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2017-10-22 12页 doc 28KB 1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3143

暂无简介

举报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 摘要: 新形势下,大学生校外租房呈现出隐蔽化、多样化、灵活化的特点,给高校学生住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河南工业大学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了解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特点、原因,并从转变宿舍管理观念、创新宿舍管理模式、培育社区文化、加强对出租房监管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校外租房;对策 一、前言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是中国教育体制背景下衍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问题。200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规定“原则上不允...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 摘要: 新形势下,大学生校外租房呈现出隐蔽化、多样化、灵活化的特点,给高校学生住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河南工业大学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了解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特点、原因,并从转变宿舍管理观念、创新宿舍管理模式、培育社区文化、加强对出租房监管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校外租房;对策 一、前言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是中国教育体制背景下衍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问题。200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时隔一年,教育部在新的通知中却回避了这项禁止性规定,只提到“对极少数坚持在校外租房的学生,也要制定措施,力求做到相对集中管理,努力为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2007年6月,教育部再次下达通知,重申2004年的规定,更明确“严格校外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这一经历了“松绑”又“复出”变革的“禁租令”在非议声中延续至今,可大学生校外租房却屡禁不止。据新华网的一项在校大学生校外租房调查显示:超过15%的学生有租房经历,超过35%的学生表示有意愿在校外租房。政策执行遭遇的现实困境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思考大学生校外租房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冲突、利益博弈与制度绩效问题,进而推进高校住宿管理理念、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现有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大学生校外租房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虽然讨论的角度涵盖了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方面。但从研究方法看,实证研究较少且多局限在校方如何作为的探讨,研究广度、深度有待挖掘。大学生校外租房不仅是一个日渐普遍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个牵涉甚广的社会问题。其研究对象不应单一局限在外宿学生本身,还应包括学生家长、老师、以及相关的个人与组织(校方、租赁方等),才能全面把握问题状况。 二、本项研究设计 大学生私自外宿是校规明令禁止的,所以校外租房者多处于隐蔽或半隐蔽活动状态,这给研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研究广度和深度的综合考量,本研究选取厦门某独立学院作为研究个案,采用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方法,力求全面、客观地把握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实质。2014年11月通过 滚雪球的方式对53名在校外周边租房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外宿原因、居住形式及对学校宿舍管理、环境的评价等,共涉及12项问题。最后回收问卷49份,其中有效问卷46份,含有缺失值的无效问卷3份,有效率为93.88%。同时,利用工作之便对其中参与调查的30名学生、家长、辅导员、学校领导及房东进行了无结构式访谈,并对48名校外租房学生的成绩变化作了定量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校外租房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校外租房的学生中男性占56.5%,女性占43.5%。从年级看,比例最高的是大三学生,占 87%,其余年级大四占 8%、大二占5%,没有大一的学生。在月均花销和房租方面,校外租房学生每月花销平均为1347.8元,每月支付的房租从 150元到 800元不等,均值为 454.4元,占月均花销33.7%左右(详见表1)。 表 1:校外租房学生月均花销和房租分布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月均花销 500 2500 1347?8 434?5 房租 150 800 454?4 144?1 1.租住现况 住宿人数方面,1人独居占65.2%,2人合租占30.4%,3人以上(含3人) 4人超过合租的占4.3%。租住时间上,56.5%的学生在外租房不到3个月,只有 一年。在问到“还将在外租房多久”时,近一半的人表示3个月以下,只有21.7%的学生仍打算长期(一年以上)在外租房,详见表2: 表 2:租住情况 变量 选项:频数(比例) 租宿人数 1人独居:30人(65.2%) 2人合租:14人(30.4%) 3人以上合 租(含3人):2人(4.3%) 已租住多久 3个月以下:26人(56.5%) 6-12个月:6人(13%) 3-6个月:10 人(21.7%) 12个月以上:4人(8.7%) 还将租住多3个月以下:21人(45.7%) 6-12个月:9人(19.6%)3-6个月:6久 人(13%) 12个月以上:10人(21.7%) 2.校外租房原因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原因比较多样(见表3)。居前三位的原因是:宿舍离教学 区远、宿舍拥挤和学习需要。因宿舍限制多和兼职实习需要的比例居中,均为13.7%。与舍友关系差和谈恋爱需要最少,仅占6%。还有个别其他原因:如有的学生存在心理、行为偏差,不适应群体居住。 变量 选项 频数 比例 外 宿舍离教学区远 26 22?2% 宿 宿舍拥挤 23 19?7% 原 宿舍限制多 16 13?7% 因 谈恋爱 7 6% 与舍友关系差别 7 6% 学习需要 20 17?1% 兼职实习 16 13?7% 其他 2 1?7% 3.租住房与宿舍满意度对比 对租住房存在的问题,近1/3的学生觉得房租偏贵,18.2%的学生认为设备(如网络、电视、空调、热水器等)不齐全,约1/10的学生认为租住房存在安全隐患。还有部分学生嫌租住房太小、周边环境脏乱。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这些问题还是十分包容。对当前租住房子的评价,4.3%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65.2%的学生表示满意,30.4%的学生觉得一般。没有学生反映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而对学校宿舍的评价17.4%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一半的学生表示满意,32.6%的学生觉得一般。没有学生反映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对学校宿舍环境的评价8.7%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56.5%的学生表示满意,28.3%的学生觉得一般。6.5%学生反映不满意。 (二)校外租房学生成绩变化 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对48名外宿学生租房前后相邻的两个学期期末考试排名进行比较发现:学生校外租房前后,成绩排名并无显著差异(P=0.464>0.05)。 (三)各方对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看法 1(学生 访谈中,大部分学生对“禁租令”较为不满,认为是否选择校外租房是大学生基本权利及隐私,不应受到干涉。约1/3的同学理解教育部是出于安全考虑,但只有个别学生愿意搬回宿舍。“学校宿舍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就算学校不允许我们也会这样做,大不了交两份钱。宿舍区还不如现在租的房子离学校近,学校的规定太死板。”“只要学校的住宿费照付就是了,学校很少检查,就算检查我们也不怕。”“宿舍里的生活用具、床上用品等我们一般不会带走,看起来就像有人住的。检查时,用自习、洗澡等借口就可蒙混过关。跟舍友搞好关系,一般没人会去告密。” 2(家长 在与家长的电话访谈中,83.3%的家长对于孩子在校外租房并不知情。大部分家长持反对意见:“要是知道他把钱拿去租房我肯定不同意,要在外面学坏怎么办,”“在外面万一出了事谁负责,还是住在学校放心。”但有些学生事前跟家人商量过,家长也表示体谅“她跟我说过要准备考研,在外租房,比较自由,看书没人打扰,睡眠质量也高。” 3.校方 “不让学生到校外租房一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二是学生集体住宿,便于管理及交流。但是禁租令执行起来很有难度。一方面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把学生是否必须住校写进校规,对外宿准许条件不同学校松紧把握不一;另一方面,学校不可能实时掌握几万名学生的住宿情况,难免有‘漏网之鱼’,如果没有一些学生干部作眼线,根本很难发现擅自外宿者。” “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不得擅自外宿,一方面学生向我们提出外宿申请绝大多数都审批不过。这样,学生很容易产生误读:反正向学校申报外宿也批不了,还不如直接瞒着学校到外面住。”这就是制度设计上的伦理困境。 “有的学生不在乎奖学金等荣誉,就算学校处分也不愿搬回学校,我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告知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并备案。” 4(出租方 “我们这边房源很好,经常供不应求。离学校越近销路越好,一间屋子,有床、写字台、卫生间一个月350元,要空调、宽带的也有,就是要贵点。”“不用办什么手续,交了钱就可以住进来。交一个月钱住一个月,不用签,也不用押证件。”“你现在不租,暑假马上涨到400,到时候想租都租不到。”“现在小孩兜里有钱,对住的条件要求很高,有的会自己添置电视、洗衣机、冰箱等设备。还有专门针对大学生情侣的‘钟点房’,每小时10元至20元不等,也可以选择包段收费。” 四、对结果的讨论 (一)大学生校外租房特点 1(校外租房对象以高年级、经济富裕学生为主 大三、大四学生是校外租房的主要对象,分别占87%和8%。由于问卷调查期间恰逢许多大四学生专业实习、找工作等情况,可能造成大四学生比例偏低。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已摆脱了刚入学时对校园生活的好奇与依赖,在走向成熟、独立的过程中对宿舍生活的种种限制乃至冲突开始产生排斥甚至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就业、升学等压力,不同的追求目标导致他们对栖息之所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另外,从调查的数据看,校外租房学生每月花销的均值超过1300元,处于较高的水平。而租住在学校附近、条件稍好的房子,月租一般要450 元以上,光房租一项(不含学校住宿费),就占每月花销的1/3,如果没有富裕的经济基础,根本无力承担这笔额外开支。 2(校外租房手段隐蔽化 大学生校外租房是校规明令禁止的,所以学生们会想尽办法躲避学校检查。他们大都选取离校近的房源,每月交纳两份房租(一份学校的宿舍费、一份外宿房租金),然后把宿舍置办成有人住的模样。一旦学校有检查就立刻搬回来住,或者让舍友编个理由蒙骗老师,往往都能顺利过关。而家长们对孩子每月这笔额外开销往往不会留意,即便发现了,许多学生都会以报培训班等借口搪塞。租房的手续也极其简化,学生不需登记注册即可入住,给学校调查工作开展增添难度。 3(校外租房期限短暂化 从校外租房的期限看,许多学生并没有长期租住的打算,而是暂时的选择。许多学生选择校外租房,是迫于某个阶段的特殊需要,如备考、兼职、恋爱等,一旦需求满足后多倾向于回归宿舍。毕竟学生们在心理上也担心私自外宿所需承担的风险。所以方便快捷、租期灵活的日租房成了不少学生情侣的首选。 4(校外租房原因多样化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等外部因素外,还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体现了许多个性化因素。排在首位的原因是“宿舍离教学区远”。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扩建步伐的加快,宿舍区与教学区的距离被越拉越大,有的学生从宿舍步行至教学区要花费近半个多小时。加上校园代步工具的匮乏和限制,使得学生们只好选择在教学区周边租房来缩短上学时间。排在第二位的理由是“宿舍拥挤”。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私人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宿舍作为一个公域和私域的混合体,如果过于拥挤,容易产生空间挤压和冲突,造成人际矛盾。目前本科生宿舍多为四人型和六人型,相对较为拥挤。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独居的方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出租房的优势所在。第三位的理由是“学习需要”。宿舍除了是栖息之所,还被很多学生当作自习的场所。但是这种集体生活的场所存在一定的局限。除了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还有高校宿舍管理的限网、熄灯制度,给一部分“夜猫子”型的学生带来了不便。所以,学生们只好另辟蹊径,为创造良好的学习、备考环境,而选择外出租房。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兼职实习、与舍友关系差、谈恋爱或自身存在心理、行为偏差,不适应群体居住等原因选择校外租房。尽管学生们选择校外租房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宿舍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场所,单一的生活功能已满足不了大学生们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 (二)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影响不少研究者都给予了负面评价。抨击的焦点多集 中在学生安全保障、学习成效、人格健全三个方面。首先,校外出租房管理混乱、环境差强人意,学生游离于学校监控范围外,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其次,“校外租房的学生一般学习不用功,上课常常迟到早退、旷课,学习成绩下降,补考率上升” 另外,校外住宿使得学生失去校园文化的熏陶,不利于全方位素质的培养,还可能受到不良社区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然而,这些负面影响与校外租房本身是否具有必然联系还需要更加严谨的论证。 在安全问题上,由于收集不到发生在校外出租房和校内宿舍的学生安全事故统计数据,无法进行量上的比对。但从软硬件对比看,学校宿舍除了有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保安人员,还配有完善的防火、防盗设施、社区环境也较为单一,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调查中有1/10的学生也反映出租房不但周边治安不好,而且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从外部环境角度看,学校宿舍较出租房安全。但同时也不可忽视个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的重要性。 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是最直观、有力的量化指标。考虑到不同时期成绩比较可能受量纲影响,故采用班级名次对成绩进行标准化处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学生校外租房前后,期末成绩排名并无显著差异。这说明校外租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起决定作用的还在于学生本身。 在人格方面,校外租房学生缺少了纪律性约束和群体生活经验,可能形成懒散、孤僻的性格,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受调查的校外租房学生中,有不少是学生干部,他们都有着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和自律性,组织参与的校园活动并不比其他同学少。相反,校外租房还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关键还是依靠内因起作用。 所以校外租房对学生的影响是好是坏,因人而异。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夸大其辞甚至将其污名化,学生本身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 五、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屡禁不止,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它的产生和发展发展不但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更由此催生了大学生住宿管理理念、模式的转变。 (一)宿舍管理理念转变 在国外,大学生校外租房是与校内学生集体住宿并存的居住模式之一。而且由于宿舍资源的有限,要想住进校内宿舍(dorm)反而比较困难,更多的学生是在校外租房。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学生住宿需求和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将成为必然的趋势。教育管理者应该从经济时代的教育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厘清高校权责定位,转变观念,化“堵”为“疏”,让学生在多元自主的选择中获得个性、能力的发展。在中国,许多高校都实行“托儿所”式的管理模式,承担着学生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无限”责任。这不但易使学校因责权不清 而陷入治理混乱,而且造成了学生责任感和独立性的缺失,阻碍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一味的“堵”非但不能使学生遵从反而容易激发逆反情绪。从安全角度出发,学校对学生外出租房的设限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对那些确有特殊需要、理由充分的高年级学生可以有条件开禁。获得了校外租房自由的学生(包括擅自外宿的学生)也就得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度宽松的政策,以疏导的方式分析利弊、耐心规劝,让学生自主决定、自我负责。 (二)宿舍管理模式创新 高校的连年扩招不断冲击着校园宿舍的承载底线,尽管许多新建、待建的校舍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但仍无法满足物欲膨胀下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那么要让学生转变观念,主动回归,就必须摒弃传统单一的宿舍管理模式,从完善学生宿舍软、硬件设施着手,实行多元化服务和人性化管理,培育学生社区归属感。 1(着力改善学生住宿条件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刺激着高校宿舍条件的改善。除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四人间、六人间宿舍,可以尝试推出不同收费水平的单人间、双人间或考研间。还可以把宿舍改造成套房,将卧室与学习、活动、会客空间分离,既保护了个人隐私和交往又减少了相互的干扰。学生宿舍要保证基本的冷热水和冷暖气供应,配有卫生间、储物柜等设施,并提供洗衣房、学生活动室等中介空间。 2(多元服务彰显人性关怀 宿舍的管理服务水平关系到学生校园生活的利益和质量,任何的制度设计或建设规划都应从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出发,本着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和谐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人性化关怀,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带去便利。比如在复习迎考阶段可以取消“熄灯制”或开放通宵自习室;放宽或取消对毕业班学生的上网时限;对于高功率电器的管理应从加强宿舍安全防范设施入手;对晚归学生应特事特批,酌情处理;宿舍或安排或调换要充分考虑学生意见,让他们有选择宿舍、舍友的机会等。当前许多高校扩建后带来的宿舍区与教学区不断加大的空间距离,学校应也提供足够的代步工具(如电瓶车等)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学校要加强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调动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水平。 (三)积极培育社区文化 学生社区归属感的形成是对社区文化主体性认同的过程,需要靠社区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社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历来处于不受重视的边缘地位。而事实上,它对遏制学生校外租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文化使得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与校舍更好地融合,从而获得归属感、支持感并有助于社区稳定团结的形成。社区文化的培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社区互动 社区互动与社区感是一对具有双向影响的变量。社区文化的培育离不开主体间的互动。学生社区活动的选择要注重参与性、创新性和融入性,内容应当投学生所好,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可以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以宿舍或专业为单位,建立以楼层、楼栋、学院为特色的社区文化体系。 2(加强组织建设 社区内应有不同的组织及其分工。除了目前以学校学工部为主,后勤部为辅的组织架构外,要大力发展学生自治组织。充分相信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一些学生事务中赋予其应有的权利和地位,提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平台和机会,增强民主参与意识,提高社区组织管理的公信力、号召力。目前学生自律会已在寝室卫生评比、晚归查房等方面有所作为,但没有完整的执行权、决策权,自治活动的广度、深度都有待挖掘。今后可在学风建设、文明宿舍、楼组评选及社区文化活动中给予学生组织更多的空间、发挥自我监督的引导作用和同伴教育的放大效应,在校园社区齐治共建中获得多赢。 3(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 学生社区服务工作者包含学校教职工、物业人员和学生本身。工作领域涉及多方面知识,需要掌握专业化的工作理论和方法。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社区工作人才队伍,是培育社区文化、推动社区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的社区工作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分工不明,人员结构性矛盾与综合素质不高问题同时并存。所以一方面,我们应对不同编制、类型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要优化队伍结构、量才使用。建立起对新手的传帮带及考核激励机制。 (四)加强对出租房的监管,形成社区保护合力 一直以来,我们都忽略了从源头上遏制学生校外租房的办法。其实这对供需关系的存在和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监管的缺失。校外出租房产业没有严格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高校尽管深知其害却无法越界管理。而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往往因职责不清,处于多头管理又管理不到位的尴尬境地。因此政府应牵头组建相关行业协会,拟定经营规范。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合作,明确职责,承担起校外租房产业的审批和监管,取缔非法经营。可参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构建遏制学生校外租房的监管系统。高校有义务协同公安机关加强对校园周边出租房的管理,对违规操作者进行举报。总之,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管理,不仅是高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应与有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多管齐下,形成大学生社区保护合力。 参考文献: [1]蔡伟.大学生校外租房调查,超过15%的学生有租房经历 [2]韩晓姣,司汉武.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社会空间分析.理论观察, 2009(6) [3]李锦兰.从经济学角度对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的思考 (社会科学版). 2010(4) [4]吴延溢. “禁租令”热议后的理性思考 法制与经济, 2007(9): 36-37. [5]周国安.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2003(4) [6]刘礼明.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探讨 青年研究, 2000(10): 22-24.
/
本文档为【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