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2017-10-11 9页 doc 36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浅谈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内容提要:在青少年犯罪人数中,37%出自离异家庭。面对这些数据,我们感到父母离异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必须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离异家庭学生的类型:忧郁自卑型、散漫自由型、敏感自私型和霸道自弃型。分析了离异家庭学生教育的误区:溺爱过分,包办代替、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方法简单,态度粗暴。阐述了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和学校教育对策。为离异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正文:宝坻六中有离异家庭学生56名,占学生总数的5%,七年...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内容提要:在青少年犯罪人数中,37%出自离异家庭。面对这些数据,我们感到父母离异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必须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离异家庭学生的类型:忧郁自卑型、散漫自由型、敏感自私型和霸道自弃型。了离异家庭学生教育的误区:溺爱过分,包办代替、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方法简单,态度粗暴。阐述了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和学校教育对策。为离异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正文:宝坻六中有离异家庭学生56名,占学生总数的5%,七年级四班有离异家庭学生8名,占全班总人数的17%。在青少年犯罪人数中,37%出自离异家庭。面对这些数据,我们感到父母离异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必须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若任其发展,无论现在或将来都将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校高度重视离异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应该说,部分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内、外部的原因,能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约占8,左右学生现还是不错的,但大部分离异家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或不良行为。他们由于经历了家庭破损的全过程,父母的行为使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学生心理变得敏感甚至压抑、焦虑,产生对周围的怀疑,心理健康危机是离异家庭学生教育的最大难点。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类型 第一、忧郁自卑型。只看到自己的不足,担心同学瞧不起自己,少言寡语,不愿意与人交往,整天生活在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 第二、散漫自由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少考虑他人,合作意识差,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懒散,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厌学,缺乏上进心,学习成绩较差。 第三、敏感自私型。情绪不稳定,脾气大,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甚至大打出手,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对人冷漠,缺乏责任心,大都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或承担班级工作,集体荣誉感不强,缺乏进取心,上进心较差,道德品行较差,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 第四、霸道自弃型。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性格固执,容易走极端,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没心思学习,整天混日子。 二、离异家庭学生教育的误区。 误区之一:溺爱过分,包办代替 离异家庭的父母为离婚而展开的世纪大战中,最受伤害的是学生。上学路上,爸爸手里拿着孩子的书包,肩上挂着孩子的水瓶,兜里放着孩子的画笔,而孩子呢,无牵无挂,东摇西晃,一副悠然的样子,这样的现象不是随处可见吗, 溺爱的另一方面,就是“隔辈教育”十分突出。俗话说“一畦萝卜一畦菜,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可是许多离异家庭出于工作,经济,房子等种种原因,把学生往上一辈人身上一甩,隔辈抚养成为当今一大社会问题。在亲情教育中,隔辈教育弊端很多,上一辈人可能比父母更加爱孩子,尤其当孩子没有了爹,或没有了娘时,这特别容易使老人将爱意调浓,而造成溺爱。 心理学家指出:无论是父母,还是祖父母,外祖父母,过分疼爱孩子,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一个对抚爱满足的孩子,便不会产生情感接触的需要,不能形成有助于寻找和实现这种接触的机会,而且当孩子长大时,诸如感情冷漠,以自我为中心,性格乖僻等个性特征就会表现出来。许多儿童心理异常,变态以至违法乱纪的事情大多与此有关联。所以我们奉劝离异父母,无论自己要去克服何种困难,必须自己亲自抚育学生。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他们进行生活学习的自我管理,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健康的成长。 误区之二:放任自流,撒手不管 现在的年代是忙碌的年代,为生活而奔波,为事业而操劳。离异家庭父母一方面是由于婚姻的失败而倍加勤奋工作,为报复对方而欲出人投地。所以因为忙而顾不上管带孩子,更顾不上孩子的学习。“我累极了,你还缠着不放,去吧,自己去做吧,别烦人了~”“我烦极了,别打扰我。”这样的声音时常在离异家庭中萦绕。这一类父母大多对孩子缺乏责任感,漠不关心是自己的行为准则。虽然他们也扬言自己爱孩子,然而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爱。既没有与孩子共同体验快乐,也谈不上过问孩子的学习如何,甚至连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也以种种理由加以推辞。 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学业或教育放任自流是因为他们坚持孩子还是象卢梭提倡的那样,任期自然,不加拘束。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会自己克服困难。这类家长与溺爱包办一样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孩子的自控力,意志和责任心是比较弱的,需要加以培养,毕竟孩子年幼,有很多困难需要家长帮助的。还有些家长把辅导孩子学习的事完全推给了家庭教师,这也是不责任的表现。 误区之三:方法简单,态度粗暴 现在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他们普遍的心态。他们一方面从自身痛苦经历中懂得知识的重要,总想在孩子的身上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出中国的“爱迪生”,“牛顿”。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会导致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和生硬。 离异家庭学生在生理、心理发育上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所以他们在学校往往又是问题学生。往往遇到有人告状时,不分青红皂白,觉得自己太丢人,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动辄就拳脚相加。这样一次,二次,自己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就过多过硬。 孩子的心理是脆弱和敏感的,自尊心是孩子成功成才的奠基石。英国著名作家毛娒说得好:“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发展的一种动力”。态度生硬,批评过多还会导致孩子发现情感障碍及逆反心理、恐惧心理。甚至出现拒绝家长任何合理的要求,而这些心理 问题往往又会恶性循环,影响孩子正常的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 方法简单还包括,有些离异家庭的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频频地买了大量的参考书,习题集和其他资料,满以为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结果省事是省事,就是事与愿违,题海,题库使孩子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不堪重负。 三、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对策 第一、走出家庭不和的阴影,重建融洽信任的两人世界,为孩子教育创造条件。 孩子在父母离婚战争中心灵已经很脆弱,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以非常的呵护。在学习上要非常的关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家长应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交朋友,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学什么,忧虑什么,希望什么。天长日久,孩子就会感到心情愉快,从而在学习上也会把自己的智商发挥到极点。 另外,离异家庭的家长也不妨把自己家庭如何变故的原因如实告诉孩子,从而求得孩子的宽恕和理解。再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诋毁咒骂另一方,如果条件容许,本着自愿的原则,孩子也可以和另一方生活一段时间,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离异家庭在学习上对孩子的要求应是宽严有度,做到严厉而不失温情,放手而不失引导。 在离异家庭中,孩子不是缺乏父爱就是缺乏母爱。在一般家庭中,父母是有角色分工的。所谓“严父”加“慈母”就是较普遍的类型。而离异家长要一肩挑起两副担子,自己把握平衡。该放松时坚决放松,家庭要洋溢着民主氛围。给他们以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原则问题决不宽松。炼钢要讲究火候,教育要讲究尺度。这方面一要父母家长多看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二要反复在实践中摸索检验效果,三要多与孩子的,老师联系,齐抓共管,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 在应试教育仍盛行的今天,分数仍然是衡量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有些父母就以分数高低作为奖罚的标准。“拿成绩来,拿分数来“。分数高了,大奖特奖,分数低时,轻则责骂,重则棒打。以致孩子怕考试,怕学习。“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走进了用分数围成的“怪圈”里。实际上,我们要正确认识分数与能力的关系,正确认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摆正了素质与分数的关系,我们的奖惩才不会失当。 奖励要注意的是:? 奖励应物质与精神相结合。? 要注意掌握奖励的时间。? 要注意奖励的频率。? 不吝惜赞美的语言。 惩罚也要注意:? 惩罚和责骂都是“杀一敬百”,不可滥用。? 不可体罚棒打孩子。? 多用写认识书,违纪曝光等形式。 第四、离异家庭的父母应该掌握孩子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对孩子学习给予指导,切莫唠叨。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和双亲的关系处在动态的发展规律变化之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儿童期。两代人之间感情和谐,心理相融,关系亲密。? 少年期。这个时期产生了摆脱依附于父母的愿望,对父母不太顺从听话了。? 成人期。获得了自主独立的地位。 在学习上,家长切忌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督促孩子学习。什么“我一个人带你不容易,你太令我失望”的话天天重复,味同嚼蜡。不但没有半点教育效果,反而惯成孩子不把家长的合理要求当一回事的坏毛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要管着我,不要跟着我,不要每一步都束缚我,不要照看和不信任我,用襁褓带子捆住我,我已长大成人。” 四、离异家庭学生的学校教育对策 第一、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给予特别的关注 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他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从入学起通过谈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逐步了解,建立离异家庭学生的个人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等的跟踪。把这些学生的情况通知到班主任、建立帮教对象,使他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生活关照、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离异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 第二、用师情、友情弥补亲情,给予特别的爱心 每一名离异家庭的学生选派一名充满爱心、具有良好师德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结成对子,实行责任制,每周下午第四节课作为固定谈话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更要用真挚的、母亲般地爱对待离异家庭的学生。离异家庭学生所处班级环境、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会直接影响这些学生,让他们忘掉忧伤,离异家庭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虽有不幸,但又特别幸运。 第三、创造活动环境,给予特别的鼓励 离异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老师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同时,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离异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弱的离异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四、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干预 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离异家庭的孩子,不能象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样,同时享有双 亲的爱,造成爱的天平的倾斜。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决困扰,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所以将离异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应重视和关心这些学生心理发展,分析解决其心理问题,实施恰当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促进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树立以下观点: 1(接受父母离异的客观现实,树立“家长离婚,并不是不要我了”,“不能因为我,让父母亲勉强生活在一起”等观念; 2(正确认识自己,父母离异不是我的错,我并不比别人差,不要总看别人的眼神生活,尊重自己; 3(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父母有选择生活的权利,父母任何一个人都不容易,我要更加体贴他们的难处; 4(强化交往意识,与伙伴、老师及其他亲友要有意识多走动,敞开心扉,乐观向上; 5(要适当地进行心理调试,增加心理防卫能力。 第五、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离异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打游戏机,泡网吧,看武侠小说,忘记自己的作业,甚至逃学。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从学习上给予帮助。“在生活中,每天都会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对我们产生何种影响并不取决于这些变化的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态度和应对策略。正视现实需要勇敢,从生活的变化中寻找意义需要睿智,主动适应采取行动,更需要坚强。这样,我们不但不会被生活中的变故所击败,而且还会从那些看似不幸的经历中培养出无坚不摧的生命力。”这是一位教师写给离异家庭学生的一段话。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偏爱这些离异家庭的学生,把“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他们”,使这些孩子具备一个人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品质:成熟、自律、富有责任心、自理能力强、懂得为别人着想„„正像一位学生所说“看来,父母离婚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全是负面的,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经历当作一次成长的机会和挑战,我们就更容易从中得到对人生有益、深刻的思索和体验,并激励自己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总之,离异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学生方面只要重视这个问题,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在学习上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就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才,在孩子巨大的成功中离异家庭的父母们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的。
/
本文档为【浅谈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