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2017-09-27 47页 doc 86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1(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指( ) A(日月 B(动静 C(天地 D(昼夜 E(寒热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什么特性( )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3(《内经》认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体现阴阳下列的哪一特性( )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4(“阴阳互藏”关系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1(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指( ) A(日月 B(动静 C(天地 D(昼夜 E(寒热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什么特性( )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性 3(《内经》认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体现阴阳下列的哪一特性( )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4(“阴阳互藏”关系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确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 阳的哪一特性( )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6(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7(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8(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 A(下午 B(后半夜 C(前半夜 D(上午 E(以上都不是 9(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10(“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11(“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病机体现了阴阳的什么关系(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此语主要说明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交感 E(相互转化 13(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 ) A(阳在外,阴之使也 B(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4(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相转化 D(消长平衡 E(阴阳自和 --- 15(“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阴阳交感 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消长平衡 1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8(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阴 19(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 )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20(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阳 21(脾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2(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 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 23(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 A(推动 B(温煦 C(滋润 D(兴奋 E(升散 24(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阳的是( ) A(寒凉 B(凝聚 C(兴奋 D(闭阖 E(向下 25(下列属阳的事物是( ) A(青、白 B(晦暗 C(黄、赤 D(呼吸微弱 E(声音低怯 26(下列属阴的事物是( ) A(黄、赤 B(青、白 C(鲜明 D(呼吸有力 E(声高气粗 27(脉之属阳者是( ) A(沉 B(涩 C(滑 D(小 E(细 28(脉之属阴者是( ) A(浮 B(大 C(洪 D(涩 E(滑 29(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补益正气 B(补虚泻实 C(清除邪气 D(泻阴损阳 E(调理阴阳 30(《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旨在强调( ) A(阴阳与四时的关系 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31(阳偏胜形成的证候是( ) --- A(实证 B(里证 C(实热证 D(实寒证 E(表证 32(阴偏胜形成的证候是( )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表证 33(“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 ) A(表证 B(虚热证 C(里证 D(实热证 E(实寒证 34(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 )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阴病治阳 35(“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 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俱衰证 36(“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 A(实热证 B(虚寒证 C(实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3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 ) A(阴盛则寒之证 B(阳虚则寒之证 C(阴盛伤阳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E(以上都不是 3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 39(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方法,称为(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阴阳双补 40(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属于(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平补阴阳 41(属于阴的味是( ) A(酸 B(辛 C(甘 D(淡 E(以上都不是 42(属于阳的味是( ) A(酸 B(苦 C(咸 D(辛 E(涩 (二)B型题 1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在不同时间段的阴阳属性划分中,前半夜属( ) 2(以脏腑部位来划分其阴阳属性,则肝是( )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真寒假热证 3(阴虚所致的证候是( ) 4(阳盛所致的证候是( ) A(阴不足则阳相对亢盛 B(阳有余以致阴液受损 C(阴消亡则阳无所依 D(阳不足则阴相对有余 E(阴邪有余以致阳气受损 5(“阴盛则阳病”的含义为( ) 6(“阳盛则阴病”的含义为( ) A(热极似寒、寒极似热 B(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 D(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7(可以用阴阳互根解释的是( ) 8(可以用阴阳转化解释的是( )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寒热错杂 证 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适应证是( ) 1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适应证是(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补阴补阳 11(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即是( ) 1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是( ) 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C(“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D(“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E(阴阳双补 13(“阴病治阳”即( ) 14(阴中求阳能使( ) (三)X型题 1(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 A(阳制约阴 B(阴根于阳 C(阴消则阳长 D(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E(阴阳相互转化 2(属性为阴的有( ) A(发散 B(抑制 C(明亮 D(晦暗 E(温煦 3(属于阳的属性有( ) A(温煦 B(滋润 C(抑制 D(推动 E(升腾 4(从夏至冬的气候变化是( ) A(阴长阳消 B(热极生寒 C(阳消阴长 D(由阴转阳 E(寒极生热 5(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 A(补其不足 B(实者泻之 C(虚则补之 D(损者益之 E(损其有余 6(根据阴阳互根原理确定的治疗是( ) A(阳病治阴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阴中求阳 E(泻阳益阴 7(根据阴阳制约原理确定的治法是( ) A(热者寒之 B(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8(在药物的五味中,属阴的是( ) A(甘 B(咸 C(酸 D(苦 E(辛 9(据五脏部位分阴阳,属阴的脏是( )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0(八纲中以阴阳为总纲,其余六纲中属阴的是( ) A(里 B(表 C(寒 D(实 E(虚 二、词语解释 1(阴阳 --- 2(阴阳交感 3(阴阳互根 4(阴阳互用 5(阴阳自和 6(阴阳互藏 7(阳损及阴 8(阴损及阳 9(阳中求阴 10(阴中求阳 11(阳病治阴 12(阴病治阳 三、填空题 1(在中医学理论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有精气学说和( )。 2(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 )的概括。 3(阴阳的特定性质有相关性、( )和规定性。 4(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及随着划分属性的前提的改变而改变三个方面。 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 )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 6(中医学将人体具有( )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阴。 7(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存在着( )的关系。 8(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 )的关系。 9(阴阳消长关系存在着( )和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四个方面的表 现形式。 10( “阳胜则热”,是指机体在阳邪作用下,呈现出( )的病理状态。 11(“阴虚则热”是指阴液亏虚,而致阳( )的病理状态。 12(阴阳互损是以阴阳的( )为前提的。 13(阴阳互损包括( )两个方面。 14(唐朝王冰用( )方法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 15(唐朝王冰用( )方法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 四、简答题 1(何谓阴阳,有何特性, 2(什么是阴阳的相对性,这一特性表现在哪几方面, 3(如何理解阴阳的规定性, 4(如何正确理解阴阳和矛盾的异同, 5(阴阳的相互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6(阴阳的互根互用包涵哪几方面的关系, 7(如何全面理解阴阳的消长平衡关系, 8(何谓阴阳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 9(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哪几方面, 10(为什么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11(如何应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12(用阴阳学说解释病理有哪些主要内容, 13(如何全面理解阴阳偏盛所致的病理变化, 14(何谓阴阳互损,其发生的前提是什么,结局如何, 15(如何理解“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 16(如何对阴阳偏盛所致病证进行治疗, 17(如何对药物的性味进行阴阳属性划分, 五、论述题 1(试论古代哲学对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作用。 2(简述阴阳学说对中医理论形成的影响。 3(试论阴阳的特性。 4(举例说明阴阳的相对性及其意义。 5(举例说明阴阳规定性及其意义。 6(简述阴阳消长平衡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7(简述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及其意义。 8(简述阴阳学说在解释人体病理变化方面的应用。 9(简述阴阳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0(简述阴阳学说在指导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一)A题型 1 1(D 分析:阴阳的最初涵义是非常朴素的,最初人们将日出后的白昼称为阳,将日入后的黑夜称为阴。 2(B 答案分析:用阴阳对立统一运动规律可以广泛地用以认识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联系,所以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普遍性。 3(C 答案分析:阴阳的可分特性是指属阴或属阳的事物,还可再分为阴阳两个方面。所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体现了这一特性。 4(C 答案分析:“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涵有另一方,因此阴阳可分性可以体现“阴阳互藏”关系。 5(E 答案分析:中医学根据自身理论的需要,将人体具有温煦、兴奋、推动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规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阳的规定特性。 6(B 答案分析:黑夜属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7(C 答案分析:白昼属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 8(D 答案分析:白昼属阳,下午为阳中之阴,上午为阳中之阳。 9(D 答案分析:黑夜属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10(A 答案分析:寒证属阴,热药属阳,“寒者热之”是指用热性药物治疗寒性病证的方法,所以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11(A 答案分析:“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对另一方制约不足而致的病机,所以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12(B 答案分析:这段原文认为,在内的阴精是阳气的物质基础,阳气又能促进了阴精的化生。因而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关系。 13(D 答案分析:“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经文是对阴阳转化关系的概括。不属于阴阳互根关系之列。 14(B 答案分析:当阴阳的互根互用不足时,任何一方的减少都可造成另一方的不足。因此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是互根互用关系在病理中的体现。 15(C 答案分析:阴阳互为其根,互为其用。阴是阳的生化之源,阳是阴的生成之力, --- 故“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 16(C 答案分析:寒属阴,热属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阴阳转化关系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体现。 17(D 答案分析:肾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又为属阴的水脏,故肾为“阴中之阴”脏。 18(C 答案分析:肝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但其性喜条达而主升属阳,故为“阴中之阳”脏。 19(A 答案分析:肺位于属阳的上焦胸中,但肺气以清肃下降为主属阴,故为“阳中之阴”脏。 20(B 答案分析:心位于属阳的膈上胸中,主一身阳气,通于夏气属阳,故为阳中之阳。 21(E 答案分析:脾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通应于长夏之气,长夏属至阴,故谓脾为“阴中之至阴”。 22(E 答案分析: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推动等功能的属性为阳。 23(C 答案分析: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滋润等功能的属性为阴。 24(C 答案分析: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兴奋等功能的属性为阳。 25(C 答案分析:五色主病规律认为黄色、赤色主热证,故属阳。 26(B 答案分析:五色主病规律认为青色、白色均主寒证,故属阴。 27(C 答案分析:在对脉象的阴阳属性归类中,滑脉属阳。 28(D 答案分析:在对脉象的阴阳属性归类中,涩脉属阴。 29(E 答案分析:调理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动态平衡,是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 30(E 答案分析:中医养生学认为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能调理人体的阴阳,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31(C 答案分析:阳偏盛时机体的机能亢奋,产热过剩,故表现为实热证特点。 32(A 答案分析:阴偏盛时机体感受阴邪,机能障碍,产热功能受到抑制,故表现为实性寒证。 33(D 答案分析:“热者寒之”是指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病证的方法,故其适应证为实热证。 34(C 答案分析:“寒者热之”是指用温热药物治疗寒性病证的方法。故阴邪盛所致的实寒证要用此法治之。 35(C 答案分析:据“阴虚则热”的病机原理,阴虚所致的证候属虚热证,当用“阳病治阴”的滋阴降火法治之,故此法适用于“阴偏衰证”。 36(B 答案分析:据“阳虚则寒”的病机原理,阳虚所致的证候属虚寒证,当用“阴病治阳”的温阳益火法治之,故此法适用于虚寒证。 37(B 答案分析: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法是补阳的治法,故适应于“阳虚则寒”之证。 38(B 答案分析:王冰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法是通过滋阴壮水以制约偏盛的阳,此法也就是《内经》的“阳病治阴”之法。 39(A 答案分析: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40(B 答案分析:张介宾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41(A 答案分析:在药物五味的属性划分时,酸味属阴。 42(D 答案分析:在药物五味的属性划分时,辛味属阳。 (二)B型题 1 1(D 答案分析:黑夜属阴,故前半夜为阴中之阴。 --- 2(B 答案分析:肝位于属阴的膈下腹中,但有喜条达,主升的属阳特性,故为“阴中之阳”脏。 3(C 答:虚热证的病机是“阴虚”,故曰“阴虚则热”。 4(A 答:实热证的病机是“阳盛”,故曰“阳盛则热”。 5(E 答案分析:“阴盛”指阴邪有余,“阳病”指阳气受损而不足。 6(B 答案分析:“阳盛”指阳邪偏盛,“阴病”指阴液受损而不足。 7(E 答案分析:阴和阳互为其根,因此在病理情况,阳损可以及阴而致阴虚,阴损可以及阳而致阳虚。所以“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可以用阴阳互根理论加以解释。 8(B 答案分析:阴和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所以属阳的热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反之亦然。所以“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可以用阴阳转化理论加以解释。 9(D 答案分析: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阳虚阳不制阴而致的虚寒证。 10(C 答案分析: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阴虚阴不制阳而致的虚热证。 11(B 答案分析:张介宾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所以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即是“阳中求阴”之法。 12(C 答案分析;“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法的适应证为阴虚所致的虚热证,《内经》认为当用“阳病治阴”之法治之。 13(B 答案分析:阴病治阳之法即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法,适应于阳虚所致的虚寒证。 14(C 答案分析: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三)X型题 1(D E 答案分析: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和相互转化两个方面。 2(B D 答案分析:根据事物的阴阳属性划分原则,抑制的、晦暗的属阴。 3(A D E 答案分析:中医学认为,凡是具有温煦、推动、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属性为阳。 4(A B C 答案分析:从夏至冬,气候由热转凉变寒,是阳消阴长,也即阴长阳消的过程,也是由夏之热极转化为寒凉的“热极生寒”转化过程。 5(A C D 答案分析:补其不足、损者益之、虚则补之都属不足之虚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故可用于阴阳偏衰所致病证的治疗。 6(B D 答案分析:阳中求阴和阴中求阳治法是张介宾根据阴阳互根理论制订的治疗方法。 7(A C D 答案分析: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阴病治阳方法都是在阴阳制约原理指导下制订的治法。 8(B C D 答案分析:根据五味的阴阳属性划分原则,酸、苦、咸(涩)之味均属阴。 9(C D E 答案分析:由于肝、脾、肾三脏位居属阴的膈下腹中,故均属阴。 10(A C E 答案分析:根据八纲的阴阳属性划分原则,里、虚、寒三纲属阴。 二、词语解释 1(所谓阴阳,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涵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2(所谓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此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 3(所谓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互为根据,互为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 --- 独存在。 4(所谓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在互根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相互促进、互相资助的关系。 5(所谓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在运动变化中自动维持协调平衡的能力和趋势。 6(所谓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涵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7(所谓阳损及阴,是指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可使阴亦随之不足的病理过程。 8(所谓阴损及阳,是指阴虚到一定程度时,可使阳亦随之不足的病理过程。 9(阳中求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是在补阴的同时加用补阳药物,以增强补阴的效果。 10(阴中求阳是治疗阳虚证的方法。是指在补阳的同时加用滋阴药物,以增强补阳的效果。 11(阳病治阴是指用滋阴药物治疗阴虚阳亢所致虚热证的方法。又叫“滋阴降火”法。王冰称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2(阴病治阳是指用补阳药物治疗阳虚阴盛所致虚寒证的方法,又叫温阳法。王冰称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三、填空题 1(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2(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 3(普遍性、相对性 4(可分性、转化性 5(温煦、兴奋、推动 6(滋润、凝聚、抑制 7(相互斗争、约束、拮抗 8(相互资助、相互促进 9(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10(机能亢奋,产热过剩 11(相对偏盛,机能相对亢奋,产热相对过剩 12(互根互用关系 13(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1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5(“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四、简答题 1(答:阴阳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涵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阳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规定性四个方面。 2(答:所谓阴阳的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可分特性、相互转化,以及随着划分属性的条件或前提改变时,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三个方面。 3(答:阴阳的规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认为在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已确定的阴阳属性是不能改变的,如寒与热的属性是以温度的高低为划分条件的,寒被规定为阴,热被规定为阳。二是中医学根据自身理论的需要,将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归为阳,而将人体内具有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归为阴。 4(答:阴阳和矛盾都涉及事物对立统一规律,都属哲学范畴的基本概念,但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其区别点主要在于一般与特殊的不同。矛盾范畴对各对立面的性质除了指出其具 --- 有对立统一关系之外,不加任何限定,是物质世界中最普遍的规律,适用于一切领域,是各种事物相互关系中最抽象、最一般的概括。阴阳范畴不仅具有对立统一的规律,还具有另外一些特殊的规定,因此是一种有限的、具体的矛盾形式,存在着矛盾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内容。 5(答:阴阳的相互关系是阴阳学说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具体言之,阴阳的相互关系表现在阴阳的相互交感、相互的对立制约、阴阳互藏、阴阳互根、阴阳互用、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自和、阴阳相互转化等方面。 6(答:对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一是阴阳互藏。所谓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任何一方都包涵着另一方。具体言之,即阴中涵有阳,阳中涵有阴,阴阳之中还有阴阳;二是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互为根据、互为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三是阴阳互用,指阴阳双方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维持事物的发展。 7(答:阴阳的消长平衡指二者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一定限度内不断地彼此消长,保持着事物的动态平衡。这一过程包括了相互消长和协调平衡两个方面。就相互消长而言,又有对立制约关系中的消长,即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过程,也有互根互用关系中的消长,即此消彼消和此长彼长过程。事物的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运动中趋于协调平衡。 8(答:所谓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统一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转化为阳。例如四季气候,上半年由冬至春及夏,气候由寒转热;下半年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热转寒,就属“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阴阳转化过程。 9(答: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用以归纳药物的性能等。 10(答:“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是《内经》对阴阳学说在说明人体组织结构方面应用的高度概括。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和阴阳可分特性,将人体结构划分为对立统一的若干部分,就大体结构而言,躯壳为阳,内脏为阴。上部、体表、皮毛、外侧为阳,下部、深层、骨肉、内侧属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五脏中的心、肺在膈上胸中为阳,肝、脾、肾在膈下腹腔为阴,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两个方面。因此《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11(答: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可以广泛地运用阴阳学说加以说明。就寐寤而言,白昼人体的阳气旺盛,阳主兴奋,故醒寤兴奋;黑夜人的阴气旺盛,阴对阳的制约加强,故进入睡眠状态。就物质代谢而言,精微物质属阴,产生的相关功能为阳。由精微物质转换为机能的过程,是阳长阴消;脏腑机能又促进了精微物的化生,此为阴长阳消的过程。 12(答:用阴阳学说解释病理主要有四方面内容:(1)阴阳偏盛:即“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2)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3)阴阳互损:有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4)阴阳转化:阳证转化为阴证,阴证转化为阳证。此外还有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的病理变化。 13(答:阴阳偏盛所致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阳胜则热:是指在阳邪的作用下,机体的阳气偏盛,机能亢奋,产热过剩的病理,临床表现为实热证。(2)阳胜则阴病:这种病机是“阳胜则热”病机的发展,此时阳胜特征仍然存在,并有阴液损伤的病理。(3)“阴胜则寒”:指在阴邪作用下,人体阴气偏盛,机能障碍,产热相对减弱的病理,临床表现为实寒证。(4)“阴胜则阳病”:这是“阴胜则寒”病机的发展,在原来病机特点的基础上又有阳气受损的病理。 14(答:阴阳互损是指阴或阳的任何一方,当其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涉及到另一方面的病理过程。阴阳互损是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前提下发生。虽然有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两方面,但其结局只有一个,即是阴阳两虚。 15(答:“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是《内经》对阴阳学说在指导诊断方面应 --- 用的高度概括。就四诊资料而言,凡色泽鲜明的,声音洪亮有力的,呼吸声高气粗的,脉象呈浮、大、洪、滑的都属阳。反之凡色泽晦暗的,声音低微无力的,呼吸微弱的,脉象呈沉、小、细、涩的皆属阴。就证候的阴阳属性而言,凡表证、热证、实证属阳,凡里证、寒证、虚证属阴。所以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16(答:对于阴阳偏盛所致的病证,就要运用损其有余,也叫实则泻之的原则指导治疗。阳偏盛所致的实热证,就要用属阴的寒凉药物抑制其偏亢之阳,才能消除其热,此即“热者寒之”。阴偏盛所致的实寒证,就要用属阳的温热药物抑制其偏盛之阴,才能消散其寒,此即“寒者热之”。 17(答:药物的性质有寒、热、温、凉,其中热性、温性属阳,寒性、凉性属阴。药味有酸、苦、甘、辛、咸、淡、涩,其中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涩属阴。 五、论述题 1(答: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科学、人类科学、社会和思维科学)最一般规律的理性认识。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古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用以解释物质世界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知识基础。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必然地要接受一定哲学思想的支配。中医学在其理论建构过程中毫无例外地受到当时先进的具有唯物辩证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影响,把零散的、原始的、初级的医疗实践经验,通过归纳和分析研究,使之逐步地系统化,将感性的医疗知识升华到理性的医学理论,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这些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医理论的各个层面,并且与医学内容融为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就不可能构建目前所能认识的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2(答: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理论。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泛地运用阴阳的相互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关系,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防治及养生康复等,在各个层面,与医学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因此说,阴阳学说虽属哲学范畴,但却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答:阴阳的特定性质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相关性。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同一范畴、同一层面或同一交叉点的事物。如上与下、冷与热是相关联的,就可用阴阳去归纳。而上与冷、下与热就是不相关联的,因而就不能用阴阳进行归纳。其二,普遍性。普遍性也称广泛性,是指阴阳被广泛地用以解释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故《内经》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之论,就充分体现了阴阳的普遍性。其三,相对性。是指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其相对性又体现在无限可分,相互转化,以及随着划分事物阴阳属性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其四,规定性。阴阳的规定性又体现在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即不可反称性),以及中医学根据自身理论的需要,对人体特定的物质及其功能进行阴和阳属性的规定。 4(答:阴阳的相对性,是指各事物及其内部双方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其相对性表现在三个层面:其一,阴阳的可分性。阴阳的可分性是指属阴或属阳的事物内部还可再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这一特性用以解释人体结构,即躯壳为阳,内脏为阴,而属阴的内脏中,六腑属阳,五脏属阴。属阴的五脏中心、肺为阳脏,肝、脾、肾为阴脏,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两个方面,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其二,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如人体气化活动中,物质属阴,脏腑机能属阳,二者可以转化。其三,当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亦随之改变。例如肺在上焦属阳,肝居下焦属阴。如果以脏腑之气的升降运动规律来划分其阴阳属性,则肺气以降为主属阴,肝气上升主动则属阳。上述三方面均体现了阴阳的相对性。 --- 5(答:阴阳的规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这是指在划分事物阴阳属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所规定事物的阴阳属性是不变的。就中医理论而言,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有:?物质的温度,如冷热;?气象变化,如晴、阴;?时间段,如昼夜、冬夏;?方位空间,如上下、内外;?物体的性状,如有形、无形;?运动状态,如升降、出入。二是中医理论中严格规定的阴和阳。中医理论根据自身的需要,将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称为阳。将人体具有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称为阳。正因为有这种规定,中医理论中将相应物质及其功能不足称为“阳虚”,或“阴虚”,就用特定的药物通“补阳”或“补阴”加以调治。因此中医理论中的阴虚、阳虚、补阴、补阳都具有在严格规定性之下的特定内涵。 6(答:所谓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处于不断地消长运动,并保持动态的平衡。包括相互消长和协调平衡两个方面。在相互消长中又有两种情况:?存在着对立制约关系中的彼此消长。具体言之,有此长彼消,如“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者是。也有此消彼长,如春夏季节,阴寒之气减少的同时阳热之气增加,所以气候由寒转热者是。?阴阳互根互用中的彼此消长。具体言之有此长彼亦长,如进食后胃肠消化吸收了属阴的精微物质,同时也增加了属阳的体能,即属于阴长阳亦长。也有此消彼亦消,如饥饿状态下,属阴的精微物减少的同时,属阳的体能亦随之减退,即属于阴消阳亦消。在阴阳的协调平衡关系中,阴阳通过彼此消长的运动,稳定在一定限度内的和谐、匀平状态。这种状态又称为“阴阳自和”。 7(答:阴阳互根互用关系表现在三个层面:其一,阴阳互藏。所谓阴阳互藏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都蕴涵有另一方,此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义。其二,阴阳互根。指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此即“阴根于阳,阳根于阴”之义。其三,阴阳互用。指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互相促进,互相资助,共同发展变化的关系。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意义在于:?是确定事物阴阳属性的依据。阴阳互根关系决定了事物的关联性,事物只有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联性才能划分其阳阳属性。?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只有相互关联的事物之间才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动力。不相关联的事物就不具备相互促进的条件。正因为如此,调理阴阳治则中的“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法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制订的。?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能够相互转化的事物必须以互根为基础,否则就不可能发生转化。 8(答:就发病机理而言,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正气有阴精和阳气之分,病因有阴邪和阳邪之别。在病邪的作用下,机体的阴阳失调会产生偏盛、偏衰、互损、转化、格拒、亡失诸方面的病理变化。就阴阳偏盛而言,就会有“阳胜则热”(实热证的病机)、“阳胜则阴病”(热证伴有伤津的病机),“阴胜则寒”(实寒证的病机)、“阴胜则阳病”(寒证伴有伤阳的病机)等不同的病理状态。就“阴阳偏衰”而言,就有“阳虚则寒”(虚寒证的病机)、“阴虚则热”(虚热证的病机)的病理变化。就阴阳互损言之,由于阴阳互根互用,所以有“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两种病理过程,二者均可发展为阴阳两虚证。就阴阳转化言之,在一定条件下,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此外还有阴阳亡失中的亡阴、亡阳,以及阴阳格拒中的“阳盛格阴”(真热假寒证的病机)和“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的病机)的不同病理。 9(答:阴阳学说在指导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阴阳的特性对四诊资料进行阴阳属性归类,如凡属色泽鲜明的、声音高亢洪亮有力的、呼吸音急促有力的、排出物色黄质稠的、口渴喜冷饮的、脉数有力、浮、大、洪、滑的均属阳,而色泽晦暗的、声音低微断续无力的、呼吸低微的、排出物色淡质稀的、不渴或渴喜热饮的、脉迟无力、沉、小、细、涩的均属阴。二是对所辨证候进行阴阳属性归类,如表证、实证、热证属阳证,里证、虚证、寒证属阴证等。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高度概括说:“善诊者, ---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10(答:用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表现在治则治法的确立和药物的选择方面。阴阳失调的病理虽然有多种,但以阴阳的偏盛和阴阳的偏衰为最基本的病理变化,对阴阳偏盛所致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损其有余”(也叫“实则泻之”),若阳偏盛所致的实热证,其具体治法为“热者寒之”;若阴偏盛所致的实寒证,其具体治法是“寒者热之”。对阴阳偏衰所致病证的治则是“补其不足”(也叫“虚则补之”),若“阳虚则寒”而致的虚寒证,当用“阴病治阳”之法;若“阴虚则热”而致的虚热证,当用“阳病治阴”之法。对阴阳偏衰之久病者,可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分别采用阳中求阴和阴中求阳之法治之。对药物的选择要据寒凉之性的药物属阴,温热之性药物为阳,以及辛、甘、淡味药属阳,酸、苦、咸、涩之味的药属阴的原则,针对不同病情选择不同阴阳属性的药物进行组方治疗。 ---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1(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 )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收 E(五色之白 3(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 ) 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悲 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 4(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水和火 B(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E(金和火 5(下列归属五行之“土”的是( ) A(目 B(舌 C(口 D(鼻 E(耳 6(下列归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7(下列归属于五行之“水”的是( ) A(恐 B(脉 C(肉 D(皮 E(怒 8(在五行学说中,“长夏”的五行属性是( )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9(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的( )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10(五官中的“目”属木,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的( )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试探 E(反证 11(下列五行生克关系中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木克土 B(火生土 C(火克水 D(金生水 E(金克木 12(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肝为脾之( )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13(按五行生克规律,木的所不胜之子是( )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14(下列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 ) A(肝火犯肺 B(肾病及肝 C(心病及肝 D(脾病传肺 E(肺病及肾 15(“肝火犯肺”属于( ) A(子病犯母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16(脾病传肾属于( )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及母 --- 17(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之脏是( ) A(脾 B(心 C(肾 D(肝 E(以上都不是 18(按五行生克规律,肾的“所不胜”之脏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膀胱 19(按五行生克规律,肝的“所胜”之脏是( ) A(心 B(肺 C(肾 D(胆 E(脾 20(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肝病诊断依据的是( ) A(面色青 B(喜食酸味 C(易怒 D(目赤 E(脉洪 21(在五行学说中,不属心病诊断依据的是( ) A(面色赤 B(喜笑无常 C(喜食酸味 D(舌赤 E(脉洪 22(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脾病诊断依据的是( ) A(面色萎黄 B(口泛甜味 C(唇淡无华 D(多唾 E(肌肉消瘦 23(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肾病诊断依据的是( ) A(面见黑色 B(善恐 C(易骨折 D(流涎 E(耳聋 24(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肺病诊断依据的是( ) A(面色白 B(易悲 C(爪甲枯槁 D(鼻塞 E(流涕 25(属于五行相生规律传变的是( ) A(木旺乘土 B(土虚木乘 C(木火刑金 D(水不涵木 E(土虚水侮 26(按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 )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 27(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反侮 C(母病及子 D(相克 E(子病犯母 28(用五行生克乘侮说明肺病及肝的病理传变,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E(相克 29(下列属于相侮传变规律的是( ) A(心病及脾 B(脾病及肝 C(脾病及心 D(脾病及肾 E(肾病及肺 30(下列属于“子病犯母”传变规律的是( )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心 31(下列属于“母病及子”传变规律的是( )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心病及肝 D(肺病及心 E(脾病及肾 32(据五行相克理论确立的治法是( ) A(培土生金 B(滋水涵木 C(金水相生 D(佐金平木 E(益火补土 33(据五行相生理论确定的治法是( ) A(佐金平木法 B(扶土抑木法 C(引火归元法 D(培土制水法 E(金水相生法 34(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 E(肾阳虚损而心火浮越 35(滋水涵木法适用于( ) --- A(肾阴不足而肝阳偏亢 B(脾肾阳虚证 C(心肾不交证 D(肺肾阴虚证 E(心脾两虚证 36(佐金平木法的适用证是( ) A(肝旺脾虚证 B(肝火犯肺证 C(心脾两虚证 D(肝肾阴虚证 E(肺肾阴虚证 37(扶土抑木法的适应证是( ) A(肝旺脾虚证 B(肝火犯肺证 C(心肝火热证 D(脾肾阳虚证 E(心肾不交证 38(金水相生法的适应证是( ) A(肝脾不调证 B(肺肾阴虚证 C(肺脾气虚证 D(脾肾阳虚证 E(肝肾阴虚证 (二)B型题1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1(五味的五行归类中属于“金”的味是( ) 2(五味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水”的味是( ) A(青 B(赤 C(黄 D(白 E(黑 3(根据五行归类属于“土”的颜色为( ) 4(根据五行归类属于“火”的颜色为( ) A(思 B(怒 C(悲 D(恐 E(喜 5(在五志的五行归类中属于“火”的情志是( ) 6(在五志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木”的情志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7(面青、嗜酸、脉弦,病多在( ) 8(面赤、口苦、脉数,病多在( ) A(肺病影响心 B(肺病影响肝 C(肺病影响肾 D(肺病传脾 E(脾病传肾 9(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 10(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 A(相乘 B(相侮 C(相克 D(母病及子 E(子病犯母 11(脾病及肾属于( ) 12(肺病及心属于( )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生金法 D(金水相生法 E(抑木扶土法 13(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是( ) 14(用泻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方法又称( ) A(升发、条达 B(温热、升腾 C(清洁、肃降 D(生化、承载 E(寒润、下行 15(火的特性,近代引申为( ) 16(金的特性,近代引申为( )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比较法 E(试探法 17(日出东方,与木之升发特性相似,故东方归属于木。这种归类方法为( ) 18(已知肾属水,由于肾合膀胱,主骨,故膀胱、骨的属性亦属于木。这种归类方法为( ) (三)X型题 --- 1(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 A(五行的生克乘侮 B(五行的特性 C(五行的生克规律 D(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E(五行的乘侮规律 2(“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 ) A(生化作用 B(收敛作用 C(滋润作用 D(受纳作用 E(承载作用 3(“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 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 C(肺病及肝 D(肾病及脾 E(肾病及肝 4(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 A(木和火 B(水和金 C(土和水 D(水和火 E(木和金 5(具有“生我”、“我生”关系的是( ) A(木和火 B(火与土 C(水和金 D(金与木 E(木与土 6(根据五行学说理论,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肝病的诊断依据( ) A(面见青色 B(头发稀疏 C(喜食酸味 D(爪甲枯槁 E(两目干涩 7(根据五行学说理论,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心病的诊断依据( ) A(面见赤色 B(急躁易怒 C(口泛甜味 D(齿槁耳聋 E(舌尖红赤 8(根据五行学说理论,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肾病的诊断依据( ) A(面见黄色 B(二便不利 C(口味苦 D(牙齿枯槁 E(耳鸣耳聋 9(下列属于“子盗母气”传变规律的是( ) A(心病及肝 B(肺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肾病及肺 E(脾病及肝 10(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属于“反向相克致病”的有( ) A(肝病及脾 B(肝病及肺 C(脾病及肾 D(肺病及肝 E(心病及肾 11(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属于“相克太过致病”的有( ) A(肝病色青见缓脉 B(肺病色白见弦脉 C(心病面赤见沉脉 D(肾病色黑见洪脉 E(肝病色青见沉脉 12(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属于病传于“我生”之脏的有( ) A(肾病及肝 B(脾病及心 C(脾病及肺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脾 二、词语解释 1(五行 2(木曰曲直 3(火曰炎上 4(土爰稼穑 5(金曰从革 6(水曰润下 7(五行相生 8(五行相克 --- 9(五行制化 10(五行相乘 11(五行相侮 12(母病及子 13(子病犯母 14(虚则补其母 15(实则泻其子 16(取象类比 三、填空题 1(凡具有( )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木”。 2(凡具有( )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火”。 3(凡具有( )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土”。 4(凡具有( )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金”。 5(凡具有( )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属“水”。 6(五行学说是以( )为依据对事物进行属性归类的。 7(五行学说对事物进行属性归类主要有( )两种方法。 8(土的“所不胜”之子是( )。 9(火的“所胜”之母是( ) 10(用五行相生规律解释的病理有( )两种类型。 11(用五行相克规律解释的病理有( )两种类型。 12(据五行相生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 )。 13(据五行相克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 )。 14(疾病从( )的传变称为“母病及子”。 15(疾病从( )的传变称为“子病犯母”。 16(疾病从( )的传变称为“相乘”。 17(疾病从( )的传变称为“相侮”。 四、 简答题 1(何谓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2(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方法是什么, 3(何谓五行相生,其顺序是什么,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4(何谓五行相克,其顺序是什么,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5(何谓五行相乘,产生相乘的条件是什么, 6(何谓五行相侮,产生相侮的条件是什么, 7(五行学说从哪些方面说明人体生理活动, 8(何谓五行相生,如何运用五行相生理论说明五脏间的病理联系,举例说明。 9(何谓五行相克,如何运用五行相克理论说明五脏间的病理联系,举例说明。 10(中医学从哪几方面运用五行学说指导五脏疾病的诊断, 11(用五行相生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常用治法及其适应证是什么, 12(用五行相克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常用治法及其适应证是什么, 13(如何应用五行学说指导脏腑用药, 五、论述题 1(简述五行学说对中医理论建构的影响。 2(举例说明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3(简述五行的生克及制化关系。 --- 4(试论五行学说在说明脏腑生理方面的应用。 5(试论五行学说在说明五脏病传方面的应用。 6(试论五行学说在指导五脏系统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7(试论五行相生理论在指导五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8(试论五行相克理论在指导五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9(试论五行学说在指导针刺选穴中的应用。 10(试论五行学说在指导脏腑用药中的应用。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一)A题型 1 1(E 答案分析:《尚书?洪范》说:“木曰曲直。” 2(C 答案分析:怒的五行属性为“水”。 3(C 答案分析:悲的五行属性为“金”。 4(B 答案分析:土能生金,故土和金属母子关系。 5(C 答案分析:口为脾之“官窍”,脾属土,故“口”亦属土。 6(D 答案分析:在五体的五行属性归类中,“皮”属金。 7(A 答案分析:在五志的五行属性归类中,“恐”属于水。 8(C 答案分析:在季节的五行属性归类中,“长夏”属土。 9(A 答案分析:脾的五行属性为土是运用取象比类法进行归类的。因为脾胃像土能长养万物一样为全身提供所需的营养,故将其五行属性归于“土”。 10(B 答案分析:目的属性为木是运用间接的演绎法进行归类的,因为肝属木,故其所开窍的目亦属于木。 11(C 答案分析:“克”表示五行间的正常制约关系,“乘”“侮”用以表述五行间异常的制约关系,正常状态下是“水克火”,异常状态下当为“水乘火”或“火侮水”,故“火克水”的表述是错误的。 12(D 答案分析:肝与脾为相克关系,《内经》称相克为所不胜与所胜关系。肝木克脾土,故肝为脾的所不胜。 13(E 答案分析:木的所不胜为“金”,金能生水,水为金之子。 14(A 答案分析:肝火犯肺又称为“木火刑金”,是肝木太旺反侮肺金所致,是相克关系失常所致,而不属五行相生传变。 15(D 答案分析:“肝火犯肺”是反向相克为病,属“相侮”传变。 16(D 答案分析:脾病传肾是相克太过为病,属相乘传变。 17(B 答案分析:肺属金,心属火,火能克金,故心火为肺金的“所不胜”之脏。 18(C 答案分析:肾属水,脾属土,土能克水,故脾土为肾水的“所不胜”之脏。 19(E 答案分析: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故脾土为肝木的“所胜”之脏。 20(E 答案分析:洪脉的五行属性为火,主心病,故不属肝病的诊断依据。 21(C 答案分析:酸的五行属性为木,喜食酸味多主肝病,故不属心病的诊断依据。 22(D 答案分析:唾为肾之液,五行属性为“水”,故不属脾病的诊断依据。 23(D 答案分析:涎为脾之液,五行属性为“土”,故不属肾病的诊断依据。 24(C 答案分析:爪甲为肝的外华,五行属性为“木”,故不属肺病的诊断依据。 25(D 答案分析:水不涵木是指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而致肝阳偏亢之证的病机。 --- 肾属水为母,肝属木为子,故属相生规律致病。 26(D 答案分析:脾属土,肾属水,土能克水。肾病及脾为反向相克为病,故为相侮。 27(B 答案分析:脾属土,肝属木,木能克土。脾病及肝为反向相克为病,故为“反侮”。 28(A 答案分析: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肺病及肝属相克太过为病,故为“相乘”。 29(B 答案分析: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故脾病及肝为“相侮”致病。 30(C 答案分析:水生木,肾属水为母,肝属木为子,故肝病及肾为“子病犯母”。 31(A 答案分析:金生水,肺属金为母,肾属水为子,故肺病及肾为“母病及子”。 32(D 答案分析: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故“佐金平木法”是据五行相克理论确定的治法。 33(E 答案分析:肺属金为母,肾属水为子,故“金水相生法”是据五行相生理论确定的治法。 34(C 答案分析:肾应北方水,心应南方火,故“泻南补北法”适应于肾阴虚而心火旺的心肾不交证。 35(A 答案分析:肾属水,肝属木,肝肾阴液互济,故滋水涵木法适应于肾阴不足而肝阳偏亢之证。 36(B 答案分析:肝属木,肺属金, 肝木太旺反侮肺金时,就当在抑强扶弱的原则指导下选用佐金平木之法治之。 37(A 答案分析: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太旺横犯脾土之肝旺脾虚证当用扶土抑木之法治之。 38(B 答案分析:肾属水,肺属金,肺肾的阴液相互调济,故金水相生法适用于肺肾阴虚之证。 (二)B型题 1 1(D 答案分析:在五味的五行属性归类中,辛味属性为“金”。 2(E 答案分析:在五味的五行属性归类中,咸味属性为“水”。 3(C 答案分析:在五色的五行属性归类中,黄色属性为“土”。 4(B 答案分析:在五色的五行属性归类中,赤色属性为“火”。 5(E 答案分析:在五志的五行属性归类中,喜的属性为“火”。 6(B 答案分析:在五志的五行属归类中,怒的属性为“木”。 7(A 答案分析:肝脏、酸味、青色、弦脉的五行属性均为“木”,故其病位在肝。 8(B 答案分析:心脏、苦味、赤色、数脉的五行属性均为“火”,故其病位在心。 9(C 答案分析:肺属金为水之母,肾属水为金之子,故肺病影响肾属母病及子的病传规律。 10(D 答案分析:肺属金为土之子,脾属土为金之母,故肺病传脾属于子病犯母的传变规律。 11(A 答案分析:脾属土为肾之“所不胜”,肾属水为脾之“所胜”,故脾病及肾属相克太过为病的“相乘”。 12(B 答案分析:肺属金为火之“所胜”,心属火为金之“所不胜”,故肺病及心属反克为病的“相侮”。 13(B 答案分析:肾阳即命门之火,具有温运脾胃之阳的作用,故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叫“益火补土法”。 14(E 答案分析:抑木扶土法适应于肝旺脾虚之证,所以泻肝健脾法又称为“抑木扶土法”。 --- 15(B 答案分析:将“火曰炎上”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归类为“火”。 16(C 答案分析:凡是具有清洁、肃降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五行属性归类为“金”。 17(A 答案分析:因为日出东方主阳气的升发,木之性升发,故用直接的取象比类方法将之属性归为“木”。 18(B 答案分析:这是根据已知肾的属性以及肾与膀胱、骨关系的基础上,从肾属水推演致膀胱和骨的属水特性,所以这种认识方法为“推演络绎法”。 (三)X型题 1(A B C D E 答案分析: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五行的相乘、相侮规律都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A D E 答案分析:“土爰稼穑”,引申为凡是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其属性均可归纳为“土”。 3(A B E 答案分析:“补母泻子”原则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所致的病证,无论是“母病及子”或者“子病犯母”,或者肾病及肝的具体证候,均在这一治则的应用范围之中。 4(C D E 答案分析:土和水、水和火、木和金都属相克关系,相克关系在《内经》中称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5(A B C 答案分析:木和火、火和土、水和金都为相生关系,相生关系在《内经》中又称为“生我”与“我生”的关系。 6(A C D E 答案分析:因为肝脏与青色、酸味、爪甲、双目的五行属性均属木,故此四者可作为肝病的定位诊断依据。 7(A E 答案分析:因为面部、赤色、舌与心脏的五行属性均为火,故此可作为心病的定位诊断依据。 8(B D E 答案分析:因为耳、齿与肾的五行属性为水,肾又开窍于二阴,故此三者均可作为肾病的定位诊断依据。 9(A C D 答案分析:因为在木与火的关系中心属火为子,肝属木为母;在木与水的关系中肝属木为子,肾属水为母;金与水关系中肾属水为子,肺属金为母,故此三种病理传变属“子盗母气”的传变规律。 10(B E 答案分析:因为金克木,肝属木为“所胜”,肺属金为“所不胜”;水克火,心属火为“所胜”,肾属水为“所不胜”,故此二者为反向相克致病的相侮。 11(A B D 答案分析:因为“相克太过致病”即是“相乘”,肝病色青见缓脉、肺病色白见弦脉、肾病色黑见洪脉,均为相乘而传。 12(A C D 答案分析:因为“我生”者为子,病传于“我生”之脏即是“母病及子”,肾、脾、肝分别是肝、肺、心的母脏,所以均属“母病及子”。 二、词语解释 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2(“木曰曲直”是指五行中的木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作用或特性。 3(“火曰炎上”是指五行中的火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的作用或特性。 4(“土爰稼穑”是指五行中的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作用或特性。 5(“金曰从革”是指五行中的金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的作用或特性。 6(“水曰润下”是指五行中的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作用或特性。 7(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资助、协同的作用。 8(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中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拮抗的作用。 9(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有资助、促进,又存在着制约、拮抗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维持事物间协调平衡的状态。 --- 10(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的相克太过。 11(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反向相克,又叫反克。 12(母病及子,是指疾病从母脏波及到子脏的过程。 13(子病犯母,是指疾病从子脏波及到母脏的过程。又称“子病累母”、“子盗母气”。 14(虚则补其母,指母子两脏关系失调的虚证,采用以补母脏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原则。 15(实则泻其子,指母子两脏关系失常的实证,采用以泻子脏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原则。 16(取象类比,又叫取象比类法,是一种通过观察事物外在形象、表征,经过分析比较而进行归类的一种认识方法。 三、填空题 1(生长、升发、舒畅、条达 2(温热、向上、升腾 3(生化、承载、受纳 4(肃杀、收敛、清洁 5(寒凉、滋润、向下运动 6(五行的特性 7(取象类比和推演络绎 8(火 9(土 10(母病及子、子病犯母 11(相乘、相侮 12(补母、泻子(或“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13(抑强扶弱 14(母脏传到子脏 15(子脏传到母脏 16(所不胜之脏波及到所胜之脏 17(所胜之脏波及到所不胜之脏 四、简答题 1(答: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其特性分别为:“木曰曲直”,引申为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火曰炎上”,引申为温热、升腾;“土爰稼穑”,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引申为肃杀、收敛、清洁;“水曰润下”,引申为寒凉、滋润、向下运动。 2(答: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依据是五行的特性,即“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归类的主要方法有二:一是直接的取象类比法,二是间接的推演法。 3(答:所谓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资生、助长、资助的作用。其顺 生生生生生序是: 。其关系称为母子关系,木,,,火,,,土,,,金,,,水,,,木?? 也叫“生成”和“我生”的关系。如木生火,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 4(答:所谓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中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制约、拮抗的作用。 克克克克克顺序为 。其关系称为“克我”与木,,,土,,,水,,,火,,,金,,,木?? “我克”关系,也叫做“所不胜”与“所胜”关系。例如水克火,水是火的“克我”(即“所不胜”),火是水的“我克”(即“所胜”)。 5(答:所谓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的相克太过。相乘的形成条件有三:一是“所不胜”(即“克我”)一方太过;二是“所胜”(即“我克”)一方不及;三是既有“所不胜”的 --- 太过,又有“所胜”的不足。三条中的任何一条均可产生“五行相乘”。 6(答:所谓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反向相克,故又叫反克或反侮。其形成条件有三:一是“所胜”(即“我克”)一方太过;二是“所不胜”(即“克我”)一方不足;三是既有“所胜”太过,又有“所不胜”不足。三条中的任何一条均可产生五行相侮。 7(答:五行学说从四个方面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1)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将人体连接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系统;(2)用五行的特性解释五脏的生理活动;(3)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说明脏腑之间的有机联系;(4)用五行归类理论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8(答:所谓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资生、助长、协同的作用。用五行相生理论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有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方面,如木能生火,所以肝病及心的过程即是“母病及子”,心病波及于肝的过程就是“子病犯母”。 9(答:所谓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中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拮抗的作用。用五行相克理论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有相乘和相侮两方面,如木能克土,所以肝病及脾的过程就属相乘,反之脾病及肝的过程就为相侮。 10(答:中医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运用五行学说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其一,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如面见青色、口中泛酸、脉弦即为肝病;其二,判断五脏疾病的传变趋势,如面见赤色、其脉缓,为心病及脾的“母病及子”传变;其三,推测五脏系统疾病的预后转归。 11(答:用五行相生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补母泻子。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滋水涵木法,用以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益火补土法,用以治疗脾肾阳虚之证;金水相生法,用以治疗肺肾阴虚证;培土生金法,用以治疗肺脾气虚证。 12(答:用五行相克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常用的治法有抑木扶土法,用以治疗肝旺脾虚证;培制水法,用以治疗脾肾阳虚的水肿证;佐金平木法,用以治疗肝火犯肺证;泻南补北法,用以治疗心火旺肾阴虚的心肾不交证。 13(答:五行学说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将五脏、六腑、五体、五官和药物的五色、五味归属于五行,根据“同气相求”的理论原则,某种色、味的药物常与同一类的脏腑有“归走”关系,如色青、味酸的药物能归走于肝系统而治肝系统的疾病,色赤、味苦的药物能归走于心系统而治心系统的疾病,色黄味甘的药物能归走于脾系统而治脾系统的疾病等。 五、论述题 1(答:五行学说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研究五行的概念、特性、归类方法,以及调节机制,并用以解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联系的哲学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和方法论,涵有古朴的系统论思想。中医学在理论建构时,应用五行归类的理论,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系统之中,从而奠定了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运用五行的特性来解释和阐发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特性,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阐发五脏系统之间的复杂生理联系,用五行相乘相侮理论阐发五脏之间的病理传变,运用事物五行归类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疾病的诊断,其中包括脏腑定位诊断、病传规律的判断、预后转归的预测等。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人体五脏系统与自然界的四时气候之间的广泛联系。使中医学的整体观特点更具丰富的内涵。在中医临床医学中,处方用药、针刺取穴等各方面的理论建立,都体现着五行学说的具体应用。 2(答: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是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归类的依据是五行的特性。五行学说主要运用了取象类比法和推演法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类。所谓取象类比法是通过观察而获得所要认知的事物的感性形象、外在表象和功能状态,与五行的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如果两者相同或者相似,于是就归纳于五行的同一类事物中。如东方为日出之地,充满生机,与木的升发、生长特性类似,故东方属木;南方气候炎热,植被茂盛,与火的温热、升腾特 --- 性相似,故南方属火;西方是日落之地,气候凉爽而干燥,万物凋落,与金的肃杀之性相似,故西方属金;北方气候寒冷,无霜期短,虫类蛰藏时间长,与水的寒凉、向下、静藏特性相似,故北方属水等。自然界的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等均采用这一方法进行归类。五行学说还应用推演法,进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这一方法是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通过间接的方法推求未知事物的属性,对人体进行归类认识时就主要采用这一方法,如肝气升发向上,类似于木的特性,故肝属木。但肝又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在志为怒,所以与肝有关的筋、目、爪、泪、怒均可归类于五行属性中的“木”。心、脾、肺、肾系统均采用这一方法进行属性归类。 3(答:五行之间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资生和制约关系,维持事物间的动态平衡。这一关系表现在相生、相克,以及制化三方面。五行相生关系指这 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资助和协同的作用。其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种相生关系称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如木生火,木为火的“生我”(即母),火为木的“我生” (即子)。 五行相克关系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拮抗作用。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关系又称为“克我”与“我克”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如土克水,土为水之“克我”(而“所不胜”),水为土之“我克”(即“所胜”)。 所谓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有资助、促进关系,又有制约、拮抗的对立关系,这种相生与相克关系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事物的动态平衡,就叫五行制化或者“五行生克制化”。如木克土,土生金,金又克木,就体现着“克中有生”的制化关系。再如木生火,火生土,木又克土,就体现着“生中有克”的制化关系。 4(答:五行学说从四个方面说明脏腑的生理:其一,用五行归类理论,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将人体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脏系统。在说明人体结构方面,以五脏为中心,联系着六腑、五体、五华、五官,从而奠定了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其二,用五行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如用木的特性类比肝喜条达,疏泄气机的生理;用火的特性类比心阳对人体的温煦作用,用土的特性类比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功能,用金的特性类比肺和大肠、皮肤对人体有消除代谢产物、保持清洁的功能,用水的特性类比肾主水、藏精的功能等。其三,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如心肝之间的母子关系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循行和精神活动中的协同作用,脾肺之间的母子关系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中的配合作用,肺肝之间的相克关系表现在气机升降方面的相互制约等。其四,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如把人体的五脏分别与五方、五季、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等事物加以广泛联系,从而体现了人与外界环境之间广泛联系的整体思想。 5(答:五行学说在说明五脏疾病传变时主要运用了五行的相生理论和五行的相克理论。用五行相生理论说明病理变化时可以概括为“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所谓“母病及子”是指疾病从母脏传到子脏的过程,如脾肺为母子关系,若脾病及肺就属“母病及子”;所谓“子病犯母”是指疾病从子脏传到母脏的过程,如肺病波及于脾即是。 用相克理论说明疾病的病理传变时可概括为“相乘”和“相侮”两种类型。所谓“相乘”是指疾病从所不胜之脏传到所胜之脏的过程。所谓“相侮”是指疾病从所胜之脏传到所不胜之脏的过程。例如肺与肝为相克关系,若肺病波及于肝,即为“相乘”传;肝病及肺为“相侮”传。 6(答:五行学说在五脏系统的疾病诊断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应用。其一,根据五行归类的理论,对病人所表现的面色、脉象、口腔感觉等资料进行疾病的五脏定位诊断。如面见青色、口泛酸水或喜食酸味、脉见弦象时即可诊断肝病等。其二,运用五行生克理论,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口泛酸水,又见弦脉者,即为肝气犯脾(土虚木 --- 乘)等。其三,运用五行生克与乘侮的理论,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这一应用主要从病人的病色病脉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进行推测的,如肝病面见青色,又见弦脉,为色脉相符,病情单纯。如果不见弦脉而反见浮脉(属“金”),则为“相胜之脉”,即为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提示病重;若见沉脉(属“水”),则属“相生之脉”,即为“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提示病轻。 7(答:用五行相生理论指导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适应于母子两脏关系失常中的虚性病证,此时以补母脏之虚为主。“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适用于母子两脏关系失常中的实性病证,此时以泻子脏之实为主。在此补母泻子原则指导下所制订的常用方法有:滋水涵木法,用以治疗肝肾阴虚证或肝阳上亢证;培土生金法,用以治疗肺脾气虚之证;金水相生法,用以治疗肺肾气虚证或者肺肾阴虚证。 8(答:用五行相克理论指导五脏疾病的治疗,主要针对五脏中属于相克的两脏关系失常所致的病证,无论相克关系失常所致的“相乘”或“相侮”,均有一方太过,或者一方虚弱不足,所以据相克理论,就要用“抑强扶弱”的原则指导治疗。在此原则指导下的常用方法如抑木扶土法,可用以治疗肝旺脾虚之肝脾不调证或肝气犯胃证;佐金平木法可治肝火犯肺证,泻南补北法用以治疗心火旺肾阴虚的心肾不交证。 9(答:运用五行学说理论指导针刺选穴时,一是要对“五腧穴”进行五行属性归类,二是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据五行归类理论使“五腧穴”具有五行特性:其中五脏阴经为井穴(木)、荥穴(火)、输穴(土)、经穴(金)、合穴(水)。六腑阳经的井穴(金)、荥穴(水)、输穴(木)、原穴、经穴(火)、合穴(土)。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又有同经的子母补泻和异经的子母补泻两法。所谓同经的子母补泻,如肺气虚证,就在手太阴肺经同一经上选穴,取其经渠穴(经穴、属金)、太渊穴(输穴、属土)刺治。异经子母补泻,如脾气虚证,可取足太阴脾经的大都穴(属水,为母),还可取手少阴心经(火)的“荥穴”刺治。 10(答:运用五行学说指导脏腑用药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五行归类的理论和“同气相求”的理论。色青、味酸的药物可作用于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能滋养肝之阴血;色赤、味苦的药物可作用于心,如朱砂色赤能安心神,黄连味苦能清心火;色黄、味甘的药物可作用于脾,如黄芪、白术、大枣味甘补脾益气;色白、味辛的药物作用于肺,如石膏清肺热;色黑、味咸的药物作用于肾,如玄参、黑芝麻、何首乌色黑可以补肾等。
/
本文档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