管手术范围一再扩大,但长期疗效并无明显提高。 , 随着对乳腺癌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的深人研究,Fisher明确指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 病,癌细胞转移无固定模式。区域淋巴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免疫学作用,但不是癌细胞 过滤的有效屏障,血流扩散更具有重要意义。 , 根据以上理论,目前手术方式逐渐缩小。但是,对过去手术方式还在使用 , :Halsted提出的乳腺癌根治术为基础。手术方法:游离皮下, 内到胸骨内缘,外到腋中线,上到锁骨下,下到剑突下3~5厘米。把游离皮的范围的 皮下组织、胸大小肌及全部乳房,连同侧腋窝脂肪组织、纤维结缔组织、淋巴结一并切 除。皮肤的保留,以切口缝合上无明显张力为准。缝合困难,可用植皮方法解决手术切 口缝合问。 , :在乳腺癌标准根治手术基础上进场手术范围扩大。适应乳腺内 侧乳腺癌及较晚III期乳腺癌。主要将切除范围: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清除(第 二站)。手术方法:把第2-5肋软骨及助间肌切除,显露胸廓内动脉,沿血管把血管附 近淋巴结及脂肪组织清除。 , :在标准手术方式基础上把手术范围缩小,主要保留胸大肌,这样可使胸 壁不致于明显凹陷,美观方面有所改善。上肢功能较好。主要适应于I、II期。手术缺 点: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显露有一定困难,但是如果胸小肌切除,显露问题可完 全解决。损伤较小,并发症也较少,畸形轻,功能好,远期疗效与标准手术相似。 , :作为一种治疗乳腺癌古老式手术而被标准乳腺癌根治手术所取代。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乳腺癌生物学的发展,而对全乳切除术又重新引起重视。适应证: 非浸润性或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早期病例。对晚期乳腺癌也可姑息治(I、II期切除后 也要放射治疗及化疗。其远期结果与乳腺癌根治手术相似)。 , 。局部复发可以 通过二期手术切除或辅助放射治疗补救。乳腺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远处转移 是通过血行。对于乳房是否完全切除,这与血行转移无关。乳腺部分切除的切除缘绝对 不能留癌组织,这即说明已切除干净。采用这种手术可以使病人保留部分乳房组织,从 病人美观角度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适应早期乳腺癌(I期癌)切缘必须离肿瘤2厘米切 除缘病理检查,必须阴性。 , 。 226 , 早期乳腺癌,如微小原位癌、非浸润性、I期癌、腋窝无淋巴结转移等,这些病人不需 要化疗。 , 大多数病人在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时,实际上已有血行播散存在,只是未被发现。 , 化疗可以提高5年生存率。化疗应是乳腺癌的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性治疗。 , III期乳腺癌应作术前化疗一疗程再作手术,预后更好。 , 化疗主要作用是降低乳腺癌的远处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 , 化疗进行必须多个疗程,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 常用药物有环磷酷胺、氨甲蝶吟、氟尿嚼叹、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塞替赈、 氟铁龙、啼氟禄、甲酷四氢叶酸钙等。 , 疗方法采用联合用药,具体有: , CMF50030500,每周一次,连续4-6周,停3个 月。再进行一疗程,这样反复进行1~2年。或者采用,二周一疗程,休息二周,再进 行,这样反复持续6-12周期。 , CAF50050500,每周一次,二周为疗程,休息 2周,再反复进行6疗程。 , CAFC600401400 POTid 14 15mgPOTid14。这些剂量同时应用为一疗程,休息2周再 用一疗程,连续6疗程。 , ACMFMFD 。 , 化疗应用期间要注意化疗副作用,复查血象,主要白细胞、血小板、肝功等。 227 , 乳腺癌放射治疗要根据肿瘤类型,及手术方式术后病理.腋窝淋巴结转移 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进行放射治疗,何时治疗。 , 如炎性乳腺癌,术前应进行放射治疗,晚期乳腺癌也应在切除肿瘤前可进 行放射治疗。 , 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是不能提高5年生存 率。 , I期乳腺癌根治术后可以不用放射治疗,但是行乳腺部分切除手术后一定 要用放射治疗。 , 内象限或中央区乳腺癌,乳腺癌根治手术后,要进行放射治疗,照射内乳 区及胸骨后,如果腋窝淋巴结阳性,还要照射腋窝及锁骨上区, , 如果乳腺癌位于外上象限,腋窝淋巴结转移超过4个,并与周围组织粘连, 及穿透包膜,也应进行放射治疗,主要照射腋窝及锁骨上部位, , 对乳腺癌仅行乳房单纯切除,一定要用放射治疗,术后放射治疗胸壁及周 围淋巴引流区 , I、II期乳腺癌行根治手术后,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或转移淋巴结不超过4 个,并且转移淋巴结未穿破包膜,不与周围组织粘连融合,均不需要放射 治疗。 228R ,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ER检测:生物化学方法与形态学方法。 , 测定ER临床意义有下列几方面: , 。任何组织分化包括功能与形态两个方面,ER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 白质,分化高则功能全,分化差则功能差,提示ER阳性者预后好,阴性者预后差的理 论依据。一般认为ER阳性者复发率低,生存率高,阴性者则相反。 , 。乳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为53%~71%。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 率高达80%。但是,仍然有20%-50%的治疗失败。失败主要原因全身转移。所以乳 腺癌根治手术后要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一般化疗以分化差的乳腺癌敏感性高,但是乳腺 癌ER阳性者分化好,对化疗敏感者差。这也就是说,ER阳性者对化疗反应不如ER 阴性者。故对ER阳性的乳腺癌在化疗同性合并应用抗雌激素治疗。化疗后乳腺癌ER 阴性率降低,ER阳性细胞相对上升。用三苯氧胺治疗后ER阳性率降低。 , 。 229 , 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来说是一种非治愈性的,对于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可收到一定治疗 效果。 , 癌细胞浆和细胞核内雌激素受体(ER)含量越高,对雌激素依赖性越强。 , 对于闭经前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原则是卵巢去势(手术切除卵巢最常用,产生效果 快,去势相对彻底。放射卵巢,生效慢,有时去势不彻底)。 , 当然卵巢去势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者效果比阴性者好。 , 闭经后乳腺癌患者内分治疗:传统方法是选用性激素治疗。骨转移以雄激素为好,其他 部位转移使用雌激素为好。用雄激素治疗骨转移的有效率为30%,而治疗软组织转移 效果差。一般使用丙酸睾丸酮 , 雌激素治疗最好是在闭经4年以上的患者,而以闭经8年以上为最佳。雌激素治疗出现 效果慢,一般治疗在4-6周后开始出现效果,8周时仍无效者可视为治疗失败,显效 可表现为癌瘤完全或大部分消失。如果显效而又无明显副作用者可长期用药。具体用法 已烯雌酚5mg,Tid。 , 雌激素或雄激素治疗副作用太大,近期应用很少。而被三苯氧胺所代替。 , 三苯氧胺是合成的抗雌激素药物。抗雌激素力量很强,但副作用较小。 , 三苯氧胺应用主要抑制卵巢功能。剂量一般是10mg,每日 3次, , 剂量根据闭经前期女性闭经为准。如果 30mg还不能闭经,可应用40mg。 , 三苯氧胺可与化疗同时应用,这样效果更好。 , 文献报道三苯氧胺长期应用可引起子宫内膜癌。为了避免这种副作用,可以与甲孕酮交 替服用。 , 三苯氧胺应用可以在任何年龄女性,均有效果。 230Paget , 乳头 Paget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 1874年Paget首先描述此病,命名为Paget病。 , 此病好发于女性乳头、乳晕部位,多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仅在乳头、乳晕部位皮肤呈 湿疹样改变,所以临床常误诊为慢性皮肤病,如湿疹。 , 用刮片方法、或用组织切片方法进行病理检查确诊。如果有乳头溢液,可作溢液涂片, 细胞学检查。 , 治疗上按乳腺癌的手术方法,,,是正确的。 , 细胞来自腺上皮而不是原发于皮肤,病变开始于乳腺大导管,为导管内癌向乳头、乳晕 皮肤内扩散的结果。 , 如果向深层侵人乳腺组织形成癌性病灶。解释也支持了Paget病合并乳腺癌的原因。如 果病变不向深处侵犯,就不合并乳腺癌,这也支持部分Paget病并不合并乳腺癌。 231 , 少见 , 与男性前列腺肥大,应用雌激素治疗有关系 , 男性,年龄一般超过50岁以上,乳腺内有肿块,有时可伴有乳头溢液。 , 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男性比女性更多见。 , 病理方面与女性乳腺癌相似,分化差者男性多见,浸润性小叶癌男性比女性多见。 , 肿物侵犯乳头,皮肤呈现Paget病样改变男性较女性常见。 , 可见合并乳腺增生。 , 预后明显差于女性。治 , 疗方法男性与女性乳腺癌相似。 , 少见。 , 临床表现乳房内生长较快的肿块,不侵犯皮肤及乳头。不发生乳头溢液。 , 单侧多见(常见右侧乳房)。 , 在乳房内可呈现多个肿块。 , 诊断主要依靠切除病理检查。 , 治疗仅行乳腺单纯切除腋窝可行淋巴清扫。 , 术后一定要化疗及放射治疗。预后较乳腺癌差。
/
本文档为【10 乳腺疾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