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亚洲金融危机

2017-09-01 4页 doc 16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分析 前言 在1997年泰国突然爆发一场货币危机并发展成一个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很快波及东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危机中,大多数东亚经济的货币和资产价值大幅度下降东亚地区的银行和企业陷入空前的财务困境。这场金融危机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危机产生的原因 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专家总结为以下三大点:直接因素、内在因素和外在 因素。 直接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
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 前言 在1997年泰国突然爆发一场货币危机并发展成一个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很快波及东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危机中,大多数东亚经济的货币和资产价值大幅度下降东亚地区的银行和企业陷入空前的财务困境。这场金融危机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危机产生的原因 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专家为以下三大点:直接因素、内在因素和外在 因素。 直接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而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 外在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我国的应对政策 1998年我国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部需求急剧下降,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贬值压力。与此同时,我国内部环境同样严峻,一是南方严重的水灾对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二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体制方面等的问,国有企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工人大规模下岗。 在严峻的内外形势的夹攻下,从1998年下半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内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相关行业 的发展,可以连带解决大量劳工的就业问题,最终可以增加社会消费;征收利息税,强迫居民减少储蓄比例,以增加社会消费;降低部分商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连续推出支农政策,对农业的补贴逐年提高,减免、取消农业税;对部分能源类产品继续价格管控并提高补贴额度;降低基准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继续保持较高的货币供应增长水平;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也开始逐步放开。这些措施,在支出乘数一定的情况下,这些政策的扩张效力将会是很大的。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推动IS曲线向右移动可引起利率上升和国民产出提高,但在官定利率的情况下,并不会现出利率上升而是可能会出现利率降低,我国在1 998年五次降低利率。从书本我们知道,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当价格由计划确定而过低时,供求矛盾相互作用达到均衡的实际利率最终还是要接近市场利率的,隐性成本的存在,会降低对利率敏感的非国有部门的投资需求,国有银行贷款的特殊“安全”准则即更愿意贷放给国有部门的“肉烂在锅里”的原则,加大了非国有部门筹资的难度。因而,即使名义利率较低的情况下,政府扩张性财政支出对非国有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也依然存在。 短短的几年之间,我国共发行5000亿的特别国债,并带动银行和其他配套 (5万亿元,完成了2万公里公路网的建设。积极的措施,为我国经济保投资1 持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外贸连续6年保持了20,的增长,外贸的迅速增长也带来了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导致货币增长过快,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保持持续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缓解就业压力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危机的启示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提供外资的优惠政策,同时依靠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根据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有重点有计划地吸收外资,引导和调控外资投向和结构;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提高,国内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以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90年代以来我国外资流入出现了显著增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历时26个月,直到1999年年底,遭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亚洲国家才走出低谷,经济开始复苏。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中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良好形象,博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而防范金融风险也是今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题。 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本国的经济结构,强化本国经济的基本要素。 政企必须分离,在必要的时刻政府对经济不可干预过多。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应量力而行。我国实施抓大放小、创建大集团战略,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韩国的金融危机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要慎之又慎。国内利率可略高于国际水平,但不宜差距过大。目前我国利率水平正逐步接于国际利率水平,这样的利率水平是比较合理的,既有利于外资的流入,又不至于形成大规模的套利资金。中国的开放必须是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条件下的开放。开放金融市场要做好准备和试点。 金融危机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资本管制。对于中国来说, 近年来资本管制的成本越来越来高,管制有效性不断降低。概括而言,我国开放资本账户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降低政策调控力、加大经济周期波动性和资本外逃等三个方面。一般认为,中国开放资本账户的战略决策必须从实体经济、金融经济和政策宏观调控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1)从实体经济角度来看,既有一定的潜质,我国的GDP规模位列于全球第三名,说明总体上有比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2)从金融经济角度看,资本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还不够健全。而恰恰资本的开放时机不取决于实体经济需求,而在于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的规模与效率。亚洲金融危机中各国金融体系暴露的问题,在我国也都表现的很严重。因此,现在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是否具有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能力,看起来不是很乐观。(3)宏观经济政策配合欠佳,宏观调控能力较弱。由于长期利率管制、汇率政策和财政政策各自的效力,同时也影响了这些政策之间的有效配合,使之难以形成高度有效的相辅相成的合力。这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机制还比较弱,尚未达到资本市场开放的要求。对于解决以上的问题,我国政府在资本账户开放问题上采取了渐进式战略,并始终与汇率改革问题、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问题等统筹考虑。 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教训还历历在目,我们只有做到重质量、轻数量。重结构、轻规模,才有可能在国际资本流动问题上趋利避害,从而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进程中。
/
本文档为【亚洲金融危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