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

2017-10-22 47页 doc 87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一) 杨楹教授: 作为一个严肃的学位论文选题,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必须是专业性。什么叫专业性呢,就哲学而言,它必须是一个哲学问题,不是一个知识性的堆积,也就是说,在对于一个问题进行甄别的时候,它是不是仅仅是一个通过解释就能够让大家明白的,或者通过大量的资料佐证就能使得曾经没有填补的、没有连接起来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就可以了呢,这不构成一个真正的学术论文。专业性就表明你以专业问题的方式来支撑着、表明着这个...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一) 杨楹教授: 作为一个严肃的学位论文选题,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必须是专业性。什么叫专业性呢,就哲学而言,它必须是一个哲学问题,不是一个知识性的堆积,也就是说,在对于一个问题进行甄别的时候,它是不是仅仅是一个通过解释就能够让大家明白的,或者通过大量的资料佐证就能使得曾经没有填补的、没有连接起来的连接起来就可以了呢,这不构成一个真正的学术论文。专业性就表明你以专业问题的方式来支撑着、表明着这个问题曾经被忽略、曾经没有深入到那个层次,这是第一个专业性。 第二个必须具有前沿性。“炒冷饭”啊,炒的让人烦。论文的“新”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材料比较新,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找到新的材料佐证。第二视角比较新,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只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然而看来看去,没有看出一个新内容、新路径,转换一个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原有被忽略的、被遮蔽的问题就敞开了,使得这个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就是前沿。这就使得这个问题不在是那个曾经很多年以前有一篇现成论文对你的启发。这个前沿是一个公共性的东西,不是私人性的-------我觉得这个文章很新,那是因为你知识缺陷和短缺。你看到什么都是新的,就像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是新的。你要有见识,这就使得我们要充分掌握文献。掌握文献现在有一个误区,什么误区呢,抄文献,比如说资料比较多,抄的点数比较多,那恰好是误区。所谓的“前沿”就是要把这个领域、这个方面、这个问题中,人们已经研究的思路、研究的结论、研究的视角要比较明晰的整理出来,而我们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继续往前走,这样才有学术的推进,否则就是简单的重复,或者低水平重复。 第三个它必须具有现实性,任何一个前沿的问题,它之所以成为热点、成为前沿,我在上课也说过,它不是说两个学者炒一个概念可以炒出来,而是现实的问题的一种学术自觉,现实问题尖锐化、凸显化得一种学术自觉,这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学术热点问题。那我们研究生写论文的时候,干嘛不能选这个呢,例如说:虚无论啊是比较保守的,这我同意这种说法。但是作为硕士、作为博士,最 具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年龄和这个阶段,为什么不能选这个具有风险性的东西呢,这种学术风险不仅是对自己学术整体思维能力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创造力和突破力的检验,我是倾向于对这种有风险的、对现实重大的问题进行研究,所以呢它具有现实性,这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个特点,我认为之所以是学位论文,那就是必须要和写的人,就是必须要和作者紧密相关起来。这个文章我可以做,但是你做不了。也就是说要和你的专业,和你的专业基础、你的思维特点、你掌握的材料以及你的整个写作、分析、把握这些能力相匹配。那么这样的文章出来以后,我们才可以说是你写的,是你的毕业论文,是你通过毕业论文这三点、这四点所谓的创新来获取学位认同,拿到学位。你看我的文章写的好,看到别的老师写的文章好,杂志上文章写的好,这不是你的,这不是你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你来说还没呈现出来、还潜在着、还隐藏着。所以说我谈了这四个方面作为四个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首先有两个前提,哪两个前提呢, 第一个前提就是要对这个领域、这个方向、这一类型的选题要相当的把握和了解。你比如说我这个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啊,我们导师定位思维方式。那我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反思现实的各种变化最后推进到思维方式层面,从80年代“认识论”的热研究,到90年代,可以说当时我们去查有限的资料(不是通过网络),查到3000多篇思维方式研究的东西,以及从思维科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发生多个方面包括计算机科学,研究思维方式大概有3000多篇论文,那么这3000多篇论文不仅从学术和学科背景有差异,而且从不同的目的也有差异,并且层次、水平也是层次不齐,也是有差异的。在这样的一个境况下,我们要着手于思维方式的研究,那么首先我们要考虑这些已有的研究、已有的推进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有多大意义。我们是否就满足这3000多篇论文,这十几二十本书简单的拿来重新组装,这个是我们很多硕士阶段的研究生为了拿到学位以后一个简单的思维。所有这个地方我们觉得应该首先比较严肃的清理文献,比较严肃的、认真的、分类别的、分角度的、分专题、分细致专题的进行文献的梳理。这个工作做得越具体、越深入、越详细、越全面,你的论文创新才会凸显出来,否则你下笔是不敢去作自我判断的。我说的是实话,所有说我们当年研究 思维方式看到这些文章以后,还没有电脑,还没有网络查询,跑到北图,跑到自己(学校)图书馆去查些索引,完了以后我们以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方式来作为博士论文这个大的方向。所以思维方式这个关键词被我们抓住,但是从什么角度呢,我就把当年我导师指导我时受到的一些想法和我这些年结合着我自己的学术研究以及我带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一些想法如实的给大家汇报一个真实的情况,那就是必须要在这个基础上找关键词,这个关键词不是频率出现最多的词,而是整个学术指向的一个靶子。就围绕这个词而玩的,所有东西都是由它配置的,是不是啊,那么如果没有这个词这个文章逻辑就会散掉的。这是一个核心的,是个硬核,所有其他的知识、理论都是由它配置的,为它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发现只要你找到了这样一个核心的词语以及由这个核心词语解读要展开的一系列理论,那么我们就相信在掌握文献基础上,我们会找到一个缺口的,用海德格尔的话说:能找到一个切口的。我们先占有材料,让材料先占有我们,这个问题才真正慢慢生成出来。学术问题啊,这个选题啊,不是你头脑一拍就出来的,是慢慢生成的,是慢慢凝练的。包括角度,包括写作方式,都是在读文献的过程中受他者的触动慢慢凝练出来的。这个过程只有经历者、只有真正从事一个选题以后你才感受是真实的,否者我讲的东西还是虚假的,还是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第二方面,要了解自己。所谓“了解自己”是什么呢,自己到底什么最让你感兴趣,换句话说你做硕士三年这个专业领域中,你做博士三年这个专业领域中到底什么问题让你始终缠绕着、放不下,或者曾经的问题今天转移成学术问题了,或者是我从一个陌生的哲学专业里面到底什么问题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这才是要紧的,是不是啊。我最近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发了一篇文章《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维度》,应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论题啊谈了很久很久了,论文也汗牛充栋,但是从什么角度切入,这是我2006年在漳州开会的时候一个发言,为什么去年才出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呢,就因为这几年我一直在看人们在写这个马克思大众化论题,已经写烂掉了。同一个主题,同水平的、低水平重复的太多了,以至于没有必要写,再写就亵渎这个话题了的感觉。那为什么我又写呢,我从这个角度看还是必要写,马克思大众化这个“大众”指的谁,你不管我的观点成立不成立,没有人促进这个东西,总是把它当成“平民”,当成是“老百姓”, 就把作为一个好像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个自明性范畴一样,其实它不是。那么(谈到)大众化,你马上要考虑到这些主体,理论主体的丢失,实践主体的丢失,任何理论活动都是无效的。而你看一些论文,你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全是一厢情愿的,是吧。那大众眼中的马克思是什么样的呢,人们也不追问,强行的把理论灌输。从传播学意义上,你不了解受众的心理结构、价值取向、思维特点,你是要讲效率、要讲效果的,所以你很难。所以这篇文章,我当时直觉的看到文献以后我一定要写下去。最近我又考虑到一些问题,看文章,你比如说要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语焉不详,那么我就在这边打进去,在现代这样一个传媒的时代,人们的知识兴趣、人们的价值支点、人们的区域文化影响以及个体的差异,人们“喜闻乐见”到底是什么呢,东北的“二人转”、四川的京剧、闽南的高家戏、木偶戏,我们的QQ网络活动,就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是一个单一的,这仅仅是停留在号召层面,一个号召层面的东西它是下降不下来的,因此就发现人们在同时炒这个话题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个宣开,没有把这样一个整体性的东西打开,我们应该怎样把工作做的更细一些,(人们)没有做。我认为这里面有东西可做,是不是啊,你比如说,我们常说理论只要掌握群众、已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那我要设疑:理论怎么才能掌握群众,群众掌握理论是不是就等于理论掌握群众,对不对,理论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理论到底有多大的差距,理论要掌握群众到底有哪些环节,所以说我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了解你自己的思维特点,你自己的思维习惯,你自己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在这个专业里面什么问题让你日思夜想、不可丢失。你说:老师,我没问题啊。我关键是没问题啊。好像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个问题是吧。钱不是问题,没钱是个问题。关键是我们脑子没有问题。那我送你一句话,是不是啊,空空的就说说明你没有用功,没有好好去学习,该读的书没有读,该看的文献没有看,那你还没有发言权,在这个领域中你就是“啥都不是”。所以说关键是要了解自己在专业领域中在导师和在老师们的引导和促动下,通过自己踏实的学习,了解到什么问题让你感兴趣,是吧。并且了解自己是不是能够吃得消这个问题,这是我讲的第二点。四个特点,学位论文的四个特点,写好学位论文的两个基本前提,那么谈完以后,我们再来讲怎么选题,才有资格谈这个问题,否则没有资 格,没有资格。老师给你一个题,对吧,就像给你一个降落伞一样,你从来没练过跳伞,你头昏,飘着。 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怎样来做一个选题。第一,研究方向结构,研究方向。你到底干啥的,你的标签是什么,是不是啊,我们现在好多毕业论文选题啊大而不当,专业不对口不说,大而不当。就像我常开句玩笑,开玩笑说的话中华文明是源远流长,是博大精深,是你说的吗,这是没有错误的废话,你拿这个来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大而不当、言之无物,空洞。是不是啊,那这个时候你发现,我们在选题的时候一定是要切合着学术的变化。有一个词叫做学术的脉动性问题,血脉一样,动态的,那个韵律。学术的脉动,哪个是今天学术的脉动题,它找出来好吧,更重要的是跟专业直接相关。你比如我们现在谈贫富分化,社会学要谈,对吧,伦理学要谈,经济学要谈,社会保障也要谈。那么我们哲学也要关注这个问题,是不是啊,也要关注这个问题。但是,怎么样从你的专业中去提问,怎么样从你的专业中去把这个问题把握,这就是专业素养专业要求。所以很多人觉得写这个毕业论文,我们前面也碰到过,碰到过,自己兴趣,自己专业搁到一边,写一些东西出来以后让人哭笑不得。你说是一个知识调查报告吧,他又好像又套了个什么理论,你说是理论研究吧,好像又是一些杂乱的知识拼凑。这带来一系列问题,所以在座你们研究生啊,张老师这次设这个题,就让我们啊这个方面自觉一点。不要老是自发状态,自觉,要做什么,所以选题一点要和自己专业扣起来,研究方向扣紧,研究政治哲学、研究经济哲学、研究文化哲学的、研究宗教哲学的、那你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一个宗教哲学的文章不是一个宗教学的文章。是不是啊,你研究文化哲学就不是文化学的文章是文化哲学的文章,是不是啊,你研究生活哲学就不是别的方面的文章,研究政治哲学就不是政治学的文章,不是行政管理的文章。按学科的边界和学科的要求,它自有其问题层次,是吧,追问的方式,所以你们要注意跟研究方向结合起来。那这样的文章出来以后,不要你写十万八万,不要你写个二十多万,按照规范,硕士论文一万八、两万八、三万字,你把问题看清楚就行了。对吧,废话不要多,同学凑字数,老师我已经写了四万多字,我一看,垃圾。为什么呢,凡是东抄西拼的,没有问题,全是连接,老师我有个写成一个两万字的东西全是摘抄的。是不是啊,马恩选集第几卷再抄一段,海德格尔的文集多少卷,你干啥呢,我知道你 在干啥呢,我不知道。这些材料什么时候用都可以,是不是啊,所以,第一个一定要跟专业要求,研究方向,紧密切合起来。这样就使得你是严格的符合专业要求的,这样一个在选题上确定下来的。 第二个,一定要把问题确定的小一点。确定的小一点,有的人喜欢写一个:论宇宙的起源的哲学反思。是吧,宇宙起源的哲学反思你回到古希腊时期还可以,是吧。一定要研究什么DNA,你跑到宇宙去了。当然也可以研究,不是不可以研究,但是就一个硕士论文一个博士论文而言,我觉得不太好使。就像问一个同学,你的毕业论文写什么,老师,我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那是我们真实的啊,对吧,问你毕业论文写什么,我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啊,你把马恩全集搬来我也看不完,别说答辩是不是啊,所以说题目一定要小,一定要小。最好是抓住一个核心的范畴,利用它来产生的问题,你比如说我们这个。我指导论文里面,比如说于芙蓉这次要写这个毕业论文,是吧。我刚开始想政治契约,在多元的一个价值的诉求背景下。这是个宽泛的,但是呢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一个政府责任,政府责任和责任政府是不太一样的,那我就要你去追问政府责任就可以了,那么跟政府责任相关的一系列东西都拎出来,构成了毕业论文要写的东西,别跟我扯太远,你承载不了,你包容不了,你也驾驭不了。所以我觉得一个选题,尤其是硕士论文的选题是要找一个小问题,能够把它玩透,能够把这里面细微的地方都撕开。所以选题就我的经验和感受而言是要小题大做,要用放大镜来看这个问题,而不是用望远镜来看待这个问题。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角度要新,问题不是你自己的,你这个问题出来以后,读者、审阅者包括你自己写完之后再反过头阅读你的文章,你要懂得这个问题不是私密的,我前面讲的它是现实中生成的,通过学术的方式折射出来的一个问题,那这个问题它必须是公共的。老师我这个问题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致命的,但你放到更大的空间它没那么重要。它不构成你的毕业论文,不需要花这么大的精力。这三年你可能发表过文章,但这篇学位论文肯定是你花的心血最多的,投入精力最多的。用三年的时间来做一篇文章,我想在人生中也不太多。那怎么样在三年里把这篇文章能够做到能体现你的主体性,能够体现出你的学术尊严。所以说在第二个层面基础上我觉得角度一定要新。角度新一定要在前面读文献,哪些人在这个 角度上做过,或者说这个角度特别好但还没走完,我接着走,都可以的。可以借鉴,可以理论转移,可以视角再重叠,这就使得我们在提问方式上,在解决问题的角度上,以及我要达到的目的上,整个融通贯彻起来体现我的立意,我这篇文章的指向,直接的价值或隐喻价值。所以说我觉得要角度新。 第四个方面我们的论文要符合要求,必须要符合学术自身的逻辑。不光是表述逻辑,也不光是问题转换逻辑。在这个地方逻辑是问题转换以后角度切开以后,我们要把问题切开,把问题的链条拉出来,懂得这篇文章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个,但是我们可能不是直接奔这个问题而去的,首先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解决什么问题,通关以后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是说我们要学会把一个整体的东西,把一块西瓜切成一块一块的,即有可操作性。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整个架构里面,把我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但同时就我写作者而言,我又能够把这些问题化解分解为一个一个可具体化的,在章节中可以体现推进的这么一个小问题来。那这样就使得我们的逻辑有自身的延伸,而不是东拉西扯,没有一个整体的问题走向,没有一个问题的不断深化,没有一个问题的渐渐敞开。这就使得我们在角度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透视必须要有一个整体性的问题。包括问题的提出的整体性不断展开,包括我们的理论资源分配如何展开,有的人开始的时候话都说完了后面没有话说了,问题都在这,在这个地方语焉不详,大而不当。那我就是要让大家把理论铺开,慢慢铺开来,娓娓道来,理论资源的分配,包括我们的精力分配在整个里面形成了一个辩证的逻辑结构。你比如说这篇文章要解决的难点,这篇文章的重点,很多文章是没有重点的,很多文章是不设难点的,平铺直叙,毫无跌宕。所以说首先要确立这篇文章的重点。就那个主要问题,抓住主要问题,怎么样把它转变为文章的重点、轴心,一个重点,两个重点,一个难点,两个难点。当我们选题以后,就像打井一样,把上面的土刨开,找到花岗岩了,这下面才有水,才是我们达到的地方,如果这个花岗岩我们不穿透,那这篇文章就等于没有做,你从旁边绕,那就更麻烦了。所以说任何一个选题是有价值的,必然会碰到在直面的硬碰硬的问题,你绕不过去的,这个地方就是难点。那么重点呢就是对整个问题而言,它是个枢纽,所有的都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要么是个圆盘,各个方面都围着这个轴心来。要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不断生成的这么一个问题,这么一个中心转移,但所以说在这个基础上要符合学术逻辑必须 要抓住重点。确定重点找到难点。你说老师我认为这是难点,这就是重点,其实它不是重点,你认为重点,你“独眼”你看哪个都是重点,要聚焦,要把诸多,别人的学术意见,你的学术意见,导师的学术意见在讨论中,在discussion中来懂得这个问题不解决,所有问题都比较麻烦,它是个汇总啊。那接着下面来难点的确定,一个难点两个难点,难点就是跟你的写作是有关系了,因为这个文章是你写的,你还需要哪些储备,还需要哪些拓展那这是你的难点。所以说难点重点确定,按照问题展开,把大问题解构成为小问题,层层推进,步步展开,构成学术自身的逻辑。那么这样就推进到第五个方面,文章的写作或者说文章在整个陈述上面,那么我们既然把问题找到了,问题的重点难点也确立了,于是我们就要确立一个我们写作的纲目。很多同学一般学士论文分成三章或者四章或者五章。第一章全都是套话,基本概念解析,当然是必要的,不过好像显得很老套,很程式化。第二章、第三章才进入正题。然后最后是收尾。文章的写法是很多的,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程式化的写作推进程序和布局。那有的是通过问题也行,这个层面没有一个固定的,但有个总的原则,通过你的提纲能够把你要追问的问题让读者和他者看得非常清楚,也就是说你的提纲承载着你的整体思路,要明确。文章的提纲是个先验的东西,呈现出先验的结构,是充分的研究材料把握问题的前提下呈现这个提纲,而不是像蜘蛛一样分泌出来的提纲,那是无效的,也就是说是个整体走向,在写作的过程中一个硕士论文在小的环节还要调整,制定写作目录,写作提纲是对我们思考的东西呈现出可以按照这个东西而展开的一个纲要,一个地图一样的东西,这是这一步。那么最后一步如何来表述,现在我们很多同学的表述能力啊确实堪忧,不仅是口头表达,文字表达也是很堪忧的,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很严重,这个“地”和“得”也不分,所以说你们的ability也体现不出来,写作有的东西呈现不出来,是不是啊,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那不行的,要慢慢得把你想表达的东西用一句两句呈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问题用你的文字使你的思维再现,让我能通过文字能寻找所要表达的主旨,否则的话我们的沟通是无效的,所以这个时候你们会发现你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你们的书写能力成为你们的障碍,这是这个层面,下面一个层面,那些规范性的层面我就不讲了,什么引文,什么转注啊,材料选择啊,我们后面再谈,所以前面我讲了作为 学位论文它具有四个特点,要写好一个学位论文,他必须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以及选题过程中的小题是吧,这样引申下来。 我谈到这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对你们来说还是一种外在的,外在于你们的,那怎样才能变成内在于你们呢,在写硕士论文以前,多读文章,看别人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怎么写摘要的,怎么确定关键词的,怎么来转换的,是吧,怎么来收尾的,多看,多学习,模仿是成为你学习的开始,你啥文章也不看,你一上来就要成就旷世的,惊世骇俗的文章,这种可能性比较小,我也不是说没有对吧,所以说在打磨的过程中,用三年的时间,慢慢的把你的心智打磨成符合这个要求,写作习惯,用于方式,包括学术的规范性,都朝这个专业方向来努力,那我想到二年级开题的时候啊,开题写作的目的,你为什么选这个题啊,这部就谈了选题的问题吗,为什么选这个题,有的同学就非常简单,我是做了导师的课题,那导师课题的论证书你看过没有啊,你都没有看过,然后就搪塞,这个问题就悬在那里,其实你悬在那里这个问题没完,那里面是空的,这个时候你心里也不踏实,拿你要懂得为什么你导师要去选择这样一个题,他有个论证的选题目的,意义是吧,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那就是文献的把握拉,以及对已有的东西的,你评价别人是在慢慢开启你的工作,是不是啊,你没有前面的东西,你就没有后面的东西,它不能生成出来,所以说就像一个课题报告的申请,申请报告一样你要懂得别人干了哪些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对别人进行把握,不要误读,不要漏读,尽量充分,尽量准确,尽量完整的把握它们理论的研究,然后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的立意是什么,我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篇文章我要把什么东西要说清楚,以及我要参考哪些东西来作为我的文章的理论支撑点,以及现实的一种指向,那这样我们的论文啊以学术的方式,作为我们申请学位可能采取一种比较稳妥的特点,否则我们还在飘摇,文章送出去以后心里在发毛,要自信,自信来自于这种准备,来自于这种硬性,好吧,我先说着一点,抛砖引玉,希望其他老师根据自己的要求,你们也可以提些问题,我们今天是沙龙嘛,我们做一个非常有价值意义的研讨,好吧,我先说这些。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二) 王福民副教授 写文章很难,写硕士论文跟写博士论文一样非常难,能写好硕士论文,应当说是写好博士论文的一个前提,文章难在哪呢,就是你对你的文章需要长期的思考,而不是说你,问题重要的多的是,大家也知道多的是,关键是你没能力驾驭,为什么没能力驾驭呢,关键的问题是你对这个没研究,所以说写一篇文章,特别是学位论文,跟我们平时的学养有关系。我们同学有的平时不看书或者是乱看书。 我觉得有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是你的学养,很多东西是这个领域本身要钻的很深,同时和这个领域相关的还要博览群书,功夫在事外,为什么没话说呢,原因就是这个,这个是学养,所以说我们研究生啊,不是说关听课,听老师讲那点东西,那只是冰山一角,关键是自己,形成一种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什么是问题,怎么去研究,用那些方法研究,支撑你这些想法的知识,必要的知识结构,哲学的经济学的文学的美学的逻辑学的等等,这些都不是规定你要学多少课程,是自己下去或在导师指导下形成这种能力,不是说你都看过这些书。 第二,要多练,有的人不写文章,或有的人写文章写的东西不是个文章,虽然是一堆文字,为啥呢,一看有可能也是表达一个东西,但这个东西表达,说着、说着说跑了,我讲你这个人的观点,这个人的意识,讲了一大堆,五千字都是别人的东西,到这呢,啥都没有了,你说他写东西了没,他写了,跟他的题目不一样,所以说这两条我觉得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学术论文,第一个我认为是选题,第二个是思路,第三个是结构,第四个是材料,第五个是观点,第六个是写作,第七个是修改和定稿。这一个论文下来它是一个程序,这些程序都要跟刚才这个问题意识和学养密切相关的,没有那些东西,光知道这些东西,我跟一年级小孩说他一会儿就背下来了,没用,所以说这个,这个文章啊,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啊,所以说你这个思考是很重要的。那么选题选这个问题,应当说要广泛地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这个问题什么时候产生的,因为我们哲学,无论是宗教或社会科学,特别是咱们的哲学专业,它的问题是时间跨度比较大,有的可能是两千年前就产生了到现在还没解决,不见得你选这个题人家知道,关键是你在这个题上的问题现在还有哪些没解决的,现在哪些解决的还不够,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前前后后,换句话说就是问题史。这样你对问题把握才清楚,这些问题千人这么提出过,哪些人从什么角度研究过,现在过内外对这个问题研究到什么状态,还剩下哪些问题,所以这样你就确立了这个问题本身现在还成不成问题,他的价值在什么地方,那么这种问题呢应当说有理论上的问题, 有实践中的问题,有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有形成哪些问题,同样现在的实践我把它提升为理论有哪些问题。所以说这个问题啊,我们看很多人选的问题,他不是个问题,表面上看是个问题,无非是语言新一点,只是用些新词,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是人家已经解决的或者他讲的这一套早就有人讲过,而且比他讲的还好,所以我们一定要选题选的有力度有深度有新度,有可操作性。 那么在选题中我觉得还应当注意一个,对部分同学来说,有的同学想考博士,有些同学不想考博士,如果想考博士我觉得你选这个题跟你将来博士要研究的题要衔接上,这样你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就更深,将来将更高,到了博士阶段在新的导师的指导下,你在已有的基础上你可以更前进一步,同时呢,选这个问题要跟我们现在选的专业相吻合,我看很多选的题是跟专业擦边的,那不是专业的问题,并且跟基础理论,运用这个基础理论研究的问题。将来到博士阶段,博士毕业你当了研究人员或当了老师,有的问题选了是一辈子,终生的。所以我觉得应当选这样的问题,这样一旦你选了读博士期间你也就省事了,否则的话老换题,那是不行的,至于你写文章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发散出去写东西,这是第一个问题,选题。 第二,这个思路,问题一旦定下来,你要确立思路,这个思路不妨看看其他人,因为问题啊恐怕又得人家都研究过,其他人选题都有哪些思路,你在这些基础上,你在确立,我觉得是应当确立几种,在几个方案的比较之中,再综合成一个方案,不断地这样几个,一个再分成几个。这个思路很重要,一般我们看文章,或者我看的文章,首先看你题目,有没有角度,有没有新度,再一个题目一看,大体上先看你的思路,一看思路没啥新的没什么好看的,可以说,对吧。思路是干啥的呢,如果文章是人的话,思路就是筋骨,一看你这没有思路就是没有筋骨,就一堆肉,垃圾性的材料。那不行,所以说这个思路体现了你思维的深度、个性,很重要,因此啊思路一定要锤炼,你看咱们平时这个,思路也决定了你论文的结构。你分几个部分,这是由思路来导向的,所以你看我们这个开题或者是评价论文,老师说你应该这样归几部分,那样归几部分,为什么这样指导你,都是老师们在思路结构上的不同观点。所以说你这个思路怎么规定的呢,你这个思路一定要严格的全面而深刻地表达这个。换句话说,一看这个就能把这个主题给他阐释明白,能把主题的本质表现出来,这是核心。思路的具体形式可以说各不相同,但是你的目的思路首先要以主题,以你这个选题为核心、为轴心。围绕着这个轴心展开,通过思路这个主题最后就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在大家面前。所以这时候这个思路很重要,包括我们的作业,很多人你不要跟我说你下多大功夫,你在谁的指导下,关键你这思路没啥东西。你说这样那样,那我找一个一般的农民,让他写一百字的哲学文章,有可能他下一辈子工夫,你说工夫下了你这文章就行了吗,关键是平时 学习的过程之中,不重视不注重思路,在思路的外延一些话语上绕来绕去。对吧,不着边际,颠来倒去,那就是一种语言性的思辨。所以说思路是一篇文章的筋骨,就像一座大楼的框架,你什么样的框架决定你这大楼的布局,大框架小框架。所以说我觉得思路啊,我们平时听课,看书,听报告,我一直强调你不要看这老师讲了什么观点,观点当然也要看,关键是看他讲这个观点的思路。为什么有的老师讲的东西,包括我们看的有些名校的名家他们滔滔不绝呢,就是他有一个思路作为基本线索,把他的观点穿起来。所以说哲学思维就是要形成一种哲学性的逻辑性强的思路,没这个思路啊,你思考的问题就不可能深刻,也不可能系统。 那么第三步就是结构。以主题为核心,以思路为纲领,然后看看把这主题分几部分展开。这个结构的方法的确立也像思路一样,不妨也设想几种方法。你一篇文章假定有五个人做估计就有五种结构,你就把你自己当作五个人。反正我有时候写文章我是这样的,多搞几种结构,你再站在局外看这几种结构,这几部分行不行,为啥我们有些开题、有些论文这一部分说一说,这部分又在说,为啥呢,就是结构不合理,结构具有包容性有交叉性。这种结构应当是一种主题的不同部分,一个主体它可以是核心的东西,当作为一个问题它可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我们确定结构就是把整体作为整体中的不同局部、不同部分,这几个不同部分的关系应当是并列的而不是包含于和被包含于,也不是交叉的,应当是并列的,而这些并列的问题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整体的问题。所以说一个主体一个部分就像这个西瓜横着切几块竖着切几块,交叉切几块,怎么切能更好的把你这个主题基本的问题、重大的问题、要说明的核心的东西给说清楚。所以说这个结构是相当重要的,对吧。有的人的文章就整两块,比如说一万多字,第一块八九千字,第二块两三千字,一看,包括前段时间一个其他学校的老师,弄一个一万多字让我看一看,我说一共就两大部分,每部分也没标题,一万多字。他说编辑让整成三部分加标题,他说觉得那样行。你写文章的目的为啥,让人家看的,人家一看你这究竟要说啥,究竟怎么说这个东西看不明白,那不行。所以说这个结构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结构啊说白了就像下围棋下什么棋的布局,这个局布的怎么样就像钓鱼我怎么布这个,在哪个地方布,怎么布,怎么弄这个鱼钩子和鱼饵这是很重要的,弄不好你一个鱼也钓不上来,没钓上来就像你写的文章很多却不行。 第四是材料,材料是相当重要的。材料这个主题、思路、布局都是搭个架子,架子搭不好不行,但是你没材料或者是材料少或者是材料不真实,不真实的材料是啥就是泡沫。为啥形成垃圾论文呢,垃圾论文的条件很多,其中一个根本的就是材料本身是泡沫,材料倒是很花哨,为啥呢不真实禁不住追问。包括我们招聘的博士你看,讲的花里胡哨的,一追问,问的没有了,对这个东西不清楚。所以说材料啊一定要围绕这个主题,跟这个主题直接相关 的材料,间接的材料。最主要的是要跟这个主题直接相关的材料,要用大量的真实的。所以说要对这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材料呢,从形式上来看,有理论上的材料,不同的专家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弄过来也是材料,文献中的材料,有的问题啊涉及到历史上现实上的事实性的材料,有不同的材料,你跟这个问题相关的不同形式的材料越多,换句话说就像我们买东西,钱越多干啥事你就好办了。必须得有这个直接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有的是名家这个方面的论证,不同作者书籍中直接有关的,有的是历史上的现实上的,你思考的材料都要搜集到一块。材料里面的第二点就是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就是把材料归类,这么大量的材料分成不同的类型,不同形式,研究每一类型这个材料本质性的东西,研究不同类型材料之间的必然联系。马克思写《资本论》就是这样的,首先搜集大量的材料,可能你们搞宗教,搞其他的思想家也有类似的,马克思为什么有那么多读书笔记呢,他都不是在头脑中产生的,他也是看了大量的材料,对材料认真的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历史的、逻辑的用一系列方法又得出自己的观点,没有材料就没有做饭的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包括列宁他们最重要的首先就是研究材料,毛泽东也是调查研究嘛,干啥,就是搜集材料。搜集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基础。第二,在材料里面我讲三点。第一点刚才就是都有哪些形式材料,第二是什么整理归纳材料,分出不同类型,研究每一类型材料里面的本质性的东西,研究不同材料里面的必然的联系。第三步就是对这个材料进行概括,这个概括就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我开头讲的思维能力,对吧,之所以这个文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讲了很多涉及到这个东西你等于没讲,为啥这样呢,就是概括能力不行,这块蜻蜓点水一下没了,再找一块、一块,实际上你已经跑题了,所以说我们哲学,宗教也是某种哲学,这种哲学首先就要训练对材料的概括思维方式,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就是抽象,抽象出材料里面真实的共同的内在规定,这个抽象力很重要是要提高的,像老师我们也在不断的提高。现在我们看全国同类行业的一些文章,那些有名的人的文章,这方面都不够,所以说这个对材料的研究提炼,你像整个马克思、恩格斯把整个十八世纪科学都叫整理材料阶段,首先是材料不够新的观点不可能产生,有了材料要对材料进行整理,正是整理材料的过程之中形成不同的观点。所以说这个材料啊,如何处理材料,同样的一堆东西我自己认为,你在对材料处理的时候啊,这个人就像领兵打仗的战士或者元帅,怎么对这个材料进行处理,怎么分配,怎么研究,怎么剥离,怎么调兵遣将。人家搞的好的同样是一个材料,他写的东西给人一种很大的启发,所以说同样的材料,多少咱暂时不说,就这一个材料,不同的思维能力不同的表述能力的人对它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一个哈姆雷特,一个林黛玉,但是为啥不同的人对它的看法或者同样的看法它的深度不一样呢,就在于人本身的思维能力和阐释 能力,所以说光有了材料还不行,材料应当说调查还是容易,关键是哲学就是要训练这个思维能力,对材料的研究能力。那么,这是第四点。 第五,观点。一篇博士论文包括我们平时写的论文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没有你自己的观点就不能说这篇论文是你的。你弄了半天都是这个人的观点那个人的观点,这个观点必须是你对材料本身,问题本身研究得出来的,是直接从以问题为核心为灵魂的材料之中得出来的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因为人家研究过可能是一百年前二百年前,有可能是他材料不如你,你在你的材料的基础上,在人家原有材料基础上你有更进一步的东西通过观点表达出来,这个观点就表现为对材料的提升。观点又是由什么形成的呢,这里面从观点上就表现出你对材料的概括、提炼和抽象能力。观点也就是整个论文里面的逻辑体系,它以什么形式表示出来呢,概念、判断、推理、价值,换句话说什么叫抽象、什么叫逻辑。抽象材料本身是材料,你对材料的本质通过概念表达出来这就叫抽象,这是第一步。所以说我们所谓一篇文章的关键词啊,不是一个词语,不是你在这篇文章中运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而是用来表达你这篇文章主题本质的范畴,这个范畴它是通过话通过词语表现出来的,而这个范畴就是对这个材料不同类型材料里面必然联系的一种逻辑表述,通过定义的内涵外延。说白了什么叫概念啊就是通过定义的内涵外延把它表达出来,我看我们很多人他没有这个能力,下定义的能力。有多少种定义,对吧,什么样的材料适合用什么类型的定义这都是很重要的,所以说所谓的有没有自己的观点,首先要看你有没有自己制定出来的范畴。你这篇文章都是人家的观点,如果没有自己制定出来的范畴那叫什么东西,所以说问他一个概念他不懂,说这个不用问,谁谁都不用问,不研究这个人的或者他形成不用问,不用问本身就是你研究一个人的毛病,你就要问他,什么叫学问啊,问就是要揭示他的本质,揭示这个材料本质内在规定,内在规定就是决定这个东西是这个东西不是非是这个东西的东西。所以说我们追问追的就是这个东西。最后把它提升为概念,规定一系列概念的东西叫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就是范畴。所以说马克思的物质观、物质概念啊,谁谁谁的意识观,不同的人都讲意识都讲生活实际但是他范畴不一样,就在于他的材料不同或者对材料的看法不同,所以说这是形成观点的第一步。第二就是你运用你这些范畴和概念系统来对你这个主题材料进行判断,观点就是判断,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现在过时了,马克思主义无效这是一个判断,有的人说马克思主义有效,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这是个判断。那你要运用你的范畴讲出道理来,这点就是说我们对这些概念判断啊就要表达某种价值立场。所以说任何论文都是有价值性的。什么叫价值立场,你赞成什么,肯定什么,不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批判的是什么。你主张的是什么这就是价值立场,为啥我们说一个论文不清楚、不尖锐,你在这里面通过你的概念、判断来表示一个你的价值 立场,而你有概念、判断和论据来支撑。我们看就是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充满一种驳不倒的阳刚之气,古人叫沛然之气你推不倒,这个推不倒是啥呢,就是靠逻辑力量,讲话也是这样,为啥斯大林讲列宁讲话的逻辑力量像磁铁一样把观众给征服了,就是说他讲这个东西你无论从哪个方向你推不倒他,而我们写论文一定要明白这些东西,一定要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你不能说那我做不到,做不到你往这靠吧,我们学习是干啥的,所以说这个,一篇文章我们说观点明确,什么叫观点明确,观点最终要表达某种价值诉求,这篇文章你要干啥,就是我刚才讲的你赞成什么,你为什么赞成,跟这个相反的观点你为什么不赞成,你到底是什么,对不对,这些最终任何文章,什么叫文以载道,道就是这个东西,对事物本质论和价值论的一种结合,就是事物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这个本质有什么用,我们古人讲文以载道,它必须要明确。否则的话你的文章就是一笔糊涂账,像杨博刚才讲的一大堆材料,一大堆垃圾,那不行。那么讲到观点这个地方应当说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一篇硕士论文或者博士论文它的这个重要性,前面有了结构有了灵魂之后,没有这些东西灵魂是孤魂野鬼到处飘荡,那有的时候我们有好的思路,为啥形不成文章呢,就是形成文章要有大量的材料细化,你材料不足,你讲这个人家一推翻,什么什么材料证明你这个不行,再一个有了材料你提炼的不行你观点又站不住脚。所以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下,主题会确定思路也会确定逻辑结构也会确定但是就是弄不出来,弄不出来恰恰说明这个材料和对材料的提炼很重要,因此在这个里面呢,我要稍微谈一下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有的为啥是两张皮呢,材料和观点是两张皮,我们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啊,一定要弄清楚要用材料支持观点,换句话说你那个观点那些东西是根据你这篇硕士或者博士论文里面涉及的材料,由材料说的,而不是在材料里面得不出这个观点,所以说有观点没材料,这个观点这个文章缺乏充足的理由,你讲的这个观点大家听起来也对,但是没有你整理的材料来支撑,这个我们讲逻辑的时候举个例子讲笑话就是说,林彪光说文化大革命好,怎么好啊理由是什么,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谁谁谁坏,就是坏,就是坏,就是坏。究竟哪些材料来支撑呢,所以说材料一定要用来支撑观点,不支撑观点你这个材料在这个里面就是作废的东西,换句话说你买了大米,弄了人参弄了酒,你得要喝,你不喝你放在那,你人又不喝,我们要收拾它还怕碰坏了那有啥用啊,这个材料就是这样,引来一定要用它要充分发挥它的效用,那么从另一个方面讲呢,观点必须要统帅材料,用观点来统帅材料,为啥有的就一句话能讲很多呢,是有个总的魂,就像撒网一样它都有个纲统帅着,所以说观点必须能够统帅材料,材料要支撑观点,观点和材料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什么叫文章的逻辑呢,文章的逻辑我觉得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文章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一部分一部分材料之间是互为支撑的而不是相互矛盾的。再一个就是材料的逻辑理论再现出来 的概念、判断、观点、价值立场有一个支撑作用,这个不明白那个支撑,这两层逻辑本身又是一个联系,就是说用来作为概念、判断、推理立场的这些东西它的基础是材料,这点我觉得相当重要,这是观点。 那么第六点,我觉得就是这个文字,写作首先就是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上述的五个方面。主题啊、思路啊、结构啊、材料啊、观点啊这五个个方面有的人我们看,同样是这个主题,他也没啥新材料,观点还是这个,但是他有文采,他用他的语言使得慢慢大家也认可。现在我们看文章啊,基本有这么几种类型:第一,这个文章没有什么新观点,但是它语言美,让你觉得这个同样的观点还可以这样写。用文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使人看了陌生化,又有点生动性。就像是同样的人今天换了个发型或衣服什么的,有时候编辑也发这样的文章。有的文字不怎么样但是有新观点新思路,这个也发。最怕的就是没有新观点没有新思路没有新语言,几十年依然故我,这样的就不行了,这样的稿能发那就是关系好了。没有办法,要评职称要毕业。有时候别人在给你改一改,所以说文字这关是最重要的,为啥说要推敲呢,所以说哲学宗教学社会科学,关键是看文字关,文学素养,你看海德格尔讲诗史思,诗化的语言,自然科学准确的语言,你看马克思的语言,既有科学的语言又有文学的语言,还有诗化的语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格,内在的和谐的融为一体,本身就是一篇精品,让人陶醉在里面,有种快意,欲罢不能。这种文章看起来是有意思的,所以杜甫有句诗说语不惊人死不朽。这就是我们如何用语言精炼的把上述的这些东西表达出来,说到语言我倒是有几个我自己的看法,第一你的语言必须要明白,必须要把你的观点思路主题用大家都明白的语言,哲学的深奥表现在你的观点思路结论深,而不是你写的语言都不懂,这不叫深。表述不行,因为我们写这些不是给自己看,把你研究公诸于众,让大家看,那你的语言准确明晰人家就能够更清楚的知道你主张什么赞成什么,不要你弄个题目大家这样想那样想,有时候我们知道言不尽意,你的意义有时候很难表达,但是人家问的时候不是言不尽意,你这样也是个糊涂账,所以文章有时候标题就很难理解还弄个副标题解释标题,副标题比主标题还难理解。所以说这些都是语言能力,跟思维能力也有关系,同时你看我们杨博作为院长还有雄心壮志还有冲击百篇博士论文百篇硕士论文,将来写得好我们还要冲击评奖什么的。所以说这叫传播,掩耳无闻,行之不远,都不想看,所以语言要明白。第二就是语言要精炼,第一是要明白,所谓精炼就是能用100个字绝不用101个字,多个标点都不用,能用50个字不用51个字。语言是干什么的,语言是表意的,要做到文字语言简洁意义深刻,言语而遇风,如果说这个东西就这样10句话表达出来,你用50或是几百个字,你那些就是废话,那些本来人家用70或是80个字表达的,你用了几百个字来表达,那些字在这就成了累赘。你语言就是对问题的 解释,问题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反过来你读了后读了空,就像我昨天跟学生说的,鸡叫了半天,都没有蛋,最后大家一看,啥都没有,关叫不下蛋,另一个就是无病呻吟,问一下有什么病啊,结果什么都没有,不要搞这套,定要简捷,究竟语言什么叫简捷什么叫不简捷,不能以字数多少来看,有问题语言准确,100万个字也是简捷,没有问题一个字都是废话,关键在于你研究的问题你表达的内在的东西,所以语言要简练。第三语言要新颖,富有新意,怎么样才生动,语言清新,新而不怪,新而大气,有的人用得也新,但是用得别扭,有些词用了不仅别扭而且还肉麻,怪异,弄了半天还是表达这个意思,我觉得张一宾就有这个毛病,很多人崇拜他,虽然他有许多新观点,语言也有时候新颖,但是有时让人感觉怪,夹杂着用来形容人就是变态静谧的感觉,但是有时又夹杂着新颖活力融在一起了,这个是总体上的,不是光怪,光新的,他是综合的,不然人家也不会成为大家,但是大家也是有毛病的,我们能看出了他的毛病我们就前进了一步,所以说语言要新而不怪新而不琐碎,新而不显做作,要大气,新的有冲击力,你就创造一种能流行开来的词,这是语言,表达词汇,所以说不新这个不好,当然这个怎么练,这个我就不多谈了,你多看一些类似的名家,古今中外的名家,我觉得马克思的语言就很精彩,现在也有些名家,西方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包括一些现实要害人物的讲话,语言最根本的活力是在民间,大众性的语言,我们怎么把他改造,那么这是第三点,一定要新,给人一种春风扑面的感觉,新而亲切。第四,我觉得要精,精跟简捷不一样,简捷是能用这么多就不用太多,而精是一看这个语言,这个词这个字就是经过你的提炼的,就像精它的纯度高,精和准,准,非常准确,用这个词而不能用那个,比如说我表达这个东西我考虑了20个词,考虑来考虑去,只有这个词,别的词就差一点,反正我写文章我是要琢磨的,这个很重要,同样的东西,你要反复琢磨最后再决定,最后我还要把自己当作局外人看,挑挑看看哪里有没有一看就恶心的地方,当然我是说发表的文章,那个博客啥的有时候都是胡说八道的,说着玩的,跟这个不一样,所以说语言精很重要,就是语言的含金量,不要拉拉杂杂,我觉得第六步就是写作,文字语言,通过你的表述方式把它再现出来,越往后越不要轻视,虽然是一点一点的,但是没有说哪一点重要哪一点就不重要,就像上次那个陈国华说我们社会科学不重要,我说他哪个不重要,自然科学是心脏,心脏重要,那肝脏得了毛病就不重要了么,肝脏心脏都重要,那食道得了癌症就不重要了么, 所以六个方面都有它的价值,它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所以这几个方面每一部分就像处处死暗道机关,一步不小心就成了个缺陷成了陷阱,第七部就是修改,任何人的东西都不可能一遍完成,一篇小文章尚且如此,一个硕士论文刚才杨博讲了,3年主要看你这篇硕士论文,3年主要看你这篇博士论文,那就更不是一次完成了,所以说好的文章不厌百回读,真 正好的文章也不厌百回改,反复修改,一部分一部分修改,有时候今天晚上看不错,第二天看又不少毛病了,说白了,我们是搞生活哲学的,用生活的例子,就像蒸馒头发面粉,反复揉搓面条面才精到,你稀里糊涂一遍不行,像打铁百练,才能成钢,要锤炼,所以说原来我们上小学,老师经常讲毛主席说鲁迅写文章至少改3遍,那至多他没有说,告诉我们不要一遍尽。下笔成文,那都是神话,真正有的那个水平更高。我们不要追求那个一定要把自己的文章反复修改直到再也挑不出毛病了,因为本来学历就不怎么高,人家还能挑一大堆,你自己写完都觉得我再也不想看了。原来我在洛阳的时候一个同事宣传部的说福明你帮我看看,我说你自己看,他说我写完再也不想看了。那这个就不行了,要写到你自己想看,你感动不了自己能吸引别人么。就像杨博的博客他自己的老看,就说明写得很好,百看不厌,说明有好东西,如果你自己一见就恶心那就不行了,所以说怎么样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就要反复修改。这个修改很重要,就像玉石打磨东西,反复打磨就像文章由死的东西变成有灵性了,有生命力,就像玉我们经常打磨玩,紫砂壶虽然只是个壶但是这是个过程,原来是什么,现在又变成什么,将来又变成怎么样,慢慢就有灵性了,包括人家带的玉,为什么人家常带在身上,文章也是这样,自己的精神,思维生产的东西,我们要爱惜它,要反复的看。这一点最值得欣赏的我觉得是马克思,他的资本论为什么迟迟不发表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跟他严格要求精准,要求深刻,引用新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个恩格斯都着急,说你哪怕是马虎点,早点出来,马克思严格的要求自己表现在严格的创作上,我觉得要反复修改在定稿,上次和杨博讨论博士论文的最后引文注释标点符号颠三倒四,我估计可能他们心态就是我再也不想看了,你应该要反复看看修改,这才能行,所以说这就是修改最后定稿,在看得过程我觉得尽量和自己的导师多沟通,你写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你还有影响到你的导师,你不要说这是我导师的观点,你要是写得好还好,要是你写得烂的要命,人家说你的导师就这样的水平。有可能导师都不知道你怎么弄,所以要多沟通,多跟其他老师同学多讨论沟通,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这个多还是及其少的多,要是送到外省,还要跟很多人见面,这样因为我们一个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说最后达到千锤百炼,最后文章出来像一块钢的样子,至少像一个真铁而不是一个破铜烂铁,好,完了。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三) 杨楹教授: 王老师从七个方面讲,应该说每个方面都讲得比较深邃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成王老师做学问所倾注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补充一下,就是说你是怎么样的从你的文章里呈现出来,文章是怎么样的你就是怎么样的,用哲学话来说就是你三年的毕业论文是你自身本质力量的一种表现。所以说非同小可,这三年你到底过的怎么样,最后酝酿出这篇学位论文。那我觉得刚刚王老师讲的我觉得受启发,我再说两点:第一点,就是个性,文章的个性问题,文章的个性不是怪异。文章的个性通过你的语词、你的判断、你的结论、你对材料的取舍以及你对这个整体问题的这种角度,把握的角度。所以说我觉得文章没有个性啊是没有必要存在的,是吗,所以这是你一定要注意的。我的,体现了我的认知、我的判断、我的能力。不是这个文章拿出去没有作者,是不是啊,没作者。第二点我想谈的是我们投入的心力到底怎么样,我们整个是不是把我们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让问题,我们占有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不再是二元状态,不再是一种分离状态。我完全沉浸在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之中,我们是不是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了,所以说如果说我们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我想你的个性慢慢也会出来。是吗?对问题啊慢慢说得更清楚,这是我第二点要提醒大家的。再说几句,王老师还有一个词就是“精到”,是不是啊,要成一块钢,至少不是破铜烂铁。能力有大小,态度是要端正的。所以今天下午我们,刚开学也比较累。张世远博士说了这么一题,我倒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刀不磨的话,你砍不到柴回来。是不是啊,你也不知道哪些是你要砍的东西。工具系统啊方法论原则啊,我们上次主要讲价值论的问题。今天我们主要从操作方法上来展开讨论,所以说就在这个方面,我想补充一点是如何从今天或是明天,你们这个专业课听起,每个老师思维参性思维特点的把握到你看一篇文章的时候怎么是,别人是怎么在把握问题的,先学习然后慢慢形成自己的学术特点。如果没有这样功夫的话,我想我们这份意义的也就白费心机了,白费心机了。关键是要有心,关键是要有心,有心的人啊不管他外在形式怎么样,他总是能够把他整个精神精力指向他要讨论的问题。当你确定问题以后,看到那四个字,那个词你就特别兴奋。你就特别兴奋。要像我们现在一样,只要看到生活哲学这四个字,就会兴奋得你看这该说啥呢,是不是啊,就会有一些莫名的想追寻它,去探个究竟而不是旁观者。王老师刚刚讲的就是,我们既要作为旁观者反观我们的论文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浸泡其中。如果你们把这种姿态做出来了,我想这个论文也就会慢慢写得很好了,不再是隔靴搔痒的、浅尝辄止的、贪生怕死的,钻进去。把这种主体姿态,这种情感力量饱满不饱满,主体力量使得足不足,不要投机取巧,学问这种东西是老老实实的,你文章没看就没看,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思考,材料没掌握就没掌握。是不是啊,材料没有梳理就是没有梳理,一看就看出来了,这是一个硬功夫。你看不出来,别人能看出来,好, 别的老师,苑华,文婷。你们也讲一讲,今天跟同学们来一个集体会餐吧。会诊会餐之类的吧,对吧, 曾文婷教授 刚才杨院长和王老师呢都就论文的选题和写作呢谈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方法。那我呢就主要就开题报告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个开题报告呢对我们的学位论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就是我们论文的可行性报告或者说我们论文的一个准生证。那么在这个可行性报告里或者说我们的开题报告里面呢,我们一般来说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呢就是我们对选题的研究现状要做一个述评以及我们的研究意义要做一个阐发。那么这部分内容呢,实际上是需要我们做很多这种对文献的研究工作。不是我们用几句话来说,哦,目前这个东西研究的不够、不全、不能这么简单的去说。那实际上我们要对所有我们找到的研究,我们选题的这一块的文献都要做一个大致的浏览。然后呢,你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剖,这是我们所选的这个题里面它本身包括哪些小的内容或者小的方面。那么,对于每一个内容,每一个小内容或每一个方面,目前学术界有哪几种观点,那么各派观点它有哪些好的优越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那么我们自己倾向哪一点,你要表明自己的立场,那么这是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那么只有在那样一个基础之上呢,才能够凸显我们论文研究的意义。那么这个论文的研究意义一般来说也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就是理论意义,就是它的学术意义。那么我们在研究我们在选题在理论上是不是有一个补白的作用或者说有一个深化的作用。再一个呢,就是它的现实意义,我们做这样一个学问呢不是纯粹学斋里的学问,那么它对于我们当前中国的现实问题,它有一些什么样的意义呢,那么这个呢,也是我们要交代清楚的。那么这个已经现状的述评和研究的意义呢对我们的写作来说呢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第二个呢,就是要认证了,那么这一块是我们开题报告的重中之重,是一个主干部分。那么认证呢这一块我们首先要我们交代写作的主要内容以及我们这个选题我们到底要写那几块内容,那么这个要交代清楚。那么在这之后呢,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一些基本观念。那么当然这些基本观念当然首先还是要建立在广泛的阅览文献的基础上。目前理论界有一些什么样的观点,那么然后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你才能够提出自己的基本观点。那么第三个呢,我们要交代我们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那么重点和难点呢,这里实际上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上的重点和难点,一些是现实中的结合现实的难点和重点。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创新之处了,那么这个也很重要。因为现在这个学术论文对创新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是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创新之处我们也是一样的,不是说创新是我们脑袋一热,拍拍脑袋就有新观点了。实际上创新仍然是在我 们必须大量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新,你必须知道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现在已经有些什么观点。这些观点各有什么得或失,否则的话你自己凭空想象一个观点自己觉得很好很好,结果打开电脑一搜索这个东西人家已经写了N篇文章。而且可能都比我们的要深,是吧,那你就白做了。所以说一定要记住,不管我们讲创新还是讲什么,一定要有基础,要踩在别人的肩膀上你这样去看世界。这样才能看得更高更远一点,所以创新的话是比较难的,咱们一般来说有观点创新,是吧,视角创新,选的视角要新或者你材料要新,方法要新。这个呢,杨院长就讲了很多了,我也不具体再讲了。只是说我们这个创新是很多方面的,我们未必能面面俱到的去创新,但是我们能选择至少一个点来创新,对吧。比如我角度创新,我切入点创新,或者说我的观点、视角、方法新,最好要有一个方面能够新。那么,最后呢我们就是要交代我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那么这一块也很难。实际上呢这个思路的问题也就牵涉到我们论文的逻辑性,或者说我们论文的框架。如果我们思路不清楚,我们到底要写什么、怎么写,那你思路不清楚,你材料再新再全都没办法,那就是一盘散沙,杂乱无章的东西,所以思路一定要清楚。那么再一个呢就是方法,像我们文科的方法多半就是这种解释学的方法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了,那么比较研究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大家也要去有所了解。首先就说,我们基本上要知道这些方法到底是些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它本身是些什么样的意思,怎么去运用它,对吧。像我们有些同学写出来,他就没什么方法,就关于思维方法这一块基本上就是空的。所以呢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如果你写一篇学术论文,一定要规范,包括我们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一定要规范,否则的话就不是学术论文。那我就讲这一些了。 杨楹教授 嗯,好,刚才其实曾文婷教授在讨论我们学术论文作为一个准生证,后面让我们后面拿到这个门票的时候提到这个逻辑性的重要。我想呢这个是时候我就要谈一点,创新何以可能,超越这种朴素的自然的判断,对吧?她在这里提出来,要有问题意识,这是我们经常讲的,尤其是我们学哲学的更加要有清晰的准确的问题意识。要甄别真假问题,那在这个基础上,我要提议的是:做真学问,写真文章。共勉,所谓做真学问,就是要不断的问,要学会去问,问什么,问问题,问啥问题,对,问啥问题,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用学术的方式问理论逻辑里面尚未解决的问题,所以这样我们使得在确立一个学术论文的时候不会脑子一片空白。再有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来阅读别人的文章的时候,来看待现实各种现象的时候,你自然就拿着一把刀。这把刀是不是奥卡姆剃刀先不说它,至少你可以去窥析去解剖去解构那个外在于你的东西,慢慢进入你的视域中来。成为你的,这个过程很重要,非常重要, 是吧,也就是说我们首先第一步,怎样把别人都认为是问题,我还没问题,把这个外在于你的东西怎么样通过知识理论的吸收成为你的东西。这是第一步,否则今天我们说的都是无效的。在你那儿还是悬在那里,所以说转换成为我的,然后再我怎么做,真正体现出来。实际上学位论文就是一个过程,一个转换机制,一个怎么IN,怎么OUT的问题,是不是啊,就是怎么把外部的东西转化到我的结构里面,经过我重新打磨重新重组和改造,生成一个新的是我的东西出来。这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在这个简单的过程也是不简单的,不简单的。我再次强调把外在的东西他的东西转化成我的东西,从而用我的方式我的表述我的角度,把它呈现出来,成为你对学位的支撑。再来,苑华。我们下午就随便聊啊,因为我们也在游泳是吧。 吴苑华副教授 刚才三个老师都讲的很到位,各有所长。这反映了各位老师在研究中的体会,这都是成功的经验、成功的方法、管用的方法。按照这种思路的话,文章写出来都能打开局面都有市场,都要好好的吸收转换。我的探讨呢实际上就是把刚才几位老师讲的东西再整合一下,稍微加一点我的东西。这也是在写文章,什么意思呢,有些东西我还在形成中,作为今天讲出来的东西只是说,我们共同的努力,我还再努力。我们也不谈什么方法,作为咱们研究新兴的选题这个角度来讲,尤其是毕业论文选题,它都有所强调。我们一些同学对问题的感受理解什么提出来的问题都有一个困境,或者说研究什么,或者从哪里研究,也不知道怎么研究。实际上这个问题很普遍,历届都有,老师解决不了,因为我们历届每届都是新人。所以说,这个问题对于每届人来说都是新问题,虽然说是老问题,都是新问题。那这没有解决,就是说我们这个选题方法和解体方法上面没有一个公用的方法、通行的方法,或者说我们已经证明下来的一个通行的方法。一个人肯定觉得很神秘,实际研究方向不神秘,刚才几位老师讲的方法,都是简单方法,用起来又复杂了,王福民老师讲了材料,材料很重要,一定要从材料着手,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情。只要你搞弄了,从材料里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意见,想出一个套路。别外说明的问题是观念一定要准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刚才讲的内容概括起来为三个方面: 一是如何提出问题。有人提不出问题,我说天地都是问题,就看你怎么转化为问题。在学界研究来看,什么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比如一些关键人物,关键概念。那就是说抓住一个概念狠狠去研究,比如说卢卡齐的主体性,马克思的实践,这些问题好像到现在还没讨论完,还要讨论下去。人也是个观键的概念,也可以主体化。实际上问题多多,就看怎么转 化。比如说杨博研究的思维方式、生活哲学。比如说我们薜秀军老师研究的马克思分工的重要理论。第三个有意义的文本被列为是大部头,那怕是很薄的小册子,只要有问题有特色有价值,也可以拿来研究。第四个新起的学者学术星,对我们来说是热点,是空白。第五个新起的学派,比如我们曾老师研究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她在零五年就选择这个题目。还一个对当前学派,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热点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同学说我不知道哪是重点问题,哪是热点问题。也可以看些动态,半年来人们讨论的问题。动态上东西,报纸上的,新闻传媒上的问题,这些都是实际发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从理论上解决思考,可以转化为理论上的问题,来解决实践问题。因为现在当官的很多是理工科出身的,他在这方面根本就不行,就需要文科人去把撑深层的东西。比如我那时上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叫王民,现任苏州市委秘书,整天给领导写稿子。就是我在选题方面有很多东西去选,只至少我应有问题意识。有个根据地,意识就是我们的根据地。问题意识必有一个根基。学会把怀疑转化成定位,只有分析没有问题不行。应该追问怎样走向问题的,我学会提出新问题,但也不拒绝老问题。要把老问题进行新思考,要学会对一个问题的再思考,要学会对一个问题的有计划思考。要学会把一个问题放在另一个对照面上,加以比较思考。对一个问题期思考找不出答案时,我们要注意到这个问题这样不行,要把它放在对象性的关系上,换个角度来思考。这就是一个策略问题。不要老抱着这个问题,要学会放手,这样也是为了解决问题。 第二个大问题,是如何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知识素养,这是背景,本身就是一个世界。要掌握某类知识,系统地掌握好。那个知识就是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资源。掌握的大杂会知识,要这个也行,要那个也不够,就失败了。平时要多看一点经典,转着一个方面多看些基础的东西,这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不要追求新,奇,时毛,这不是说不好,如果把注意力偏向这方面是不对的。要打好基础,要把基本理论掌握好。搞马哲就要掌握好马哲的基本理论,你跑到政治学的理论上去了,这就不对了。把马哲的理论掌握好了,对其它问题的研究仍然管用呀。 第三个问题是,你对哪些内容知识感兴趣。要从感兴趣的地方去做,这样才能做得好。要掌握一定的套路,武术大师,大侠都有套路,散打散打不能乱打。人家说学武术,就那么几种东西,完全是套路。学武术构成基本上差不多,但套路就成了学武术的高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完全是差内功。我们的内功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基本理论。你的基本理论掌握到位了掌握充分了,你的内功就练到位了,而你的套路打的很熟练那你绝对是高手。杨老师:这个说的好。所以我们讲的我们搞研究跟那个练武功的人差不多。搞气功原理就是你的基本原理大致走向。就像我们马哲杨博在这方面看的原著可能是烂烂的。内功到家了。达到这样一 种程度,你的内功啪下一指,一指禅或一阳指。也不用多少招数就一下,一指,就行了。那我们能不能达到这样呢,达不到这样就应该往这方面努力。这就是我们在研究的时候要注意套路的形成。一般的说怎么解决问题呢,这里我有几个体会,这也是通过对别人的观察总结出来的。第一,我们要学会剥洋葱,怎么样学会剥洋葱呢,因为问题研究,他往往也是一层一层的。比如说我们杨博刚才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上的,在世界外部组成的是民众化,那么从世界化民众化就是洋葱的一层。从民众化又到中国化又是一层洋葱,我们又剥掉一层。从中国化到大众化,又下来一层。从大众化又走向一些内部层次就像杨博最近出的一篇文章,叫主体性建构。那么,主体性建构下面还有一个层次是什么,我认为是,首创性。那就是创造性和自主性的有机结合。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首创性,那就是首创精神。你主体性建构要怎样建构要建构什么,核心在什么地方就是首创精神。我们最近在这个会议上说发扬主人翁精神,什么是主人翁精神,他也不清楚。就是这个首创精神。就要这个首创精神我们的主体性建构就到位了。至于这个洋葱剥到的理论慢慢、慢慢就出来了。不是人权,而是空想。强调的是这个首创性。这就是学会剥洋葱。第二个是老树新枝。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那个产生的时代到现在,怎么研究到现在还没完呢,哪有那么多的问题研究啊,要学会不断地挖新问题。就像一棵树让它不断地长出新芽。所以说让理论不断地向新的方向推进。比如说我们现在在研究生态文明时,有人会说,马克思也有生态文明吗,马克思也有生态文明。马克思这棵大树上又长出一个新芽出来了。和谐社会,马克思也没有提出来什么和谐社会,都是我们提的。所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马克思学问的研究,包括我们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个实际上就是老树新枝。学会这样一种东西,第二。第三,要学会新知高于老不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那些大权威们,像我们杨博现在达到这样的高度了。咱们同学说我们达到他那样的高度我们达不到。那不能这样想。那就是你选择一个前沿的问题,新问题,通过系统的进行研究,那么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杨博这样的程度,不说跟他一样的成就。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后来者往往也居上,而且是肯定居上。这个就是看你问题怎么选择。问题怎么去研究,你不能老是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去跑。所以呢,要新知高于老不知,要选择别人还没有去选择的领域进行研究,尽可能开拓新领域抓住新问题进行研究,这样就已经站住了。这跟中国跟美国的一些战略性对抗。逻辑性不对称,战略防御,你有的我没有,我不搞,我搞的你没有。这样呢我就达到了威胁论,制约美国的发展,美国惹我,吃一顿饱一顿,我连衣服都没有我怕你~我怕谁,就是那时候我谁都不怕。但它唯独就怕中国。为什么,中国有12文明,就是我们新知高于老不知,我们找到了自身的法宝。搞学术也是如此,你老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怎么跑出观点来呢,所以说不新。第四, 就是尽可能达到一览众山小。就是说你这个问题尽可能境界高一点,不能再低水平、低视界、低眼界上来选择一个问题。尽可能在高视界上,高起点上想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说高起点上问题一选择就已经意味着你这个问题高了好几个档次,等到你成功的解决这些问题时,你已经发展到一个高阶段。你老是在地面上跑来跑去,爬爬爬,什么时候能爬到山顶呢,不行的啊。第五,要微言达义。像在一些理论中、文本中发现一些关键性的语言,从中体会到一个道理后,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加以研究。第六,就像我们王福明老师刚才说的,要学会抛弃。材料一大堆,好东西就在这些材料中。你可以通过看这样一些材料发现新问题,把它解释出来,所以我们讲这个问题呢,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这是第三个方面如何解决问题。具体方法要怎么做。 第四就是我们研究选题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目的,从问题到问题从而得到一个多大的认识、一个思想和一个理论观点。就是要有理论观点,要有自己的观点,同样的一个问题你也有你的看法,就是怎样将你的看法成功的讲出来,表达清楚,分析出研究的目的。仅仅于此还不行,这个讲出来要有新意还要讲的有道理,这就是研究了。所以说要做到这一点就是,首先要求一开始研究的时候,你的目标是不是确定的很明确。有没有搞明白这个问题值得不值得研究。第二就是说你的思路能不能达到完整,你的思路有没有新意。不仅是观点,思路也是有没有创新。所以我们在研究的时候这个选题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也要设计好。这就是他的选题价值问题,如果这个价值摆的不正,或者摆的档次不高,你就这样论述出来也没有多大意思。选题是个问题,但是你对这个选题有什么要求的问题。同样一个选题交给一个高手他提出来的要求就是个高要求。所以这个解决完了以后他的质量就高了。因为它展示给人的留下给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方面。就是问题呢,可以选择,但对问题的集中解决又出现一些程度上的差异。这不是„„上的问题,是你的研究者本身的要求问题也存在。所以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尽可能做到新。尽可能新,创新,新目标,这样我们的问题就尽可能是一个前沿的问题。你想我们的问题尽可能就是一个独创性的或者是原创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原创性,那么你解决的思路有没有原创性。你提出的观点有没有研发性。如果这些东西都能达到那肯定是一篇好文章。哪怕达到一项就不错了。问题传统,观点也一般,但思路具有原创性,这也是一种假设。但不算很好文章,只能可以说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文章问题很新,很前沿,很原创,这里面包括几个思路,有的追求方法的新奇,其实方法不一定会追求新奇。方法就是1+1=2很简单。我们就是来看怎样将这一种简单的方法转变成一个套路。你玩武功玩的很熟练学习棍棒到时就是那么简单。这些东西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但是组织起来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在这里就讲这样一个东西。 杨楹教授 看来我们吴老师确实是经过了一帆思考了。有几个问题我想提醒大家再次注意一下。第一,就是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有这种感觉或者是直觉,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意见,提炼出问题来。又如何从问题转换成论题。也就是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怀疑去追问,把它规范成一个学术问题。这是我们写论文的第一步。但是这样还是不行的,吴老师说了,那就是必须有理论至高点。必须要懂得练内功,掌握最基本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观察学科理论,没有理论的任何审视的意见都可以成为一种笃实的意见。这是第二个吴老师提醒大家注意的。第三个它也谈到了问题在哪里,怎么呈现出来。你比如说他举得例子,现代传媒,是吧,所普遍关注的,炒得比较热的,就是生活中绕不过去的问题,或许我们要注意,作为哲学家要注意对这些个现实问题。还有这个古老的问题新兴的问题。并且进一步说我们的视野拓展在国外研究里面,要看到新兴的学术新秀。兴起的学术新秀,新的理论流派,我们如何去辅佐,去引荐。成为我们研究中的一个问题一个内涵,这是吴老师第三个方面谈到的。第四个方面吴老师给我们提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一本有意义的学术文本的阅读。不管一本有意义的学术文本,学术发展史还是他本身的后果,这个理论本身的价值这个文本的阅读时完全必要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在后面他提出了如何来把握这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我觉得这是很有启发性的。那么我们就在最近这几年的博士、硕士论文答辩时我们会看到,那个选题就是会有很多问题。会是什么呢,我简单说一下有几类。一个就是偏题,这是普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偏题。往往就是那种擦边球,你说不是吧,好像是,你说是吧他又不是。就叫人感觉不地道、不专业。这个就是偏题啦。就像我们曾经答辩的那个学生,他写现代电影、存在主义电影。这个题目可不可以写,当然也可以写啦,材料找到。但是呢,你用什么来作为你分析的理论依据。你分析的价值目的是什么,并没有表示清楚。所以说我们的这个就是让我们很尴尬的事,你说你写的那么多的几万字,后边要列出很多这样的电影。让我们不知道干啥,是不是,让我们觉得很陌生这种陌生以至于我们觉得我们自己都没法进入这个领域,那你就不好拿这个学位啦。然后就学生的面子要给,老师要说情,是吧。学生的前途也重要,我们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偏题太多,直接去掉。再有就是大而不当,言之无物,刚才谈了。再一个好的选题啊,写不深。就在表面上绕来绕去、绕来绕去,钻不进去。这就是内功不好,你没有理论那个工具来切开这个问题,来深度挖掘。第四是视野不够宽,很窄,眼睛就盯在这一个小问题,就盯在这一点,他没有一个背景。是不是,这都不是好文章。还有别的很多问题啦。语言啊,标注啊,都不规范不说,就是主题来看,偏题,大而不当。好题 做不深,再做就显得那么紧促,挤压,视野那么狭窄,是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整个就是一个是捉襟见肘,弄得很尴尬,很干涩。别以为他什么文采飞扬,这是没有的。所以说我觉得刚才吴老师谈这个如何把一个问题转化为论题,从普遍的这样一种直觉性的东西我们怎样转变为一个,从一个普遍的意见—大家都在谈,但是从哲学专业怎么把这个意见啊,成一个问题,这个功夫还是要慢慢去琢磨。不是说我们说完以后晚上就突然一下就会写文章了,不是这样的。尤其他谈到剥洋葱,层层递进,层层地拨出它的味道来。这个是一个在练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的。也就是王老师刚才谈的一个是它的学术逻辑,一个是它的价值逻辑,怎么在剥离过程中慢慢把它彰显出来,把它显出来,对吧。来,下面,哪位同志,小薛,说说吧。下午我们都在一块儿聊嘛。 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四) 薛秀军博士 刚才几位老师已经把我的意思说了,如何写论文我也说几句。刚才那个杨博讲了吴博士讲的还有包括这个刚才王老师那个问题,我倒是想讲一个问题,就是我现在更多的是我自己写论文的一个切身经验吧。那么我倒是想讲呢,可能有四个方面的问题考虑:一个就是我们作为学生有一个问题就是任务和兴趣。因为你作为硕士也罢博士也罢,你这个写论文那是你的任务。那你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呢,我倒是觉得要发挥大家这个个体的主题性。就是说你自己的研究兴趣。在一开始你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很难说我自己是个什么兴趣。但是呢我经过这个半年或者一年听课,听老师的课一个是能接受知识,另外一个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找到自己的学术兴趣。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围内我对哪个地方感兴趣,那么这样的话和导师协商呢专门做这个论题。我自己一个感受就是假如这个论文作为任务它是必须要完成的,但是如果这个东西我一点兴趣都没有也很难把它做好。我们开题的时候呢我也是特别想强调这个,就是大家选题要慎重,一定要符合要求但是同时也是你自己的兴趣。因为后面我们也有这种情况就是开题开完了以后自己又觉得做不下去了,我想换题。这个我觉得,后面的事情,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各个方面都不好办。那么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我觉得就是想讲下这个王老师刚刚他所讲的,就是材料和问题的关系。我们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呢,我们会收集很多材料。当然一方面我们通过材料掌握问题,还有另一方面就是我们通过学习理论通过和老师们的交流,那么我可能有问题,然后再从问题的角度呢再去找些材料。那么实际上就,甭说别的了,就我个人的自己的经验来说,就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他这个非常丰富的。可以说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全部通读,这个到现在可能都不大现实。那么至少呢,比如某一些基本的一些理论我形成一个理论框架,形成一个基本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那么我对哪一块感兴趣,或者我和老师交流的过程老师提的某一 个问题,包括我前面也讲过就是有时候老师上课,尤其是研究生上课,很多我们不是像本科生似的这样老师讲的多少点我都要背下来,然后我开始掌握了。更多是通过老师讲他感兴趣的东西,他理解的东西或是他认识的东西,那我们发现某些问题,某些我感兴趣的问题,然后我从这个问题出发,我去收集材料。然后在这个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杨博刚才讲的,材料和问题相互互动,最终使我这个问题越来越明确。一开始这个问题可能是我感兴趣的一个领域,这个领域逐步缩小、逐步缩小,缩小到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或者是核心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呢别人做过但是我认为我有新的创意;或者就是说呢别人还没有做过,这是可能是一个空白,我可以兼顾它。不管怎么说从哪个角度来说,那么有了材料和问题的互动特别是有了问题意识以后,再去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列这个文章呢可能会比较好一些。第三个我倒是想讲呢就是我们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可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观点和逻辑的关系问题,特别是逻辑。尤其我们写这个硕士论文,我自己的一个感觉是一个遗憾的艺术。也就是一开始是一个想写很多,我有很多自己的观点。但是真到写的时候,一定要做裁剪,有些可以用有些不可以用。有些观点可能还不错的,但是它和你文章的整体结构关系不大,或者说加进来就有点嫁接的意思,这样反而效果不好。所以我们这个包括写一篇文章也罢,包括写个论文也罢,这个观点重要,但是你这个逻辑结构,逻辑自洽性也很重要。就是我提出这个观点本身有这个逻辑的自洽性,能够说得通。至少在逻辑结构上不要让人找出太多的毛病来。特别是我们经常讲的不要让人家找到硬伤,一看这个逻辑结构本身就不行。我们原来也有一些博士做论文,包括硕士做论文就出现这个情况,比方说我前面写一个概念,然后到后面这个概念它自己给变了,那就偷换概念了。那么他可能呢前面他有他的想法,后面他的想法就非得扩大到解释其他不能解释的理论中,他就生拉硬拽,这样就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这里就是你的观点跟你自身的逻辑结构要结合起来,观点本身要有逻辑自洽性。你整个文章的逻辑结构、逻辑架构就更具要逻辑自洽性。如果你这篇文章在逻辑结构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这个文章就能立得住。但是你这个文章本身的逻辑结构上有问题,那让人家一下子就,就是我们在老师评价啊或者发表论文送审啊一下子发现问题,我们一般把它称为“硬伤”。那出现硬伤的话他直接就可以把它给干掉,就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了。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他可能更多的是一个技巧上的东西。但是就说我观点一定要有逻辑自洽性,另外整个行文的这个逻辑结构,不要让人家(找到问题)。首先就是前后一致,这个逻辑自洽性,逻辑推理上没有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然也就是技术性的问题,就是内容和形式的问题。那么有些观点很好,包括我们有时写论文或者有时看同学们写的作业,选的题也挺好,它这个逻辑思路我大概也能理解它,但是它这个语言表达,要么就是废话连篇,我看了第一句话我就知道后面的意思了,就是那一段话都是在重复那一句话;要么就是跳跃性太强,就是刚讲一句话然后下一句就跳另一句话,中间总是缺乏过度,有一点好像是断裂的感觉。这样给人的感觉呢,其实他观点可能还不错的,就是深入把握,但是实际呢整个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他写的比较飘,这样飘的观点可能不不大好。还有一个就是注意这个引用问题,包括 我自己的博士论文,我们开题的时候我们的同学也有这样,前面都很好,杨博刚才讲了,到最后注释那块,瞎写。本来这个我们审论文说实话在很大程度上尤其到写作,包括我们老师审论文,不一定把这个全部都通篇去看了,至少我后面注释要特别去看。往往这也是容易被抓住硬伤的地方。你这个注释是虚假注释,伪造的注释还是那个自己本身的字打错了,或者是它那个什么什么,这个就会影响,就是让评判者感觉非常不好。还有就是你这个行文的一些语言,至少要感觉着比较通顺。学哲学的,虽然我们就是搞哲学的,但是哲学语言也没有必要太过于抽象,太过于玄妙。这个有时候讲呢我是很赞同的,就是没有必要生拉硬拽非得制造出一些观点一些词汇,那大家才可能,他有这个本事,我们一般人尽可能不要用。即便就是大家都是生拉硬拽制造出的一个观点,制造出这个词,有的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说我们在行文的过程中,我个人倒是认为还是尽量不要用。这更多是谈的我自己的体会。 杨楹教授 好。薛老师谈了几个重要的关系,那么这也是我们常常出现的一个眼高手低,心大手小,什么都想弄,什么都弄不了。就是说把我们的学术论文哪量体裁衣,要跟我们的能力相匹配,跟我们的专业相匹配,跟我们的兴趣相结合。使得我们这个,跟我的学术能力,跟我目前阶段的研究状况,相对来说比较协调的一篇论文出来。建平,你赶快得写论文,这个论文刚写完,谈谈感受。体会最深的,受煎熬的东西到底是啥。 罗建平博士 刚才各位老师都讲的非常好,讲的比较全面,叫我谈谈感受。我说实话,一个半月,放假到现在,前天回来,一个半月感觉就是在煎熬。论文真的是不好写。因为之前的话从一入学的时候,就跟导师确定了大概研究方向,就是消费这一块。更具体的还没明确。那后面逐渐、逐渐地明确下来,就是关于消费主义批判的。到去年四月份开题的时候确定下来,当然开题之前还有请各位老师给我把关。提了好多方面,这方面那方面很好的建议、意见。那到真正动笔写的时候这个感觉呢确实是想法很多,但是真正动笔写是很难。一个中间遇到很多的概念,你这个概念你要想下一个的问题你要概念要讲清楚,然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像我讲消费的问题,之前从需要开始,需要,欲望,想要,需求,等等一系列的。那么这种概念就把人给纠缠的不得了,但是又必须去清理。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要确立好一个所要研究的东西,尽量要多去想一想,有时候要动笔写一写,你这个问题你要搞清楚你自己涉及的概念,这个问题你把它阐释清楚,才有利于下一个问题的展开。当然我现在也是非常初的初稿,坐在这里我感觉是有收获的,我的心一直来说处于很不安的状态,因为还是很急的, 要交之类的。我都没来得及去改呢。刚才王老师说要改很多遍,一遍两遍三遍„„所以说我越听王老师这样说我心理面越紧张。但是我想说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内在的是什么,就是我要确立的一个研究主题,我们自己的价值立场—立场也比较重要。注意你到底是批判的立场啊还是赞同的立场,你不要这篇文章里面这方面这样再换一个角度说还是错的,然后又搞不清楚你到底是批判啊还是(赞同)。我说的这个还是有所指的,就是我们不少同学,开学啦,人大提前两周就开学,不少同学就去了,去了以后呢有的论文就看一看。给我看的论文说你这个就是批评你就是赞扬,好像很辩证啊,但是你的立场到底是什么,一定要清楚,而且要坚持,这是一个属于内在的。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外在的东西就是啥呢,一定要跟导师多沟通,还有跟我们的同学。你说我的文章不敢拿出去给别人看,那就是你这个文章还真的是,是吧。要敢于去和大家交流。因为正好我们有一个同学啊现在他面临很多困难的问题,他的困难是什么呢,他开题的时候,当时我们四月份开题嘛,他开题的时候导师没有参加,开题的时候导师有事,好像开回去了,他就自己弄了一个,发给导师看看导师也没时间,可能就是给他通过就开题了。然后开题以后他就照着这个写了,写完这中间也没跟导师进一步的沟通和联系。开学来了他就把这个初稿交给导师了,导师用了三天时间给他看完了以后把他叫到办公室去。回来跟我们同学说完蛋了我今年可能毕业不了了,为啥呢,导师说你这个论文呢,最起码你这个观点就是个错误,导师不同意,你这就糟糕了,那么他面临的一个是坚决和导师去抗争,我这个就是对的。那导师我不同意你这个观点,那你要不要送审去啊。是不是,如果导师不签字,你肯定没办法送审。那如果要跟着导师的意见去修改,那整篇文章不是三天两头就能改完的。所以我说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大家要经常跟自己的导师去沟通和交流,因为现在通讯很方便,你打电话,电话不好说你就发电子邮件,大家这些都是很方便的。有什么想法跟导师去沟通和交流,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及时去修改,到最后我们这边就好像存在这种情况,我们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又想考博士,又想要顺利毕业,那前面就去考,考完回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匆匆忙忙就去整个硕士论文出来,然后到四月初一交,第二天就要交了头一天才拿给导师签字,你说这不是很糟糕的事情吗,如果自己有想法,比方说你想考博士更一定要提前做准备,争取在春节之前你就把你的初稿写完,更早的话你可以提前在二年级暑假,因为二年级就开始开题了嘛,完了之后你就动手写呗,有个初稿放在那里你心里面就不会慌了,我想这对我们做好一个硕士论文有个很好的帮助。好就谈这么多吧。 张世远博士 好,两个老人家跑掉了,我来做点小总结吧,我们这个目的不是为了要开题的嘛~因此此次这个沙龙就一箭双雕,我是这样想的。我说些可操作性的,到最后大家一定要执行的。而他们说的还有一点理论性的,吴老师对他们总结进行总结:叫眼高手低。那说白了,以上 所说对我们都是共勉的话,老师们都不一定做得到。刚才说了那么多,那我要说说我们大家一定能做到,而且一定要做到的。 第一点:材料的综述一定要充分,这个你的选题是怎么选的,这个都是虚的,都不说了。所以说材料的综述,你选题肯定选好了,你不论哪个专业的,那个材料是有20个人关于这块是怎么研究的,国外的我都不说了,我认为国外的多多少少你尽量,国内的要搞得彻底、清楚,尤其是学界的领头羊,你每一块都有学界的领头羊。你一定要把他的文章每一篇都要认真读,其他的可能做不到,他们能作为领头羊,那么他们的文章我们刚才所讲的一般来讲他都具备。此过程,实质上是模仿过程,对吧。很多东西都是模仿出来的,材料要充分,一定要充分,你开题的时候这些一定都要做好了,否则怎么开题。开题就是你读了材料很多很多,把你的问题开出来,开题就是你把自己的问题开出来,然后才有所谓去解题,再看你到底是不是解题高手。 第二部分是观点。看你读了那么多的材料,提炼出你的观点,因为你综述的时候有20个人啊,按王老师的说法你至少分个五类、六类,通过分析这五类、六类,最后通过你的抽象力抽象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必须明确,你不能还让我们去猜你说什么,是吧。写了五六千字还要让我们去猜谜语。这就很糟糕了。观点一定要明确。观点明确,尤其是关键词那几个外延内涵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开题的时候就是问你那些东西啊。刚才杨老师也说了,这些东西是主要概念,核心的概念是主轴是平台,后面的整篇文章是通过这几个概念展开的,通过概念的内在逻辑展开的,而不是东拉西扯、东拼西凑。为什么我们讲到最后你是被材料吃掉,而不是去吃材料,关键是几个概念你搞不定它。一旦概念在你脑袋中形成,你自己就要有主心骨了,所以主要概念、关键词是一定要搞清楚的。不要在五六个概念上,都被人问倒了,哎呀~我自己也没搞清楚,那你一篇文章材料肯定是乱来的。都不要说了,肯定是这么回事,所以材料综述一定要搞清楚,这是大家能够做到的,第二个观点一定要明确,错和对是无所谓的,关键能自圆其说,自己心中有数,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观点提出来,然后怎么样,是最难、最难的一部分,我怎么解题,题开出来了,观点提出来了我怎么去论证,论证很重要的一点是刚才讲的结构明确、层次清晰。关键论得要充分,充分不等于多。刚才王老师也说你那个语言啊能一百个字的就不要用一百零一个字,所以我们讲的充分是什么意义上的充分,是指内在必然的逻辑你不要漏掉,你不要东拉西扯,论的问题不要很大,比如说“论人”,你男人说下,女人说下,半男女说一下,神人说下,英雄说下,你一篇文章已经十万字了。开题肯定题目不能这么大,应该是小问题大文章,小的你能把它撕开,通过几个关键词把它,像解剖刀插进去撕开,里面逻辑的东西你一定要说充分了,不是材料充分,说白了就那个逻辑充分,逻辑充分那你材料肯定要去找来证明的。这个东西很重要。 最后,那这个章节。硕士研究生开题。一般我们开题你要三章、四章,如果你的材料综述放在绪论部分的话那就至少要三章,如果放在第一章的话那你一般就要四章。那这四章的 逻辑结构你怎么安排,而且这四章里面的二级标题肯定要出来,二级标题有可能会动,但你开题的时候要出来,让我们知道你的逻辑结构,也就王老师说的思路,你内在的逻辑结构要出来,这个大家应该做得到。每一章的摘要要出来,就是你每一章讲什么东西要出来,不要让我们去猜你这一章要说什么。就几个字,干干巴巴的放在那边,你每一章要说什么东西,至少要四五百字,这是第三点大家一定能够做得到。在开题的时候,字数一定要有五千字,因为你材料综述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我讲的这些东西大家都能够做得到,而且也应该做得到的,他们讲的这些东西都是共勉的话,很多我们老师也做不到这一点,我说的那些是基本的规范,大家应该做得到。包括开题你一定要提真问题不能提假问题,材料要新颖,有的人材料都是教科书的,那怎么行呢,你一手材料、二手材料、三手材料已经马马虎虎了。有的人的材料太老,你材料那么旧,那你的论文肯定就很糟糕了,包括你观点不明确都是假大空的,泛泛而谈,那东西没法论证,也无需论证,到最后你的观点不明确到后面你的逻辑肯定也是一塌糊涂,混层的,东拉西扯;开始说过了,最后自己绕过来再说,说过了不知道,只是换个概念再说。 可见,观点明确非常关键。观点要明确那你要多读书。多读书,然后才有抽象能力,就是刚才讲的概括能力。说白了,最说不清楚的就是你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我刚才说的几点大家一定要做得到,也能够做得到。到最后不要被材料给吃掉。材料太多了,你上网随便查,我们要去吃材料,实在做不到你就把学界研究你那块领域的领头羊的几个你精读十几篇文章,垃圾文章就不要读了,读你就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像我们研究马哲的人太多了,会干扰你,你就研究牛的人物,然后通过他,你行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去吃材料。大体上这些要求大家都能够做到,然后在开题的时候就比较轻松。好,我就说这几点。 杨楹教授:好,吴老师还要补充、补充。可见他对同学们的这种感情很深呐。 吴苑华副教授: 我就补充两句,有这样一个问题,围绕毕业论文选题这个话题。因为今天来的是研一和研二的同学,以往我们的选题都比较晚一些。根据以往几届的经验,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提倡我们的选题宜早不宜晚,尽可能早的把论文选题的方向大体确定下来。自己要研究什么在这之后的时间内必须明确。可见论文的选题要宜早不宜迟的确定出来,这是一个要注意的。第二个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选题的时候不能只挑简单的、容易的。而回避比较难的尤其是高难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尽量把起点定高一点,抓住一些高的、难的、新的问题确定下来,我们去思考,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如果发现这个难度确实解决不了,那 么我们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分化出一个具体问题来研究。你不能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低,这样肯定不行,所以讲要处理好易难之间的关系。以往在选题时到最后来不及了都想着选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写完以后毕业就行了,这对我们本身也是一个不利的,对我们学科的发展也不利。老是在最后来不及选个简单的问题。从我们学科的发展来看,我们的选题从一开始在导师确定以后就要把这个东西给解决掉,所以这个起点必须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毕业论文的质量。虽然不是说完全百分之百的保证,但至少比现在要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这里就能达到我们所希望的那个程度。不过老是不改观,我们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在座的同学相互配合。所以讲不要有畏难情绪,一提出这个问题难,这个问题我搞不懂,来了就是学习,我交给你,你给我啃下来。你都不给我下功夫,努力到就问心无愧。第三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性”和“偶性”之间的关系,什么意思呢,就是规范性和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他性”就是你的规范性,“偶性”就是我的自主性、主体性。有人来了以后一会受这个干扰,一会受那个干扰,主体性浪费了分散了,像放呲花一样,呲一下全散了。主体性就是创造性,我刚才说了嘛创造性要在自主性基础上,要有主见,要有观点,所以这里的主体性值得提倡,你在那里放烟火那完了。所以我们要有一个“他性”约束,同学之间相互竞争。把这个“他性”作为一个规范性。还有一个制度上的规范性也是一种“他性”的存在。你不能杂乱无章,没有规矩哪成方圆。我们是在培养研究生,又不是在培养人力资源。现在这个人力资源我觉得提得不科学。这些当年反对的东西我们现在大加提倡。把人不当人,当作一种资源,就像商品一样。所以我觉得我们上面在搞社会主义下面在搞资本主义。第四个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在研究问题中有理论问题,而且是纯理论问题。也有的是实际问题,而且是纯实际问题。还有的就是两者交错,那你这种问题到底是纯理论问题呢还是实际问题,必须要区分出来,否则就是要出现问题。我在讨论现阶段这个发展问题,比如说李贺研究社会主义正义问题,公平正义问题,我说你这是现实问题,现实问题你研究的时候要搞清楚我们现实是怎么存在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你不能一开始把东西方理论在这一方面啪啦一下放在第一部分,或者啪啦一下放在第二部分,这不是一个观点,这是一个解构工具,不是论文组成的部分,没有关系。就是说你那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它是解构工具是辅助性的,不是论文构成的要件。反过来我要是讲某一个人的对立问题,某一个人的对立问题,那么实际问题的东西呢,不能构成我认为的要件,恰恰我们论文出来的东西呢就是一部分是我们的理论构建,一部分是我们的实际,这样你就成为了两个构建,这两个构建不对啊,我是理论你是实际,哪有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呢,这就不是有机的构成是自建式的构成,所以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理论问题确定下来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问题,处理这个问题那就是一个技术问题了,不是构成要件,你把它当成要件构成它不叫理论联系实际,那是思路很成问题的一个东西。平时一定要在写文章的时候训练这一方面,这样就不会在论文中出现这样技术性的错误,这个技术性的错误反映了你基本功不过关。 杨楹教授 好,今天下午我们讨论的是个什么问题呢,本质上是一个如何走过研究生三年学习生活中最后的一个环节的问题,如何把我们三年的学习以及和今后的学术人生啊链接起来的一个桥头堡桥梁,本质上争论的问题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这个问题的讨论其本质上把各种意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对该种问题判断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性的指引我们、引导我们的一些原则。第三个方面我想说的是今天是周六,我们这样一个方法论上的讨论它的价值在于值得这些东西啊能够使得我们研究生在自己一进来以后,尤其是一年级二年级同学要懂得学术不是摸着石头过河,那必须是自觉化的一种理性行为,那么这样我们的效率才会提高的,否则三年的时间一年是学外语,处于补课阶段,二年纪就是做开题,开题状况下是个半知无知状态,三年级要准备找工作要考博,那我想问你,这有效性在哪里这三年。所以说我跟你们研究生说过硕士研究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适应完了那边还尚未提到日程上来,这段理论素养的培植,你的视野的拓展,你的学术兴趣的确定,至关重要的时间,这是我第三个要提醒大家的。第四个,今天下午有些是高标准,都是规范性的要求,有些是需要你去琢磨,需要你具体的细心的我们研究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心得给大家无私的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是我们在上专业课过程中碰到的,我们集中的诊断。这可能是比某一个老师某一节课对你们来说都更具有引领价值,所以我们希望在即将开题的二年级或明年这个时候开题的一年级你们的毕业论文的选题上面,以及最后毕业论文呈现出来的质量方面能够有所提高,这也是我们学科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一个学科的发展,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年啊读书也变的越来越工具化了,不再是人的本质上的增长,这个取向的情况下简单化自己骗自己,我相信学术是要回归生命本体的,只要我们有这样一个立足点,不要只去弄那些简单的要敢于去挑战一些硬的问题、难的问题,学术是个攀爬的过程,就是死在半路上那也是爬坡的死啊,对吧,不是下坡的死摔死的,累死可以,就像那个《亮剑》说你敢不敢“亮剑”。这是一种生命姿态问题,共勉啊,学术得有个性得有激情,所以说学者必须以学术为生命轴心,那就叫学术人生,我们把这个方法和方法论放在学术人生中去看,无非给我们引领把刀磨快一点并不等于我们就可以了,无止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探究不止,我们共勉,好吧。今天下午就是大家一块讨论,今后在过程之中跟自己导师多联系,跟别的老师多联系,让我们的学术资源啊学术思想真正转移到你们的头脑中去,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好吧,那下面看看需不需要再说一说,不说了吧,有没有问题你们,有问题可以到那个博客上留言,东翻翻西跑跑都去博客上看一看留言,不要扯一些没有关系的,博客上好多都是扯的一些和学术没有关系的,删除掉,没意义,那是个学术网站,对吧。 (录音整理:09级硕士研究生 游剑飞、吴允涛、傅燕、赵净琳、周婷、张卿、张春、陈道庆、许昊、郭 健)
/
本文档为【关于如何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专题讲座(完整版).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